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朔州市怀仁某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 文 试 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   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问题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   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与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一般来说,在阅读这类经典性的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本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   三是联想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经常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就会有效地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尽管联想式的阅读不大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先天因素,但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先天能力。‎ ‎   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相互结合,互为补充,人们需要弄清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型阅读,哪些领域又需要知识型阅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摘编自左东岭《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会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 B.人们只有精选阅读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说法加以记忆,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知识。 C.研究型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对阅读对象持怀疑态度,具备质疑的眼光。 D.研究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它关注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点与异同,目的性较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为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着重论述了研究型阅读的三种主要方式。 B.文章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 C.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D.文章在论述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差别的基础上,强调要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提出问题对学术研究非常重要,它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一个人一旦有了质疑能力就能在学术上取得进展。 B.一个人经常性地进行联想式阅读训练,会有效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因而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C.研究者在阅读经典性古籍时,往往会选择几种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对比,一定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D.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二者缺一不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19℃温情 菊韵香 ‎①四楼,75平方米,两室一厅,全新家装……在花光全部积蓄、又贷款15万后,赵小飞终于实现了人生的一大奋斗目标:属于我赵小飞和老婆刘翠翠的新房到手了!‎ ‎②这天中午,赵小飞向单位领导请了半天假,准备乔迁新居。谁知兴冲冲地一扎进租住在棚户区的旧房,便发觉情况有点不对劲一一老婆刘翠翠正偎在沙发里像没事人一样看电视呢,啥行动都没有。‎ ‎③这可真是奇了怪了。自从拿到新房钥匙的那天起,老婆几乎天天都盼着搬新房,可眼下要搬了,她咋没了动静?赵小飞纳闷地问:“翠翠,你怎么没收拾东西?是不是哪儿不舒服?”‎ ‎④“我不想了!”刘翠翠打断了赵小飞,反问;“咱们买房,你从你爹妈那儿没少借钱吧?”‎ ‎⑤没错,总共借了8万,是父母多年积攒下的养老钱,救急钱。当初借钱时,父母说得很实在,也很让小两口感动:今后手头宽裕了就还,没有就拉倒。这事是摆在桌面上说的,刘翠翠也在场。难道出了啥差错?‎ ‎⑥不等赵小飞琢磨透彻,刘翠翠一脸认真地说:”老公,你听我的,这家咱不搬,行吗?”赵小飞大为不解,问:“为啥?你总得给我个理由吧。”‎ ‎⑦刘翠翠一一道来:“第一,两位老人辛苦了一辈子,结婚都是在乡下的老宅里结的,从没住过楼房;第二,你能上大学,能有今天,不都是老人省吃俭用供的吗?第三,老人要不给拿钱,想买房,得等到猴年马月去。