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5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6)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现代文阅读 作业 一、论述类、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0分) 材料一: 家庭学校,美国称之为“在家上学”。家庭学校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孩子为受教育者、家长为主要教育者的教育形式。家庭学校不同于学校教育,意味着“以家为本”而非“以校为本”的教育。除了可以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得到课程、教材等方面的服务外,家庭学校还可以调用更多的社区资源:图书馆、博物馆、体育运动中心、画廊、展览馆以及亲友和邻居的智力资源,比学校教育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家庭学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它有一定的课程设置,关注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家庭学校”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和人性化,按照每个孩子的天赋和能力进行教育。 (摘编自“新浪亲子”) 材料二: 美国的“在家上学”现象出现于20世纪60、70年代,并在80年代后迅速发展壮大。数据显示,2007年美国约有150万学生在家上学,约占全国学龄儿童总数的2.9%。2010年,在家上学儿童已接近200万人。据了解,这种方式在欧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北美都是合法的。在加拿大、法国尤其盛行这种教育方式。以美国为例,在家教育的申请原因,可归纳为种族、语言、宗教信仰、文化、地区教育水平差异等。 21世纪教育研究院于2013年8月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在中国大陆约有1.8万学生选择“在家上学”。选择在家上学的前五位原因依次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54.19%)、“学校教学进度过慢”(9.50%)、“孩子在学校没有得到充分尊重”(7.26%)、“孩子厌倦学校生活”(6.07%)以及“宗教信仰的原因”(5.59%)。当前在家上学人数最多的前三个省市依次是广东、浙江和北京,均位于东部。教育专家分析称,这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高、社会公众教育观念更开放有关。 在家上学的孩子中,男孩占62.30%,多于女孩。多数孩子的年龄在4至10岁之间,占60.42%,其中6岁的孩子最多。 (有删改) 材料三: 许多人之所以会本能地反对“在家上学”,是因为这与教育国家化的概念相抵触,是合理不合法的。然而《义务教育法》最本质的精神,是保障儿童接受教育,在家上学与这一法律精神并不冲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经确定了善待每一个学生的基本价值;教育的民主化、多样化和选择性的增加,则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征。事实上,现行的法律也为改革“预留”了可能性空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它提示了通过地方教育制度创新,使在家上学合法化的路径。 (摘编自《新京报》) 材料四: “在家上学”由父母在家中自主安排子女的教育,有利于克服大一统学校教育的弊端,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有利于多元文化的传承和多样化的教育创新;有利于儿童的身心健康、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和学习型个人的培养,顺应了社会利益分化、教育需求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是对公立教育单一教育模式的丰富和补充,增加了教育的多样性、选择性,是学习化时代一种崭新的教育探索。“在家学习”虽然已成为相当一部分人真实生活中的选择,但还是会遇到一些困难。由于没有完整的义务教育阶段学历,“在家学习”的孩子想要参加中考、高考时,会因学籍不完整而失去报考资格。因此应明确“在家上学”的合法性,并搭建“在家学习”者与学校教育的桥梁,给予“在家学习”者合法的学籍,并制定中小学在家学习的学历认定办法,制定“在家学习”者参与中考、高考的具体办法。 (摘编自“财新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材料一指出,“在家上学”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孩子们在家庭中接受教育,而老师就是孩子们的家长。 B.材料二表明,美国的“在家上学”现象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发展较为迅速,申请在家教育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C.