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10大命题陷阱专练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10大命题陷阱专练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10大命题陷阱专练 学案 请把下面的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指出其命题陷阱并陈述理由。‎ ‎1.选项:(2017·天津卷T5-A)“阴历”也称“农历”“旧历”,即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的“夏历”,是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 原文信息:世界现行历法最为普遍的有: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太阳历或称阳历,我国当今使用的公历就是这一历法,作为我们传统时间制度组成部分的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实质上也是以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周期作为参照物的;还有以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周期为参照物的太阴历或称阴历;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即所谓“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这样说来,我们的夏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 命题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命题陷阱)以偏概全。(判断理由)由原文可知,“夏历”“农历”,或俗称的“阴历”“旧历”,是“我国自夏代开始使用、后经汉武帝太初元年修订的兼顾太阳历和太阴历确定的历法是阴阳合历”,“是既参照了对月亮的观察,又参照了对太阳的观察而制定的”。选项曲解了文意,以偏概全。‎ ‎2.选项: (2013·大纲全国卷T5-B)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从地球的立场出发,这实际上属于大自然的“正常运作”。‎ 原文信息:大多数环境学论著认为,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温上升,而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进而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是,荷兰学者克罗宁博格所著的《人类尺度:一万年后的地球》一书中的观点,似乎可以让人稍稍缓解一下在气候变暖问题上的紧张感。作者的基本观点是:当下发生的所有气候变化,从地球的立场出发,都是“正常运作”。‎ 命题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命题陷阱)混淆时态。(判断理由)通过比对,选项中的“并由此造成地球两极冰川融化的现象”属于已然的事实,而原文是“全球变暖将使地球两极的冰川融化”属于未然现象,这里混淆了时态。‎ ‎3. 选项:(2014·天津卷T7-B)隐性知识的内容具有十分特殊的含义,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 原文信息:隐性知识是一种主观的、基于长期经验积累的知识,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内容有十分特殊的含义。‎ 命题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命题陷阱)混淆是非。(判断理由)原文是“不能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而选项是“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用几个词、几句话、几组数据或公式来表达”。‎ ‎4.选项:(2017·山东卷T6-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原文信息: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命题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命题陷阱)偷换概念。(判断理由)由原文可知“审美主体体验的是自我的情感和自我本身”,选项所说“审美体验是主体”“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错误。‎ ‎5.选项:(2015·湖北卷T8-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原文信息:“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命题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命题陷阱)强加因果。(判断理由) “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不能得出“所以‘五’也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的结论。而根据原文第三段,“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的应该是“一”。‎ ‎6.选项:(2015·广东卷T13D)尽管社会面貌已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在社会基本的结构上,我们今天与唐代并没有什么不同。‎ 原文信息:一个社会基本的结构,夫妻、父母、社区结构,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是先人传下来的,是晚辈向长辈、后人向前人学来的。学习、继承中不断有修正和创新,但只有在继承中才可能有创新。没有一个社会结构是完全凭空构建的,它总是要基于前一个社会结构,继承其中的某些要素,在此基础上建立新的东西。‎ 命题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命题陷阱)曲解文意。(判断理由)由原文可知,每一个社会结构都是对前一个社会结构的继承和创新,不可能与前一个社会结构相同,据此可以推断出我们今天的社会结构已经不同于唐朝的社会结构,所以该项曲解文意。‎ ‎7.选项: (2015·湖南卷T13C)生物电池输出的电力十分微弱,只能用微瓦来计算,短短几分钟后便会因血淋巴耗尽而引起断电现象。‎ 原文信息:在那里,电子与血淋巴中的氧反应形成水。输出的电力很微弱,在微瓦的量级上,而且在数分钟后会因葡萄糖耗尽而断电。‎ 命题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命题陷阱)张冠李戴。(判断理由)原文说“在数分钟后会因葡萄糖耗尽而断电”,选项将“葡萄糖”写成“血淋巴”。‎ ‎8. 选项:(2015·湖北卷T8-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原文信息: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 命题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命题陷阱)武断绝对。(判断理由)选项“从来就没有”的表述过于绝对,“退居次要地位”不等同于“从来就没有”。‎ ‎9.选项:(2017·山东卷T7B) 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这种观点不可信。‎ 原文信息: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 命题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命题陷阱)无中生有。(判断理由)通过比对发现,作者对于谷鲁斯等人观点可信与否并无明确的说法,原文只是说“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因此,选项中“这种观点不可信”无中生有。‎ ‎10.选项:(2016·天津卷T7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原文信息: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种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 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要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 命题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命题陷阱)文外设题。(判断理由)原文讲“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可见文化消费品位是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商人收藏绘画属于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自然就会形成文化消费品位,选项“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说法错误。‎ ‎11.选项:(2016·全国甲卷T1-B)传统故事和早期小说的本质差异在于,前者是故事的口耳相传,后者则是由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 原文信息: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期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 命题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偷换概念)原文的意思是早期小说和故事只是流传形式略有差异,本质并无太大区别。此选项错把“形式差异”当“本质差异”。‎ ‎12.选项:(2015·全国卷ⅡT1-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 原文信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 命题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曲解文意)原文说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不重要”并不意味着“不属于”,选项篡改了原文。‎ ‎13.选项:(2015·天津卷T6-B)“自然世界”是“社会世界”得以建立的基础,因此,自然规律在“社会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与它在“自然世界”形成中发挥的作用相同。‎ 原文信息: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了自然规律在“自然世界”的形成中所发挥的同样的作用。‎ 命题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张冠李戴)根据原文中“社会价值规范在‘社会世界’……发挥的同样的作用”一句可知,在“社会世界”的形成中发挥同等作用的是“社会价值规范”,并非“自然规律”。‎ ‎14.选项:(2016·山东卷T6-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原文信息: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命题陷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无中生有)“更似绝句律诗”,在原文中找不到根据;原文中并无此意,凭空捏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