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一模考试语文试题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一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我们需要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负载中国价值观的优秀内容载体。近日,翻看何中坚先生所译的唐诗集《一日看尽长安花:英译唐诗之美》,虽是外文,但仍然感受到了优雅音韵、浑融意境。前段时间阅读翻译家许渊冲的作品,已领略到中国诗词通过另一种语言展现时的神与韵。两位翻译家的努力让人看到,诗词等门槛较高的中国文化,同样能够让启迪、感动和美,抵达国外读者的心灵。‎ 其实,中国诗词在国外的接受度,可能远远超过很多人的想象。在美版“知乎”Quora上,有不少人发帖讨论自己喜欢的中国诗词。从《诗经》《古诗十九首》到李白、杜甫、鱼玄机。诗词除了是他们学习中文的对象,也是情感交流的工具。一位网友说,他们家隔壁曾住着一位上了年纪的独居荷兰女士,在她生命最后的日子里,她把一本李白诗集送给了该网友,以感谢对她的帮助。可以想见,东方诗意,同样可以使国外读者孤独的精神世界丰盈。‎ 中国诗词走进国外读者心中,只是近年来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个小切口。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到《琅琊榜》《欢乐颂》等影视作品纷纷“出海”,在海外涌动起一股国剧“华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阵地。如果说,曾经的中国文化在海外还是一些小圈子里品读、研究的对象,那么今天,借助新的信息传播渠道,中国文化尤其是流行文化,已经开始为更多外国人带去“不一样的空气”。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也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此时此刻”的互动感、参与感。‎ 文化不只是生活方式,更是一种精神价值,它的意义在于给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思想内容承载量还比较有限,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虽然大多包裏着传统文化的外衣,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气度、价值理念的不多,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本就是一条坎坷不平的道路。今天,《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声誉,而早期西方传教士翻译《红楼梦》时一度将宝玉错认成女孩。误解与曲折并不是问题,精彩的中国故事,往往都会经历由浅入深的接受过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打造更多能承载中国文化气度的优秀载体,让真正负载中国价值观的“内容文化”更多地传播出去,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季羡林曾说过,“最有可能对人类文明做出贡献的是中国文化”。今天,世界更加关注中国文化,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越显纯熟与自然。让更多的“长安花”走出去,与世界共赏中国文化之美,将为人类文明注入更多的可能性。‎ ‎(摘编自张凡《中国文化,让世界看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何中坚和许渊冲的翻译作品让中国诗词的音韵和意境借助另一种语言展现了出来。‎ B. 中国诗词深受外国读者喜欢,他们通过诗词不仅可以学习中文,还可以慰藉心灵、交流情感。‎ C. 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只是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不多。‎ D. 中国文化过去只被少数外国人品读研究,如今借助新传播工具,已为更多外国人所接受。‎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由何中坚、许渊冲的诗词翻译引出“中国诗词可以抵达国外读者心灵”的观点。‎ B. 文章举荷兰女士送李白诗集给邻居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人所理解。‎ C. 文章第三段运用几个具体的事例论证“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的观点。‎ D. 文章第四段既阐述了中国文化“走出去”存在的问题,又提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措施。‎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文化虽然门槛较高,但仍然可以获得外国人的喜爱,给他们的心灵以启迪,给精神以力量。‎ B.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是因为翻译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网络交流的开放。‎ C. 虽然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受到了极大关注,但真正能传递中国文化思想价值的作品不多。‎ D. 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必定会有曲折,我们要做的就是打造优秀作品,传播更多有价值的内容。‎ ‎【答案】1. C 2. B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C 项,“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只是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不多”错误,选项扩大范围,根据原文可知,应是“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作品,虽然大多包裹着传统文化的外衣……能产生深刻文化影响的更少”。选项忽略了“尤其是以武侠、玄幻为主要内容的网络文学作品”这一前提,变成所有“当前‘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B项,“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人所理解”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举荷兰女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中国诗词可以作为某些外国人情感表达的载体,不能说明中国诗词已普遍为外国人所理解。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中国文化虽然门槛较高”错误,原文第一段中说的是“诗词等门槛较高的中国文化”,并非所有的中国文化。B项,“……是因为……”错误,原文第三段中只是说“翻译水平的提高、网络交流的开放”让文化传播有了更多“互动感、参与感”,并非是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能见度’越来越高”。C项,“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上受到了极大关注”错误,原文第三段中只是说“从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作家的作品得到国际认可,带动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舞台得到更多关注”“中国文化的世界‘能见度’越来越高,甚至连中国网络文学也成功进入国外二次元阵地”,也还谈不上“极大关注”。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 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鸽 ‎【美国】欧·亨利 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伸手入袋,掏取香烟,觉得手在发抖。他站到窗口,俯视窗外中央公园的一片新绿;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内心的紧张,稍微缓和了一些。他那疲惫的蓝眼睛,惶惑不决地注视着那个公文包,公文包里正装着他的命运。虽然他心里仍然矛盾,但是他到底还是那样决定了。片刻之后,他就将提着那个公文包,悄然离开这间办公室,一去不再复回。但是,他真不能相信,个人五十四年来的信誉,即将就此毁于一旦。因此他取出飞机票来,困惑地审视着。