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成都市双流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四川省双流中学2017级高三2月月考 语 文 试 题 命题人: 审题人: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由于长期以来受“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思想的影响,我国美学研究对中华民族的审美理论常常以“审美智慧”称之,没有足够勇气将其称为中国的美学理论。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有引以自傲的民族艺术。因此,中国必然拥有本民族的美学,这种美学就是“生生美学”。 “生生美学”这一概念来自《周易》。“生生”即“生命的创生”,是我国古代哲思与艺术的核心所在。“生生美学”是一种相异于西方古典认识论美学的美学形态,独具特色与魅力。而且,体现这种“生生美学”的中国传统艺术如国画、书法、戏曲、琴艺与民间艺术至今仍具有无穷生命力,因此这种“生生美学”也是鲜活的。 “生生美学”是一种古典形态的“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天人相和”的生态之美不仅仅是一般的生态智慧,而且是具有原生性并活在当代的生态理论。所谓“天人相和”具有明显的“生命创生”的内涵,天地相交、风调雨顺、万物生长就是一种美的形态。这种生态之美仍然存在于我国诸多民间艺术之中,例如年画之“瑞雪兆丰年”与“大丰收”等。 “生生美学”是一种“阴阳相生”的生命之美。“生生美学”是一种东方的生命之美。这种生命之美包含万物化生、宇宙变化等极为丰富的内涵,而且体现出“天地与我为一,万物与我并存”的理念,是一种古典的生态整体论与生态平等论。特别可贵的是,《周易》揭示了包括艺术创造在内的万事万物生长演化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之道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即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一种艺术生命力。例如,国画就是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的对比形成一种艺术生命力。像齐白石的虾图,仅寥寥几笔.以大片的空白将几只小虾在水中活泼泼的生命力表现无遗。 “生生美学”还是一种“日新其德”的含蓄之美。“生生美学”作为一种含蓄的美,体现中国传统艺术的无限风光,是一种“言外之意”“象外之象”与“味外之旨”。诗歌之“意境”、绘画之“气韵”、山水园林之“写意”、书法之“神韵”等,说的都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含蓄之美,可以说是意味无穷。 - 24 - “生生美学”化育于十几亿中国人的生活,蕴含在让我我们流连忘返的无教民间艺术之中,寄托着我们绵绵的乡愁与无尽的情思^需要我们好好体悟,好好研究。 (摘编自曾繁仁《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生生美学”是独具中国特色与魅力的美学形态,却一直被西方称为“审美智慧”。 B. “天人相和”具有“生命创生”的内涵,“生生美学”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态之美。 C. 艺术创造的规律就是阴阳之道,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艺术的生命之美。 D. 诗歌的意境、绘画的气韵、书法的神韵等使艺术产生含蓄之美,令人回味无穷。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交代背景,然后引出“生生美学”的概念,再围绕“生生美学”逐层展开。 B. 文章从“生态美”“生命美”“含蓄美”三方面阐释了“生生美学”的无穷生命力。 C. 本文采用总分总的论述结构,“分”是论述的重点所在,文学层次分明,结构严谨。 D. 文章以齐白石的虾图为例,证明了中国艺术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生命艺术。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思想长期盛行,使我们对自己的审美理论缺乏自信。 B. “生生美学”具有无穷生命力,它体现在鲜活的中国传统艺术中。 C. 国画通过白与黑、浓与淡等阴阳虚实的对比,就可以形成活泼的艺术生命力。 D. 如果不深入体悟和研究,就难以真正领会中国民间艺术所蕴含的“生生美学”。 【答案】1. D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被西方”错误,由于受“欧洲中心论”与“以西释中”思想的影响,中国人不自信而这样称呼。B项“‘生生美学’表现出大自然的生态之美”错误,生生美学”是一种美学理论,并不能表现生态美。C项“艺术创造的规律就是阴阳之道”错误,原文为“阴阳之道概括了艺术创造特有的规律”。 【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论证方法和论证思路以及对文章内容的理解,B项“阐释了‘生生美学’的无穷生命力”错误,本文阐述了“生生美学”的内涵。 - 24 - 【3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推理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找到有效的答题区间,比对备选答案。C项“就可以”错误,凭借阴阳虚实的对比产生一种艺术生命力,并非有此就可以有彼。 点睛: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代词与代词内容之间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乌镇历史渊远流长,六千多年前,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这座小镇曾走出了茅盾、木心等文化名人。早在1991年它就被评为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但历史也有沉重的一面,画家陈丹青这样回忆1995年的鸟镇:“几户老人听评弹、打牌,河边衰墙边停着垃圾堆、鸟笼子、还有家家的马桶,年轻人走光了,那种没落颓废,味道是极好了。我是江南人,走走看看,绝对怀自己的旧。可是全镇完全被世界遗忘,像一个炊烟缭绕,鸡鸣水流的地狱。”1999年的一场大火将西栅沿河的房子烧掉……在总设计师陈向宏的主导下,新的乌镇开始重建。政府拆迁了1350户人家,给老屋安装上现代化供水系统,甚至将其他地方拆迁的旧式建筑嫁接到乌镇内。重建后的乌镇恢复了百年前的外观风貌,保留了“梦枕江南”的水乡神韵。2001年有台湾客人来乌镇,问陈向宏,乌镇为什么保留这么完整?陈向宏笑着说“拆出来的”。 华商韬略《一场大火烧出来的奇迹》 材料二 好不容易有假期出个门旅游,图啥?一定不是来文物考察吧!