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二中、华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二中、华兴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高中 2019 级高一下五月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总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心态:“五四”文学审美心理素描 这个概括来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写道:但见玫瑰丛中,青春的舞蹈与欢容,只闻歌 颂青春的谐乐与欢踪。轻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领;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 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 这里青春、欢乐、光明是三位一体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 一体的“青春教”。“五四”作家不是将欢乐当成是一种消费和闲暇来对待的,“五四”作 家不是简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 的生命形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正因如此,“五 四”文学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 暗、老年心态。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 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发刊 词《敬告青年》中竭力赞美青年。《新青年》杂志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 为自己的天职;1916 年李大钊在《新青年》2 卷 1 号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 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成为“青春之历史,活青年之历史”。“五四”新 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 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由此“五四”文学运动在这一背景中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 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新文学的创作主体这一角度来说,将“五四”文学 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 1918 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陈独秀、鲁迅两 人算是比较大一些,其余李大钊 29 岁,周作人 33 岁,钱玄同 31 岁,刘半农 28 岁,沈伊默 35 岁,胡适 27 岁,都是很年轻的,至于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陶晶孙、冯沅君、庐隐、 石评梅、冰心、丁玲等冲上“五四”文坛时许多人只 20 出头。他们的出现给现代文坛带来一 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以哪些作家为主体往往会决定一种文学的性质,中国古 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是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 - 2 - 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 真……“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 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 钟之气。1900 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前文提到的 李大钊《青春》一文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也说,“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 心目中就像一位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是“年轻的祖国”,“五四”作家的青春气息是 如此地富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上,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的了。祖国 在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轻的时代。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在“五四”时代 的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 飙》等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 (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将欢乐与光明融合在个体生命形态之中,这是“五四”文学作家“青春教”的宗教信仰。 B. “五四”文学运动实现了封建文学向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青春型文学的转向。 C. “五四”新文学作家除了陈独秀、鲁迅、梁启超年龄稍大,其余都是 35 岁以下的青年人。 D. “五四”文学的审美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浓重的时代气息,并不是凭空产生的。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创作宗旨、作家群体等不同的角度阐述了“五四”文学的青春型特征。 B. 文章开头引用徐志摩的诗句,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文章要论述的中心论点。 C. 文章举李大钊《青春》一文为例,证明了青年人是建设“五四”文化的关键。 D. 文章主体段落内部的论证思路清晰严整,先提出论点,再列举事实加以佐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四”文学以“青春、欢乐、光明”的心态为宗旨,其本质就是在与“老年、自虐、黑 暗”的封建落后文学做斗争。 B. 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年长的士大夫为主体,体现出一种老年心态,因此李大钊认为中 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 C. 《新青年》杂志赞美青年人,主张“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这体现了“五 四”新文化是一种青春型文化。 D. “五四”新文学运动与“五四”新文化运动相应和,给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带来了青 - 3 - 春的气息,影响是深远的。 【答案】1. B 2. B 3. B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 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 项,“这是‘五四’文学作家‘青春教’的宗教信仰”错误,由原文“‘五四’作家不是简 单地将光明当作外在于个人的目标来认识的,他们是将欢乐、光明融合在个体的人的生命形 态——‘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欢乐教”可知,“青春教”只是 表达一种文学创作上追求,而不是“宗教信仰”。A 错误。 