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7届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高三3月月考(2017-03)
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高2017级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共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部中国文学史究竟应该从何时说起?这看起来是个简单的问题,但是要说清楚并不容易。从理论上讲,我们可以把艺术的起源追溯到与人类的起源一样久远。从后世的文献记载出发,我们也可以做出适当的想象性描述。如《礼记》所载的《蜡辞》,《吴越春秋》中提到的《弹歌》,还有先秦两汉文献中留下的关于炎黄大战、大禹治水等等的神话传说。我们自然不能轻率地将这些历史的记载否定,然而所有这一切都属于后世的记忆,暂时又难以得到实物的证实。然而幸运的是,我们发现了大量的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发现了铜器铭文,在传世文献中保存下来了《盘庚》和《商颂》,还有在先秦两汉传世文献中有关殷商时代的遗文遗诗与神话传说。它们之间互相发明互相印证,共同构建了殷商文学的历史。从此,中国文学脱离了传说的时代,步入了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新的时代。 甲骨文带给殷商文学的意义,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我们首先要考虑它的文字载体意义。这有两点,一是这些文字数量庞大,结构完整,说明它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二是这些甲骨卜辞的文字书写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叙事条理,甚至有了基本的文例程式,一篇典型的甲骨卜辞会同时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等四大部分,有着完整的叙事结构,辞汇丰富,语言简洁,体现了叙事文的初步技巧,因而我们可以将其纳入早期文学的范畴,它本身就构成了殷商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与甲骨文相提并论的是铜器铭文。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造,到殷商时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出土器物中有些相当精美 ,其中有些器物上也刻有文字。将殷商铜器铭文上的文字与甲骨文字进行比较,会发现二者在字形结构的组合上有许多共同之处。但是作为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其书写工具不同,方式不同,记述功能不同,二者之间又有不同的文字特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殷商铜器铭文中,几十字以上的铭文很少见到,大多数只有几字,而且好多字是合体字,具有鲜明的图案特征。因而,铜器铭文代表了殷商文字书写的另一种情况。 商代社会是否还曾经存在过其他的文字书写形式?是否还有其他文体的文学?当然有。何以知此?这是由甲骨文与铜器铭文的特殊用途考知的。我们知道,占卜在殷商王朝的生活中虽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它毕竟只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在青铜器上铸字的活动更是如此。那么我们自然就会想到,当时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发生的无数重要的事情,又记载在哪里呢?《尚书•多士》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多士》为周初时文献,是周公训诫殷商旧臣的记录。可见,“册”与“典”乃是殷商时代更为重要的文字文献。 (摘编自赵敏俐《殷商文学史的书写及其意义》)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礼记》所载《蜡辞》,《吴越春秋》中提到的《弹歌》,还有先秦两汉的历史文献等记载出发,我们可以推想,艺术的起源很久远。 B.诸如先秦两汉文献中的关于炎黄大战等的神话传说等,是后世的记忆,我们不能轻率否定,要作为历史则需要实物加以证实。 C.先秦两汉传世文献中有关殷商时代的遗文遗诗与神话传说互相发明互相印证,共同构建了殷商文学的历史。 D.殷商时代甲骨卜辞、铜器铭文的发现,《盘庚》《商颂》等传世文献的发现,使中国文学脱离了传说时代,步入有文字记载的新时代。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甲骨文带给殷商文学的意义,首先是文字载体意义。因为甲骨文是相当成熟的文字,在已发现的殷商时代的甲骨上,甲骨卜辞文字数量庞大,结构完整。 B.甲骨卜辞的文字书写叙事条理清楚,甚至有了基本的文例程式。叙辞、命辞、占辞、验辞,是一篇典型甲骨卜辞的构成部分。 C.甲骨卜辞是殷商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早期文学的范畴,它辞汇丰富,语言简洁,有着完整的叙事结构,体现了叙事文的初步技巧。 D.代表殷商文字书写另一种情况的铜器铭文与甲骨卜辞相较,书写文字较少,大多是合体字,具有鲜明的图案特征,这缘于其书写工具不同,方式不同,记述功能不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理论上讲,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追溯至人类生活的最原始阶段,但目前只能追溯到殷商时期,之前的伏羲、炎黄、尧舜等,只是传说。 