所以呀,应该让老人先住新房一年。”‎ ‎⑧听着听着,赵小飞禁不住心头一热,连忙说:“老婆,你真好。”‎ ‎⑨小两口马上赶到老人的住处,连拉带劝,硬让两位老人住进了新房。看着洁白的墙壁,时新的家具,老人局促得连手都不知该往哪儿放。‎ ‎⑩老人拉着刘翠翠的手看向赵小飞,再三叮嘱,“你听好了,今后你要敢欺负翠翠,我可不轻饶你!”‎ ‎⑪搬完家后,每隔上一段日子,刘翠翠便去看望一回老人。一天傍晚,天下大雪,翠翠又急急忙忙地跑去新房,进门就搓着手问:“爹、妈,外面真冷,可冻死我了,你们冷不冷?”‎ ‎⑫ “不冷不冷,一点都不冷。这新房啊封闭严实,保暖措施做得也好,可比住老房子受用多了。”老人边说边乐得额头的皱纹都开了花。‎ ‎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大半年过去。两位老人明事理,执意回老房,让小两口住进了新房。没过两个月,物业挨家挨户发出通知,要求业主尽快交纳取暖费。捏着通知,赵小飞皱起了眉头:热力又涨价了,75平方米的房间总共要交2000多块,这对背着十多万债务的两人来说可是笔不小的开销!正犯愁,対翠翠手里扬着一张协议美滋滋地进了屋,赵小飞接过一看,当场怔住了一一老婆竟然办理了停热手续!‎ ‎⑭在东北,热力是商品,而且新建住房都是分户供暖,可买可不买,可买30度也可买15度,价钱不一样。见刘翠翠做出这个决定,赵小飞瞪了眼:“你,你脑子没进水吧?科学家都说今年是千年寒冬,小心把咱俩冻成鱼干!”‎ ‎⑮“停停,你老婆我啥时办过没把握的事?”刘翠翠眉飞色舞地回道,“实话告诉你,去年我也没让物业开栓,没交供热费,老人没冻着吧?我测量过了,就算在最冷的时候,室内温度都没低过19度。19度,不冷不热,正好。”‎ ‎⑯‎ 敢情,刘翠翠让爹妈住新房,压根就不是啥孝顺,而是拿他们做室温实验呢!好在温度高,让老人平安度过了寒冬。听到这儿,赵小飞哭笑不得。‎ ‎⑰“当然是聪明、有心计呗。”刘翠翠得意地说,“去年省了两千多,今年再省两千多。这四千块,可够咱俩攒小半年的了!”‎ ‎⑱科学家的估测,并非无稽之谈。这年初冬刚到,温度便急剧下降,冷得要死。而更让赵小飞和刘翠翠想不到的是,室外有多冷屋内就有多冷,穿着棉衣钻进被窝抱成一团也不顶事。实在难挨,刘翠翠硬着头皮敲开了隔壁的房门,抖索着冻得发青的嘴唇问:“阿姨,你屋里冷不冷?是不是供暖出问题了?”‎ ‎⑲“供暖没出问题,是人心出了问题吧?”开门的,是个看上去约摸有40多岁的中年女人。女人看着刘翠翠,没好气地说:“去年冬天,我和邻居们每天都能看到两个老人在小区里晒太旧。他们是你父母吧?我们跟物业一打听才知道,老人房间里没供暖。”‎ ‎⑳“是没供暖,可室内从没低过19度!”‎ ‎㉑“为了让老人不挨冻,我就和你家楼上、楼下还有左侧的邻居商量,都买了30度的热,有时热得不得不开窗透透凉风。四面都热,老人房里自然就不冷。前些日子看到老人搬走了,我们几家只买了20度。姑娘,谁都有做父母的那一天。再说,邻居住着,天冷,人心不能冷啊!”‎ ‎㉒听着中年女人的话,刘翠翠和赵小飞的脸“腾”地红了。不过,绝不是冻的…‎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打破了叙述的局限性,叙事自由而灵动,能使故事客观而真实地在读者面前慢慢展现出来,有很强的艺术效果。‎ B.小说以“19℃温情”为标题,新颖而形象,给读者留下悬念,并与文章内容相照应。‎ C.小说中的刘翠翠是一个虚伪、自私、工于心计的女人,作者主要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凸显了文章主旨。‎ D.文章最后一段采用了留白艺术,给读者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突出了人物的形象。‎ ‎5.请解析第21段划线句“姑娘,谁都有做父母的哪一天。再说,邻居住着,天冷,人心不能冷啊!”的含义。‎ ‎6.简述本文在情节设置上最突出的特点及其效果。‎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8月10日,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的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历时一年研发,将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无缝接入中央气象台决策服务APP(应用程序)移动终端,标志着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正式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 智能网格预报产品研发及其应用工作,是国家气象中心重点工作之一,工作组下一步会更加明确定位,达成共识,打造以格点化实况预报产品为核心、面向预报服务的多终端应用体系,持续创新、不断完善,加强网格产品在影响预报和决策服务中的业务应用。‎ ‎(摘编自《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跨入移动互联云时代》)‎ 材料二:‎ 网格化预报针对每一个网格开展。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有针对性。以北京的预报为例,原来的预报仅以南郊观象台这一个点的气温、降水等来代表整个城市的天气情况;而通过开展网格化预报,北京的气象服务和天气预报可以精细地反映在整座城市每个不同的网格之中。目前,部分省份甚至可以做到分钟级的天气预报;在空间上,已有十几个省份可以实现3千米分辨率、2.5千米分辨率乃至更精细化的预报。‎ ‎  网格化预报的精细不仅体现在空间上,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原来,一天的天气预报中只会涉及一种天气现象,现在网格化预报可以做到全国范围内逐3小时10天预报。