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小语段综合运用一拖三 语句复位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届语文新高考二轮复习教师用书:小语段综合运用一拖三 语句复位 Word版含解析

- 1 - 精练提分 3 语句复位 ZHEN TI KAI LU DIAN MI JIN 真题开路·点迷津 (2020·全国卷Ⅲ)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五千年的中华文化体现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已成为中华民 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标识。而其基本价值已积淀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成为中华民族 的精神命脉。(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的特性,不 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没有中华文化,中国人就不成其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就不 成其为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精神品格与价值追求,支撑了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 薪火相传,今天仍然是而且未来必将还是我们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文化的精神特 质就是我们今天要大力弘扬的“中国精神”,而弘扬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走稳中国 道路的关键。没有中华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放到世界文明史中看, 中华民族创造的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价值体系,独特的民族色 彩,独特的历史进程。其长期的演化过程造就了我们的文化认同,赋予我们生命力和创造力, 也决定了我们独特的发展路径。 A.传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B.传承中华文化必须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C.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是传承中华文化 D.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就能传承中华文化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择。文段论述中华 文化和中华民族的关系,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可知,文化在前,民族在后,据 此排除 C、D 项;再根据后文“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互为一体”,说明二者是对等关系,即“传 承中华文化就是维系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排除 B 项。 【答案】 A GAO XIAO TU PO QIANG JI FA 高效突破·强技法 命 题 解 读 表达 连贯 设题 类型 连贯题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语句复位选择题,在语段中空出一句话,给出四 种答案,选出正确的一种。和辨析词语(辨析标点)、修改病句综合考查。一 - 2 - 题题 型特 点 种是补写句子,单独设题考查。 命题 特点 语言表达连贯是近年来高考高频考点。2018 年、2019 年高考三套全国语文 卷均考查了语句复位题(选用句式),2020 年全国卷Ⅱ、全国卷Ⅲ考查了语句 复位题。 备考 建议 语句复位题型中还需注意其他考查方向,如表述合理、前后呼应、情感色彩 一致等。 答 题 技 法 语句复位题,就是给出四种答案,让考生进行选择,从选项的设置来看,主要从主语和 句式两个角度让考生辨析。辨析的关键是仔细推敲语境,并借助必要的语法知识。 一、语句复位题坚持 9 原则 原则 解说 话题(陈述 对象)一致 话题一致,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密切 相关,紧紧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结构统一 句式一致、结构统一能收到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的修辞效果。 要结合语境,明确所选句式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做到包括短语 类型和句式结构的整齐划一。 情调相同 所提供语段往往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从而形成一种特定的情调。所有 这些在语段中都应保持和谐一致。 音节和谐 音节和谐,主要指语句格式的对称、整齐、协调、顺畅,语音的押韵、 平仄、轻重音等形成的长短参差美、抑扬对比美、押韵回环美。 前后呼应 前后呼应,指句子间要做到连贯,就要注意前面意义与后面意义保持一 致,注意内容的衔接和呼应,做到先“起”先“承”。 表述合理 表述合理,指句子之间的关系要符合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无论叙事、 状物还是说理,在行文时都要遵循自然的逻辑、生活的逻辑和思维的逻 辑。如果在表述的过程中违背了事理的逻辑,就必然会影响到语句的连 贯性。 排列有序 排列有序,指所选句子要与所给语段的时间或空间一致。此类题中的时 间、空间顺序比较明显,所以难度应该不大,需分析时间的从古到今, 从先到后,从早到晚;空间的从远到近(或从近到远)、从上到下(或从下 到上)、从外到内(或从内到外)…… 搭配恰当 所谓搭配恰当,指所选用的句子与原句保持词语的合理恰当的搭配关 - 3 - 系,要“瞻前顾后”,否则就会彼此不契合。 侧重到位 句式的改变,会使句子的语气相应地发生变化,也会使语调的重点发生 转移,这最终表现为语意的侧重有所转变。侧重到位,指所选句子的表 达重点符合原句的表意需要。 二、瞻前顾后,比较整合 语句复位就是定位选句,从选项的设置来看,主要从主语和句式两个角度让考生辨析。 