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学案

突破特殊句式(关注倒装)‎ ‎(一)几种常见的倒装句式规律探究 句式 规律(标志、结构)‎ 例句 宾 语 前 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主语+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忌不自信/古之人不余欺也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主语+代词宾语+动词 沛公安在/大王来何操 主语+代词宾语+介语+动词 不然,籍何以至此 用“之”“是”作标志 主语+宾语+之(是)+动词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惟陈言之务去/夫晋,何厌之有/孜孜焉唯进修是急 介词“以”“与”的宾语有时前置 宾语+以+动词 一言以蔽之/吾谁与归 注意:代词“自”作宾语,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相”“见”表示偏指一方时,也往往是宾语前置。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亚父南向坐/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此外,还有为强调宾语而无条件前置的,如: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定 用“之……‎ 语 后 置 者”“而……‎ 者”“……者”‎ 表示 ‎ 中心词+之+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四方之士来者 中心词+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中心词+定语+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 用“之”表示 中心词+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数量词作定语时 中心词+数量定语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续表 主谓 倒置 为强调谓语而倒置 谓语+主语 甚矣,汝之不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状语 后置 用“于”“乎”“以”表示 动词+于(乎、以)+宾语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得双石于潭上 ‎(二)文言文固定句式一览表 语气 形式 释义 示例 表推 测语 气 得无……乎(耶)‎ 该不会……吧/莫非……吧/能不……吗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蒲松龄《促织》)‎ 无乃……(乎)‎ ‎(恐怕)……吧/‎ 无乃尔是过与?‎ 莫不是……吧 ‎(《季氏将伐颛臾》)‎ 表疑 问语 气 如……何/奈……何 把……怎么样/拿……怎么办 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何(胡)以……‎ 用什么……/拿什么……/凭什么……‎ 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表反 问语 气 不亦……乎 不也……吗/难道不也……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何……为/何以……为 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哪里用得着……呢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何……之有哉 有什么……呢 何功之有哉?(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 表感 叹语 气 亦……哉 也真……啊 嘻,技亦灵怪矣哉!(魏学洢《核舟记》)‎ 直……耳(哉)‎ 只是……罢了 直不百步耳。(《寡人之于国也》)‎ 表选 择语 气 ‎……孰与(若)……‎ 与……相比,谁(哪一样)……‎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 与其……孰若……‎ 与其……‎ 哪如……‎ 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典例剖析]‎ ‎[典例4] (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把下面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傅曰:“吾为太子傅,当同生死。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金守门者曰:“所欲得太子,留守何预?”傅曰:“我宋之大臣,且太子傅也,当死从。”是夕,宿门下;明日,金人召之去。明年二月,死于朝廷。绍兴中,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定。