随时随地,公众都能了解到自己当前所处的网格是何种天气,能够清楚地了解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 ‎   在原先的预报产品中,公众接触较多的就是气温、风和天气现象这3个要素,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 ‎(摘编自《网格天气预报“按需供给”》)‎ 材料三:‎ ‎         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特点 协调 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落区格点一致 协同 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 精细 ‎10天内基本要素逐3小时预报,3天内逐小时预报 滚动 ‎24小时内逐小时滚动更新 全覆盖 陆面(5千米)与近海责任区(10千米)‎ 全要素 基本要素+环境+海洋要素+强天气(短时)‎ 全球化 年底前发布气温、温度、风的全球网格预报 ‎(摘编自《人工智能时代,天气如何预报》)‎ 材料四:‎ ‎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气预报也变得越来越智能,那么天气预报员是不是将毫无“用武之地”了呢?国家气象中心业务科技处副处长赵瑞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气象是个复杂的系统,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降雨这种天气,即使水汽、湿度条件都满足了,但如果空气中没有“凝结核”,雨也下不下来。预报员的优势就在于其丰富的经验和对关键天气形势的把握。所以在智能预报的初级阶段,预报员多年的经验可以用来“培养”机器;当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人工订正的空间越来越小时,一部分预报员将会投入到技术研发的工作中,另一部分预报员将主要转向对关键转折性天气过程的气象服务工作。因此,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摘编自《网格化预报,服务百姓个性需求》)‎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后,国家气象中心天气业务内网建设小组将重点转向打造更智能、更高端的多终端应用体系。 B.网格预报实现后,天气预报的内容更丰富,预报也更准确,十分有利于公众对其所处网格的天气的了解,方便了他们的生活。 C.中央气象台智能网格预报产品服务跨入移动互联网和云平台时代,这一系统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 D.虽然天气预报愈发智能,但天气预报员并非再无用武之地,至少他们可以在智能预报初级阶段凭借多年经验 “培养”机器。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两则材料都是围绕智能网格预报服务平台进行的报道,其中材料二突出介绍了网格化天气预报的优越性,对其发展表示了认可。 B.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不同的是前者侧重介绍网格化预报的精细化,后者侧重介绍天气预报员承担的工作。 C.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国家级智能网格气象预报在协调、协同、精细、滚动、全覆盖、全要素、 全球化这七个方面的特点。 D.材料四主要介绍了天气预报智能化的时代,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对天气预报员的发展前景做出了预言。 9.根据上述材料,简要说明目前我国智能网格天气预报服务的优越性。(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  张茂昭本名升云,德宗时赐今名,字丰明。少沈毅,颇通书传。孝忠时,累擢检校工部尚书。孝忠卒,帝拜邕王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以茂昭为留后,封延德郡王。后二年,为节度使。弟昇璘薄王武俊为人,座上嫚骂,武俊怒,袭义丰、安喜、无极,掠万馀人,茂昭婴城,遣人厚谢,乃止。久之,入朝,为帝从容言河朔事,帝竦听,曰:“恨见卿晚!”召宴麟德殿,赐良马、甲第、器币优具,诏其子克礼尚晋康郡主。帝方倚之经置北方,会崩,故茂昭每入临,辄哀不自胜。‎ 顺宗立,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复遣之镇,赐女乐二人,固辞,车至第门,茂昭引诏使辞曰:“天子女乐,非臣下所宜见。昔汾阳、咸宁、西平、北平皆有大功,故当是赐。今下臣述职以朝,奈何滥赏?后日有立功之臣,陛下何以加之?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既还,王承宗叛,诏河东、河中、振武、义武合军为恒州北道招讨,茂昭治廪厩,列亭侯,平易道路,以待西军。承宗以骑二万逾木刀沟与王师薄战,茂昭躬擐甲为前锋,令其子克让、从子克俭与诸军分左右翼绕贼,大败之,承宗几危。会有诏班师,加检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乃请举宗还朝,表数上,帝乃许。北镇遣客间说,皆不纳。诏左庶子任迪简为行军司马,乘驿往代。茂昭奉两州符节、管钥、图籍归之。先敕妻子上道,戒曰;“吾使尔曹出易,庶后世不为污俗所染。”未半道,迎拜兼中书令,充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至京师,双日开延英,对五刻罢。又表迁坟墓于京兆,许之。明年,疽发于首卒,年五十,册赠太师,谥曰献武。帝思其忠,擢诸子皆要职,岁给绢二千匹。‎ ‎(节选自《新唐书·张茂昭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B.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C.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D.复赐安仁里/第亦让不受/宪宗元和二年/请朝五奏/乃听/愿留/不许/加兼太子太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 B.河朔,泛指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汉武帝曾建立城池实施管理,名为朔方。‎ C.