这是一个周末的下午,办公室里静寂无声;陶柏蒙的视线,迟缓地从大写字台移向红皮沙发,然后经过甬道、外室,停驻在魏尔德小姐桌面插瓶里的一束玫瑰花上。魏尔德小姐将和许多其他的人们一样遭受破产;这束玫瑰花,亦将被弃置于垃圾堆中。这似乎太霸道,太残酷;但是,有什么比自保更重要呢?即使是玫瑰,也长出刺来保护自己!他知道魏尔德小姐在爱恋着他,而且竭尽一个四十岁未婚女性的可能,在深深地爱恋着他,她供职于陶柏蒙信托公司已经十二年了;虽然他和她之间不会热络交谈、缱绻蜜语,但从她的眼波中,从她羞涩的神情里,从她的行动举止上,她的心思已经很自然地流露出来。她的相貌并非不动人,所以在他们单独相处的时候,对陶柏蒙是一个诱惑。但是,他却不想放弃自己宁静的独身生活……他陷于沉思之中,不经意地把桌上的日历翻到了下礼拜;忽然间他从沉思中觉醒过来,发觉到刚才这些无意识的举动。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提起公文包,整整衣冠,悄悄走过玫瑰花旁,出门去了。飞机要六点钟才起飞。正是醉人的春天,公园里的景致,灿丽锦簇;陶柏蒙决定在回家准备行李之前,先散散步,浏览一下悦人的美景。春阳透过丛林,疏落的影子交相辉映。明天抵达里约热内卢之后,开始新的生活,往后的享乐多着呢!虽然到南美去颐养天年,是他的毕生大愿,但却不曾想到这个愿望竟会实现得这么快!这完全是医生为他决定的,他回想起医生对他说:“一切取决于你自己如何调养,享乐优裕,也许还能多活几年。”‎ 他顺着公园漫步,手指被沉重的公文包勒得有些疼痛,但是心情却并不紧张。他和蔼地对一个巡逻警察古怪地笑笑,甚至想要拦住他,而且告诉他:“警察先生,我实在不如我的外表一般值得别人尊敬。我是个拐骗六百家客户的经纪人,我自己也和别人一样,对于我自己的行径感到惊奇,因为我一向诚实,但是,我在世之日已经无多,公文包里的钱财,足够我作最后的享用。”‎ 路过一处玫瑰花丛,他又想起了魏尔德小姐。记得是在两个月以前,她怯怯地交给他一张三千元的支票,“陶柏蒙先生,请你把这笔款子替我投资好吗?”她忸怩地说,“我觉得我早就应该托付给你了。储蓄存款比较起来是最可靠的,而且自一九二九年以来,我一向对股票证券不大信任。”‎ ‎“魏尔德小姐,我很愿为你效劳,”他内心暗暗得意,“但是,你既然不信任证券,为什么又变了主意呢?”她低下头,羞答答地不作声,停了半晌才说:“是的,我在这里服务已经很多年了,亲见你为别人赚了许多钱……。”‎ ‎“你总该知道,这种事情多少有些冒险性,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你真准备承受吗?”‎ ‎“我相信托付给你是不会有什么不妥的,”她看看他,爽直地说:“万一不幸,我也不会有二话的。”‎ 他提提精神,继续向前走去,远处,哥伦布广场已经隐隐在望了。忽然,他看见路边蹲着一个人,那人的年纪,和他自己不相上下,也许比他还稍稍大一点;头上蓬着苍苍白发,衣衫褴褛,补绽斑斑。陶柏蒙放缓脚步,许多野鸽子正围绕着那个人飞舞,争着啄食他手上的花生;在他怀里,还露出花生袋子。从侧面看去,那个人很和蔼,很慈祥:但是满面皱纹斑驳,想是历经风霜使然。他看见陶柏蒙正在看他,就说:“可怜的鸽子哟!它们经过了漫长的严冬,自从飘雪以来,它们早就被人们遗忘了;我只要能买得起花生,不论气候多么恶劣,我都必定会来的,因为我不愿意让它们失望。”‎ 陶柏蒙茫然地点点头,他盯着那个孤零零的人出神;“那个人这么穷苦,还肯把仅有的钱用来喂鸽子,那些鸽子信赖它们的穷施主……。”‎ 这个念头激起他五十四年来清白无疵的自尊心,使他瞿然以惊。他忽然看见那些鸽子变成六百家嗷嗷待哺的客户,其中有几家是孤苦无依的老寡妇,靠亡夫留下的一点薄产,节衣缩食地活着,其中有一只鸽子是魏尔德小姐。而他,就是那蹲在路边喂鸽子的人;至少在今天以前的那些日子里,他就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但是,他不但从来不曾衣衫褴褛,而且一向丰衣足食!羞恶之心,不禁油然而生。他回过头来,跑回公司。虽然他的心里还有一个声音在讥嘲他重投樊笼,为人役使,太不聪明。但是他的意念趋于坚定,不再为邪恶的企图心所撼动,心志固如金汤磐石一般。他面对着桌上的日历,衷心喜悦;也许这是一个好预兆。他不应该毁灭自己一生的名誉。他为那个喂鸽子的人祝福,因为那个人把他从噩梦中拯救出来,使他及时省悟,悬崖勒马。到南美去,并不就是惟一可行的休养办法;如果能得爱人的悉心服侍,也可以延年益寿的。他要从头拾起那位爱玫瑰的人给予他的爱,他得到一个新生的机会。‎ 这时,那个喂鸽子的人还在公园里。他茫然地环视四周,回过头来,看见一只肥美的鸽子正在他掌中吃得高兴,他熟练地把它的脖子一扭,揣进怀里,然后站了起来。‎ ‎“朋友们,很抱歉!”他对四散飞舞的鸽子们温和地说:“你们知道,我也需要果腹呀!”‎ ‎(节选自《世界经典小小说》,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中“即使是玫瑰,也长出刺来保护自己”的含义是即使是有美好德行的人,为了自保,也会做出有违道义的事情。‎ B. 小说安排魏尔德小姐因为陶柏蒙决定投资这一情节,既可以从侧面补充陶柏蒙这一人物形象,他在过去工作态度认真,诚信而受人尊重,也表现了魏尔德小姐希望陶柏蒙为她赚更多的钱。‎ C. 人生是由很多迷途组成的,面对迷途和疑惑,我们都需要强有力的精神来支撑和引导。陶柏蒙最终的选择源于他内心深处的羞耻心和责任心。‎ D. 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出人意料,构成了一种“含泪的微笑”的特殊的艺术美感,而这里面也包含了很多讽刺意味,体现出一种深层次的人道主义精神。‎ ‎5. 出色的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的一大亮点,请简要概括主人公陶柏蒙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 ‎6. 请联系全文分析小说设置老人在公园中喂鸽子这一情节有何作用。‎ ‎【答案】4. B 5. ①准备逃走时的紧张惶惑。②在公园散步时轻松与沉重的矛盾。③看到喂鸽子的老人时感到羞愧。④做出正确决定后的坚定与感思。 ‎ ‎6. ①照应标题。②象征,鸽子象征着像陶柏蒙的客户这样善良纯朴的社会弱势群体,鸽子的命运也暗示了他们的命运,升华了小说的主旨。③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写陶柏蒙受到老人感化而转变思想做了铺垫。‎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把握文本的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的基础上,分析选项中的人物、时空、事件、艺术手法、情感等,常见错误类型有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 B项,“也表现了魏尔德小姐希望陶柏蒙为她赚更多的钱”理解有误。依据第四段“她低下头,羞答答地不作声,停了半晌才说:‘是的,我在这里服务已经很多年了,亲见你为别人赚了许多钱……。’”和第六段“‘我相信托付给你是不会有什么不妥的,’她看看他,爽直地说:‘万一不幸,我也不会有二话的。’”,从魏尔德小姐羞答答地的深情和不计较投资的风险可知,魏尔德小姐决定投资主要不是想赚到更多的钱,而是因为对陶柏蒙的痴恋。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梳理作者的行文思路,筛选出具体体现作者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心理活动或思想变化的地方并归纳出心理变化特点。答题时要先概括心理变化特点,然后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最后总结心理变化对主题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依据第一段“陶柏蒙锁上公文包的时候,感到口干舌燥;他颤巍巍地伸手入袋,掏取香烟,觉得手在发抖。”“他那疲惫的蓝眼睛,惶惑不决地注视着那个公文包”可知,他准备逃走时心理紧张与惶惑;‎ 依据第一段“俯视窗外中央公园的一片新绿;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内心的紧张,稍微缓和了一些。”“虽然他心里仍然矛盾,但是他到底还是那样决定了”、第二段“顺着公园漫步,手指被沉重的公文包勒得有些疼痛,但是心情却并不紧张。他和蔼地……”、第三段“路过一处玫瑰花丛,他又想起了魏尔德小姐”可知,他在公园散步时心理上轻松与紧张沉重的矛盾纠结;‎ 依据第九段“这个念头激起他五十四年来清白无疵的自尊心,使他瞿然以惊。他忽然看见那些鸽子变成六百家嗷嗷待哺的客户,其中有几家是孤苦无依的老寡妇,靠亡夫留下的一点薄产,节衣缩食地活着……”“羞恶之心,不禁油然而生”可知,看到喂鸽子的老人而感到自我的羞愧;‎ 依据第九段“他回过头来,跑回公司”“虽然他的心里还有一个声音在讥嘲他重投樊笼,为人役使,太不聪明。但是他的意念趋于坚定,不再为邪恶的企图心所撼动,心志固如金汤磐石一般”“他不应该毁灭自己一生的名誉”“他要从头拾起那位爱玫瑰的人给予他的爱,他得到一个新生的机会”可知,他做出正确决定后内心的坚定与感思。‎ 考生由此容易准确作答。‎ ‎【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通常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内容上是指情节本身的内容、情节对环境、人物、主题、读者的作用;结构上是指该情节对其他情节的作用,另外注意根据提问形式来确定答案。