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会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级 语文试题 一、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言志”,历来被我国诗人视为指导文学创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中国古代诗歌理论领域的开山纲领。作为一种文学观念,《诗经》在对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的萌芽,明确提出“诗言志”的是《尚书·尧典》:“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作为一种理论概念,“诗言志”最早大约出自《左传》记载的襄公二十七年赵文子对叔向所说的“诗以言志”。到了战国时代,“诗言志”的说法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期各家所说的“诗言志”含义并非完全相同,但占主流的还是指思想、抱负和志向,带有强烈的政治和伦理道德倾向。 汉代,“诗言志”的内涵开始发生了变化,加入了情的内容。先秦的“志”到了两汉,主要指志向抱负和情感相融合,情理结合。孔颖达明确提出了“情志一也”:“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而汉人的情志统一,一来是合理的,并且出现了诗歌创作上汉魏风骨的伟大成就,成为后世的典范;二来对后来“缘情”说的兴起起到了示范作用,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 汉魏之后,特别是六朝时期,诗歌创作则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陆机《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刘勰在《文心雕龙·明诗》中指出:“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些观念的提出,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言志”的“志”在汉代虽然也包含着“吟咏情性”的因素,但是,这种“情”只能是符合“礼义”之情,这种“志”也在儒家政教怀抱的范围。而六朝的“缘情”说目的在于突破儒家“礼义”的束缚,自由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而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愿望与要求,而且“情”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刘勰提出了“为情造文”之说:“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为情造文”的“情”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情感,而是包含了先秦的“志”。 作为对佛道思想的批判和对儒学思想复兴的努力,唐代文学家韩愈提出“文以载道”的文学观念,反对仅仅将诗歌看作表达个人情感的工具,而是要尽力回溯到儒家“诗言志”的开端。唐代诗歌创作重新回到了“情志一也”,这一点从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那里都可以明显感受到。对前代“情志”的综合,正是唐代文学得以正常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迎来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一个黄金时代。到了宋代,随着宋明理学兴起,宋代诗歌表现出说理的特征,成为圣贤之道的附庸,慢慢脱离了传统的志与情,中国诗歌的高峰和黄金时代也就此过去了。 (摘编自肖朗《“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诗言志”作为古代诗歌理论纲领,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战国时代成为较普遍的说法。 B.“诗言志”的含义,在先秦时期主要指思想、抱负和志向,汉代开始内涵更丰富。 C. 古代诗歌创作中“志”与“情”的关系大致有重志轻情、志情相融、重情轻志及志含情中。 D. 汉魏后,诗歌创作从“言志”转为“缘情”,诗家不再言儒家政教怀抱之“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文章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为纲,论证了“诗言志”与“诗缘情”的流变及其影响。 B. 文章引经据典,考据严谨,评析结合,体现了文学评论的特点。 C. 文章第三段两次引述刘勰的话,意在强调六朝时期诗歌创作“重情”的特点。 D. 对汉代“诗言志”内涵的变化,文章既肯定了其积极意义,又指出了存在的不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诗歌情感的抒发被抹杀,根本原因是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之别。 B. 把“诗言志”与“诗缘情”有机统一起来,是汉唐诗歌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C. 唐代诗歌创作重回“情志统一”,是韩愈、李白、杜甫等诗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D. 