符节,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项事务的一种凭证。‎ D.谥,是对死去的帝王、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给予的称号,或褒或贬或同情,始于西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茂昭沉稳刚毅,有礼有节。他的弟弟得罪了王武俊,招致王武俊发兵攻击,张茂昭环城固守,并派人用重礼谢罪,王武俊才停止进攻。‎ B.茂昭忠于朝廷,深受器重。唐德宗授任他检校工部尚书并升任为节度使;唐顺宗赐予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派他去节镇,赏赐女乐二人。‎ C.张茂昭驰骋疆场,身先士卒。在与王承宗的作战中,张茂昭亲自披甲作为前锋,命令儿子张克让、侄子张克俭与诸军分左右翼包围贼兵,大败贼兵。‎ D.张茂昭镇守节镇,平叛有方。王承宗反叛,张茂昭修治粮仓马厩,建立驿亭候馆,平整道路,准备就绪后,张茂昭率军越过木刀沟,大败王承宗。‎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方倚之经置北方,会崩,故茂昭每入临,辄哀不自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先敕妻子上道,戒曰:“吾使尔曹出易,庶后世不为污俗所染。”(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 尽 杜 甫 秋尽东行且未回①,茅斋寄在少城隈。 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②。 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 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 ‎【注】①乾元二年杜甫入蜀投奔严武,后严武被召回京,杜甫送行后欲返少城时遇到叛乱,滞留梓州,作此诗。②袁绍大宴宾客,宴会上郑玄受到袁绍礼遇。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A.本诗是一首以抒怀为主题的七言律诗,作者感时自叹,感事抒情,诗中多用典故,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格调。 B.“秋尽东行且未回”一句交代了时间和作者行踪,“茅斋寄在少城隈”一句中“寄”字写出茅斋无人,自己身在家外的状态。 C.颔联中“陶潜菊”体现了作者渴望隐逸的心境和淡泊洒脱的品格,“袁绍杯”则表明自己被人重视,但却无用武之地。 D.颈联中“雪岭独看西日落”一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在雪岭看西天日落,与首句中“东行且未回”照应,使诗歌内容更加紧密。 15.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表明琵琶女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怨愤情绪在琵琶声沉咽、暂歇之时表现得更充分、更深沉的句子是: , 。‎ ‎(3)荀子《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  猎鹰作为猛禽被崇拜为神鸟,在隋唐文献里______,隋唐文学家笔下出现了大量吟诵鹰鹞的诗歌。唐代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留存了胡人架鹰擎雕壁画,金乡县主墓里胡人骑马狩猎俑中也有手持鹞隼者,都________地描绘了当时的皇家贵族的野猎生活。草原上胡人自古便有驯鹰、养鹰的传统,饲养猎鹰在当地是权威和财富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  ),所以被认为是神鸟圣禽。猎鹰、驯鹰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影响,从汉唐至明清________。贵族王室对猎鹰________,常常将猎鹰当作重要的家庭成员,对猎鹰有着非同寻常的爱护之情。唐人对鹰的喜爱超出其他朝代,所以唐诗中有关猎鹰的描述也颇多。在猎鹰身上凝聚着唐代贵族的激情风采和原始野性,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标志,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俯拾即是   有板有眼   历久弥坚   顶礼膜拜 B.目不暇接   有板有眼   历久弥坚   情有独钟 C.目不暇接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顶礼膜拜 D.俯拾即是   惟妙惟肖   历久不衰   情有独钟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宗教文化里,猎鹰可以与天神沟通,翱翔天空 B.在宗教文化里,猎鹰翱翔天空,可以与天神沟通 C.猎鹰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可以与天神沟通 D.猎鹰与天神沟通,可以翱翔天空,在宗教文化里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B.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C.唐代诗文中的猎鹰是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值得我们一睹其风采。 D.唐代诗文中的猎鹰反映了唐代文学家对贵族生活的再现,这些了不起的艺术创造我们值得一睹其风采。‎ ‎20.下面是一则征稿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做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5分)‎ 通知 为彰显我市厚重人文的独特韵味、充满活力的时代内涵,准备由市委宣传部主办,作家协会联合承揽“讲中国故事,做时代新人”征文活动。