你希望到一个古老且有质感的环境,你希望它能满足你对江南水乡的全部幻想,但要有通畅的WIFI。小镇民宿的外貌可以古朴,但是床单被套浴缸马桶可不能古老。你愿意在残垣破壁前感怀世事变迁,回到酒店却要获得凯特王妃般的高品质服务。身处现代化酒店,你几乎忘记自己身处古镇;仅仅跨过一道院墙,扑面而来的却是如画的江南:满满历史感的老围墙,满墙的爬藤和清淡的阳光。强烈的时空对比,让乌镇在那一刹那呈现出极具震撼性的美,此种感受让人终身难忘。的确,乌镇是假的古镇。因为是假的,才有了可控的高品质服务;因为是假的,才有了弥漫整个古镇的恬淡气质。乌镇不是假,是涅槃。 - 24 - 微信公众号阿甘叔《乌镇是假的》 材料三 现在的乌镇外表古朴依旧,内里早已透着互联网的潮范儿。迈进乌镇景区,检票口用的是人脸识别系统,信息处理仅需0.6秒。想坐游览车或摇橹船?GPS和北斗可以帮你手机一键呼叫。入住酒店无需前台人工登记,通过自助设备登记办卡并刷脸即可入住,房间机器人通过声音指令控制窗帘、电视……此外,阿里无人超市、垃圾捡拾机器人、远传智能机器人等26项智慧化项目也已在此落地。这座“智慧小镇”逐渐成为浙江信息传输最为繁忙的区域之一,世界互联网大会也落户于此。 人民日报《乌镇因互联网更美丽》 材料四 从旅游的本质来看,体验是旅游的核心属性之一。有学者认为旅游根本上是一种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旅游的基本出发点、整个过程和最终效应都是以获得精神享受为指向。旅游是在时间和地域的跨越中,从自己已经习惯的文化和环境与另样文化和环境的差异体验中,寻求精神愉悦。在体验经济下,旅游产品必须突出体验这种本质属性,在一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区域内,围绕着愉悦和享受这个核心,为旅游者差异化体验提供价值综合体。 吴文智、庄志文《体验经济时代下旅游产品的设计与创新》 4. 下列对“乌镇旅游体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体验是旅游的核心属性之一,任何一款旅游产品设计都应该围绕着它展开,乌镇旅游够成功正得益于此。 B. 乌镇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这决定了乌镇能够为寻找水乡神韵而来的旅游者提供良好旅游体验。 C. 习惯了都市灯红酒绿生活的游客来寻找宁静恬淡的旅游体验,保留“梦枕江南”水乡神韵的乌镇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D. 外表古朴的乌镇在检票、酒店入住和管理等方面大量运用互联网技术,这有助于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品质。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乌镇90年代中期环境恶劣、死气沉沉的破落景象,引起了陈丹青这样关心乌镇的有识之士的忧虑和感慨。 B. 1999年的大火是乌镇的一场灾难,但乌镇人却以此为契机,完成了乌镇的现代化改造,实现了它的浴火涅槃。 - 24 - C. 为了迎接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引入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使这座小镇成为浙江信息传输最为繁忙的区域之一。 D. 郁达夫说:“所谓旅游,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去看别人呆腻的地方。”它生动地诠释了“差异性体验”这个概念。 6. “假的乌镇”成为优质旅游产品,请结合材料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答案】4. B 5. C 6. (1)乌镇保留了江南的神韵,能满足于旅游者对于江南水乡的想象,满足于游客对于差异性体验的要求。(2)乌镇通过现代化改造为旅游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为他们提供愉悦的游览体验。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并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B项,“决定”表述过于绝对。决定乌镇能为旅游者提供良好旅游体验的不仅仅是乌镇有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原文还说“乌镇保留了江南的神韵”,这也是满足旅游者游客体验的要求。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C项,强加因果。材料三说,“现在的乌镇外表古朴依旧,内里早已透着互联网的潮范儿……此外,阿里无人超市、垃圾捡拾机器人、远传智能机器人等26项智慧化项目也已在此落地。这座‘智慧小镇’逐渐成为浙江信息传输最为繁忙的区域之一,世界互联网大会也落户于此。”由此可见原文只是说乌镇的现状,即处处显示着先进技术,是浙江信息传输最为繁忙的区域之一,也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落户之处,并没有说乌镇是为了迎接世界互联网大会才引入先进技术的。 故选C。 - 24 -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题干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假的乌镇”成为优质旅游产品的成因。这是一道原因概括题。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概括整合其中的原因。 “扑面而来的却是如画的江南:满满历史感的老围墙,满墙的爬藤和清淡的阳光。强烈的时空对比,让乌镇在那一刹那呈现出极具震撼性的美,此种感受让人终身难忘”“旅游是在时间和地域的跨越中,从自己已经习惯的文化和环境与另样文化和环境的差异体验中,寻求精神愉悦”概括为:乌镇保留了江南的神韵,能满足于旅游者对于江南水乡的想象,满足于游客对于差异性体验的要求。“迈进乌镇景区,检票口用的是人脸识别系统,信息处理仅需0.6秒。想坐游览车或摇橹船?GPS和北斗可以帮你手机一键呼叫。入住酒店无需前台人工登记,通过自助设备登记办卡并刷脸即可入住,房间机器人通过声音指令控制窗帘、电视……此外,阿里无人超市、垃圾捡拾机器人、远传智能机器人等26项智慧化项目也已在此落地”概括为:乌镇通过现代化改造为旅游者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为他们提供愉悦的游览体验。综上分析,本题从乌镇自身保留江南的神韵以及现代化的改造给游客提供良好的服务这两方面回答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通读全文,整体感知。②根据题干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范围。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对材料进行比较辨别,分类整理选取关键词或句子。