B.铜器铭文是铸在青铜上的文字,它与青铜器制造业密切相关。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造,到殷商时代达到了一个高峰,铜器铭文也随之步入了全盛时代。 C.文字的书写、文学的产生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因而,从甲骨文与铜器铭文的特殊用途可以考知,商代社会还曾经存在其他文字书写形式,还有其他文体的文学。 D.全文用举例论证、因果例证、引用例证等方法,论述了殷商文学的书写形式及其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南京降半旗迎国家公祭日 民众冒雨为遇难者致哀 (新华日报 记者 鹿琳 沈峥嵘)12月13日,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苍天有感垂泪,南京细雨如诉。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30万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被日军以各种方式屠杀,南京城内三分之一的建筑被毁。如果以秒来计算,平均每隔12秒就有一条生命殒丧于日军暴行! 2016年12月13日上午7时,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升国旗、下半旗仪式。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为79年前惨遭日寇杀戮的30万冤魂而半垂,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悼念中国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先烈和民族英雄。 10:01分,凄厉的警报声再次在南京上空拉响。纪念馆内,和平集会广场上,参加悼念的各界人士着黑衣,戴白花,肃立默哀;所有人脱去雨衣上的帽子,低头静默,任雨水浇注于全身,生怕任何的不敬有碍对死难者的哀思。 “作为南京人,我从小听着警报声长大。我曾在高一时探访鱼雷营丛葬地。就在今年,学校高二年级公开班会还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远离战争,让和平的光辉洒满人间。”学生代表、金陵中学高三学生彭抒文说,“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他们望着记忆,后人望着他们。”他们是南京大屠杀劫难中的幸存者,如今已白发苍苍。只要能走得动,他们就会出现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上,参加和平集会,今年也不例外。 “被杀害的儿子永不再生;被活埋的丈夫水不再生;悲苦留给了被恶魔强暴了的妻;苍天啊……”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经减至107人,只要能走,他们都来悼念,悼念亲人。 幸存者杨翠英今年已经92岁高龄,但每年12月13日,她一定要到纪念馆中的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墙前,因为亲人们都在这儿。 日本爱好和平的友人松冈环女士也出现在公祭日活动现场,这是她连续三年参加这个仪式,第90次来中国南京。在仪式正式开始前,松冈环特意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向他们一一致意慰问。 “我以无以言状的悲怆追忆那血腥的风雨/我以颤抖的双手抚摩那30万亡灵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这苦难民族的伤痛/我祈求/我期盼/古老民族的觉醒/精神的崛起……”这样的诗文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是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 “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解放军73602部队盛建忠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会铭记血的教训,化悲痛为力量,改革强军,实干兴军,保卫国家,捍卫和平,我们要自信而庄严地向世界宣告,敢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来自南京工、农、兵、科、学、企界的代表撞响和平大钟,3000羽和平鸽振翅飞向天空。“今天,我们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传递的是中华儿女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也希望警钟长鸣,警醒后人时刻牢记历史,让它不再重演。”知识科技界代表、南京医科大学校长沈洪兵说。 白鸽放飞,雨中向上飞翔,人们耳畔依然回响着话音绵延的《和平宣言》:“龙盘虎踞,彝训鼎铭,继往开来,永志不忘”,于冬雨中激发“莫忘国耻,圆梦中华”的力量。 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本则新闻的标题十分简洁贴切,整齐有力,既突出了新闻的主要事实,又吸引了读者的注意。 B.国家公祭日这天细雨蒙蒙,既描写了当时的天气情况,又恰好映衬了人们当时哀痛的心情。 C.第二自然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叙述了南京大屠杀的有关情况,通过数字解说有力地突出了日寇当年的暴行。 D.新闻中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既表达出作者的情感与态度,又突出了现场人群内心的感受,铿锵有力。