‎ 稿件要求突出书写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先进人物和感人故事。来稿达到发表水平,将陆续在《都市》杂志上发表,价钱为每千字200元。‎ ‎   投稿截至时间为X年X月X日。活动结束后抽空颁发获奖证书,并结集获奖作品。‎ ‎21.2018年,转发锦鲤已成为当代青年的一种日常行为,不少人想借转发锦鲤获得好运。‎ 请你对这种现象做以评论,要求观点明确,且引用一句名言,不超过80字。(6分)‎ ‎ ‎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   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的出现,使电信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等面临挑战,许多曾经稳定的职业已经消失或行将消失。‎ 材料二:‎ ‎   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催生了许多新兴行业,出现了大量诸如数据分析师、色彩搭配师、公共营养师等新职业。‎ 材料三:‎ ‎   一部电视纪录片的热播,使“章丘铁锅”意外走红。铁锅锻造这一老行当迅速得到人们的追捧,传统工艺重新焕发生机。‎ 在新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人应该有着怎样的思考和选择?作为高一学生,请你以“时代与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在班会上发言,表达你的思考和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答案 ‎1、C;A项,以偏概全。由原文“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和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可知,读者不是任何时候都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问题。B项,缺少前提条件,对象错误。由原文“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就必须……”可知。D项,无中生有。原文无“知识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的说法。‎ ‎2.B;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研究经常是在对比中进行的。‎ ‎3.B A项,假设关系不成立。由原文“提出问题是所有人在学说上取得进展的基础”可知,有了质疑能力,学术上不是肯定有进展。‎ C项,绝对化说法错误。由原文“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可知,这种做法有可能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不是一定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D项,曲解文意。由原文“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可知,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两者并非缺一不可 ‎4. C 该题属于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须细心和耐心,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C项,“作者主要通过语言和心理描写凸显了文章主旨”分析有误。文中主要是通过语言描写。故选C项。‎ ‎5. ①每个人都会为人父母,都会老去,刘翠翠应该孝顺自己的公婆,不应苛待他们。②“冷”字一语双关,指出邻里之间应该相互关怀,内心不能像寒冷的天气一样冷酷。③子女应该善待并孝顺长辈,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关爱,充满爱心。 ‎ 该题考查理解句子的含义。理解句子的含义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不能只抓住所给句子作表面解读,要深入文本,关注前后文进行分析。理解时要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分析研究,几个分句的要对分句逐个解读,有使用修辞手法的要还原。本题要求分析第㉑段划线句“姑娘,谁都有做父母的哪一天。再说,邻居住着,天冷,人心不能冷啊!”的含义。这句放百邻居对刘翠翠说的,因为她为省取暖费,没交钱,让老人在屋里受冻。邻居说这话,意思是,你现在这样如此对待公婆,将来你也会老去,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因此要善待老人。“天冷,人心不能冷啊”,前一个冷是天气冷,后一个是人心不能冷酷,邻居们不忍看着老人受冻而变相帮助老人,如今也是一样,邻里之间要互相帮助。为人子女要善待老人。‎ 6. ‎①文章主要运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描述刘翠翠如何通情达理舍己为人孝顺公婆,让读者觉得她非常美好善良,然后揭露刘翠翠伪善的面目。②把刘翠翠的自私虚伪冷酷的形象揭示得淋漓尽致,给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反差,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③有利于凸显主旨:苛待他人也会伤害自己,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 ‎ ‎ 该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和作用,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握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结构。