由于背离“诗言志”这一创作理论而偏重说理,宋代诗歌成为了圣贤之道的附庸。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全球城市化的推进对城市的人口、交通、通信、健康、教育、污染及废弃物等方面带来诸多挑战。为缓解这些挑战带来的压力,过去的十几年间,全球相继启动智慧城市计划。 国际会计事务所德勒发布的《超级智能城市》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达1000多个,从在建数量来看,中国以500个试点城市居于首位,并已形成了数个大型智慧城市群。德勤合伙人马炯琳表示:“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智慧城市建设最为积极的国家之一。随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推进,以及政府越来越重视对城市居民和工作人群的生活与工作环境幸福感的提升,智慧城市的深度应用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新要求和新目标,力求打造开放、共建、共享,服务均等化以及城市特色化的智能城市。传统的智慧城市要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必须要具备实时化、普遍化、开放化、智能化、自主化以及融合化六大关键要素,还要涵盖智能经济、智能出行、智能环境、智能安全、智能生活及智能教育这六大领域,使得城市更加融合与一体化,进行更高效的相互协作,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摘编自《经济日报》) 材料二: 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对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其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智慧城市具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城市空间数字化。信息技术、数字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 。二是信息技术改变城市生活。信息与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发生化学反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如智能缴费、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智能社区、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从而更加方便快捷、运转高效。三是智能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城市治理主体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不但可以及时为市民解决具体问题,而且可以实时感测城市运行状况、优化城市治理决策,推动城市可持续、包容性发展。 (摘编自“百度百科”、《人民日报》) 材料三: 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预期在实践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是“有产无智”。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性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只是购置它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现实中,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企业兜售设备的“竞标场”,加上产业发展冲动,一些城市在相关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盲目上马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乏力、管理滞后、资源浪费。由于信息技术设备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最终可能只是购买了一批过时的设备和终端产品。二是“有智无慧”。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局限在“网格化管理”“综治维稳”等智能管控领域,既忽略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也忽略了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联通,存在“数据隔离”问题。三是“有慧无惠”。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城市发展要素的全面革新,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得到更多实惠。然而,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既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又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还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过去十几年间,智慧城市计划在全球相继启动,这是为了缓解全球城市化的推进给城市带来诸多挑战的压力。 