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宁波市效实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ww.ks5u.com 宁波效实中学二〇一九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坐在柔和灯雾里,听窗外的海涛和海鸥的鸣叫,想象母亲、妻子、女儿现在熟睡的模(mó)样,隔着万里守候她们睡到天明。‎ B. 红尘太多美丽的初见,宛若人间四月天,它不仅有花开的嫣(yān)然,也有花香的萦绕;它不仅有诗情的浮动,也有诗意的摇曳(yì),它能带给人无限绕指揉肠的情愫。‎ C. 看似平常的云淡风清,恰是时光沉淀了的厚重,漫漫时空里的书信往来默契(qì)成了一世的情长,不掺杂任何欲望的脉脉温情倏(sū)然渗透到我所有的血脉之中。‎ D. 凤凰台实行主持人中心制,几乎每位名嘴都有一档(dàng)属于自己的节目。从节目的策划、设计到采编、制作和播出,一条龙作业,主持人都要亲自参与(yù),把握节目的节奏与进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并辨析现代汉语中常见汉字的读音、字形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及字形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 A项,“模(mó)样”中的“模(mó)”读音错误,应该读作“模(mú)”。‎ B项,“摇曳(yì)”中的“曳(yì)”读音错误,应该读作“曳(yè)”;“绕指揉肠”中的“揉”错误,应该为“柔”。‎ C项,“云淡风清”中的“清”错误,应该为“轻”;“倏(sū)然”中的“倏(sū)”读音错误,应该读作“倏(shū)”。‎ D项,正确。‎ 故选D。‎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前路茫茫,唯有保持定力,我们才能跬步千里。让我们看清大势,分清主流,拾级而上,在新一轮发展中勇攀高峰!‎ B. 以大历史视之,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70华诞的社会主义中国恰是风华正茂。‎ C. 在漫长的岁月里,毛泽东诗词在革命诗坛广为流行,吸引并熏陶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从而传唱到了国外。‎ D.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取材祖国经历的无数个历史性经典瞬间,讲述普通人与国家之间 息息相关的动人故事。‎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正确运用。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考查重点是测试那些常见但又容易用错的成语。成语运用是否正确,主要看它是否符合语境,和整个句子的氛围吻合,和人称相应,和句意一致,使用就是正确的,忽视语境,就会导致用词不当。‎ A项,跬步千里:一步一步地坚持走下去,就可以达到千里之外。比喻做事只要努力不懈,总可以获得成功。使用正确。‎ B项,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使用正确。‎ C项,“从而”改“而且”,前后为递进关系,并无因果关系;‎ D项,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使用正确。‎ 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合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B. 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资源节约使用,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 C. 移动支付行业近年来发展迅猛。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超过5.7亿户,移动支付规模超过200万亿元,全球排名第一。‎ D. 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都应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答案】B ‎【解析】‎ ‎【详解】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 解答时可运用紧缩法,先将句子的附加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去掉,提取出主干(主语、谓语、宾语),检查主干是否存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的语病;如果主干没语病,再检查附加成分,看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有无毛病,修饰语内部是否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 A项,成分残缺,“建立”缺宾语中心语,句末加“制度”;‎ B项,正确。‎ C项,句式杂糅,“根据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可去掉“根据”或“显示”;‎ D项,并列不当,“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 故选B。‎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雪夜 吴秋山 孤馆的灯是青的,‎ 窗外,垂下雪的珠帘。‎ 炉火伸出了蛇舌,‎ 舐着室中的冷味。‎ 又是残夜梦回,‎ 枕畔的书瘦损了。‎ 远处掷来一片狗吠,‎ 击破沉寂的夜网。‎ ‎4.