然后分析文章的情节上的特点,再分析作用。本文先讲刘翠翠和赵小飞买了房之后,主动要求让公婆住一年,她的理由让赵小飞很是感动,觉得她很体贴懂事,孝顺老人,给人留下善良的形象。小说到结尾才揭示出刘翠翠是拿公婆做实验,看不交暖气费住进去后冷不冷,揭示其伪善的嘴脸。前后形成反差,这是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作用:前面的善良孝顺和后面的自私冷酷形成鲜明的对比,能充分表现刘翠翠这个物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的表达也有利于表现小说的主旨,要善待他人,因为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点睛】‎ 综合考查文学类文本的基本体裁特征的题目,考查内容涉及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作品主旨,小说的语言,表现手法等各个方面。做此类题目前,一定要先通读文本,整体理解把握小说的内容。明确小说的环境背景,小说塑造的主要和次要的人物形象,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领悟小说的主旨。然后结合选项具体分析。仔细阅读选项,然后逐一到原文中搜索相关内容。理解后和选项加以比对,看看是否有出入,须细心和耐心。‎ 7. C;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项,“已经能够全面适应各种用户对天气预报的需要”言过其实,文中并无此意。 ‎ ‎8.A;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材料二和材料四都聚焦网格化预报的优势”错,材料四没有谈到网格化预报的优势。 C项,“材料三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错,材料三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画图表的说明方法。D项,“天气预报员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错,原文说的是“在短期内天气预报员并不会被完全替代”。‎ ‎9.①天气预报精细化。空间上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网格化预报,覆盖更全面;时间上更新和发布的频次更高。②预报内容更细致丰富, 要素齐全。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己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③具有协调性和协同性。能实现主客观预报相结合,能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全文,围绕题干中的关键词“优越性”筛选出相关信息,然后再进行概括。如材料二“与原来的定点预报相比,它在空间上更加精细,也更具有针对性”“网格化预报的精细……还反映在能以每天更高频次的更新和发布上”“网格预报实现后,可以为公众提供更细致丰富的预报内容。当前的陆地和海洋预报产品就已细化到4大类、18个气象要素”;材料三“主客观预报融合,格点站点一致, 落区格点一致”“对接国省智能网格业务流程,实现预报结果一致” 等。把这些信息分点概括,即可得到答案。‎ ‎10.(3分)B ‎11.(3分)B(“黄河以西的广大地区”错,是泛指“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 ‎12.(3分)D(“张茂昭率军越过木刀沟,大败王承宗”错,原文是“承宗以骑二万逾木刀沟与王师薄战”。)‎ ‎13.(10分)(1)(5分)皇帝正要依靠他统管北方,适逢皇帝去世,因此张茂昭每次人朝,总是哀痛不能自禁。(“经置”“会”“辄”各1分,大意2分)‎ ‎(2)(5分)张茂昭先让妻子、儿女上路,告诫说:“我让你们离开容易,希望后代不被污俗熏染。”(“敕”“尔曹”“为……所”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张茂昭本名升云,德宗时赐给今名,字丰明。年轻时沉着刚毅,很精通书传。张孝忠在世时,几次升迁担任检校工部尚书。张孝忠去世后,皇帝授任邕王李谅为义武军节度大使,以张茂昭为留后,封为延德郡王。两年以后,任节度使。他的弟弟张昇璘鄙视王武俊的为人,在座上谩骂,王武俊大怒,袭击义丰、安喜、无极,掳掠一万多人,张茂昭环城固守,派人用重礼谢罪,王武俊才停止。过了很久,张茂昭入朝,向皇帝从容谈论河朔的事情,皇帝听到很震动,说:“只恨见卿太晚了!”在麟德殿设宴召见他,赐他良马、上等宅第、优美的器用珍币,诏令他的儿子张克礼娶晋康郡主为妻。皇帝正要依靠他统管北方,适逢皇帝去世,因此张茂昭每次入朝,总是哀痛不能自禁。‎ 顺宗即位,张茂昭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又派遣他去节镇,赐给他女乐二人,他坚决推辞,送女乐的车到了家门口,张茂昭对诏使推辞说:“天子的女乐,不是臣下所应见的。过去汾阳王、咸宁王、西平王、北平王都立有大功,所以应当接受这样的赏赐。如今臣下在朝廷供职,怎么能滥用赏赐呢?以后有立功之臣,陛下用什么奖赏他们?”又赐给安仁里宅第,他也辞让不接受。宪宗元和二年,张茂昭请求朝见,五次上奏才被允许。请求留在京城,皇帝不允许,加兼太子太保。‎ 张茂昭回到节镇后,王承宗反叛,皇帝下诏河东、河中、振武、义武合并军力为恒州北道招讨,张茂昭修治粮仓马厩,建立驿亭候馆,平整道路,以等待西军。王承宗派騎兵两万越过木刀沟逼近官军交战,张茂昭披上甲胄作为前锋,命令儿子张克让、侄子张克俭与诸军分左右翼包围贼兵,大败贼兵,王承宗几乎覆灭。正值有诏令班师,张茂昭加任检校太尉,兼太子太傅。‎ 张茂昭于是请求让自己整个家族还朝,表章几次递上,皇帝才允许。北方军镇派人私下游说,他都不听从。下诏左庶子任迪简为行军司马,从驿道乘马前往替代张茂昭。张茂昭奉上两州符节、钥匙、图书簿籍交给他。张茂昭先让妻子、儿女上路,告诫说我让你们离开容易,希望后代不被污俗熏染。”走到半路,朝廷派人迎接他授任兼中书令,充任河中晋绛慈隰节度使。到了京城,(皇帝破例)双日开延英殿,接见张茂昭五刻才停止。张茂昭又上表请求将祖坟迁到京兆,得到允许。