材料三指出,在家上学并不违背我国教育法规的本质精神,且体现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特征。 D.材料四提到,在家上学符合当前中国教育和时代发展潮流,有利于个人、家庭和教育本身的发展。 解析:选A “老师就是孩子们的家长”错,材料中说“家长为主要教育者”,可见“在家上学”的孩子的老师不仅仅是家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家上学”主张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而传统教育在关注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则是不够的。 B.“在家上学”在美国等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中较为盛行,参与学生人数很多,也是合法的教育形式。 C.中国在家上学人数较少,而选择在家上学的原因主要是不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与经济文化水平并没有关系。 D.现行的教育法为教育改革“预留”了空间,只要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家上学”就可以合法化。 解析:选B A项,“传统教育在关注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则是不够的”于文无据。C项,“与经济文化水平并没有关系”错误。材料二第二段说,我国东部地区在家上学人数较多,“这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文化水平高、社会公众教育观念更开放有关”。D项,“ 只要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在家上学’就可以合法化”错误。材料三中说“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它提示了通过地方教育制度创新,使在家上学合法化的路径”,说明在家上学合法化还在探索中,不能说“只要经……就可以合法化”。 3.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发展“在家上学”需要解决哪些问题?(4分) 答: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把握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明确要筛选的“点”。从题干中可知,题目要求考生能够发现“在家上学”当前存在的问题,以“解决问题”的形式回答出来。阅读材料发现,信息蕴含在材料一、三、四中。材料一中提到了“在家上学”的特点,“家长为主要教育者”“除了可以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智力资源”;材料三谈到了“在家上学”不合法的问题;材料四谈到了“在家上学”遇到的一些困难。由这些可总结出“发展‘在家上学’”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答案:①制度层面。“在家上学”应合法化,“在家上学”者应能正常考试,学历应得到认证。②家庭层面。家长作为主要教育者应有一定的教育能力,家庭应能为“在家上学”者提供一定的教育环境。③社会层面。学校及教育机构应能为“在家上学”者提供服务,社区应有丰富的可供使用的教育资源。(每点1分,答全给满分) 二、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20分) 黄梅时节 吴组缃 去年在家里,也正是阴历五月的时候,我的哥哥由北平放暑假到了家,他说:“北方的天气真好,下雨的时候非常少;即便下,也是干干脆脆地下一场。下过后,只在原有的畅爽的气氛上添了一点清新,那情味更好受。哪会像我们南方!——你看这两天简直糟糕到什么样子!” 五月里是所谓黄梅时节。南方的黄梅天的确糟糕得可以。天,老是阴沉沉地布满厚重的破棉絮似的云,雨是天天下,但下得又不干脆:有时翻江倒海下一个整天整夜,有时竟连绵到三四天。你说如此痛快地下一场就可开朗了吧?谁知偏偏没这样近人情:云,还是不散;雨,还是要下。有时眼巴巴地望到露出青天,不到三两分钟便又飞起鹅毛雨来;有时一边在出太阳,一边又在飒飒淅淅地下着雨。空气又湿又闷,一呼一吸,鼻里喉头都似乎塞着棉花一样。遍处潮腻腻的,衣服摆上三两小时就会上霉,什么东西都发散着霉熏熏的气息。在这时,简直无事可做;即便做,也什么都做不成。头又昏又沉,浑身又酸又软,心里烦躁得只想打人,——就是想抽支烟卷儿,也抽不出半缕烟来! 就在这种无法对付的时候,听哥哥说北方的天气那么美好,我们顿时都想插起翅膀飞到北平来。 今年的黄梅时节又到了,而我果然到了北平。北平虽然是到了,可是这儿的天气并不见得和我们去年所想象的符合,一个花一般的梦,眼见得被打破了。 近两天一连下了几次雨,天气虽不完全像南方的那么糟,可是的确不十分畅爽,也未见其清新。在清华,物质的设置比较完善,尘土也不算多;因下了几次雨,可也是泥泞载道,一种潮腻的感觉,并不减于南方。 昨天晚上热得真够苦人。我们室内睡着三个人,窗户尽管开着,风却一丝儿也不吹进来。被窝是不必说,即便毯子也盖不住。露着身睡到天亮,不料半夜里转了冷,今日一醒来,喉头痒痒的,像有三两根毫毛儿在里面搔闪着。鼻子也不通了,泪涕交流,时时要打喷嚏;索性打得出也罢,偏偏张大了口,半个也打不出来。 着了凉,伤风咳嗽,在平常中国人看来原算不得一回事。可是在文化高尚的学府里便不然:大夫说是什么扁桃腺发炎,是一种病菌在那儿作祟。因此事情就严重了。