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旅人投宿的诗,诗人借助青灯、雪、炉火、狗吠等意象,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氛围,寒意逼人。‎ B. 第一小节,泛着青光的灯、纷扬的雪花和串缀的珠帘,共同构成了一幅冬夜降雪图,饱含着诗人的惆怅。‎ C. 第二小节,诗人用“蛇舌”比喻火焰,描写炉火在雪夜中跳跃的摇曳之态,形象地衬托出“室中的冷味”。‎ D. 诗歌整体短小凝练,借助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生动描绘了一个寒冷孤寂的夜晚,诗中有画,富有立体感。‎ ‎5. 诗句中的“瘦损”一词很有表现力,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答案】4. B 5. “瘦损”有“消瘦”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枕畔的书以人的形象。残夜梦回,书页犹如人一般变得消瘦,暗写孤馆中旅人的憔悴与孤寂,诗人的惆怅、自怜之情溢于言表。‎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 。‎ B项,“串缀的珠帘”错误,原诗中“垂下雪的珠帘”是指雪像珠帘一样。B错误。‎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诗句中重要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所用手法,分析其所写内容,分析这个字对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最后组织答案时要注意分条作答,使答案条理清晰。长夜难捱,还是早点躺下吧,可是怎么能安然入睡。一路上跋涉而来,夜夜做梦,这次果然又是“残夜梦回”。不说“梦醒”、“梦破”,却说“残夜梦回”,大概是旅人梦中跑得很远,回到了温暖的家……从似醒到醒后追思,已经有好一阵了,诗人的惆怅、自怜之情溢于言表。旅人竭力把梦境撇开,环视一下四周,蓦然见到“枕畔”的几本旧书仿佛也变得同它们的主人一样消瘦,又单薄又憔悴了,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枕畔的书以人的形象,暗写孤馆中旅人的憔悴与孤寂。‎ ‎【点睛】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这些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不同的诗歌有时候也会运用同一个词语,但是其表情达意的作用及效果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对比中鉴赏,体会其不同的用法,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现代文阅读(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住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垭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 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得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 ”,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节选自郁达夫《江南的冬景》‎ ‎(二)‎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节选自郁达夫《故都的秋》‎ ‎6. 请选出最适合填入文段(一)第三节空格处的一项。( )‎ ‎①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② 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④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A. ① ② ③ ④ B. ③ ② ① ④‎ C. ① ④ ③ ② D. ③ ④ ① ②‎ ‎7. 试结合文段(一)第一节,谈谈作者如何于“冬景”中写出“温暖”的诗意。‎ ‎8. 请从文段(一)中摘取一个关键词,概括文段(一)(二)作者心境的共通之处;然后从文段(二)中找出最能表现这种心境的一个句子(只摘头尾,中间用省略号),并加以赏析。‎ ‎【答案】6. B 7. 通过芦花不败,红叶长存,桕子着枝、草根绿意等典型意象(细节),表现江南冬日温度之暖。 ‎ ‎8. 答案:悠闲。‎ 示例(1)“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作者不忧“租人破屋”的处境,醉心于“碧天”“鸽声”这北平标志性的秋景(或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写出北平秋景),足见其悠闲心境。‎ 示例(2)“从槐树叶底,……或在破壁腰中,……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作者不忧“破壁”居住的处境,“细数日光,静对蓝朵”,足见其悠闲心境。‎ ‎【解析】‎ ‎【6题详解】‎ 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和理解诗句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应该先理解诗句的内容,然后再结合语意,根据前后文的照应来确定答案。 ‎ ‎③“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意思是:天快黑了,大雪将要来。能否共饮一杯?朋友!