‎ ‎(节选自《宋史·孙傅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剖析]‎ 上面画线句子中“不吾索”是__________句式,正常语序是________,可翻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思路剖析]宾语前置 不索吾 没有点名要我 ‎【参考译文】‎ 孙傅说:“我是太子傅,应当和太子同生共死。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于是跟随太子出城。守门的金兵说:“金人想得到的是太子,留守何必参与呢?”孙傅说:“我是宋的大臣,并且是太子傅,应该跟太子一起死。”‎ 这天晚上,住在城门下;第二天,金人带他们离开。第二年二月,死在北廷。绍兴年间,被追赠为开府仪同三司,赠谥号忠定。‎ ‎[典例5] (2015·重庆市卷)把下面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里有徐先生若虚者,郡大姓也。年十五举进士,即谢归业医。人有一方之良,一言之善,必重币不远数百里而师之,以必得乃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剖析]‎ 上面画线句子中“一方之良,一言之善”是__________句式,正常语序是________,可翻译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思路剖析]定语后置 一良方,一善言 一个好的药方,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 ‎【参考译文】‎ 我的家乡有位徐若虚先生,他家是郡中的大姓人家,他十五岁考中进士,就拒绝做官回乡行医。(只要)别人有一个好的药方,有一句有价值的(医学)见解,必定携重金不远数百里去拜他为师,一定要得到才罢休。‎ ‎[对点演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之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有张宿者,有口辩,得幸于宪宗,擢为左补阙。将使淄青,宰臣裴度欲为请章服。贯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宠耶?”其事遂寝。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为湖南观察使。后罢为太子詹事,分司东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书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诏赠尚书右仆射,谥曰贞。‎ ‎(据《旧唐书》《新唐书》改编)‎ ‎(1)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宿深衔之,卒为所构,诬以朋党,罢为吏部侍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2)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 ‎【参考译文】‎ 韦贯之,名纯,为避宪宗名讳,于是人们就称呼他的字。年轻时就考中进士。德宗末年,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韦贯之唯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有个叫张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宪宗的宠幸,被提升为左补阙。张宿将要出使淄青,宰臣裴度要替他请求章服。韦贯之说:“此人已备受皇帝宠幸,为何还要再给他优厚的宠幸呢?”于是这件事就停了下来。张宿因此对他怀恨在心,(韦贯之)最终还是被张宿陷害,诬陷他结朋连党,罢免了他的官职,让他做了吏部侍郎。不到十天,又外任湖南观察使。后来又被罢免任太子詹事,在东都分司任职。穆宗即位,随即下令授予他河南尹的职位,召入朝廷任工部尚书。韦贯之还未赴任,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二岁,追赠为尚书右仆射,谥号为贞。‎ 练备考主打题 一、(2016·江西省九江一中、临川二中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知昆山县。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其众。方平请:“‎ 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必胜之道也。”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入寇巢穴之守必虚,宜卷甲而趋之。”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夏人寇边,四路以禀复失事机,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 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方平曰:“得新附之小羌①,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时韪其谋。