C 项,“‘五四’新文学作家除了陈独秀、鲁迅、梁启超年龄稍大”错误,其中梁启超不属于 “五四”新文学作家。C 错误。 D 项,“‘五四’文学的审美心理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错误,由原文“‘五四’作家的 青春气息是如此地富有感染力量,主体的气息投掷于对象的身上,使得对象也变成青春勃发 的了。祖国在更生,是年轻的祖国;时代在变化,是年轻的时代”可知,“五四”文学的审 美心理特征具有浓重的时代气息,而不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D 错误。 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 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 点和论证的方法。 B 项,“直接点明了文章要论述的中心论点”错误,引用徐志摩的诗句并没有点明本文的中心 论点,由诗句“欢乐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个崇拜青春、欢乐与光明的灵魂”可知,只 是引出了一个话题。B 错误。 故选 B。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 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 - 4 - 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B 项,“中国封建时代的作家群以年长的士大夫为主体”无从推断,同时这也不是“李大钊认 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的原因,强加因果。 【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 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 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 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 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 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 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1965 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年轻人将-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 供人们免费使用。这次勇敢的尝试被普遍认为是共享单车的起源。现今,共享单车在全球遍 地开花,但是发展得都不尽相同。 “西雅图的共享单车太烧钱,已经宣告天折。”今年 1 月,西雅图市长宣布该市单车分 享计划彻底做黄。报道称,西雅图自行车共享服务的收入及推广效果远不及预期。有数据显 示,西雅图市的斜坡道路是该计划天折的重要因素。“想用车的时候空无一车,要停车的时 候找不到停车桩”,纽约市公共自行车共享计划在用户体验不佳的情况下,经营状况也每况 愈下。又比如,巴塞罗那的 Bicina 每年赤字竟高达 1200 万美元,与 Bicing 同属难兄难弟的 还有伦敦公共自行车系统……与众不同的是,法国成了世界上首个成功推行共享单车项目的 国家。最为著名的案例应数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Velib。在发展初期,Velib 出现过 8 成 单车被损坏和盗窃的状况,但如今却成功化解危机,年均利润高达 2000 万欧元。Velib 成功 的秘诀之一就是便宜。无论是巴黎市民还是旅居者,只需支付 29 欧元的年租金(约合人民币 216 元),便能够无限次地使用。当然,该系统运转良好还离不开资本及政府的配合——通过 与德高广告公司合作,Velib 获得了用于建设和管理整个公共自行车系统十年的费用,用于交 换的则是巴黎 50%户外广告牌的独家使用权。 (摘编自《共享单车在中国很火热在欧美日子并不好过》) 材料二 - 5 - 往何处去?爆发式的增长过后,刚刚起步的共享单车已经面临发展之问。解决公共出行 “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的贡献无须多言,但是随之出现的乱停乱放等管理困局,“如何 骑得更远”已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现实之问。只有共享的旗帜,没有共治的思路,“骑得更远” 只会是一句口号。毫无疑问,共享单车是当下的投资热点,然而,共享单车会不会只是一场 资本的游戏?事实上,资本推动下的重投入轻管理的缺陷,正是共享单车乱象的重要推手。而 且,当共享变成一门生意,商业性彻底压倒了公益性,共享单车更应该谈谈责任谈谈规矩。 共享单车如此,其他共享经济新业态同样如此。政府能为这个民间诞生的准公共产品做些什 么? 习惯了自上而下的推动,自下而上的共享单车自然会迎来诸多冲击,比如乱停乱放的管 理难题。从媒体报道来看,共享单车的管理及到两个职能部门,交通部门大多持开放心态, 城管部门大多是谨慎口吻。对于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来说,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带来了实实在 在的民生福利。既然是民生产品,那么就应该思考如何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比如场地。谈 到互联网+,李克强总理说得最多的是倒逼政府职能转变,眼下的共享单车,可以说是一道相 同性质的考题。共享单车的管理乱局,其实也是新的“公地困局”。反正道路是公共资源, 企业可以乱投放,骑者照样乱停靠。当然,板子也不能全部打在管理上,大家,包括骑行者, 也应该为文明骑行做些什么。 要共享,得共治。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也是社会治理共识的形成。 (摘编自《商报评:如何让共享单车骑得更远?》深圳新闻网 材料三 近日,广东深圳蛇口湾厦山公园出入口,出现了大批被人为破坏的共享单车,现场一片 狼藉。 看到这样的新闻,正在享受共享便利的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管理问题。面对堆积成山 的共享单车,从事此领域的企业,显然难逃其责。但还应该说,在这一问题上,企业管理的 不善与公共管理的缺位很难完全切割开。基于便利与有序这一矛盾体,人们借助堆积成山的 共享单车来反思公共管理,似乎也合情合理。但无论是提供共享单车的企业、参与享受共享 单车便利的个人,还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机构,面对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共享单车, 反思的视野目前尚停留在那辆街头的单车上,倘若承认我们共享的不只是一辆单车, 而是 一种社会运转的思维,那么就需要将反思的视野放得再宽阔一些,去关注社会良性运转的基 石:信任、规则与秩序。 (摘编自《共享单车应真正体现共享思维》 - 6 - 4.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指出,起源于荷兰、推广到全球的共享单车已经出现两极分化:不是亏损严重而天 折,就是发展良好大赚特赚。 B. 材料二提到,交通和城管两部门面对共享单车管理难题持有不同态度,反映了当前职能部 门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的社会现实。 C. 材料二认为要共享,就得共治,共享的旗帜和共治的思路缺一不可,共享单车持续发展必 须在社会治理共识形成之后。 D. 材料三认为如果缺乏社会良性运转所需要的信任、规则和秩序,共享单车当前面临的管理 难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5.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一项是( ) A. 国内外用作共享的单车都存在被人们大批破坏或偷盗的情况,这说明共享单车要持续发 展,提高公民素质是前提。 B. 资本进入之后的共享单车项目不再是一项公益事业而成为一门生意,这是很多城市共享单 车难以为继的原因之一。 C. 材料二和材料三一致认为,要突破共享单车的管理困局,这个领域的企业、公共管理者和 享受此便利的市民都有责任。 D. 通过反思共享单车项目面临的管理困局,探索解决共享经济发展难题的思路,材料二、三 都体现了这样的写作思想。 