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4分) A.高三学生彭抒文说,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在班会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并表示历史不该遗忘,我辈更当自强。 B.107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他们每年都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广场,参加和平集会,并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 C.第三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采用了多种仪式来悼念遇难同胞,包括升国旗、下半旗、拉响警报、撞响和平大钟、放飞和平鸽等。 D.松冈环女士先后90次来中国南京,并在仪式正式开始前,走到幸存者们身边,弯下身躯一一致意,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 E.无论是镌刻在纪念馆雕塑石碑上的诗文,还是各界代表的发言,他们都传达出中华民族共同的心声:历史要牢记,中华要崛起。 6. 请联系新闻内容,谈谈我国设立国家公祭日的目的。(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风 语 胡炎 风,卷着梦的香气,一阵一阵,撩得人难受。 村头老杨树下,他蹲着,目光铸在密匝匝的枝叶间。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金光灿灿,晃得人眼晕。抬手捋一把,那叶子全是钱,新崭崭香喷喷,揣进怀里,平素蔫软的腰杆硬是生生挺得笔直。 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最后一支抽尽,再把烟屁股捡起来,点燃,狠狠地补几口。 心,也给灼得火烧火燎:这财,别人发得,我怎就发不得? “爹!”进家,他叫。 “弄啥?”爹不看他,手里的锤子起起落落,只顾自加固他的锄头。 “钱……我得用。” 爹的手停了,翻他一眼:“那是留着给你娶媳妇的。” “媳妇不急,钱急。”他给爹敬支烟。 “到底弄啥?” “正事,别问!”他把字咬得很重。 爹不再言语。这是他唯一的儿。儿一贯是老实本分的,他不能不依他。 叔、伯、舅、姑……挨个借了个遍。然后村西的、村东的,南头的、北头的,挨门槛进,讨好的笑,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 “就你,也做白日梦?”村人的眼里,满是鄙夷和不屑。 他依旧笑,心里却骂:“狗眼看人低,等着瞧!” 购置设备、联系货商、组织人手……第一批成品终于出炉,没想到,事儿来了。 一块黑转,拍晕了他:“敢跟老子抢生意?” 他摸索着爬起来,捂着流血的后脑勺:“疤哥,我不懂事,您老人家大人大量,抬抬手,给兄弟条生路。” 疤哥叉着腰:“这砖,挨得亏不亏?” “不亏。” “想不想再挨一砖?” “疤哥,您说笑。” “识相点,拜老子的山头,有钱大家赚。” “懂了,疤哥,您是爷。” “好孙子。”疤哥又朝他后脑勺拍了两下,这次不是砖,是手。 有了疤哥,生意竟出奇地红火。 人前人后,便再也不是从前那个“老实蛋子”,好烟潇洒地掷过去,说话便有了十足的底气。 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托了起来。 唯有爹,一张瘦瘦的黑脸平静得像十月的秋空,怎也拧不出个表情。或许在他心中,只有锄头、泥土和庄稼,那是他生命的全部。 这晚,他置了好酒、好菜,硬把爹从牛棚子里拉到餐桌旁。 “爹,喝一口解解乏,咱爷儿俩好好说说话。”他捧起酒碗,敬爹。 爹的手沾满泥土,接过碗,却没喝。沉吟一会儿,爹说:“带上酒菜,跟爹走。” 他不知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只好拾掇了酒菜,跟着走。 月光下,爹的身影更显瘦削,那是日晒的、风吹的、雨淋的。他不由心痛,日后,是得让爹好好歇歇,可劲享一把清福了。 出村向北,穿过一片树林,半山坡上,是自家的祖坟。 墓碑前,摆好酒菜。爹拉他一把:“给先人跪下。” 四周静得出奇,唯有虫声唧唧。 爹说:“儿呀,当着先人的面,你要说实话。” “嗯。” “你干的,是正经营生吧?” “是……”他低着头,不敢看碑。 “那就好,咱家世世代代没啥本事,可都是老实人、正经人,你爷走时跟我说,种好田,养好儿,吃安稳饭是大福。可别辱没了祖宗。” “……”他哑然,心底里被一只手狠狠掏了一把,底气全给掏光了。然而,一阵风吹过,底气一下子又回来了。 订单越来越多,运气来了,山都挡不住。 车买了,楼盖了,漂亮媳妇娶了,四面都是风光。唯有爹,照样耕他的田、犁他的地、侍弄他的庄稼。地是他的命,随他吧。 然而有一日,他从风声里,听到了异样。 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脊骨一软,腰杆竟再也挺不起了。 两月后,一条新闻充斥大街小巷:全国特大地沟油主犯被判无期徒刑…… 这天,荒草历历的祖坟前,爹长跪不起。末了,一头撞在墓碑上。 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撩着很多汉子的心。一张张焦裂的嘴,吐出一团团墨蓝的烟雾,在风中飘呀飘,飘呀飘……(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叶片上,昨夜的梦还在跳荡”与“风很猛,揪下了叶片上的梦”前后呼应,前者是“他”发财梦的开始,后者暗示“他”发财梦的破灭。 B.“身前,烟屁股滚了一地”的描写,暗示“他”当时正在对怎样做地沟油生意做周密的思考,但后面挨砖的情节表明“他”没有把疤哥考虑进去。 C.小说的语言十分生动,如“把一张脸都给拉伤了”中的“拉伤”一词运用夸张的手法,把“他”陪着笑到处借钱的情态写得淋漓尽致。 D.爹带着“他”到祖坟前询问生意的情节,说明爹知道“他”做非法生意后,希望“他”改邪归正,但爹的这一做法并没有产生作用。 E.