‎ 写老人喂鸽子,呼应了标题“鸽”;‎ 第八段陶柏蒙看到老人在公园中喂鸽子想到“那个人这么穷苦,还肯把仅有的钱用来喂鸽子,那些鸽子信赖它们的穷施主……”和第九段“这个念头激起他五十四年来清白无疵的自尊心,使他瞿然以惊。他忽然看见那些鸽子变成六百家嗷嗷待哺的客户”,可知,句子用了象征手法,鸽子象征着像陶柏蒙的客户这样善良纯朴的社会弱势群体,鸽子的命运也暗示了他们的命运。‎ 依据第九段“这个念头激起他五十四年来清白无疵的自尊心,使他瞿然以惊”“他回过头来,跑回公司。”“他的意念趋于坚定,不再为邪恶的企图心所撼动,心志固如金汤磐石一般”可知,老人喂鸽子这一情节,推动了情节发展,促使陶柏蒙思想转变,放弃跑路年头,转而追求美好的人性和人生,升华了本文中心。‎ ‎【点睛】文本中人物心理变化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考生分析时要联系上下文语境,抓住关键词句,不可脱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邻居”们 李晓晨 他们是我邻居,就住在一墙之隔的地方。每个早晨,我拉开窗帘,视线扫过酒店、马路、车流,最后总会落在那片平房上,平房前的空地上老有一对小孩儿跑来跑去。但我竟没什么机会认识他们。直到裤子拉链坏了,四处打量,我终于在一扇大铁门上看到了七八行白底红漆的字,“换锁、配钥匙、通下水道、缝纫……”推门进去,一个一口江苏话的胖老太先开了口。‎ ‎“怎么了?”‎ ‎“裤子拉链坏了。”‎ ‎“十块。”‎ ‎“不能再便宜点儿吗?”‎ ‎“不行,也不是我,带你找人。”‎ ‎“行吧,能换就行。十块。”‎ ‎“跟我走吧。小四,先看着店。”‎ 老太太和我不紧不慢地聊着。这点小活在她眼里压根就没多少利润,所以她很坚决,来客不同意价钱,她就断不会离开那张已经陷下去一个深坑的沙发。看我答应,她才从沙发窝里站起来,抖干净修鞋时蹭在身上的灰毛,披上红蓝格子大棉袄。“远吗?”“不远,几步路。”说话工夫,我已经跟着她出了门,重庆烤鱼、驴肉火烧、酸辣粉、烟酒副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级养老院……走了两百多米,她一闪身子拐进了一条黢黑狭长的巷子,“就在里面,走到头”。“里面?”我迟疑了,停在巷子口。巷子太长了,只有零星灯光,根本看不清里面是什么。“走啊。”她已经在前面叫我了,“看脚底下,道黑。”老太太洪钟般的声音这会儿竟有了让人没法拒绝的力量,我只能跟着她加快脚步。‎ 巷子里住着十几户人家。开小饭馆的端出来一个盛满大蒜的红塑料盆,男的女的都忙着剥蒜,这只是他们第二天配菜的一小部分。收破烂的摆弄着白天的成果,纸箱、报纸、酒瓶一一归类码好,屋里很小,但收拾得整齐。白布帘子上是红色的歪歪扭扭的“男”“女”,不时有人钻进钻出,嘴里关心着生意、孩子和回家的车票。他们生活在这座城市几乎最繁华的地方,靠四周的酒店、写字楼、商厦过活,联系着一个庞大的群体,彼此交叉,又互相支撑。‎ 我跟着她走到巷子尽头,一间简单的平房出现了,红砖砌墙,中间立着柱子,地上随意摆几样家具。缝纫机占据了最靠门的位置和最亮的灯光,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正坐在那里穿针引线,缝纫机咔哒咔哒发出有节奏的声响。她在忙的,是一个东北男人的活计,他想把西装上衣改小些,说太大了穿上不精神。男人一边说一边套上西装比划着,衣服的银光闪得屋里“金碧辉煌”。“明天去见新老板,换个好点的活,回家也有面子。”他脸上满是喜悦,带着和西装外套一样的光彩。“那好啊,大哥,涨了工资以后多来,我收拾衣服,扦裤脚,缝被子都好的呀。”姑娘拿软尺量着,听口音和胖老太太还是老乡。“我老公也在饭店打工的呀,老板看重他,才给他涨了工资,还给他车子让他来回运运菜什么的,就是一天到晚不见人,唉。”不过,这叹息里明显透着带劲儿,快过年了,她大概想到了老公要到手的奖金和给亲戚置办的年货吧。‎ 终于轮到我了,把裤子递过去。姑娘白净的脸被灯光衬得更耐看。她拿出一个大盒子,飞快地寻找配对的拉链,这个长了,那个颜色不对,好容易找到一条合适的,立刻衬在裤子内侧,并不问我的意见,在这方面她才拥有绝对的权威。她拿起剪刀开始拆旧拉链,灯光不够亮时,还得举高些才能看清楚。等着也是无聊,我开始跟她闲扯,知道姑娘姓刘,二十二岁,跟老公来北京打工,一大家子都住在这,周围基本都是老乡或者打工的同伴,热热闹闹挤在一起,有个什么事儿都会帮着搭把手,看下孩子,做个饭,揽个生意。她告诉我,刚才领我来的老太太家挣得才叫多,因为他们摊子在路口,不像她缩在巷子里,只能靠老主顾一个带一个进来。‎ 一对小姐弟吵吵闹闹冲了进来,到处都是声响。“妈妈,我要看《海绵宝宝》”“妈妈,弟弟踢我”“她先抢我手机”……这对小姐弟长得漂亮、精神,姐姐头发是自来卷,一对大眼睛忽闪忽闪地瞟我几眼,心思也不在这里,显然还惦记着弟弟手里的手机。小刘有些分神,没办法,她得先解决姐弟之间的冲突,再来解决我。“快,擦擦鼻涕,都吃进去了”“多喝水,别跟弟弟抢”“都乖乖的,不然手机没收了呀”……母亲果然是万能的,语气和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慑,三言两语就平息了一场小规模战役,这才又回到我对面坐下。“没办法,只有看手机才能不闹腾。”原来,天底下看孩子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我想着白天的心事,漫无目的地问她,“你觉得这儿好吗?”“哪不都一样嘛,到哪都是打工吃饭挣钱,北京也就这回事的呀,挣得多些啦。我们还好,婆婆跟着,两个孩子也在,一家子蛮好,看到孩子就很好。”她抬起头笑笑。她和她周围的人或许并不在意这问题。他们每天做着自己的活计,攒钱,看孩子,买菜,做饭,也许偶尔会琢磨琢磨离开还是留下。这一家子给我一种细微而安定的感觉,甚至生出几分信任,想跟她再多扯几句。不过,门一开,又进来一个小伙子。“接袖子。”“十五。”小刘说。我突然意识到,给她钱,回家,是我现在最该做的事了。‎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铁门上白底红漆的字及白布帘上歪歪扭扭的“男”“女”既暗示“我”“邻居”们的身份,又营造出较浓的市井气息。‎ B. 开篇那对小孩的身份在后文得以水落石出,首尾彼此呼应,而在姐弟俩身上也一定程度地反应了当下家庭教育的普遍问题。‎ C. 在被胖老太太带到黢黑狭长的巷子前时,“我”的迟疑源自本能的警惕,而跟裁缝小刘的短暂接触却令人产生信任之感。‎ D. 作者以平实的口吻写人记事,生动地勾勒出处在繁华都市一角的底层劳动者的众生相,并将真挚的同情与欣赏寄出其间。‎ ‎8. 下列对本文的人物语言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多用短句对话。如“接袖子。”“十五。”“里面?”“走啊。”“看脚底下,道照”等人物对话,简洁明了,一目了然。‎ B. 主要采用问答形式。如“怎么了?”“裤子拉链坏了。”“远吗?”“不远,几步路。”一问一答,干脆利落。‎ C. 口语、方言入文。如“十块”“涨了工资”,语言质朴平实,富有生活气息。‎ D. 幽默诙谐。如“换个好点的活,回家也有面子”等,渲染了轻松的气氛。‎ ‎9. 文章是怎样有条不素地讲述我“邻居”们的生存状态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D ‎ ‎9. ①线索清晰。文章以“换拉链”为线索,再以“我”一天夜晚到之前没有机会去过的“那片平房”“换拉链”的经历来组织行文,条理清楚、线索分明。②角度多样.作者从视觉、听觉、内心感触等几方面讲述了自己在平房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经历平凡普通,却富有生活气息。③详略得当。“胖老太太”“刘姑娘”详写,刘姑娘的老公和孩子,以及其他十几户人家都是略写,这样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点面结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 D项,“同情”错误。依据最末一段“哪不都一样嘛,到哪都是打工吃饭挣钱,北京也就这回事的呀,挣得多些啦。我们还好,婆婆跟着,两个孩子也在,一家子蛮好,看到孩子就很好。”“她和她周围的人或许并不在意这问题。他们每天做着自己的活计,攒钱,看孩子,买菜,做饭,也许偶尔会琢磨琢磨离开还是留下。”“这一家子给我一种细微而安定的感觉,甚至生出几分信任”都可看出,小刘等底层劳动者蜗居繁华城市一隅而并不觉得苦,而是过着坦然从容、细微而安定的生活,作者对他们的生活态度充满欣赏之情。D项错误,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通常要思考以下角度:用词(叠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颜色词)、句式(长短句、整散句、疑问或反问句、感叹句)、手法(比喻、排比、对偶等)、语言风格(简洁明快、生动传神、含蓄深沉、浓郁的地方特色、口语化、风趣幽默等)、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人称方式(第一、二、三人称)。解题时要回归原文,准确判断选项。‎ D项,“幽默诙谐”错误。“换个好点的活,回家也有面子”等,是以平实质朴的话语写出人物间轻松的气氛,故语言风格不是“幽默诙谐”,而是“平实质朴”。故D项错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品味文学作品艺术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仔细审题,明确考点和思考角度,然后回归原文,理清文章脉络和层次,筛选关键词句,准确作答。