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合肥九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合肥九中2018-2019学年高二期中语文试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出题人:童嫡枝 审题人:杨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1-3题。 新媒介是一把双刃剑,在方便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展人的行为能力以及提供各种超感官体验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每天各种无用信息占据人们的大量时间,使人们非理性冲动增多,人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也更容易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从媒体与受众两方面入手,积极寻求对策。 从媒体角度看,媒体可以利用信息智能匹配技术降低受众的信息接收成本。这项技术以数据分析为依托,使信息更加智能化、个性化,从而与受众的需求相匹配。比如,一些媒体机构根据用户个人需求方面的关键词、以往浏览的相关数据以及学历、职业、爱好等特征信息,进行汇集、整理、跟踪和分析,并根据用户充值、消费、反馈等数据信息,了解和掌握不同用户的个性化潜在需求,进行精准的信息推送。虽然公司主要以推广自己服务项目为目的,但这种技术更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会大大减少许多有意无意强加于受众的信息,从而降低了受众进行信息处理的时间成本,使其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中接收自己需要的各种信息。这样的智能匹配模式会越来越精细化、个性化和特色化。比如,有的技术可以根据手机定位,确定用户是在办公场所、家里还是旅途中来推送合适的视听内容;还可以根据用户手机的睡眠模式、工作模式等确定推送时间,以及根据某一信息关注度的高低确定是否推送。 从信息受众角度看,受众需要提高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受众首先要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即对媒介本身带来的危害及个人在媒介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保持清醒认识的能力。任何时候,受众都要保持对新媒介的主动权、选择权,不能被媒介技术左右,而要学会组织与控制信息和技术。这种主动选择权是建立在一定的媒介素养基础上的。除此之外,受众还需要加强法律、伦理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养,能够准确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并掌握好在新媒介上的话语行为的规范和尺度,从而将媒介信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既要推动媒介的技术革新,又要提升受众对信息的批判思考能力。只有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才能使媒介技术真正为我所用,形成媒介与受众的良性互动。 (摘编自马慧茹 冶进海《理性面对新媒介的信息海洋》)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新媒介产生负面效应的原因是人们在信息海洋中没有获得主动权、选择权。 B. 人们因无用信息泛滥而形成的非理性冲动,会导致紧张和焦虑情绪的产生。 C. 信息智能匹配技术可以根据受众需求实现智能化、个性化信息的精准推送。 D. 以推广服务项目为主要目的,决定了媒体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新媒介有着负面效应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减少新媒介负面效应的对策。 B. 全文围绕为何要理性地使用新媒介这一问题,从两个密切相关的角度来展开分析。 C. 文章的第二段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特点、优势以及发展。 D. 文章先提出新媒介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接着分析解决方法,最后总结得出结论。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精准推送使受众得到好处,对此受众仍要保持清醒头脑。 B. 信息智能匹配技术的持续发展,得益于手机、网络的普及和媒体的广泛应用。 C. 缺少媒介素养的人,难以组织与控制信息,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 D. 