由下文“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可知,第一空处的诗句应该写的是“日暮的雪景”,诗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描写的正是日暮时的雪景,所以第一空处应该填③。‎ ‎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的意思是:行走在两旁种满梅树的石路上,天空中下起了小雪,村中飘着酒香正在迎接客人的到来。由后文“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可知,第二空处的诗句内容里面应该有“雪、梅和迎接客人的酒姑娘”,而诗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内容里面这三方面都具备,所以第二空处应该填②。‎ ‎①“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意思是:风雪交加的夜色里,归家的人在村中狗叫声中推开自家的柴门。由下文“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可知,第三空处的诗句描写的应该是“雪夜更深人静”的景象,而诗句“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描写的正是风雪交加的夜色里,夜深人静,只有狗叫的声音,所以第三空处应该填①。‎ ‎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的意思是:在前面村子的皑皑白雪里面,昨夜竟有一枝梅花迎雪盛开!由下文“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可知,第四空处的诗句应该是描写的村里面昨夜的雪景,而诗句“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的内容正是描写的昨夜“一支迎雪盛开的梅花”,只有这样的村景才惹来了村童的报告。所以第四空处应该填④。‎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指出文章或者某段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特点,或者根据题干的要求准确定位。其次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这种表达技巧在文中是怎样运用的。最后根据自己对相关知识的积累,结合具体的内容,概括出这样运用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由原文“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叶亦有时候会保持住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一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可知,作者通过写芦花不败,红叶长存,桕子着枝、草根绿意等细节描写,表现江南冬日温度之暖。‎ ‎【8题详解】‎ ‎(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由文段(1)中的句子“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和“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可知,文段(一)写的是作者在风和日暖的午后一个人去闲逛看到和体会的景致,体现了作者“悠闲”的心境。由文段(二)中的句子“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可知,作者能够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欣赏景色,所以文段(二)表现了作者“悠闲”的心境。可从文段(一)的句子“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中摘取一个关键词“悠闲”,来概括文段(一)(二)作者心境的共通之处。‎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赏析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赏析句子,首先指出句子运用的手法,然后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是如何运用该手法的,最后指出句子运用该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表达什么情感。句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从视觉得角度描写了北平秋天碧绿的天色,句子“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听觉描写了北平的秋景,作者不忧“租人破屋”的处境,醉心于“碧天”“鸽声”,足见其悠闲心境,所以筛选出的句子为“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由句子“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可知,作者悠闲的在这里细数着日光和静对着蓝朵,而不忧“破壁”居住的处境,表现出作者悠闲心境,所以也可以筛选出句子“从槐树叶底,……或在破壁腰中,……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点睛】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①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这样的感情,是外地人们不易领会的。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四川有“炒米糖开水”,车站码头都有得卖,那是泡着吃的。