6. 西方国家共享单车现状对我国共享单车发展有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回答。 【答案】4. D 5. C 6. 示例:①应该选择适宜骑行(地势平坦)的城市实施;②关注并提升用户体验;③尽量降 低使用成本;④政府与运营公司密切配合、各司其职。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 大意; 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 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 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 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 A 项,“不是亏损严重而夭折,就是发展良好大赚特赚”说法错误。材料一中说“现今,共享 单车在全球遍地开花,但是发展得都不尽相同”。又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西雅图市长宣 - 7 - 布该市单车分享计划彻底做黄”,属于亏损严重而夭折。“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Velib……年均利润高达 2000 万欧元”,属于发展良好大赚特赚。除此之外,还有“纽约市 公共自行车共享计划……经营状况也每况愈下”,既不是亏损严重而夭折,也不是发展良好 大赚特赚。选项以偏概全。 B 项,“反映了职能部门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的现实”说法错误。材料二中只是说“交通部 门大多持开放心态,城管部门大多是谨慎口吻”,只是反映了两个部门的不同态度,文中没 有“反映了职能部门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的现实”的含义。选项无中生有。 C 项,“共享单车持续发展必须在社会治理共识形成后”说法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共享单 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也是社会治理共识的形成”,可见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治理共 识是同时进行的,不存在先后之分。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 D。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理解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速读文章,了解文本的 大意; 其次要根据题干部分的内容,选择重点,精读文章; 最后,根据原文,结合选项, 比对作答。在进行选项比对时,既不可钻牛角尖,过于死抠字眼;也不可粗心大意,忽略原 文的本意。平时要注意积累经验,培养语感,以“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进行选择。 A 项,“国内外用作共享的单车都存在被人们大批破坏或偷盗的情况”说法错误。材料一谈到 了西雅图、纽约、巴黎三地共享单车的不同情况,材料二谈到了关于“乱停乱放等管理困局” 的一些看法,材料三谈到了由“广东深圳蛇口湾厦山公园出入口,出现了大批被人为破坏的 共享单车”而进行的对管理问题的思考。三则材料都没有“国内外用作共享的单车都存在被 人们大批破坏或偷盗的情况”的意思。 B 项,“不再是一项公益事业而成为一门生意”说法错误。材料二中说的是“而且,当共享变 成一门生意,商业性彻底压倒了公益性”,这是假设的语气,并非“不再是一项公益事业而 成为一门生意”。 D 项,“探索解决共享经济发展难题的思路,材料二、三都体现了这样的写作思想”说法错误。 材料三谈的是对公共管理的反思,并没有提到“共享经济发展难题”。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本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仔细审读题干,抓住题 干中限定角度、范围、时间、空间等方面的词句,明确概括角度。其次是要根据概括角度, - 8 - 回归文本,锁定信息区间。最后是在确定信息区间的前提下,仔细筛选相关信息,并根据题 干及文本层次分点整合组织答案。 本题中,根据题目要求,圈定概括范围材料一。从“西雅图市的斜坡道路是该计划天折的重 要因素”中可以概括出,应该选择适宜骑行(地势平坦)的城市实施共享单车运营;从“纽 约市公共自行车共享计划在用户体验不佳的情况下,经营状况也每况愈下”可以看出,要关 注并提升用户体验;从“巴塞罗那的 Bicina 每年赤字竟高达 1200 万美元,与 Bicing 同属难 兄难弟的还有伦敦公共自行车系统”中可以概括出,要尽量降低共享单车的使用成本;从“该 系统运转良好还离不开资本及政府的配合”中可以概括出,政府与运营公司要密切配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背叛炊烟 胡宗波 “背叛”炊烟,需要勇气。 生活在鄂西南山区的人,似乎从出生之日起,就已被命运圈养在了重重大山怀抱里,整 日里要和炊烟相依为命。 或许是命运的驯化,温顺的山区人顾家,更恋家。每天,村人执拗地在炊烟上挂满家的 味道,倔强地把炊烟定格成为家的方向。一天天,一年年,炊烟被雕琢成了人们心灵的归宿, 剪不断,理还乱。很多人甚至一辈子都没走出炊烟划出的半径。 我一直认为,我是炊烟喂养大的。少时的我,对炊烟的惦念近乎痴迷。甚至刚吃了饭, 就挂念起了炊烟,盼它早点站在屋檐上,手搭凉棚,呼唤我的乳名。 在我眼里,炊烟就是宣布吃饭的口令。 在那个饥肠辘辘的年代,对于还是个孩子的我来说,食物散发出的诱惑,无疑令我无法 抗拒。至于下顿将着落在哪儿,我大抵是不会去理会的。我心里只有炊烟。发展到了最后, 就算全村的炊烟同时升起,哪一道炊烟是自家的,我也能一眼分辨出。 那时,炊烟不仅滋润了我的肠胃,也滋润了我的梦。可我从来不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相反,我回报给炊烟的,大多是怨,是恨:恨它营养不够丰富,恨它花样太过单一,更恨它 有时还填不饱我肚子。 与我对炊烟的矛盾态度相比,父母从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他们能看懂炊烟的表情,也 能读懂炊烟的语言。炊烟生病了,父母精心呵护着,助它早日康复;炊烟失落了,父母安慰 开导着,帮它尽快振作。炊烟有灵性。虔诚的心,换来了炊烟的信任。它配合着父母,苦苦 - 9 - 支撑着摇摇欲坠的日子。 然而,在父母虔诚的背后,其实也蜷缩着一颗不安分守己的心。父母领着我在日子里摸 爬滚打的同时,矢志不渝送我去读书。他们已领教了日子的苦。他们不想将这种苦留成“财 产”,等我去继承。为了孩子长远计议,父母替我谋划着对炊烟的“背叛”。 背叛,是需要勇气的;勇气,则需要成本。为了抵抗不断膨胀的生活,搀扶起勇气,父 母几乎把腰弯得和大地平行,瞪大疲惫的眼睛,在日子里翻拣着能对抗生活的元素。其间, 父母还要顶住村人随手扔来的冷嘲热讽。那大都是些认为读书没用的村人。他们将自己的讽 刺和挖苦当“礼物”,总是不失时机地免费赠送。 父母是孩子一生中最重要的向导。站在父母的“背叛”上,我把父母的期望打包,系在 肩膀上,在“背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若干年后,我彻底“背叛”了炊烟,走出了乡村。 在异乡,任我踮脚眺望,却看不到一丝炊烟。内心的空虚惆怅如同滚着的雪球。在炊烟的浸 泡里长大的人,炊烟就是他的根。一个人,一生里烙印着三条根,那是从国别、地域、家庭 三者文化差异中沉淀出来的。“背叛”了炊烟,就斩断了地域和家庭这两条根,我这一生, 注定将处于失根后的无根状态。这时,在记忆里存活的新鲜炊烟,仿佛一封封家书,用眼眸 盖上思念的邮戳,不时呼唤着我回去。 每一年,我都会回故乡,只为亲手摸摸升腾的炊烟。摸着它,我才能暂时找回丢失已久 的乡音,才能短暂回收久违了的内心踏实。 这些年,每次回去,家乡都有变化。村人的生活水平真正像是芝麻开花。在欣慰的同时, 我却觉得与故乡又生疏隔膜了几分。现代化的炊具,不断打压着炊烟氤氲的范围。我希冀的 炊烟,越发地单薄瘦削。 尽管,那些还对炊烟心怀感恩的人,就像我父母,还忍受着烟熏火燎,顽强地坚守着, 但他们培育的那点炊烟,不过蚍蜉撼树。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 现代化日子改写。我也知道,总有一天,我再也看不到炊烟。我更知道,一缕缕炊烟,终会 在我记忆的窖藏中酝酿成一种乡愁,继而在我的记忆里,站成一道道风景,更站成一位位亲 人。背叛,总是要付出代价。