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安徽卷

绝密★启用前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 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5页,第Ⅱ卷第6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题,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年来,“通俗历史热”不断出现于媒体的报道之中。作为一种关涉史学的文化现象,我们有必要从历史学的角度对其进行考察。‎ ‎“通俗历史热”是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定会出现的一种现象。实际上通俗历史并非“新生事物”,它以讲说形式流传的历史已经相当久远了。它广泛流行于民间,是民众了解过去、熟悉历史、满足自身历史求知欲的主要途径。一般情况下,这种历史的口头讲说是以十分平静的方式存在于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的,很少“走热”‎ ‎。但是,当商品经济趋于发达、文化教育发展迅速的时候,人们在从事赖以谋生的职业活动之外,带有文化色彩的业余需求会随之增长,对作为文化存在常见形态之一的历史知识,其“求解”欲望也会趋于强烈。这种社会需求的增长促使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史学不得不进行必要的适对性调整,从而在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之外,衍生出一种以满足公众意愿为基本出发点的通俗化的历史叙述——口头的或文字的,并作为用以“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而日益“走热”。两宋讲史及宋元平话的一度活跃便是其中典型的事例。在当今市场经济逐步成熟、文化教育普及程度大为提高、高等教育开始走向大众化的时代,人们的业余文化需求显著增长,久远的尘封旧事引起了人们日益浓厚的兴趣。这使通俗历史在当下有了“升温”的沃土,其“历史的贯性”开始充分显现出来。客观地说,对于广大民众而言,在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皆难“卒读”的情况下,通俗化的历史几乎成为他们“探寻过去”的唯一选择。‎ 这种现象的出现,对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是非常有利的。史学的职任是记录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规律,以保证社会的良性运转,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终极追求”。这种目的追求决定了史学传播范围与学科效应的正比例关系,即传播范围愈广,对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也愈大。而在社会道德的层面上,长久以来,史学都带有浓厚的“天职文化”色彩,视道德教化为天然职任。它通过“贬恶扬善”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从而使俗静民和成为一种“常态”并最终惠及大众和社会。同时,历史知识的广泛传播,对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也是不无裨益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达与阐释,才能使这种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最大限度地得到活化,成为社会道德与精神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说,“通俗历史热”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有效传承,对史学社会功能的实现,对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都是极为有利的。正因为如此,通俗历史的讲说与著述之“趋热”,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当然,历史的通俗化不等于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的退化,这已经被历史所证明。“通俗历史热”的深入发展,要求通俗历史在外在形式变化的基础上,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把讲说与记述的重点,由“庙堂”‎ 转向民间,由官场转向社会。更多地关注下层、关注民众,以体现史家应有的现伐眼光,这才是更高层次的、成熟形态的通俗历史。‎ ‎ (摘编自李小树《关于“通俗历史热”的历史学考察》)‎ ‎1.从原文看,下列关于“通俗历史热”在当今出现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通俗历史以十分平静的讲说形式广泛流行于民间的历史已相当久远了。‎ B.市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对业余文化的需求显著增长。‎ C.人们对久远的尘封旧事兴趣日益浓厚,对历史的“求解”欲望趋于强烈。‎ D.古奥难懂的传统史著和“学术模式”的现代史书,让广大民众难以“卒读”。‎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俗历史以满足公众的意愿为基本出发点,作为一种用于“交换”的精神产品出现在市场之上,它的“走热”有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B.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广大民众在业余文化方面的追切需求,史学不得不走出隔尘绝俗的精英式研究误区,适时调整了研究目的和方式。‎ C.通过“贬恶扬善”的方式以优化民风,激活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向善意识,这是史学的“终极追求”在社会道德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D.