第二年,他头上患疮疽去世,终年五十岁,册命追赠太师,谥号叫献武。皇帝思念他的忠诚,将他的儿子们都提拔担任重要职务,每年赠给绢两千匹。‎ ‎14.C.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C.“篱边老却陶潜菊”一句中“陶潜菊”即菊花,篱笆边的“菊花”老去,无人照料,既写出了自己离家在外的真实情景,又抒发了自己隐居心情不复存在的忧伤.“陶潜菊”之典故有渴望隐逸之心境却无淡泊洒脱之品格.‎ ‎ 15.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秋尽东行且未回,茅斋寄在少城隈”两句写出自己对家乡的无限思念,特别是“未回”、“寄”形象别致突出这种内心的郁闷与愁苦;“篱边老却陶潜菊,江上徒逢袁绍杯”两句运用袁绍的典故,表达怀才不遇的感慨和人生苦闷的态度;“雪岭独看西日落,剑门犹阻北人来”两句则是突出一种读亲友的无限怀念.“不辞万里长为客,怀抱何时得好开”彰显出自己长期漂流在外的苦闷与无奈. 15.①思念家乡的愁苦.诗歌前四句写秋景,暗示诗人身在家外,从“未回”、“寄”、“老却”等词反映出诗人思念家乡之情.②怀才不遇的感叹.作者借用“袁绍杯”的典故,感叹自己遇到了严武,却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③对亲友的怀念.“剑门犹阻北人来”一句点明剑门关兵事阻断朋友回来,表达了作者对北去友人的怀念及亲友南来的期盼.④只身漂泊的孤独(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颈联写作者雪岭独看落日,剑门阻隔无法通行,流露出漂泊的孤独、寂寞;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作者长期客居在外的痛苦无奈,以及对开怀喜悦心情的期盼.‎ 译文: 秋天尽了,向东远行的我还没有回到少城,茅屋也无人看管,只能寄留在少城的那个角落里.家里篱笆边的菊花可能已经枯萎了,我在这里也是徒白遇到赏识我的严武在雪岭,我独自一个人看西天的落日,剑门关兵事紧急,仍然阻隔北方的朋友归来.万里漂泊,常年客居他乡呀,什么时候我的心怀才能真正舒展开呢?‎ ‎16.(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7.D;‎ ‎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成语的意思综合考虑分析。俯拾即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不合语境。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通真。有板有眼:形容言语行动;有条不素,富有节奏或章法。不合语境。历久不衰:经过很长的时间不衰退。历久弥坚:经历的时间长久,更加坚定不移。不合语境。情有独钟:因对某人或某事物特别喜爱而感情专注。顶礼膜拜:比喻对人特别恭敬或极端崇拜。多用于贬义。对象、感情色彩不当。文中横线上的成语依次填写正确的是:俯拾即是、惟妙惟肖、历久不衰、情有独钟。故选D。 18.B; 此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B.“宗教文化”与上句末尾“文化色彩”衔接紧密,“天神”与下句“神乌圣禽”衔接紧密。故选B。 19.C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分析句子最常见的方法是结构分析法,压缩主干后,看看句子成分是否有残缺,句子成分之间是否搭配等。句中有并列成分的需要分析并列成分之间是否有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先后顺序是否合理等。C.语序不当,“值得”应移到“我们”前面;B.“反映了……的再现”句式杂糅;D.“反映了……的再现”句式杂糅。语序不当,“值得”应移到“我们”前面。故选C。‎ ‎20.①“准备”改为“拟”;②“承揽”改为“承办”;③“价钱”改为“稿酬”;④“截至”改为“截止”⑤“抽空”改为“择日”‎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得体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面是一封推荐信的片段,其中有五处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这就要求考生不但要找出不得体之处,还要进行修改,修改的时候要关注语言使用的场合、使用的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结合“是一则征稿启事初稿的片段”分析,把“准备”改为“拟”;“承揽”,接受(对方所委托的业务),承担,结合“征文活动”分析,改为“承办”;结合“来稿达到发表水平,将陆续在《都市》杂志上发表”分析,“价钱”不合语境,改为“稿酬”;“截至”,停止于某期限,但是并未结束,后面仍继续,改为“截止”;“抽空”,口语化,不合文体要求,改为“择日”。‎ ‎21.(6分)【示例1】希求好运无可非议,但仅靠转发锦鲤实不可取。“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只有实实在在的付出,才能赢得好运。“少壮不努力,老大转锦鲤”,这应该成为一种警示。‎ ‎【示例2】祈求好运,是每一个人的权利,即使是通过转发锦鲤这种虚幻的形式也无可厚非。“有理想的人,生活总是火热的。”(斯大林)谁能说心中怀有美好期待的人,不会为此去付出坚实的努力?(观点明确2分,引用合理2分,语言准确2分)‎ ‎22答案:解析:题意:在快速发展的时代面前,许多新行业正在诞生,许多老行业正在消亡,也有很多传统老行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作为高中生,我们该如何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选择自己的职业,规划自己的末来?‎ 立意1:拥抱新时代,面向未来规划职业,避免成为时代发展的炮灰。‎ 立意2:坚守老传统,价值永流传。老行业淡出人们的视线,并非真正意义的消亡,很多老行业只是从生活必需变成了文化审美。‎ 立意3:将对立的两面合二为一,用科技点亮传统老行业,老行业、老职业之所以老而经久不衰,尤其经历史沉淀永不褪色的精华,然而在口口相传和经验传递的的农耕时代,常常由于天灾或人力因素而消逝,。