‎ 本题考查“怎样有条不素地讲述我‘邻居’们的生存状态”,即考查作者刻画群体形象的艺术手法。考生要思考情节线索、内容角度、详略结构等方面。‎ 本文从第一段“每个早晨……平房前的空地上老有一对小孩儿跑来跑去。但我竟没什么机会认识他们”开始,到因为换拉链而碰到胖老太太带路“我跟着她走到巷子尽头,一间简单的平房出现了”,到倒数第二段“一对小姐弟吵吵闹闹冲了进来,到处都是声响”,到最末一段“这一家子给我一种细微而安定的感觉,甚至生出几分信任”,作者通过“换拉链”这一事情为线索串起全文,条理清晰地展开故事;‎ 作者刻画人物时,写胖老太太“看我答应,她才从沙发窝里站起来,抖干净修鞋时蹭在身上的灰毛,披上红蓝格子大棉袄”“她一闪身子拐进了一条黢黑狭长的巷子”“‘看脚底下,道黑。’老太太洪钟般的声音这会儿竟有了让人没法拒绝的力量”是详写,写刘姑娘“二十多岁的姑娘正坐在那里穿针引线,缝纫机咔哒咔哒发出有节奏的声响”“这叹息里明显透着带劲儿,快过年了,她大概想到了老公要到手的奖金和给亲戚置办的年货吧”“姑娘白净的脸被灯光衬得更耐看。她拿出一个大盒子,飞快地寻找配对的拉链”等,都可以看出,写刘姑娘也是详写;而文中对刘姑娘的孩子和丈夫等,以及巷子里的其他人都是略写,详略得当,使本文的故事展开主次得当、点面结合,故事更有吸引力;‎ 写“我‘邻居’们”时,有 “看我答应,她才从沙发窝里站起来,抖干净修鞋时蹭在身上的灰毛,披上红蓝格子大棉袄”“姑娘白净的脸被灯光衬得更耐看”的视觉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有“一对小姐弟吵吵闹闹冲了进来,到处都是声响”“缝纫机咔哒咔哒发出有节奏的声响”等听觉描写;有倒数第二段“母亲果然是万能的,语气和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慑,三言两语就平息了一场小规模战役”和末段“这一家子给我一种细微而安定的感觉,甚至生出几分信任”等心理描写。作者综合各种描写,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等,讲述了身居繁华一隅的底层劳动者们的生存状态。‎ 考生据此容易得出准确作答。‎ ‎【点睛】小说题的一些阅读技巧平时应该做好储备,比如常见题型,以及思维路径、答题技巧、模板等等都该有模板或者套路,若对题干做到心中有数,答案自然如成竹在胸。段落作用题答题思路包括:内容主旨、结构思路、语言修辞。理解含义题学会灵活应变,若使用了修辞可以按照“明手法+析内容+点效果”的套路来;若内容丰富,则按照由浅入深由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的思维路径来作答。题型归类为文体或手法作用题,答题思路则为:效果+内容+主旨。‎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人也。湛出继伯父淡,袭封安众县五等男。少有局力,不尚浮华。博涉史传,谙前世旧典,弱年便有宰世情,常自比管夷吾、诸葛亮,不为文章,不喜谈议。本州辟主簿,不就。除著作佐郎,不拜。父柳亡王江州。州府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 高祖入受晋命,以第四子义康为冠军将军,义康以本号徙为南豫州,湛改领历阳太守。为人刚严用法,奸吏犯赃百钱以上,皆杀之,自下莫不震肃。景平元年,召入,拜尚书吏部郎,迁右卫将军。嫡母忧去职。服阕,为侍中。抚军将军江夏王义恭镇江陵,以湛为使持节、行府州事。义恭性甚狷隘,年又渐长,欲专政事,每为湛所裁,主佐之间,嫌隙遂构。太祖闻之,密遣使诘让义恭,并使深加谐缉。义恭具陈湛无居下之礼,又自以年长,未得行意,虽奉诏旨,颇有怨言。‎ 先是,领军将军殷是仁以时贤零落。自太祖征湛。八年,召为太子詹事。及俱被时遇,猜隙渐生。时彭城王义康专秉朝权,而湛昔为上佐,遂以旧情委心自结,欲因宰相之力以回主心,倾黜景仁,独当时务。义康屡构之于太祖,其事不行。义康擅势专朝,威倾内外,湛愈推崇之,无复人臣之礼,上稍不能平。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每入云龙门,御者便解驾,左右极羽仪随意分散,不矽不出,以此为常。及至晚节,驱煽义康,凌轹朝廷,上意虽内离,而接遇不改。上尝谓所亲曰:“刘班初自西还,吾与语,常看日早晚,虑其当去。比入,吾亦看日早晚,虑其不去。”时上与义康形迹既乖,衅难将结,湛亦知无复全地。十月,于狱伏诛,时年四十九。‎ ‎(节选自《宋书刘湛列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谙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B. 湛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谱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C. 滋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谱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D. 滋初入朝/委任甚重/日夕引接/恩礼绸缪/善论治道/并谱前世/故事叙致铨理/听者忘疲 ‎11.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主簿,主官属下掌管具体事务的官吏,一般职责为掌管文书、办理事务。‎ B. 嫡母,旧时妾的子女对父亲正妻的称呼。“嫡母忧”指刘湛的嫡母生病。‎ C. 太祖,文中指帝王庙号,多为创基立业者,常见于开国皇帝。‎ D. “左右”文中指出行时所带的随从,“羽仪”则是指出行时的仪仗。‎ ‎12.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湛广涉典籍,才华横溢。刘湛不喜欢浮华的习气,博览史传等典籍,熟悉前朝的典章制度,有治理天下的抱负,常常自比管夷吾和诸葛亮。‎ B. 刘湛管理有方,受到器重。刘湛执法严厉,治下有官更贪钱一百钱以上,都处以死刑;义恭镇守江陵时,朝廷任命刘湛为使持节,管理所辖州府的事务。‎ C. 刘湛不惧上级,敢于抗争。义恭为人胸襟狭窄,年龄又大,想专断政事,常常被刘湛制裁,两人之间的嫌隙在太祖调停后才得以消除。‎ D. 刘湛结交权臣,被皇上疏远。刘义康专权后,刘湛十分推崇他,倾心结交,皇上心中渐渐不快,跟亲信说,现在刘湛入宫,苦于他不快走。‎ ‎13. 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父柳亡于江州,州府送故甚丰,一无所受,时论称之。‎ ‎【答案】10. B 11. B 12. C ‎ ‎13. 刘湛的父亲刘柳在江州去世时,州府官员送来的丧仪很丰厚,但他一概谢绝,当时颇受人们的称赞。‎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比较选项断句异同处,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以及动词、虚词、特殊句式和句间逻辑关系来断句。‎ 依据“湛初入朝,委任甚重”可知,“引接”指的是皇上对刘湛的态度,故“日夕引接”强调皇上对刘湛的重视程度;而“恩礼”用“绸缪”来修饰,也强调皇帝对刘湛礼遇得很好,故“引接”后断句,故排除AC;而“善论”“并谙”不是承前句写皇上的特征,而是写刘湛的才能,“论”的宾语是“道”,“谙”(熟悉)的宾语是“故事”(旧例典籍),故“善论”前断句,且“故事”要断在“并谙”一句,故排除AC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做出判断。‎ B项,“生病”错误。“母忧”指母亲丧事。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正确解答这类题,需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仔细进行对照,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主要注意人物概括不准、事实陈述混乱、技巧断定不当、评价理解失当、文本评述失据等问题。‎ C项,“两人之间的嫌隙在太祖调停后才得以消除”错误。依据第二段“虽奉诏旨,颇有怨言”可知,太祖调解后,义恭虽然表面遵从,心里仍有怨气,故嫌隙没有根本消除。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同时要注意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的翻译;注意一些虚词也有意义;注意一些特殊句式的翻译也要到位。‎ 亡:去世;亡于江州:状语后置句,在江州去世。故:丧礼,丧仪;一:全部,一概;甚:非常;称:称赞。‎ ‎【点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常常包括特定称谓、古代职官、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考生平时学习要多积累,且分类识记,便于快速准确地解题。‎ 译文:‎ 刘湛字弘仁,南阳涅阳人。刘湛过继给他的伯父刘淡,袭封安众县五等男。刘湛年轻时就很有器量和才干,不喜欢浮华的习气。他博览史传等典籍,熟悉前朝的典章制度,少年时期便有治理天下的抱负,常常自比管仲和诸葛亮。他不写文章,也不空谈清议。本州任命他为主簿,不去上任。授予著作佐郎的官职,也不任职。刘湛的父亲刘柳在江州去世时,州府官员送来的丧仪很丰厚,但他一概谢绝,当时颇受人们的称赞。