中国古代很多具有普世性的行为规范与道义原则,只有用通俗的现代语言加以表述与阐释,才能在今天得到最大限度的活化和有效传承。‎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通俗历史热”可以扩大史学传播范围,传播范围越广,就越有利于社会整体智慧的提高,从而完成史学学科的全面建设。‎ B.既然通俗化的历史已经成为广大民众“探寻过去”的唯一途径,通俗历史讲说与著述的“趋热”就应当受到欢迎和鼓励。‎ C.在商品经济和文化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通俗历史就必然会“走热”,这种“走热”现象斗分有利于史学终极功能的实现。‎ D.通俗历史应当由外在形式的变化走向记述内容与历史观念等核心部分的变化,以改变低劣化、庸俗化或文化退化的现状。‎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游东山记 ‎[明]杨士奇 ‎ 洪武乙亥,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客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本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 ‎ 坐久,闻鸡犬声。余招立恭起,东行数十步,过小冈,田畴平衍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一叟可七十余岁,素发如雪,被两肩,容色腴泽,类饮酒者。延余两人坐。牖下有书数帙,立恭探得《列子》,余得《白虎通》,皆欲取而难于言。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 还坐石上,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栽肉。立恭举匏壶注酒,传觞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酒半,有骑而过者,余故人武昌左护卫李千户也,骇而笑,不下马,径驰去。须臾,具盛馔,及一道士偕来,遂共酌。遭士出《太乙真人图》求诗。余赋五言古体一章,书之。立恭不作,但酌酒饮道士不已。道士不能胜,降跽谢过,众皆大笑。李出琵琶弹数曲。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隐溪歌费无隐《苏武慢》。道士起舞蹁跹,两童子拍手跳跃随其后。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遗士诗?”立恭援笔书数绝句,语益奇,遂复酌,余与立恭饮,少皆醉。‎ 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遂与李及道士别。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①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手录一通,遗立恭。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 [注]①丘:坟墓。‎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余两人坐 延:邀请。‎ B. 降跽谢过 谢:感谢。‎ C.过立恭宿别 过: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 加:超过。‎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 ‎ ‎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 (1)叟识其意,曰:“老夫无用也。”各怀之而出。‎ 译文: ‎ ‎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译文: ‎ ‎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奈何不与道士诗?”‎ ‎ 译文: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小重山·端午 ‎[元]舒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8.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答: ‎ ‎9.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 答: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 (1)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况《劝学》)‎ ‎ (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 ‎ (3) ,孤舟一系故园心。 (杜甫《秋兴八首》)‎ ‎ (4)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 (5) ,往来无白丁。 (刘禹锡《陋室铭》)‎ ‎ (6)此情可待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 (7)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 (8) ,瑞脑销金兽。 (李清照《醉花阴》)‎ 三、(25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董师傅游湖 宗璞 ‎ ‎ 董师傅在一所大学里做木匠已经二十几年了,做起活儿来得心应手,若让那些教师们来说,已经超乎技而近乎道了。他在校园里各处修理门窗,无论是教学楼、办公楼、教师住宅或学生宿舍。都有他的业绩。在一座新造的仿古建筑上,还有他做的几扇雕花窗户,雕刻十分精致,那是他的杰作。‎ ‎ 董师傅精通木匠活儿,也对校园里的山水草木很是熟悉。若是有人了解他的知识,可能聘他为业余园林鉴赏家,其实他自己也不了解。一年年花开花落,人去人来;教师住宅里老的一个个走了,学生宿舍里小的一拨拨来了。董师傅见得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感慨的。