没有了炊烟,也就失去了故乡,再也没有远道而来的消息,能 把一种叫幸福的感觉催生。失去了炊烟,我们注定还有别的希望。 (选自《人民日报》) 7. 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头点出炊烟,总领全文,交代特定的地点与独特的地理环境,引出下文对炊烟的“背 叛”。 - 10 - B. 作者在痛苦挣扎后背叛了炊烟,文章以悠远复杂的笔触通篇叙写了作者逃离故乡的全过 程。 C. 本文包含了多处对比,例如:我“背叛”炊烟成功与在异乡看不到炊烟的空虚惆怅形成对 比,表现出“我”的无奈和思念。 D. 面对村人的冷嘲热讽,父母冷静坚决,更能表现出父母对生活的深层理解和对我的殷切期 望。 8. 结合文本,赏析画线句子“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代化日子 改写”。 9. 本文为何以“背叛炊烟”为题?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拟人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故 乡传统农耕生活必然会逝去,最终被占据绝对优势的富裕、先进、现代化的生活取代,这句 话蕴含作者对这种变化既欣慰、期望,又充满伤感、留恋的矛盾复杂情感。 9. (1)统领全文、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2)丰富了人物形象。炊烟原本是故乡特 有的景致,但故乡生活的艰辛、贫穷使得作者产生了逃离贫穷的家乡、以知识改变命运、追 求富足的生活的念头,并付之行动。(3)寄托作者的情感,深化主题。故乡的炊烟有着丰富 的内涵,它是游子心中永远的原点,是家和温暖的隐喻,没有炊烟也就没有了家、根和温暖。 以“背叛炊烟”为题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深沉的爱。(4)该标题新颖精妙,吸引读者。 【解析】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 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 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B 选项“通篇叙写了作者逃离故乡的 全过程。”错误,全文既有对故乡炊烟的逃离,又有对故乡炊烟的思念和牵挂。故选 B。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重要语句的含义的基本能力。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 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 者表达作者什么情感。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具体分析,侧重于结合文本中的相关内 容进行把握,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我知道,终有一天,故乡会被膀阔腰圆趾高气扬的现 代化日子改写”中“膀阔腰圆趾高气扬”赋予现代社会人格力量,展现出社会的发展进步, 凸显出乡村社会发生的变化,已经逐渐逝去,这样的表达显示出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突出 - 11 - 一种矛盾之感。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标题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主旨看,是否寄托情感,深化主题。其次要 结合结构看,重点看首尾段,看它们与标题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而言,题目具有统领全文、 贯穿全文、担当线索的作用。然后结合情节看,标题是否有概括故事情节、铺开情节呼应细 节的作用。还要结合人物看,明确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看标题与人物形象、性格或命运之 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以此来看题目是不是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情感态度的表达有具体的 作用。最后要结合标题本身的效果看,对读者而言,该标题是否新颖精妙,吸引读者。父母 为我设计的对炊烟的背叛,是一种高瞻远瞩。我“背叛炊烟”是想逃离闭塞落后的故土,去 寻找远方的新生活。当我得到时,却没感到幸福,反而因看不到炊烟而内心寂寞,思乡之情 日益加深。最初的逃离与现在的追思形成一组情感锐利的对比。“背叛炊烟”成功后,我常 回家。我内心希望找回有根的踏实感,但故乡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改变让我生疏隔膜。怀揣巨 大希冀的归乡,与对现实的巨大失望形成对比。“背叛炊烟”是经历痛苦挣扎的,“背叛炊 烟”成功后,作者其实是陷入更深的痛苦挣扎,丰富了人物形象。 【点睛】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或是情节的高度概括,或是人物性格的突出体现,等等。选择 标题作为探究点是命题者的偏好。常见的探究方式有三种:一是侧重标题内容的意蕴探究, 二是不同标题的比较探究,三是拟标题的意图。无论是哪种,都要关注两方面:一是标题本 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标题与文本(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的联系,或就一个角 度谈深谈透,或多角度多层次切入。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母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 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①郤缺,宜加旌命,请为秘 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乃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 绍始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颜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 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晞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以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司州主 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之宠, 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托焉。谧求交于绍,绍距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 比凶族,封弋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 - 12 - 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文武显于功德,灵厉表于暗蔽。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 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 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 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谦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 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 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 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 寻而朝廷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天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②。