如果受众理性使用新媒介的能力不能提高,媒介技术革新的成果就要大打扣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张尚洁 “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妈妈房里的表,时针和分针在凌晨两点的空气中纠缠,模糊不清。 床上没有一丝温度,被夜晚的风吹得冰凉。她看看空空的床,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借着手机屏上微弱的光,环视房间一周,精致的装饰品褪去了白天的招摇,隐在黑暗中,只剩下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妈妈又走了,还是没有回来?工作越来越忙,应酬越来越多,妈妈已经很少回家,剩下她一个人,过着三点一线的高中生活。 她滑坐在地板上,眼泪突然就落了下来。生活什么时候开始起了变化呢?自从爸爸去世,妈妈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从前温婉的小城姑娘突然变成了叱咤风云的女强人,支撑起了只剩两人的家庭,让房子越变越大,却让温暖越来越少。 她想起了小时候,房子不足五十平方米,晚上三个人只能挤在一张床上,中间挂着一块软软的棉布,她和妈妈睡在这头,爸爸睡在那头,她躺在妈妈温柔的臂窝里,听着棉布那头爸爸讲的故事睡去,心里是安稳的。而现在,妈妈很少回家,她们之间好像只是靠着每月信用卡上不断增加的数字来维持关系,让她还能感受到妈妈的存在。 “嘭——”她望向门口,是妈妈进了家门。看见她坐在地上,妈妈吃了一惊:“还不睡?”说着便走到镜子前卸妆,一下一下,露出了深深的疲惫。“学校最近还好吗?有没有什么费用要交的?”见她迟迟不出声,妈妈回过头来。“没有,我……”话音刚起,镜子前的新款三星手机闪烁起来,妈妈神情严肃地接起电话,“嗯”了几声,便抓起口红开始补妆。她望着妈妈,从来没有这么强烈地感觉到距离的存在感。“我走了,你自己……好好的。”妈妈深深地看她一眼,拿起衣服匆匆地、却又恋恋不舍地走出家门。 又剩了她一个人。 凌晨两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机场的落地钟,时针与分针在下午三点的空气中分离,依依不舍。 一排排金属座椅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明亮得让人无法直视。她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她又低头看看自己的机票,上面毋庸置疑地印着“墨尔本,下午两点”。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她想起了小时候,学校开家长会,她孤独地在校门口等着妈妈的到来,却只看见一双双高跟鞋从看起来很高档的车上下来,从两边走过。她始终寻不到属于妈妈的自行车与老布鞋。正当她灰心想回教室,身后却响起了锁自行车的声音和急促的脚步声,转头,妈妈已在身前冲她温柔地笑。长大以后,自行车与老布鞋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汽车的鸣笛声与“哒哒”的高跟鞋的声音,没有一丝温暖。 这时,一条新信息传进她的手机。 “妈妈在开会,你自己……好好的。” 少年时的场景又一次袭来,冰冷的门撞上门框的声音似乎还回荡在耳边。尽管是午后,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她依然觉得寒冷,刺骨的寒冷。 她猛地站起身,撕碎了机票,将碎屑狠狠地扔进垃圾桶。“两点飞往墨尔本的航班马上就要停止登机……”大厅中传来航班信息,却被她抛在脑后。 从来没有问过妈妈,为什么要这么努力地工作,努力到连家都不顾。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独,但心灵必须有所归依,难道家不是最好的依靠吗?明明是最亲的人,为什么还会有这么遥远的心的距离呢? 她冲出机场,拦下一辆出租车,在后座上泪水决堤。 又剩了她一个人。 下午三点,又剩了她一个人。 “您好,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 她望着家门口超市的表,时针与分针在傍晚四点的空气中告别,清晰可见。 楼道里安静得很,只有她的行李箱行走在地上的声音。她看看家门,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却只传来忙音。妈妈一定还在工作吧,她苦笑了一下。良久,她掏出钥匙轻轻插进锁眼,门“咔嗒”一声,开了。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回来,回到这个没有温暖的、似乎不值得留恋的家。她靠近妈妈的房间,房间里没有一丝声音。走进去,却看见妈妈蜷缩在床头,泪水簌簌地落着,在被单上印下深色的痕迹。 远处,是被摔碎的手机。 她蓦地愣了,心里竟泛起一丝久违的温暖。 “妈,我不走了。”开口时是微颤的声音。妈妈抬起红肿的双眼,惊讶又惊喜地望向她。她突然懂了,妈妈是有多爱她,尽管这爱是走的另一条路,但她们依然是最亲近的人。 