但四川的炒米糖似也是专业的作坊做的,不像我们那里。我们那里也有炒米糖,像别处一样,切成长方形的一块一块。也有搓成圆球的,叫做“欢喜团”。那也是作坊里做的。但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②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大概是过了冬至吧,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③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舀炒米的东西也是固定的,一般人家大都是用一个香烟罐头。我的祖母用的是一个“柚子壳”。柚子——我们那里柚子不多见——从顶上开一个洞,把里面的瓤掏出来,再塞上米糠,风干,就成了一个硬壳的钵状的东西。她用这个柚子壳用了一辈子。‎ ‎④我父亲有一个很怪的朋友,叫张仲陶。他很有学问,曾教我读过《项羽本纪》.他薄有田产,不治生业,整天在家研究易经,算卦。他算卦用蓍草。全城只有他一个人用蓍草算卦。据说他有几卦算得极灵。有一家,丢了一只金戒指,怀疑是女佣人偷了。这女佣人蒙了冤枉,来求张先生算一卦。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我小时就不大相信,算卦怎么能算得这样准,怎么能算得出在炒米坛盖子上呢?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 ‎⑤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⑥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有一年,我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度过的。没有床铺,我把几个道士诵经用的蒲团拼起来,在上面睡了一夜。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 ‎(选自《汪曾祺文集》,有删改)‎ ‎9. 请简要概括本文围绕炒米写了哪些内容。‎ ‎10. 第④段中写了关于张仲陶的一段轶事,有什么作用?‎ ‎11. 作者最后说“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案】9. ①吃炒米的风俗;②炒米的做法;③装炒米的用具;④炒米的吃法;⑤炒米的用途。 ‎ ‎10. ①表明炒米坛子家家有;②表现炒米在家乡的普遍性;③增强文章的趣味性;④真实地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 ‎11. ①表现“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②这个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作者不写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体现了作者幽默的笔触;③作者能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回顾这段经历,表现了他的达观与超脱。‎ ‎【解析】‎ ‎【9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本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题干问“本文围绕炒米写了哪些内容”,需要学生结合文本重要信息进行有效筛选,把握文章的基本特征,筛选重要与炒米相关的句子进行整合即可。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章内容,把握住文章有关炒米的内容,从每段中概括整合,如第一段中介绍的各地都有的有关吃炒米的风俗,第二段中“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是有关炒米的做法,第三段中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涉及装炒米的用具,第五段中“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是有关炒米的吃法,第六段中“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涉及炒米的用途等等。‎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内容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理解文段内容,把握其内容、位置上的特点;然后结合语境从内容主旨、结构思路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组织语言分点作答。由原文“不过他的这一卦说明了一件事,即我们那里炒米坛子是几乎家家都有的”可知,第④段中写了关于张仲陶的一段轶事,表明炒米坛子家家有,表现炒米坛子的普遍性;由原文“张先生算了,说戒指没有丢,在你们家炒米坛盖子上。一找,果然”可知,写关于张仲陶这样的一段逸闻趣事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并真实地表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该类题目一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思考:句段的表层含意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手法,深层蕴涵是什么,对思想感情的表达有何作用。由上文“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特别关照,把一坛炒米带了去。