B.德勒近日发布的管理咨询报告显示,目前中国智慧城市在建数量居全球首位,并已形成多个大型智慧城市群。 C.智慧城市就是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处理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从而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 D.智慧城市建设对技术和大数据高度依赖,因而普遍面临技术安全、用户信息安全、居民信息壁垒等多种风险。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智慧城市必须具备六大关键要素,涵盖六大领域,才能朝着“超级智能城市”的方向发展,从而实现价值最大化。 B.智慧城市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慧式管理和运行城市,进而为城中人创造更美好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成长。 C.智慧城市中城市部件实现“万物互联”,城市各领域在物联网、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实现智能运行,方便快捷、运转高效。 D.某些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与理想预期还存在距离,既不能满足城市居民需求,又缺乏城市居民参与,没有真正以人为本。 6.以上三则材料内容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时遇六月天气,炎暑正热。 林冲初吃棒时,倒也无事。次后三两日间,天道盛热,棒疮却发。又是个新吃棒的人,路上一步挨一步,走不动。 董超道:“他好不晓事!此去沧州二千里有余的路,你这样般走,几时得到。”林冲道:“小人在太尉府折了些便宜。前日方才吃棒,棒疮举发。这般炎热,上下只得担待一步。” 薛霸道:“你自慢慢的走,休听咭咕。”董超一路上喃喃咄咄的口里埋冤叫苦,说道:“却是老爷们晦气,撞着你这个魔头。” 看看天色又晚,三个人投村中客店里来。 到得房内,两个公人放了棍棒,解下包裹。林冲也把包来解了。不等公人开口,去包裹取些碎银两,央店小二买些酒肉,氽些米来,安排盘馔,请两个防送公人坐了吃。 董超、薛霸又添酒来,把林冲灌的醉了,和枷倒在一边。薛霸去烧一锅百沸滚汤提将来,倾在脚盆内,叫道:“林教头,你也洗了脚好睡。” 林冲挣的起来,被枷碍了,曲身不得。 薛霸便道:“我替你洗。” 林冲忙道:“使不得。” 薛霸道:“出路人那里计较的许多。” 林冲不知是计,只顾伸下脚来。被薛霸只一按,按在滚汤里。 林冲叫一声:“哎也!” 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林冲看时,脚上满面都是潦浆泡。只得寻觅旧草鞋穿,那里去讨。没奈何只得把新鞋穿上。 叫店小二算过酒钱,两个公人带了林冲出店。却是五更天气。 林冲走不到三二里,脚上泡被新草鞋打破了,鲜血淋漓。正走不动,声唤不止。 薛霸骂道:“走便快走,不走,便大棍搠将起来。”林冲道:“上下方便,小人岂敢怠慢,俄延程途。其实是脚疼走不动。” 董超道:“我扶着你走便了。”搀着林冲,又行不动,只得又挨了四五里路。 看看正走不动了,早望见前面烟笼雾锁,一座猛恶林子。 但见:枯蔓层层如雨脚,乔枝郁郁似云头。不知天日何年照,惟有冤魂不断愁 。这座猛恶林子,有名唤做野猪林。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 宋时这座林子内,但有些冤仇的,使用些钱与公人,带到这里,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在此处。今日这两个公人带林冲奔入这林子里来。董超道:“走了一五更,走不得十里路程,似此沧州怎的得到。” 薛霸道:“我也走不得了。且就林子里歇一歇。” 三个人奔到里面,解下行李包裹,都搬在树根头。 林冲叫声“呵也!”靠着一株大树便倒了。 只见董超说道:“行一步,等一步,倒走得我困倦起来。且睡一睡却行。” 放下水火棍,便倒在树边。略略闭得眼,从地下叫将起来。 林冲道:“上下,做甚么?” 董超、薛霸道:“俺两个正要睡一睡,这里又无关锁,只怕你走了。我们放心不下,以此睡不稳。 林冲答道:“小人是个好汉,官事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董超道:“那里信得你说。要我们心稳,须得缚一缚。” 林冲道:“上下要缚便缚。小人敢道怎地。” 薛霸腰里解下索子来,把林冲连手带脚和枷,紧紧的绑在树上。两个跳将起来,转过身来,拿起水火棍,看着林冲说道:“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便多走的几日,也是死数。只今日就这里,倒作成我两个回去快些。休得要怨我弟兄两个。只是上司差遣,不由自己。你须精细着。明年今日,是你周年。我等已限定日期,亦要早回话。” 林冲见说,泪如雨下,便道:“上下,我与你二位往日无仇,近日无冤。你二位如何救得小人,生死不忘。” 董超道:“说什么闲话!救你不得。” 薛霸便提起水火棍来,望着林冲脑袋上劈将来。 (节选自《水浒传》) 7、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选文中的豹子头林冲一生曲折辛酸,“林教头刺配沧州道”一节,写他受高太尉迫害,发配沧州,途经野猪林,险些被董超、薛霸杀害的故事。 B.环境描写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这句“时遇六月天气,炎暑正热”烘托了董超、薛霸急于杀害林冲,却又不得机会的焦躁和不安。 