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重组仿真模拟卷7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重组仿真模拟卷(七)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每小题3分) (2013•山东省高考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周易》的前生今世 周山 《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因为共有10篇文字,故又称《十翼》。《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 关系。 自从阴、阳爻由数字中归类抽象出来之后,很自然地固定为六十四个六爻卦体,对这些卦体作出有序排列,并且各自给予一个卦名,便诞生了第一部《易经》。据史传,这第一部《易经》诞生于夏代初期,其名为《连山》。夏代之前,洪水泛滥,人或为鱼鳖;大禹治水,洪灾顿息,舜将帝位禅让于禹,建立夏朝。由于长期的洪灾,人们对赖以避难的高山心怀感激;洪灾之后的渔猎生活,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也就成为一种必然。因此,在对六十四卦排序之时,象征山的“艮”卦名列榜首,也就顺理成章。六爻重卦“艮”是由两个经卦“艮”相重而成,象形山连着山。所以,夏代制定的以“艮”为首卦的《易经》,便取名为《连山》。我国最早图腾对象“山”,也因此可以确认。 由渔猎社会转向农业社会,也是在以“山”为崇拜对象的夏代。个中原因,显然是洪水消减之后,人们纷纷从山上下来,在平原上安营扎寨的缘故。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粮”的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的观念随着农事活动的深入展开而得以确立。 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编。由于古籍资料的残缺,我们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但是从商朝初期诞生的第二部《易经》称名《归藏》,可以确定这部《易经》的首卦已由“艮”改换为“坤”。坤为地,以“坤”为首卦的《归藏》,表达了商代先人对大地的崇拜,我们祖先由此进入第二个图腾崇拜时代。 商代八百年,是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的阶段。成熟的农业生产,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的收成好坏并不取决于土地,而是取决于天气: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洪涝旱灾,欠收甚至颗粒无收。于是,先人的观念又开始发生第三次转变,即由对“地”的崇拜转向对“天”的崇拜。商朝末年,周族领袖姬昌被商纣王囚禁于羑里,在狱中对第二部《易经》即《归藏》作了全新的编纂,即史称“演易”。经姬昌重新编纂之后的这第三部《易经》,在周朝取代商政权之后正式命名为《周易》,即“周朝的《易经》”。 由于观念的变化,更由于《周易》的诞生,《归藏》自周代始式微,但是,一直到春秋末期,它还有可能被完整保留着。据《礼记》记载,孔子为了解殷商社会,曾专门跑到殷商贵族集居地宋国,寻找并研究《归 藏》;从孔子的“吾欲观殷道……得坤乾焉”的透露,我们也获得了《归藏》的首卦是“坤”,第二卦是“乾”的信息。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经学家郑玄在《礼记》注疏中称:“殷阴阳之书存者有《归藏》,是亦以《归藏》为殷易矣”。 现在所见的《归藏》佚文,一为收录在《道藏》中,二为前些年从湖北荆门王家台楚墓中发掘的竹书残简。这些佚文为姬昌“演易”的背景提供了信息。 从西周到东周,《周易》不仅是周王朝的治国大纲,也是朝廷及贵族决疑解难的工具。《左传》、《国语》中的二十多条占筮或援引《周易》决疑记载,便是《周易》权威性和实用性的直接表达。 春秋末期,“善为《易》者不占”成为风气。孔子晚年喜《易》,以致“韦编三绝” ,为学生讲《易》,留下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留下的几篇资料性文字一起,合编成《易传》,遂使得《周易》如虎添翼,进入每一位读书人的书房,并进而成为后世科举取士的“统编教材”。 (节选自2013年3月11日《文汇报》,有删改) 1.