家里妻儿都很平安,挣的钱足够用了,日子过得很平静。‎ ‎ 校园里有一个不大的湖,绿柳垂岸,柳丝牵引着湖水,湖水清澈,游鱼可见。董师傅每晚收拾好木工工具,便来湖边大石上闲坐,点上一支烟,心静如水,十分自在。‎ ‎ 不知为什么,学校里的人越来越多,校园渐向公园靠拢。每逢节日,湖上亭榭挂满彩灯,游人如织。一个“五一”节,董师傅有一天假。他傍晚便来到湖边,看远处楼后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下来,周围建筑物上的彩灯突然一下子都亮起来,照得湖水通明。他最喜欢那座塔,一层层灯光勾勒出塔身的线条;他常看月亮从塔边树丛间升起。这时月亮却看不见。也许日子不对,也许灯太亮了。他并不多想,也不期望。他无所谓。‎ ‎ 有人轻声叫他,是前日做活儿那家的女工,是他的大同乡,名唤小翠。她怯怯地说:“奶奶说我可以出来走走,现在我走不回去了。”董师傅忙灭了烟,站起身说:“我送你回去。”想一想,又说:“你看过了吗?”小翠仍怯怯地说:“什么也没看见,只顾看路了。”董师傅一笑,领看小翠在熙攘的人群中沿着湖边走,走到一座小桥上,指点说:“从这里看塔的倒影最好。”通体发光的塔,在水里也发着光。小翠惊呼道:“还有一条大鱼呢!”那是一条石鱼,随着水波荡漾,似乎在光辉中跳动。又走过一座亭子,那是一座亭桥,从亭中可以环顾四周美景。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亭中有几幅楹联,他们并不研究。董师傅又介绍了几个景点,转过山坡,走到那座仿古建筑前,特别介绍了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小翠一路赞叹不已,对雕花窗户没有评论。董师傅也不在意,只说:“不用多久,你就惯了,就是这地方的熟人了。大家都是这样的。”他顿了一顿,又说:“‎ 可惜的是,有些人整天对着这湖、这树,倒不觉得好看了。”‎ ‎ 俩人走到校门口,董师傅在一个小摊上买了两根冰棍。俩人举着冰棍,慢慢走。一个卖花的女孩跑过来,向他们看了看,转身去找别人了。不多时,小翠说她认得路了。董师傅叮嘱小翠,冰棍的木棒不要随地扔,自己转身慢慢向住处走去。他很快乐。‎ ‎11.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什么?(4分)‎ 答: ‎ ‎12.概括小说中董师傅这一人物形象。(7分)‎ 答: ‎ ‎13.按照下面的要求,分析这篇小说中的表现手法。(6分)‎ ‎(1)董师傅每晚到湖边闲坐的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 ‎ ‎(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 答: ‎ ‎14.这篇小说意蕴丰富,给人以多方面的启迪。请结合作品,分别对下面两个问题进行探究。 (8分)‎ ‎(1)文末说“他很快乐”。请举例说明董师傅快乐的缘由。(说出两点即可)‎ 答: ‎ ‎(2)小说中将“校园渐向公园靠拢”作为人物活动的背景,请结合这一背景,谈谈这篇小说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围绕某一方面谈即可)‎ ‎ 答: ‎ ‎(在此卷上答题无效)‎ 绝密☆启用前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 文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3分)‎ A.黄山以其巍峨奇特的石峰、苍劲多姿的青松、水质清净的温泉和波滔起伏的云海闻名于世,不愧是誉满全球的旅游胜地。‎ B.合肥新机场建设如火如荼,它的建成将使我省交通枢纽地位更加凸显,有助于安徽在中部地区的新一轮竞争中夺得头酬。‎ C.电影《梅兰芳》真实再现了京剧大师梅兰芳截然不同的两面人生:舞台上神采飞扬光鲜亮丽,生活中木讷寡言不黯世事。‎ D.从南方的冰天雪地到汶川的断壁残垣,2008年.我们艰难跋涉;从奥运圆梦到“神七”翱翔太空,2008年,我们激情飞扬。‎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李娟、楚金玲等5人在这次全国选拔中脱颖而出,以主攻手人选的身份进入中国排协公布的新一届国家女排20人大名单。‎ ‎ B.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点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 C.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努力贯彻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坚决摒弃那种不尊重学生的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A.强台风袭击这座海滨城市时,呼啸的狂风夹着密集的雨点哗哗地下了起来,一小时后部分地段积水便深达60厘米,交通一度陷入瘫痪。‎ ‎ B今年4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 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 ‎ C.这份工作报告,不仅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县医疗卫生事业不断改革和发展,而且指明了构建我县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方向。‎ ‎ D.我市高新区不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参与“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试验区”的建设。‎ ‎18.下图有三个板块,请先用一句话对三个板块的内容作整体概括,再各用一句话作分别概括。(7分)‎ 整体概括(18字以内): ‎ 分别概括(每句12字以内):① ‎ ‎ ② ‎ ‎ ③ ‎ ‎19.将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七字对联,并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4分)‎ 芝兰绕阶 黄牛耕地 翠柳迎春 桃李满目 ‎ 千里绿 春绣锦 座凝香 万山金 ‎ 新春对联 教师办公室对联 ‎20.