C.“此是东京去沧州路上第一个险峻去处……不知结果了多少好汉在此处。”这一句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暗示两个公人也想在这里杀害林冲。 D.本文情节环环相扣,例如林冲烫伤了双脚之后,董超故意拿出新草鞋让林冲穿,这个情节引出“林冲走不到二三里……声唤不止。”也就很自然地为后文两位公人野猪林休息这一情节埋下伏笔。 8.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句子的景物描写各有什么作用?(6分) 9.文中的林冲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请结合人物的语言、 动作、神态等描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王汉,字子房,掖县人。崇祯十年进士。除高平知县。调河内,擒巨寇天坛山刘二。又乘雪夜破妖僧智善。夜半渡河,破贼杨六郎。李自成围开封,汉然火金龙口柳林为疑兵,遣死士入贼中,声言:“诸镇兵来援,各数十万至矣。”贼闻则惊走。 汉为人负气爱士。人有一长,嗟叹之不容口。僚属绅士陈民疾苦,或言己过,则瞿然下拜。用兵士卒同甘苦,人乐为之死。 好用间,贼中虚实莫不知。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 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时兵部奏援剿兵十万,十之四以属京、蝰,属汉以其六。汉所监凡五万九千,然大半已溃散,兵部空名使之。汉乃请自立标营兵千人,骑二百,报可。乃简保营兵百余人,募邯郸、钜鹿壮士三百人,又取故治河内所练义兵及修武、济源素从征剿者五百人,及亲故子弟,合千人。八月朔夜半,袭贼范家滩,斩一红甲贼目。檄诸将合剿。自走襄阳,督左良玉兵救汴。至潼关,有诏汉巡按河南。时贼灌开封,汉闻,趣诸将自柳园夜半渡河, 伏兵西岸。檄卜从善等夹攻之,斩首九十余级,遂入汴,大张旗鼓为疑兵。追贼至朱仙镇,连战皆捷。 巡抚高名衡谢病,即擢汉右佥都御史代之。汉乃广间谍,收土豪,议屯田,谋所以图贼。无何,刘超反永城。超,永城人,跛而狡,为贵州总兵,坐罪免。上疏言兵计,陈新甲用为河南总兵。以私怨杀其乡官御史魏景琦一家三十余人,惧罪,遂据城反。汉上疏请讨,语泄, 超得为备。明年正月,汉入永城,声言招抚,为贼所杀。参将陈治邦、游击连光耀父子皆战死。游击马魁负汉尸以出,面如生。诏赠兵部尚书,荫锦衣世百户,建祠致祭。既而超伏诛,传首九边。 (节选自《明史·王汉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B.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C.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D.攻天坛山贼/山陡绝/登者挽以布/汉持刀直上/人服其勇时/贼氛日炽/帝每临朝/而叹汉前后破贼功/降旨优叙/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崇祯是明思宗朱由检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时代皇帝纪年的名称;始于汉武帝,如贞观、洪武、康熙等等。 B.“河内”的“河”指黄河,“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南的地方。 C. 古人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文中的“八月朔”指农历的八月初一。 D.疏是古代臣属给皇帝的奏章(或称奏议),内容为提出意见、陈述主张或事情等,是古代议论文的一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王汉在河内任职期间,屡立战功。他先是捉拿了大盗天坛山刘二,接着破妖僧智善, 后 又打败了贼人杨六郎,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B.王汉兵员不足,想方扩充部队。兵部奏请增援剿贼兵马十万,然归王汉指挥的军队大半溃散,为补充兵员,经朝廷允许,王汉通过多种方式选拔募集了千人。 C. 王汉善于用兵,机智胜敌。当初为保开封,他曾设疑兵,散布谎言智退贼兵;巡按河南时,为救开封,先设伏兵,又让卜从善夹攻,杀贼近百,入开封又设疑兵,接连获胜。 D.王汉为平叛贼,英勇献身。河南总兵刘超杀人后害怕被治罪,据城造反;王汉奉命前往招抚,入城后,因走漏风声,被刘超杀害,其尸体被人背出城时,面目仍如活时一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僚属绅士陈民疾苦,或言己过,则瞿然下拜。 (2)汉乃广间谍,收土豪,议屯田,谋所以图贼。 (二)、古代诗歌阅读 (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寒食江畔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①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②明日是清明。 【注】①沈:通“沉”。②下邽,在陕西渭南,是白氏家族的聚居地,族人及后皆养于此。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首句描写江畔风景,从嗅觉、触觉、视觉着笔,洋溢着醉人的春天气息。 B.“往年”紧承“帝京”,但未展开,即以“不宜”转折,点出此刻心情。 C.树下闻莺,江头信马,表现出在美景中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的过程。 D.