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省原平市范亭中学高二4月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试题 高二语文 本试题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由青蒿素产业化带来的双创启示 草容 屠呦呦荣获诺奖,是对她个人的奖励,也是对青蒿素产业化的褒奖。屠呦呦之所以能在科研成功40多年后获奖,是由于青蒿素在使用中所产生出的巨大社会影响,为这一奖项的实至名归,增添了厚重的分量。这其中,产业化功不可没。由屠呦呦获奖,我们更可一探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 创新与创业,这样的双创可以相辅相成。屠呦呦取得的无疑是原始创新成果。对于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全球曾经有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感染人数达上亿,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生命。在屠呦呦获奖前,已有4位科学家,因与抗疟疾有关的科研而获得诺贝尔奖。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只在非洲地区,疟疾仍是一些国家棘手的病疫。作为生物世界的一部分,疟疾从来都在不断变异中重获新生。为此,科学家也总在寻找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武器。面对当时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的抗药性,屠呦呦另辟蹊径,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从而为人类又一次战胜这一致命顽症提供了保证,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 但在我国,在屠呦呦的科研产出成果的20世纪70年代,疟疾显然已不是急迫的疫情,于是这一成果没有受到像国际社会那般的重视。此外,艰辛的产业化过程,也使青蒿素没有较快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青蒿素是科学发明,而走向大规模产业化的却是复方蒿甲醚。复方蒿甲醚的奇特功效,正是由于其对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然而,即便是功效如此之好的药物,如果不能送到最需要的患者手中,它也不可能产生出广泛的社会影响。正是由于药物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开展的大规模合作,才使复方蒿甲醚快速走向了国际市场。2001年,世卫组织向非洲推荐了这一药物,使这一地区的疟疾死亡率下降了九成,当病愈出院的患者们高呼“中国神药”时,国际社会已经深深地记住了屠呦呦——这个降伏疟疾之魔的人。如今,复方蒿甲醚已通过85个国家和地区的药品注册,是美国FDA批准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复方抗疟药。 我们不能断定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影响,还会不会有屠呦呦的获奖。屠呦呦当年的科研成果,没有及时保护好知识产权,没有及时产业化,那是她所处时代的局限。今天全社会都在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我们完全可以缩短从创新到实现产业化的过程。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科技工作者和全社会都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当这样的局面形成时,我们就会有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世界也将由此变得更加美好。 (2015年10月27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疟疾这个古老的病种,使全球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上亿人被感染,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 B.屠呦呦荣获诺奖,不仅是她科研创新的结果,也应归功于青蒿素产业化后在使用中产生出的巨大社会影响。 C.在人类的顽强阻击下,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除非洲地区外,世界上其他地区的疟疾疫情已大大缓解。 D.在疟疾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抗药性的情况下,屠呦呦从中药中找到了青蒿素,为降伏疟疾提供了保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疟疾在非洲地区肆虐的原因是疟疾不断变异,对国际主流抗疟疾药物产生了抗药性。 B.青蒿素大规模产业化的结果是青蒿素和本芴醇的配伍研究所得的、被患者誉为“中国神药”的复方蒿甲醚。 C.如果没有后来的青蒿素产业产生的广泛影响,屠呦呦的发明就不会受到国际社会的重视,就不会获得诺贝尔奖。 D.复方蒿甲醚的拥有者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诺华公司的大规模合作,才使青蒿素成为一个产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青蒿素的发明和产业化,可以看出“双创”结合,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创业对创新成果提供最后的保护,两者相辅相成。 B.好的科研成果如果不能及时产业化,就不能保护好知识产权,所以科研成果必须尽快产业化,发挥其社会效益。 C.创新与创业的关系,就是科研与产业化之间的关系,“双创”相辅相成,既鼓励科技工作者投身科研,又促使科研成果发挥社会效益。 D.不仅科技工作者要增强埋头创新,主动创业的意识,全社会也应该增强这样的意识,为“双创”提供良好的条件。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齐人未尝赂秦 未尝:不曾 B.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不免:免不了 C.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是故:因此 D.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革灭:消灭 5.作者说“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的根据是什么?选出全能说明这一原因的一项( ) (3分) ①齐人勿附于秦 ②斯用兵之效 ③李牧连却之 ④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⑤智力孤危 ⑥三国各爱其地 A.①②④⑥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③④⑤ 6.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认为齐国的失败是因为“与嬴而不助五国”。 B.作者申明了燕赵“用兵之效”而“用武不终”的后果。 C.作者总结齐、燕、赵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贿赂秦国。 D.作者假设齐、燕、赵“反其道而行之”,灭亡与否就无法估计了。