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 语 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衣锦还乡”的观念在中国由来已久并 ▲ ,成了中国古人乃至当今个人最大的奋斗梦想。这个现象潜藏着深层的文化 ▲ ,反映古代服饰制度的等级化内容,反映至关重要的面子心理,反映 ▲ 的乡土情结。‎ A. 家喻户晓 意蕴 盘根错节 B. 深入人心 含意 盘根错节 C. 家喻户晓 含意 根深蒂固 D. 深入人心 意蕴 根深蒂固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为了减少题量,将词语(实词和虚词)和熟语(成语、惯用语等)合并起来考查,结合语境分析是关健。词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运用范围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家喻户晓”,意思是每家每户都知道;“深入人心”,意思是理论、学说、政策等为人们深切了解和信任。根据语境,衣锦还乡的观念应该是被人们了解和和信任,不是每家每户都知道,所以应该填“深入人心”。排除AC。“含意”,解释为含有的意思;“意蕴”,意思是内在的意义。结合语境,“深层的文化……”,一定是内在的意义,所以填“意蕴”。排除BC。“盘根错节”,意思是树根木节盘旋交错,不易砍伐。比喻事情繁难复杂,不易处理;“根深蒂固”,意思是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结合语境,说乡土情结不容易动摇。排除AB。故选D。‎ ‎【点睛】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上海弄堂的房屋,看上去鳞次栉比,挤挤挨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实在是极其美丽的景象。‎ ‎①看上去有些乱,实际上却错落有致 ②站在至高点上,它们全都连成一片 ‎③它们还如水漫流,见缝就钻 ④无边无际的,东南西北有些分不清 ‎⑤屋脊连绵起伏,横看成岭坚成峰 ⑥又辽阔又密实,像农人撒播然后丰收的麦田 A. ⑤②④③①⑥ B. ⑤④②①③⑥ C. ③⑥①④⑤② D. ③①⑥⑤④②‎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连贯的能力。此类型题首先要通读语段,了解句意,然后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衔接、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要加强对语境的分析与体会。有些题应注意排序句的逻辑顺序和句中关联词语的运用。解答本题,首先整体分析文段,本语段描写上海弄堂的房屋特点;再结合上下文确定首句或尾句,根据上文“挤挤挨挨”的特点,形容房屋密集,首句应选用⑤,排除CD;最后根据句间关系确定小组的顺序,④紧承②,写站在高处看到的景象;①是对③的解说,应该先③后①,排除B。故选A。‎ ‎3.下列对联与古代名人对应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①一代君权痛蚕室,千秋史笔溯龙门 ②寄兴在山亭水曲,怀人于日暮春初。‎ ‎③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④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A. 杜甫 范仲淹 司马迁 王羲之 B. 范仲淹 杜 甫 王羲之 司马迁 C. 司马迁 王羲之 杜甫 范仲淹 D. 王羲之 司马迁 范仲淹 杜甫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①是说司马迁虽然下蚕室遭受宫刑,但他忍辱负重,以千秋史笔写出了不朽巨著《史记》。 ②指王羲之创作《兰亭集序》。③“忧民”“爱国”说的是杜甫。④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故选C。‎ ‎4.对下列图表数据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018年1—7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趋势图 A. 2018年上半年我国集成电路的进口金额每月均超过190亿美元。‎ B. 2018年以2月为参照,3到7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整体增长。‎ C. 2018年1月到7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同比起伏较大。‎ D. 2018年4月和7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比去年有所降低。‎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具体考查图表的理解。解答此类问题,应当先对图表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主题或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并提取有效信息,关注图表细节。然后分析选项的特点,找到其差异。本题中,D项,“比去年有所降低”表述不准确。根据趋势图,2018年4月和7月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比去年降幅较大,4月是18.4%,7月3.1%。故选D。‎ 二、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愿归盘谷序 韩 愈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或曰:“谓其环两山之间,故曰‘盘’。”或曰:“是谷也,宅幽而势阻,隐者之所盘旋。”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曰:“人之称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其在外,则树旗旄,罗弓矢,武夫前呵,从者塞途,供给之人,各执其物,夹道而疾驰。喜有赏,怒有刑。才畯满前,道古今而誉盛德,入耳而不烦。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飘轻裾,翳长袖,粉白黛绿者,列屋而闲居,妒宠而负恃,争妍而取怜。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当世者之所为也。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 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污秽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侥幸于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昌黎韩愈闻其言而壮之,与之酒而为之歌曰:“盘之中,维子之宫;盘之土,维子之稼;盘之泉,可濯可沿;盘之阻,谁争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缭而曲,如往而复。嗟盘之乐兮,乐且无央;虎豹远迹兮,蛟龙遁藏;鬼神守护兮,呵禁不祥。饮且食兮寿而康,无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于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5.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行之阳有盘谷 阳:山之南 B. 秀外而惠中 惠:聪慧 C. 美可茹 茹:享用 D. 盘之阻 阻:险要的地方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关于盘谷的得名由来,有人认为是因为山谷环绕在两山之间,也有人认为是因为山谷位置幽僻地势阻塞,隐者盘桓逗留。‎ B. 李愿认为自己命里注定无法成为“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的人,不能成为大丈夫,只能安于现状,过着清贫的生活。‎ C. 韩愈称赞李愿的话讲得有气魄,为他斟酒,并为他作歌。因为韩愈一直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借文章倾吐他的不平之气。‎ D. 文章没有对李愿直接赞颂、劝勉,而是引述李愿自己的议论来赞颂李愿,并表达他羡慕友人隐居生活的思想感情。‎ ‎7.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 ‎⑵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 ‎8. 文章借李愿之口写了三种人,请分别概括他们的特点,并说说作者对他们的态度。‎ ‎【答案】5. C 6. B ‎ ‎7. ⑴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 ‎⑵穷困家居,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保持自身的洁净。 ‎ ‎8. 第一种是“用力于当世者”:这种人取悦皇帝,,手握重权,飞扬跋扈,大讲排场,养尊处优,生活荒淫;作者的态度是予以鄙弃。第二种是“不遇于时者”:他们远离名利,无拘无束,安闲自在,不求“有乐于身”,只求“无毁于其后”;作者的态度是充分肯定。第三种是不择手段的干谒者:这些人不择手段向上爬,在达官贵人面前奴颜婢膝,人格丧尽;作者的态度是不齿厌弃。‎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C项,“美可茹”,意思是甜美可吃。“茹”,吃的意思。C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本题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不能成为大丈夫,只能安于现状,过着清贫的生活”错误,根据原文“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意思是我并非讨厌这些而躲避这种情况,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侥幸得到的。并没有“不能成为大丈夫,只能安于现状,过着清贫的生活”的意思。B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关键词:(1)利泽:利益恩惠;照:显扬,显示;进退:使……进退;佐:辅佐。(2)穷居:隐居不仕;终日:整日;濯:洗涤;以:来。‎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概括作者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翻译文本,了解文意。这类题要求考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能够从文本中筛选出有效信息,经过分析、概括,整合成新的语句,体现新的思维成果。文章二、三、四段的段首句和结尾句是关键句。段首句是这类人的概括,结尾句是作者的态度。列举的三种人分别是:第一种人是“利泽施于人,名声昭于时,坐于庙朝,进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即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坐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者;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吾非恶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即我并非讨厌这些而躲避这种情况,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侥幸得到的。实际上作者对这类人是鄙视的。第二种人是“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即隐居不仕,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来保持自身洁净者;作者的态度是“车服不维,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即(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去做这样的事。表明作者对此类人的肯定。第三种人是“伺候于公卿之门,奔走于形势之途”即在达官显贵的门下侍候,在通往权势的路上奔走者;作者对他们的态度是“其于为人,贤不肖何如也?”,即他对于作人,有才能与没有才能又怎么样呢?,可以看出作者对这类人是轻视厌恶的。整理即可得出答案。‎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  太行山的南面有个(山谷叫)盘谷。盘谷那地方,泉水甘甜,土地肥沃,草木繁茂,居民很少。有人说:“因为盘谷盘绕在两山之间,所以名叫‘盘’。”有人说:“这个山谷位置幽僻而地势险阻,是隐者留连的地方。”我的朋友李愿住在这里.‎ ‎  李愿说:“人被称为大丈夫的情况,我知道了。(一种情况是)他们把利益恩惠施给别人,名声显扬于当世,坐在朝廷上参与政事,任免百官,辅佐皇帝发号施令。在朝廷外,就树起旗帜,陈设弓箭,卫兵在前喝道,侍从塞满道路,仆役们拿着他所需物品,夹道奔驰.(他)高兴起来就随意赏赐,发起怒来就任意处罚。才能出众的人聚集他的跟前,说古道今赞誉他的大德,他听入耳中而不厌烦。那些眉毛弯曲,面颊丰满,声音清脆,体态轻盈,外貌秀丽,内心聪慧,(跳起舞来)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姬妾,在排列的房屋中清闲地居住,自恃美丽,妒忌别的姬妾得宠;争着比美,求取他的怜爱。(这就是)被天子宠遇赏识、掌握了当代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并非讨厌这些而躲避这种情况,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侥幸得到的。‎ ‎  (另一种情况)隐居不仕,住在山野,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在繁茂的树下整日悠然静坐,在清澈的泉水里洗涤,来保持自身的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水果,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作息没有定时,只求安定舒适。与其当面受到称赞,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得到享乐,哪里比得上心中没有忧虑。不受官职的约束,不受刑罚的惩处。不了解国家的治乱,不打听官吏的升降,(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去做这样的事。‎ ‎  (还有一种人)在达官显贵的门下侍候,在通往权势的路上奔走,想举脚走路又不敢走,想开口说话又不敢说,处于污浊卑下的地位而不觉得羞耻,触犯了刑法就要被诛杀,希望有获得成功的万分之一的机会,直到老死而后停止(追求)。这样作人,有才能与没有才能又怎么样呢?‎ 昌黎韩愈听了李愿的话,认为他讲得有气魄,与他斟上酒,并为他作了一首歌,歌词说:“盘谷之中,是您的府宫;盘谷的土,可以种禾黍;盘谷的泉,可以洗涤,可以溯沿;盘谷险阻,谁会争您的住所?盘谷曲折幽深,空阔广大可以容身;盘谷环绕弯曲,往前走却回到了原处。盘谷快乐啊,快乐无央;虎豹远离啊,蛟龙躲藏;鬼神守护啊,禁绝不祥。有吃有喝啊,长寿安康;没有不满足的事啊,还有什么奢望!给我的车轴加油啊,用饲料喂饱我的马,跟随您到盘谷去啊,终我一生要在那里自由自在地游逛。”‎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 ‎9. 诗以“客至”为题,并贯穿全篇。请结合全诗对此概括说明。‎ ‎10. 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9. 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颈联重笔浓墨,着意描画延客的情景;尾联请邻翁共饮的细节把延客的气氛推向高潮。 ‎ ‎10. 前两联虚写客至,后两联实写待客。“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两句虚写客至,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客人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两句实写客至,作者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实写待客就餐、频频劝饮的场面,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审读题干,明确要求,再结合诗歌内容,对诗中关键性信息进行品读、理解,最后概括作答。本题要求概括说明“客至”贯穿全篇。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春”,交代时间;此句描写户外环境,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群鸥日日来”点明环境清幽僻静。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洒扫庭院,打开大门,为客人的到来做准备,引出“客至”。颈联实写“客至”,招待简单,菜肴“无兼味”,喝“旧醅”。两人饮酒有些寂寞吧,尾联把与客人饮酒的气氛推向高潮,邀请邻居作陪。整首诗紧紧围绕“客至”而作,富有生活气息。‎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理解作品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然后要回顾诗歌常用的艺术手法,接着分析诗句意思,判断用到的手法。答题时先分析整首诗的手法,再分析具体诗句,按照由大到小的手法来分析。答题时先说术语,再分析运用,最后结合情感分析效果。