本诗中虚实不断转换,曲折联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平淡中意味深沉。 15.本诗尾联说“忽见紫桐花怅望”,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怅望”的原因。(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荣辱不惊的原因的两句是“ , ”。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将剥削来的钱财挥霍无度,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 “ , ?” (3)李煜《虞美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江山易主之感,由此也勾起作者无穷的亡国伤感之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唯一载体的艺术。( ):汉字的抑扬顿挫和无穷组合,造成了中国文化的辉煌灿烂和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离开汉字就没有中国书法,就不是中国书法。历史上汉字在先,书法在后。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包括出土的大量简帛文字,主要是代替语言作为文化、思想交流传播和文化积累的工具。虽然我们今天也把它们称之为书法,但在当时是并不叫作书法的。书圣王羲之的最伟大贡献,是完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化、 ,在中国书法的提高和普及之间、历史和未来之间架设了桥梁。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而有了晋代尚韵、唐代尚法,宋代尚意也顺理成章、 了。晋代、唐代、宋代,是中国书法的三个辉煌时代。颜真卿之所以能够成为继王羲之之后,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位伟大书法家,他的最伟大成就,就是在继承王羲之的基础上,超越了王羲之,从而开拓了中国书法前所未有的宏大格局和正大气象,达到了骨力和 的高度统一,完成了雄浑、宽博的新体楷书创作,树立了唐代楷书的典范。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博大精深 规范化 浑然天成 宛转 B.千姿百态 典范化 浑然天成 含蓄 C.千姿百态 规范化 应运而生 含蓄 D.博大精深 典范化 应运而生 宛转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 B.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又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 C.汉字是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D.中国文化的最高代表就是汉字,也是中国文化的最小单元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如果说颜真卿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则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B.即使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最高代表。 C.如果说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那么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 D.即使说颜真卿则是唐代尚法书风的集大成者,那么王羲之是晋代尚韵书风的最高代表。 20.下面是某校学生自己制定的考试题目总结与反思的过程,请把这一过程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21.根据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拟一条一句话新闻。(限25字以内)(5分) 2019年3月,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三所高校率先在网络上发起拉歌活动,接着众多高校接力传递,一场名为“青春,为祖国歌唱”的网络拉歌活动在全国多所高校举行,青年学子献歌新中国七十华诞。拉歌活动覆盖全国30个省(区、市)的2000余所高校,相关微博阅读量达32 亿人次,拉歌视频总播放量近40亿次,实现了网络小屏到公交、地铁、广场等户外大屏的拓展,万千学子用歌声唱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心声。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材料一:100年前,《新青年》呐喊:“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北京爆发五四爱国运动,诞生了不屈不挠、忧国忧民、敢于斗争的“五四”精神。 40年前,《年轻的朋友来相会》的歌词写道:“创造奇迹要靠谁?要靠我,要靠你……” 展现了80年代新青年改革开放初期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唤醒了青年人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生力军的主体意识。 