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四大题,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 第Ⅰ卷(阅读题 共71分)‎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 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3分)‎ A.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 B.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C.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 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D.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唐代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诗句“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可说是活脱相似。‎ ‎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古典诗歌史的发展演变。‎ ‎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 D.在广泛的意义上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3.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也认可这一观点。‎ ‎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风格、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熬 鹰 杨 坤 这是一只刚刚成年的苍鹰,嘴尖锐而弯曲,披一袭铁灰色毛羽,带有钩爪的四趾苍劲有力,但鹰腿却被一条特意打造的细铁链拴住——猎人第一天将它捉来,就在隐秘的处所开始对它的磨炼,在鹰的周围布上绳网,绳网的外面,故意摆放着鲜嫩的羊肉和清水,苍鹰对此不屑一顾。在荆棘中不慎撞入猎人的机关,被冰冷的铁链铐住的瞬间,苍鹰就表现出暴烈悍野的气质。两只遒劲的鹰爪不停地抓挠,将铁链哗哗抖响,但仍被死死扣住。雄鹰发出一阵阵愤怒的戾啸,啸声苍凉、悲壮,戾气直达云霄,表现出一个强悍灵魂对重返自由的渴望。但猎手在网外冷笑着,于是雄鹰更加愤怒,一次次飞起,向他扑击,想用铁喙啄他,用利爪撕裂他,但一次次都被铁链拽回,石块般重重摔倒在地上。徒劳的扑击中,雄鹰的体力在一点点耗去。‎ 夜幕降临,大地沉入无边的暗夜,深秋的风,带着砭骨的寒意吹来。猎手,拾来枯枝,在场地边生起一堆火,不断添加的枯柴使火不断噼啪爆响。火光下,雄鹰的两只眼血红,怒视着不怀好意的猎手;猎手的眼睛也是血红的,和它对峙着,谁也不愿处于下风。人与禽,两双眼睛就这么交锋、对峙,直到第二天的黎明。‎ 第二天,当第一缕晨光染上雄鹰的苍羽时,它更加愤急躁了,它依稀回忆起从前的辉煌:在傍晚或清晨明净的天宇里翱翔,时而鼓风振翼,像一支利箭射入远天;时而舒爪展翅,在平稳的气流上悠然滑翔。草泽间偶然性闪现的兔子或树林间飞过的雀鸟,都逃不过它犀利的眼睛,闪电般地扑击之后,是一次肥美的大餐——它隐约觉出腹中的饥饿,猎手也殷勤地将羊肉捧到眼前。但雄鹰只凶猛地“炸”开门扇般的翅膀,粗壮的毛羽激射到猎手的脸上、身上,锥心刺痛。猎手看到,鹰对鲜嫩的羊肉置之不理,只用铁喙去啄击铁链,“啪,啪,啪!”迸出火花,发出爆响,但铁链依然,只是鹰喙已鲜血淋漓,鹰仿佛不知疼痛,一如既往地啄击着。鲜血,一点点滴下来,滴下来,洇湿了爪下的黄土、岩石。‎ 又是一夜对峙。‎ 两天两夜,猎人仗着强壮的体能和桀骜不驯的鹰对峙。对峙的过程就是人驯服鹰的过程,对鹰施加威压,一点点磨灭它的野性,打消它的自信,使它产生对人的敬畏心理。猎人看到,夜深后,在无边黑夜的包围下,苍鹰的戾气一点点消散,但猎手不敢松懈,稍一不慎就会前功尽弃。‎ 当第三天阳光普照时,鹰嘴已结满黑硬的血痂,瘀血甚至堵塞了鼻孔。它不时乏力地甩甩头,蹭蹭喙,眼中集结的怒气消散殆尽,疲弱的身躯仿佛再也拖不动沉重的铁链,蕴满黄金光泽的眼睛不时半眯,随时都会睡去。猎人手里拿了一根棍子,不停地撩拨它。无可忍耐之下,苍鹰的气又一下子凝聚,但已没有了锐气。猎手看到,雄鹰,从体力到意志,都濒临崩溃。‎ 漫漫白日过尽,漠漠寒夜降临。在猎手精心安排的场地外面,响起阵阵野物的嚎叫,野狼嚎声粗蛮,充满歹毒,而豺狗尖利的咻音则充满嗜血的欲望。雄鹰,拢紧身上的毛羽,将身体畏畏缩缩移向火堆。天风阵阵,大野广袤,雄鹰感到自己孤独、无助。野物的嚎叫又逼近了,鹰身上开始有了明显的颤栗。猎人,适时现身,他清楚地看见,鹰眼里戾气消尽,闪过一丝乞怜。猎人走进绳网,将鹰抱入怀中,抚摸鹰的头部,它不再挣扎、啄击。手指从头顶滑下,顺着修长的脖颈,抚上宽阔的背脊,鹰温顺地舒展开身体,连眼睛也透出温良、驯顺。这时再将鲜嫩的羊肉托上掌心,鹰便顺畅地一块块叼下……一只鹰熬成了!猎手体能快熬尽,把鹰交给帮手后便翻身倒下,睡上三天三夜才能恢复元气。‎ 当这只鹰再次出现时,不是蹲踞在猎手的肘、肩上,就是在猎手的头顶上低飞、盘旋,待到远方的猎物闪现,不待指令便会迅猛出击……猎人开剥猎物时,会大度地将肠子、肝肺等扔给它……一个自由、桀骜的灵魂,从此消失。 ‎ ‎(选自《短篇小说选刊》)‎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通过熬鹰场景的描写,表现了猎人坚韧顽强的意志。最后一段,写猎人用猎物的内脏喂鹰,则表现了猎人对鹰的关爱与呵护。‎ B.人熬鹰,鹰也在熬人。猎人在熬鹰的过程中整体计划,斗智斗勇,按步骤一点一点熬掉鹰的戾气。在熬鹰的过程中,稍有疏忽就有可能前功尽弃。‎ C.一只鹰熬成了,它最终成了猎人捕猎的工具,这是令人感到悲哀的。可是当猎鹰看到远方猎物闪现时,不待指令便会迅猛出击,这又表现了它的桀骜和自信。‎ D.小说通过写人与鹰的对峙,表达了强者的较量既是体力的较量,也是智慧和意志的较量。这场较量中猎人凭借聪明才智最终战胜雄鹰,给读者带来了强烈的审美震撼。‎ ‎5.小说塑造了猎人和雄鹰两个艺术形象,请选择其一,概括该艺术形象的特点,并作 简要分析。(5分)‎ ‎6.有人认为,在这场人与鹰的精神和意志的较量中,猎人是最终的赢家;也有人认为,这场较量根本没有赢家。你怎么看?请说明你的观点并作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诗词,除了课堂与考试,也可以变成《中国诗词大会》这样的综艺节目,引发全民追捧;二胡,除了街头与舞台,也可以走进直播平台,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的一次演出,吸引21.5万观众;故宫除了景点与博物馆,也可以化身折扇、玩偶、便签,一年文创产品的销售额达10亿元……传统文化,正抖落历史的尘与土,脚步轻快地跟上了时代。‎ ‎ 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其中提到“厘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普及中华诗词、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举办经典诵读、国学讲堂、文化讲坛、专题展览等活动。鼓励媒体开办主题专栏、节目。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传播”。这为传统文化的开发挖掘指明了道路:既保有传统的魅力,又带着时代的创意。‎ ‎ 谈及传统文化,言必及深邃与厚重。同时,任何一种文化,其生命力也来源于开放性与多义性,来源于多维度阐释的可能。古语云:“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传统文化也是如此,任何人取一星火光,都可收获智慧的启迪。正如一曲《琵琶行》,在陈寅恪先生的笔下,成就了《元白诗笺证稿》这样的名著;在今天“90后”“00后”的手中,变成了网络上一曲流行歌曲。正因为可以取之而不竭,文化才能呈现出多元丰富的包容。‎ ‎ 季羡林先生留学德国时,选修了一门梵文课,课堂上只有他一个学生,“绝学”的凄凉景象大抵如此。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就不能只有“阳春白雪”一种样态,也不妨亲近“下里巴人”。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的观众人数累计达到11亿人次,在这些人里,又有多少懵懂少年,喜欢上了诗词?有多少普普通通的人,感受到了诗词的韵味?诗词变身综艺,乐器走进直播,这些传统文化找到了新的落点,也就有了焕发新一轮蓬勃生命力的可能。当然,强调传统文化的创新,并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要媚俗,自降格调来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传统文化的阐释不是没有下限的,它不能走上市侩化、神秘化、功利化的套路。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足够的信心,平上去入、唱念做打、银钩铁画,自有它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诠释,如果从形变变成了神变,模糊了本来的面貌,反而是打着弘扬的旗号,却丢弃了内在的魂魄。‎ ‎(摘自《光明日报》2017年5月10日期) ‎ 材料二:‎ 一场二胡直播吸引21.5万用户,一位古筝主播年收入超千万元--平日里许多传统艺术表演家想都不敢想的受关注度,真真切切地发生在一些进军网络直播平台的传统音乐艺术表演家身上。箜篌、古筝、琵琶……这些普通人在古诗词里读到,却没有什么机会看到的乐器,正由演奏者在直播平台上真实展现。平日里“冷门”的传统乐器,为什么放到网络直播平台上就“火”了?这首先要归功于互联网传播的助力。比如,中央民族乐团中胡首席蔡阳,平时如果到国家大剧院演出,观众最多的时候也不过2000人左右。这还是在文化资源和传统艺术爱好者集中的北京。但是,一旦网上直播,艺术传播突破了时空障碍,全国甚至全世界喜欢这门艺术的人都可以观看。‎ ‎(摘自人民网2016年4月7日) ‎ 材料三:‎ 全国政协委员、非物质文化保护专家田青表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不能为了迎合流行而搞“转基因”。田青委员坦言,在传统艺术保护问题上自己是“保守派”,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本质的东西,不能“转基因”。