她们两个人相拥在一起。 (选自《当代小说》2012年10期) 4.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机场,“她闭上眼睛,没有记忆中急促的脚步声传来”一句中“急促”表明母亲生活的忙碌和迟到的着急以及“她”想要远离母亲的急切。 B.文章插叙了小时候一家挤在小房子里的温馨故事和家长会时“她”等待妈妈的自行车和老布鞋的情节,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凸显了文章的主题。 C.文章几处环境描写都渲染了温暖的气氛,正面烘托了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鲜活,跃然纸上。 D.文章通过三处精细的场景描写和对人物的动作心理神态等的生动描写,有力地表现了代沟的普遍与可怕的主题。 5.标题“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文中画线句子传达了作者对于亲情的怎样的体验?(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从哈佛大学到合肥科学岛,强磁场的吸引力无需衡量;从扬名美利坚到报效祖国,不计得失的人生续写壮美的诗篇。”从2009年开始,在留美博士后王俊峰的带动下,8位在美的哈佛医学院博士后于八年前相继归国,扎根合肥科学岛,潜心从事前沿科学研究,现在,合肥科学岛上不仅有这八位哈佛归来的博士后,还有几十位“海归” 科学家,他们不计名利,一腔热血,克服家庭的种种困难,只想为祖国的科学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摘编自《合肥在线》) 材料二: 近期,“八剑下哈佛,共聚科学岛”的话题广为流传,堪称继杨振宁、李政道后,海外留学人才回归祖国的又一段佳话。 在我国历史上,已有两次留学生“归国潮”,分别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初和90年代初,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第三次“归国潮”便开始孕育,“八剑下哈佛”便是典型案例。 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提供的研究结果显示,自2008年“千人计划”【注】启动以来,我国正在由高端人才流失国逐渐转为最主要的高端人才回流国。留学人员回流率是指同一时段内,留学回国人数占出国留学人数的比率。留学人员回流率的变化,可以直观反映出海外留学人员的流动状态,是测算留学回国人员规模的主要统计方法。 图1:第三次“归国潮”回流率统计 图2:2013-2016年出国留学与回国人员统计 除了回流率,2010年以来,中国出国留学人员增长率与留学回国人员增长率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甚至在2016年出现了“逆转”。 海外人才专属发展平台Lockin China联合全球名校中国职业发展联盟(GUCCU)以及招聘兄弟会发布的《2017海外人才就业分析报告》显示,54.8%的海归主要看重国内经济形势发展好,还有超过40%的人认为家庭、朋友都在国内,因此选择归国发展。 该报告显示,导致留学生回国的另一个因素是美国、英国以及澳洲移民政策收紧,留学生毕业后难以留在留学国家继续发展,因此造成了大批的海外留学生归国的现象。报告显示,2017年的归国人数预计突破60万,这个数字将明显超过今年出国留学的总人数。 (摘编自2017年9月7日《每日经济新闻》) 材料三: 虽然不少與论在解读“归国潮”时,认为主因是国内就业吸引力增强,但不能忽视的是,我国出国留学的结构已经发生根本变化。 10年前,我国出国留学,基本上还可以界定为“精英留学”,大多数选择出国留学者主要是到国外名校攻读本科以及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研究生教育。从2007年到现在这10年间,出国留学的数量出现“井喷”的态势,且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出国留学群体整体质量参差不齐。既有传统的“精英留学”,又有到国外读一般普通院校的“大众化留学”,同时,也存在学力较弱的学生到国外“混文凭”的现象。二是出国留学低龄化。目前,到国外接受高中以及高中以下教育的学生比例接近30%。 观察出国留学结构的变化,就不难解释“归国潮”现象了。2007年后快速增加的出国留学学生,在2011年毕业之后开始找工作,此时相较于陷于泥潭的西方国家,中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势头对他们有很强吸引力。这其中,不乏一些竞争力偏弱的人群,这也提高了回国比。 真正应该关注的是,出国留学中的精英留学群体,有多少选择回国,这对评价出国留学的价值和我国对人才的真实吸引力极为重要。对此,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的负人曾指出:“我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到87%。”