材料二:近年来,既有“青春是用来奋斗的”这样的谆谆告诫,也有“谁的青春不迷茫”之类的喃喃追问;与此同时,“佛系青年”(不思进取、甘于安逸的年轻人)、“积极废人”(喜欢定目标却永远做不到的年轻人)、“空巢青年”(独居异乡、情感孤独的年轻人)、“隐形贫困人口”(被物质欲望裹挟、入不敷出的年轻人)等青年“人设”热词也在年轻人中间火爆传播。 今天的青年,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进程中,既应是参与者,也应是推动者。作为其中的一员,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感悟和思考?请在有机整合材料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会宁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议论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答案】1.D 2. C 3. B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本题D项,曲解文意,原文第三段首句“汉魏之后……诗歌创作朝向重情的方向发展”“……反映了诗歌创作从‘言志’到‘缘情’的变化”,表达的是创作的侧重点变化,不是截然变化;其后说六朝“不再囿于儒家政教怀抱的‘志’”,“不囿于”不意味着“不再言”。故选D。 【解析】2.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本题C 项,说两次引述刘勰的话“意在强调六朝吋期诗歌创作‘重情’的特点。”错,原文是“刘勰提出了‘为情造文’之说:‘盖风雅之兴,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讽其上,此为情而造文也。’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为情造文’的‘情’不仅仅是简单的个人情感,而是包含了先秦的‘志’”,可知第二次引用的目的有二,一是阐释刘勰的“为情造文”说,二是证明其“情”“包含了先秦的‘志’”,照应上文“而且‘情’甚至反过来包含了‘志’”的论述。故选C 。 【解析】3.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本题A项,因果不成立,原文是“汉代将情志作为一个统一体来看待,其意义在于,中国历史上向来有‘言志’与‘缘情’的分别,道学家往往割裂二者,导致对各种情感抒发的抹杀。……因此在文学批评史上有重大理论意义。”。C项,逻辑混乱,韩愈“文以载道”的文学主张对唐代诗歌创作重回“情志统一”确实起了推动作用,但原文举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为例则是为了以其作品佐证“唐代诗歌创作重新回到了‘情志一也’”的观点,选项则将其曲解为重回“情志统一”的条件,故错。D项,遗漏原文重要信息,原因表述不周全,原文说“宋诗……成为圣贤之道的附庸,慢慢脱离了传统的志与情……”,“脱离传统的志与情”意味着不仅脱离了“诗言志”,同时也脱离了“诗缘情”。故选 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4. C (“从而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不正确,原文为“对……各种需求做出智能响应”,并不等于“自动满足城市各种需求”。)(3分) 5. D (“没有真正以人为本”曲解文意,原文“没有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3分) 6.材料一侧重介绍智慧城市的产生背景及现状,突出中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的成就及目标;材料二着重阐释智慧城市的概念、实质及其三个基本特点;材料三侧重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在实践中所面临的亟须解决的问题。(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B 8、第一处:文章开头的环境描写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交代了天气情况,十分炎热,为下文林冲的脚伤埋下伏笔。(3分) 第二处:①渲染气氛:烟笼雾锁的猛恶林子,枝蔓层叠,郁郁苍苍,没有日光照进,营造了一种昏暗、凶险的氛围。②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样的环境,再加上冤魂不断,暗示下文董超和薛霸想在野猪林杀害林冲,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3分) 9、林冲是一个委曲求全、逆来顺受,循规蹈矩、坦坦荡荡,懦弱受迫的八十万禁军教头。 ①委曲求全、逆来顺受:从包裹里拿出碎银两,请公人吃酒,为让他们多担待自己行路迟缓;被薛霸用滚汤烫脚“哎也!”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责骂不敢回话。(语言、动作描写)②正人君子、循规蹈矩:董超、薛霸说想睡觉跑他走了,要绑他,他说“小人是个好汉,官事既已吃了,一世也不走。”(语言描写)③懦弱:被绑之后,泪如雨下,恳求两人放他一条生路。(神态描写)(一点2分,性格1分,举例1分,答出三点满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A 11、B (“黄河以南”错,是“黄河以北”。) 12、D (“奉命前往招抚”错,“走漏风声”是入城前的事。) 13、(1)(5分)下属官吏、绅士陈述百姓疾苦,有人说他的过错,王汉就惊恐地下拜。