值王师败绩于荡阴, 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 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曰:“此嵇侍中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注:①侔:相齐,②行在所:天子所在的地方。 10.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时人许以远致 许:答应 B. 绍距而不答 距:通“拒” C. 绍尝诣冏谘事 诣:到…去 D. 公可令操之 操:弹奏 11. 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 竹/以为伶人之事 B. 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 竹/以为伶人之事 C. 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 竹/以为伶人之事 D. 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 竹/以为伶人之事 12.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嵇绍是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而孤,与母亲居住在家。山涛选拔官员时向武帝说到嵇绍 - 13 - 的才能,嵇绍被任为秘书丞,升迁至汝阴太守,并表现出他的知人之明。 B. 侍中贾谧以外戚而受庞信,居于高位,众人趋附。贾谧想与嵇绍交往,嵇绍拒而不答。广 陵公陈准死后,太常上奏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不合实情,应予改谥。 C. 齐王冏辅政,大兴土木,以广宅第,嵇绍不以为然,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 齐王冏宴会时又要嵇绍操琴为欢,嵇绍却据理拒绝,使齐王冏大感羞惭。 D. 朝廷北征时大败于荡阴,百官及侍卫全都溃散,只有嵇绍奋命捍卫,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事件平定后,有人欲为皇帝洗衣,皇帝说,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1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像你说的那样,(他)是能够担任丞相的,怎么能只做秘书郎呢? (2)不了解我也就罢了吧,只要我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 【解析】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 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 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 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A 项,“许”,应译作“赞许,称许”。 故选 A。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 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 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 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住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 用排除法做题。 本题中,“鸣玉”是指在腰间佩戴玉饰,行走时使之相击发出声音。“殿省”是指宫廷与台 省,“鸣玉殿省”就是“在朝廷上来回走动时腰间的佩玉发出声响”,句意完整,不能断开, - 14 - 由此排除 B、C 项;根据“绍虽虚鄙”和“忝备常伯”构成的转折关系,可知“虚鄙”后应断 开,由此排除 A 项。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辨析文本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 “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 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要判断精准,一要有整体阅读的意识,在把握文章 大意的基础上分析归纳文章内容,分析其主要艺术手法,感悟其语言特点和作品风格,二要 带着选项回原文,比照其相关信息区仔细辨析,因为问题往往出在细节处,可能仅是一字之 差。考查翻译的,可以使用代入法判断,但一定要注意理性分析智慧选择,千万别先入为主 导致误判。 C 项,“冏虽心中不悦,但也只能停息其事”说法错误。原文中说的是“冏虽谦顺以报之,而 卒不能用”,即是说,齐王虽然谦顺地答复了他,但最终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可见齐王并未 “不悦”,也没有“停息其事”。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 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固定短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再按照不 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补,最后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做好翻译题,一要结合语 境即语句的上下文理解其意思,二要遵循“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做到字字落实。 本题翻译时应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卿”:你;“乃”:是;“堪”:能够;“为”:担任; “但”:只;“知”:了解;“已”:罢了;“苟”:只要;“情”:本心;“信”:确实; “芳”:美好。 【点睛】文言翻译最基本的方法:1.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 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 留不变。2.补:补出省略成分。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 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4.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 词汇。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 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 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 - 15 - 意译。 参考译文: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嵇康的儿子。长到十岁就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孝顺恭敬。因 为父亲的原因获罪,安居在自己家里。山涛主管挑选官员,启奏武帝说:“《康诰》上有这 样的话‘父子获罪不互相牵连。’嵇绍的贤能正好和缺少的人才相对等,应当加以表扬征召, 请求任命为秘书郎。”武帝对山涛说:“如您所说的,就能够担任秘书丞了,怎么能只做秘 书郎呢。”于是就发布诏书征用他,起家为秘书丞。嵇绍到洛阳,接连升迁为汝阴太守。尚 书左仆射裴頠也特别器重他,常常说:“如果让延祖担任吏部尚书,就可以使得天下不再遗 漏人才了。”沛国戴晞年少有才智,当时的人拿将来能成大事赞许他,而嵇绍认为他一定不 成大器。戴晞后来担任司州主簿,因为没有德行而被斥退,州里民众称赞嵇绍有知人之明。 元康初,担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外戚身份受到宠爱,年纪轻轻占居高位,潘 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绍拒绝不答应。