‎ 高祖接受晋职任命,让第四个儿子义康做冠军将军,义康以本号调任到为南豫州,湛重新领任历阳太守一职。为人刚正严格用法,奸吏贪污赃款百钱以上,都会被杀,自此下属没有不震撼严格要求自己。景平元年,被征召入宫,任尚书吏部郎,升迁为右卫将军。因为母亲去世而卸任官职。守丧期满,担任侍中。抚军将军江夏王刘义恭镇守江陵,朝廷任命刘湛为使持节、管理所辖州府的事务。义恭性情非常急躁、胸襟狭窄,年龄又稍微长一些,欲专揽政事,每被刘湛制止,一主一佐两官之间,矛盾于是就产生了。太祖听闻这件事,暗中派遣使者责备义恭,并让他好好地协调。义恭详细陈述刘湛没有作为下属的礼节,又自认为年长,没有能够顺自己的意,虽然奉领诏旨,心里很有怨言。‎ 在此之前,领军将军殷是仁认为当世贤才零落。自太祖征召刘湛。八年,召为太子詹事。等到一起被礼遇重用,猜疑矛盾渐渐滋长。彭城王刘义康独揽朝政,而刘湛过去是他的高级幕僚,就凭借着旧情倾心与刘义康交往,想凭借宰相的力量挽回皇上的心意,倾轧罢免殷景仁,自己好独掌政务。义康多次向太祖捏造罪名说殷景仁的坏话,事情最后没成功。刘义康专权,独揽朝政,威势压倒朝廷内外,而刘湛更加推崇他,对皇上也就不再有为臣子的礼节了,皇上心中渐渐不快。刘湛刚刚回朝做官时,皇上委以重任,早晚接见,恩赏礼遇十分优厚。刘湛善于讲述治国之道,并且熟悉前朝典故,说起来有条有理,听的人十分入神,忘了疲劳。他每次从云龙门入宫,驾车的人就解开马匹,随从和仪仗人等都可以随意走动,因为刘湛不到晚上是不会出宫的,这已习以为常。可是到了后期,他煽动刘义康,欺凌朝廷,皇上心中早已与他决裂,但表面上的礼遇仍然不改。皇上曾经对亲近的人说:“刘当初从西边回来,我和他谈话,常看天色早晚,害怕他该离开了。等到他入朝,吾也看天色早晚,担心他不离开。” 当时皇上与刘义康的矛盾已经很明显,大祸将起,刘湛也知道已经没有保全的余地了。这年十月,刘湛在狱中被处死,时年四十九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之子也。十岁而孤,事拇孝谨。以父得罪,靖居私门。山涛领选,启武帝曰:《康诰》有信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卻缺,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发诏征之,起家为秘书丞。绍始入洛,累迁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亦深器之,每曰:”使延祖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复遗才矣。”沛国戴唏少有才智,时人许以远致,绍纵为必不成器。晞后为同州主簿,以无行被斥,州党称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为给事黄门侍郎。时侍中贾谧以外戚 之宠,年少居位,潘岳、杜斌等皆附焉。谧求交于绍,绍拒而不答。及谧诛,绍时在省,以不阿比凶族,封代阳子,迁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薨,太常奏谥,绍驳曰:“谥号所以垂之不朽,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自顷礼官协情,谥不依本。准谥为过,宜谥曰缪。”事下太常。时虽不从,朝廷惮焉。齐王冏既辅政,大兴第舍,骄奢滋甚,绍以书谏曰:“夏禹以卑室称美,唐虞以茅茨显德,宜省起造之烦,深思谦损之理。”冏虽遂顺以报之,而卒不能用,绍尝诣冏谘事,遇冏宴会,召董艾等共论时政。艾言于冏曰:“嵇侍中善于丝竹,公可令操之。”左右进琴,绍推不受。冏曰:“今日为欢,卿何吝此邪?”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之后。绍虽虚鄙,忝备常伯,腰绂冠冕,鸣玉殿省,岂可操执丝竹,以为伶人之事!若释公服从私宴,所不敢辞也。冏大惭。艾等不自得而退。而朝复有北征之役,征绍。绍以子蒙尘,承诏驰诣行在所。值王师败绩于荡阴,百官及侍卫莫不溃散,唯绍俨然端冕,以身捍卫,兵交御辇,飞箭雨集,绍遂被害于帝侧,血溅御服,天子深哀叹之。及事定,左右欲浣衣,帝阳:”此嵇仲血,勿去。‎ ‎(节选自《晋书·嵇绍传》)‎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起家,有“兴家立业,成名发迹”的意思,也有“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的意思,文中用后一种意思,义同“起复”。‎ B. 尚书,尚书省下辖六部中各部的最高长官叫尚书,其副职叫侍郎,分左右。文中的尚书左仆射是尚书省中尚书令的副手。‎ C. 外戚,封建时代帝王的母族、妻族被称为外戚。和宦官干政一样,外戚专权是封建时代君主专制制度的痼疾之一。‎ D. 行在所,又称行在。东汉文学家蔡邕说天子自谓所居曰‘行在所’。”本文中用来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 ‎15.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嵇绍为子孝谨,才能出众。嵇绍侍奉母亲非常孝顺恭谨;与郤缺一样贤能,山涛向武帝推荐他担任秘书丞,于是武帝就发诏书征召他。‎ B. 嵇绍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嵇绍拒绝与凭外戚身份受宠的贾谧交往:广陵公陈准死后,嵇绍又据理反对给予陈准不合实情的谥号。‎ C. 嵇绍于公于私都敢于直言。对大兴土木营建宫室的齐王网,嵇绍敢于上书劝谏:对在宴会时要他操琴为欢的要求,嵇绍也据理拒绝。‎ D. 嵇绍忠于君王,英勇无畏。朝廷北征大败于荡阴,在百官及侍卫纷纷溃散时,只有嵇绍挺身捍卫皇帝,最终被害于皇帝之侧。‎ ‎1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绍对曰:“公匡复社稷,当轨物作则,垂之于后。”‎ ‎【答案】14. A 15. A ‎ ‎16.‎ ‎ 嵇绍回答说“您担负挽救并复兴国家的重任,正应当遵循法度,以身作则,让美名能够流传后世。”‎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 A项,“义同‘起复’”错误。“起复”指官吏革职后重新被起用,明清两代专指服父母丧期满后重新出来做官。故“起家”和“起复”意思不一样。故选A。‎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本题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事件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内容,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A项,“山涛向武帝推荐他担任秘书丞”错误,依据山涛说的“宜加旌命,请为秘书郎”,还有皇上对涛说的话“如卿所言,乃堪为丞,何但郎也”可知,山涛向武帝推荐他担任的官职是秘书郎,而皇上认为他完全能够担任秘书丞。故A项错误。‎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逐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倒装句式要调整,典故和比喻处通常意译。注意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对:回答;匡:担负;社稷:国家、国家大事;轨:遵循;垂:动词作使动,使……流传。‎ ‎【点睛】翻译句子之前,应先明确翻译的要求,即信达雅。然后把句子代入文中,做如下分析:有无特殊句式,有无专有名词(尤其要注意人的名字,因只有名没有姓,易被当做实词翻译),有无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文言通假等现象,理解大意,最后逐字进行对译。‎ 译文:‎ 嵇绍,字延祖,曹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时失去父亲,奉养母亲孝顺恭敬。因为父亲(的缘故)被降罪,闲居在家。山涛主管挑选官员,对武帝说:“《康诰》中说‘父子之间的罪过不应相互牵累’,嵇绍的贤能与郤 缺相齐,应该加以表扬征召,请任命他为秘书郎一职。”皇帝对山涛说:“像你所说的,(他的才能)完全能够担任秘书丞,何止(仅仅)授予秘书郎呢。”于是下发诏书征用他,嵇绍离开家进入洛阳去做秘书丞。多次升迁做了汝阴太守。尚书左仆射裴頠(wěi)也很器重他,常说:“如果让嵇延祖任吏部尚书,可使天下不会再遗漏人才了。”沛国的戴晞年轻有才气,当时人们相信他将来必有大用,嵇绍却认为他一定不会成大器。戴晞后来任同州主簿,因为行为不端被驱逐,州里民众都说嵇绍有知人之明。元康初年,任给事黄门侍郎。当时侍中贾谧凭借着受宠爱的外戚的身份,年纪轻轻就身居高位,潘岳、杜斌等人都依附他。贾谧请求与嵇绍交好,嵇绍拒绝不理。等到贾谧被处死,嵇绍正在官署,因为他不亲附恶人,被封为弋阳子,又升为散骑常侍。太尉、广陵公陈准去世了,太常奏请加给谥号,嵇绍反驳说:“谥号是用来使死者垂名不朽的,大德之人应当授予大名 ,微德之人就应授予微名,“文武”这些谥号,显扬死者的功德,“灵厉”这些谥号,标志着死者的糊涂昏昧。由于近来掌礼治之官附和情弊,谥法便不依据原则。加给陈准的谥号过誉,应该加谥号为‘缪’。”这件事交给太常处理。当时虽然没有听从嵇绍的意见,但是朝廷大臣都有些惧怕他。 齐王冏辅理朝政后,大兴土木,骄奢更加厉害,嵇绍用谏书规劝说:“夏禹因住房低矮而受人称羡,唐虞因住房简陋而彰显美德,应当去掉大兴土木的烦琐,仔细考虑谦损的道理。”