本题题干已明确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只需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写出了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户外环境。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君打开。这两联实为“客至”做准备。此为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语言朴实,话语亲切,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融洽气氛。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表现了客至之时的喜悦心情。‎ ‎【点睛】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不见复关,______。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诗经·氓》)‎ ‎⑵孔子曰:“君使臣以礼,__________。”(《论语·八佾篇》)‎ ‎⑶____________,则芥为之舟。(庄子《逍遥游》)‎ ‎⑷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⑸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⑹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⑺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⑻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答案】 (1). 泣涕涟涟 (2). 臣事君以忠 (3).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4). 夕揽洲之宿莽 (5). 不求闻达于诸侯 (6). 艰难苦恨繁霜鬓 (7). 别有幽愁暗恨生 (8). 泣孤舟之嫠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解答此类题时,如果是情境默写,必须注意情境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如果是直接默写上下句,则背诵出诗文内容即可。不管什么形式的默写,都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属于直接默写上下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涟”“覆”“坳”“莽”“侯”“繁”“幽”“嫠”。‎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五、现代文阅读(一)(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邢玉明 谈歌 锔匠邢玉明怎么也没想到,县委书记会找上门来,请他给港商曹柏青先生的三件文物瓷人锔裂隙。‎ 当年农村贫穷,破碗破盆破锅什么的,舍不得扔,就请人锔一锔,修补后再用。邢玉明锔碗锔盆锔锅,远近闻名。只是自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后,农人的日子一天天好起来,锔锅锔碗的渐渐少了。邢玉明的锔匠活终究暗淡下去,再也没有主顾了,他的锔弓和锔子,彻底闲置了。‎ ‎“这种活儿,我已经多年不干了,我今年都七十三了,眼力不行了,手也不行了,真是不行了!”‎ 县委书记说:“这跟锔碗锔盆差不多,有什么不行的。这事就这么定了!市里的招商引资可是大事,市长等着回信呢!”‎ 话讲到这个份上,邢玉明只有答应了。‎ 邢玉明与婆姨乔明枝被接到市里,在博物馆的招待所住下。当天晚上,有关部门给邢玉明乔明枝接风,市文化局长代表市领导给邢玉明夫妇敬酒,邢玉明夫妇只是干干地陪笑。第二天,港商曹柏青先生亲自陪着他们去了博物馆。‎ 邢玉明看了看那三件瓷人的裂隙,始终不说话。如此两天,他坐在瓷人的旁边呆呆地傻看,摸着瓷人悠然地叹气。最后那天,大收藏家丁也成老先生来了,站在邢玉明的身边问:“老师傅,这件活儿能做么?”‎ 邢玉明笑了笑:“您说呢?”‎ 这天夜里,邢玉明让人搬了两架立梯,他提着工具,被人扶着,爬了上去坐了,乔明枝提着一只马灯,坐在另一架立梯上。事先,博物馆的人提出拉一道照明线,邢玉明摇头不肯,他说电灯有热度,锔活儿的时候,怕有影响。丁也成担心地问:“邢师傅,这样模糊的光线下干活儿,您有把握吗?”‎ 邢玉明笑道:“您要是信得过我,让我做就是了。您要是担心,就换人吧。”‎ 丁也成连忙摆摆手:“邢师傅,您干活儿吧。”‎ 邢玉明就扯动了锔弓,开始干活了。马灯的光线暗淡,人们什么也看不清楚,只听到锔弓嗡嗡地响,谁也不知道邢玉明是怎么样锔的。人们也能听到邢玉明与乔明枝慢声细语说着什么,他们使用的是家乡土话,人们听不明白。到了快天亮的时候,人们看到,三件瓷人,已经被邢玉明锔上了,邢玉明和乔明枝被人从梯子上扶下来。‎ 三件瓷人,竟然锔得天衣无缝。围观的人发出一片感慨声,曹柏青先生带头鼓起掌来。丁也成看得眼呆,喃喃道:“鬼斧神工啊!邢老师傅,真是……”‎ 人们这才恍然想起邢玉明夫妇,四下去看,邢玉明夫妇已经没有了踪影。‎ 丁也成认为他们夫妇熬了一夜,大概累了,去睡觉了,便让文物局的小赵去请邢玉明夫妇,先吃早饭,然后再休息。一会儿,小赵匆匆回来说:“丁先生,邢玉明夫妇已经走了。”‎ 丁也成刚刚吃进嘴里的一口稀饭吐了出来:“走了?他们怎么走的?”‎ 小赵说:“应该是坐长途汽车走的。”‎ 丁也成说:“你快去追他们回来,至少要他们留下那件锔弓。你问问那老师傅,他要多少钱,我收购了。”‎ 小赵赶紧着去了。‎ 丁也成再也吃不下去了:“这是民间的宝贝!那老师傅可是活着的文物啊!”‎ 小赵开车一路追到了邢玉明夫妇乘坐的长途汽车。小赵拦下汽车,找到了邢玉明,夫妇俩正昏昏地睡觉呢。他说了丁也成的意思,请邢玉明夫妇回去。‎ 邢玉明笑道:“不回去了。没听说过,锔匠还要看自己锔过的手艺。”‎ 乔明枝也笑:“家里还有活儿呢。不耽误你们了。”‎ 小赵乞求说:“邢师傅,丁先生一定要您二位回去的。对了,他还说起您的家伙什,他还要买下来呢!”‎ 邢玉明一怔,呵呵地笑了:“买?这东西他也稀罕么?那好了,我白送给他了。”说着,他就起身把锔弓袋子从行李架上取下来,递给了小赵。‎ 小赵急忙问:“邢师傅啊,您还没说价钱呢!”‎ 乔明枝一旁摆了摆手,呵呵笑道:“什么价钱啊。他刚刚不是说过了么,白送给那位先生了。你快下车吧,都耽搁大家赶路了。”小赵下了车,眼看着长途汽车扬尘而去了。‎ 去年丁也成先生在香港举办收藏精品巡回展。在几千件藏品中,有人看到了邢玉明的那把锔弓,注着出处,锔弓颜色陈旧,像是从某一个遥远的地方截取下来的一段历史。‎ ‎(有删改)‎ ‎12.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邢玉明的锔匠活终究暗淡下去”,这样的叙写既交代了他“没想到”的原因,也为下文他的婉拒作了铺垫。‎ B. “他坐在瓷人的旁边呆呆地傻看,摸着瓷人悠然地叹气”,这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描摹邢玉明准备工作的状态。‎ C. 小说中丁也成对邢玉明大加赞赏前的两次怀疑,侧面表现了民间艺人默默无闻、不易被关注的特点。‎ D. 乔明枝说的“你快下车吧,都耽搁大家赶路了”,既表达了对车上人的歉意,也流露出“家里还有活儿”的着急。‎ ‎13. 请简要分析邢玉明这一人物形象 ‎14. 请探究小说结尾“锔弓颜色陈旧”的意蕴。‎ ‎【答案】12. D 13. (1)邢玉明是一名民间艺人,手艺精湛。当年,锔匠活远近闻名;县委书记会找上门来,请他给港商曹柏青先生的三件文物瓷人锔裂隙;三件瓷人,竟然锔得天衣无缝。(2)邢玉明以大局为重,识大体,能担责任。县委书记说给港商曹柏青先生的三件文物瓷人锔裂隙这件事关系到市里招商引资,邢玉明只有答应了。(3)邢玉明淡泊名利,默默无闻。把三件文物瓷人锔完裂隙后,不等赞扬,默默无闻地做完自己的工作,没有打招呼就坐长途汽车回家,还把锔弓白送给了丁也成。(4)邢玉明谨慎,做活时有自己独有的特点。准备工作时间长,不说话只观察;电灯有热度,锔活儿的时候,怕有影响,干活时用光线暗淡马灯照明,用家乡土话和妻子交谈。 ‎ ‎14. (1)照应题目和开头。题目《邢玉明》,邢玉明就是一位锔匠,锔弓是他的工具,“锔弓颜色陈旧”点明了邢玉明的身份以及这份手艺时间的久远。(2)烘托人物形象。“锔弓颜色陈旧”烘托了邢玉明手艺的精湛,使用时间长,他具有传统民间艺人所特有的时代精神。(3)深化文章主旨。“锔弓颜色陈旧”,时代感强,表明这种传统民间手艺可能已经失传,工具只能作为收藏品,表明这种手艺以前存在过。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民间手艺失传的惋惜之情以及对这种手艺精神内涵的挽留和召唤。‎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情节、主旨和环境。D项,“乔明枝说的‘你快下车吧,都耽搁大家赶路了’,既表达了对车上人的歉意,也流露出‘家里还有活儿’的着急”理解表述有误,乔明枝说的话有对车上人的歉意,但不是流露出“家里还有活儿”的着急,而是想要对小赵表达把锔弓白送给那位先生了,不收钱,你就不要多说了,表现了乔明枝的淳朴的性格。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小说中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从环境交代、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表达、手法技巧等方面来切入,多关注外貌、动作、神态、语言、心理、细节等方面的描写。