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训练(全国)(21)
2018届二轮复习 现代文阅读 训练(全国)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修鞋的女人 吴小冰 鞋修得多了,便和修鞋的女人熟稔了起来。 像人们正常上班一样,每天早晨,她都准时地来到街边的那棵松树下,轻轻地放下木板凳,摆上修鞋用的架子,然后熟练地打开工具袋,一天的工作准备就绪了。她的工具袋破破烂烂,可有两样东西干干净净:一双给顾客穿的棉拖鞋,一把修好鞋后用来擦鞋的细毛刷。 不知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的人缘佳,一般情况下都是客等她而不是她等客。只要她一坐下去,找她修鞋的人就走了过来,她一干就是一天,除了中午吃个便当之外,她总是忙得停不下手,累得直不起腰。 家人每每要修鞋子,大多让我代劳,反正顺路,顺便可以和那女人搭搭讪,我倒是挺乐意。我想,人与人之间只要有交流的愿望,即便没有语言也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沟通。就这样,我有机会知道了那修鞋的女人的情况。 女人告诉我,她来自四川广安,到海丰已经十多年了,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甚至基本的海丰话都会说了。一个陌生的地方能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一个陌生的人,可见那个地方是宽和的;一个陌生的人能被一个陌生的地方接纳,可见那个人是随和的。我想,对那修鞋的女人来说,应该就是这样一种境况吧! 上线六元,换底八元,擦油两元……她童叟无欺,遇上讨价还价的,她就将就些;遇到大方的顾客不用找零钱的,她也是高兴地接纳。她说:“人都是感情动物,无所谓聪明无所谓愚笨,不斤斤计较,也就过去了。我们干手工活的,多少都愿意赚。”她的话,纯朴而实在,却是生活的哲学。她每天的生意都那么好,似乎总有修不完的鞋。相反,她对面的同行却门可罗雀,常常是眼巴巴地看着她忙得不可开交。是她的技术好,还是她不锱铢必较?修鞋的功夫,聪明的人也许学一阵子就掌握了,而做人的艺术,却是一辈子都学不够的啊! 这个修鞋的女人不知修过多少双鞋子,一针一线,一锤一挑,她都是那么娴熟,她一个活儿一个活儿地接,一双鞋子一双鞋子地修,连头都顾不得抬一抬。无论男女老少,再破的鞋子在她手里都修复如初,再硬的鞋底她都能自如地穿线,那个功夫,简直就是魔术表演。顾客往往从头到尾把鞋子看一遍,用手去拉扯一番,才把它穿在脚上,顺便蹬一蹬地,再欣赏一会儿才收回眼睛,然后付了钱满意地走了。我一般是傍晚下班后才去修鞋的,因而常常成为她那一天的最后一个顾客。这样,我和她的闲聊便多了起来,对她的了解自然也多些。 在千千万万的农民工中,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是幸运的。她告诉我,她的丈夫在做建筑工,一个儿子在读大学,而且还是名牌大学呢!家乡还有一个八十多岁的老父亲,日子过得相当不易。我仔细地看了看她的手,那是一双扎满了布条、沾满了油污而且是变了形的手;我看了看她的脸,竟然辨不出她的脸是长满了斑点还是蒙上了尘土,黑得比她略带褐色的眼珠还黑;我又看了看她的头发,竟然白的、灰的、黑的、褐的、黄的都有,简直就像五色线。我心里暗暗地感叹:生活,生活,这就是生活!为了生活,没有谁不用奔波劳累,不同的是,有人付出的与收获的相当,有人付出的少收获的多,又有人付出的多收获的少,好在眼前这个修鞋的女人没有想那么多。她那么忙,哪会有时间去想那么多呢!一个忙得没有时间去想那么多的人,一定是快乐的吧!因为,她没有时间不快乐呢! 生命不能用来叹气,生活不能老拿来相比。人最难得的事,其实还是要拥有好心情。心情好,不必在乎身在何处,就像这个修鞋的女人,辛苦而快乐的日子使她过得异常自得。他们虽然很普通甚至卑微,但他们的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令人敬重。人啊!只要自得,就没有谁能够妨碍到他的幸福。 傍晚,一阵急雨落下,行人脚步加快。一个女顾客跑过来修鞋,她只好撑起雨伞,借着路灯的光小心翼翼地修着。