从“满是鄙夷和不屑”和“村人的眼光也把他拖了起来”可以看出,小说中的村人鄙视穷人,巴结有钱人,这加深小说对人性的揭示。 8.“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这在小说中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三处。(3分) 9.小说最后一段写得极妙,试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最后一段作用的理解。(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建炎初,登进士第。调临安府司理参军。范宗尹为相,义问与沈长卿等疏其奸。为饶州教授,摄郡。岁旱,以便宜发官仓赈民,提刑黄敦书劾之,诏勿问。前枢密徐俯门僧犯罪,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 知江宁县。召秦桧所亲役,同僚不可,义问曰:“释是则何以服他人。”卒役之。通判江州。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宗元道九江,常先檄义问拘其舟,义问投檄曰:“吾宁得罪,不为不祥。”常先白桧,罢去。 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枢密汤鹏举效桧所为。植其党周方崇、李度,置籍台谏,锄异己者。义问累章劾鹏举,有“一桧死一桧生”之语,并方崇等皆罢之。又言:“凡择将遇一阙,令枢密院具三名取上旨,则军政尽出掌握。” 上闻金有犯边意,遣义问奉使觇之,还奏:“彼造舟船,备嚣械,其用心必有所在,宜屯驻沿海要害备之。”会主亮果南侵。命视师,义问素不习军旅。至镇江,闻瓜洲官军与敌相持,大失措,乃役民掘沙沟,植木枝为鹿角御敌,一夕潮生,沙沟平,木枝尽去。会建康留守张焘遣人告急,义问乃遵陆,云往建康催发军,市人皆媟骂之。又闻敌据瓜洲,采石兵甚众,复欲还镇江,诸军喧沸曰:“不可回矣,回则有不测。”遂趋建康。已而金主亮被弑,师退,义问还朝,力请退,遂罢。 隆兴元年,中丞辛次膺论义问“顷护诸将几败事,且以官私其亲”。谪饶州。乾道元年,诏自便。六年卒,年七十三。 (选自《宋史·叶义问传》,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B.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C.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D.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的人称为进士。 B.教授,文中指古时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与现在的“教授”不相同。 C.建康,即今天的南京,是吴、东晋、宋、齐、梁、陈等王朝都城,它还有石头城、金陵等名称。 D.弑,古时候指臣子杀君主、部下杀上级、子女杀父母、奸臣杀忠臣。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叶义问为官正直,关爱百姓。任职期间,敢于向皇帝奏明宰相范宗尹做的不法之事;旱灾之年,又以便宜的价格发售粮食,救济百姓。 B.叶义问不畏权贵,坚守道义。对于秦桧的亲友,他同等看待,令他们正常服役;受命拦截张宗元的船只,他却说宁可领罪也不做坏事。 C.叶义问关心朝政,尽心奉主。他发现汤鹏举仿效秦桧结党营私,便上奏皇帝,弹劾汤鹏举;又提议皇帝改进选将方式,掌牢军政大权。 D.叶义问不熟战事,治军无方。在其视察军队期间,了解敌情后惊慌失措,修筑无效防御工事;在军情紧急之时,竟决定撤退,遭到非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义问绳以法,俯本欲举义问,怒甚,俯乃袖荐书与之。(5分) (2)豫章守张宗元忤桧,或中以飞语,事下张常先。(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晨 雨 杜甫 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 暂起柴荆色,轻沾鸟兽群。 麝香山一半,亭午未全分。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诗歌从正面切题,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 B.首联采用了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将雨置于晨曦、树木的背景中,富有诗情画意。 C.尾联“亭午未全分”照应了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暗示了生命的短暂。 D.本诗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在写景状物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E.本诗较好地体现了杜甫“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表现出了凝重的历史意识。 15.这首诗紧扣一个“小”字来写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名篇名句默写(5分,每空1分)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形、声两方面着笔,写奏乐啖肉的军营生活,有力地烘托出一种豪迈热烈的气氛。 (2)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上描写了深秋号角的声音响彻天空,从视觉上用 “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衬托出战士浴血奋战的悲壮。 (3)《赤壁赋》中,作者从侧面描写朋友箫声和歌声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白恩培夫人轻轻一句话,1500万就挥霍一空变成了她腕上的一只镯子,这样的巧取豪夺,才是对这个时代所有打拼奋斗者的不公。 ②没人能完全看懂白云苍狗般的中美关系,连中美外交官和军事将领们恐怕也要不断琢磨:对面的这个国家究竟是谁? ③世界各国因为有不同而需要合作、因为有共识才可能合作。但如果各国彼此视对方为异端,势如水火、动如参商,何来合作? ④90后小伙娶亲地铁当婚车引发了围观,但北京地铁方认为乘客此举无可非议,只要不扰乱地铁运营的正常秩序和不危害其他乘客安全就不会被制止。 ⑤宋江正是刀笔吏出身,在那种环境下,为了安身保命,他必须左右逢源。在为人处世上,宋江小心翼翼,谨慎为上,从来不给对方难堪。 ⑥全省最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惠州,预计2018年9月开业,新闻一播报,惠州市民口耳相传这一喜讯。 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首届“书香之家”颁奖典礼,是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当场揭晓了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企业、书香社区等获奖名单。 B.回顾70年前的抗日战争后,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原因之一就是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C.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六十年来,在新疆各族人民的辛勤劳作下,茫茫戈壁中的绿洲如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棉花生产基地和果品、农产品的重要产地。 D.专家强调,必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的理念,形成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构建与生态文明相适应的发展模式。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富贵贫贱,通达潦倒,欢喜哀愁, ① 离不开酒。 ② 说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饮酒是隐逸中略带悲剧情调,那么唐朝文人饮酒更多的是放浪和旷达。 ③ 唐代文人之醉酒, ④ 有忘记现实痛苦的因素,更多的是壮志豪情的抒发和对未来的展望。“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盛唐之盛,不仅在于锦绣繁华,满目俊才, ⑤ 也少不了诗情勃兴,酒气恣横。 ⑥ 有人说整个盛唐的诗歌都是由酒香酿成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总是 既然 而 / 但是 从而 B 都 如果 / 固然 而且 因此 C 可是 倘若 那么 既 / 所以 D 却 与其 所以 虽然 反而 /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5分) 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是一个社会成长必经的“降瑞”。从“熟人社会”对“陌生人社会”,必然会助长谎言的蔓延。 ① ,而现在很少有人能真正认识身边的人,就更容易 撒谎。于是, ② 。电信诈骗、网络诈骗之所以层出不穷,源于信用社会远远没有建立起来。除了需要统一打击之外, ③ 。说白了,就是一个人从口腔中发出来的每一个单词,必须要有一种制度,使他说谎要付出代价;一个人如果相信另一个人的口头表达,必须有一种制度,要求对方提供必要的物证作为信任链条。 21.阅读以下图表,根据数据,从中国角度得出两点结论。(每点不超过25字)(6分)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个业余资深美剧迷,我发现了个颇为值得玩味的现象:在诸多拥有高收视率的美剧中,主人公们都会不经意间滔滔不绝地谈到经典文学。《末日孤舰》里,科学家吃饭闲聊时的话题是马克·吐温;《绝命毒师》里老白在另外一个制毒师的推荐下在躺椅上读惠特曼的《草叶集》;《犯罪心理》中提到的哲学家、文学家有几百人,包括荷马、卡夫卡、荣格、鲍勃·迪伦、尼采、莎士比亚、田纳西·威廉姆斯、安德烈·莫洛亚……相反,我们在国产电视剧或商业电影里,则很少看到类似的生活场景。 上述这个对比,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2017级高三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答案 1.C 【解析】指代错误。原文“它们之间互相发明互相印证,共同构建了殷商文学的历史”,“它们”指代的是甲骨卜辞、铜器铭文和传世文献。 2.A【解析】曲解文意,因果错误。原文“甲骨文带给殷商文学的意义,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我们首先要考虑它的文字载体意义。这有两点,一是这些文字数量庞大,结构完整,说明它已经是相当成熟的文字。二是这些甲骨卜辞的……”。 3.B【解析】“铜器铭文也随之步入了全盛时代”推断错误。原文“中国古代青铜器的制造,到殷商时代达到了一个高峰,出土器物中有些相当精美,其中有些器物上也刻有文字”,可以推出铜器铭文与青铜器制造密切相关,但不能得出“铜器铭文也随之步入了全盛时代”。 4.D【解析】(“主要运用了议论与描写的表达方式”错误,议论与描写的文字并不多,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5.C、E【解析】(答对一项给2分,答对二项给4分)(A “自己在班分上模拟了远东国际法庭的审判的情况”与原文不符。B“来到遇难者名单墙前悼念亲人”与原文不符。