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五)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一轮复习诗歌鉴赏教案(全国)(五)

‎2018届一轮复习 诗歌鉴赏 教案(全国)‎ ‎_炼__句 明常识 古诗词中常见的句式 ‎1.省略。古诗词中省主语、宾语、动词、介词、连词等是常见的现象。如:“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胡令能《小儿垂钓》)其中,“遥招手”的主语“蓬头稚子”就被省略了。‎ ‎2.对仗。律诗一般由八句组成,其中颔联与颈联一定要对仗。‎ ‎3.倒装。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效果,句子里常用语序倒置的现象:①定语与中心词倒置,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水清浅”即“清浅水”,“月黄昏”即“黄昏月”;②主语与宾语倒置,如“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王维《过香积寺》),上句即“危石咽泉声”,下句即“青松冷日色”;③动词和宾语倒置,如“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即“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 ‎4.互文。古诗因受字数的限制,或从章节、对仗等方面考虑,常把一个完整的意思拆开分置。读时必须前后互为补充,或互相拼合。如“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 并序》)、“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都是互文见义。‎ ‎5.列锦。限于篇幅的制约,诗人要想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往往将几个相互关联的名词罗列起来,构成意象的组合与叠加,营造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让读者去感知画面间的流动和联系,从而使读者把握作者所描绘的复杂事物和抒发的复杂感情。如:“烟柳画桥,风帘翠幕”(柳永《望海潮》)、“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诗歌中句子的位置及作用 位置 作用或效果 首句 或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对什么的描写;或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或首句设问,引出后面的内容 中间句 或承前面什么内容,引出后面什么内容;或借景抒情,表达诗人什么感情 尾句 或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或卒章显志,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或以景衬情,用什么景衬托什么情。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 定考向 常见的设问方式 ‎1.分析某一诗句的含意。‎ ‎2.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首句(承上启下句或结句)。‎ ‎3.请对这首诗的第几联进行赏析。‎ ‎4.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某一诗句的妙处。‎ 熟技巧 ‎1.鉴赏方法 ‎(1)注意先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进而把握住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是从句子的内容、情感方面出发的,也是赏析句子的前提。对于个别句子,尤其是脍炙人口的句子,其内容有精深之处,情感有共通性,它们本身就是赏析的对象。‎ ‎(2)注意从语言特点出发:有的句子倒装,有种错位的美;有的句子对仗,有种整饬的美;有的句子互文,有种开合的美;有的句子长于炼字,有种凝练的美。‎ ‎(3)注意从表达技巧出发:有的运用修辞手法,有的运用表现手法。一般而言,高考选取的句子,都是在表达上有特色的句子。鉴赏时就是要看出其在表达上的特别之处。‎ ‎(4)注意从句子的位置出发:把它放在全诗整体的框架内,做到句不离篇。句子处在诗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高考所选句子的位置一般有三处: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尤其是以景结情句,有含蓄隽永之妙。总之,要关注句子位置,联系全篇赏析。‎ ‎2.答题步骤 步骤一:理解诗句含意,描述诗句内容。‎ 步骤二:指明诗句在炼字、词法、句法、章法上的特点,尤其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分析其作用及表达效果。‎ 步骤三:根据诗句在全诗中所处的位置,分析诗句在全诗的结构上所起作用。‎ 步骤四:点出诗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016·浙江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来人二首 ‎[宋]刘克庄 试说东都①事,添人白发多。‎ 寝园残石马,废殿泣铜驼。‎ 胡运占难久,边情听易讹。‎ 凄凉旧京女,妆髻尚宣和②。‎ 十口同离仳,今成独雁飞!‎ 饥锄荒寺菜,贫著陷蕃衣。‎ 甲第歌钟沸,沙场探骑稀。‎ 老身闽地死,不见翠銮归!‎ ‎【注】 ①东都:指北宋都城汴梁。②宣和:宋徽宗年号。‎ 赏析第一首中的画线句。(3分)‎ ‎[尝试解答]‎ 步骤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懂诗歌】‎ 一提起乐都汴梁之事,人们便徒增许多白发。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料想胡人的命运也不会长久,听来的边地消息,特别容易以讹传讹。叫人多么地感到凄凉啊——旧京的女子,还保留着宣和年间的发饰。‎ 十口之家一同离别之后,如今成了独飞的孤雁。