收摊了,她弯着腰用一把刷子仔仔细细地把脚下的地面扫干净。白天摆摊的地方空荡荡的,一点痕迹也没留下。(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文章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一个陌生的地方能以博大的胸怀去接纳一个陌生的人,可见那个地方是宽和的”,修鞋的女人能在城市立足,说明了城市的宽和,这也是文章着力表现的内容。 B.文章将修鞋的女人与她对面的同行作对比,鲜明地突出了两人在做人的艺术方面的差异,也揭示了修鞋的女人生意特别好的主要原因。 C.修鞋的女人生活非常艰辛,但作者却说她是幸运的,因为虽然是农民工,但她和丈夫都有事做,儿子在上重点大学,生活充满了希望。 D.文章用平实质朴的文字,表现了修鞋的女人艰辛的生活,突出了她成功的为人处世的艺术,这种平和、不计较的态度使她能在辛苦的日子里过得自得。 E.文章通过对修鞋女人外貌的描写,展示了修鞋的女人因操劳而苍老的形象,从而表现了她的生活不易,但她并没有为此叹气,而是对生活充满热爱。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城市的宽和”不是文章着力表现的内容,文章主要表达对在城里打拼的修鞋的女人的赞美。B项,“鲜明地突出了两人在做人的艺术方面的差异”错误,用对面修鞋的人没有顾客来侧面烘托修鞋的女人做人的艺术等。 [答案] AB 8.文章对修鞋女人的描写,看似很随意,其实很有技巧。试分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来表现主人公。(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思考小说人物描写的常见手法,如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从正面描写的角度分析,小说使用了语言、动作、外貌描写等;从侧面描写的角度分析,小说用顾客的满意以及对面修鞋的人生意冷清等衬托修鞋女人修鞋技术好等。 [答案] (1)正面描写:①语言描写,她说的关于顾客给修鞋钱的话表现其纯朴实在;②外貌描写,对她的手、脸、头发的描写,突出其生活的艰辛;③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如写她修鞋的动作表现其技艺熟练、勤劳能干。(2分)(2)侧面描写:写修好鞋子后顾客先是认真检查,然后是很满意地离开,侧面表现修鞋的女人修鞋技术好。(2分) 9.如果删掉最后一段,文章的主题也能得到较好的表达,但作者还是保留了这一段文字。请你说说最后一段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回答问题,要注重两个角度:一是文段的具体内容,一是文段的内容与人物描写、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关系。文段主要交代在一个下雨的傍晚修鞋女人继续为顾客修鞋并打扫卫生等情节,从人物塑造的角度分析,突出了修鞋女人对顾客的热情以及其生活的艰辛;从主题思想的角度分析,歌颂了凭借自己的手艺吃饭的修鞋女的纯朴善良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答案] ①从内容上,更能表现修鞋的女人生活的艰辛。(2分)②烘托人物形象,再次突出修鞋的女人对顾客的热情;修鞋的女人离开时认真打扫卫生,显示了她纯朴厚道的性格,这也是她人性中普通而富有光彩的一点。(2分)③突出主题,歌颂了普通人纯朴厚道的精神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2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村长唐三草 欧阳黔森 唐三草叫唐万财的时候,不但没有什么财,反而穷得叮当响。本来有人想叫他叮当响的,却没有叫开。可人家人穷志不穷,每年到青黄不接,乡里发救济粮,他也不好意思去领,相当有志气的嘛!这样的人,说什么也不能侮辱了人家。这样,叮当响才没有取代唐万财。他继续叫唐万财。 唐万财当民办教师的时候,家里已不再穷得叮当响,至少解决了温饱问题。