关于《易经》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易经》与《周易》,不是两名一实的重同关系,而是种属关系”,由此可知,《周易》包括《易经》,二者是种属关系。 B.“孔子晚年喜《易》”,他把解读《周易》的数篇文字,与前人文字一起合编,形成对《周易》进行系统解释的著作《易经》。 C.全文谈到了与《易经》相关的三部著作,即《连山》《归藏》《周易》,而这三部著作体现了《易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 D.《易经》在不断的更新与发展之中,首卦也在不停地变化,从夏初到商初再到周代,一直到现在,其首卦还在不停改变。 解析 A.《周易》,即“周朝的《易经》”,所以《周易》属于《易经》。B.《易传》是对《周易》一书的第一次系统解释的著作, 《易经》不是。D.无中生有,《易经》首卦到《周易》定为“乾”后,直到现在首卦是否改变,文中无此信息。 答案 C 2.下列各项对于《易经》首卦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夏代之前,洪水泛滥,山上盛产的野果和飞禽走兽,为人们的主要生活来源,对山的崇拜,使象征山的“艮”卦在《连山》六十四卦中名列榜首。 B.夏代以后,长期的农事活动,使人们对土地产生了感情。于是,由“山”移情于“地”,使得商代初期的《归藏》首卦由“艮”卦变化为“坤”卦。 C.商代八百年,农业社会逐渐走向成熟,使先人们意识到农作物 的收成好坏更多取决于天气,于是到《周易》时,首卦已更新为代表天的“乾”卦。 D.《易经》首卦在不同阶段的每一次变化之中,生活环境的变化,食物来源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的转变都对变化起着举足轻重地决定性。 解析 《连山》定首卦为“艮”和《归藏》定首卦为“坤”,三个原因都包括;《周易》定首卦为“乾”时,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基本未变,主要是因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信仰发生了转变。 答案 D 3.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夏代初期诞生的《连山》,以“艮”为首卦,这为我们现在将我国最早的图腾对象确认为“山”提供了重要的历史依据。 B.商汤取夏政而代之,作为治国之策的《易经》,也作出了相应的改编,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获知大地已被崇拜。 C.周族领袖姬昌在狱中对《归藏》作了全新“演易”,后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直至此时第三部《易经》方才尘埃落定。 D.汉代时,第二部《易经》——《归藏》还有较多内容存世,所以才能有易学家焦竑的“商时讲学者首重在静”之议论。 解析 B.“通过对改编全部内容的分析”错,根据原文“已无法知道改编的全部内容”可知。C.无中生有,从原文中看不出“被周武王命名为《周易》”。D.原文中为汉代时《归藏》“可能”还有较多内容存世。 答案 A 二、(33分) (2013•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贤,字原德,邓人。宣德八年成进士。景泰二年二月上正本十策,帝善之,命翰林写置左右,备省览。寻又陈车战火器之利,帝颇采纳。因陈边备废弛状,于谦请下其章厉诸将。转吏部,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曰《鉴古录》,上之。英宗复位,进尚书。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帝深眷之。山东饥,发帑振不足,召徐有贞及贤议,有贞谓颁振多中饱。贤曰:“虑中饱而不贷,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遂命增银。帝忧军官支俸多,岁入不给。贤请汰老弱于外,则费省而人不觉,帝深纳焉。时岁有边警,天下大水,江南北尤甚。贤外筹边计,内请宽百姓,罢一切征求。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七年二月,空中有声,帝欲禳之。贤言君不恤民,天下怨叛,厥有鼓妖。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帝难之。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贤退曰:“大臣当知无不言,可卷舌偷位耶?”曹钦之反也,击贤东朝房,逼草奏释己罪。赖王翱救,乃免。