饥荒难耐,只好到荒芜的寺院里锄来野菜;贫寒无衣,还一直穿着当年沦陷蕃人时穿的衣衫。豪门贵族歌舞喧闹,沙场将士一天天地稀少无人。眼看就要老死在闽南之地,也不见銮驾回转恢复中原。‎ ‎【解题思维】‎ 第一步:这句诗主要写皇家陵园的石马残破不全,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 第二步:“寝园”对“废殿”,“残”对“泣”,“石马”对“铜驼”,主要运用了对仗手法;“泣”又运用了拟人手法。这句诗借景抒情,感慨古今之变。‎ 第三步:从全诗来看,作者写景,意在为下文叙事、抒情的展开作铺垫。‎ 第四步:作者营造荒凉、凄清的氛围,意在抒写亡国之痛。‎ ‎【答案】 (步骤一)作者写皇家陵园的石马破败不堪,废弃的宫殿前,铜铸的骆驼正在哭泣;(步骤二)诗中运用对仗(对偶)、拟人的手法;(步骤三)写眼前之景,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步骤四)借陵园、宫殿的荒凉残破之景,抒亡国之痛。‎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并州路 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句的表达效果的能力。征人因思家而垂泪,“烽火起”表明战事又起,结句以景结情,含蓄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答案】 垂泪之时,烽烟忽起,形象地写出了边塞战事残酷;以景结情,含蓄蕴藉,表达了诗人对征人的同情。‎ ‎(2015·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残春旅舍 韩 偓①‎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②。‎ 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③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④待眼明。‎ ‎【注】 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 朝廷官员的冠饰。‎ 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抽样1: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 阅卷点评 抽样1:只是对这首诗颔联进行了形象化的描述,没能指出“巧在哪里”,只能得1分。‎ 抽样2:抓住了“抱”“吹”两个动词的妙处作答,但鉴赏角度不够全面,只能得2分。‎ 抽样2: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 规范答案: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②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 增分指导:对诗句的鉴赏,首先要疏通诗句的含意,了解诗句采用的修辞手法或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歌的主旨、诗人的情感,具体分析其在内容、结构、情感或写景、抒情、显旨方面的作用、效果。‎ 这首诗的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飞花和落絮原是残春之景,“抱”“吹”妙用,平添了无限的生机,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所以古人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②。‎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 ①五铢钱:汉武帝时货币为王莽废止,光武帝时恢复。②象贤:学习先祖的贤才。‎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这首诗是凭吊古迹的咏史诗,主要目的在于讥贬刘禅。诗的首联写刘备在世时是叱咤风云的英雄,有力地衬托了后主刘禅的昏庸不才。‎ B.颔联咏功业,对仗难度大,却自成巧思。上句化用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中“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与泰山共相终始”表现刘备的英雄气概;下句化用“汉末童谣‘黄牛白腹,五铢当复’”表现刘备的雄心壮志。‎ C.颈联说人事,转接之间,富于变化。这一联嘲讽刘备长于择相,短于教子,从而导致嗣子不肖,后业不继。两句诗意互相抗衡、声情顿挫美妙。‎ D.尾联感叹后主的不肖。刘禅降魏后,被迁到洛阳;一次司马昭赐宴,命原蜀宫歌妓现场歌舞,而刘禅对此喜笑自若。尾联化用此意,表现刘禅不惜先业。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于刘备身后事业消亡的无限嗟悼之情。‎ E.全诗前一半写盛德,后一半写业衰,在盛衰对比中,道出一个古今兴亡的教训。诗人咏古抒怀,借此警策开元盛世之后昏庸无能的唐朝统治者。‎ AC [A项,主要在于称颂刘备;C项,无“嘲讽”之意。颈联意用刘备的长于任贤择相,‎ 与他的短于教子,致使嗣子不肖相对比,叹惜刘备功业不能卒成。]‎ ‎2.这首诗首联写得“突兀劲挺”,请仔细揣摩分析,说说其有何妙处。‎ ‎                                ‎ ‎                                ‎ ‎                                ‎ ‎                                ‎ ‎【答案】 首联妙处:①境界雄阔绝伦。“天下”“千秋”等字眼写出了“英雄气”至大无垠,万古长存。这样遣词用语显示诗人吞吐日月、俯仰古今的胸臆。‎ ‎②用典不着痕迹。“天下英雄”四字暗用曹操对刘备说过的“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刘诗仅添一“气”字。‎ ‎③意在言外,旨意深远。“尚凛然”写出千秋之后先主之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凸显其当年叱咤风云的英雄气,寄托了诗人的敬仰之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