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讲义诗歌形象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讲义 诗歌形象 第一讲 诗歌形象的分类 知识点 诗歌形象的内涵;诗歌形象的分类;诗歌形象的答题步骤。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形象的内涵; 2、了解诗歌形象的分类; 3、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形象的分类; 2、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难点 体察鉴赏诗歌形象的切入点和规范答题步骤。 教学过程 一、 复习预习 引导学生回顾测试卷中关于“幽竹”形象的问题,一起进入本节课关于诗歌形象的分类。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1 形象又称艺术形象,在诗歌中也称意象,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以下三种: 1.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2.自然景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写景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景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情节)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花鸟虫鱼)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如咏物诗中的“物”和送别诗中的“动作细节”。 因此,理解此含义时应注意:准确地把握形象所蕴含的诗人情感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孤帆”“远影”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友人直到“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和留恋。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离愁别绪、伤别情怀等等。我们还可以从以下三个例子进行说明: 1、太阳是一颗恒星,地球和其它太阳系里的行星,都围绕太阳,按一定周期运转。 2、太阳出来了,天已经亮了,大家都起床了。 3、昨天的苦难已经过去/太阳出来了/啊太阳太阳/昨天的苦难/都过去了/永远过去了 例1是说明语言,例2是陈述语言,而例3则很好地说明了太阳象征着美好的新生活,这里的太阳已经熔铸了作者的感情,可以称之为意象。 知识点2 人物形象包括诗人的形象(或称为抒情主人公)和诗人之外的特定人物形象。前者如《春夜洛城闻笛》中抒情主人公——李白的形象,后者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中李凝的隐者形 象。从把握形象方面分析,设题时为人物形象的见闻、言行、心情、品质、追求等,后者会再加上人物的身份类别判断,同时和其他考点交叉,会设题为塑造人物的方法技巧、语言特点以及对该形象的评价等。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几种常见常考的人物形象。 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的就是悠然自在的隐居生活,表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孟浩然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描写了山村风光和与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爱惜人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寒士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地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征人思妇形象。指的是以闺中思妇的情怀或愁绪为主要写作内容的诗歌。如温庭筠的《菩萨蛮》。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均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表达出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的愿望。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了解了以上10种形象,我们在做题时,只需要按照以下步骤答题,就不会有所遗漏了。(1)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遭遇、性格+身份)。(2)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或特征(结合表达技巧)(展开)。(3)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 知识点3 景物形象(景物形象包括自然景象和物象两个方面) 1、景象。 诗中的景象一般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等。“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人物(往往是诗人自己)感情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可遵循“概括景象(意境)特点、描摹诗歌图景、剖析作者思想”的思路进行分析鉴赏。 鉴赏的依据——景物形象的自然属性。 鉴赏的角度——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作者借此抒发的感情、表现的寓意)。 鉴赏此类形象,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作者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 【提问方式】:(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分析步骤】:1.找出诗人描写景色的有关诗句,抓住主要景物。 2.概括景色营造的氛围。 3.结合诗歌意境分析作者情感。 【答题步骤】1.描绘诗歌中展示的图景画面。抓住主要的景物,用描写的方式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原诗,二要想象合理,三要语言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的词语(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冷、清新明丽等)概括,准确的体现景色的特点情调。 3.分析作者借助景色抒发的情感。切忌空洞,要具体。答出“为什么”或“如何表现的”。 2.物象。 物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写曲折地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品格节操。作者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 基本思路:提炼所描写的物象的特征的词语,凸现其自然属性,理解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端。 三、例题精析 【例题1】 贺新郎 宋·刘过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不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注】弹铗:铗,剑。《战国策》记载,冯谖怀才不遇,牢骚满腹,靠在柱子上弹铗而歌“长铗归来兮,食无鱼腮”。孟尝君得知,吩咐总管给鱼吃。