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关于“自主学习”的问答。请仿照乙同学对“能学”所作解释的句子的形式,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解释文字。(4分) ‎ ‎ 甲同学:你能告诉我“自主学习”有哪些要点吗?‎ ‎ 乙同学:好的。我认为自主学习有四个要点,就是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 ‎“能学”是指学习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并且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想学”是指 ;“会学”是指 ;“坚持学”是指 。‎ 五、(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 “弯道超越”本是赛车运动中的一个常见用语,意思是指车手利用弯道超越对手。旁道是每个车手都必须面对的。相对于直道而言,弯道上困难大,变数多。过弯道时,原来领先的车手可能因为弯道而落后,而本来落后的车手也可能利用弯道超越对手。现在,这一用语已被赋 予了新的内涵,并被广泛借用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其中的“弯道”一般被理解为社会进程中的某些变化超越人生道路上的一些关键点。这种特殊的阶段充满了各种变化的因素,极富风险与挑战,更蕴含着超越对手、超越自我的种种机遇。‎ ‎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或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 【注意】①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 ‎ 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③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9分)‎ ‎ 1.(3分)A 2. (3分)B 3.(3分)C 二、(32分)‎ ‎ 4.(3分)B 5.(3分)C 6.(3分)C ‎ 7.(10分)‎ ‎ (1)老人知道了我们的心思,说:“我不需要(他们)了。”(于是我们)各自揣着书出来了。‎ ‎ (2)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 ‎ (3)一会儿道士又向立恭拱手行礼说:“为什么不给我诗呢?”‎ ‎ 8.(4分)‎ ‎ 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后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9. (4分)‎ ‎ 手法:对比。‎ ‎ 简析: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答:“反衬”,且简析合理也可。)‎ ‎10. (5分) ‎ ‎ (1)驽马十驾 (2)天下归心 (3)丛菊两开他日泪 (4)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5)谈笑有鸿儒 (6)只是当时已惘然 (7)回首向来萧瑟处 (8)薄雾浓云愁永昼 三、(25分)‎ ‎11.(4分)董师傅领小翠游湖。‎ ‎12. (7分)‎ ‎ 董师傅是一位普通木工。他技艺精湛,质朴善良,乐于助人,有平常心,有生活情趣。‎ ‎13.(6分)‎ ‎ (1)反映了董师傅淡定平和的情感世界。为情节发展作了铺垫(或“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 (1)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 ‎ 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 ‎14.(8分)‎ ‎(1)①因关心、帮助别人而快乐。如:董师傅领小翠游湖;送小翠回家。‎ ‎②因生活知足、心态平和而快乐。如:家里平安;日子平静;钱足够用;小翠对雕花窗户不作评价,董师傅也不在意。‎ ‎③因有生活情趣,善于发现美丽而快乐。如:董师傅看夕阳西下,看月上树梢;向小翠介绍如何看塔影。‎ ‎④因工作得心应手,有成就感而快乐。如:董师傅在校园许多地方都有业绩;特地向小翠介绍自己的创作——雕花窗户。(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2)示例一: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做人要像董师傅那样,脚踏实地,厚道本分,心态平和,有立足于世的本领,有适合自己的人生定位。‎ ‎ 示例二: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从小翠身上,我们意识到,面对新环境要学会适应、学会生存。‎ ‎ 示例三:校园渐向公园靠拢,说明生活环境总在不停地变化。这启示我们:无论生存环境怎样改变,不变的应该是人的自然与本真;我们应在喧闹的环境中寻找一块心灵的绿洲,避免浮躁。‎ ‎ 示例四:在熙攘的校园中,董师傅热心帮助小翠的情景启示我们:和谐的氛围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去营造、去呵护。‎ ‎(答案不止一种。要求依据作品,谈出真情实感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言之成理,语言流畅。)‎ 四、(24分)‎ ‎ 15.(3分)D 16.(3分)A 17.(3分)D ‎ 18.(7分)‎ ‎ 整体概括:我省多方面加强维护农民工权益工作。‎ ‎ 分别概括:①清查农民工工资支付问题。‎ ‎②扩大农民工保险范围。‎ ‎③关心农民工子女教育。‎ ‎19.(4分)‎ ‎ 新 春 对 联 翠柳迎春千里绿 黄牛耕地万山金 ‎ 教师办公室对联 桃李满园春绣锦 芝兰绕阶座凝香 ‎20.(4分)‎ ‎ 示例:学习者主观上有学习的动机,并且愿意诸行动 ‎ 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学习方法,并且会不断总结学习经验 ‎ 学习者有较强的学习意志,并且能够持之以恒 五、(60分)‎ ‎ 21.(60分)‎ ‎ 略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