也许是叫唐万财的缘故,与他相识相伴的人,总会被“万财”这个良好的愿望提醒。这一时时提醒就不得不让人时时沮丧。首先,当然是他老婆再也受不了只是一个良好愿望的折磨,离家出山打工去了。开头还有几封信来,后来几年没了音信,再后来就干脆离了婚。 离了婚的那一年,唐万财由于书教得好,转正成了一名公办教师,工资也高出了许多,当然离那个良好的愿望还比较远。 一年后,来了一批女老师,这批女老师中单身的也不少。这时唐万财在学校资历也不算浅了,还当了班主任,再加上他为人的口碑也不错,大家就说:“万财你看,你一个人也不容易,现在正是好时机,就再找一个吧!”唐万财说:“不行。” 大家说:“为什么?” 唐万财说:“兔子不吃窝边草。” 又过了一年,他的前妻回来了。不见她带着一男半女,带回来的只有一点钱,可能也不多,也就是在娘家的老屋地基旁搭起了一间房,也算是有了一个窝。大家见俩人都单身,就有人劝唐万财说:“破镜重圆也是好事。” 唐万财说:“好马不吃回头草。” 大家的良好愿望也只好作罢。 再过了一年,唐万财的那些女同事们基本都不再单身了,大家就笑他说:“你看,叫你早下手你不干,这回好了,看你找谁去?”唐万财说:“天涯何处无芳草。” 一天,大家闲来无事,谈起了这几年的唐万财,这一谈不要紧,要紧的是“唐三草”这个名字从此诞生了,并永久地取代了“唐万财”。 桃花村地处山脉腹地,石头多,耕地少,人还不少,这就是桃花村为什么难摘贫困村帽子,这也是为什么唐万财的父母要给儿子取那么一个有着良好愿望的名字。 桃花村摘掉贫困村帽子的时候,唐三草已担任村长五年了。 乡领导和村支书正为桃花村村长的事发愁的时候,唐三草走进来说:“这村长我来当。” 乡领导一下子有点蒙,说:“你去当?” 支书一下子笑开了花,说:“你来当?” 唐三草说:“我来解决你们的问题,我来当村长。我家祖祖辈辈都是桃花村的人,我太熟悉了。” 乡领导和村支书异口同声说:“真的吗?” 唐三草说:“不是蒸(真)的,莫非是煮的?” 支书说:“你有一千多工资吧!” 唐三草说:“是。” 支书说:“你知道村长的补贴吧!” 唐三草说:“知道,一百二十元。” 乡领导拍了拍支书的肩说:“下一步,就是你做好广大村民的工作,必须让唐万财同志顺利当选。” 支书说:“不用做工作就能当选。他一回去,那一帮不愿意当村长的人不欢呼雀跃才怪。” 乡领导正苦于桃花村没人愿意当村长,好不容易来了个自告奋勇的,千万不能黄了。听支书的话味道不好,有些急了,他以批评的口吻说:“你这话什么意思?” 没等支书接话,唐三草接了,他说:“我知道,因为有人当了,他们不用选了,高兴。” 唐三草回村务农的消息,一下子在竹菁乡境内炸了窝似的,一时弄得沸沸扬扬。 唐三草就是带着这样多的负面影响顺利地在桃花村选举中成功当选,而且是全票当选。不能不说是印证了支书的那句话,真是欢呼雀跃呀! 投票的那天,乡里很重视,党委、政府、人大的领导同志都来了,由此创造了三个前所未有:一是这是竹菁乡这一级换届前所未有的阵容;二是全村在家的年满十八岁的群众都参加了投票,发出三百八十一张选票,收回三百八十一张选票,赞成票三百八十一张,弃权票零,反对票零,这一结果也是桃花村前所未有的;再一个前所未有就是候选人唐三草自己投了自己一票。 那几个不愿当村长的人,欢呼雀跃地对唐三草说:“三草,你自己投了自己一票。”唐三草说:“当然,我自己都不信自己,还指望别人信呀!” 那几个欢呼雀跃的人嘻嘻哈哈地说:“你相信你自己,我们更相信你。”说完欢呼雀跃地走了。 几个月后,桃花村有百分之六十的出山打工青壮年回山创业了。 在村庄晨雾的弥漫中有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在田间耕作的黄昏后有一对对的夫妻愉悦地回家,在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在小院子里,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孩子,一家人围在小桌上温馨地吃饭…… (选自《山花》,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唐三草原名“唐万财”,却穷得叮当响,人们经常叫他“万财”,而他的老婆因为家里穷和他离婚,这使唐三草心里很难受。 B.唐三草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虽然收入提高了,但谈不上富有。