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师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师达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北京市师达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检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人们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对提高经济竞争力最大的激励,更是我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基础、打造专门法院等基础设施方面取得重大成效。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效果、运用效益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实现了由知识产权弱国向知识产权大国的跨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中国将知识产权置于战略高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并表现出长期政策决心,这是“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 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例如,我国目前已成立了25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凭借其快速预审、确权、维权为一体的协调联动方式,切实解决了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维权渠道。此外,保护中心的建设与国家和地方的优势特色产业布局相结合,与各地自由贸易试验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双创示范基地等有效对接,助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看到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新领城、新业态发展不断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保护的工作体系尚不健全,现有组织协调平台和机制作用未充分发挥,仲裁调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协同不够;保护的工作链条尚未理顺,纠纷受理、仲裁调解、行政执法,司法审判等环节之间缺乏高效衔接机制。‎ 总之,我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效果与社会期待相比仍存在差距,各界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声依然强烈。‎ 期待与呼声是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清晰认识。从发展阶段和客观需求来看,中国现在有动力、有决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也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我们只是需要时间进一步把保扩措落到实处。我们应继续努力,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保护体系,创造出更如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让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充分发挥。‎ ‎(取材于余颖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6年的第25位升至2019年的第14位,四年来,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走出了一条上扬的曲线,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肯定,也充分证明我国终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保护之路。‎ ‎2019年是我国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组织架构调整后的发力之年,打击侵权假冒工作更是取得了如下新成效:‎ 更趋完善的法规为打击侵权假冒夯实法律基础。2019年1月1日,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对电子商务经营主体知识产权保护、平台责任作出明确规定;修订后的商标法大幅提高商标侵权的偿数额:10月22日,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明确规定“国家建立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推动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2020年1月1日,外商投资法将实行,随着专利法修正案草案、商标法修正案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不断健全,顶层设计逐步完善。‎ 更加严厉的惩治措施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良好氛围。公安机关严厉打击侵权假冒犯罪,破获案件1.3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万余名;全国法院共受理侵权假冒伪劣犯罪一审案件1.1万件,审结8300多件,与去年相比大幅上升;检察机关发挥批捕起诉、立案监督职能,批准逮捕侵权假冒涉案人员1万余人……我国对各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打去力度不断加强。‎ 更大力度的专项整治为知识产权保护织密保障网,2019年以来,各部门、各地区联手出击,从1月到8月,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共查处侵权假冒案件19万件。其中,中央宣传部联合多部门开展“秋风2019”专项行动,收缴侵权盗版出版物149万件;农业农村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检查企业37.3万个;市场监管总局牵头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查处案件21万件;药监局开展芬太尼类药品专项检查和中药饮片专项整治,检查企业和医疗机构25万家次……我国重拳出击,快速制止了一系列一般性的违法行为。‎ 行政执法与司法两条途径协调运作,是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一大特色。实践证明,这一体制适合我国国情,对于维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打击和遏制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发挥了重要作用。‎ ‎(取材于李心萍的相关文章)‎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其他各国学习的典范。‎ B.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环节缺乏高效衔接机制。‎ C. 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仍然不健全。‎ D. 我国知识产权实际保护效果不能满足社会期待。‎ ‎2. 根据材料一,下列最适合做本文标题的一项是 A. 从高速转向高质,我国经济进入新阶段 B.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C.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创造商品销售环境 D.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我国创新发展 ‎3.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各段中画横线的相关数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能够清楚说明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在提升 B. 第三段:意在说明中国的电子商务法和赔偿制度逐步完善 C. 第四段:表明中国对侵犯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大 D. 第五段:显示中国使用大力度的专项整治来保护知识产权 ‎4. 根据材料二,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公安机关打击侵权犯罪,抓捕犯罪嫌疑人 B. 法院负责受理侵权假冒案件,批捕侵权人 C. 农业农村部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D. 药监局开展药品的专项检查和专项整治 ‎5. 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优势。‎ ‎【答案】1. A 2. D 3. B 4. B ‎ ‎5. ①中国长时间坚定不移地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②中国已经成为知识产权大国;③中国自身发展需要知识产权保护。‎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比对选项和原文在观点态度上是否有细微差别,是否有强加因果、条件不充分、无中生有、时空错位等问题。‎ A项,“已经成为其他各国学习的典范”错误,依据材料一第二段“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表示,中国将知识产权置于战略高位,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并表现出长期政策决心,这是‘值得其他国家学习的’”可知,中国知识产权的做法和决心“值得其他国家学习”,但并不是“已经成为各国学习的典范”,A项曲解文意。‎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联系全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综合材料一全文所议论之事归纳概括,考生特别留意文章开头、中间、结尾等关键词来概括,选出最能概括中心观点的选项作为题目。