齐王冏虽然以谦顺的态度来回应他,但最终也没能采用(他的谏书)。嵇绍曾经到齐王冏处谈论国事,遇到王冏大设宴会,召集董艾等人共论时政。董艾对齐王冏说:“嵇侍中善于音乐,您可让他弹奏。”身边伺候的人呈上琴,嵇绍推辞不接受。齐王冏说:“今天是欢乐的日子,您为何吝啬弹奏呢?”嵇绍回答说:“您挽救振兴国家,应当制定法度作为准则,使它流传给后人。我虽然浅鄙,身居官位,身穿朝服,在朝廷上谈论时政,怎么可以手持乐器,来做伶人的事情呢!如果脱去公服来参加私宴,就不敢推辞了。”齐王冏非常惭愧。董艾等人不自在就退下了。不久朝廷又有向北征伐的战役,征召嵇绍。嵇绍因天子蒙受风尘,接奉诏书驰往行驾住处。恰逢王师在荡阴战败,百官及侍卫人员都纷纷溃逃,只有嵇绍庄重地端正冠带,挺身保卫天子,军队接近鸾驾,飞箭如雨,嵇绍于是被射死在皇帝的身旁,鲜血溅染了御衣,天子为他的死沉痛悲叹。等到战事平定,侍从要浣洗御衣,皇帝说:“这是嵇侍中的血,不要洗去。”‎ 教材知识 ‎17. 下列各句中的“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顷之未发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6)臣请入,与之同命 ‎(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 (8)是寡人之过也 ‎(9)怅恨久之 (10)公从之 A. (1)(9)/(2)(10)/(3)(5)/(4)/(6)(7)(8)‎ B. (1)(3)/(2)/(4)(5)/(7)(10)/(6)(8)(9)‎ C. (1)(9)/(2)/ (3)(5)/(4)(6)(10)/(7)(8)‎ D. (1)(3)/(2)(10)/(5)(8)/(4)(6)/(7)(9)‎ ‎【答案】C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解答此题时,需要逐项分析。‎ ‎(1)顷之未发 (9)怅恨久之 中的之都是时间副词;‎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中的之是动词,意思是到;‎ ‎(3)(5)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用翻译;‎ ‎(4)(6)(10)是代词,作宾语;‎ ‎(7)(8)是结构助词,意思是的。‎ 故选C ‎18.下列画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七月既望 望:月满为望,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B. 倚歌而和之 和:伴奏 C. 山川相缪 缪:缭、盘绕 D. 举匏樽以相属 匏:酒杯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文言实词题要得分,考生必须平时多积累,多读多记,考试时再联系语境,利用上下文的语意和逻辑关系推测多义实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偏义词及词类活用等词语在文中的释义,最后综合使用排除法得出最佳答案。‎ D项,“匏:酒杯”错误。匏:胡芦。故选D。‎ ‎【点睛】文言实词题要得分,必须多积累,多读多记。但在做题时,又有“法”可依,要依据上下文语境、句子的语法特点、句子本身的意思三个方面来推测。常有方法有意义推断法、语法推断法(句子搭配和句式、句间关系)、联想(课文、成语)法三种。‎ ‎1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又前而为歌曰②天下云集响应③顷之未发,太子迟之④卿当日胜贵⑤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⑥使使以闻大王⑦却匈奴七百余里⑧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⑨一死生为虚诞⑩其曲中规⑪火尚足以明也⑫使人听此凋朱颜 A. ①④⑧/②⑪/③⑨/⑤⑩/⑥⑦/⑫‎ B. ①⑧/②④/③⑨/⑤⑩/⑥⑦②/①‎ C. ①②④/③⑧⑨/⑤四/⑥⑦⑫/⑪‎ D. ①②④/③⑨/⑤⑩/⑥⑦/⑧⑪/⑫‎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文言实词活用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平时注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活用用法,并能根据语境准确辨析具体字词的活用用法,考生要先理解句意,综合运用结构搭配、逻辑关系等来推定。‎ ‎①歌,唱②云,像云一样③迟,嫌……晚④日,一天天地,日益⑤昏惑,使人模糊迷乱的地方⑥闻,使……知道、听说⑦却使……退⑧师,学习⑨一,把……看成一样⑩曲,弯曲程度⑪明,照明⑫凋使……凋谢(改变),可见①⑧是名词作动词;②④是名词作状语;③⑨是意动;⑤⑩是形容词作名词;⑥⑦⑫是作使动用法;⑪是形容词作动词。B项分类最恰当,故选B。‎ ‎【点睛】词类活用有名词动用,名词做状语,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动词作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动词的意动用法和数词的活用等,考生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具体的分析。‎ ‎20.下列句子按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群臣侍殿上者②则又何羡乎③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④得复见将军于此⑤客有吹洞箫者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⑧凌万顷之茫然⑨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⑩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⑪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A. ①⑤/②⑧⑨/③④⑦/⑥⑩/⑪‎ B. ①⑤⑧/②⑨/③④⑦/⑪/⑥⑩‎ C. ①⑤⑧/②⑨/③⑦/④⑪/⑥⑩‎ D. ①⑤/②⑧⑨/③⑦/④/⑥⑩⑪‎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句式的能力。文言句式常用的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等,考生应该在学习文言文时,辨析各类文言特殊句式的不同点,做到举一反三,准确辨识。‎ ‎③⑦是被动句;④⑪是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句);①⑤⑧是定语后置;②⑨是宾语前置句;⑥⑩是判断句。故句式分类最准确的是C项,故选C。‎ ‎【点睛】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和一些特殊的固定句式等,考生平时学习文言文要多识记文言特殊句式的特征和类型特点,并注意辨析,有利于提高考生的文言素养和综合能力。‎ ‎2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 B. “平旦、晡时、夜半……都是古代表示时辰的词语。《孔雀东南飞》中也有许多涉及到时辰的句子,如“鸡鸣外欲曙”“寂寂人定出”等。按时间先后来说,“人定”在“黄昏”之后。‎ C.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徽、羽、变宫、变徽七音。“荆轲和而歌,为变徽之声”中的“变微”是微的变调,声调悲凉;“慵慨羽声”的“羽”,声调平和。‎ D.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中的“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化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应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根据已学知识,联系文本内容,对选项中的文史典籍、古代职官、科举制度等方面做出判断。‎ C项,“‘慵慨羽声’的‘羽’,声调平和”错误。羽,声调激愤。故选C。‎ ‎【点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常常包括特定称谓、古代职官、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考生平时学习要多积累,且分类识记,便于快速准确地解题。‎ ‎2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项是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C. “狄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史记》。‎ D.