这说明,大规模“归国潮”中,精英人才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此外,部分“海归”回国后“水土不服”,这其中因素很多,但不可否认,相当一批人的原因在于,在出国留学时盲目选择,并未做好长期和科学的出国留学规划;有的学生是想“逃避”国内高考而选择出国留学;有的认为只要拿到国外大学录取通知书就可混到一张文凭;还有的在国外求学期间严重缺乏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规划能力,导致毕业时缺乏竞争力。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走向普及化,出国留学走向大众化,我国必将从原来的“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用人单位和社会不可能再完全按学历和留学与否的标准评价、选拔人才,而会更加重视人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高等教育将摆脱学历教育导向,重视受教育者的能力培养,而每个受教育者也应该基于个体能力、素质的提升来规划学业发展、教育选择,而不能再仅仅追求学历或身份。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作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 【注】“千人计划”全称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指的是国家通过给予各种优惠和鼓励吸引留学生中的高精尖人才回到祖国工作或创业的政策。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4年至2016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回流率一路稳步攀升,在2013年至2016 年的四年间,回流率保持高位稳定态势,“归国潮”已显现。 B.2004年至2010年,我国留学人员回流率基本呈小幅上涨趋势,其每年涨幅在10个百分点以内,如2005年比2004年提高了近8个百分点。 C.2010年后一段时间,我国留学人员回流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其中2013年的回流率达到历史最高值,与2012年相比,提高了接近20个百分点。 D.在回流率变化的同时,回国人员的增长率与出国人员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在2016年甚至出现了二者之间增长率的“逆转”。 8.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八剑下哈佛,共聚科学岛”是指留美博士后王俊峰等人回国从事科研的故事,促使他们回国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极具吸引力的就业形势。 B. 从2007年到现在1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一是从“精英留学”转变为“大众化留学”,二是出国留学人员呈低龄化。 C. 虽然留学人员回流率和留学回国人员增长率都在稳步提高,但是回国人员的结构比例仍然不平衡,祖国的科学创新事业需要更多的精英人才加入。 D. 受教育者应该以提升个人能力为目的,理性规划自己的学业发展,毕竟,我国已从“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评价人才的标准已经发生了变化。 9.第三次“归国潮”背后有哪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你有哪些好的建议?(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太祖讳匡胤,姓赵氏,涿郡人也。后唐天成二年,生于洛阳夹马营。既长,容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其非常人。学骑射,辄出人上。尝试恶马,不施衔勒,马逸上城斜道,额触门楣坠地,人以为首必碎,太祖徐起,更追马腾上,一无所伤。会周祖以枢密使征李守真,应募居帐下。广顺初,拜滑州副指挥。世宗即位,典禁兵。北汉来寇,世宗率师御之,战于高平。将合,指挥樊爱能等先遁,军危。太祖麾同列驰马冲其锋,汉兵大溃。乘胜攻河东城,焚其门。左臂中流矢,世宗止之。还,拜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呈德四年春,从征寿春,拔连珠砦,遂下寿州。唐主畏太祖威名,用间于世宗,遣使遗太祖书,馈白金三千两,太祖悉输之内府,间乃不行。六年,世宗拜太祖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恭帝即位,改裣校太尉。七年春,北汉结契丹入寇,命出师御之。次陈桥驿,军中知星者苗训引门吏视日下复有一日。夜五鼓,军士集驿门,宣言点检为天子。