别人和你在一起,你便觉得不安,话也不敢多说,咳嗽也不敢自由,怕的是自己什么腺上的微菌飞到别人的什么腺上去发炎。要是那个人的医学常识高明一点,你走上去和他说一句话,他就按着口回避你,好像他真看见病菌由你口里飞向他一样,那更难为情。在家里哪里如此:尽管伤风咳嗽,尽管发什么炎,自己都很泰然,别人也不嫌恶。就是要和妻接个吻,她也决不因此拒绝你;喷嚏打多了时,她还会由纽扣上摘下蘸着香水的手帕为你拭鼻子。这样一比,我想回南方。 其次要说到的是苍蝇、蚊子和什么白蛉子。三院里门窗户原都重重地安置了纱框,可是白蛉子太小了,大可自由打纱眼里摆进摆出;至于苍蝇蚊子,则因人进人出,门开门关,依然可以瞅空儿溜进来。 苍蝇这东西简直太可恶了!它并不只是传播一点病菌而已,而且还要和你开玩笑。你正襟危坐地在读书,它就在你的腮上、额上百般舐吮;兴之所至,就大模大样抹脸,刷须,泰然自若;有时它竟敢公然约着它的情妇在你脸上卿卿我我,——此可忍孰不可忍!蚊子的可恶处已有人说过,就是它不只来吮你的血,而且还哼哼地大发其正人君子之道,你简直奈何它不得。至于白蛉子那可真阴毒之极,它老“更不打话”地在你身上痛咬一口,放进毒液,使你又痛又痒,无可忍禁。在家里,是没有白蛉子的。苍蝇蚊子虽然是有,然而有法子对付:对苍蝇则可拿一把蝇拍打它个尸骨遍野,大快人心,因为有的是时间;对蚊子则有蚊帐防拦,有妻的鹅毛扇驱赶。因此一比,我想回南方。 昨天妻来信,说南方的黄梅天也到了,“你在北平那种畅爽清新的天气里一定很快乐,我明年也到北平去”。呵,她的美梦还依旧留着在,我祝福她。 一九三○年初夏 (有删改) 4.阅读文章第二段,概括作者认为南方五月黄梅天“糟糕得可以”的原因。(4分) 答: 解析:解答此题,可先从整体上阅读文章的第二段,了解在作者眼中南方黄梅天的糟糕之处,然后从不同的方面概括即可,注意分点作答。文章第二段在指出“南方的黄梅天的确糟糕得可以”后,紧接着就对这种情形进行了具体阐述,先说阴云不散,雨不停地下;再说空气湿闷,遍处潮腻腻的;最后说这种天气对人造成的影响。围绕这三点概括作答即可。 参考答案:①天老是阴沉,雨天天下,但下得不干脆。②空气又湿又闷,遍处潮腻腻的。③这样的天气让人什么事都做不成,头脑昏沉,烦躁不堪。(每点1分,答全得满分) 5.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答: 解析:先通读画线句,看其写了什么内容。画线句主要写的是北平的苍蝇和蚊子对人的侵扰,让人无法忍受。然后通过抓关键词句来分析艺术手法。描写苍蝇时,作者用了“大模大样”“泰然自若”“卿卿我我”等词,明显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蚊子时,说其“还哼哼地大发其正人君子之道”,带有讽刺意味,讽刺了某些人表面上是正人君子,实际上和蚊子一样可恶。同时还要分析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苍蝇的可恶,讽刺手法突出了作者对某些人的不满。 参考答案:①拟人。“大模大样”“泰然自若”“卿卿我我”等词赋予苍蝇人的情态,形象逼真,突出了苍蝇的可恶。②讽刺。写蚊子不只来吮血,“还哼哼地大发其正人君子之道”,借写蚊子的虚伪,表达了作者对某些人的不满。(每点2分,答全得满分) 6.作者在文中说“我想回南方”,请概括作者“想回南方”的理由。(5分) 答: 解析:文中有两处明显的提示信息,“这样一比,我想回南方”“因此一比,我想回南方”,考生要根据这两句话的前文分析作者比较的是什么。另外,前文还有一种比较,那就是北平的天气和南方“黄梅时节”的天气的比较,从作者的描述看,北平的天气也是作者想回南方的原因之一。抓住对比点,分点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①北平下雨时不畅爽,不清新,泥泞载道,潮腻的感觉不亚于南方。②北平的某些人看起来文化高尚,其实嫌恶、回避生病的人,没有人情味。③ 北平的苍蝇、蚊子、白蛉子令人无法忍受,却又奈何它不得。(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3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7.请结合全文,探究文章结尾的妙处。(6分) 答: 解析:分析文章结尾的妙处,一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一是结尾与前文、标题的关系,二是结尾与主题的关系,三是结尾与人物形象的关系,四是结尾对读者的影响等。从与前文、标题的关系上看,结尾写妻子向往北平的美梦依旧,而前文提到了作者曾有“一个花一般的梦”,这两个美梦相同,另外妻子信中提到“南方的黄梅天也到了”,由此可见结尾与前文、标题相呼应。从主题上看,全文透露出作者的思乡情怀,而结尾妻子却向往远离家乡来北平,更加衬托出了离乡人内心的苦涩。从读者的角度看,结尾妻子说“我明年也到北平去”,她会不会来呢?到北平后她的美梦会不会破碎呢?这不由得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想象。 参考答案:①照应前文和标题,结构严谨。结尾写妻子的“美梦还依旧留着在”,与前文写作者未来北平之前,有“一个花一般的梦”相照应;“南方的黄梅天也到了”照应标题“黄梅时节”。②深化主旨。妻子未远离家乡,不知离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苦,深化了文章主旨。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妻子的美梦“依旧”,她的美梦会继续留存还是会被击碎,引发读者的思考。(每点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