等到贾谧被诛杀,嵇绍当时 正在官署,因为不亲近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升任为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去逝,太 常奏请加给他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是用来流传后世永不磨灭的,大的德行得到好的名 号,小的德行得到差的名号。由于近来掌管礼的官员向人情妥协,谥号不能够依照原则。陈 准的谥号是错的,应当给他加谥号为缪。”这件事下达给太常。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 见,但是朝廷的官员都很害怕嵇绍。齐王冏辅助政事以后,大肆地兴建房屋,骄奢更加严重, 嵇绍上谏书规劝说:“夏禹因为住低矮房而被人民称赞美德,唐虞因为住茅草屋而彰显美德, 应当省去起房造屋的麻烦,深思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齐王虽然谦顺地答复了他,但最终 没有采纳他的意见。嵇绍曾经到齐王那里谈论国事,遇到齐王宴会,召集董艾等人一起讨论 时政。董艾对齐王说:“嵇侍中善于音乐,公可让他弹奏乐器。”左右呈上琴,嵇绍推辞不 接受。齐王说:“今日办高兴的事,你为什么吝惜这个呢?”嵇绍回答说:“您匡正恢复国 家社稷,正应当遵循法度以身作则,使美名能够流传后世。我虽然浅陋无知,却惭愧地在皇 帝身边充数,腰间系丝带头上戴官帽,在朝廷上来回走动时腰间的佩玉发出声响,我怎么可 以拿着乐器,做伶人做的事情呢!如果脱去公服参加私宴,弹奏乐器就是不敢推辞的事了。” 齐王冏特别地惭愧。董艾等人也不好意思地退下了。不久朝廷又有北伐之举,征召嵇绍。嵇 绍因为天子流亡在外,受诏令奔赴天子所在的地方。恰好遇上亲王的军队在荡阴打了败仗, 百官及侍卫都逃散了,只有嵇绍严肃地端正冠冕,用身体捍卫,在鸾驾前交战,飞箭像雨点 一样密集,嵇绍于是在皇帝身旁被害,鲜血溅到了皇帝的衣服上,天子深深地哀叹他的死。 等到事情平定以后,皇帝身边的人想要浣洗御衣,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 16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歌元丰五首(其五) 王安石 豚栅鸡埘②晻霭间,暮林摇落献南山③。 丰年处处人家好,随意飘然得往还。 【注】①神宗元丰初,神宗没有因王安石辞去相位而废止新法,王安石退居江宁多时,却仍 关注着朝廷对施行新法的态度,于元丰二年写下一组《歌元丰》诗。②埘:墙壁上挖洞做成 的鸡窝。③南山:钟山南面。 14. 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诗歌首句写的是傍晚的景色,是说农家的猪圈和鸡窝都渐渐没入苍茫的暮色之中。 B. 诗歌前两句使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在农村行走时看到的景象。 C. “丰年处处人家好”表达了诗人对元丰初年社会安定、农业丰收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D. “往还”二字结束全诗,“往”指前面所见,“还”指此时的心境,委婉地表达出其对官 场束缚人身自由的厌倦。 15. “暮林摇落献南山”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它和陶渊明的诗句“悠然见南山”在意境 上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描绘了一幅清秋暮色山林图:晚暮深秋,木叶凋尽,南山兀立,清晰 呈现。②王诗重在客观描述眼前之景,描绘了宁静开阔的意境,表达的是愉悦的心情;而陶 诗则描绘了静穆而高远的意境,表达的是脱离官场羁绊后的闲逸悠然自在之情。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 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 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 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 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 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掌握关键信息,最 后通过排除法,选出正确选项。 D 项,“委婉地表达出其对官场束缚人身自由的厌倦”说法错误。“得往还”是说诗人自己来 - 17 - 也自由,去也自由。写出自身卸去了官职重担,得以飘然来往于富庶的乡村之间,感到无比 的轻松与欣慰又依依不舍的心情,并没有表达出对官场束缚自由的厌倦。 故选 D。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古代诗歌内容、比较鉴赏诗歌的能力。分析诗歌内容时,首先是要整体感 知全诗,要大致把握诗歌的情感基调、所写对象、诗人情感这几个大方向;其次是要将诗人 在诗歌中表达的内容简单地整理一下,看看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可以作几个层次的分类;再 次是联系诗歌的题目和给出的注释、诗人的生平经历等具体地分析题目指定的诗句内容。分 析时,既要符合“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又要能深入地体验到诗人此时的思想情感。答题 时,一是要答出诗句的内容理解,二是要答出诗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比较鉴赏诗歌时,首 先要通读全诗,把握大意,尤其要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作手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 知识(含注释);其次是要准确审题,找准异同,要结合题干中给出的比较角度(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思想感情)来寻求诗词的相同点和差异性;最后,是全面作答,点面结合。既要 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本题中,“暮林摇落献南山”一句,写的是诗人于苍茫暮色之中放眼远望,但见山间木叶尽 脱,南山显露出她的真容。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重点抓住季节、时间、落叶、南山来组 织答案:描绘了一幅清秋暮色山林图:晚暮深秋,木叶凋尽,南山兀立,清晰呈现。“暮林 摇落献南山”是客观描写眼前的实景,构成宁静开阔的意境;结合本诗注释和末句“随意飘 然得往还”,可见,表现的是诗人轻松愉悦的心情。“悠然见南山”,是写诗人在自己的庭 园中随意地采摘菊花,偶然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南山(即陶之居所南面的庐山)相会。这 “悠然”不仅属于人,也属于山,人闲逸而自在,山静穆而高远。所以,陶诗描绘了静穆而 高远的意境,表达的是脱离官场羁绊后的闲逸悠然自在之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 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 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 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0 分) 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的《离骚》中,诗人用秀眉作比喻,表明自己因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诗句是: - 18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描写送客出军门,时已黄昏,大雪纷飞,风虽猛而 旗不动的奇异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青草吐绿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悠悠我心。(曹操《短歌行》) (6)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答案】 (1). (1)总角之宴 (2). 