辨析的关键是仔细推敲语境,并借助必要的语法知识。另外,还要注意:意境协调,音节和 谐,事理逻辑一致。 定 主 语 或 主 旨 ①瞻前定主语:分析文段的陈述对象,尽量保持一致。 ②顾后定主语:前面的句子已经表述清晰完整,需要转换时,关注后面句子 的陈述对象,以后面的陈述对象为依据确定主语。 ③承前定主语:陈述对象有的紧承上一句末尾,需仔细辨别。 ④语境定主旨:分析语境前后的逻辑关系,确定语段的中心主旨。语境 强调的内容即文段的主旨。另外,语段还会有一些提示语,如代词、转 折词等。要分析转折后的内容,代词指代什么来确定这段的中心主旨。 定 句 式 ①句式的“一致性”:句式保持一致,分析上下文,找到与所填句子对应的 句子,分析该句的句式特点,从而确定所填句子的句式。 ②句式的最佳表意:语段在表情达意时,为强调突出某一方面,要采用最佳 的句式,如: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或肯定句、否定句等。 首先,要清楚句式不同,语意重心也不同。比如,要强调一个事物,让 它作主语或后置定语,更为突出;主动句和被动句强调的重心也不一样。 其次,分析语境强调什么内容,句式的选取要和语境相吻合。 重 难 突 破 “3 步骤”解答语句复位题 【满分攻略】 - 4 - 【典题试做】 (2018·全国卷Ⅱ)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戏曲既需传承也需创新,这是业内的基本共识。然而,近年来由于一些创新尝试未收到 理想效果,有人就将创新和继承对立起来,认为戏曲不必创新。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 )。随着时代的 发展变化,戏曲艺术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如果一直固守原有形态,只强调复制和模仿,戏 曲恐怕早在数百年前就寿终正寝了。突破前人、大胆创新,这是各个时代取得伟大成就的艺 术家的共性。诚如某戏剧评论家所言,没有一位名垂青史的京剧名伶是靠模仿或重复而成就 自己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 阔,博采众长,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 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剧剧有新腔”。尚小云、荀慧生、于连泉等人, 也是因为具有超越前人的理想和切实的努力,不满足于停留在雷池之内照猫画虎,才能够在 强大的保守情绪的笼罩下突破藩篱,从而成为新流派的创始人。当然,戏曲的创新必须以传 承为基础,是传承中的创新,而不是令人眼花缭乱甚至任性妄为的创新,这样才能探索出一 条能够被大多数观众接受的创新之路来。 A.当代戏曲的发展,被创新精神的缺失所制约 B.当代戏曲的发展,因创新精神的缺失而被制约 C.创新精神的缺失,制约了当代戏曲的发展 D.创新精神的缺失,对当代戏曲发展起了制约作用 【状元支招】 第一步:读语段,明大意 整个文段论述了创新之于当代戏曲的重要性。 第二步:知语境,巧分析 由括号前面的内容“尤其是昆曲等戏曲艺术进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后,创新在 - 5 - 某些人那里几乎成了贬义词”,可以推知括号内应填创新精神缺失带来的后果,主语应是“创 新精神”。 第三步:细比对,定答案 A 项和 B 项将“当代戏曲的发展”放在前面,陈述重点与文段中心不符。C 项和 D 项将 “创新精神的缺失”放在前面,更能突出强调创新精神的重要。而 C 项“制约了……”和 D 项“对……起了制约作用”两种句式相比,C 项表述更简洁明确。所以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 恰当的为 C 项。 【答案】 C 【易错警示】 1.忽视话题。填入的语句不能较好地融入句群。 2.忽视句子结构。离群句与其在句群中的前后句之间可能存在着结构的相承(如顶真)、 相似(如对偶、排比)等关系。 3.忽视逻辑顺序,忽视议论性语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对点训练 3〕 (2020·河南郑州四中高三模拟)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是中国诗歌的滥觞。它随时代而演变,绵延不绝,生生如昨, 出现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一座座高峰。它培养了我们彬彬有礼的待人风格、悲天悯人 的民族情感、坚韧不拔的民族性格。 中国优秀诗歌为什么能够脍炙人口、源远流长?首要原因就是中国优秀诗歌深刻反映了 当时的社会生活风貌,体现了时代精神。中国诗歌易于传诵,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符合中华 民族的审美情趣,渗透于小说、戏剧、曲艺、歌舞、音乐、美术、书法等各个领域,与人们 的文化生活结下了不解之缘。因此,( ),呈现出新诗和中国传统诗词双峰并峙、脍炙 人口交相辉映的局面。但同时也应看到,“有数量、缺质量”的问题凸显。仅 2018 年网络新 媒体发表的诗歌近亿首,但深刻反映时代变化、基调明亮、能量充沛、可读可诵、为人们所 喜爱的精品诗作比例偏低,不关心人民生活、专注个人情调抒发的诗歌还比较普遍,讲究韵 律的新诗更是罕见,这也是当代诗歌丢失群众基础的重要原因之一。 A.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 B.诗歌经久不衰,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C.近年来,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的是经久不衰的诗歌 D.近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了经久不衰的诗歌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准确的能力。考生要把握补句前后的语境,明确主 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由“因此”前面的内容“中国诗歌 易于传诵”以及与人们文化生活的密切关系可知,“因此”后面的内容最好是“诗歌”开头, 排除 C、D 项。从语言的简洁流畅而言,B 项的“近年来又重新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比 A - 6 - 项的“近年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又重新出现”更好,所以排除 A 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