要求简要分析形象的性格特征,回归文本,找到写该人物的内容,把握主要性格特征,并注意联系其他人物来看,防止遗漏得分点。本题要求概括邢玉明的形象,所以要从文本中筛选出关于他的相关信息。‎ 原文“锔匠邢玉明怎么也没想到,县委书记会找上门来,请他给商曹柏青先生的三件文物瓷人锔裂隙”,“丁也成看得眼呆,喃喃道:‘鬼斧神工啊!邢老师傅,真是……’”“丁也成再也吃不下去了:‘这是民间的宝贝!那老师傅可是活着的文物啊!’”,这些都从侧面表现邢玉明的手艺精湛;“邢玉明锔碗锔盆锔锅,远近闻名”,“三件瓷人,竟然锔得天衣无缝”直接写他手艺精湛。‎ 文中“县委书记说:‘这跟锔碗锔盆差不多,有什么不行。这事就这么定了!市里的招商引资可是大事,市长等着回信呢!’话讲到这个份上,邢玉明只有答应了”,表明邢玉明识大体,以大局为重,挑起重任。‎ 文中“四下去看,邢玉明夫妇已经没有了踪影”“ 邢玉明笑道:‘不回去了。没听说过,锔匠还要看自己锔过的手艺’”“ 邢玉明一怔,呵呵地笑了:‘买?这东西他也稀罕么?那好了,我白送给他了。’说着,他就起身把锔弓袋子从行李架上取下来,递给了小赵”,这些语言动作描写都能表明邢玉明默默无闻、不贪图名利。‎ 原文说“邢玉明看了看那三件瓷人的裂隙,始终不说话。如此两天,他坐在瓷人的旁边呆呆地傻看,摸着瓷人悠然地叹气”,表明邢玉明准备工作做的独特;“事先,博物馆的人提出拉一道照明线,邢玉明摇头不肯,他说电灯有热度,锔活儿的时候,怕有影响”,表明谨慎;“邢玉明就扯动了锔弓,开始干活了。马灯的光线暗淡,人们什么也看不清楚,只听到锔弓嗡嗡地响,谁也不知道邢玉明是怎么样锔的。人们也能听到邢玉明与乔明枝慢声细语说着件么,他们使用的是家乡士话,人们听不明白”,表明他干活时的状态,是传统的手艺做法,很独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结尾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整体感知作品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上把握,具体可以从题目、情节、人物、主题、手法效果等方面入手,分点作答。本题要求探究小说结尾“锔弓颜色陈旧”的意蕴,可具体从题目、人物、主题等方面分析作答。‎ ‎“锔弓颜色陈旧”能照应题目和开头,和本文的题目《邢玉明》相联系,邢玉明是一名传统锔匠,锔弓是工具,也点明了他的身份。 原文开头说“当年农村贫穷,破碗破盆破锅什么的,舍不得扔,就请人锔一锔,修补后再用。邢玉明锔碗锔盆锔锅,远近闻名”,结尾“锔弓颜色陈旧”与之相照应。‎ ‎“锔弓颜色陈旧”烘托主人公邢玉明的性格,“颜色陈旧”表明锔弓曾经使用时间长、频率高,他手艺好,也能让读者体会到锔弓身上代表的那一代传统手艺人独特深沉的精神内涵。从文中邢玉明做准备工作、不用电灯用马灯照明以及干活时和妻子聊天等都能折射出老一代手艺人独特的精神品质。‎ ‎“锔弓颜色陈旧”对主题有深化的作用,可以联系社会现实,惋惜传统手艺的失传,传统手艺人所特有的精神内涵在当今社会仍然有其特殊的价值,所以挽留和呼唤这种精神内涵。‎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六、现代文阅读(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艺术的“源”与“流”之辩 徐望 关于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也就是艺术的“源”与“流”的问题,在古今中外的艺术史上有着广泛的讨论,可谓“前人之述备矣”。‎ 在中国艺术理论史上,对于这一话题的探讨,在清朝这个中国古典美学的总结阶段达到了顶点,诸如叶燮论“正、变、盛、衰”;石涛论法则与自由,借古以开今;刘熙载论“用古与变古”等。在西方艺术发展史上,从古希腊艺术直到今天的后现代艺术,艺术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一部艺术史就是一部风格变迁史和理念变革史。无疑,艺术传承与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艺术必须在传承中发展,艺术也只能在发展中传承。‎ 艺术传承的核心是传扬艺术之道。艺术传承当然不是对于古代经典的复制,也不是对于某种既有艺术模式的套用,关健是要传扬传统艺术精神和哲学层面的东西,即对于形而上的“道”的传扬。‎ 这其中,至少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传扬传统美学思想,如中国古典美学的“虚实相生”“得意忘象”“传神写照,迁想妙得”“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等艺术哲思,以及“涤除玄鉴”“虚静玄远”“澄怀味象”“林泉之心”的审美心胸。二是传扬传统艺术气韵,即中国艺术特有的“气韵生动”之感,如天真,自然、简淡、飘逸之韵味,展现中国艺术形象独有的风姿神韵。三是传扬传统艺术意境,也就是基于对传统美学的学习和对古典气韵的把握,传达一种超越艺术本体形象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境”,彰显中国艺术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艺术传承的手段是传习艺术技艺。艺术传承自然离不开对于技艺、技巧、技法的传习。美术为例,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的画论、书论,如南齐谢赫的“六法论”、唐代荆浩的“六要论”、唐代孙过庭的《书谱》、宋代郭熙的“三远说”等,为当代艺术家学习传统书画技艺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而在工艺美术领域,则更加强调手艺的传习,如紫砂技艺、刺绣技艺、剪纸技艺、漆艺、木艺等。今天中国所提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活态传承”,就是对于古老艺术技艺的沿袭传承。‎ 艺术创新是艺术的本质特征和生命力之源泉。艺术之所以为艺术,其区别于一般技术和工业生产的根本之处在于:艺术产品是灌注了主体创意思想的精神产品,虽然大部分要有物质形式和载体。即使是文化产业中批量生产的艺术设计产品,也正是由于具有匠心和创意而具有艺术属性。‎ 对于今天的艺术家而言,应该积极从文化艺术传统中汲取养料,使其转化为艺术创新的素材,而这种汲取传统养分的开拓创新,事实上也起到了传承传统的作用,赋予了传统新的生命力,使得艺术之流源源不断。‎ 艺术要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新不但是艺术生命力的源泉,也是文化传统得以传承的时代精神依托,往往古老的艺术元素、文化符号借助新型的表现形式,就能焕发新的生机,比如故宫推出的胶带、口红,咖啡、火锅等“爆款”文创设计、文创餐饮,就是用创意激活古老文化,发掘了传统文化的无尽价值,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利用艺术手段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例子。‎ ‎(有删改)‎ ‎1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清朝作为中国古典美学总结阶段,对艺术传承与发展的探讨达到了顶点。‎ B. 传统美学思想、艺术气韵及艺术意境是形而上的“道”,与艺术技艺无关。‎ C. “紫砂技艺、刺绣技艺、剪纸技艺”等说明手艺的传习是艺术传承的手段。‎ D. 在艺术传统中汲取养分的开拓创新,实现了艺术“源”与“流”的融合。‎ ‎16.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艺术的“源”即传承,“流”即发展,是古今中外艺术史上广泛讨论的问题。‎ B. 艺术的“道”属于艺术精神和哲学层面,对古代经典的复制不是传扬艺术之“道”。‎ C. 言外之意、象外之境,是指超越艺术本体形象,具有中国艺术魅力的传统艺术意境。‎ D. 艺术产品由于具有匠心和创意而具有艺术属性,同时应当有物质形式和载体。‎ ‎17. 今天的艺术家应该怎样进行艺术创新?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15. B 16. D ‎ ‎17. (1)传承传统的文化艺术,积极从文化艺术传统中汲取养料进行开拓创新,把传统的文化艺术转化为艺术创新的素材。(2)利用艺术手段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审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项推断错误,“传统美学思想、艺术气韵及艺术意境是形而上的‘道’,与艺术技艺无关”说法有误,从原文“艺术传承的核心是传扬艺术之道”,“艺术传承的手段是传习艺术技艺”可知,“传扬艺术之道”,“传习艺术技艺”都是艺术的传承,只不过是核心和手段的不同,不能就推断说形而上的“道”与艺术技艺无关。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D 项范围扩大,“艺术产品由于具有匠心和创意而具有艺术属性,同时应当有物质形式和载体”表述有误,从原文“艺术产品是灌注了主体创意思想的精神产品,虽然大部分要有物质形式和载体”可知,应该是大部分有物质形式和载体,选项说艺术产品应当有物质形式和载体扩大了范围。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概括能力。