“转基因的结果就是迎合人,这不是艺术家要做的事,艺术家要有自己的坚持和创造。”田青认为,对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让自己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不变非常重要。“假如为了迎合年轻人,所有的戏剧都改成流行音乐了,那干吗还要200个剧种,”田青表示,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自己的底线,比如昆曲古琴要有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迎合。‎ ‎(摘自《中国日报》2015年3月3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来源于报纸和网络,所谈内容各有侧重,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同时都关注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创新这个话题。‎ B.材料一、材料二都谈到利用互联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材料二侧重谈利用互联网传播的助力,使艺术传播突破时空障碍。‎ C.从材料二可知,把传统艺术放到直播平台去表演,让观众看到更多平时看不到的乐器,这种形式更优于在音乐厅、剧场表演的传统形式。‎ D.材料三中田青委员认为传统艺术要坚守住本质的东西,让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原汁原味保持自己的基因。他明确反对将戏剧改成流行音乐。‎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中以季羡林的故事为例,来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要避免“绝学化”,不能像德国的“梵文”那样“阳春白雪”,需要亲近普通民众。‎ B.材料一以综艺节目《中国诗词大会》为例,来说明传统文化要找到新的落点,才能焕发新一轮的蓬勃的生命力。‎ C.材料一提出不能“丢弃了内在的魂魄”,材料三提出“坚守住本质的东西”,都是为了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来迎合观众的口味。‎ D.材料二运用数字说明,通过网络直播平台,无论是观看人数还是经济收入,传统表演艺术家都可能得到体面的回报。‎ E.材料三强调,传统艺术的从业人员要坚持底线,如需要一定文化积累和修养才懂得欣赏的昆曲古琴,就不能因为听众现在还没达到这一修养就去搞网络直播。‎ ‎9.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应该注意哪些方面?请根据三则材料概括并作简要分析。(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郑赐,字彦嘉,建宁人。洪武十八年进士。授监察御史。时天下郡邑吏多坐罪谪戍,赐尝奉命于龙江编次行伍。方暑诸囚惫甚赐脱其械俾僦舍止息周其饮食病者与医药多所全活 。秩满当迁,湖广布政司参议阙,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 辑 ,苗、獠畏怀。母丧,去。服除,改北平参议,事成祖甚谨。复坐累谪戍安东屯。及惠帝即位,成祖及楚王桢皆举赐为长史。不许,召为工部尚书。燕兵起,督河南军扼燕。成祖入京师,李景隆讦赐罪亚齐、黄。逮至,帝曰:“吾于汝何如,乃相背耶?”赐曰:“尽臣职耳。”帝笑释之,授刑部尚书。‎ 永乐元年,劾都督孙岳擅毁太祖所建寺,诏安置海南。岳,建文时守凤阳,尝毁寺材,修战舰以御燕军,燕知其有备,取他道南下,故赐劾之。二年劾李景隆阴养亡命,谋不轨。又与陈瑛同劾耿炳文僭侈,炳文自 经 死。皆揣帝意所恶者。祁阳教谕康孔高朝京师还, 枉 道省母,会母疾,留侍九月不行。赐请逮问孔高,罪当杖。帝曰:“ 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 ”命复其官。‎ 三年秋,代李至刚为礼部尚书。四年正月,西域贡佛舍利,赐因请释囚。帝曰:“梁武、元顺溺佛教,有罪者不刑,纪纲大坏,此岂可效!”是年六月朔,日当食,阴云不见,赐请贺。不许。赐言“宋盛时尝行之。”帝曰:“天下大矣,京师不见,如天下见之何?”卒不许。‎ 赐为人颇和厚,然不识大体,帝意轻之。为同官赵 羾 ‎ 所间,六年六月忧悸卒。帝疑其自尽。杨士奇曰:“赐有疾数日,惶惧不敢求退。昨立右顺门,力不支仆地,口鼻有嘘无吸。”语未竟,帝曰:“ 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 ”命予葬祭。洪熙元年赠太子少保,谥文安。‎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九》,有删改)‎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方暑 / 诸囚惫甚 / 赐脱其械 / 俾僦舍止息 / 周其饮食病者 / 与医药 / 多所全活。B.方暑诸囚惫甚 / 赐脱其械俾 / 僦舍止息 / 周其饮食 / 病者与医药 / 多所全活。‎ C.方暑 / 诸囚惫甚 / 赐脱其械俾 / 僦舍止息 / 周其饮食病者 / 与医药 / 多所全活。‎ D.