‎ 徙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又建言:“国家都陈留,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利尽南海。天圣以前,岁调民浚之。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乃上十四策,帝称善,悉如其说行之。‎ 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②士马,声言出塞。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兵不出塞,何名轻举?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钱日耗。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帝采其言。‎ 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 ‎(选自《宋史·张方平传》,有删节)‎ ‎【注】①羌:指西夏,即元昊。②料简:鉴别,挑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B.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C.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D.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蜀人遂安 答案:C 解析:根据“便宜从事”首先排除D项,然后根据“上元张灯”“道遇戍卒”等关键词来断句。‎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茂材”,又作“茂才”,西汉时原作“秀才”,到东汉时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 B.“鄙”是周代地方行政组织单位之一,五百家为一鄙,后引申为边邑、边境。‎ C.“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隋朝开皇二年始设,掌管工程、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务。‎ D.“薨”是古人对身故的一种说法,本称诸侯之死,后世也称皇帝的高等妃嫔、皇子、公主、贵族或官员之死。‎ 答案:D 解析:古代称诸侯或大官的死叫薨,普通官员之死不能称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方平是南京人,年轻的时候极为聪明,考中科举茂才,被评为特别优异的等级,后来历任多种官职,在任上多有出色的表现。‎ B.张方平很有战略眼光。他认为一旦宋朝与契丹断绝往来,就会因小失大,给宋朝外树强敌;只有让西夏与契丹明争暗斗,宋朝才能在西、北两面得利。‎ C.张方平头脑冷静,善用谋略。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将要入侵,益州大乱。张方平却不为所惑,他路遇征调前来戍守的军队就让他们回去,并停止其他劳役,适逢上元节,他又让城门三夜不关,最终安定了人心。‎ D.张方平能未雨绸缪。他敏锐地意识到国家在陈留建都,弊端是没有山川等险要地形可以凭恃,只能靠重兵来立国,而军队依靠粮食,粮食又主要依靠漕运,所以他要求疏浚日益堵塞的汴河。‎ 答案:B 解析:不是“让西夏与契丹明争暗斗”,而是让西夏与契丹消除嫌怨,这样才能确保宋朝西、北边境的安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那之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得到了尺寸的小利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 ‎(2)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做事先的防备了。‎ ‎【参考译文】‎ 张方平,字安道,是南京人。他从小聪明过人,考中茂才,被评为特别优异的等级,任昆山知县。赵元昊将要反叛,写来文辞轻慢的书信,打算让朝廷谴责他并与他断绝关系以激怒他的部属。方平向朝廷请求说:“应顺从他的意思,让他没有发动反叛的借口,赢得短暂的时间,在这期间挑选将领,操练士兵,加固城墙,修整器械,这是必胜的方法。”当时国家强盛,群臣都认为他的意见是姑息纵容,最终还是决定用兵。方平上书《平戎十策》,认为:“入侵的敌寇其后方巢穴防守一定空虚,应该挥兵直扑那里。”宰相吕夷简赞赏他的计策但最终没有实行。夏人入侵边境,四路因向上回复失去了时机,刘平等军队覆灭,各路主帅都获罪受责。‎ 元昊臣服后,与契丹有嫌隙,来朝请求断绝与契丹的往来。方平说:“(如果这样做,)这是得到了新近依附的西夏,却失去了长久和好往来的强大对手,不是合适的办法。应该赐诏给元昊,让他谨慎处理,只要嫌隙早晨消除,那么封册就在傍晚下达。这样,对于西、北就能两得。”当时(皇帝)肯定了他的计谋。‎ 张方平调任益州知州。还没到任,有人煽动说侬智高在南诏,将要入侵,摄守急忙调兵修筑城墙,日夜不得休息,百姓很受惊扰。