转化信息时,要紧扣题意,选择正确的句式作答,不可机械照抄原文的句子,也不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作答,可以再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换一种表述方式。④答题原则:列点分条陈述,依据分值答题。熟记一些常用的答题熟语,并合理利用。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个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中国胜利之夜 路翎 1945年8月10日晚上九点单钟,日本政府接受波茨坦宣言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从镇公所和附近一所学校里同时传了出来,这座乡镇上立即传出了鞭地声和欢呼声。大半的人们特别是公务员、学生、商人和其他所谓上流社会的人们,投到狂欢的旋涡里去了,弥漫着并腾起了一阵欢乐的、幸福的气氛。 - 24 - 某机关的男女职员们,聚在门口谈天,不时发出快乐的笑声来。 “抗战胜利的——我一直坐船回南京“一个女的说。 “我才不一直走——我要到处玩,优哉游哉!”一个男的说。 “我要把家乡的味吃一个饱,先吃一个月再说!”第二个女的说。 “这一下非赶快回去,有钱先买起地皮来,南京的地皮值钱呢!”一个男的说。 “你是南京人——哪天我上南京买地皮,你要帮我把言话拿顺,啊!” “我要到东京去!" “我的叔到日本去过!那才叫安逸!“第一个女的说。 “唉,真想不到中国也有今天!” “哪有那么容易!我先回去收一下租.” “回家了噢!"第一个女的,兴奋地叫。 啊,在那一片遥远的凝着血的土地上,有着小鸟们和可爱的小白兔们的美丽的、甜蜜的家! 小烧饼铺的司务黄富贵听见鞭炮声,听见日本投障,可以回家去了,跳了一下,打了两下拳,跪到桌子上去又跳下来,跑到街上去叫了一声又跑回来,冲进房去了,快乐地捶打着他的凌乱的生病的女人的脊背。 “乖乖要回家了呀,乖乖呀!“七八年来心里好想呀,乖乖呀,回家了呀!” 可是突然地他沉默了,垂下了手在暗澹的灯光里站着。冲动地哭了出来。 “家里是烧光了。亲娘又是炸死了!”他想到,挣扎着带着孩子们回了家以后,仍然是这同样的 辛劳、受欺的生活。 “福贵呀,我们总是苦人,不哭了吧!”他的女人,难受地,亲切地说,摩着他的头。 两个穷苦的、赤膊的男子.张海云和王得清,在腾着欢声的街上亲密地说着话。天上,繁星在静默中闪耀着。 “日本天皇,美国人说要废除,还有苏联人,那样凶的德国都让他打败了呢!” “唉,那些美国兵啊!一个个那样快活!”张海云说:“就是不尊重中国人,随便地闹!” “这都是国家有强弱——我想着我的哥哥啊!” “打完了仗,怕要回来了。” “要是不打死呢,“王得清停了一下接着说,”总有一天要回来的罢!我那嫂子是日夜地哭——生活艰苦啊!” - 24 - “打胜了日本倒是值得呢。” “怕就怕回来了还是找不到生活!” “唉,我们中国啊!” 他们就长久地沉发着并肩站着,望着下面发着声响的黑暗的河水。 欢乐的街边围着一大群穷苦的人,瘦弱的披着绸衣的造船场管事方吉民,指手划脚地高谈闻论着。 “罗斯福拿起棍子就在他头上打了一下,说,罚站两个钟点!罗斯福叫罚站,哪个敢不站!罗斯福叫日本人投降,日本人敢不投降?罚站!罗斯福心里一想,就发了个通知;跟我用原子弹炸日本!这个原子弹,是一种科学发明,你看见了火光,眼睛就要瞎。” “罗斯福早死了,是杜鲁门!”强壮的玻璃厂的工人胡海洋打断了他。 方吉民有些发慌:“你龟儿子懂个屁!你当心点,在本码头!”他挤开了人群。 “你龟儿吹牛皮!”强壮的工人说,发出了啸声,快乐地大笑起来。他觉得非常的幸福。 大学生郝朴诚在街上阔了一阵,回来了。他觉得这日子是伟大的,想到他不久就可以回家去,把财产好好地整理一下,休息半年,然后出国-------到美国去留学,也许可以娶一个美国女人,想到这一切,他的心就快乐得发抖。 已经夜里一点多了。他仍然不能睡,独自坐在门前。 “啊,我好快乐,好兴奋呀!”他大声说。 于是他忽然地长篇大论地独白起来了-------用着十分蹩脚的戏台上演戏的调子。 “啊,我的心啊,你爆炸了吧!那雷电,那风暴!凤暴!让这世界上的一切丑恶都死灭了罢! 都死灭了罢!我没有眼泪,没有眼泪!……啊,姑娘,我在这一个梦中等待你。他用温柔的声音说,而且站了起来,伸手去拥抱,”年轻的,大而黑的眼睛的姑娘,在这抗战的几年,我受尽了人间的辛苦,而现在,抗战胜利了!让我们到那边的山里,故乡的流水旁建一座茅屋而安慰这痛苦的人生罢!啊,姑娘,为了你,我财产也不要,人世的一切荣华富贵也不要,啊,答应我,啊,我的心是像原子弹一样要爆炸了,爆炸了呀!”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通过某机关的男女职员们对抗战胜利后悠闲、富足生活的想象和憧憬,写出了他们的风趣、乐观。 B. 小说将黄高贵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而又不知如何表达的心理,通过一连串动作描写表现得真实而细腻。 - 24 - C. 说通过张海云和王得清的对话,从一个侧面展现了国家实力弱小,百姓牺牲重大、生活艰苦的现状。 D. 小说以杭战胜利之夜”为时间点,不断转换场景,多侧面展示小镇不同阶层人们的情绪和状态,寄寓对中国社会的思考。 8. 文中两处提到了原子弹,分别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结合全文,探究小说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态度? 【答案】7. A 8. ①第一处:说错下令美国总统、解释错原子弹威力,表现了方吉民的爱出风头、信口开河、哗众取宽,批判当时一部分人对中国抗战胜利原因的错误认识。②借郝朴诚之口批判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狭隘的目光和虚无的人生态度:原子弹的巨大成力比喻他对虚幻爱情的渴望,他们只想着自己,无视国人艰难的生活。 9. 对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欣喜;对一些阶层只关心自己、不关心社会的态度的批判;对底层人民艰难生活的同情;对当时国家积贫积弱现状和未来发展的忧虑。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干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A项,错在“写出了他们的风趣、乐观”这个地方,他们对抗战胜利后的憧憬和想象,其实是对日本侵华现实造成的心理伤害的自我补偿,是调侃、戏谑的话,并不是“乐观”向上的生活姿态。 故选A。 【8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重要情节(细节)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文中的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中两处提到了原子弹的作用。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根据人物说话的语气、态度,把握其情感倾向。第一处:“瘦弱的披着绸衣的造船场管事方吉民,指手划脚地高谈闻论着” - 24 - “罗斯福拿起棍子就在他头上打了一下,说:罚站两个钟点!罗斯福叫罚站,哪个敢不站!