虽有机会再婚,但唐三草以“兔子不吃窝边草”为由而错过了。 C.桃花村因地理条件差,非常贫穷,乡领导和村支书正为村长的事发愁时,唐三草主动提出要当村长,乡领导和村支书十分震惊。 D.唐三草顺利当选桃花村村长,且当选村长创造了三个前所未有:有竹菁乡前所未有的阵容,全票通过,他自己选了他自己。 E.小说采用了对比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那一群“欢呼雀跃”的人虽然表面上“嘻嘻哈哈”,但是实际上内心对唐三草心悦诚服。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主要表现手法、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的能力。A项,“他的老婆因为家里穷和他离婚,这使唐三草心里很难受”于文无据。E项,“心悦诚服”错,应是幸灾乐祸。 [答案] AE 8.小说以一段场景描写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回答问题,要注意把握三个方面:段落的具体内容、与前文的关系、体现的人物形象特征或主题思想等。文章最后一段描写了乡村生活的场景:孩子们读书、夫妻田间劳作归来、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晚饭。这些内容表现了乡村生活的幸福,而这种幸福是唐三草带来的。由此可以看出,文末描写乡村的幸福生活,从结构上分析,是言尽而意无穷的,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分析,这段话暗示了唐三草带领村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答案] ①以一段温馨的乡村生活场景结尾,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含蓄隽永,余味悠长。②暗示了在唐三草的带领下桃花村的村民过上了美好幸福的生活。(每点2分) 9.小说在刻画唐三草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把握人物的语言、动作以及与人物相关的事件等。比如唐三草十分贫穷,但他没有领救济粮,这体现了他有骨气;当村里没有人愿意担任村长时,他勇敢地承担并自信地投自己一票等,说明他自信、敢于担当。 [答案] ①有骨气(志气)。虽然穷,但也不领救济粮。②风趣幽默。唐三草名字的由来充满风趣;要当村长时,幽默地说“不是蒸(真)的,莫非是煮的”。③自信,敢于承担。当村里没有人愿意当村长时勇敢地承担,并且自信地投了自己一票。(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长生不死的祖父 渡边浩二 祖父是一位巨富,他仅靠一代的奋斗便积累起现在数亿万日元的家业。可是他在刚过花甲之年,打算将家业传给他的儿子,也就是我父亲的时候,被查出患了癌症。 由于内脏的癌肿摘除手术十分成功,所以虽然还会有复发的可能,但是医生说,只要依靠药物抑制就无大碍。 可是祖父似乎并不满足于此,继而提出一项有些出人意料的要求,那就是用别人健康的内脏来替换自己所有的内脏。而且不能是死人,必须是活人的内脏! 于是,他开始四处寻找植物人,然而几乎是空手而归——植物人的家属拒绝拆除维持亲人生命的医疗器械。 为此,祖父想方设法,经过多次协商,终于以高额的补偿金换回了一个植物人的身体。 就在这时,政府却出面干涉了。国家法律认为,植物人虽说处于死亡状态,但仍是活着的人。因此,夺取他们的脏器,无异于杀人害命。所以,祖父的行为可以说是购买人体,甚至也可能构成杀人罪! 祖父并不因此而断念,他有自己的主张——植物人的躯体,即使不卖给我,也是必死无疑。那么,趁活着的时候将肉体提供给需要的一方,结果不都是一样吗? 而政府告诉祖父,只有在拆除医疗器械之后,才能摘除脏器。但祖父不同意这一做法,将政府告上了法庭。 判决在传媒界引起很大的争论。焦点集中在“若脑死亡不是生命的结束,那么,何种状态才可称为死”这一问题上。祖父仍然固执己见,认为靠机器维持生命的植物人可以认定为死人。 祖父对此事所持有的热情令全家都感到吃惊。