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5分)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将 进 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8.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何单举曹植为例?(5分) 9.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何处春江无月明! (2) ,石破天惊逗秋雨。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 (5) ,乃中《经首》之会。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5分)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节选) ①从757年11月到758年6月,是杜甫在长安最后一次的居留。他仍旧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遗,这时贾至任中书舍人,王维任太子中允,岑参任右补阙,年才32岁的严武为京兆少尹兼御史中丞,这些人并肩出入,互相唱和,在“禁掖”里值夜时也常常写诗传递,过着闲散的官吏生活。但是那些唱和诗和朝谒诗在杜甫的诗集里毫无光彩,事实上也不能有什么光彩,里边充满了初唐以来应制诗、奉和诗一向惯用的词藻,缺乏充实的内容。在这时期杜甫的诗中,我们只能从“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避人焚谏草”这样的诗句中想象杜甫不过是一个小心谨慎的官吏。此外他若从北城下朝回来,就是在春风荡漾的曲江头典衣买酒。他这时也写了一些关于曲江的诗,但这些诗与从前的曲江诗相比,既没有天宝末年的《曲江三章》那样的凄苦,也没有《哀江头》那样的沉痛,他在一片花飞的暮春天气,只感到一个庸俗的道理:“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像“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这些信手拈来、歌咏自然的诗句,若是在一般唐人的诗集里也许是很好的名句,可是在杜甫许多瑰丽而沉郁的诗篇中,只显得轻飘而悠扬,没有分量。至于“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这样的思想实在不高明,尤其是在两京收复不久,胡人势力还相当猖獗、长安物价一天比一天高涨的时期。 ② 是凤翔一段的经验给他的教训太大了呢,还是这平静的官僚生活把他的视界只限制在皇帝的周围,而看不见广大的人民呢?他终日只是供奉皇帝,伺察皇帝的颜色,他说,“天颜有喜近臣知”;他4月里陪着肃宗祭祀九庙,5月端午得到皇帝的赐衣,都看为是无上的光荣。他有时局促到这种地步:官马送还官家,自己又没有马,因此有十天之久不能去看望想去看望的邻近的友人,他说,这既不是爱惜身体,也不是脚力太弱,只怕在街上徒步走路时遇见官长,遭到官长的申斥。他有时自己也深深意识到这可怜的生活: 每愁悔吝作,如觉天地窄。 ——《送李校书二十六韵》 ③ 可是在这狭窄的天地里,他偶然走到东郊,遇见一匹被兵士遗弃在路旁的瘦马,他也曾联想到人世的困顿,写成一篇《瘦马行》,对瘦马表示无限的同情;他在城南潏水滨听樵夫讲述几只小鹰被白蛇咬死、一只鹘鸟飞来报仇的故事,他也写出一首充满热情的寓言诗《义鹘行》,来激励壮士的肝胆。 ④虽然如此,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事实上是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了,若是长此下去,没有一点儿变动,我们真担心他六七年来开辟的诗的国土会断送在左拾遗的职位上。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 ⑤ 肃宗回到长安后,许多凤翔时代的官吏都或多或少地得到奖励,房琯也被命为金紫光禄大夫,进封清河郡公。可是房琯依然是结交宾客,车马盈门,常常称病请假;他空疏而放肆的言论有时传入肃宗耳中,引起肃宗的不满,再加上贺兰进明那些人的毁谤,致使他在6月里被贬为邠州刺史。他的许多朋友也受到牵连。人们说他们终日结党成群,乱发议论。国子祭酒刘秩贬为阆州刺史,京兆少尹严武贬为巴州刺史,曾经给杜甫许多帮助的大云经寺僧人赞公被放逐到秦州,杜甫也离开了皇帝周围的“氤氲香气”,走出一年前曾经经过的金光门,被派到华州去做司功参军,管理华州地方的祭祀、礼乐、学校、选举、医筮、考课等等的文教工作。从此他再也没有回到长安。 ⑥他离开长安时,心境是很凄凉的。他不能“从容陪笑语”供奉皇帝,觉得好像是一个被遗弃的人,所以他在金光门前写出这样的诗句: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间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 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他当时只认为这对于他政治的前途是一个打击,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从那狭窄的天地里解放出来了,对于他的诗的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他由此才得到机会,又接近战乱中的人民,认清时代的苦难,因此而恢复并且扩展了他的广大的诗的国土,从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人民诗人的岗位上。 (1)如何理解“幸而不久他的生活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动”这句话的含意?(7分) (2)杜甫在长安生活的时期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些变化对他的诗歌风格有什么影响?(10分) (3)文章第四段在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8分)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在中华民族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中,我们有东北抗日联军“八女投江”的慷慨悲歌,也有 的“八百壮士投黄河”的悲壮故事。 (2)在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团结奋斗,众志成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谱写出一曲 的英雄颂歌,取得了抗旱救灾的决定性胜利。 (3)紫金山又叫钟山,山势险峻,三峰相连形如巨龙。山、水、城浑然一体,雄伟壮丽, ,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称。 A.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气贯长虹 B.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C. 气吞山河 气贯长虹 气势磅礴 D. 气贯长虹 气吞山河 气势磅礴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唯有除贪,才能安民心”张晋创接受通讯社采访时表示,反腐工作已经取得一定成果,但这些成绩仍不足以完全根除贪污腐败与浪费现象的发生。 B.2018央视春晚着力演绎“幸福中国”的主题。与往届春晚相比,节目更加精准,主题更加集中,铺陈更加合理,现场观众的反响更加热情。 C.从文化哲学意义上来理解,乡愁是归属感的一种表现,同时是一种根源意识的体现,也是对这个归属和根源的一种亲和感,这种归属感是人的民族文化认同的基础。 D.“春运铁路格局的改变,反映的不仅仅是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更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大变化。”