罗斯福叫日本人投降,日本人敢不投降?罚站!罗斯福心里一想,就发了个通知:跟我用原子弹炸日本!这个原子弹,是一种科学发明,你看见了火光,眼睛就要瞎”。这个方吉民自以为是,对“原子弹”一知半解,对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也闹不清楚。作者借信口开河的方吉民的言论,表达了对方吉民这类人物对中国抗战胜利原因的错误认识的批判。第二处:“啊,姑娘,为了你,我财产也不要,人世的一切荣华富贵也不要。啊,答应我;啊,我的心是像原子弹一样要爆炸了,爆炸了呀”这是知识分子的代表郝朴诚用诗歌一般的语言,表达对原子弹的理解,更表达他的梦呓般爱情的渴望。像他这类知识分子,想着的是自己个人的前途,到国外留学,憧憬自己的爱情,是狭隘、自私的,必将遭到一切心系国家的人唾弃。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探究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要判断作者对某个观点的情感态度,需要回归文本,细读相关语段,然后用简洁的文字,条分缕析的作答。本题要求:结合全文,探究这篇小说所寄寓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情感态度,要整体把握,更要文章刻画的人物形象去分析。整体来说,作者对中国人民坚持八年抗战取得胜利是欣喜的,面对战争后民不聊生、满目疮痍的社会现状和底层百姓的生计,作者充满着同情和忧虑。对于那些只知道个人前途,憧憬个人爱情的“小资”知识分子,作者表达的是不屑和嘲讽。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珣,字元琳,琅邪临沂人。弱冠与陈郡谢玄为桓温掾,俱为温所敬重温尝谓之曰:“谢掾年四十,必拥旄杖节,王撑当作黑头公皆难得之才也。”转主薄。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焉。文武数万人,珣悉识其面。从温讨袁真,封东亭候,转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珣兄弟皆谢氏婿,以猜嫌致隙。太谢安既与珣绝婚,由是二族遂成仇衅。时人希安意,乃出为豫章太守,珣不之官。除散骑常侍,不拜。安卒后,珣迁侍中,孝武深杖之转辅国将军吴国内史,在郡为士庶所悦。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帝雅好典籍,与王恭等并以才学文章见昵于帝。王国宝自媚于会稽,与等不协,帝虑晏驾后怨隙必生故出恭、恢为方伯,而委尚书令。梦人以大笔如橡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所草。隆安初,国宝用事,谋黜旧臣。王恭赴谒帝陵,欲杀国宝,止之曰:“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国宝若遂不改,恶布天下,然后顺时望除之,亦无忧不济也。”恭乃止。四年,以疾解职。岁余,卒,时年五十二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曰献穆。珣神情朗悟,经史明,风流之美,公私所寄也。时事艰难,其崎岖九折,风霜备经,逼于嫌谤,才用不能尽。初,珣既与谢安有隙,在东闻安薨,便出京师,诣族弟王献之,曰:“吾欲哭谢公。”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于是直前哭之甚恸法护,珣小字也。 - 24 - 《晋书·王珣传》,有删节) 【注】①黑头公:头发还是黑的,便已位列三公的人。指一个人年少时即有作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B.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C.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D. 国宝虽终为祸乱/要罪逆未彰/今便先事而发/必大失朝野之望/非良谋也/况拥强兵窃发/于京辇/劳师动众/谁谓非逆/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表示成年,但因为体犹未壮,故有如此称谓。 B. 杖节,指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遣使于四方,给予旄节以为凭信 C. 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指掌管地方郡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 晏驾,晏,迟;驾,皇帝的车驾。晏驾原来指宫车迟出,隐讳说帝王不上早朝。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珣年少得志,为桓温所赏识。王珣年青时与谢玄一起担任桓温的属吏,桓温对二人敬重有加,认为两人是难得的人才将来会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 B. 王珣富有才学,为文颇有造诣。皇帝特别委任王为尚书令,王梦见有人把如椽大笔交予他,他以为这是有大手笔之事的预兆,后王之梦果应验。 C. 王珣不计前隙,深切表达哀情。虽然王谢二家有前怨,但在谢安去世时,王珣表达了想去为谢安哭灵的意愿,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但王坚持己见。 D. 王珣德能兼备,因时不能尽才。王精通经史,拥有众人认可的风流之美,可惜他遭逢艰难的时势,经历坎坷,迫于隙诽谤,未能充分发挥才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时温经略中夏,竟无宁岁,军中机务并委焉。 (2)征为尚书右仆射,领吏部,帝雅好典籍,珣与王恭等并以才学文章见于帝。 【答案】10. B 11. D 12. C 13. - 24 - (1)当时桓温筹划治理中原,始终没有安宁的时刻,桓温把军队中机要的事务全部委托王珣办理。 (2)王珣被征召担任尚书右仆射,兼任吏部(官员),皇帝向来喜好典籍,王珣与王恭等人一起凭借才学文章而被皇帝亲近。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 本题中划线句的意思是“国宝虽然终将酿成祸乱,但关键在于他的罪行尚未显露,如果事先发起进攻,一定会使朝野大失所望,不是好的计谋。况且我们拥有强兵,私自发兵至京城,调动军队惊动百姓,谁会说这种举动不是叛逆呢?” “而发”应该属于前句,“今便先事而发”是一个整体,意为“现在就事先发起进攻”,排除A; “窃发”属于后句,“窃发于京辇”是一个整体,意为“私自发兵至京城”,排除C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此类题在于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积累,如称谓、习惯、官职、历法、礼仪、科举制度等都要加以理解和识记。 D项,“隐讳说帝王不上早朝”错误,晏驾,旧为帝王驾崩的隐讳说法。 故选D。 