他已经上了年纪,即使接受了那种手术,恐怕也不会延寿多少年。并且,已决定隐居静养的他,无论如何也不像对“生”有着如此强烈的愿望。 判决花费了相当长的时间,最终以祖父败诉而告终。 司法界的结论,仍是依据常识,认为“靠医疗器械维持生命的植物人并非死人”。 虽说是依靠医疗器械维持生命,但只要有一个细胞还有存活的可能性,便可认为生命依旧存在。只有在拆除维持生命的医疗器械、所有细胞都死亡时,才可以称其死亡并允许进行脏器移植……这就是判决书上写着的最终结论。 审判刚刚结束,祖父便去世了。或许是让人担心的癌细胞扩散所致,但祖父也的确到了寿终正寝的年纪。 可在这之后,却引发了小小的骚动。祖父的律师开始采取行动。律师们拿出祖父临终时托付的文件,对给祖父下死亡定论的医师提出死亡证明无效的起诉。 令人费解的是,祖父在生前,将手术中摘除的一部分癌肿寄放在某研究所的仪器中了。那是具有特殊作用的仪器,其功能就是维持细胞的生命力!众所周知,癌细胞不同于一般细胞,只要不断汲取养分和氧气,它就会无限地分裂下去。也就是说,它是长生不死的细胞! 我去看过那些细胞,在玻璃容器中,仿若一片牛肉。然而,那却正是“长生不死的祖父”的形象。 律师们提出,只要有一部分细胞还存活,祖父就没有死亡。 司法当局不知如何是好。 按常理,祖父的确已经去世,但政府当初正是以“虽说是依靠医疗器械维持生命,但只要有一个细胞还有存活的可能性,便可认为生命依旧存在”来答复祖父的。因此,政府不得不承认,祖父仍旧活着。 只要不拆除医疗器械,祖父……祖父的癌细胞就会永远活着。并且,祖父生前已嘱托家人不能拆除医疗器械。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奉养祖父直到永远! 那么,祖父为何要这样做呢? 读到这里,不知是否有人能破解这个谜。我也是看了祖父的遗书(不,因为他并没有死,所以严格来讲不应称之为遗书),才恍然大悟的。 祖父并不是对“生”留恋不舍,而是为我们子孙后代设计了一步很巧妙的棋。试想一下祖父打下的江山和积累的巨额资产,就会晓得由于他的死,我们将缴纳多大数额的继承遗产税。但只要祖父一直这样活下去,我们家族就再也不必缴继承遗产税。 我们一家的巨额财富,将永远这样得到保障,不必缴一分一厘的继承遗产税!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虽然癌肿摘除手术十分成功,但祖父仍然没有满足,想要用别人的内脏替换自己所有的内脏,这说明祖父对“生”有着强烈的渴望。 B.植物人家属的拒绝,政府的反对,法庭的判决,说明无论从当时的一般人情还是从政府、法律的认知来看,摘除植物人的器官都是不能被接受的。 C.祖父坚持认为“靠机器维持生命的植物人可以认定为死人”,并为此寻找植物人以期换取内脏,他的这种固执的看法、做法最终导致政府出面干涉。 D.败诉对祖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许最终导致了癌细胞扩散,再加上年纪的确较大,所以审判刚刚结束,祖父就去世了。 E.开头交代了祖父巨富的身份和将家业传给儿子的打算,结尾揭示了祖父为子孙后代所设计的妙棋,首尾照应,结构严密,构思巧妙。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说明祖父对‘生’有着强烈的渴望”错误,原文有“祖父并不是对‘生’留恋不舍”。D项,败诉对祖父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并导致癌细胞扩散的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 AD 8.在“遗书”揭示真相这个情节之前,祖父的真实意图其实早有暗示,请把这些“暗示”找出来。(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本题实际上考查的是“伏笔”,也就是要找出能够暗示祖父真实意图的内容。根据文章内容,祖父的真实意图是“不死”“不缴巨额的继承遗产税”。理解了这一点,然后找出文中对祖父为了“不死”所做努力的描述。如祖父提出想要替换器官这一不合常理的要求、临终托付律师打官司证明自己尚未死以及嘱托家人不能拆除医疗器械等。 [答案] ①祖父打算将家业传给儿子,暗示祖父在遗产问题上已有思考。