贤密疏请擒贼党。得疏,帝大喜。裹伤入见,慰劳之。贤因言,贼既诛,急宜诏天下停不急务,而求直言以通闭塞。帝从之。门达方用事,锦衣官校恣横为剧患。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达怙宠益骄,贤乘间复具陈达罪,帝复召戒达。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贤几不免。帝不豫,卧文华殿。会有间东宫于帝者,帝颇惑之,密告贤。贤顿首伏地曰:“此大事,愿陛下三思。”帝曰:“然则必传位太子乎?”贤又顿首曰:“宗社幸甚。”帝起,立召太子至,谗竟不行。宪宗即位,进少保、华盖殿大学士。是年春,日黯无光,贤言:“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自宣德至天顺间,选宫人太多,浣衣局没官妇女愁怨尤甚,宜放还其家。”帝从之,中外欣悦。五月大雨雹,大风飘瓦,拔郊坛树。贤言:“天威可畏,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成化二年冬卒,年五十九。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采古二十二君行事可法者 法:仿效。 B.虑中饱而不贷 贷:给予。 C.贤乘间复具陈达罪 具:提供。 D.达衔次骨,因袁彬狱陷贤 衔:怀恨。 解析 具:详细,完备。 答案 C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贤忠诚耿直的一组是(3分)( ) ①贤气度端凝,奏对皆中机宜 ②坐视民死,是因噎废食也 ③帝用其言,四方得苏息 ④贤执争数四,同列皆惧 ⑤贤累请禁止,帝召达诫谕之 ⑥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 ①是对李贤才干的评价。③是皇帝的作为及这样做的结果。 答案 C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李贤忠诚能干,很受皇帝信任。景泰年间上书言事,颇被采纳;英宗复位以后,也很听从他的意见;宪宗即位后,他照样得到了重 用。 B.李贤善于进谏,他常借天象劝谏皇帝改正错误。天空发声而皇帝想禳灾时,日黯无光时,五月大雹大风时,他都借机指出皇帝的错误。 C.李贤富有同情心。山东发生饥荒时,他反对徐有贞的说法,坚决请求放赈;他同情宫女疾苦,请求皇帝放回浣衣局中那些没官妇女。 D.李贤曾两次遭遇危险:曹钦谋反时,李贤被逼迫起草了赦免曹钦的奏章;门达因李贤进谏而借袁彬的案件陷害他,贤几乎不免于难。 解析 “起草了奏章”与原文意思不符,文中只是逼迫李贤起草,并无结果。 答案 D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因请行宽恤之政,又请罢江南织造,清锦衣狱,帝难之。(5分) (2) 陛下当凛然加省,无狎左右近幸,崇信老成,共图国是。(5分) 答案 (1)趁机请求施行宽容和怜惜百姓的政策,又请求停止江南织造的事务,清理锦衣卫的案件,皇帝对此感到为难。(“因、恤、狱、难”各1分,句意1分) (2)陛下应当感到恐惧而加以反省,不要亲近左右侍从和受宠幸的人,要尊重信任老成的人,共同谋划国家大计(国事)。(“省、狎、图、国是”各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李贤字原德,是邓县人。宣德八年考中进士。景泰二年二月呈上端正国家根本的十条策略,皇帝认为很好,命令翰林写好后,放在自己身边,以备审阅。不久又陈述车战和火器的好处,皇帝很是采纳。就又陈述边疆防务松弛废弃的现状,于谦请求把这奏章下发到各位将领,借以勉励他们。转到吏部任职,采编古代二十二位君主值得学习的事迹,命名为《鉴古录》,呈给皇帝。英宗重新即位后,晋升他担任尚书。李贤气度不凡,端庄凝重。上奏与回答皇帝问话都合乎实际,皇帝深深器重他。山东发生饥荒,拿出国库钱财赈济贫穷,皇帝召见徐有贞和李贤商议这件事,有贞认为颁发救济款会发生很多中饱私囊的事。李贤说:“担心有人中饱私囊就不赈施抚恤,坐看百姓死亡,这是因噎废食啊。”于是皇帝命令增加救灾银两。皇帝忧虑军官支取的俸禄太多,每年的收入不够支出。李贤请求把那些老弱军官从军队中淘汰出去,那么,费用节省了,人们却不会感觉到什么,皇帝深为采纳。当时每年都有边防警报,天下发生水涝灾害,江南江北尤其严重。李贤对外筹画边疆防务,对内请求宽待百姓,停止一切征收活动。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七年二月,天空中发出声音,皇上想要借祈祷消除灾殃。李贤说,人君不怜惜百姓,天下人怨恨、反叛,这才有了发出怪声的不祥之兆。李贤趁机请求施行宽容和怜惜百姓的政治,又请求停止江南织造的事务,清理锦衣卫的案件,皇帝感到为难。