言笑晏晏。 (3). (2)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4). 谣诼谓余以善淫。 (5). (3)纷纷暮雪下辕门, (6). 风掣红旗冻不翻。 (7). (4)乱花渐欲迷人眼, (8). 浅草才能没马蹄。 (9). (5)青青子衿 (10). (6) 鸡鸣桑树颠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名篇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平时要注意背诵,重视积累, 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 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 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 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 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 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宴”“晏”“嫉”“蛾”“谣 诼”“暮”“辕”“掣”“渐”“没”“衿”“颠”等。 三、语言文字运用(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古老而神奇的玛雅文明由中美洲的古代玛雅人于 3 世纪所创,与古埃及文明、古罗马 文明和中华文明 ,在历史的长河中,短暂而绚丽,神秘而客智,散发出灿烂而迷人的 光芒。令人 的是,玛雅文明在 9 世纪戛然而止,( ),留给后世的大都是疑虑 和担忧。比如,古代玛雅人创造的“长数历”中被炒得 的“世界末日”,曾闹得人心 惶惶。其实,只要厘清古代玛雅人创造的“长数历”,所有的疑惑和担忧都会 。在玛 雅历法中,“金星历”是玛雅文明最为古老、最为重要的历法。这部“金星历”,人们深刻 地认识到玛雅人高超的数学知识和高深的数学技能。 - 19 -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相映生辉 顿足 沸沸扬扬 涣然冰释 B. 熠熠生辉 顿足 纷纷扬扬 烟消云散 C. 相映生辉 扼腕 沸沸扬扬 烟消云散 D. 熠熠生辉 扼腕 纷纷扬扬 涣然冰释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书写下短暂而神秘的一页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中 B. 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中书写下短暂而神秘的一页 C. 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中书写下神秘而短暂的一页 D. 书写下神秘而短暂的一页在古化世界文明史中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根据这部“金星历”显示,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玛雅人高深的数学知识和高超的数学技能。 B. 通过这部“金星历”,人们深到地认识到码雅人高超的数学知识和高超的数学技能。 C. 根据这部“金星历”显示,人们深到地认识到玛雅人高超的数学知识和高深的数学技能。 D. 通过这部“金星历”,人们深刻地认识到玛雅人高深的数学知识和高超的数学技能。 【答案】17. C 18. B 19. D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正确理解词义是前提,能辨明语义的轻重、色 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异等方面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 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 “相映成辉”的意思是“互相”映衬,焕发出光芒;“熠熠生辉”是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根据语境“与古埃及文明、古罗马文明和中华文明”,应选“相映成辉”。 “顿足”指以脚跺地,多形容情绪激昂或极其悲伤、着急;“扼腕”指用一只手握住自己另 一只手的手腕,表示振奋、愤怒、惋惜等情绪。这里强调玛雅文明的戛然而止令人惋惜,应 选“扼腕”。 “沸沸扬扬”形容人声喧扰,议论纷纷;“纷纷扬扬”形容(雪,花,叶)飘洒得多而杂乱。 与“炒得”相搭配时应选“沸沸扬扬”。 “涣然冰释”比喻相互间的嫌隙等消除;“烟消云散”像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或情绪消 失得干干净净。与“疑惑和担忧”相搭配时应选“烟消云散”。 - 20 -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应对此试题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答 题时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错例,找到错误。 根据现代语言表达连贯的要求,应将状语“在世界古代文明史中”放在前面,所以排除 AD; 依据前文“短暂而绚丽,神秘而客智”可知,应将“短暂”置于“神秘”前,所以排除 C。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 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 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根据……显示”是典型的杂糅句式,排除 AC;“高超”与“知识”搭配不当,排除 B。 故选 D。 【点睛】此类试题是将连贯,辨析并修改病句,成语辨析合并考查。这就更加要求考生具有 对文段整体把握的能力,拥有正确使用成语恰切表意的能力。所以读懂文段主要意思,结合 语境是作答的前提。较传统的考查题型,辨析并修改语病的难度其实是有所降低的,考生可 以比较选项与原文之间,选项与选项之间的不同点来确定正确答案。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 人体内有两种生物酶同酒精代谢相关。一种叫乙醇脱氢酶,能使酒精转化为乙醛;①________, 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最终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体外。决定人的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 氢酶。如果一个人的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②________,乙醛容易蓄积在体内,少量饮酒就 会出现脸红、心跳加速等现象。而那些酒量大的人,③________,能迅速将乙醛代谢。他们 少量饮酒后,脸色并无变化;但若过量饮酒,脸色会发青,身体也会受到很大伤害。 【答案】 (1). ①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 (2). ②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 (3). ③体内 乙醛脱氢酶活性较高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准确的能力。本题属于语句补写题,答题思路 如下。阅读:拿到题目后,首先要阅读语段,看看其中心是什么,大致有几个层次;其次, 把握文段语脉,理清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关系,观点与材料的关系,现象与本质 - 21 - 的关系,并列、转折、因果、条件等),要特别注意关联词语。推导:要从两个角度推导:一 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 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检查: 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最好在写好后 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连贯、贴切、严密。