【12题详解】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C项,“族弟王献之表示异议”错误,原文“献之惊曰:‘所望于法护。’”意为“王献之惊讶地说:‘我期望法护这样做。’”所以王献之是理解和支持的。 故C错误。 【13题详解】 - 24 - 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第二: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第三: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删、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第四: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本题,(1)中“经略”,筹划治理;“竟”,始终;“委”,委托。(2)中“雅”,向来;“以”,凭借;“见……于”,被动句。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24 - 王珣,字元琳,是琅琊临沂人。二十岁时与陈郡人谢玄共为桓温的属吏,一起被桓温敬重。桓温曾对他们说:“谢掾在四十岁时,一定拥有使臣所执的旄节。王掾应当作身居高位的青年人。都是难得的人才。”王珣转任主簿。当时桓温筹划治理中原,始终没有安宁的时刻,桓温把军队中机要的事务全部委托王珣办理。文臣武将数万人,王珣全都能认识他们的面孔。王珣跟随桓温征讨袁真,被封为东亭侯,转任大司马参军、中军长史。王珣兄弟都是谢氏的女婿,因为猜忌而产生了嫌隙。太傅谢安与王珣断绝婚姻关系,因此两个家族结成冤家。当时的人为了迎合谢安的意旨,于是外任王珣为豫章太守,王珣不去就职。任他为散骑常侍,王珣不接受任命。谢安死后,王珣升任侍中,孝武帝十分信赖他。转任王珣为辅国将军、吴国内史,王珣在郡中受到士人庶族的爱戴。朝廷征召王珣为尚书右仆射,兼领吏部。皇帝非常(向来)喜好典籍,王珣与王恭、郗恢等人一起凭借才学文章而被皇帝亲近。王国宝向会稽王谄媚,而与王珣等人不和,孝武帝考虑到自己辞世后诸人必定会产生仇怨,因而派遣王恭、郗恢出京担任一方之长,而委任王珣为尚书令。王珣梦见有人给他如椽大笔,梦醒后,他对人说:“这预示着将有大手笔之事。”不久,孝武帝去世,哀册谥议等所有文章,都由王珣起草。隆安初年,王国宝掌握实权,谋议废黜旧臣。王恭赴帝陵谒墓,想杀掉王国宝,王珣制止说:“王国宝虽然终将酿成祸乱,但关键在于他的罪行尚未显露,如果事先发起进攻,一定会使朝野大失所望,不是好的计谋。况且我们拥有强兵,私自发兵至京城,调动军队惊动百姓,谁会说这种举动不是叛逆呢?王国宝如果顽固不改,罪恶遍布天下,这之后我们顺应时人的愿望而除掉他,无须忧虑不会成功。”王恭便打消了原来的想法。隆安四年,王珣因病解职。一年多后,死去,当年五十二岁。追赠车骑将军、开府,谥号献穆。王珣神情开朗聪颖,精通经史,具有公私都有所寄望的风流之美。时势艰难,他历经坎坷,饱经风霜。迫于嫌隙诽谤,没有充分发挥才用。当初,王珣与谢安有矛盾,在东都听说谢安逝世,就出都城,到了族弟王献之处,说:“我想去为谢安哭灵。”王献之惊讶地说:“我期望法护这样做。”于是王珣径直去为谢安哭灵且十分悲痛。法护,是王珣的小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个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东莱学士无竞① 陈子昂 宝剑千金买,平生未许人。 怀②君万里别,持赠结交亲。 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 已矣将何道,无令白首③新。 [注]①无竞:王无竞,东莱人,性格刚烈耿直,仕途坎坷。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竞送行之时。②怀:想到,想念。③白首:亦作“白发”。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宝剑是建功立业的象征,诗人把其送给远行的友人,表现了对朋友的鼓励与期望。 B. 诗歌借宝剑侧面赞扬了王无竞的才志和品格,送剑则表明诗人与他是志趣相投的知己。 C. 诗歌结尾写友人遭遇的不公待遇虽已成事实,但是不可虚度年华,让头上徒添白发。 D. 该诗属于赠别诗,赠物与赠言相辅相成,在对友人的勉励中,也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 15. 诗歌颈联为后世称道,请简要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4. D 15. ①“晚岁”双关,既指一年将尽,也暗含大器晚成的意思,用此鼓励对方,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 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②运用象征(比喻)手法。“孤松”傲岸不屈,铮铮铁骨,象征具 有高尚节操的人,以此赞扬王无竞;“众木”象征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③通过“孤松”和“众 木”的对比,表现了对失掉本心、趋炎附势的人的鄙视和对友人的褒扬。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把握意象,分析意境,领悟思想情感,思考表现手法,再对比选项得出答案。 - 24 - D项,“直接表现出诗人的愤慨”理解有误。全诗大意为:这把宝剑异常珍贵价值千金,多年来我从未答应送给别人;想到你就要启程到远隔万里的地方去,把它赠送给你以表结交情深;峰顶孤松适宜在严寒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生在当今世道还有什么可说,你千万别愁添白发就此消沉。从全诗来看,诗人对友人遭遇不公的愤慨之情是从诗意中隐隐流露出来的,并不是“直接表现”出来的。 故选D。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本题要求赏析本词的颈联,考生可仔细阅读本词的颈联,结合上下文从手法和内容等角度进行分析。 本诗的颈联为“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从手法上来看,“孤松”,指山峰顶上孤独的松树。自然界中的松树有不畏严寒的特点,用“孤”来修饰“松”,则赋予了松树傲岸不屈、铁骨铮铮的品格,这里诗中运用了象征的手法,用“孤松”来象征有高尚节操的人,意思是说王竞就是像“孤松”一样的人,表达了赞美之意;而“众木”则是与“孤松”相对的,象征了失掉本心、趋炎附势之人。“晚岁”,本意是一年将尽的时候,这里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是指季节,也是指人的年龄,含有大器晚成的意思,“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意思是“峰顶孤松适宜在年底严寒天气中生长,一般草木喜欢在春天里争胜”。由注释可知,此诗作于陈子昂为王竞送行之时,从内容上来看,诗人是用这两句诗来鼓励王竞不要因眼前挫折而丧失信 心,应像孤松一样经得起风霜。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归纳出本题答案。 