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可知, “我”对这种打破常规的生活极感兴趣;由上文“晚上,爬到吕祖楼上去,看双方军队枪炮的火光在东北面不知什么地方一阵一阵地亮着,觉得有点紧张,也觉得好玩”可知,在这个战乱中与炒米相伴的夜晚,作者不写常人心目中的离乱之苦,而说是“浪漫主义的夜晚”体现了作者幽默的笔触;句子“这实在是我小时候度过的一个浪漫主义的夜晚”体现了作者能以淡定从容的心态回顾这段经历,表现了他的达观与超脱。‎ ‎【点睛】理解句子含义时有些句子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和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就要联系文章的思想内容,深刻地理解他们的含义。还有的文章或句子牵涉到的时间久远,反映的时代背景复杂,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具有特定的含义,我们就要联系当时的背景情况,准确把握句子的意思。‎ 三、文言文阅读(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12.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虚:凭空,凌空 B. 击空明兮溯流光 空明:空旷澄澈 C. 苏子愀然 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D. 挟飞仙以遨游 挟:持,带,意为偕同 ‎1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月出于东山之上 不拘于时,学于余 C.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游于是乎始 D. 倚歌而和之 抱明月而长终 ‎14.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中,作者向我们展示出了一种与客相聚的舒畅飘逸的感觉,是一种从大自然中求得精神解脱、轻松豁达的“乐”。‎ B. 作者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音调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C. 客通过古与今对比、人生短暂与自然无穷对比、理想与现实对比,抒发了人生无常、个体渺小、梦难成真的悲哀之情。‎ D. 主客对答是赋体传统的表现手法,主与客一般理解为作者一人的化身,本赋运用这一表现手法真实而巧妙地记录了作者泛游赤壁时的心理活动过程。‎ ‎15. 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答案】12. B 13. D 14. A ‎ ‎15. 面对长江,横握长矛吟诗 ,本是一世英豪,如今又在哪里呢?‎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B 项,“空明:空旷澄澈”错误,“击空明兮溯流光”的意思是: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所以“空明”的意思是“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第一个“者”,语气词,放在疑问句的句末,表示疑问语气;第二个“者”,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不必译出。‎ B项,第一个“于”,介词,“从”的意思;第二个“于”,介词,“向”的意思。‎ C项,第一个“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第二个“乎”,用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表停顿,可不译。‎ D项,两个“而”,都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 ‎ 故选D。‎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A项,“是一种从大自然中求得精神解脱、轻松豁达的‘乐’”错误,此时的“乐”并未求得解脱,直到文章最后作者才归于豁达乐观。A错误。‎ 故选A。‎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酾酒:斟酒。横槊:横执长矛。固:本是。安在:宾语前置句,应该为“在安”,在哪里。‎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平州新学记 王安石 ‎①太平新学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司农少卿建安李侯仲卿所作。侯之为州也,宽而有制,静而有谋,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而为田若干顷,以食学者。自门徂堂,闳壮丽密,而所以祭养之器具。盖往来之人,皆莫知其经始,而特见其成。既成矣,而侯罢去,州人善侯无穷也,乃来求文以识其功。‎ ‎②嗟乎!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世之为吏者或不足以知此,而李侯知以为先,又能不费财伤民,而使其自劝以成之,岂不贤哉!然世之为士者知学矣,而或不知所以学,故余于其求文而因以告焉。‎ ‎③盖继道莫如善,守善莫如仁,仁之施自父子始。积善而充之,以至于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推仁而上之,以至于圣人之于天道,此学者之所当以为事也。昔之造书者实告之矣。有闻于上,无闻于下,有见于初,无见于终,此道之所以散、百家之所以盛、学者之所以讼也。学乎学,将以一天下之学者,至于无讼而止。游于斯,餔于斯,而余说之不知,则是美食逸居而已者也。李侯之为是也,岂为士之美食逸居而已哉?‎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 治:治理,管理 B. 州人善侯无穷也 善:感激 C. 而使其自劝以成之 劝:勉励 D. 