D “说明日本国民已对历史作出深刻的反省”理解错误) 6.答:设立国家公祭日意在以国家的名义祭奠遇难的同胞,悼念死难者,缅怀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出民族儿女的赤子之心、家国情怀。(2分);‚国家公祭日传递的是中华儿女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的良好愿望。(1分)ƒ设立国家公祭日是希望警钟长鸣,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苦难的历史,要化悲痛为力量,从而促使我们承担圆梦中华的历史使命。(2分)(联系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7.AC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答:①开头部分“他”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暗示发这种财是违法的。②父亲问“他”要钱做什么时,“他”只是说“正事”,却不明说,暗示这事见不得人。③“他”的生意由黑社会头子疤哥罩着才能顺利,暗示“他”的生意是违法的。④在祖坟前,父亲问“他”干的是不是正经生意,“他”回答父亲时吞吞吐吐,内心不安,暗示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任答三点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依据情节发展脉络,对文章内容 一一梳理,看哪些地方暗示了“他”做的不是正经生意,可重点分析和把握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按照情节发展阶段,从前到后,依次有以下地方:“他”吸着烟思考时的心理活动“这财,别人发得,我怎么就发不得?”;“他”向父亲要钱时,不明说用钱做什么事;“他”做生意,必须有疤哥罩着;爹担心“他”做的不是正经的生意,在祖坟前问“他”时,“他”支支吾吾低着头,不敢看碑。对这些内容加以整理概括,简要说明即可。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答:①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与开头“风卷着梦的香气”相照应,首尾圆合,同时点题“风语”。②使人物形象更丰满。“一张张焦裂的嘴”,是对小说开头部分“他”抽烟沉思情节的一个补充,完善了开头部分“他”的形象。③ 深化了小说主旨,结尾部分的描写表明,还有许多汉子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可能坠入犯罪的深渊,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④把写景与写人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风,依旧卷着梦的香气”,表面是写风在吹,实际是写人在做发财梦。写烟雾在风中飘呀飘,其实是说人对发财有着无限的遐想。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探究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可从结构上分析其与上文和标题的联系,看其是否照应上文和标题,使结构严谨;可从主旨上分析最后一段是否卒章显志或深化主旨;可从人物形象上分析最后一段对丰富人物形象有怎样的补充;可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考点】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能力层级为探究F。 10.C(原文标点:桧死,汤思退荐之,上记其尝言范宗尹,召至,言台谏废置在人主,桧亲党宜尽罢逐,以言得罪者宜叙复。擢殿中侍御史。) 11.D(“奸臣杀忠臣”错,“弑”没有这种意思) 12. A(“便宜”理解错误,不是“价格便宜”的意思) 13.(1)叶义问按法律处置了他,徐俯本来打算举荐叶义问,非常生气,徐俯于是把推荐书放在袖子里给了他。(得分点:绳、举、袖各1分,句意2分) (2)豫章郡守张宗元得罪了秦桧,有人用流言中伤他,案件交到张常先那里。(得分点:忤、中、状语后置句“以飞语”各1分,句意2分) 【参考泽文】 叶义问,字审言,严州寿昌人。建炎初年,叶义问进士及第。调任临安府司理参军。范宗尹做宰相,叶义问和沈长卿等人上疏揭发他的恶行。任饶州教授,代理州事。当年旱灾,叶义问自行决定开官仓赈济百姓,提刑黄敦书弹劾他,皇帝下诏不再追究。从前的枢密史徐俯门下僧人犯罪,叶义问按法律处置了他,徐俯本来打算举荐叶义问.非常生气,徐俯于是把推荐书放在袖子里给了他。 叶义问任江宁知县。召秦桧的亲友服役,同僚不同意,叶义问说:“不这样做,那又怎么能让别人心服。”最终令他们服役。任江纠通判。豫章郡守张宗元得罪了秦桧,有人用流言中伤他,案件交到张常先那里。张宗元路过九江,张常先发文书给叶义问,命他阻拦张宗元的船只,叶义问扔掉文书说:“我宁可领罪,也不做坏事。”张常先告诉秦桧,罢官而去。 秦桧死后,汤思退推荐他,皇帝记起他曾弹劾范宗尹,召到朝廷。叶义问进言台谏官罢免任用权在皇帝,秦桧的亲友党羽应全部罢黜斥逐,因上言获罪者应当复官任职。提拔为殿中侍御史。枢密汤鹏举仿效秦桧的做法,树立他的党羽周方崇、李庚,安插在台谏部门,铲除不与自己同流合污的人。叶义问连续上奏章弹劾汤鹏举,有“一个秦桧死了一个秦桧还活着”的话,汤鹏举和方崇等人一齐被罢免。又进言:“凡是选择将领遇到一员空缺,命令枢密院开列三人的姓名听从皇帝的旨意,那么军政大权就都在皇帝掌握中了。” 皇帝听说金人有侵犯边境的意图,派遣叶义问出使观察动静,回来上奏:“他们在造战船,准备武器,他们一定是有目的的,应当驻军在沿海关键的地方防备他们。”金主完颜亮果然南下侵略。皇帝命令叶义问去视察部队,他平常不熟悉行军打仗。到达镇江,听说瓜洲官军和敌人相持不下,惊慌失措,就发动民夫挖掘沙沟,插树枝做鹿角栅防御敌人,一天晚上潮水上涨,沙沟荡平,树枝都漂走了。