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诸校露刃列于庭,曰:“诸军无主,愿策太尉为天子。”未及对,有以黄衣加太祖身,众皆罗拜,呼万岁,即掖太祖乘马。诸将皆拜,肃队以入。副都指使韩通谋御之,王彦升遽杀通于其第。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鸣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召文武百僚,至晡,班定。翰林承旨陶谷出周恭帝禅位制书于袖中,宣徽使引太祖就庭,北面拜受已,服衮冕,即皇帝位。 (节选自《宋史·太祖本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B.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C.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D.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指先祖称谓,后多用于开国帝王的庙号。开国之君,功劳甚大,故而维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五鼓,古代民间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鼓,又叫五更或五夜;亦指第五更,即丑时。 C.黄衣即黄袍,古代帝王的袍服,“黄袍”往往被看作皇权的象征。后来,不仅黄袍为皇帝所独有,黄色亦为皇帝专用。 D.翰林是我国古代官名,一般是指翰林学士。唐宋时期,皇帝从文学侍从中选拔优秀人才,充任翰林学士,专掌内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骁勇矫健,敢于挑战。他曾试骑烈马,不用马嚼口和笼头,马跑上城墙斜坡道,致使他额头触碰门框,摔到地上,但他起来后追上马腾跃而上。 B.太祖英勇善战,屡建军功。高平之战,后周军队危急之时,太祖指挥部队冲溃敌军;显德四年春天又随世宗出征,攻克了连珠砦、占领了寿州。 C.太祖不贪钱财,巧破离间。南唐主畏惧他的威名,使用离间计,派遣使臣送给太祖书信和白银,太祖把送来的白银全部送到内府,使南唐的离间计失败。 D.太祖顺天应命,黄袍加身。太祖率军驻扎陈桥驿时,有人看到天空出现双日奇观,军中将士把黄袍加在他身上,在后周将士的一致拥立下,他顺利登上皇位。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军士集驿门,宣言点检为天子。迟明逼寝所,太宗入白,太祖起。(4分) (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3分)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杨长史赴果州 王 维 褒斜不容幰①,之子去何之。 鸟道一千里,猿声十二时。 官桥祭酒客②,山木女郎祠③。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 注:①褒斜:古道路名。因取道褒水、斜水二河谷得名。幰(xiǎn):车幔,代指车辆。②官桥:官路上的桥梁。祭酒:指出行的饯别酒。③女郎祠:陕西褒城县女郎山上有女郎祠,此处泛指女神祠庙。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强烈的呼喊和问语起调,强调蜀道狭险,远行艰难,忧思溢于言表。 B.颔联以数字的夸张手法,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表明友人行程之远,离别之久。 C.颈联实写蜀道中的官桥巫祝、树丛女神祠等特有风物,具有超俗的画意诗情。 D.尾联“别后同明月”一句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15.本诗尾联“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2)庄周用一个比喻句来描述鲲鹏奋飞时的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__ _ ___。 (3)李密在《陈情表》中,表现家中人丁单薄,无人照料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样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笔法的变换、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D.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仅诗的内容鲜明可感,而且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也每每可见 B.