② 祖父想要替换器官的要求出人意料,其对此事的热情令全家吃惊,暗示祖父的要求不合常理。③决定隐居静养的祖父,不像对“生”有强烈愿望,暗示他这样做不是出于延寿。④临终托付律师打官司证明自己尚未死亡这个不合常理的行为,暗示这场官司将带来巨大利益。⑤祖父生前已嘱托家人不能拆除医疗器械,暗示祖父已为后事做好安排。(每点1分,共4分。答出四点,意思对即可) 9.小说在刻画祖父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特征?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题目要求概括祖父的形象特征,需要我们找出文中对祖父进行描写的内容并加以概括。如他靠自己的努力就积累数亿万日元的家业可知,他非常具有商业头脑。而为了逃避社会责任,让后代不缴纳继承遗产税,祖父策划了整个事件,最终使自己的财产没有受损失,由此可知,他是一个工于心计且自私贪婪的人。 [答案] ①工于心计(老谋深算):为了不让子孙缴纳继承遗产税,钻法律空子,设计了一个大的“圈套”。②能力超群(有商业头脑):仅靠一代的奋斗就积累数亿万日元的家业。③自私贪婪:为了保全财富不择手段,逃避社会责任。(每点2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匆匆过客 路遥 天阴了,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空气里满含着潮湿。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快到汽车站的时候,觉得脸上似乎已经落了一颗冰凉的雪粒。我的心情沉重了。明天就是春节呀!要是再下一场雪,班车一停,回家过节就根本不可能了。 候车室里已经人头攒动,乱得像一个集市。突然传来一个微弱而苍老的声音:“哪位同志行行好,给我买一张去桃县的票吧……” 这声音是绝望的,似乎不是对着某一个确定的人,而是对所有在场的人发出的一种求援的呼唤。只见旁边的一张椅子上蜷曲着一位老人——正是他在反复喃喃地念叨着。他蓬头垢面的,看来身体有病,面容十分苍老,不像是乞丐,因为我看见他手里捏着买车票的钱。这是一个盲人! 我顿时感到愤愤不平了。当然我首先气这个汽车站——竟然不能解决这样一些完全应该解决的问题。但我更气这个候车室里的人,竟然没有一个肯为这不幸的老人帮忙的!我想我应当帮助这个老人。我瞅了一眼去桃县的售票口:正好!803次和802次的售票口紧挨着,并且车次牌上写着“增加两辆车”的字样。 先排哪个队呢?如果现在去给那个瞎眼老头排队买票,我自己的票十有八九买不上了。我将不得不垂头丧气地滚回单位。但如果我先给自己买票,那老头的票也把握不大了。 我来不及多想,很快站到了802次的队伍后面。 我终于把一张802次的车票拿到手了!我带着这个充实的收获,站在803次的队伍后面,我很愉快:我自己得到了满足并且开始加紧做一件崇高的事。 前面站着一个高大的青年,头发乱蓬蓬的,穿一条带条格的裤子,一双皮鞋的后跟闪着亮光,右脚在地板上有节奏地敲着锣鼓点。时髦青年!不看他的正面,光那后背就叫我反感。奇怪,他竟然能正经八百地站在这个队伍后面排队。要是售票员喊一声“票快完了,后面的人不要排队了”,他准会如狼似虎地扑过去。 我又发现这队伍的旁边还站着一位青年妇女。 当售票员宣布只剩一张票的时候,那青年妇女猛地把手抢先伸进了售票口。 那个男青年两只拳头紧捏着,用很难听的话斥责她。 “叔叔,求求你,不要打妈妈!” 他有点吃惊地盯着那个妇女旁边站着的胖胖的小姑娘,皱了一下眉头,随后,用一种极温柔的语调不连贯地说:“你……别怕!” 小伙子的腮帮子急速地抽动了几下,泪花子在眼里直转。他突然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了一张车票,递到青年妇女的面前。 “您不要奇怪,”他说,“我是买到了一张803次的车票,但这不是给自己买的。我第二次排队才准备给自己买一张。您带着孩子,待下去太不方便。我不走了,但请您替我在路上照料照料那个人,”他向后面的角落里努了努嘴,“那个瞎眼老头。” 我一下子被震惊得目瞪口呆!那青年妇女尖叫了一声,惊喜地喊叫着说:“呀,我这张票也是给他买的呀!” 一刹那间,他们谁也不说话了。他们静静地互相看着对方,两张纯洁的、年轻的脸,像大理石雕塑一般美丽。 