我们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传播的力量,让老行业走到更多人面前,焕发出新的光彩。‎ 立意4:选择新行业,心怀老传统。无论时代怎么发展,科技怎么演变,我们都不应沦为工具的奴隶,人类最古老、最传统的行业,莫过于对人类心底真善美的需求。‎ 范文:‎ 顺时代大潮,扬人生风帆 ‎   时代大潮奔流入海,个人的发展正处于历史的三峡,其间水域开阔却也暗潮涌动。‎ ‎   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语境下,再有远见的智者也难以望到尽头,再有定力的老者也难以忽视这滚滚而来的波涛汹涌!就如何在当下时代规划职业生涯,我有以下浅见:‎ ‎   包容开放,取精去芜,发现丰富多样的人生选择。信息技术的爆炸式崛起,将时代列车推向生死时速的快车道。我们不难发现许多新兴产业一夜勃起,“共享经济”曾几何时还被轻视和嘲笑,“大数据”的到来也一度被定为痴人说梦……还有无数如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都实现了从零到繁的突跃。这就意味着,此时此刻正有无数仍不知名的事物,很有可能在明天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由此观之,怀有一颗包容的心,接受了解新兴职业,将给我们的人生规划带来更多选择。‎ ‎   创新求异,勇于改变,跟上时代发展的快节奏。作为中国人,我们格外清楚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弊病,“闭关锁国”的惨痛教训时刻警醒着我们“原地踏步就是退步”的通俗道理。作为人民出版社前身的商务印书馆就是顺应时代潮流,敢于创新发展的典型范例。从最初只印书不出书的小商务所,发展为今日的行业巨头,期间还遭遇敌军四次炮轰,它的成功不仅是创新驱动带来的发展生机,更重要的是坚持为国民提供思考力的不变信念。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下时代的繁华多样中,创新的是形式与方法,不变的是初心与本质。‎ ‎   最后,求同存异,不妄自菲薄全盘否定传统行业,应当是在新时代新产业环境下需要我们始终牢记的。正如“章丘铁锅”的意外走红,“磨刀手艺人”的惊世之作,以及“吹糖人”、“皮影戏”的经世不衰,都彰显了传统行业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民俗风尚的绝对魅力。这是当下再高新的产品所无法取代的魅力。它们一直存在于人们记忆的最深处,是心中最柔软的部分。这样的职业,绝不能被轻视,更不能被同化!而我们所要做的是给它们包上时代的外衣,例如纪录片的播出或与科技的融合。总之,我们应该铭记老行当的绝对意义,避免追求新生产业而舍弃根本,丢失初心。‎ ‎   时代大潮川流不息,发展道路四通八达。我们当扬起人生风帆,或逆流勇进,碰撞激情火花;或顺流而下,行稳致远! ‎ 立足自身,回应时代激变 ‎   古人有言:事异则备变。面对着当下高速发展的时代进程,如何处理好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与时代发展的关系,是每一位准高三毕业生不可逃避的问题。‎ ‎   时代风云本是一条浩浩荡荡前进的大河,从未停歇。近年来随着微信、支付宝、滴滴打车等新兴产业的出现,给人们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为许多从前的“吃香稳定”工作带来棒喝一击。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要看到此种“新生与淘汰”间的合理性,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亦是不可扭转的趋势。‎ ‎   在正确对待历史发展潮流的基础上,我们再来思考风云际涌下“人”的立足点与发展点。‎ ‎   无论是阿尔法狗秒杀大众围棋高手,还是沙特阿拉伯机器人公民“索菲亚”引发的“恐怖谷效应”,都在世界范围内对机器智能、科技发展的恐慌。但在我看来,如今的大数据、智能时代是挑战更是机遇。一系列新职业应运而生,不仅种类多样且分工更为细化。如果说“文艺复兴”将关注点转向为人,那么“智能时代”则有助于将人的关注提升至更高的品质追求上。于我们高三学生而言,可供选择的专业领域更加多元。虽一些传统工种面临淘汰,但那大多是重复性、规律性、可模仿性的工作,相对应的,我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更加精细化、技能化,为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斑斓色彩。‎ ‎   以上是立足在世界范围全球进程的探讨,让我们把目光收回国内,亦会发现许多值得注意的职业闪光点。‎ ‎   老行当“铁锅锻造”因纪录片重回人们视野;手艺人藤椅编制技术再博取众人眼球;更有街角巷道的民间风味制作重赢人们青睐……世界文化相互激荡的今日,中国的传统工艺并未因为“时代久远”而“色老珠黄”,反因“历史悠久”更具人文底蕴。此等传统工艺重焕生机给我们亦有珍贵启示:唯有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与特殊性,且与时俱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   纵使风云激荡、波诡云谲,纵然时代竞争与社会焦虑与之而来,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青年要学习老子式的澄澈清静,亦要有希腊狄俄尼索斯式的郁勃汪洋,这是最为重要的心态塑造,此为其一。‎ ‎   其二,提升自身技能应对挑战始终是不渝真理。最后,绳其祖武,关注老祖宗的传统工艺并联系考虑自身实际以做出职业规划。‎ ‎   史铁生有言:生命的挫折须臾常在,挑战却不可或缺。唯有向上向善,以不断的知识更新与技能提升,方能做出合适自己且有益社会的职业选择。‎ ‎   “纵使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愿你我成为国家栋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