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笔法的变换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这不仅体现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字势的倾侧、其笔法的变换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20.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的自我介绍,有五处措辞不太恰当,请指出并作修改。(5分) 老师,您好!敝人叫李华,今年18 岁,是××中学的高三毕业生。我玩命地学习,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在文学、体育、艺术等方面多有建树。我坚强乐观,不怕困难,有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我最大的优点就是善解人意,我会在朋友最无助、最伤心时鼎力相助,送去关怀。××大学学术氛围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我将加倍努力,争取成为贵校的优秀学子。谢谢! 答: 21.《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经生效八年了,但目前仍存在烟草企业不积极履行公约相关内容的行为。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昨日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请把下面的图表写成一段话。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赏水观山,你可以跟随,走大众之路,看已辟之景,在轻松惬意中获得耳目之娱;你也可以独行,走别样的路,抑或是披荆斩棘,另开新途,你孤单疲乏甚至危险重重,但你却可能得到丰厚的回赠——那无人见过的绚丽风景。 其实,小到选职业,做学问,修身齐家;大到国家发展,民族前行,文化传承,只要有人活动的地方就存在着跟随与独行。 关于跟随与独行,你有怎样的思考呢?请以“跟随与独行”为题作文。要求: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A原因转换自主体部分的对策,但不全面,以偏概全;B因果不当,篡改了第一段相关内容间的因果关系;D“媒体很难真正注重用户的体验和选择”属于无中生有。) 2.B (“为何”应为“如何”。) 3.C (“也肯定无法判断信息的是非利弊”张冠李戴。) 4.B 【解析】A项中“‘她’想要远离母亲的急切”错误,原文表明“她”对母亲出现的期盼,而非想要远离母亲的急切。C项错在不是所有的环境描写都正面烘托了人物形象,比如在机场时“阳光温暖地洒在每个人的身上,但她依然觉得寒冷,刺骨的寒冷”,此处描写应该是用阳光的温暖来反衬“她”内心的孤寂和凄冷及对温暖的渴盼。D项的主题表述错误,文章应有力地赞扬了传统文化中孝亲文化之美与亲情的可贵等深刻主题。 5.①是文章的线索。串联起三个生动的场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②具有象征意义。小说借“您拨打的电话已关机”这一语音提示,象征生活的忙碌和亲情的隔阂;③暗示小说的主题。电话可能因某种原因而关机,但亲情永不关机;爱的表达方式有多种,陪伴是爱的表达,奔波忙碌也是爱的表达;亲人之间要理解、宽容、珍惜。(每个要点2分,共6分) 6.①现实的重压和生活的忙碌常让我们忽略了亲情;②沟通的缺乏拉开了亲人之间心与心的距离;③在忙碌生活中,家是亲人的心灵归依,家是亲人最好的依靠。(每个要点2分,共6分) 7.A(3分)“一路稳步攀升”错,根据图表,回流率在2006年~2007年、2013年~2015年间均略有回落。 8. C(3分)A项主要原因分析不准确。促使王俊峰等人回国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报效祖国,为祖国的科学创新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B项“从精英留学”转变为“大众化留学”不准确。材料显示,这10年既有传统的“精英留学”,又有“大众化留学”。D项未然变已然,不正确。根据材料内容,我国社会必将从原来的“学历社会”走向“能力社会”。 9.(6分)问题:①回国人员的结构不平衡,精英人才滞留海外的比例较高。②一部分“海归”水土不服”,回国后缺乏竞争力。(1点1分,2点3分) 建议:①国家进一步出台像“千人计划”这样的优惠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回国发展。 ②留学人员不要盲目出国,要做好出国留学规划,重视能力提升,提高自己的竞争力。(1点1分,2点3分) 10.(3分)C(有顷,诸将拥宰相范质等至,太祖见之,呜咽流涕曰:“违负天地,今至于此!”质等相顾,计无从出,乃降阶列拜。) 11.(3分)B(五更相当于寅时,即拂晓时候。) 12.(3分)D(“在后周将士的一致拥立下”说法有误,从文中 “副都指挥使韩通谋御之”可知。) 13.(10分)(1)(4分)军中将士集中在驿门前,当众宣布要让点检做皇帝。天快亮时将士们来到太祖寝室外,太宗进去向太祖报告(外面发生的事情),太祖起身。