北京交通大学教授石培华说。 14.以“蜡染”为开头,把下面的语句重组成一个单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①蜡染是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②蜡染与扎染、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③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在织物上描图案,然后浸染,最终在布面上形成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图案。 A.蜡染是历史悠久的与扎染、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的用蜡刀蘸熔蜡在织物上描图案,然后浸染,最终在布面上形成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图案的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B.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在织物上描图案,然后浸染,最终在布面上形成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图案的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与扎染、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 C. 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在织物上描图案,然后浸染,最终在布面上形成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图案、与扎染、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的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D. 蜡染是一种与扎染、镂空印花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的用蜡刀蘸熔蜡在织物上描图案,然后浸染,最终在布面上形成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图案的历史悠久的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人的餐具主要是用竹子、木头制造的,是植物性的,① ,如大米、玉米、小麦和小米等,所以对这些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而且,由于是素食,氨基酸尤其是谷氨酸不多,香味也不大,所以对食物的味道影响不大。但西方人吃动物性食物较多, ② ,如此才能操控、驾驭食物,如切割动物性食物。而且,由于动物性食物的谷氨酸较多,吃起来比较香,③ ,因此用金属筷子、刀叉吃饭,会让人感到食物更咸、味道更浓。 16.下面这段文字的若干句子中,句子内容有语序不当的,请找出来进行调整,使语意连贯、合理。(5分) ①“安史之乱”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界标。②当时,诗人杜甫就以积极入世的精神,勇敢而忠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即使在大局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也从来没有失去信心。③在我国的诗坛上,杜甫的教育作用、美感作用和认识作用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④这就是后人将其人尊为“诗圣”,将其作品尊为“诗史”的理由。 五、写作(60分) 17.阅读下面一则话题,按要求作文。 萧红捕捉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的细节,凸显出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令人怦然心动的时刻:读书思考、课间小憩、寝室卧谈、遇见美食、风中奔跑、看花赏月、发呆傻笑、洗浴晾衣……只要对生活多些留意,温暖就会溢满心间。 请以“青春的细节”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记叙文。 高二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1.A.混淆时态原文“全球曾经有100多个国家受此困扰,每年感染人数达上亿,无数生命在蚊蝇肆虐中被夺去生命”中“曾经”明确指出是历史上的情况,是降伏疟疾前的情况。 2.C.将“或然变为已然”了,原文明确说“不能断定” 3. B 曲解原文,原文讲“更多的创新成果变为社会财富,而创业也是对创新成果的最好保护”,并未说产业化是“保护好知识产权”的先决条件 4. B 【解析】 不免:不能幸免。 5. C 6. C 7.(1)译文:等到李牧因为受诬陷而被杀,邯郸就成为秦国的一个郡了,可惜它们使用武力抗秦而没能坚持到底。(5分) (2)译文:那么胜败存亡的命运,倘若跟秦国人相较量,(结局)或许还不容易估量。(5分) 8.【答案】 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故用为例证。(5分) 9. 【答案】 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鄙弃和蔑视的态度;不同的是,前者所谓“长醉不愿醒”显得消极一些,而后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后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前者含蓄,后者直白。(6分) 10.略。 11.(1)参考答案:“大的变动”是指杜甫因受房琯事件的牵连被贬到华州做官一事,之所以说是“幸而”,是因为虽然这件事对于杜甫的政治前途是一个打击,但是对他的诗歌发展却是一个大的恩惠,从此杜甫由一个皇帝的供奉官回到了人民诗人的岗位上。(7分) (2)参考答案:杜甫在长安生活的时期生活比较闲散、无聊,为官小心谨慎,把皇上的赏赐视为无上的光荣,虽然也偶尔关注民生困顿,但总的来讲,杜甫在长安的官吏生活一天一天地变得狭窄,这也使得他的诗歌出现很多应时之作,缺乏充实的内容,没有以前的诗歌那样的凄苦和沉痛,只显得轻飘而悠扬,没有分量。(10分) (3)参考答案:从内容上来说,表现了杜甫忧国忧民的思想;从结构上来说,为下文作者得出杜甫成为人民诗人的结论做了铺垫。(8分) 12. 答案:C 气吞山河: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宏伟豪迈。气贯长虹:形容正气旺盛,精神崇高。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 13.C(A项杂糅,将“的发生”删除,或将“根除”改为“杜绝”;B项搭配不当,“反响”与“热情”主谓不搭配,将“热情”改为“热烈”;D项不合逻辑或语序不当,将“不仅仅是”和“更是”后的内容对调。) 14、D 15.答案示例: ①用于操控和驾驭植物性的食物 ②相应地用的餐具以金属为多 ③所以餐具对食物味道的影响也较大 (每处2分 共6分) 16. ①“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界标,也是唐代文学发展的一个转折点。(2分) ③在我国的诗坛上,杜甫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感作用都是别人难以企及的。(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