本题①处根据前文的“有两种……一种叫乙 醇脱氧酶……”以及后文的“能使乙醛转化为乙酸”和“决定人酒量大小的是乙醛脱氧 酶”,可知①处应该填写:另一种叫乙醛脱氢酶。②处,根据语境,需要概括如果一个人乙 醛脱氧酶活性较低,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根据后文“酒量大的人……能迅速将乙醛代谢” 可知此处可填写:代谢乙醛的能力较差。③处前面“而那些酒量大的人”表示转折,说明相 反的情况,对应上文“如果一个人乙醛脱氧酶活性较低”,可填写: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 高。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 65 个字。 2019 年 4 月 21~28 日,国际乒联第 55 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举行。 中国队的许昕/刘诗雯在混双决赛中夺得首金,马龙/王楚钦夺得男双冠军,刘诗雯夺得女单 冠军,马龙夺得男单冠军,王曼昱/孙颖莎夺得女双冠军。中国队包揽了本届世乒赛的全部 5 枚金牌,取得全面胜利。其中的男单决赛,马龙以 4 比 1 的比分战胜瑞典球员法尔克,实现 了世乒赛男单三连冠的伟业,成为继庄则栋之后 50 多年来首位在世乒赛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 手。 【答案】2019 年 4 月 21-28 日,第 55 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包揽 5 枚金牌, 马龙成为 50 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一道新闻消息概括压缩类试题,新闻属叙事类 文体,可以用要素提取法,就是将新闻中叙述的各要素(当然有的新闻不一定每个要素都具 备)提取出来,然后按“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要注意字数限制)的格式组织语 言即可。本则新闻共 4 句话,首句是导语,介绍的新闻的主要内容,即:2019 年 4 月 21-28 日(时间),第 55 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人物对象+事件)。第二句分别介绍了赛 事取得的成绩,没有主次;第三句由“包揽、全部、取得全面胜利”等词可知强调中国队包 揽 5 枚金牌(结果);第四句在最后单独介绍男单马龙的成绩,强调了此次赛事的其中一个关 键信息:马龙成为 50 多年来首位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结果)。故答案为 2019 年 4 月 21-28 - 22 - 日,第 55 届世乒赛单项赛在布达佩斯举行,中国队包揽 5 枚金牌,马龙成为 50 多年来首位 实现男单三连冠的选手。 六、(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有许多人和事是我们高度重视、感触颇深的,但也有一些人和事,我们司空见 惯却熟视无睹。也许有一天,你在偶然间突然发现,那些看似平淡的人和事却蕴含着美好的 情感、深刻的哲理……从而深深地震撼了你的心灵。 请以“曾被我忽视的世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 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曾被我忽视的世界----我看见纯美的月光 我好像一个生活在井下的人,隐约有一种厌世与绝望的悲伤。我抬起头透过井口望世界,怨 恨白天没有鸟儿飞过,怨恨黑夜没有流星划过。我的心像冻结的湖面,泛不起对生活的热爱 之情。我想我是铁石心肠的。 可现在我发现我是如此热爱生活,如此感动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因为那一次…… 假期的一个上午,我发现阳光明媚无比,就把花搬到阳台的外沿以便花能更好地接受阳光, 又跑去拿了水盆准备浇花。当我准备去拿水舀时,就听见“咚”的一声,等我迅速转过身时, 水盆不见了。然后听见一声尖叫,我急忙把头伸出去,还没有看见那个人,我就意识到四个 字:我死定了。因为我抓阳台的边框时,一盆花也成了自由落体。 我的身体立刻颤抖起来,两条腿不听使唤地发软,心脏重重地跃动声一下一下敲击着我的耳 膜。我哆哆嗦嗦地跑到屋里,像泥一样瘫在床上,脸和耳朵都热辣辣的。“他会不会找上门 来?会不会破口大骂?会不会趁机敲诈?……”几千几万个设问在我心中撞击,我心慌意乱, 不知后面会发生什么事。 这时,我听见轻轻的敲门声,这声音虽小,却像巨石一般压在我的心中。我呆在床上,心中 犹豫着是否要去开门:不开吧,不是一个好孩子的做法;开吧,万一再惹上麻烦,想赖也赖 不掉。思前想后,我夸张地做出一副“英勇就义”的样子,大步去开门。 果然就是那个“不幸遇害者”。看到他的样子,我有点想笑:浑身湿漉漉的,脑袋上还有水 珠正往下淌,深色的西服沾着黄褐色的泥土,样子落魄至极。可我笑不出来,因为我心中更 多的是不安。他很平静地说:“你的水盆,还有你的花。”顿了顿,他又说道:“我没什么 事,你以后小心点。”然后,在我说“对不起”之前,他就消失了。 - 23 - 我有一种想哭的冲动,因为深深的内疚和感动。我忽然觉得,生活原来那样平凡、真实却美 丽动人。一个小小的宽容足以令我怀念终生。“你踩到紫罗兰时它却把芳香留到你脚上。” 是的,我从他身上嗅到了紫罗兰的芳香,也嗅出了生活的芳香。 我仍在井中,仍然抬头看,看到了不曾发觉的纯美的月光。我曾经忽视了美丽的世界,可世 界却不曾忽视我,让我在最深的绝望中,看到最美的惊喜。 【解析】 【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命题作文,首先要审好题。题目中有三个关键词“忽视”、 “世界”、“曾”。先说“忽视”。忽视的意思是疏忽、不够重视。在写作中可以通过对比 来体现,还应该揭示出原因,尤其是主观的、内在的原因。再说“世界”。世界是忽视的对 象,范围很广,如充满亲情的世界、友情的王国、平凡人的世界、弱势群体的世界、深深震 撼人心的自然世界、道德世界、人文世界、自我世界等。诚然这些世界的组成元素是人或物, 但若只是就个人或物来写,而不注意突出群体性,也就偏离了话题。所以我们可以把世界和 忽视合起来思考:因为觉得亲人所谓实属应该而忽视亲情,在爱的世界里幸福生活而不自知、 不满足、不自省,显得淡然冷漠,对亲情世界熟视无睹;或因自私懒惰而忽视朋友,不惦记, 不牵挂,有用才联系,友情王国也会化为乌有。向往崇高,仰视伟大,看不起普通人,认为 平凡没有意义,没有多少价值,因此对平凡世界不入眼不上心…最后说“曾”。“曾”指成 为过去,暗示过程和习惯。当“忽视”成为一种习惯,带来的就只有悲哀。抓住“曾”,实 际上就是要致力反思,反思我们因为什么忽视那么多的美好世界、有意义的世界、有价值的 世界,反思我们的忽视所带来的影响和后果,从而寻找美好感情,再度咀嚼被我们忽视的世 界里潜藏的价值与意义,完善自我,提升境界。 【点睛】高考记叙文写作的四大要领:要领一.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记叙文的本质特点是故事 性,情节精彩,故事性强,悬念重重,能引人入胜。有了故事性,才有了记叙文的本质。记 叙文写作,成败的关键皆由故事性决定。优秀的记叙文,往往构思精致巧妙,情节引人入胜, 高明的作者都在故事情节的完整及构思的巧妙方面下功夫。故事的情节是要靠矛盾的发展去 推动的,因而情节的发展要有自然性、合理性和完整性。要领二.塑一个鲜活的人物。写记 叙文离不开写人。写人千万不能写成纸人,站立不起来,鲜活不起来。要人物形象鲜活起来, 除了对人物与事件进行叙述以外,还必须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 活动描写等等。要领三.作一番生动的描写。包括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等等。不管 是人物描写、景物描写,还是场面描写,都必须注意细节描写。要领四.抒一段动人的情感抒 情,简单地说,就是用真挚的语言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在记叙的过程中,恰到好处地对所记 - 24 - 叙的人和事抒发感情,可以让平白的叙事锦上添花,引起读者的共鸣。抒情的文字有时渗透 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凭借所描述的人、事、景、物来传情达意,即间接抒情,常见的间 接抒情方法有叙事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三种。抒情文字有时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直 接抒发,也就是直抒胸臆。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