朝廷听说后,调发陕西军队,不断前往戍守蜀地。下诏催促方平随之前往,允许他能斟酌事宜自行处理,方平说:“这一定是谣传。”路上遇见驻守兵卒,都让他们回去,其他劳役都停止。此时正值上元节,方平让城门三天不关,蜀地百姓才安定下来。‎ 正值西部边境用兵,两蜀多有征调,方平因此上奏免除两蜀额外赋税四十万。又建议说:“国家在陈留建都,不像雍、洛 那样有山川可以凭借,只是依靠重兵来立国而已。军队依靠粮食,粮食依靠水道运输,水运以汴水为主,其便利可以直通南海。天圣以前,每年征调百姓对汴水进行疏浚。那之后,浅薄虚妄的人争着把裁减劳役费用作为功劳,汴水日渐堵塞,这是得到了尺寸的小利却失去了丘山那样大的好处。”于是上奏了十四条计策,皇上称好,都按照他的意见实行了。‎ 不久,张方平以工部尚书的身份做秦州统帅。侦察人员报告夏人将逼近边境,方平挑选兵士战马,扬言发兵出塞。后来敌寇没来,言事者弹劾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军队没有出塞,怎么叫轻举妄动?敌寇没来,是有防备的缘故。如果对他治罪,以后的边境大臣,将不敢做事先的防备了。”‎ 王安石放松铜禁,奸民每天销毁铜钱作为器用,铜钱渐渐亏缺。方平极力论述其害处,请求责问王安石:“把几朝的法令典制,一下子全部废除,是什么用意?”皇帝采用了他的意见。‎ 元祐六年,张方平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二、(2016·山西省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周浚字开林,汝南安成人也。浚性果烈,以才理见知,有人伦鉴识。乡人史曜素微贱,众所未知,浚独引之为友,遂以妹妻之,曜竟有名于世。浚初不应州郡之辟,后仕魏为尚书郎。累迁御史中丞,拜折冲将军、扬州刺史,封射阳侯。‎ 随王浑伐吴,攻破江西屯戍,与孙皓中军大战,斩伪丞相张悌等首级数千,俘馘万计,进军屯于横江。时闻龙骧将军王濬既破上方,别驾何恽说浚曰:“张悌率精锐之卒,悉吴国之众,殄灭于此,吴之朝野莫不震慑。今王龙骧既破武昌,兵威甚盛,顺流而下,所向辄克,土崩之势见矣。窃谓宜速渡江,直指建邺 ‎,大军卒至,夺其胆气,可不战而擒。”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曰:“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浚固使白之,浑果曰:“受诏但令江北抗衡吴军,不使轻进。贵州虽武,岂能独平江东!今者违命,胜不足多;若其不胜,为罪已重。且诏令龙骧受我节度,但当具君舟楫,一时俱济耳。”恽曰:“龙骧克万里之寇,以既济之功来受节度,未之闻也。且握兵之要,可则夺之,所谓受命不受辞也。今渡江必全克获,将有何虑?若疑于不济,不可谓智;知而不行,不可谓忠,实鄙州上下所以恨恨也。”浑执不听。居无何而濬至,浑召之不来,乃直指三山,孙皓遂降于濬。浑深恨之,而欲与濬争功。恽笺与浚。浚得笺,即谏止浑,浑不能纳,遂相表奏。‎ 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明年,移镇秣陵。时吴初平,屡有逃亡者,频讨平之。宾礼故老,搜求俊义,甚有威德,吴人悦服。‎ 初,吴之未平也,浚在弋阳,南北为互市,而诸将多相袭夺以为功。吴将蔡敏守于沔中,其兄珪为将在秣陵,与敏书曰:“古者兵交,使在其间,军国固当举信义以相高。而闻疆场之上,往往有袭夺互市,甚不可行,弟慎无为小利而忘大备也。”候者得珪书以呈浚,浚曰:“君子也。”及渡江,求珪,得之,问其本,曰:“汝南人也。”浚戏之曰:“吾固疑吴无君子,而卿果吾乡人。”‎ 迁侍中。武帝问浚:“卿宗后生,称谁为可?”答曰:“臣叔父子恢,称重臣宗;从父子馥,称清臣宗。”帝并召用。浚转少府,以本官领将作大匠。改营宗庙讫,增邑五百户。后代王浑为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卒于位。‎ ‎(选自《晋书·周浚传》,有删改)‎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B.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C.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D.浚既济江/与浑共行吴城垒/绥抚新附/以功进封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 答案:D 解析:文言文断句,一般只考查表示停顿的位置。做好此类题目,需要准确把握句子的含义。“以功进封成武侯”的意思是“凭借功劳被封为成武侯”,“以功”和“进封”共同支配“成武侯”,中间不可断开,故可排除A、C两项。B项,“城垒绥抚新附”说不通,“安抚新归附的人”应是人发出的动作,而不是“城垒”,排除B项。故选D。‎ ‎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刺史,古代官职名,汉武帝时在全国分设十三部(州),每部(州)设置刺史一人,巡行郡县。“刺”有检核问事之意。‎ B.故老,古代常指地方上很有社会声望的年高而见识多的人。“宾礼故老”就是对当地德高望重的老人像宾客一样敬重。‎ C.后生,年轻人、后辈,《论语》中有“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之语。“卿宗后生”即“爱卿家族中的年轻人”。‎ D.