恰巧在建康留守的张焘遣人报告军情紧急,叶义问就由陆路撤退,说是到建康催促进兵,百姓都辱骂他。又听说敌人占据瓜洲,采石军队很多,又打算退回镇江。士兵们喧嚷吵闹说:“不能回去了,回去不知会发生什么事情。”就往建康行进。后来金主完颜亮被部下杀死,部队退回,叶义问回到朝廷,极力请求退职,就罢了官。 隆兴元年,中丞辛次膺参劾叶义问“以前指挥诸将差一点误事,而且利用官位给自己亲友好处”。贬谪到饶州。乾道元年,皇帝下诏其可以任意居住。六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14. CE 【解析】C项中“暗示了生命的短暂”理解有误,E项中没有表现“沉郁顿挫”的主要艺术风格和凝重的历史意识。“沉郁”是就诗的思想内容来说的。“沉”即“深”,“郁”即“积”,指诗歌内容的深刻、深厚、凝重。“顿挫”则是就艺术形式而言讲的诗歌遣词用句的停顿转折,即有情感的千回百折,又有节奏音调的抑扬顿挫。 15. (6分)答:①首联直接用一“小”字引出全诗。小雨滴在窗外树叶上,发出微小声音。 ②颔联转写雨的动态,凸显晨雨的细腻微小。晨雨只有和着雾气变得湿重时才能落到地上。经风一吹晨雨便飘向天空,又化作云雾。③颈联写雨润物消暑的功用。一“暂”一“轻”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④尾联写濛濛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从小上着笔。(回答4点得6分,少一点扣1分) 【诗歌鉴赏】这首诗摹写的是清晨微雨,与诗人其他咏雨诗“从题外著笔”不同,此诗从正面切题,字字实写小雨。充分显示了诗人摹景状物的笔力。先看首联:“小雨晨光闪”是“见”,“初来叶上闻”是“听”。从此诗内容的内在联系来看,“听”应在“见”之前,晨曦微露,诗人尚未出门,正是淅淅沥沥的小雨在窗外树叶上传声,诗人兴致勃发,出门观看,方见雨丝在晨色中泛光。这联是紧扣一个“小”字来状雨。试想,大雨滂沱的话,怎见雨丝反照晨曦?同时,首联将小雨置晨曦、树木的背景中,既切题,又具诗情画意。颔联转写雨的动态:“雾交才洒地,风折旋随云。”银丝之雨竟弱不禁风,迎风便折,随之向空,只是和着雾略为湿重,才肯飘洒大地。这仍是写雨之细,一个“折”字既显风力,更摹雨微。颈联写雨润物消暑之功。灌木丛经雨清秀,鸟兽群沐雨安闲,一切都显得恬静且生机盎然。一“暂”一“轻”仍然是着力刻画雨“小”。尾联,诗人的视觉由近而愈远,“麝香山一半,”濛濛细雨中的麝香山隐隐约约,还是从小雨上着笔。“亭午未全分”照应首联的“晨光”,写出了时间的推移。 这首《晨雨》的笔触由听觉到视觉,由近及远,由晨至午,总在“小”和“晨”二字上落想,精心绘出一幅甜美的晨雨图。它既反映出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又于毫发之处显见他对生活强烈的爱。你能希望一个生活悲观,意志消沉的人吟出如此醇美的诗句吗?只有对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才具有这样的审美情趣,才能创作出如此迷人的意境,从而拨动读者对大自然纯真之美的爱慕之弦! 16.(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2)塞上燕脂凝夜紫; (3)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7.B。【解析】④应用“无可厚非”,属形近误用。“无可厚非”意为不能过分责备,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无可非议”意为毫无必要责备,表示做得很正当,合乎情理。⑥“口耳相传”意为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此处属望文生义。其它成语释义:巧取豪夺——旧时形容达官富豪谋取他人财物的手段,现指用各种方法谋取财物。白云苍狗——本意指浮云像白衣裳,顷刻又变得像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动如参商——动不动就像参商二星一样,你来我往,不得相见。左右逢源——中性词,指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形容办事圆滑;也可用作贬义词,指为人圆滑老到,精明。) 18.D。【解析】A项,句式杂糅,“是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的”与“设在杜甫草堂古色古香的仰止堂举行”混在一起了,可选其一。B成分残缺,无主语。前句加“在”,第二句去掉“使”。C不合逻辑,“农产品”与前面的有包含关系。 19.B。【解析】试题分析:总是:副词①表示一直如此,经常如此;②全是,都是。都:副词,表示总括。可是;①连词,表转折;②副词,真是,实在是。既然;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就、也、还”呼应。表示先对现实或已有的结论予以承认,而后进一步作出判断。“如果”“倘若” 表假设关系。与其:连词,比较两件事而决定取舍的时候,与其用在放弃的一面,后面常用“毋宁”“不如”呼应。“固然 ”“虽然”表转折。“既”和“且、又、也”等副词呼应表两种情况兼而有之。而且:表进一步,前面往往有 “不但、不仅”等跟它呼应。反而:副词,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从而:连词,上文是原因、方法等,下文是结果、目的等。故选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①以前人们身边大多是亲戚世交等“熟人” ②谎言和诈骗在“陌生人社会”便应运而生 ③更重要的是诚信制度的建设。 21.(1)中国公共自行车数量远远超过其他国家(或中国公共自行车数量在全球独占鳌头) (2)全球公共自行车数量排名前十的城市我国独占九个席位 【解析】每点3分,第1点要突出“远超”或“独占鳌头”等类似的意思否则只得1分。 22. 