【点睛】第2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这类题目包括对诗句句意浅层次上的理解、对句子艺术技巧和意蕴深层次上的挖掘和评价、对结构上有特殊功能语句的鉴赏。赏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语言表达上,是否运用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表现手法),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一般答题步骤是,首先简析句意,明确手法;然后联系全诗,分析作用、效果(意境、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名篇名句默写(每小题1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作者受着委屈、压抑着意志、忍受着责骂和侮辱的极端痛苦之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师表》中写刘备三顾茅庐之前,诸葛亮身为一介布衣时所持的处世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4 - (3)《诗经·氓》描写女子嫁入夫家后早起晚睡、日夜辛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5)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6)庄子《逍遥游》中,文末所说“___________”,表明列子虽然不步行,而“___________”,说明还是有所凭借的。 【答案】 (1). 屈心而抑志兮 (2). 忍尤而攘诟 (3). 苟全性命于乱世 (4). 不求闻达于诸侯 (5). 夙兴夜寐 (6). 靡有朝矣 (7). 岂无山歌与村笛 (8). 呕哑嘲哳难为听 (9). 舳舻千里 (10). 旌旗蔽空 (11). 此虽免乎行 (12). 犹有所待者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屈”“抑志”“攘诟”“夙”“寐”“靡”“呕哑嘲哳”“舳舻”“蔽”“待”,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从历史到现实,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家国大义“小家”同“大国”____________、紧密相连。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家国,可说是华夏儿女的精神原乡。今年,我们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 24 - )从硝烟弥漫、________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_______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无数先锋模范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寻找人生价值、标注成长坐标而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也是家国情怀的根基所在。在步履匆匆的返乡途中,在“爸妈装的行李箱”中,在难改的口味与乡音中……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真诚感叹“有家真好”。但不要忘记,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每个人孝亲敬长、安居乐业,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才能______、聚沙成塔,汇聚成同心筑梦的强大力量。读懂家与国的辩证法,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我们就能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汇聚亿万人民的智慧与热忱,用奋斗托举美好未来。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A. 同声相应 艰苦卓绝 筚路蓝缕 集腋成裘 B. 同日而论 艰苦卓绝 栉风沐雨 集腋成裘 C. 同声相应 坚贞不屈 筚路蓝缕 众擎易举 D. 同日而论 坚贞不屈 栉风沐雨 众擎易举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价值理念所倡导的。 B.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 C.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价值理念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D. 无论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还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中华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都有着由私而公的家国情怀。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B. 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C. 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在升腾,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D. - 24 - 站在这样的历史节点,回望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平凡的发展历程,每个人都会感受到爱国的情愫在升腾。 【答案】17. A 18. B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 同日而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用在否定句中。同声相应: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坚贞不屈:坚定而有尊严,绝不向邪恶势力屈服。 筚路蓝缕;指驾着简陋的柴车,穿着破烂的衣服去开辟山林道路。形容创业的艰苦。栉风沐雨:大雨洗发,疾风梳头。后用以形容经常在外面奔波劳碌。栉:梳头发。沐:洗头。 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毛虽小,但聚集起来就能制成皮衣。比喻积少成多。众擎易举:许多人一齐用力,容易把东西举起来。