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解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考查包括人的称谓、古代职官、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礼仪、饮食器用、音乐文娱、文史典籍等方面。此题主要考查文学典籍及人物形象、代表情节。‎ C项,“‘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史记》”错误,“游刃有余”出自《庖丁解牛》。故选C。‎ ‎【点睛】学习文化常识题时,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作品、典故等,还要注意积累一些重要故事情节、座次朝向、尊卑礼仪等。在做题时要注意,不能出现张冠李戴的毛病。‎ ‎23.下列与《大卫科波菲尔》情节有关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觉安妮斯始终爱着他。‎ ‎②大卫满怀悲痛,决定出国旅行,其间,安妮斯始终与他保持联系。‎ ‎③他渐渐发觉自己的真正情感,并知道安妮斯对自己的爱。‎ ‎④大卫成了有名的作家。‎ ‎⑤朵拉却患了重病,在辟果提去澳前夕离开人世。‎ ‎⑥最后他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和女仆辟果提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A. ①③④⑤②⑥‎ B. ④⑤②③①⑥‎ C. ⑤④②③①⑥‎ D. ③①④⑤②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积累能力。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本题要求为与《大卫科波菲尔》情节有关的句子排序,考生要识记情节,还要通过分析句子之间的时间、逻辑等关系来判断。依据②“大卫满怀悲痛,决定出国旅行”,找到“悲痛”的原因,①到⑥句中只有⑤句的“重病”“离开人世”是悲痛的,故确定⑤②,排除C;而ABD项中,都是④⑤②的顺序;⑤句“朵拉却患了重病”的转折连词与④句构成对比;再依据时间顺序“出国——渐渐发觉——返回英国——终于结成良缘”的顺序,容易排除AD两项;故选B。‎ ‎【点睛】完成名著题,平时要注意积累名著相关内容:一要积累名著中表现的作品思想意义,熟悉名著中重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二要理清名著中的故事情节,积累名著中重要人物的主要情节,读懂小说关键细节的价值。三要重视作品中经典语言片段并理解其深刻含义,积累名著中体现作者倾向的内容。四要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经历、教养、气质等的刻画,积累名著中艺术技巧高超的内容。‎ 名篇名句默写 ‎2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饮酒》中“_________,________”一句蕴涵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世界,即使身居喧嚣之境亦无喧嚣之感。‎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 ‎(4)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近舟侧畔千帆过 (2). 病树前头万木春 (3). 回君何能尔 (4). 心远地自偏 (5). 纷纷暮雪下辕门 (6). 风掣红旗冻不翻 (7). 角声满天秋色里 (8). 塞上燕脂凝夜紫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既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1)依据“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的句子”,容易推知答案;(2)依据“一句蕴涵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世界,即使身居喧嚣之境亦无喧嚣之感”,容易推知答案;(3)依据“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容易推知答案;(4)依据“从声和色两个方面勾画了一幅激烈的战斗场面,渲染了沉重,紧张,肃杀的氛围”,容易推知答案。本题易错字:畔、尔、辕、掣、脂。‎ 三、语言文字运用 ‎2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发蓝光的恒星是年轻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 ‎②耐心和勇气常能帮助我们去对付善于搅和的人,把事情一件一件弄清楚,不要让对方有趁火打劫的机会。‎ ‎③有人希望,黑人只要撒撒气就会满足,如果国家安之若素,毫无反应,这些人必会大失所望的。‎ ‎④世界杯小组賽爆出最大冷门——世界足坛公认弱旅韩国队击败卫冕冠军德国队。反观中国,足球如何才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美芹之献。‎ ‎⑤《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没有剑拔弩张之势,没有咄咄逼人之威,艾青对大堰河深厚的感情,都表现在娓娓而谈的陈述之中。‎ ‎⑥四婶洗着碗,一面愤愤地,她认为卫老婆子自己荐祥林嫂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不成样子。‎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②④ D. ③⑤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平时多积累成语,多练习辨析近义词和成语。辨析时从适用对象、褒贬情感、结构搭配、语意轻重、范围大小等角度进行判定。‎ ‎①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临近死亡。也比喻事物即将消亡、湮没或毁灭。句中形容“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已经快要消亡了,故成语使用正确;‎ ‎②趁火打劫:指趁人家失火时去抢劫。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句中指不要让善于搅和的人来搅和事情,不是指对方抢劫或趁乱谋私利。可改为“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时候从中捞取利益)”;‎ ‎③安之若素:表示对反常现象或不顺利的情况视若平常,毫不在意。句中指国家对黑人的抗议只是视若平常,毫无反应,故成语使用符合语境;‎ ‎④美芹之献:地位低的人向地位高的人提建议,用以自谦。古人对自己的上书、建议表示自谦,称“芹献”或“献芹”。句中指有识之士对中国足球的建议,而不是地位低的向地位高的人上书,故成语使用不正确;‎ ‎⑤娓娓而谈:指人说话时连续不断、生动地谈论。娓娓指不断地说或唱。作谓语、宾语。句中“娓娓而谈的陈述”重复啰嗦,故成语使用错误。可改为“娓娓动听”(形容善于讲话,使人喜欢听。作谓语、状语、补语)。‎ ‎⑥沸反盈天:是声音像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句中指“卫老婆子自己荐祥林嫂来,又合伙劫她去”弄得人声喧闹,乱得很不像话。故成语使用正确。‎ 故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有②④⑤,故选B。‎ ‎【点睛】正确使用成语的题,可从三方面入手:①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②从词义角度,用提取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③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 ‎2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B. 奥斯卡金像奖的正式名称是“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奖”,设立于1927年。该奖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旨在为了鼓励优秀电影的创作与发展,半个多世纪来一直享有盛誉。‎ C. 报告显示,从原油泄漏到燃爆事故发生的8个多小时里,企业和政府有关部门压制和拖延事故信息报告,却无一次对附近的千百户社区居民通知、疏散。‎ D.‎ ‎ 对官员提出的道德要求中,似乎至今还没有将对金钱的态度作为判断官员合格的标准,也不曾听说执政党考虑将这一条纳入官员考核的道德规范之中。‎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语病的能力。应先浏览选项,依据语感推断法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用提取主干法,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是否有问题。