方暑 / 诸囚惫甚 / 赐脱其械 / 俾僦舍止息 / 周其饮食 / 病者与医药 / 多所全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中国古代,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因此,对人称字是对平辈或尊辈的礼貌和尊敬,如称司马迁为子长,称苏轼为子瞻。‎ B.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C.“朔”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另外,朔漠、朔风中的“朔”还指北方。‎ D.古代朝廷会根据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功过给予他们一种称号,以褒贬善恶,叫谥或者谥号。如汉哀帝、隋炀帝、文正等都是谥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郑赐遇事胆小,忧悸而死。他被同僚赵羾离间,病了多天,心里害怕而不敢要求退下,站在右顺门,因力不支倒地而亡。‎ B.郑赐为人和厚。在安排因罪被贬戍边的人员过程中,郑赐给他们卸去刑具,让他们在租来的房屋中休息,周济他们饮食,病者问医问药,使很多人活了下来。‎ C.郑赐做事喜欢揣摩皇帝心思。郑赐先弹劾孙岳擅自损毁太祖修建的寺庙,后弹劾李景隆暗中收养亡命之徒,图谋不轨,又与陈瑛弹劾耿炳文超越本分。‎ D.郑赐做地方官小有成绩,很得民心。湖广布政司参议一职空缺,朝廷命郑赐担任,他倾力除弊,百姓得以安居,苗、僚部族也心怀敬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1)母子暌数年,一旦相见难遽舍,况有疾,可矜也。(5分)‎ ‎(2)帝曰:“微汝言,几误疑赐。赐固善人,才短耳。”(5分)‎ (二)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作,完成14-15题。‎ 临安春雨初霁 ‎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写于1186年,陆游在被罢官六年后被重新启用。‎ ‎14.对该诗的鉴赏,分析有误的两项是()、()‎ A. 诗中写客中春感,有厌倦风尘之意。陆游长期沉浮宦海,壮志未酬,郁悒的情怀在诗中也隐约有所体现。‎ B. 首联含蓄地指责朝廷不图恢复,得过且过,以至于自己奉召进京而无所作为。 ‎ C. 颔联写诗人看破人生世相后的闲适心情,卧居小楼静听春雨,想象杏花连夜开放,好不惬意。 ‎ A. 颈联写诗人闲居小楼写字品茶消磨时光。诗人毕竟放不下未酬之志,故以此自嘲,表明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焦虑郁闷。 ‎ B. 尾联写诗人不愿在京城堕落于风尘,决定趁着清明时节还乡,从此隐遁山林,尽享山林之乐。‎ ‎15.《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两首诗中都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二) 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界那些极渺小的生命对时间是如何认识的呢?在《逍遥游》中庄子如是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泽东《七律 答友人》中“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就是化用《湘夫人》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第Ⅱ卷  表达题(79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①英拉是泰国第一位女总理,她穿上高跟鞋身高超过1.70米,显得身材高挑,在泰国女性中称得上。‎ ‎②元明清书法家的书法都很有法度和功力,技法娴熟,流利美观,但就是缺少一种力量、缺少一种的精神气象 ‎③英国大英博物馆收藏有数量极其庞大的各类中国文物精品,其中有上千件中国古代青铜器,之作至少百件。‎ A. 卓尔不群 鹤立鸡群 出类拔萃 B. 出类拔萃 鹤立鸡群 卓尔不群 C. 鹤立鸡群 卓尔不群 出类拔萃 D. 鹤立鸡群 出类拔萃 卓尔不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在第三期《朗读者》节目中,浙江省作协主席麦家朗读了一封从未公开过的写给儿子的信件,被称为“2017最美家书”。‎ B.亚马逊2017年纸质书畅销榜单中,名列前茅的既有《百年孤独》《活着》等经典书籍,也有散文、国学和《七堂极简物理课》这样的科普书籍。‎ C.庄子善于借助寓言生动阐述“道法自然”的思想,与老子的哲学思想相比,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更大。‎ D.中方坚持实现半岛无核化目标,坚持维护半岛和平稳定,主张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愿同美方就半岛问题保持沟通协调。‎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中国文化要走出国门,我想①是通过概念或内容题材走向世界,②要有高超的艺术,③艺术中表达的民族文化的精神、艺术家的个性和时代的个性,④让外国人认可并感染他们。