作文 附文: 我们为何还要阅读文学经典 张楚(河北唐山)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17日13 版) 有个做生意的朋友,偶然间见我读福克纳的《八月之光》,不禁皱眉问道:“读这种书有什么用?费时费眼。”当我告诉他每年夏天都要重读一遍《八月之光》时,他看我的目光就不单单是匪夷所思了。当然我也没好意思告诉他,像他这样不读小说不读诗歌的人,只能永远生活在一个单向度的封闭空间里。他们的灵魂有多饱满,就有多干瘪。 我们为何读那些几十年前、几百年前甚至是几千年前的文学经典?这是个多么庞大的伪命题。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中说:“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前几天读上海学者王晓明先生的文章《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感慨良多。作者用了大量精力做了一项阅读方面的调查,发现印度、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国家读文学系的本科生,读书量都比中国的学生多。因此他憧憬,在未来,“即便毕业了,跨出校门了,他依然会逛书店,会在床头留一个放书的小空间,会不断地和爱人、朋友说:最近有这么一本书……他会在好书的陪伴下,继续努力做一个在人格和精神上都自主的人。我还是相信那句老话,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坏不到哪里去。”说实话,读到这里时,我的眼睛有些湿润,同时也感到微微的悲凉。 在当代中国,为什么翻阅文学经典的人越来越少?原因简单又粗暴:阅读文学经典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得到回报。这是个大部分人以功利主义为人生准则的国度,阅读文学经典既不能帮他们取得更高学位,也不能帮他们得到更高职位或更多金钱,所以说,懒得读经典,毋宁说是实用主义哲学的胜利。其次,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媒体铺天盖地,广告无孔不入,人们关注更多的是哪个明星结婚了又离婚了,哪个明星偷情被抓了现行,虽然我们像是活在视觉污染的垃圾场里,但我们又乐在其中且不能自拔。用王晓明先生的话讲,就是资本、技术紧密勾结,在不知不觉中似乎要将人类的整个信息生活都套进其中。我们全然忘记,文学经典潜移默化的影响力,从功利主义角度来讲,何尝不是对人生最宝贵最诗意的长远投资? 作为一个业余作家和资深美剧迷,我发现了个颇为值得玩味的现象:在诸多拥有高收视率的美剧中,主人公们都会不经意间滔滔不绝地谈到经典文学。《末日孤舰》里,科学家吃饭闲聊时的话题是马克·吐温;《绝命毒师》里老白在另外一个制毒师的推荐下在躺椅上读惠特曼的《草叶集》;《犯罪心理》中提到的哲学家、文学家有几百人,包括荷马、卡夫卡、荣格、鲍勃·迪伦、尼采、莎士比亚、田纳西·威廉姆斯、安德烈·莫洛亚…… 相反,我们在国产电视剧或商业电影里,则很少看到类似的生活场景。 这是个微妙的对比。在我看来,这不是个体编剧间的表层差别,而是民族与民族对文学经典认识的本质差别。“文革”后,我们一直没有培养起公民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文学审美趣味。在我们的大部分影视文化里,更多展现的是一个热气腾腾、金碧辉煌的物欲世界,是这个时代最表层最浮光掠影也最丑陋的缩影。由于缺乏经典文化的支撑和指引,这些影视剧显得如此肤浅可笑,我相信那些编剧大概连《红楼梦》都不曾读完过。而那些编剧也可能未曾察觉,经典文学对芜杂人性的探索呈现永远不会过时。莎士比亚戏剧里丑恶的阴谋诡计依然在《纸牌屋》里续演;《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悲剧依然在当下有着不同阶层的翻版;我们甚至可以用《金瓶梅》里的淫靡世界来图解当代中国最微妙最隐晦的欲望……奥地利思想家贝塔朗菲阐述艺术、诗、历史等人文现象时曾经说:“它们不是短期的、有用的价值,而正是自身的目标……当人这种可怜的生物带着动物的本能,在数千种压力下,在复杂的社会中疲于奔命时——能超越动物的也仅仅是这一无用性,这构成了人类的本质……”贝塔朗菲所说的人的本质,已然被国人漠视、摒弃。 这才是真正的悲哀。当人们远离经典而不自觉时,他们的内心会越来越粗糙,并对这个多维世界保持着一份可耻的沉默,同时他们对自身的社会属性和社会正义缺乏必要的、完整的、切入肌肤的认知与反思。其实许多当代欧美国家都异常重视全民阅读。我们已知的事实是:早在1997年,美国政府就掀起了“阅读挑战行动”,当时的总统克林顿亲自作了《美国阅读挑战行动报告》。2001年,布什政府发布了《不让一个孩子落后》的教育改革议案,指出“美国存在两个民族:一个能阅读,另一个不能”。日本参众两院通过决议将2000年确定为“学生读书年”,2001年制定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法律》。在德国,历任总统都担任过“国民阅读促进委员会”的主席,其国民每4人中就有1人藏书200至500本,超过40%的德国家庭拥有“家庭图书馆”。俄罗斯则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制定各类文件、出台多种措施来促进民众阅读。而在我们这个号称有着5000年古老文明的国度,2013年“两会”期间,115位政协委员联名签署《关于制定实施国家全民阅读战略的提案》,建议政府立法保障阅读、设立专门机构推动阅读时,在网上遭到了不少民众甚至是知识分子的讥讽嘲笑。这颇耐人寻味。 当然,我想,那个对我阅读《八月之光》保持怀疑的朋友肯定也在其中。我想象他刚签完了一笔价值不菲的订单,心情肯定不错。他懒洋洋地窝在沙发里,津津有味地用手机浏览着黄色小说、官场小说,或者关于谢霆锋、王菲的最新爆料。毫无疑问,他觉得安逸并幸福——就像《黑客帝国》里流水线上复制出来的那些克隆人。 (作者为“70后”作家,著有小说集《樱桃记》《七根孔雀羽毛》《夜是怎样黑下来的》和《野象小姐》。作品《良宵》获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