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最后归纳要点分点作答。本题要求概括 “今天的艺术家应该怎样进行艺术创新”,根据文中的提示“对于今天的艺术家而言”,答题区域应该在最后两段,是局部信息筛选。‎ 从文中筛选出信息,“应该积极从文化艺术传统中汲取养料,使其转化为艺术创新的素材,而这种汲取传统养分的开拓创新,事实上也起到了传承传统的作用,赋子了传统新的生命力,使得艺术之流源源不断”,据此可以进行概括出一条答案,传承传统,积极从文化艺术传统中汲取养料并使其转化为艺术创新的素材。‎ 最后一段说故宫在艺术上创新的例子“是一个很好的利用艺术手段结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例子”,从这个例子可以概括出今天的艺术家应该利用艺术手段和传统文化以及现代文化相结合进行艺术创新。‎ ‎【点睛】信息筛选类题目,通过分析题干确定试题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综合信息筛选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局部信息筛选要锁定区位,对段落进行简单的划分,分出层析,找到关键词语,联词成句分条作答。‎ 七、现代文阅读(三)(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高铁为何没有WiFi这个问题在这几年被热议过多次,但如今,高铁WiFi或许迎来了破局的好机会。‎ 此前有高铁内部人士称,4G信号转WiFi后速率不稳定,而当时国外最先进的做法是发射卫星WiFi,并表示复兴号应该是通过4G与卫星WiFi相结合的方式建立的。尽管如此,复兴号WiFi依然不完美。此前,不少普快列车已经提供免费WiFi上网,一般会采用LTE或者4G技术,为列车提供WiFi信号,而且运营得还不错。但高铁的难题在于它的速度过快,达到每小时300公里,这样给基站切换,通信延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高铁内车载设备在接收信号时会频繁地切换不同的网络,涉及不同的运营商。三大运营商的信号频段不一样,信号穿透力与基站覆盖率、核心网资源不一样,不同的基站发出来的信号质量不一样,在高速下网络频繁切换极易导致信号衰减,而且丢失率高、延迟大。‎ 而5G技术则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据介绍,国铁吉讯与华为、中兴等5G设备商开展密切合作,联合开发车载5G设备,并计划于2019年底完成测试工作。在高铁WiFi系统与5G技术的融合方案中,利用了边缘计算、网络切片、虚拟化等关键技术解决高铁对5G信号的屏蔽问题。中国移动数年来沿着铁道线建设了一个相对庞大的5G基站和塔台群,已经可以随时轻松地传输大量数据。目前高铁车顶天线支持2.6、3.5和4.9GHz频段,已满足5G网络接入需求。‎ ‎5G高铁站项目用的是CPE(5G用户接入网关),当前的CPE客户终端技术已经可将5G信号转为WiFi信号,而5G技术与WiFi的融合,更有利于两种信号的互相转化。5G背后的技术包括波束成形与毫米波技术,这是为司机和乘客提供可靠的WiFi等服务的关健能力。波束成形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在接收端所在方向,可以有效改善频谱利用效率, 这将改善高速情况下的信号接收能力。使用5G的毫米波技术,让网络速度比4G时代大幅提升。此外,毫米技术破除了WiFi调制解调器的短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输所需的功率、也避免了WiFi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妨碍所带来的问题。‎ ‎5G网络因为使用全新的技术、基站和网络架构,具有低时延,高可靠性特征,或许能够让4G存在的掉线与延迟问题得以解决,4G技术下的高铁WiFi迟迟不能破局,是源于高铁部署的4G网络覆盖在高速行驶下的信号接收体验与能力难以让人满意,高速出行卡顿、长时间缓冲等情况在所难免,信号状况颇为鸡肋。但5G的难题同样存在,此如说与4G通信设备相比,5G通信设备的耗电量大约是4G设备的8到10倍以上。这需要对铁路既有箱变和电力电缆进行改造,成本与实现难度颇大,它是制约运营商实现高铁5G覆盖的关健难题之一。当然,这需要看如何实现5G与WFi的融合互补了。‎ 由于5G频段较高、单基站覆盖范围较小,对大型楼宇、高铁、矿山等相对封闭场景,5G基站很难进行无缝覆盖,但WiFi将会是5G的最好补充,两者的融合开启了一个更好的时代。‎ ‎(有删改)‎ ‎18. 下列对文中5G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高铁WiFi系统与5G技术的融合方案,利用了边缘计算、网络切片、虚拟化等关键技术,车载5G设备也将完成测试工作。‎ B. 5G使用的毫米波技术可以使信号的能量更为集中,避免了WiFi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带来的某些问题。‎ C. 5G发展同样存在难题,通信设备耗电量大,设施改造的成本与实现难度大。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 D. 5G使用了全新的技术、基站和网络架构,但5G基站对相对封闭场景进行无缝覆盖还是不太容易。‎ ‎19.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群众对高铁WiFi的呼声较为迫切,但高铁WiFi问题一直困扰业界,随着5G时代到来,这一问题或许会得到解决。‎ B. 复兴号的通信运用了与国外相近的技术,即通过4G与卫星WiFi相结合的方式来建立,但复兴号WiFi速率仍然不够稳定。‎ C. 不少高铁一般会采用LTE或4G技术为其提供WiFi信号,已经可以提供免费上网服务,运营效果令人勉强满意。‎ D. 中国移动已经建立的5G基站和塔台群,可以随时轻松地传输大量数据,目前高铁车顶天线支持的几个频段,已满足5G网络接入需求。‎ ‎20. 从文中看,高铁WiFi与5G的融合,能带来哪些进步?‎ ‎【答案】18. B 19. C ‎ ‎20. (1)更有利于WiFi与5G这两种信号的互相转化。(2)使信号的能量集中,有效改善频谱利用效率, 将改善高速情况下的信号接收能力。(3)网络速度大幅提升,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传输所需的功率,也能避免WiFi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妨碍所带来的问题。‎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审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张冠李戴,“5G使用的毫米波技术可以使信号的能量更为集中,避免了WiFi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带来的某些问题”表述错误,据原文“波束成形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在接收端所在方向,可以有效改善频谱利用效率, 这将改善高速情况下的信号接收能力”可知,不是毫米波技术可以使信号的能量更为集中,而是波束成形可以使信号的能量更为集中;原文说“使用5G的毫米波技术,让网络速度比4G时代大幅提升。此外,毫米技术破除了WiFi调制解调器的短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输所需的功率、也避免了WiFi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妨碍所带来的问题”,所以毫米波技术是可以避免WiFi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所带来的某些问题的。B项错误。‎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 C项混淆对象,“不少高铁一般会采用LTE或4G技术为其提供WiFi信号,已经可以提供免费上网服务,运营效果令人勉强满意”表述有误,据原文“此前,不少普快列车已经提供免费WiFi上网,一般会采用LTE或者4G技术,为列车提供WiFi信号,而且运营得还不错”可知,是不少普快列车一般会采用LTE或4G技术为其提供WiFi信号,已经可以提供免费上网服务,而且运营得还不错;高铁的WiFi信号还有待解决。C项错误。‎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题时要审清题干,找出关键词语,把握答题方向;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理清要点,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语句或段落,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最后归纳要点分点作答。‎ 本题要求概括 “高铁WiFi与5G的融合,能带来哪些进步”,根据文中的提示“而5G技术与WiFi的融合,更有利于两种信号的互相转化”,再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答题区域应该在这一段,是局部信息筛选。