李贤再三再四地与皇帝争执,同朝官员都害怕了。李贤退朝后说:“大臣应该知无不言,难道可以卷起舌头不说话,尸位素餐吗?”曹钦谋反的时候,在东朝房殴打李贤,逼他草拟诏书赦免自己的罪过。依靠了王翱的营救,才免于祸患。李贤秘密写奏章请求擒拿贼党。得到奏章,皇帝非常高兴。李贤裹了伤口觐见皇帝,皇帝安慰他。李贤趁机说道:贼人被诛杀以后,应该紧急下诏天下,停止一切不急的事情,求取直言来打通闭塞的言路。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门达正掌握着朝政大权,锦衣官校恣意妄为,横行霸道,为祸甚大。李贤多次请求予以制止,皇帝召来门达进行告诫。门达依仗着皇上的恩宠更加骄横,李贤乘着某个时机详细地陈述了门达的罪过,皇帝又一次召见门达告诫。门达对李贤恨之入骨,借袁彬的案子陷害李贤,李贤几乎不免于祸。皇帝身体不舒服,卧病于文华殿。恰逢有人在皇帝面前说东宫太子的坏话,皇帝感到很疑惑,秘密告诉李贤。李贤伏在地上叩头说:“这是大事,希望陛下您三思。”皇帝说:“既然这样,一定要传位给太子吗?”李贤又叩头说:“这样做,宗庙社稷幸甚。”皇帝起来,立刻召太子到来,谗言最终未能被采纳。宪宗即位,提升李贤为少保、华盖殿大学士。这一年春天,太阳黯淡无光,李贤说:“自然运行的时序不和谐,是由于阴气太盛。从宣德年间到天顺年间,选进的宫人太多,浣衣局中被没为官奴的妇女的忧愁怨怒尤其严重,应该放她们回家。”皇帝听从了。天下人都非常高兴。五月,下了大雹子,大风把瓦都刮飞了,把郊坛的树都拔了起来。李贤说:“ 上天的威怒是值得害怕的,陛下应当感到恐惧而加以反省,不要亲近左右那些被你宠幸的人,要尊崇信任老成的人,共同谋划国家大事。”成化二年冬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2013•海南省琼海市模拟测试)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点 绛 唇 王禹偁①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 ①王禹偁:北宋最早改革文风的诗文家,由于他直言敢谏而屡遭贬谪。 8.首句“雨恨云愁”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 ①比拟,这雨使人添恨生愁,突出了江南水乡多云多雨这一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或借景抒情、寄情于景亦可)②欲扬先抑,衬托江南水乡无论是淡妆浓抹,还是细雨浓云,总是秀美迷人。③总领全篇,呼应下片,完整表达作者感情。 9.概括“征鸿”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答案 ①以鸿鹄高飞比喻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②对于江南水乡秀丽风光,作者是十分怜爱和喜悦。但是作者胸怀大志,积极用世,希望能有所作为,却屡遭挫折,面对展翼搏击的万里征鸿,他发出了事业无成,青春老去、世无知音的感喟。(感喟主要为两点——积极用世、怀才不遇) 10.(2013•安徽省芜湖一中第二次模拟)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两题都答,则按甲题给分)(6分) 甲: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乙: (1)________________,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____________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3)_______________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 (4)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_______________。(苏轼《定风波》)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6)东篱把酒黄昏后,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 甲:(1)落霞与孤鹜齐飞 (2)秋水共长天一色 (3)渔舟唱晚 (4)响穷彭蠡之滨 (5)雁阵惊寒 (6)声断衡阳之浦 乙:(1)开荒南野际 (2)别有幽愁暗恨生 (3)丛菊两开他日泪 (4)一蓑烟雨任平生 (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6)有暗香盈袖 三、(24分) (2013•江苏省扬州中学最后一次模拟)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开在石头上的美丽心花 张丽钧 (1)一位懂玉的老师讲玉。 (2)制作了漂亮的电子幻灯片,边轻点鼠标,边娓娓讲解——玉,石之美者。古人将玉道德化,说它具备“五德”:润泽以温,仁之方也;鳃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之方也;其声舒扬,专以远闻,智之方也;不挠而折,勇之方也;锐廉而不忮,洁之方也……他沉浸在玉温润的光泽里,连声音都有了玉的舒扬。 (3)他把玉讲出了花来!他一边讲,我一边偷眼觑着周围几个颈项上、手腕上戴了玉的女子,觉得她们仿佛顿时骄矜地成为了美玉的代言人,又觉得古人赞玉、颂玉的雅词丽句仿佛都是写给她们的;甚至不远处一个名字里带“玉”字的女子也惹得我忍不住一眼一眼 地频频观瞧,原本姿色平平的她,竟被我瞧出了几分美艳。 (4)老师讲到了玉的沁色,又讲到了玉的包浆。 (5)“什么叫‘包浆’?” (6)这是听众中发出的一个小心翼翼的询问。 (7)“怎么?你连什么叫包浆都不知道吗?”老师善意地笑着说,然后沉吟道,“包浆嘛——哦,包浆就是包浆了!”说完,连他自己都被逗得笑起来。 (8)“让我怎么说呢?包浆其实是世间最美丽的一种花朵。我查过《现代汉语词典》,还真没有包浆这个词。我先不作解释,先给你们举个例子吧。比如你们家铺的竹凉席,新买来的时候,上面难免有些毛刺,睡在上面,老不踏实的,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它就可能往你肉里扎进一根牛毛般的细刺;而老家用过几十个夏天的凉席,光滑舒适,上面还有了一层光亮的东西,那东西就叫包浆。还有,老农民用了多少年的锄头,把柄上也会形成一层厚实的包浆。——明白了吗?大家不妨再想想看,还有什么东西上可能有包浆呢?” (9)“石器上。木器上。瓷器上。草编上。织物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10)老师说,“很好,现在你们已经知道什么叫包浆了。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定义:一些器物,由于长年累月地被人使用或者厮守触摸,其表层形成的一种滑熟可喜、幽光沉静的蜡质物,这种蜡质物就叫包浆。” (11)老师接着说,“包浆承载岁月,见证光阴,铺满了包浆的古玉赏心悦目, 温存可人。古人崇尚玉德,又讲究用人气养玉。养玉的过程,称作‘盘’。古人又将盘玉分成了三种,即文盘,武盘,意盘。文盘用手摩挲;武盘用刷子刷,用绸子揉;最有趣的是意盘,顾名思义,意盘就是用意念去盘,你不停地想啊想,想它是个什么样子,它果然就成了什么样子……”(12)我们轻轻笑了。 (13)在这“三盘”里面,我不喜欢武盘,带着一 个功利的目的去蹂躏那玉,即便形成了包浆,也一定既不养眼,也不养心。 (14)我也不相信意盘,太荒唐,太玄虚,像气功大师的意念搬砖一样不可信。 (15)我喜欢文盘。 (16)我喜欢想象很久很久以前,有个人,很神气地佩了一块美玉,也好比是,随身携了一个精神的引领者。闲来无事,就爱用手去触摸亲近它一番。那指纹认得了那玉,那玉也认得了那指纹。手在一块通灵的石头上从容地游移,所有的杂念都被荡涤得一干二净,狂躁、嫉恨、猜疑、焦虑、厌倦、忧悒等不良情绪统统被挡在了心域之外。那一刻,乾坤清朗,花儿开放,玉的精神和人的精神融为一体,难分彼此。 (17)那个比方真好——包浆其实是世间最美丽的一种花朵。爱玉 的人,会情不自禁地用爱抚的方式去领悟玉的美德。盘玩的过程,其实是一个“玉我同化”的过程。玉在我手上,我在玉心里。说到底,包浆其实是爱玉者慨然赠予玉石的一朵手感细腻温润的心花。 (18)心思总在 一个地方流连,手指总在重复一种舞蹈,石头怎能不拥有丝绸样的灵魂?木头怎能不说出锦绣灿烂的语言? (19)——我愿意倾心去盘一块玉,让包浆成为它惊世的华服;也愿意让那块玉来盘我,让我的爱作别鄙陋与毛糙,开出世间最沉静、最美丽的花朵。 (选自《散文》) 11.试简要分析文章前三段文字在文章结构方面的作用。(4分) 答案 从聆听“懂玉的老师”的娓娓讲解写起,引出自己喜爱“玉”的情感表达;(2分)为下文赞美“包浆”作铺垫。(2分) 12.请分析文章第16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6分) 答案 这一段文字来自作者的想象,描写了“文盘”的过程;(3分),赋予“玉”人的情感(或答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人”和“玉”在“精神”方面的相融契合。(3分) 13.文中所写“包浆”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概括。