这次我们展览的主题叫“中国写意”,⑤以中国写意美学为特征、以中华美学精神为主导、以中国民族精神为核心的当代创作。这里有中国老中青优秀艺术家的作品,⑥经过了中国美术馆专家们的精心遴选。‎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如果 那么 因为 必须 ‎/‎ 还 B 不仅 更 ‎/‎ 要 就是 都 C 不但 而且 以及 ‎/‎ 于是 甚至 D 虽然 但是 并且 正是 即 ‎/‎ ‎20.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在横线上填写上恰当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使语段的意思连贯、完整。(5分) “愁”是一种抽象的人的心理,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诗人使用多种比喻使这种抽象的情绪变得具体可感,如在李白的诗中,“愁”有长度:“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在许浑的诗中,“愁”不但有长度,还有  ①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登咸阳城东楼》);在李清照词中,“愁”还可以  ②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令人惊叹的是,她的愁居然还有  ③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在李煜的词中,愁像春天的江水那样滚滚东去、不可遏止:“  ④  ”;又像  ⑤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 ‎21.仔细揣摩下面例句的内容和写法,另写两个句子。(5分)‎ ‎【例句】谢谢火焰给你光明,但是不要忘了那执灯的人,他还坚忍地站在黑暗当中呢。‎ ① ② 四、 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卡地亚”、“赛纳维”、“罗托鲁拉小镇”、“卡布奇诺”“普罗旺斯”、“地中海”、“亚特兰蒂斯”这样的地名并非位于大洋彼岸,而就在我们身边。当前我国城市的新街道和新兴建筑,特别偏爱“洋名称”,其结果是古老传统地名的消亡和具有民族特色地名的弱化。为此,央视《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地名洋化现象的泛滥给与了批评。网友们也议论纷纷,有人说:“老地名承载着古老文化,记载着古代的地理人文,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我们的根,绝不能被洋化。”有人说:“放着本国、本民族的名称不用,乱用一些外国的名字,这是崇洋媚外。”也有人说:“这不算什么,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何必抱残守缺呢。”也有人说…… ‎ 对于地名洋化,你有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作文,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A (分析:B、C、D三项说的都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A项说的是古今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 ‎2.B (分析:A项,原文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而不是“古典诗歌”,题干缩小范围;C项,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D项,原文说“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题干中针对的是“古典诗艺”。)‎ ‎3.A (分析:A项原文第1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对外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B项是对第2段第1句话的正确改写;C项是对第4、5段相关内容的正确转述或概括;D项是对3~5段内容的正确概括。)‎ 4. ‎ B (A“表现了猎人对鹰的关爱与呵护”错;C“这又表现了它的桀骜和自信”错。D“凭借聪明才智”不妥。)‎ 5. ‎ 猎人:①坚毅顽强;②沉着冷酷;③有谋略。‎ 鹰: ①开始,暴烈悍野,桀骜不驯,性情高傲,渴望自由; ②后来,愤怒急躁,意志崩溃,戾气尽失; ③最后,温良驯顺,成为工具。‎ 6. ‎ 如认为猎人是最终赢家,则可根据文意,结合小说中猎人通过坚忍不拔的努力,最终把雄鹰驯化成狩猎工具来论述; 如果认为没有赢家,则可结合人与自然应和谐相处的思想论述,表明人虽然把鹰熬成了狩猎工具,但从长远来看,或许这正是人类的悲哀。‎ 7. B 8. BD 9. ①加强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改造陈旧的表现形式,赋予现代的表达形式.