比喻大家同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成。 故选A。 【18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本题,“无论”和“还有”无法搭配,排除AC,“倡导的”缺少中心语“价值理念”,排除D。故选B。 【19题详解】 - 24 - 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本题,按照逻辑顺序,应该是先站在“历史节点”才能“回望发展历程”,最后“感受爱国情愫”。故选D。 【点睛】病句题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讨12个字。 《礼记·中庸》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论谁做事,做什么事,科学预判、充分准备,才能应对各种复杂情况。“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一失万无”的可怕后果,警示人们必须在平常守护“万无一失”的底线。加拿大有座水电站,常年备有一辆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逃生巴士。① ,但工作人员仍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日检修,只为防备实难不期而至。“不怕一万,只怕万一”,既是朴素哲理,也是人生经验。干事创业,对矛盾和困难认识越充分,工作就越有针对性;改革创新,② ,应对措施就越细致周全。如果缺乏“远虑”,那么“近忧”就不远了;如果只想“一万”,不虑“万一”,一旦遭遇挫折,很容易手足无措。在前行的路途中,一个人如果凡事心存侥幸,只重好处不重风险,便会深陷险境而不自知。前行之路,不只有鲜花相伴,③ 。居安思危、防悲未然,我们才能从容应对挑战、化解风险,在伟大的征途中行稳致远。 【答案】(1)这辆巴士从未启用(2)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感知越敏锐(3)也会有荆棘暗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做题时,要注意行文内容前后一致与衔接,也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要注意提示性词语,总结性词语,还要注意句中的标点符号,要在感知语段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具体的语境分析概括。 本题,语段主要是说要做事情要有“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准备。第①处,根据前一句说的“常年备有一辆紧急情况下使用的逃生巴士”可以推知,该出是说的对象“巴士”。再根据后一句“但工作人员仍数十年如一日,坚持每日检修,只为防备实难不期而至”推知,此处是说这两巴士从来没有用过。所以此处可以填写“这辆巴士从未启用”。第②处,根据“干事创业,对矛盾和困难认识越充分,工作就越有针对性”的句式特点以及此处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的经验来推知,此处可以填写 - 24 - “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感知越敏锐”。第③处,根据前句“不只有鲜花相伴”可以推知,此处是说前行之路还会有阻碍,形象化的表示就是即与“鲜花”相对的“荆棘”,所以此处可以填写“也会有荆棘暗布”。 【点睛】“补写句子”是综合考点和能力的考查,这类题目的一般要求“在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补写句子,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所补写的句子的内容、语言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离开文本不可能补写正确。所补写句子与上下文关系: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有效的答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段性质和内容,确定中心。(2)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3)注意标点符号的暗示作用:含义、选词、句式。(4)结合文本,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19年8月2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教师惩戒权的具体实施细则,将尽快出台。吕玉刚指出,教育惩戒目的重在教育,实施细则制定将从关爱和保护学生以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愿望出发,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施的范围、程度、形式等,规范行使教育惩戒权。明确教师惩戒权主要是为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解决当前教师不敢管的问题;二是解决不善管的问题。此次明确教师惩戒权,可让老师、家长都有把“尺子”去衡量、判断,缓解家校矛盾等问题。 【答案】(1)教育部将出台教师惩戒权的实施细则。(2)细则将明确规范行使教育惩戒权。(3)此举可解决教师不敢管和不善管的问题。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这道题要求对所给的新闻报道进行压缩,保留新闻的关键信息。保留关键信息是时,首先要求考生在准确理解文段的基础上找到有效信息,并从中筛选出核心信息;然后用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 24 -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教师惩戒权的具体实施细则,将尽快出台”筛选关键信息为:教育部将出台教师惩戒权的实施细则。“教育惩戒目的重在教育,实施细则制定将从关爱和保护学生以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愿望出发,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施的范围、程度、形式等,规范行使教育惩戒权”提取关键信息为:细则将明确规范行使教育惩戒权。“明确教师惩戒权主要是为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解决当前教师不敢管的问题;二是解决不善管的问题”筛选并整合出关键信息为:此举可解决教师不敢管和不善管的问题。 【点睛】解答压缩新闻语段,保留关键信息的具体方法是:1、寻找中心语句。有的语段有较为概括的中心句,或提起下文,或总结上文,或承上启下,可以抓住这个句子,找到相关关键词。2、分析语段特点。每个语段的构成都有自身的特点,或总分,或分总,或并列,或偏正,或解证,或承接,等等。