(6分) 答案 ①平凡朴实,不为人知;(词条在词典里未被收录)(2分)承载岁月,见证光阴;(长年累月因被人使用或触摸而逐渐形成)(2分)与爱玉者的灵魂相通。(传递了爱玉者对玉的特别关爱)(2分) 14.作者把“包浆”喻为“美丽心花”,试根据文章内容探究作品的情感意蕴。(8分) 答案 (1)“包浆”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养玉”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由此可以想到赏心悦目之景,并非一朝形成,需要经过历练,这本身就是关于人生的最好譬喻。 (2)由“包浆”而成为“开在石头上的美丽心花”,不需要带着功利心的“武盘”,也排斥玄虚荒唐的“意盘”,只有丢开杂念,用心培育,才能实现。可见欲达到人生的美丽境界需要纯净而专注的心灵。 (3)“心花”的开放需要的是人和玉精神的相融,“盘玉”和“让玉盘”即是“玉我同化”的过程,人只有带着真诚、平等、谦卑的心态看待他人外物,才能在沉静中获得幸福。 (每点4分,以上答案仅为参考,其他答案能自圆其说,也可酌情给分。) 第Ⅱ卷(表达题 共84分) 四、(24分) 15.(2013•江西省吉安市第一次模拟考试)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沉湎 安装 一筹莫展 额首称庆 B.侯车 痉挛 继往开来 走头无路 C.班配 迤逦 吊以轻心 广袤无垠 D.颤栗 龃龉 文过饰非 对簿公堂 解析 A.额手称庆。B.候车,走投无路。C.掉以轻心。(注:般配和班配现通用) 答案 D 16.(2013•江西师大附中第三次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山西的煤老板们拥有巨大的财富,其中很多人开豪车,住豪宅,一饭千金,却很少把钱用于公用事业。 B.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国情复杂,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的所思所盼,要不断增强工作能力,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意识。 C.本次机构改革要坚持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方针,具体改革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形势的发展适时进行调整,力求毕其功于一役。 D.贝多芬晚年听力衰退,对外界的一切充耳不闻,但是,他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忍受住强烈的苦痛,给世界创造了欢乐。 解析 A.一饭千金: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B.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如在薄冰上行走一般,如同处在深渊边缘一样。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C.毕其功于一役:一次行动便完成应分几步做的全部事情,形容一举而大功告成。这个词语常用在否定句中,其意思与所在句子表意相矛盾。D.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望文生义。 答案 B 17.(2013•山东省临沂市5月高考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7.0级地震,芦山县和宝兴县的部分乡镇受灾严重,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B.4月上旬以来,受H7N9禽流感影响,全国各地活禽交易跌入谷底,大量积压,养殖户资金压力倍增。 C.国和家的命运攸关,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中最为深刻的总结,国家兴衰始终都在塑造个体命运中扮演核心角色。 D.近期以来,该公司出台多项管理办法,从源头上建立起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杜绝了“舌尖上的浪费”。 解析 A.歧义,“部分”指向不明。B.暗换主语,导致句子结构混乱,“大量积压”的主语不明。D.不合逻辑,“一定程度上杜绝”自相矛盾。 答案 C 18.(2013•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五月供题训练)“旁批” 帮助我们仔细阅读起着很大的作用。