将以一天下之学者 一:使……一致 ‎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学之不可以已也久矣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B. 而使其自劝以成之 其皆出于此乎 C. 而李侯知以为先 故为之文以志 D. 而余说之不知 惑之不解 ‎18. 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李侯治理太平州卓有成效,为了满足李侯的心愿,当地的豪门大户出钱为他建造了官府,并且希望兴建学校。‎ B. 作者认为李侯比当世很多官吏要贤明,他深知学校教育的重要,并且在不费民财的情况下,让州学得以兴建。‎ C. 作者认为学者终生追求的事业不是一切听从上面的旨意,而应是积累善行,推行仁义,并最终及于天下社稷。‎ D. ‎ 本文在评价李侯的功绩时,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在论证“所以学”时,则主要运用道理论证的方法层层推进。‎ ‎19. 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侯为相地迁之,为屋若干间,为防环之,以待水患。‎ ‎【答案】16. A 17. D 18. A ‎ ‎19. 李侯为此选择(划拨)土地将旧学迁到新址,修建房屋若干间,建造堤防环绕学校,以这种方式防备水灾。‎ ‎【解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A项,“治:治理,管理”错误,“故不大罚戮,而州既治”的意思是:所以没有大肆责罚杀戮,而州中的治安非常好。所以“治”在这里是名词,“治安”的意思。A错误。‎ 故选A。‎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可用结构分析法,分析该虚词在句中的结构作用,从而推测其意义。‎ A项,第一个“也”,助词,用在句子中间,表语气停顿,起舒缓作用。第二个“也”,句末语气词,表示陈述的语气。‎ B项,第一个“其”,代词,“他们”的意思。第二个“其”,副词,表揣测的语气,“大概”的意思。‎ C项,第一个“以”,介词,“把”的意思。第二个“以”,目的连词,“来”的意思。‎ D项,两个“之”都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没有实义。‎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A 项,“当地的豪门大户出钱为他建造了官府,并且希望兴建学校”错误,原文“于是大姓相劝出钱,造侯之廷,愿兴学以称侯意”的意思是:于是豪门大族彼此相劝勉拿出钱财,来到李侯的厅堂,表示原意捐钱兴建学校以完成李侯的心愿。由此可知是当地的豪门大户“来到李侯的厅堂”表示原意捐钱兴建学校以完成李侯的心愿,而不是“出钱为他建造了官府”。A错误。‎ 故选A。‎ ‎【19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相:选择。为:修建。为防:建造堤防。待:防备。水患:水灾。‎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翻译:‎ 太平州新建的学校在子城东南,治平三年,由司农少卿建安人李侯仲卿主持修建。李侯担任知州,政令宽简却很有章法,安静不扰却心有安排,所以没有大肆责罚杀戮,而州中的治安非常好。于是豪门大族彼此相劝勉拿出钱财,来到李侯的厅堂,表示原意捐钱兴建学校以完成李侯的心愿。李侯为此亲自划拨土地将旧学迁到新址,修建了房屋若干间,其形制如同一个圆环,以这种方式防备水灾。又划出田地二十顷,以满足求学者的口粮之需。从大门直到正堂,雄丽壮观而又紧凑,用来祭祀先圣和养育弟子的一应设施都已具备。南来北往的人都不知道这项工程何时开始,而只见到它的落成。学校刚刚建成,李侯就任满离开了,全州百姓都对李侯的善举有着不尽的怀念,于是前来请求王某写一篇记述文字以便后人了解李侯当时所付出的功劳。      ‎ 啊,学校不能让它停止的这种认识由来已久了。世上那些当官的人有的还不懂的学校的重要性,而李侯却深知学校教育为先,又能做到不费民财不伤害百姓,而是使他们自己劝勉自觉出力来建成此学,难道不是贤明之举吗?然而当今世上的士子虽然都明白应该学习,但有人还不懂得学什么、怎么学,所以我想借该州来人请我做记的机会讲讲这个问题。      继承圣道没有比守善更重要的,恪守善心没有比仁义更重要的。仁义所施要从父慈子孝的伦理开始。积蓄善心并不断地丰富它,从而达到圣人的境界而不可自知那就可以称之为神了。推行仁义并使之及于天下社稷,从而达到圣人对天道的理解高度,这才是学者应该终生孜孜以求的事业,早在圣贤造字的时候就已经实实在在地告诉了人们这些道理。一切听从君上的旨意,不去听闻下面百姓的声音,初学之时有些心得,却不能将大道贯穿起来理解,这是圣人之道发生歧义、百家之说能够盛行、学者之间有所争论的原因。学习所以称为学习,最终是要使天下的学者达到思想认识的高度统一,而不再有什么可以争论的问题才停止。游学在那里,饮食在那里,而却不知道我上面所说的那些内容,那还仅仅是享受可口之食、安逸之居而已。李侯之所以这样,难道仅仅是给士子可口之食、安逸之居就算达到目的了吗?‎ ‎(三)古诗文默写。(10分)‎ ‎2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孔子曰:“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 ‎(4)___________,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鱼翔浅底 (2). 怅寥廓 (3).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4). 吾尝跂而望矣 (5). 则必有我师 (6).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7). 逝者如斯 (8). 而卒莫消长也 (9). 取之无禁 (10).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注意语意的提醒,从理解内容方面入手,不要死记硬背。