此刻,站在他们身边的我,像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傻瓜;又像一个做错了事的小学生,羞愧地站在班主任的面前。 那青年妇女说:“同志,我根本不是去桃县的!我本来是要买802次车票的。但看见那个老头太可怜了,我觉得有责任帮助他,我又怕给老头买不上票,就厚着脸皮插到您前面了。快要进站了,您赶快和那老头上车去吧!” 只见那个男青年神色庄严地从她手里接过车票,掏出车票钱放到了青年妇女的手里,然后弯了腰,小心翼翼地在那个小女孩的脸蛋上亲了一下,便转身走了。 我猛地迈着难以抑制的激动步伐,走到了那位青年妇女面前,掏出车票,对她说:“你要802次的票吗?我有事不能走了,退票。”她惊喜地一边掏钱,一边说:“真运气!太谢谢您啦!” 我接过钱,把帽檐往下拉了拉,默默地走过拥挤的人群,出了候车室。 外面已经变成一片银白的世界。飞舞着的雪花打着旋儿,纷纷扬扬地飘落着。街道上一片寂静。我踏上洁白的路面,匆匆向机关走去。 (有删改)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灰暗的云层在头顶静静地凝聚着”“看来另一场大雪就要降临了”,小说开头的景物描写营造了凄冷、沉重的氛围,暗示了故事结局。 B.在先给自己买票还是先给老人买票的两难选择中,作者细腻地描写了“我”、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心理,深刻剖析并批评了“我”的自私。 C.男青年因为最后一张票和青年妇女发生了争执,又被小女孩误解,腮帮子抽动,泪花子在眼里直转,表现出他因为自己没能为老人买到票而失望伤心。 D.小说以“我”的视角叙述了旅客暗中争相为盲老人买车票的故事,表现了素不相识的人之间存有大爱的主题,引发读者思考。 E.小说擅长在朴实的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我”震惊于男青年买票的真相后,把票让给青年妇女,这一情节设计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及分析和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A项,“暗示了故事结局”错,因为从最后的结局来看,是让人欣慰和感到温暖的,与前面的环境并不相符。B项,“作者细腻地描写了”“男青年、青年妇女的不同心理”错,文中并没有对他们的心理进行描写。 [答案] AB 8.小说中男青年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塑造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文章中对男青年的描写及与他相关的事件加以概括。从文中对男青年的外貌描写,可见其衣着时髦。从他不仅排队为老人买票,而且当他看到青年妇女带一个小孩子不方便时,又把车票给青年妇女,可知他乐于助人、心地善良。而作者塑造这一形象,与“我”及青年妇女互相映衬,作品主题正是在这映衬中得以突显,因此对于主题的表达有更突出的作用。 [答案] 男青年是一个衣着时髦、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品德高尚的人。男青年、青年妇女和“我”相互映衬,有助于表现主题。(每问2分,意思对即可) 9.这篇小说的段落都很短小,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探究的能力。从表达效果上看,因为短小,所以在表达内容上更简洁、准确,这样更易于读者阅读和理解。从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方面考虑,人物形象在这短小的段落中灵活地切换,从而推进了故事的情节发展。 [答案] ①便于读者加快叙事节奏,推进小说情节发展;②便于人物形象的切换,适应不同人物的语言、心理、行为的描写需要;③便于简洁、清晰、准确地表达内容;④便于读者较快进入情境阅读,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象空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