不同的构成,就意味着关键句所处语段的位置不同。比如,并列语段的关键词就常常分布在并列的各个层次中,而偏正语段的关键词一般是在正句之中,即“但”等转折连词所领起的后半部分。3、关注层次(标点)变化。语段内层次的变化,在一些短小的段落中有时不是十分明显。碰到这种情况,可看看各个句子的主语有什么变化,整个语段有几个句末符号等,也许从中可以捕捉到一些变化的痕迹。4、注意用词频率。因为有时候作者要对重要内容或反复强调,或多方论述,或全面介绍,这就导致相关词语出现的频率较高。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补,本义指添上材料修理破损的东西。补,可能是画龙点睛,也可能是画蛇添足……不同的“补”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 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不限,诗歌除外。 【答案】【例文】 修补缺失的道德 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丰裕了,心灵田园却似乎荒芜了。忘却了见义勇为、暗淡了乐于助人,看轻了诚实守信,抛弃了勤劳俭朴。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人的道德心怎么了? - 24 - 2006年彭宇出于见义勇为将跌倒的徐老太太扶起,却无奈地被徐老太指认是撞人者,并告上法庭,索赔13万多元。时至五年之后,案情才终于水落石出,彭宇才洗清了自己无辜的罪名。2011年10月13日,在佛山南海黄岐,两岁女童小悦悦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货柜车碾过。七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十八个路人,全都对此不闻不问。最后,她被捡垃圾的陈贤妹抱起并送医院,但小悦悦已经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给世界留下来的只是人们无止息的悲伤和国人对中国社会道德的反省。市场经济不断挑战着道德的进步,日益进步的物质文明并不一定能换来道德的同步提升。这一切告诉我们:物质永远不能替代精神,金钱永远不能滋润心灵。重拾中华美德,已经刻不容缓!修补缺失的道德,已经迫在眉睫。 康德曾说:“能充实心灵的东西,乃是闪烁着星星的苍穹和我们心中的道德律。”实践贵于理论,中国人一定要重新树立一份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心灵,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首先,学会尊重和善待生命。世上的每一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我们没有理由漠视。小悦悦的悲剧是对生命的践踏,活在世界上的人们,要对灵魂来一次洗礼!其次,要树立健全的人格。从鲁迅笔下的孔乙己、祥林嫂,再到如今的彭宇被控告,小悦悦被碾压,他们的悲剧,从侧面反射出了人性的扭曲、美德的退却。所以,必须以道德教育来匡正人们的道德,去净化人们的灵魂。最后,牢记法律制度,树立良好道德观,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不要再让“老人摔倒扶不扶?”之类的疑问困扰人们的心灵,不要再被“有没有利益可图”之类的算计扭曲人们的行为,社会才能走向和谐。 在我们的社会里,“感动与刺痛并存,谴责与反思交织,忧虑与希望同在。”让我们诚心举起灵魂的标尺来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让我们修补退却的美德,使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阳光多一些和谐吧! 【解析】 【详解】此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对于名言警句、诗句、歌词等材料,审题时要善于全面准确,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补”原始字义是修治破衣使完整,后泛指一切器物的修旧补损。现在虽然有补贴、滋补之类词语,已经不止补上缺损,而有增加、提高的意味,但仍然有一缺损的假设在。“添上材料”这个特性让“补”有别于“缝”“接”“养”等修理类的概念,而“破损的东西”又为下面“画龙点睛”“画蛇添足”等结果做了铺垫。 “画龙点睛”,是因为有龙而无睛,补上之后,自然鲜活。所以,有缺而补,就会有好的结果。比如:亡羊补牢、拾遗补缺,勤能补拙,笔补造化,青山正补墙头缺……“画蛇添足”,其实是“添”而不是“补”,所以这种情况是误认为有缺而补,或是为了补而假称有缺。名不副实,补出了累赘,自然不会有好结果。写作时可明确“补”什么,对什么进行“补”,即“什么”角度。从为什么要“补”的角度,深入说理。也可挖掘怎么样“补”,即“怎么样”角度。 - 24 - 【立意】修补破裂的情感;修补缺失的道德;修补流失的传统文化;修补扭曲的心灵;修补缺失的道德;等等。 【结构】紧扣材料中心拟定题目《修补缺失的道德》,首段引出思考,“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中国人的道德心怎么了”。第二段例举彭宇案和小悦悦事件,得出“重拾中华美德,已经刻不容缓!修补缺失的道德,已经迫在眉睫”。第三段呼吁“中国人一定要重新树立一份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心灵,才能避免悲剧再次发生”,力求做到“牢记法律制度,树立良好道德观,做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最后一段提出“让我们修补退却的美德,使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中多一些阳光多一些和谐吧”。 【素材】1.道理一言而尽,但要写成文章,就需要落实“补”的对象,让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比如:球场上的补位:球场上,队员各有位置,队形变动或者遭对手突入时,适当而及时的补位是团队默契的表现,但如果为了争抢机会,越俎代庖,就破坏了团队合作。职场上的补缺:岗位空缺当然要补缺,事业发展需要新鲜人才,当然也要补缺,如果并无空缺,强行塞人,因人设岗,就浪费了资源,也不得人心。 2.造句上的补语:句子除了主谓宾作为主干,也需要定状补来让表达更充分,但如果只求修饰,堆砌辞藻,就反而使表意模糊。小说上的补叙:为了情节完整,自然要补叙,但如果读者已经明白,就不必赘言,或者为了增加解读的可能,有点情节留白也无不可。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 1、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 2、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 24 - - 2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