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寥廓”“跂”“莫”“适”。‎ ‎【点睛】考生默写名句名篇时,容易出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一时回忆不起来(背诵不出);二是顺序错乱,张冠李戴;三是书写错漏。因此,答题时要沉着认真,要善于借助出处和引导句去回忆,万一一时记不起来,可以先放一放,不要急躁,做完其他题后可能又会突然记起来。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进行“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错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被发现并纠正。‎ 四、作文(30分)‎ ‎2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误会”久存于心,无法释怀,一旦达成理解,方觉“原来如此”;“现象”熟视无睹,探究之后,识得真面目,方觉“原来如此”。生活中有很多“原来如此”的故事、景致、风物、人情,结合你的经历与感受,写一篇以“原来如此”为题的记叙类文章,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1、‎ 原来如此 爷爷奶奶住在遥远的乡下,四周青山绿水,空气清新。小时侯我最喜欢去奶奶家了,奶奶家屋前屋后种了多蔬菜,特别好吃。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业负担越来越重,我已经渐渐很少去奶奶家。‎ 盼啊盼啊,终于盼到国庆假期,这次我和父母一起去看望爷爷奶奶。奶奶对我们的到来喜不自禁,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这么久不见,我孙女又长高了!”中午望者满桌子的菜肴,我找到了我最喜欢吃的青菜,夹上一筷子,送入嘴中,有一股清甜涌动在舌尖,唇齿留香。这么美味的青菜,让我不禁想起妈妈在菜场买的青菜总有一种莫名的苦涩,吃在嘴里,味同嚼蜡,很是难吃。心中不免生出疑惑:为什么奶奶家的青菜与市场的青菜差别这么大呢?于是我便跑去问爷爷。‎ 爷爷听罢,笑了笑:“你奶奶正在田里忙活着呢,你去看看,说不定就会得到答案呢。”心中更是疑惑,究竟为何呢?我走进菜园子,眼睛立刻被眼前的一切吸引了绿色的丝瓜藤爬满了院墙,几处的丝瓜藤上开起了金黄的丝瓜花,仿佛在高唱着丰收的喜悦,满院碧绿可爱的青菜在阳光的照耀下青翠欲滴,神采飞扬。‎ 奶奶站在银杏树旁,弓着腰,不时起身拍拍自己的背,奶奶在干什么?这么劳累,我急忙走近奶奶,原来奶奶正在给青菜捉虫子呢。只见奶奶仔细地一片一片地翻动青菜的叶子,并将菜叶上的毛毛虫放在手边塑料袋里。‎ 奶奶抬起头,看见我,慈祥地笑着说:“你怎么来了,田里这么脏,快回去歇着”“奶奶,你为什么不喷洒农药治啊,现在的农药都是安全的。”奶奶笑着说:“傻孩子,农药喷过的蔬菜哪能好吃呢?况且你们几个月才回来一趟,奶奶当然要种上最好的蔬菜给你们吃啊!”一旁的爷爷笑着说:“你奶奶啊,为了给你们吃上好吃的蔬菜,不仅不肯在菜上洒农药,还要亲自挑农家肥给蔬菜施肥,上次就因为这还把腰闪了。”奶奶嗔怪地看了爷爷一眼:“你跟孩子说这些干吗?”‎ 我鼻子一酸,哦,原来如此,奶奶种的菜这么好吃,原来是里面含着奶奶深深的爱啊。‎ 阳光下,菜园里,祖孙三人乐呵呵地弓着腰,给青菜捉着虫子,菜园里响起一阵阵爽朗的笑声。‎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很快就到了我们回城的时间,我们载着满满一后备箱的蔬菜回家了。汽车越驶越远,看着爷爷奶奶的背影越来越小,我心中暗想,有时候我们抱怨身边的爱越来越少,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就会发现爱无处不在,爱原来就藏在奶奶的青菜里,藏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中。‎ 例文2、‎ 原来如此 平淡的就像一杯茶,平淡得时间一冲就淡,味淡了,但爱依然在……品一口,竟发现幸福满满的蕴藏在其中。‎ 淡淡的茉莉花香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又香又白人人夸……”妈妈在我儿时经常哼唱这首歌。家里的花瓶总是素白的茉莉花,我有些厌倦了,让妈妈换一些五彩缤纷的花,但妈妈很固执,说什么也不肯换掉。这事也就没再提了。炎热的夏天还是很强势的抢走了春的宝座,房间里空调在卖力的工作。摆在一旁的冰镇可乐喝了一口便丢在那里,真苦!这时,听到一阵不紧不慢而且很温和的脚步声,我猜想是妈妈,她总是很温和。妈妈微笑的走进来,手里端着一个透明的玻璃壶,放在桌上便微笑离开了。我坐在那里,目光却离不开那小小的玻璃壶,壶的上方冒着丝丝热气,茉莉花在水中打着漩儿,回旋着清波。喝一口,呀!真烫!”妈妈也真是的,都不提醒我一下”,还在怪妈妈,却发现舌尖留下一丝甘醇,心灵被浣洗的一尘不染,这才明白妈妈为什么总是将茉莉花放在花瓶里,才感受到茉莉花里有母爱的味道。那年,那个夏天,那杯茉莉花茶,那份清凉,让我感到幸福竟如此简单。‎ 浓郁的苦丁茶 它的味道很地道,没有半点虚假。而父亲也像那苦丁茶那样,品一口,苦了,却甜在心里。‎ 一天晚上,父亲带回来个茶壶,这可使我惊诧不已。父亲可从不喝茶的!还带回一包不知名的茶叶,父亲对我说:“茶,要泡,而且用紫砂壶泡,泡久可长了茶垢,不必洗去。”我惊讶这番话,便问了原由,父亲不好意思的挠挠头说:“你快中考了,你晚上老是喝咖啡对身体不好,特地向隔壁刘二爷请教了一下说苦了最好。”说完,我便扭过头去,偷偷擦去眼角晶莹的泪珠,要知道,父亲和刘二爷因一些矛盾一直不和,而刘二爷一直趾高气扬,我不敢去想象,父亲那样暴躁的脾气如如何忍得了,但忍下来了,只是为了那个他最爱的女儿。晚上,泡了一壶苦丁,在灯光下,从壶嘴里冒出的氤氲热气弥漫整个房间,很温暖。喝一口,很苦,舔一舔甘甜暗呈,品之回味无穷。是苦丁,在灯光下,向我诉说了爱的故事。望着那壶苦丁,竟发现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淡淡的茉莉花香味告诉我,是花的芬芳,是爱的味道,承载着满满的幸福。