‎ 据文中“而5G技术与WiFi的融合,更有利于两种信号的互相转化”可知,二者的融合更有利于两种信号的互相转化;从“波束成形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在接收端所在方向,可以有效改善频谱利用效率, 这将改善高速情况下的信号接收能力”这个信息可以概括为二者的融合可以使信号的能量集中,改善高速情况下的信号接收能力;原文“使用5G的毫米波技术,让网络速度比4G时代大幅提升。此外,毫米技术破除了WiFi调制解调器的短板,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传输所需的功率、也避免了WiFi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妨碍所带来的问题”这个信息中可以概括为二者的融合能大幅提升网络速度,能很大程度上减少传输所需的功率,避免WiFi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相互妨碍所带来的问题。概括出高铁WiFi与5G的融合能带来的这些进步方面,分点作答即可。‎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 八、作文(70分)‎ ‎21.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记叙文。‎ 沟通,是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沟通,通联彼此,消融隔阂,合作共赢……‎ ‎【答案】沟通---友谊的桥梁 沟通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心与心的碰撞。有时它无需冗繁拖沓的语言,只要你肯伸出你的双手,敞开你的心扉,那么也许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足以让人感到有一颗赤诚的心跳动……‎ ‎  妈妈曾经对我说:“男孩子应敏于思而讷于言。”由于这种观念已在我心中根深蒂固,所以我不得不承认,我并不是一个擅长交流的人。这一点在我的生活中留有不少遗憾,使我差点失去一个真诚的朋友。‎ ‎  其实我和他不是朋友,还可以说是“对头”。但一次春游,我才真正地认识了他,了解他。提起春游,对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愉快的,可去的途中长时间的坐车实在难熬。我们几个同学打牌,其中有我和他。说实在的,我并不喜欢他,甚至讨厌他。他平时老和我过不去,像有仇似的。这次,我要报复——凡是他出的牌,我一盖全压住他,即使我的牌并不一定好。“你干吗老压我呀?”他很快察觉到了什么。“牌好,没办法。”我笑了笑,攥着手里的几张最小的牌打肿脸冲胖子。可俗话说乐极生悲,不知前面遇见了什么情况,司机一个急刹车。打牌地方小,我本来就站不稳,这会儿一趔趄,心想不出丑才怪。“嘿,小心!”就在这时,一只有力的手拽住了我的衣角,我趁着这一拽稳住了身体。我不禁一愣,看见了那双真诚的眼睛。这双眼睛不禁让我想起过去的一切:虽然我和他同在一个班,但平常几乎不说话——他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他。我爱学习,爱读书,不放学不出教室;他爱运动,爱打球,不打铃不进班。我成绩优秀,是老师的得意门生;他体格健壮,是操场的篮球飞人。我做事心思缜密,三思后行;他做事大刀阔斧,干净利落。个性的差异使我们彼此疏远,交流的贫乏使我们格格不入,我和他就像生活在两个世界的人。而这次,他主动伸出了手,尽管只是一瞬。“站稳。”一句话,把我从遥远的回忆中惊醒,柔和而友好的目光使我的心中不再有芥蒂。我紧紧地握住他的手,轻轻地点了点头。‎ 并不是只有三天三夜的挑灯长谈才算是沟通,我和他之间的沟通就仅仅发生在几分钟之内,但它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能打动我的心。那一次,我依然是我,但我心中的他已不再是从前的他。沟通会使生活更和谐,它将筑起友谊的桥梁,紧不可摧。‎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说理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比如本次作文,这是一段说理性材料,材料的中心话题是“沟通”,那么,什么是沟通?和谁沟通,为什么要沟通,沟通什么,怎样沟通?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思考,有助于打开思路。生活中,有的人积极与人沟通,有的人则自我封闭;有的人言语得体,有的人则词不达意。善于沟通者,人际关系和谐;不会沟通者,人际关系紧张。亲人之间,同学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需要沟通;人与自然、社会也需要沟通。沟通是双向的,如果人们都积极沟通,社会将更加和谐。以“沟通”为圆点,向四周发散,就不难找到写作的最佳角度,确定新颖深刻的立意。本次作文文体上要求写记叙文,学生可以选取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小事,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叙写故事。要写出自己对“沟通”的深刻理解,注意叙议结合、心理描写等细节上的刻画。‎ 参考立意:‎ ‎1.人与人的沟通 ‎2.人与自然的沟通 ‎3.论沟通 ‎4.国家与国家的沟通 行文结构:本文开篇点题,指出沟通是人与人的交流,是心与心的碰撞。接着叙写了一件发生在身边的事,表达对自己沟通的理解,并通过语言、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了自己的同学。‎ 结尾再次点题,沟通会使生活更和谐,它将筑起友谊的桥梁,坚不可摧。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素材:‎ ‎1.与人交谈一次,往往比多年闭门劳作更能启发心智。思想必定是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在孤独中进行加工和表达。 ——海明威 ‎2.向随便什么人征求意见,倾诉自己的痛苦,是一种幸福,可以跟穿越炎热沙漠的不幸者,从天上接到一滴凉水时的幸福相比。 ——司汤达 ‎3.激烈的言辞可以冲击代际关系,纵使我们之间有多大的裂痕,也黯淡不了亲情。在我生活中的黑夜时,是你温柔、动听的话语带我走出迷茫。高中时期走出成绩的低谷,在交际中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都有你帮我照亮黑夜。虽然有时你的理念与我冲突,但我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观念的冲突,不能否定了和谐的代际关系。在我困厄的黑夜中的一盏光,才是代际关系最本质而又最无私的体现。‎ ‎4‎ ‎.沟通,让我们走出家门,认识世界。因为有了沟通,我们的优秀文化才能穿成出去世界各地;因为沟通,我们才能吸取更多的外来文化。例如世博会,展览了许多国家的新发明或者是商品。从世博会里面,我们可以与更多的国家交流技术,收获多多。如果没有沟通,那么我们就与别的国家没有了联系,也不会得到许多先进的技术和宝贵的经验;如果没有沟通,那么就没有竞争和进步;如果没有沟通,世界就不会有发展。所以说,学会沟通,让我们获益良多,学会沟通,走出家门,增长见识。‎ ‎5.沟通,就是要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和睦相处。适当的沟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能使我们的人际关系进一步扩大。有一把铁锁牢牢的锁上了,任凭铁棍怎样撬,也开不了锁。一把钥匙来到了,轻轻了插入锁扣,一扭。铁锁就开了。铁棍惊奇的问:“为什么伱能开得了的呢?”钥匙说:“因为我了解它的心。”.‎ ‎【点睛】材料作文,是根据所给材料和要求来写文章的一种作文形式。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要求考生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来写作。‎ ‎2019~202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初调研测试 语 文Ⅱ(附加题)‎ 一、名著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22.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里也有很多风雅之事,比如那个著名的“海棠诗社”,在诗社成员中李纨年纪最大,所以大家推举她担任裁判。‎ B. 《红楼梦》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所见的判词“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中暗示了妙玉的悲惨命运。‎ C. 《红楼梦》中,“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一语出于林黛玉之口;“拼着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一语出于凤姐之口。‎ D. 《红楼梦》“玫瑰露失窃”一事中,平儿没有将偷窃者彩云送交凤姐发落,而是自己承担“罪名”,这体现了平儿心地的善良。‎ E. 《红楼梦》第九回中,为了尽早和秦钟相聚。