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全国)(10)

‎2018届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 训练(全国)‎ ‎ 高考真题 ‎【2015年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孟子》的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 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分人以财谓之惠,教人以善谓之忠,为天下得人者谓之仁:是故以天下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 ‎(《孟子•滕文公上》)‎ ‎[注]易:修治,耕种。‎ ‎(1)尧、舜的“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请简述。(3分)‎ 答: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为天下得人难”?请根据选段谈谈你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要点](1)①“忧”的内容不同:②农夫为耕种丰歉而忧,③尧、舜则为治理天下的人才难得而忧。(意思对即可)‎ ‎(2)(3分)[要点]①“得人”中的“人”,是治国理政的人才,②他们既要能施惠百姓使其安生,又要能教化百姓使其向善。③这种人才十分稀有,很难找到。(意思对即可。)‎ ‎【解析】‎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对作者观点的理解。‎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其中还涉及到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首先应依据审题,找到筛选的依据,比如第一小问,“尧、舜的‘忧’与农夫有什么不同”,就应该到文中找到他们各自的“忧”,主要在文段的开头部分,“尧以不得舜为己忧,舜以不得禹、皋陶为己忧。夫以百亩之不易为己忧者,农夫也”;第二小问,“为天下得人难”的原因,首先应找到这句话的位置,在文段的末尾,“是故以天下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这里有“是故”,这是对上文的小结,故原因在前面。‎ ‎【参考译文】‎ 尧把得不到舜作为自己的忧虑,舜把得不到禹、皋陶作为自己的忧虑。把地种不好作为自己忧虑的人,是农民。把财物分给别人叫做惠,教导别人向善叫做忠,为天下找到贤人叫做仁。所以把天下让给别人是容易的,为天下找到贤人却很难。‎ ‎【2015年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明]唐顺之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 ‎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常:地名,指常州。‎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而世遂以全节归之 归:称许 B.则千金有所必割 割:舍弃 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能:做到 D.侯居常三年 居:居住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 )(3分)‎ B.‎ A.‎ ‎ 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 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 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喜 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 C.‎ D.‎ 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 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 一无所慕与无所惧 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 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 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3分)‎ ‎(2)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3分)‎ ‎(3)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3分)‎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答案】‎ ‎9.(3分)D ‎10.(3分)B ‎11.(3分)C ‎12.(9分)‎ ‎(1)(3分)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以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2)(3分)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 ‎(3)(3分)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 ‎13.(3分)‎ 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 ‎【解析】‎ 住”是不正确的。‎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 》中“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点。所选词语皆是高学习阶段应掌握的常见常用实词,难度适中,指向明确。A项考查语境义,“归”字典义没有“称许”这个意项,但有“趋向”这个意项,如“众望所归”,再结合文本可判断A项为正确;B项C项则考查常用义,没有难度;D项“居”解释为“担任”,课本中没有出现过,但《张衡传》中“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中“居”解释为“担任”可给本题提供一定思路。‎ ‎10.试题分析:A项,第二个句子是郭侯的话,表现郭侯性本澹泊;C项,第一个句子是郭侯的话,表现郭侯性本澹泊;D项,两个句子说的都是郭侯。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这类题目常涉及人物行为举止、 人物主张、人物情感、人物思想道德、人物性格、人物志向、人物才智、选文的综合性八类信息的筛选。解答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准区间,把准对象,体情察意,切忌张冠李戴,忌断章取义,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筛选文中的信息”考点,指向明确。与往年相比,命题形式略有变化,由原来的多句组合指向一类信息的形式,改为只有两句话分承两类信息的形式;所选句子在文中含义明确,考生易于判断,整体看,此题难度有所降低。‎ ‎11.试题分析:“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文本中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从历年高考出题规律来看,此类题目选择肢中设错类型可分为信息错位、错解词语、强加因果(或因果倒置)、无中生有、颠倒是非将文中未然的信息说成必然等。这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是,审准题干,依文索义,正确分析。