“旁批”既包括对所批材料内容的提炼,又包括阅读者自身的真切感悟。下面是《于丹〈论语〉心得》中的一段文字,请为它写一段“旁批”。(不超过40字)(4分) 这个世界上真正的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就好像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一样,就好像是春天要播种,秋天要收获一样。《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 旁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论语》告诉我们的都是简单而朴素的道理,而这恰恰又是我们生活中最需要的。(4分) 19.(2013•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上下文的提示,请你补写出其中的空缺部分。要求:符合情境,简明得体,正确使用标点符号。(5分) 有人曾问过某位登山专家这样一个问题:“__①__” 登山专家说:“你应该向山顶走。” “__②__” “往山顶走,固然风雨可能更大,却不足以威胁你的生命;至于向山下跑,看来风雨小些, 似乎比较安全,但却可能遇到暴发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专家严肃地说,“__③__” 除了登山,__④__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示例:①如果我们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应该怎么办?②为什么不往山下跑?山顶风雨不是更大吗?③对于风雨,逃避它,你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却能生存下来!④在人生的战场上,不也是如此吗? 20.(2013•河南省商丘市第三次模拟)请仿照下面句子的结构和修辞,再写两个句子,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句式。(6分) 生命的欢乐来自何处?雄鹰高傲地飞翔在蔚蓝的晴空,在与白云的嬉戏中享受自由的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旅行者坚忍地行走在崎岖的山路上,在与坎坷较量中享受欣赏的惬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论是自然生命体,还是作为万物灵长的人类,都要尽力释放生命的能量,将最美丽的姿态呈现给多彩的世界。 答案 示例:海燕翱翔在辽阔的大海上,在跟暴风雨的搏斗中享受洗礼的舒畅;耕耘者辛勤地劳作在贫瘠的土壤里,在与烈日的抗衡中享受播种的幸福。 五、(60分) 21.(2013•河北省唐山一中强化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德国的冬天漫长阴郁,冷得彻骨。迎着瑟瑟寒风,一男子踩着自行车在一个张贴广告的圆柱旁停了下来,自行车后架上装着广告招贴画。这个专门提供张贴广告的圆柱早已被各色广告纸包围。男子伫立风中,上下审视这些纸条,终于找到了一个空缺。可他并没有立刻贴上去,而是拿出自己的广告纸,左比右划之后,又从包里拿出一把剪刀。我猜想,他是想剪下别人的广告给自己的让个位吧。可男子却把剪刀伸向自己的广告纸,剪下长长的一条,塞进包里,然后小心翼翼让过别的广告,才把自己的贴了上去,又后退了几步,仔细端详一番,才骑上自行车,满意而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现实生活中,贴广告的现象比比皆是。但材料中所叙写的贴广告的德国男子却与众不同,其行为耐人寻味,德国文明由此可见一斑。德国男子贴广告的行为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个人的生活态度、处事原则,从中可以洞察到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生存状态。古 之成大事者必作于细,不择细流方能成江海,彰显出细节的力量。作文立意时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透过现象看本质。适用立意为“敬业与双赢”“重视国民素质”“建设文明社会”“一丝不苟工作”“细微之处见精神”“一枝一叶总关情”等。选择记叙文体 ,要做到“以情动人”;选择议论文体,要做到“以理服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