悲歌击楫:《晋书·祖逖传》载,逖统兵北伐,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杜陵:指杜甫,他有《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又《春日怀李白》诗:“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题干】请联系全词内容,从形象刻画的角度简要赏析下片画线的语句。 【答案】人的宝剑随身携带,表明他始终把国事放在心中,随时准备为国效力;他同朋友挑灯看剑,整夜讨论国事,表现了他爱国报国之心切;男儿有泪不轻弹,尽管不受重用,功名事业尽付东流,但壮志不衰;词人以常带佩剑、挑灯看剑、连床夜语等细节描写,刻画出了一个在逆境中始终抱有报国壮志的英雄形象。 【解析】题干问“请联系全词内容,从形象刻画的角度简要赏析下片画线的语句”,抓住“从形象刻画的角度”,就是从分析人物形象角度入手,刻画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人物有什么样的情感。 “腰下光芒三尺剑,时解挑灯夜语;更忍对灯花弹泪?”尽管一事无成,功名事业尽付东流,可是自己仍是壮志未衰,时时与朋友夜里挑灯看剑,连床夜语,又岂忍对灯花弹泪? 最后四句明知国运不可挽回,壮志难以实现,却仍然死不了这颗心,不能忘情国事是刘过的一大悲哀,也是他最可爱的地方。由对国事的感慨转入个人身世的飘零。“唤起”两句指杜甫怀念李白的诗句,“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词人以李白自比,希望有杜甫那样的知己能理解自己,安慰自己。结句点出写此词以泄心中愁苦,聊作羁旅中的安慰。这首词由首至尾,直抒胸臆,挥洒无余,倾吐出词人“西来”路上的感受。“词之言情,贵得其真”(沈祥龙语),可说正是此词的主要特色。其次,此词典故都能恰到好处:“弹铗西来路”,像随手拾取,却包容了丰富的意蕴,既是叙事,又是抒情。用“击筑悲歌”、“酒酣箕踞”写豪情与友谊,惟妙惟肖,神态毕现。后用杜甫诗句抒发羁旅况味,也情思隽永,妥贴自然。 【例题2】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题干】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词中三四句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而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抒发了思念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解析】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满怀深情盼望丈夫归来的思妇形象,充分揭示了她希望落空之后的失望和痛苦心情,表现了诗人对不幸妇女的同情。同时也寄寓着诗人遭受统治阶级排挤,不受重用的悲凉心情,也是感慨怀才不遇的作品。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三、四两句,初读起来很是平淡,仔细玩味却觉得是妙手天成。这两句是从侧面阐述其“恨”之深。女主人既有千万恨,其“心里”有“事”是理所当然的了,更使她难过的却在于“有恨无人知”。“恨”是一种无形的心理情绪,是难以把握和捉摸的,而词人却善于借景将它烘托出来:像风掠过水面时荡起的阵阵涟漪,像花儿随风落去时的缤纷缭乱,像悠悠白云在天空摇曳时的飘忽迷离,这样一来,抽象的“恨”就变得形象、可感了,使人们能够清晰地体验到它的纷乱、动荡的状态,也增强了词的审美价值。 【例题3】 长相思 李煜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题干】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也有人说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你认为呢?请结合词中的意象作简要回答。 【答案】作者的内心是凄冷的。这首词以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等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梳理景物、概括氛围),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愈发深重,内心更为凄冷。(表达感情) 或者答为:作者的内心是温暖的。“相思枫叶丹”喻示着相思的热烈(找出典型意象),正因为内心里装着所思念的人,所以内心是温暖的。(表达感情) 【解析】首先应明确诗歌写到了哪些意象。词中写到的意象主要有山、水、枫叶、菊花、大雁以及月。其次应抓住描写意象的修饰语从不同角度分析,如“烟”“丹”“高飞”等。从“相思枫叶丹”不难判断出作者相思的热烈。 【例题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释垂緌(ruí):古人结在颔下的帽缨下垂部分,蝉的头部伸出的触须,形状与其有些相似。 清露:纯净的露水。古人以为蝉是喝露水生活的,其实是刺吸植物的汁液。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疏:开阔、稀疏。藉:凭借。 【题干】简析诗中蝉的形象。 【答案】这首诗成功刻画了生性高洁、啜饮清露、居高声自远的蝉的形象,作者以蝉自喻,表达了作者坚守自己的个性和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物的思想感情 【解析】诗人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 【例题5】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居士:指文人雅士。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题干】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 【答案】“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诗歌形象的鉴赏。抓住诗中描写诗人行为的诗句,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例题6】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家 刘因 马蹄踏水乱明霞,醉袖迎风受落花。 怪见溪童出门望,雀声先我到山家。 【题干】前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答案】一、二两句写出了一位闲适、潇洒乘醉策马的诗人形象。诗以倒映在水中的明霞、春风中的落红等景物烘托出诗人闲适的心情;以策马入水、醉袖迎风的举止写出诗人的潇洒。 【解析】鉴赏诗歌形象时,要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分析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所蕴涵的感情色彩。诗歌出现的人物的动作是“马蹄踏水”和“醉袖迎风”,景物是“明霞”和“落花”,诗中马蹄踏水,水波激荡,明霞散乱,醉袖乘马迎风飘举,林花因风而落,落而沾袖,由此可以判断出诗人形象特征。 四、课程小结 本讲我们主要学习了诗歌的形象分类,请同学跟着老师一起来回顾一下本讲的内容。诗歌的形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景物形象和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主要有山水、草木、花鸟等等,人物形象又分为自我形象和他人形象。 分析思路: (1)读懂诗歌——主旨(四看) 四看: 一看题目——题目定诗由; 二看作者——作者定诗风、明时代; 三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 四看关键语言——明主旨。 (2)鉴赏的依据——人物(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 (3)鉴赏的角度——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所写人物的思想感情、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 鉴赏方法: (1)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2)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 (3)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