‎ 浓郁的苦丁茶告诉我,是叶的清香,爱的味道,承载着满满的幸福。‎ 这一刻才发现幸福原来如此简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写作文的能力。‎ 审题:本题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写作。本题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材料中提到“误会”久存于心,无法释怀,一旦达成理解,方觉“原来如此”;“现象”熟视无睹,探究之后,识得真面目,方觉“原来如此”。这道作文题意在揭示自我从生活中悟出的经验、教训或道理,因而动笔前要好好过滤自己的经历,然后从中选取“小”的素材从而揭示出“大”的主题来。还要注意“如此”之前的修饰语“原来”,预示领悟的过程历经波折。因此,行文一定要化直为曲,写出波澜,使得文章具有故事性,扣人心弦。我们不妨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来巧设波澜,引人入胜。其行文思路如下,不以为然一一将信将疑一一深信不疑或是从不相信一一疑虑重重一一完全相信。为了增强文章的曲折性,还可巧设悬念、妙用插叙、运用对比与误会等方式,使得文章波澜横生,动人心魄。‎ 立意:‎ ‎(1)误会消除后的“原来如此”。‎ ‎(2)真相大白后的“原来如此”.‎ ‎(3)难题解决后的“原来如此”。‎ 素材:‎ ‎(1)外婆抹着我的头说:“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古时候,有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儿子读书个性厉害,号称神童。有一年送灶神上天时,母亲对儿子说:“‎ 自从你父亲死了以后,我们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好在有左邻右舍的帮忙。那些帮忙过我们的好人家,你可要一笔一笔的记下来,将来长大了要一笔一笔报答他们。”没想到那天灶神爷耳朵一时发聋,将后面的“一笔一笔”听成了“一刀一刀”,以为这个娘很凶残,要让儿子一刀一刀杀死别人。就向玉帝做了不实的汇报。结果,第二年,这个神童参加状元考试时,名落孙山。从那以后,人们送灶神的时候,就很少说话了。哦!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真是祸从口出呀!‎ ‎(2)这是一次我错误的决定经历。差一点我就会失去一位知心好友。这件事情还是要从我的粗心说起:‎ ‎   那一天,我们正在上补习班,下课的时候我和一位女同学出去买东西来吃.但是当我回来的时候我却看见一位同学在拉我的书包的拉链,.我立刻跑过去,拉起那位同学的的衣服,瞪大了眼睛对他说:“你在干什么啊干什么翻我的书包啊”我十分气愤,似乎有一团火正在我的头上燃烧.他见我盯这他,他就似乎害怕了,连话都说不出来.我见他说不出话来就狠狠地对他说:“小子,留意啊!我这会放过你,下次在犯你就死定了……”‎ ‎   过了两节可之后,我们放学了,大家背上书包直往外跑.胡老师把我叫住对我说:“胡芸,你这天做了一件坏事.”“啊”我疑惑的问“我没有犯什么错啊?”“这天第二节课的时候,你为什么要打那位帮你捡书包的同学啊!他有没有错,如果每个人都向你这样,世界上就没有伟大的友谊呢?”“我……我……我还以为……以为他在翻我的书包呢!!”“哦,原先如此啊!下次要留意啊,也有可能就因为这样一次小小的误会失去以为知心好友呢!”我深深地明白了我的错误。经过了一个星期,当我看见那位同学进教室的时候,我跑过去,对他说了一声:“对不起!”虽然是小小的一声对不起,但是包含了我深深地歉意和珍惜这份友谊的心!‎ ‎   原来如此啊!我真的是太……我必须会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友谊,与他好好相处,成为对方的知心好友吧!‎ ‎(3)早晨,我早早来到了教室,昨天的作业还没写完呢,得赶在早读之前给解决掉。我匆匆放下书包,塞进抽屉。突然,一张被折成六边形的、很漂亮的小纸片从我的抽屉里滑落下来。我一惊,弯下腰将它捡了起来.纸片折得很精致,上面还洒了一些荧光粉,显然,这么精巧的东西一定不是男生做的。这是什么?谁给我的?难道,难道是……?  ‎ 谁写的呢?   这首诗写得不错,还不是一般的女生能写得出来,要说谁有这水平能写出这首诗,看来只有……   莹!‎ 对,只有她。她是我们班语文科代表,也是本班公认的第一大美女,看来除了她也就没有其他人了。   我朝莹看了一眼,竟然发现她也正往我这里看,我俩对视了一眼,我一紧张,赶忙低下头。   啊哈,看来就是她,一定是她。难道我真有那么大魅力,能将她也吸引住吗?这也没什么奇怪,我也算是有点小才气,况且我长得也不赖……   下课铃声响了。   突然,我竟看见莹正朝我座位的方向走来。我的心又“砰砰”直跳,我想起今天早上起床后还未梳头,便背过身去,将头发理了一理,又整整衣领。看见莹离我越来越近了,我便很绅士地站起身来,面带微笑。   莹却在娜的身旁停住,对娜说:“你不是要情诗吗,我从网上替你找了一首,你看到了吧?”   “什么,我没看到。”   “今天早上我放在你抽屉里的。”   “哪儿啊?……”    原来如此。‎ 结构层次:例文1,通过记叙“美味的青菜”,来表现“原来如此”这个话题。开篇先设置悬念,为什么在城里吃的青菜又苦又涩,而奶奶家的青菜是香甜的呢?正文主体部分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描写,解决了问题,并升华了情感:有时候我们抱怨身边的爱越来越少,其实,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就会发现爱无处不在,爱原来就藏在奶奶的青菜里,藏在一点一滴的细节中。例文2,以两个小标题的模式,展示了源于母亲和父亲的深爱,小标题间是平行并列关系。结尾揭示主旨:幸福原来如此简单,与题目开头遥想照应,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点睛】命题作文审题时可以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