[译出大意给2分;“宣言”(“宣布”“宣告”等)、“迟明”(“天快亮时”“黎明”等)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3)略 14.C(C项,并非实写,而是想象蜀道中的特有风物。) 15.①运用想象(虚实结合)和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手法,②描写了别后双方同在月下,友人独听子规哀啼的孤寂凄楚的景象,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思念之情。 16.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17.(3分)A 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 比喻诗文等没有破绽。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18.(3分)C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19.(3分) D首先需要承前应有代词指代上文“情感抒发”,排除AB;C项,“体现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有语病。 20.(5分)示例①“敝人”改为“我”; ②“玩命地学习”改为“刻苦学习”; ③“多有建树”改为“取得了一些成绩”/“多有涉猎”; ④“鼎力相助”改为“热诚帮助” ⑤“希望贵校能慧眼识金”改为“希望贵校能给我一次机会”/“如果贵校能够录取我” 21. (6分)吸烟易引发肺癌、肺气肿、心脏病、口腔癌等多种疾病,(2分)在得知吸烟的这些危害后,被调查者有将近六成人表示不会吸烟,(2分)但仍有四成以上的人选择吸烟。(2分) 22.【思路点拨】 (1)赞同“独行”的单独行动观点,比如徐霞客、乔布斯,他们的思想远远超出了他们所处的时代,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理所当然地处于时代的最前列。 ②赞同“跟随”的观点,比如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可谓一代天才,然而在创立的道路上,最初信奉单打独斗的他却举步维艰,只因他纵然是天才程序设计者,可在商业运作方面却难担大任,后来正是他与伙伴的合作同行,才缔造了如今鼎盛的社交网络。 ③辩证地看待跟随与独行的关系,既要有开拓创新的勇气,敢于走别人之不敢走之路,又要重视合作的力量。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宋太祖名匡胤,姓赵氏,涿郡人。后唐天成二年,出生在洛阳夹马营。(太祖)长大后,相貌雄伟,心胸豁达,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太祖)学习骑马射箭,总在常人之上。曾经试骑一匹烈马,不用嚼口和笼头,烈马奔上登城楼的坡道,太祖的额头撞上门框的横木而从马上摔到地下,人们都认为太祖的脑袋一定撞碎了,(只见)太祖慢慢站起来,再次追上烈马飞身跳上,一点也没受伤。正好周太祖以后汉枢密使的身份征讨李守真,太祖应募在周太祖军帐下供职。后周广顺初年,太祖任滑州副指挥。周世宗即位,太祖执掌禁军。北汉来侵犯,周世宗率领军队抵御来犯之敌,在高平摆开战场。战斗将要展开的时候,指挥樊爱能等人首先逃跑,后周军队十分危急。太祖指挥同伴骑上马迅速冲向敌人前锋,北汉军队大败溃逃。太祖乘胜进攻河东城,焚烧城门。(太祖)左臂被流箭射中,周世宗没有让他再战。回到京城后,太祖被任命为殿前都虞候,兼任严州刺史。显德四年春天,跟随周世宗出征寿春,攻克连珠砦,乘势攻下寿州。南唐主畏惧太祖的威名,在周世宗那里使用离间计,派遣使臣送给太祖一封信,馈赠三千两白银,太祖把白银全部送到内府,南唐的离间计失败。显德六年,世宗任命太祖为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周恭帝即位,太祖改任检校太尉。显德七年春天,北汉勾结契丹进犯后周,朝廷命令太祖率领军队抵御敌人。大军驻扎陈桥驿,军队里一名懂得天文的人苗训招呼门吏看太阳下面还有个太阳。这天下半夜,军中将士集中在驿门前,当众宣布要让点检做皇帝。天快亮的时候,将士们来到太祖寝室外,太宗进去向太祖报告(外面发生的事情),太祖起身。军校们手里拿着兵器排列在庭院中,说:“ 现在军队没有主人,我们愿意拥立太尉当皇帝。”太祖还没有来得及答话,就有人把黄袍加在太祖身上,大家围着他下拜,高喊万岁,立即扶太祖上马。将领们都罗列而拜,整肃队伍返回开封城。后周副都指挥使韩通计划抵抗,王彦升情急之下把韩通杀死在他家中。过了不久,将领们拥着宰相范质等人前来,太祖见了他们,低声哭泣着说:“我违背天地,今天到了这种地步!”范质等人互相看看,没有什么办法可想,于是退到台阶下列队下拜。太祖召集文武百官,到了黄昏时,文武官员已排定了位置。翰林承旨陶谷从袍袖中拿出周恭帝的禅位制书,宣徽使引导太祖到了殿前庭里,北面下拜接受制书后,换上皇帝的衣帽,登上皇帝宝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