如利用直播平台、综艺节目、发展文创产品等让传统文化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②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发掘.从深邃和厚重的传统文化中挖掘内涵,获得智慧的启迪;‎ ‎③创新发展的同时要有对传统文化的自信,保持传统文化的底色.传统文化不能媚俗,不能自降格调,传统艺术要坚持自己的基因不变,不能因为听众文化积累和修养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就去迎合。‎ 10. D ‎11. C(“朔”还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12. D(原文的表述是“命赐与检讨吴文为之。二人协心划弊,民以宁辑,苗、僚畏怀。”任职的是郑赐与吴文两人,而不是郑赐一人。综合近些年来的高考设题情况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解题时考生应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13. ( 1 )母子分别数年,一旦相见难以马上分离,何况母亲又有病,值得同情。(关键词“暌”“遽”“舍”“可”“矜”的翻译各 1 分)‎ ‎( 2 )皇上说:“没有你的话,我几乎错误地怀疑了郑赐,郑赐固然是好人,只是才能不足罢了。”(关键词“微”、补出“几误疑赐”的主语、“固”“短” “赐固善人,才短耳”中的转折关系,各 1 分)‎ 14. CE。 (C、诗人一夜未眠,应为郁闷之情;E、作者并无归隐的意思。)‎ 15. ‎ 表现重点:‎ ‎《书》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表现了报国之志难酬的悲愤和抑郁; ‎ ‎《临》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 ‎ 诗歌风格:《书》严肃而激愤,沉郁顿挫,深沉蕴藉, 而《临》具有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表达内心的忧愤。‎ 14. ‎ (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九嶷缤兮并迎,灵之来兮如云。‎ 15. C ‎ ‎ 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 鹤立鸡群: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类拔萃: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16. C A.结构混乱,偷换主语,改成“浙江省作协主席麦家朗读的一封从未公开过的写给儿子的信件”;‎ B.不合逻辑,“散文、国学和《七堂极简物理课》这样的科普书籍”概念并列不当,去掉“国学”;‎ D.成分残缺,“主张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介词残缺,应改为“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或“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问题”。‎ ‎19. B ‎ ‎(①②“通过概念或内容题材走向世界”“要有高超的艺术”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填写“不仅…更”;③不用关联词;④从“让外国人认可并感染他们”可以从上文得知,这是承接上文的艺术追求,选择“要”;无根据前文可以填写“就”,表明顺承语句的关系;最后一空“经过了中国美术馆专家们的精心遴选”之前用“都”是最合适的。)‎ ‎20.①面积②到处移动③重量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⑤春天的青草到处蔓延 ‎21.例句基本句式为“谢谢…给你…,但是不要忘了那…的人,他…呢”;注意相关词语语意的连贯,如例句中的“火焰”“光明”“执灯”“黑暗”,句意要积极,健康,力求意蕴深刻. ‎ 答案示例: ‎ 谢谢知识给你财富,但是不要忘了那传授知识的人,他还坚强地生活在清贫中呢。‎ 谢谢大树给你阴凉,但是不要忘了那种树的人,他还默默地耕耘在烈日之下呢。‎ A. 不赞同地名洋化 ‎ ‎(1)地名洋化对传统文化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和冲击。 (2)地名洋化冲击传统,隔绝记忆,可导致文化的断层。 (3)失去自我,丧失民族特色。 (4)淆乱文化特色,扭曲价值取向,可能造成民族传统文化被侵略。 (5)制造生活混乱,不利民生。 ‎ B. 地名洋化应适当(有条件地赞同地名洋化) ‎ ‎(1)重要地名不能洋化,无关紧要的地名洋化无妨。 (2)拿出自信,适度吸收,化洋为中。 (3)洋化也要规范,不能唯洋是崇。 (4)洋化可以,但要提防文化侵略。 ‎ C. 贊同地名洋化 ‎ ‎(1)洋为中用,“拿来”无妨。 (2)打开心结,地名洋化正可丰富中华文化。 ‎ ‎(3)与世界接轨,中外相融,中外共荣。 (4)开阔视野,为世界一体化做准备。 ‎ 在权衡后综合立意,表明自己的观点,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完成该文。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