‎ B项,“旨在”与“为了”重复,可删掉“为了”;‎ C项,“对附近的千百户社区居民通知、疏散”缺谓语动词,可在“通知、疏散”前加“进行”;‎ D项,“将对金钱的态度作为判断官员合格的标准”两面对一面,可在“合格”前加“是否”。‎ A项没有语病,故选A。‎ ‎【点睛】病句题一般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四、写作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赵州桥建于隋朝,巍然挺立,气势雄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港珠澳大桥已正式开通,体现了一个国家逄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是座圆梦桥、同心桥、自信桥、复兴桥。‎ 中国人心中有座鹊桥,传说农历每年七月初七夜晚,牛郎、织女相会,喜鹊群集银河,相衔成桥,以渡织女。‎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桥梁,也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交流的和平友谊桥粱。‎ 从历史到现实,从传说到梦想,中国桥的内涵在发展变化。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不负年华,筑桥圆梦 尊敬的各国代表: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不负韶华,筑桥圆梦》。‎ ‎“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时节变动,时代阔步向前,只要不负韶华,奋力逐梦,就能拥有“万水千山”。在千万年来人类文明的星河中,我们中国用智慧和才干架起了赵州桥;用“撸起袖子干”的奋斗精神筑建了55千米长的港珠澳大桥。我只想说:“鹊桥飞渡,只为圆梦。”圆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 沧桑巨变,不变的是我们中国人的“筑桥”情怀,我们搭建了一座又一座的桥梁,不为“称霸天下”,只为增进理解信任,加强交流,只为把中华民族“龙的精神”——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和平友好……带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把我们的“衣冠典章、礼乐文物、德强国盛、中国智造分享给每一个国际友人,我们想用桥梁搭建我们国家和在座代表所在的国家的关联,我们想搭座桥告诉你们:今天的中国人,精神之开放、从容,对未来之乐观、自信,可谓是前所未有的。”‎ 我们构筑的“一带一路”是紧紧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靠拢,70年前,我们中国一穷二白。如今,我们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有220种产品居全球第一位,并拥有“两弹一星”、航空母舰、高速铁路、载人飞船等大国重器。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都不是吝啬的民族,不是爱战斗的民族,我们架起经济发展的桥梁,构筑起各国交流的桥梁,就是想与世界分享我们的成果。这个美好的时代,给中国的发展腾飞创造了条件,“吃水不忘挖井人。”各国友人对我们的帮助,我们中华民族铭记于心,“筑桥”便是我们给世界各国的感恩献礼。‎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在筑桥圆梦的路途中,定会有困难和曲折,有误解和反对,但我们始终秉承“大国外交,互利互惠”的原则,虚心听取各国友人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为中国桥梁打通世界的“友谊之桥”、“和平之桥”、“发展之桥”竭尽自己所能。‎ 中华民族的昨天,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长风破浪会有时。时间的河流继续奔腾,在这美好的春光里,在这美好的时代里,我们中国人定为不负韶华,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奋勇向前,圆我们美丽的中国梦,为世界的发展“筑桥铺路”,构建一个“繁花似锦”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作文写作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同过去的作文有三方面不同:材料本身是有争议性的实事或态度、材料尽可能体现时代价值观多元化特点、材料带有明显的任务驱动。故写此类作文,一要明确写作要求,弄清任务;二要抓住材料核心事实,明确是非;三要选好角度,围绕是非,确立观点;四要围绕材料就事说理,类比论证展开写作。‎ 先具体分析四则材料的内涵:‎ 第一则材料,赵州桥,历史之桥,挺立千年。‎ 第二则材料,港珠澳大桥,圆梦之桥、复兴之桥,世界首创。‎ 第三则材料,鹊桥,传说之桥、文化之桥、爱情之桥、梦想之桥,向往美好。‎ 第四则材料,一带一路,合作共赢之桥,和平友谊之桥,共同发展繁荣。‎ 为关键词分类:‎ 有形之桥(物质之桥,赵州桥、港珠澳大桥)——无形之桥(文化之桥,鹊桥、一带一路)‎ 历史之桥(赵州桥、鹊桥)——当代之桥(港珠澳大桥、一带一路)‎ 自我发展之桥(赵州桥、港珠澳大桥)——合作共赢之桥(一带一路 考生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桥的内涵,可以是历史之桥、文化之桥、爱情之桥、奋斗之桥、合作共赢之桥等等。如果再进一步,还可以对中国的桥梁文化进行升华,以对关键词进行统摄,如“中国桥梁精神”等,或者再进一步具体化,将中国桥梁精神归纳总结为“奋斗以成,美美与共”等。考生可以就其中一座“桥”,书写对中国形象的理解;也可以综合几座桥,融汇它们的内涵描绘自己心中的中国图样。不管怎么写,都要笔下有“桥”,心中有“中国”。‎ 立意:‎ 中国桥,连你我,通世界;‎ 中国桥,发展路,民族魂;‎ 以桥筑梦,合作发展;‎ 一带一路,共赢之桥;‎ 携手共进,连心架桥;‎ 变化的中国桥,不变的相连心 ‎……‎ 素材:‎ ‎1.昨日我们的对岸是织女这样的神话人物,今日,我们对岸是你们,是全球各地的人们。我们将怀着奋斗精神、相连之心,努力构建更多的沟通、开放之桥,与你们进行深及文化的交流!‎ ‎2.桥的建造技术虽在变,中国人努力奋斗的精神不会变,巍然挺立的赵州桥,已承受了两千年岁月的敲打,却依然为人民架通跨越河水的道路,那是先民们用一块块石块垒起来的气势雄浑的石桥。今天的我们,想要跨越长达三十公里的海水,可不能只用石头这么简单,高三十层楼的主体大桥、沉管隧道、人工岛……港珠澳大桥的难度、工程量令许多人望而却步。然而更多人选择坚持奋斗,如大桥的总工程师林鸣,面对国外公司拒绝以三亿元价钱提供核心技术,林鸣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带领团队自主创新研发,最终(完成)沉管隧道等工程,已成为世界建桥技术的典范。正是由于林鸣的坚持奋斗,才能让他在“有丽日也有风雨,有平川也有险滩”的建桥之路上,带领团队创造了这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奇迹!中国的奋斗精神,就是这样代代传承、勇创未来的明天。‎ ‎3. 从优雅浪漫的鹊桥到雄伟挺立的赵州桥,从横跨碧波的港珠澳大桥到沟通世界的“一带一路”,中国桥的内涵在不断地变化着,而在这变化的背后,是不变的中国梦,是中华民族追求卓越的不变理想。‎ 结构:‎ 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结构如下:①一个响亮的标题;②正文第一段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③分点分层阐述理由,由浅及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展示思维的深度广度;④进一步深入阐述可行的解决方法,可“横向拓展”“纵向挖掘”,简易反驳或委婉劝说,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⑤联系实际,快速收尾、余味无穷。如果写“变化的中国桥,不变的中国梦”这个立意,考生要抓住材料的核心——“中国桥的内涵在发展变化”,可用“变化的桥源于不变的梦”、“变化的桥哺育不变的梦”两个既有联系又层层深入的分论点为论述的中心,表达中国一直以来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实践探索,展示出中国的奋发精神。最后联系实际,讴歌新时代的中国对和谐世界、世界大同的中国梦的追寻与成就。‎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是新时代素质教育产物,是高考命题专家反猜题押题的“杀手锏'题型。此题型开放性和闭合性兼具,多角度考查学生作文的能力。审题而言,此类题型与传统型材料作文方法有相同点就是读懂所有文字,但也有“五个方面”的特殊性:一是必须明确文体、写作内容、思维焦点、具体问题四方面的任务指令;二是分析材料的矛盾对立性;三是选择材料的权衡性;四是思考材料在关键概念、是非因果、问题本质上的辨析性;五是行文比较的说理性。‎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