(重点词“僚属”“陈”“或”“瞿然”各1分,句意1分。) (2)(5分)王汉于是(就)广泛派出间谍,收揽(或:招纳)土豪,商议屯田,谋划对付(谋取)贼人的办法。(重点词“广”“收”“所以”“图”各1分,句意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 14.C 15.①远离故乡,思念亲人;②遭遇贬谪,远离帝京;③仕途不顺,愧对祖先。(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1)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C【解析】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文段是在说“书法”,更强调姿态。“规范”是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具有明晰性和合理性。“典范”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人或事物。“规范”是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从前文对“甲骨文、金文、石鼓文简帛文字”的论述可知本处强调的是“规范”。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浑然天成:谓自然形成的整体,没有斧凿的痕迹,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也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第三空处指适应时机而产生,故用“应运而生”。“含蓄”是指表达得很委婉,耐人寻味。“宛转”是指委婉曲折,话语柔和曲折,不直接坦率;也形声音圆润柔媚,悠扬动听。第四空处意指表达委婉,耐人寻味,故用“含蓄”。 18.A【解析】根据前后文,本句表达的主语应为“汉字”,排除B、D;先“最小单元”后“最高代表”,形成递进关系,故选A 19.C【解析】“即使……那么……”关联词搭配不当排除B、D;根据时间顺序,应该先晋代,后唐代,排除A、D 20.考试总结与反思,首先是核对答案,找出问题,就这些问题和同学讨论或者请教老师,自己再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如果自己仍存在问题,重复上面的流程,直到解决问题。 (本题难点在“找问题”到“针对性训练”之间的叙述。叙述中要使用适当的连接词,如“首先”“然后”“直到”等。) 21.高校学子网络拉歌,献歌(或献礼)新中国七十华诞。(高校学子、网络、拉歌、献歌(或献礼)、 新中国七十华诞,每个词语1分,共5分) 四、写作(60分) 22. 参考立意: (1)青春应该承担应有的责任、使命,青春应该有所担当。 (2)青年要把个体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在谋求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中彰显个人价值,实现人生目标。 (3)青年应该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而不应该贪图安逸享受。 (4)青年应坚定执著,避免陷入迷茫状态。 文言文参考译文: 王汉,字子房,掖县人。崇祯十年进士。授宫产垩知县。调往回边,擒获大盗玉坛山刘二。又乘着雪夜打败妖僧智善。半夜渡河,打败贼寇杨六郎。李自成围困开封,王汉在金龙中柳林点火作疑兵,派遣敢死的勇士到贼寇中间,声言“各镇的军队来增援,各有数十万人到了”。贼寇听到就惊慌逃走。 王汉为人凭恃意气不肯屈居人下,爱惜人才。别人有一点长处,便赞叹不绝口。下属官吏绅士陈述民间疾苦,或说自己的过错,就惊视下拜。打仗时与士卒同甘共苦,人都乐意为他拼命。喜欢使用间谍,贼中的虚实没有不知道的。攻打天坛山贼寇,山势陡峭险峻,登山的人用布条互相牵拉。王汉提刀直上,人们都佩服他的勇敢。当时贼寇的气焰日益嚣张,皇上每当临朝就赞叹王汉前后破贼的功劳,降旨优先补官。 十五年春,因为削减俸禄被召入京城,与苏京、王燮一同召见应对,符合皇上的旨意。命令三臣都以试任御史的身份监军。王汉监督已经平定贼寇镇标的楚、蜀部队,与督臣侯恂往南支援开封。 当时兵部奏请增援剿贼的军队十万,十分之四属於苏京、王燮,以十分之六属於王汉。王汉所监督的军队共五万九千,然而大半已经溃散,兵部使用空名额。王汉就请求自己建立标下的营兵千人,骑兵二百,回答可以。於是选拔保护营地的士兵一百多人,招募邯郸、钜鹿的壮士三百人,又收取原先任河内知县时训练的义兵以及修武、济源一向跟随征剿贼寇的士兵五百人,以及亲戚故友的子弟,加起来共一千人。八月朔日半夜,在范家滩袭击贼寇,斩杀一个穿着红甲的贼寇头目。发文令诸将会合征剿。亲自走到襄阳,督促左良玉的部队救援开封。到潼关,有诏书命令王汉巡按河南。当时贼寇水灌开封,王汉听说,催促诸将在半夜从柳园渡过黄河,在西岸埋伏士兵,发文命令卜从善等人夹攻贼寇,斩首九十多级,於是进入开封。大张旗鼓作疑兵,追赶贼寇到朱仙镇,接连战斗都获胜利。巡抚高名衡称有病,就提升王汉为右佥都御史代替他。王汉就广派间谍,收捕土豪,商议屯田,计谋剿贼的办法。 没有多久,刘超在永城造反。刘超,永城人,脚跛而狡猾,任贵州总兵,因获罪被罢免。上疏议论军事计策,陈新甲任用他为河南总兵。因为私仇杀死在家乡闲居的官员御史魏景琦一家三十多人,惧怕得罪,就占据城市造反。王汉上疏请求征讨,这话泄露出去,刘超得以作好准备。次年正月,王汉进入永城,声言招抚他们,被贼寇所杀。参将陈治邦、游击将军连光耀父子都战死。游击将军马魁背负王汉的尸体出城,王汉的面目和活着的时候一样。诏令赠官兵部尚书,恩荫锦衣卫世袭百户,建造祠堂祭祀。不久刘超被杀,把他的首级传送到边境号令示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