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据学界考证,周代宗庙制规定,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 答案:D 解析:D项,“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错,学界一般认为,周礼宗庙制度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浚富有才思,善于识别人才。同乡史曜一向地位卑微,湮灭无闻,只有周浚把他当朋友看待,还将妹妹嫁给他;史曜后来果然闻名于世。‎ B.周浚作战勇敢,处事很有原则。跟随王浑伐吴杀敌立功,俘敌数以万计;宁肯失去立功机会也不擅自行事;王浑要与王濬争功,他能及时劝谏。‎ C.周浚治理地方有方,爱惜尊重人才。孙皓投降后,他安定抚慰人心;镇守秣陵时,他讨伐平定逃亡者,寻求贤才,礼敬故老,很有威望,令人悦服。‎ D.周浚为人忠诚,举贤不避内亲。升任侍中后,周浚如实回答了晋武帝的问话,使武帝最终任用了他举荐的家族中两个富有名声的年轻后辈。‎ 答案:D 解析:D项,“举贤不避内亲”错,晋武帝的问话是“卿宗后生,称谁为可”,问的本来就是周浚宗族之内的后辈,可见与“举贤不避内亲”无关。‎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浚善其谋,便使白浑。恽曰:“浑暗于事机,而欲慎己免咎,必不我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而闻疆场之上,往往有袭夺互市,甚不可行,弟慎无为小利而忘大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周浚认为何恽的计谋很好,就派人禀告王浑。何恽说:“王浑在把握时机方面昏聩糊涂,就想行事谨慎保全自己免于过失,一定不会同意我们的计策。”‎ ‎(2)我却听说在交界地带,常常发生偷袭夺取贸易物资的事情,很不该这么做,弟弟千万小心,不要为了小利而忘记军国防务大事。‎ ‎【参考译文】‎ 周浚,字开林,是汝南安成人。周浚性格果敢刚烈,因有才思为人所知,擅长识别人才。同乡人史曜一向贫贱卑微,众人都不知其人,只有周浚把史曜当作朋友,并把妹妹嫁给他,史曜最终闻名于世。周浚最初不接受州郡的征召,后来在魏国出仕任尚书郎。多次升迁至御史中丞,官拜折冲将军、扬州刺史,被封为射阳侯。‎ ‎(周浚)跟随王浑攻吴,攻破江西的戍军,与孙皓的中军激战,斩获了伪丞相张悌等数千人的首级,俘虏数以万计,进军驻扎在横江。当时听说龙骧将军王濬已经攻克上游城镇,别驾何恽劝说周浚道:“张悌统率着精锐的部队,都是吴国的部众,在此地被我们消灭了,吴国朝野上下无不震撼慑服。现在王龙骧已经攻克武昌,军威很强盛,‎ 沿江顺流而下,所向无敌,攻无不克,吴国已显现出土崩瓦解之势。我私下认为应该迅速渡江,直奔建邺,大军突然而至,夺了吴军的胆量气势,可以不用交战就擒获敌人。”周浚认为何恽的计谋很好,就派人禀告王浑。何恽说:“王浑在把握时机方面昏聩糊涂,就想行事谨慎保全自己免于过失,一定不会同意我们的计策。”周浚坚持派人禀告王浑,王浑果然说:“我接受的诏命只是让我在江北与吴军抗衡,不让我轻率进军。(您的辖区)贵州虽然武力强大,难道能独自平定江东!现在违背了皇命,即便取胜也不值得称赞;如果不能取胜,罪责更重。再说诏令龙骧将军要接受我们的指挥,只应该备齐你们的舟楫,我们与他们同时渡江罢了。”何恽说:“龙骧将军攻克了万里敌寇,凭借已成的战功来接受我们的指挥,从没听说过这样的事。再说掌握兵权的关键,是时机允许就夺取,这就是所谓只接受命令而不接受辞让。现在渡江必定大获全胜,还有什么顾虑呢?如果犹疑不决迟迟不渡江,不能叫作明智;如果明知能取胜却不去行动,不能叫作忠诚,这实为州中上下遗憾不已的事。”王浑固执己见不肯听从。过了不久王濬的军队赶到,王浑召见王濬,而王濬不听从召唤,径直进军三山,孙皓于是向王濬投降。王浑怀恨在心,就想与王濬争功。何恽送书信给周浚。周浚收到何恽的信后,立即劝谏阻止王浑,王浑不接受他的劝告,便进表呈奏。‎ 周浚渡过长江后,与王浑一起巡行吴国的城镇营垒,安定抚慰新近归附的吴国人,凭借功劳被封为成武侯,食邑六千户,被赐六千匹绢。第二年,周浚改到秣陵镇守。当时吴国刚刚平定,经常有亡命之徒,周浚多次讨伐平定他们。周浚对当地有声望的老人以礼相待,寻求才德出众的贤人,(因此)很有威望,吴国人对他心悦诚服。‎ 当初,吴国尚未平定,周浚在弋阳,南北相互往来贸易,诸将中有不少人以偷袭抢夺对方财物为功劳。吴国将领蔡敏在沔中驻守,蔡敏的哥哥蔡珪在秣陵带兵,蔡珪给蔡敏写信说:“古代双方交战,如果处于交界之地,军队和国家本当以推崇信义为上。我却听说在交界地带,常常发生偷袭夺取贸易物资的事情,很不该这么做,弟弟千万小心,不要为了小利而忘记军国防务大事。”侦察的士兵获取了蔡珪这封信,把它交给周浚,周浚阅后说:“真是个君子啊。”等到渡江后,(周浚)寻找蔡珪,找到后,询问蔡珪的籍贯,(蔡珪)回答说:“我是汝南人。”周浚开玩笑说:“我原本怀疑吴地没有君子,而您果然是我的同乡。”‎ 周浚后来升任侍中。(有一次)晋武帝问周浚:“爱卿家族中的年轻人,你认为谁可以任用?”周浚回答说:“我叔父的儿子周恢,在我宗族中享有大名;堂叔的儿子周馥,在我宗族中享有清名。”晋武帝一起征召任用了他们。周浚后来改任少府,并以本官兼任将作大匠(负责改建宗庙之事)。改建宗庙完毕后,被增加食邑五百户。(周浚)后来代替王浑担任使持节、都督扬州诸军事、安东将军,最终在官位上去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