贾宝玉择定了上学的日子,薛宝钗劝贾宝玉念书,“不然就潦倒一辈子”。‎ ‎【答案】DE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对于大纲要求的篇目,阅读一定要细致,并要有时间就反复阅读,做到能熟练回想起小说的主要情节和相关人物。‎ D项,“玫瑰露失窃”一事中,平儿没有将偷窃者彩云送交凤姐发落,不自己承担罪名,而是让宝玉承担“罪名”。D项错误。‎ E项,劝宝玉念书,“不然就潦倒一辈子”的是袭人,而不是薛宝钗。E项错误。‎ 故选DE ‎23.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红楼梦》中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是丫头傻大姐在大观园里偶然捡到了一个绣春囊。邢夫人认为这是打击王夫人、王熙风的一个良机,于是派亲信王善保家的将绣春囊封了送到王夫人那里,引发了种种矛盾冲突。‎ B. 夏金桂把薛蟠撵了出去以后,只剩下宝蟾和她住在一起。一天酒后,夏金桂和宝蟾斗嘴,又哭又闹,竟厮打起来。薛姨妈忍禁不住,说了几句训斥的话,没想到夏金桂不仅还嘴顶撞,还把宝钗拉在里头浑说,薛姨妈被气病。‎ C. 宝玉和贾兰参加科举考试,宝玉告别时说的话句句像在绝别。宝钗听得呆了,却又不敢认真。科考出场后,宝玉就不见了。后来报信的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宝钗与李纨听后,不胜欣喜。‎ D. 黛玉探访宝玉因晴雯不开门而错疑宝玉,又眼看着宝玉送宝钗出来,更添误会。黛玉气得伤感起来,哭了半夜。次日,适逢芒种节,祭花神,又勾起伤春愁思,独自一人来到幽僻处的花冢葬花,作《葬花吟》。‎ E. 贾宝玉成亲后疯傻加重,宝钗深知宝玉之病实因黛玉而起,失玉次之。于是和袭人商量之后告诉宝玉林黛玉已经病死的消息,好让宝玉一痛决绝,神魂归一。‎ ‎【答案】CE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本题要求选出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C项,“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错误,根据原著“贾兰中了一百三十七名”。C错误。E项,“贾宝玉成亲后疯傻加重”错误,因为黛玉是在贾宝玉与薛宝钗的成亲之日去世的,当他得知黛玉去世时,“昏死过去”,而不是 ‎“疯傻加重”。E错误。故选CE。‎ ‎【点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 ‎1、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 ‎3、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4、作品的大致主旨。‎ ‎24.下列对《红楼梦》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妙玉认为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 “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 所以她自称“槛内之人”。‎ B. 贾赦将迎春许给孙家,贾母不十分称意,只说 “知道了” ;贾政深恶孙家,劝谏过两次,贾赦不听;宝玉见邢夫人将迎春接出大观园,越发扫了兴。‎ C. 尤三姐对贾珍、贾琏的嬉笑怒骂,断簪明誓,自刎明志,这些行为表现了她的刚烈性格。她的自刎,同时还体现了其人格的尊严,暴露了贾府的罪恶。‎ D. 第六回中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因为她一见面就张口求人,情有所难。‎ E. 林黛玉表面上吟咏西施、虞姬、明妃、绿珠、红拂五位古代美女,实际上是借此悲叹自己的命运。宝钗为这五首诗命名《五美吟》,宝玉也赞五首诗 “命意新奇,别开生面” 。‎ ‎【答案】AE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A项,“妙玉自称‘槛内之人’”错误,妙玉是出家人,应称“槛外人”。A项错误 E项,“宝钗为这五首诗命名《五美吟》,宝玉也赞五首诗‘命意新奇,别开生面’”错误。应是宝玉为五首诗命名《五美吟》,宝钗评价五首诗“命意新奇,别开生面”。E错误。‎ 故选AE。‎ ‎【点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 ‎1、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 ‎3、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4、作品的大致主旨。‎ ‎25.下列对《呐喊》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鲁迅先生把旧中国比作 “铁屋子” ,把反动统治者比作 “熟睡的人们” ,把用宣传的力量使较为明白的一些人认识到处境的险恶比作 “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 。‎ B. 《端午节》中方玄绰“五四”以后见到了种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迷惘不解,于是觉得人一旦地位发生了变化,也就“差不多”了,这渐渐地成为他的处事哲学。‎ C. 在《明天》中,鲁迅多次把单四嫂子称为 “粗笨”的女人,意在表达:在辛亥革命这个狂风大沙的时代,唯有“粗笨”,才能生存下来,才能从荒漠中突围而出,找到新的道路。‎ D. 《孔乙己》以辛辣着笔,以一种冷峻式的笔调,将社会和人心的冷酷薄情,表现得异常深切。虽然本文的呐喊声气最弱,但作者的内心隐痛却是表现得最饱满。‎ E. 《社戏》描写了淳厚的民风,演社戏看社戏的习俗风情都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作品中的人物个性鲜明:双喜热情、机灵、直率;阿发无私、能干;六一公公纯朴、大度。‎ ‎【答案】A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完整地阅读作品,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本题要求选出对《呐喊》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A项,“把反动统治者比作‘熟睡的人们’”错误,应该是把麻木的国民比作“熟睡的人们”。A错误。故选A。D项,“本文的呐喊声气最弱”错误,作者对小说中孔乙己的嘲讽,严厉而冷峻,但又对他有一种同情。所以不能说呐喊声气弱。D错误。故选AD。‎ ‎【点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 ‎1、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 ‎3、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4、作品的大致主旨。‎ ‎26.下列对《呐喊》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呐喊》揭示“病态的”封建社会制度和封建文化,例如《故乡》揭露了封建传统观念、生活习惯对人的支配,《风波》揭露了封建等级观念对人的控制和扭曲。‎ B. 《药》中的茶客们是一帮游手好闲、麻木不仁而又空虚的小市民。他们对统治者恐惧、讨好,低声下气;对革命者不理解、不同情,甚至仇视。他们是封建秩序自觉的维护者,又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C. 鲁迅在《呐喊》中塑造了杨二嫂、单四嫂子、卫老婆子这样一群妇女,她们在生活的挤压下变得灵魂暗淡、心灵扭曲,通过她们我们看到了当时世界的冰冷,人与人之间道德的缺失。‎ D. 《故乡》通过一次回故乡的经历,描绘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落后、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深刻揭示了农村危机背后的社会危机。‎ E. 《呐喊》中《一件小事》、《鸭的喜剧》、《兔和猫》的风格、题材和集子中其它小说有差别,但共同表达对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的呼唤。‎ ‎【答案】A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鲁迅作品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完整地阅读作品,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本题要求选出对《呐喊》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A项,“《故乡》揭露了封建传统观念、生活习惯对人的支配,《风波》揭露了封建等级观念对人的控制和扭曲。”错误,应改为《风波》揭露了封建传统观念、生活习惯对人的支配,《故乡》揭露了封建等级观念对人的控制和扭曲。A错误。C项“鲁迅在《呐喊》中塑造了杨二嫂、单四嫂子、卫老婆子这样一群妇女,”错误,卫老婆子是是鲁迅的小说集《彷徨》中《祝福》的人物。C错误。故选AC。