‎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考点。四个选项设置合理,B项C项考查对文本内容要点的概括,D项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指向明确,难度适中。与14年相比,A项增加了对作者写作技巧的分析和评价,这一点应引起16届考生的注意。‎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中“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这类题目解答的方法是,首先要回到句子所在的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与往年相比,本题题型没有变化,仍是从所给文本中选取三个句子考查考生的翻译能力。考向明确。所选句子涉及到的重点实词、虚词、固定句式,皆是高中阶段应掌握的重点内容,但由于文本本身倾向于议论说理,句意理解有一定难度,与14年同题相比,此题难度稍有增加。‎ ‎13.试题分析: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本题所给文段从内容来看谈的是王慎中写作文章开始学习秦汉的笔法,后来学习欧曾,尤其学习到了曾巩的手法,而唐顺之最终也赞同王慎中的观点并跟从学习;从具体词语来看,其中“秦汉”“东京”“欧曾”“唐顺之”“旧作”都是名词,而“无可取”“已而”“作文之法”“师仿”“得力于”“不服”皆是文言文阅读乃至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词汇,依据这些信息,考生就可正确断句。‎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湖北卷语文科考试说明 》中“古代诗文阅读”部分的“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考点。这类题目可以通过找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找虚词(如句首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关联词、句首时间词等),找对话(注意曰、云、言等词),找修辞(如对偶、反复之类),找固定结构(如“是以”、“以故”等),找对称句式等方法作为断句的依据来正确解答。与往年一样,今年湖北卷断句题仍是选取与文言文阅读文本有一定关联的文本之外的小文段,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考向明确。所选文段易于理解,难度适中,考生只要在平时训练中注意积累,注意断句规律的掌握就可以正确断句。‎ ‎【参考译文一】 ‎ 廉洁的官吏,自古难有。虽然如此,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是有的。先前渴慕升官而后来畏惧罪罚,因此虽然他嗜好财利的心思比不上他竞逐升官的心思,而他规避罪罚的心计胜于他忧患贫贱的心计,羡慕与畏惧在内心中相持,那么这种情势之下他不得不勉强表现出廉洁的行为。(如果)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羡慕又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点终其一生而不致于败坏(声名),因而世间就把保全大节的名号送给他。(如果)有的人权位逐渐达到顶峰,那么可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得到了,不再有畏惧罪罚的心思。至于仕途蹉跎、沦落不堪,不再自我振作,那么可以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绝无希望了,就将甘愿触犯罪罚而不知推辞。因此他们开始(进入仕途)时,蜷缩着肚子(忍受饥饿),铭心刻骨地自甘痛苦;而后来呢,(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做出了超出饕餮之徒都不做的行为。世人见到他那样子的,就说:“这个人,如今竟然像这样了!”却不知道(他们)自始至终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虽然这样,这还是在他们(声名)已经败坏之后说的。(实际上)正当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暴露了。 如果抛弃它们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足以构成犯罪,那么(即便)是千金也要有所割舍;如果抛弃它们不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不足以构成犯罪,那么锥尖大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世人看见他抛弃千金,竟然认为他气节奇伟;却不知算计锥尖大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心机。于是就称赞他廉洁。‎ 哎!这哪里算是知道古代的所谓廉洁的官吏?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是从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开始。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所以他对自身的奉养比较微薄;而对自身的奉养微薄,因此他对于物质的依赖就比较轻。虽然他全无所羡慕和所忧惧的,却未尝不清廉。大概是即使想不廉洁,(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 ‎ 郭文麓郡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我刚刚见到郭文麓郡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了;与郭文麓郡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听到他的议论,考察他志向之所在,才知道郭文麓郡侯不是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郭文麓郡侯本性淡薄,厌憎繁华,曾经说:“我就喜欢蔬食,而不喜欢肉食;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安然,用丝麻做床褥睡觉就心有不安。”郭文麓郡侯大概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吧。(我)听说郭文麓郡侯的夫人也乐于吃粗食穿破衣,跟郭文麓郡侯的嗜好没有什么不同。虽然这样那么古代的廉洁的官吏还不能免于与家人互相埋怨,因此越发知道郭文麓郡侯的行为难能可贵。 ‎ 任职三年后,升任山东副使离开,郭文麓郡侯的幕僚霍君、裘君和他的下属武进县尹杨君请求我写文章作为郭文麓郡侯的赠序。郭文麓郡侯的清廉,世人都已经全部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等待我的文章呢?虽然这样,我知道郭文麓郡侯的廉洁不是出于贪慕与忧惧,而他担任州守的时候,还处在有可以贪慕可以忧惧的地位。从今往后,(他)官位越高,声望越隆,(原先)值得贪慕的(官职)得到了而畏惧的东西去除了,郭文麓郡侯的清廉还是这样的,这样之后,世人就会相信这样的说法:郭文麓郡 侯果真不是贪慕与忧惧的人吧。虽然这样,那么知道郭文麓郡侯的人,没有比我早的,因而(我)怎么能没有话要说呢?‎ ‎【参考译文二】‎ 王慎中写文章,最初也主张效法秦和西汉,认为东汉以后的文章没有可取的。后来懂得了欧阳修、曾巩的做文之法,于是把他以前的作品全部烧毁,一心一意效法欧、曾,以他们为师,尤其受到曾巩的影响大。唐顺之开始不服他的观点,久而久之也同意慎中的意见,并跟随他学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