‎ ‎【点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 ‎1、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 ‎3、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4、作品的大致主旨。‎ 二、名著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27.《红楼梦》第三十二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中黛玉为什么要选择在黄昏时候去探望宝玉,而且还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这表现出黛玉怎样的性格特征?‎ ‎【答案】第一问:避开大家。第二问:小心谨慎,对贾宝玉的爱之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艺术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是要阅读作品,了解作品内容,熟知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本题要求分析黛玉选择在黄昏时候去探望宝玉的原因,而且还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以及此举表现的黛玉的性格特征。首先分析行为特征,是“在黄昏时候去探望宝玉,而且还是悄悄的来悄悄的走”,结合前文“已哭了大半天广眼睛肿得桃儿一般”,可知黛玉是想避开大家。悄悄的来,悄悄的走,体现出黛玉的小心谨慎,怕贾宝玉受到外界的影响,其实也是自己想跟贾宝玉说些悄悄话,从而突出对贾宝玉的爱意之深切。‎ ‎【点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 ‎1、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 ‎3、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4、作品的大致主旨。‎ ‎28.“正合着前日所看《南华经》上, ‘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又曰‘山木自寇,源泉自盗’等语。因此越想越无趣。”此处宝玉“越发无趣”的起因是什么,此后他又如何自我排解这份心情?请简述。‎ ‎【答案】起因:宝钗生日,众人看戏时凤姐笑贾母深爱的小旦像一个人又不明说,湘云心直口快说像黛玉,宝玉怕黛玉多心对她使眼色,事后又找二人解释,结果调和失败,落得两处贬谤。排解:参悟禅机,立占一偈,并填解词《寄生草》。‎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的能力。题型多为简述情节,答题关键词“起因”“ 排解”。‎ ‎【考点定位】理解文学名著的内容。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山门》中鲁智深所唱的曲子与宝玉作一偈一曲,都是在现实中“碰壁”之后,想用逃避现实的方法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破坏佛门清规的鲁智深和不遵守严格家教的贾宝玉都不为周围的人们所容,所以,作者以前者作为触发后者“禅机”的诱因。这样,我们看待宝玉的苦恼,也就不应只限于表面所写的儿女纠葛。《参禅偈》中宝玉所作和黛玉所续,既是禅理,也是谶语。这些地方都可以看出禅宗的宗教哲学对曹雪芹的思想影响之深。关于禅宗思想的鉴赏,可参见《弘忍弟子所作二偈》。‎ ‎29.《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史太君寿终归地府,王凤姐力拙失人心”中,贾母去世,凤姐仍总理丧事,遭鸳鸯“我看这两天连一点头脑都没有”指责,贾母葬礼遭遇了怎样的困难?产生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困难:经济拮据,没有经济实力隆重操办;人情冷淡,没有人真正想念贾母。原因:贾府家族失势,经济败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贾母葬礼,按照贾母的身份和地位,本因隆重至极,但那个时候整个家族已经失势,原来亲切的亲朋好友们也全都断了来往,虽然老太太是个很有名望且往日里常有恩惠的人,也少有人有祭奠的意思;葬礼中不仅外人表现得很冷漠,即使是家族中的人都表现的很不堪:贾政和王夫人很理性,没流过几滴眼泪;贾赦和邢夫人是甩手掌柜;王熙凤在老人死后只是想弄权,贾母去世不是很悲伤;管家丫鬟表现的很懈怠;‎ 但有一个下人,鸳鸯,鸳鸯在葬礼筹办的过程中,特地找到了凤姐,即使下跪也要请求她把老人的葬礼办得风光一些,言辞恳切,甚至拿出了贾母在死前赠与她的财物,她忠心爱主的举动,并没有被其他人理解。在贾母葬礼的这件事情上,每个人的秉性一览无遗。这也是这个家族破败的原因之一。原因之二,贾母去世之时,由于常年奢侈浪费,贾府经济拮据,已没有实力。‎ ‎【点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 ‎1、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 ‎2、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 ‎3、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4、作品的大致主旨。‎ ‎30.阿 Q 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精神胜利法”,但在现实中,他曾先后两次在无意间让赵太爷为他破了例——晚上点起了灯。赵老太爷的两次破例,分别是因为什么事?有人说:这是阿 Q 无意间给赵太爷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打击”。请简要分析人们这么说的原因。‎ ‎【答案】两件事:一是阿Q从城里“发财”(偷窃)回来,带回一些“好东西”(赃物),赵家想趁机买点廉价的东西。二是阿Q当街声称革命,让赵家父子感到了恐惧。原因:阿Q的这些勾当,在赵老太爷看来要么脱离了他的视线,逃脱了他的管辖,要么是想以下犯上取而代之,这些行为都将打破他的一贯的统治秩序。‎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熟悉必考篇目,明确每部作品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文章主旨,分清小说的人物及相关时间,把握其性格命运,了解名著的写作手法。《阿Q正传》中,有赵府四次例外点灯的细节描写。但题干要求是他曾先后两次在“无意间”让赵太爷为他破了例。应该是后两次点灯。第三次是未庄的人们争相向阿Q买偷来的便宜货,消息传到赵府,赵太爷派邹七嫂把阿Q叫来,阿Q来晚了,赵府只好第三次破例点灯等待阿Q。第四次是辛亥革命爆发后,阿Q趾高气扬地经过赵家门口,根本不把赵太爷放在眼里,弄得“老Q”赵太爷低声下气地改称阿Q为Q。赵太这四次点灯,从各个侧面揭示了赵太爷的性格特征。第一次点灯是为了儿子能读书求官,表现了他的封建功名思想;第二次点灯是为了让阿Q多干活,说明他的残酷;第三次点灯是想买阿Q偷来的便宜货,说明他的贪婪;第四次点灯是为了对付革命的到来,说明他的狡猾。赵太爷是现实社会当中的胜利者,与阿Q的“精神胜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封建社会当中的社会强者势力的代表。他压迫阿Q,压迫未庄的所有弱者,当他无意间为阿Q破例点灯时,就说明了他的权威受到严峻地挑战。‎ ‎【点睛】名著阅读积累是一个很宽泛的话题,从学生备考的实际出发,可以积累以下方面的内容:1、作家作品常识,包括作家字号、时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朝代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2、作品的故事梗概,重要章节的主要内容、故事情节等。3、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4、作品的大致主旨。‎ ‎31.《狂人日记》第八则日记中塑造了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形象,这可以作为那个时代绝大多数青年人的象征,请结合“我”在梦中与他争论的具体情节,概括这种人的突出特点。‎ ‎【答案】①年纪轻轻就走入了吃人者的行列;②从骨子里认可“从来如此”就是对的;③顽固不化,当别人把他们驳得哑口无言的时候,他们不但不思悔改,而且振振有词地说“你说便是你错”;④他们已经把从娘老子那里得到的“从来如此”的封建文化传统原原本本地教给了自己的孩子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在第八则日记中小说塑造的这样一个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可以作为那个时代绝大多数青年人的象征。这位青年的有以下特点:①从小就接受了封建文化的教育。“年纪轻轻就走入了吃人者的行列”;②从骨子里认可封建文化就是对的;③成为自觉维护封建文化的一类人。“顽固不化”,当别人把他们驳得哑口无言的时候,他们不但不思悔改,而且振振有词地说“你说便是你错”;④他们已经把从娘老子那里得到的封建文化传统原原本本地教给了自己的孩子了。‎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