‎ 依据材料一第一段“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离不开知识产权保护”、第二段“与此同时,知识产权保护效果、运用效益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得到提升,实现了由知识产权弱国向知识产权大国的跨越”、第三段“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第五段“我们应继续努力,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保护体系,创造出更如尊重知识价值的营商环境,让知识产权制度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充分发挥”可知,本材料内容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和“经济创新发展”来展开的,只有D项最合适。‎ A项,没有提到“知识产权”,故排除A;‎ B项,没有提到“经济发展”“创新”,故排除B;‎ C项,“创造商品销售环境”不是本文要着重写的内容,且属于“经济发展”“创新”的一部分,不能代替“经济发展”“创新”,故排除C。‎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重要信息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依据文本中的上下文内容,分析数字信息对内容说明、观点阐释等的作用,综合比较各个选项,选出最准确的答案。‎ B项,“意在说明中国的电子商务法和赔偿制度逐步完善”错误,依据材料二第三段,“更趋完善的法规为打击侵权假冒夯实法律基础。2019年1月1日,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我国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不断健全,顶层设计逐步完善”可知,这里的数字是三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分别对应“电子商务法”“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外商投资法”三种法规的作用,故数字的作用是说明“更趋完善的法规为打击侵权假冒夯实法律基础”。‎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重要概念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时空错位、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等问题。‎ B项,“批捕侵权人”错误,依据材料二第四段“全国法院共受理侵权假冒伪劣犯罪一审案件1.1万件”“检察机关发挥批捕起诉、立案监督职能,批准逮捕侵权假冒涉案人员1万余人”可知,“批捕侵权人”的是监察机关而不是法院,故B项张冠李戴。‎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要考生审准题干“简要概括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环境优势”,考生应回归材料,逐一筛选原文的环境优势,并整合为条分缕析的要点。‎ 依据材料一第二段“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坚定不移地实施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在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完善相关法律基础、打造专门法院等基础设施方面取得重大成效”,可概括出环境优势①;‎ 依据材料一第三段“同时,知识产权保护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动能”、材料二第一段“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2016年的第25位升至2019年的第14位”“ 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肯定,也充分证明我国终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保护之路”,可概括出环境优势②;‎ 依据材料一第四段“目前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新领城、新业态发展不断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第五段“各界对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呼声依然强烈”、第六段“期待与呼声是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清晰认识”,可概括出环境优势③。‎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比对关系,看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词语,要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改、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特别注意比对:指代词、范围词、程度词、时间词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思问于仲尼曰:“为人君者莫不知任贤之逸也,而不能用贤,何故?”仲尼曰:“非不欲也,不明也。其君以誉为赏,以毁为罚,贤者不居焉。古之笃道君子,生不足以喜之,利何足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惧之?”‎ 卫君言计是非,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君曰:“何故?”对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其非。卿大夫出言亦皆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臣下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夫不察事之是非,而说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民弗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 君曰:“寡人之政何如?”答曰:“无非。”君曰:“寡人知其不肖,亦望其如此也。”对曰:“希旨容媚,则君亲之;中正弼非,则君疏之。夫能使人富贵贫贱者,君也。孰肯舍其所以见亲而取所以见疏乎?是故竞求射君之心,而莫有非君之非者。此臣所谓‘无非’也。”君曰:“然乎,寡人之过也,今知改矣。”‎ 君谓思曰:“贤固寡人之所愿也,必用以治政。”思曰:“卫国非无贤才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曰:“必以实。”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问曰:“其父祖何也?”曰:“世农夫也。”卫君乃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夫之子,无所用之。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思曰:“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祖考。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君取士不以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爱,则君取士果信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 子思言于卫君曰:“苟变,其才可将五百乘,君任军旅,率得此人,则无敌于天下矣。”君曰:“吾知其才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以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大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何也?知其所妨者细也,卒成不訾之器。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臣闻明君之政,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四封之内,孰敢不化?”卫君再拜曰:“谨受教矣。”‎ ‎(取材于《曾子·任贤》)‎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主自臧 臧:认为好 B. 民弗与也 与:和 C. 是故竞求射君之心 射:猜度 D. 而莫有非君之非者 非:批评 ‎7.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则君亲之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B. 君将以名取士耶 木欣欣以向荣 C. 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D. 犹大匠之用木也 鹏之徙于南冥也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贤者不居焉 贤者不做这种事 B. 寡人知其不肖 寡人知道他们不谦虚 C. 卒成不訾之器 最终能制成珍贵的器具 D. 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 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捍卫都城的大将 ‎9. 下列对君子的描述,与文章第一段中“古之笃道君子”最符合的一项是( )‎ A.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B. 君子慎其独也。(《礼记》)‎ C. 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司马迁《史记》)‎ D.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10. 在如何为政的问题上,本文的哪些观点与下面这则《论语》一致?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答案】6. B 7. B 8. B 9. C ‎ ‎10. ①本文认为,君主纳谏,臣子进谏,是君臣各自的职责,与“先有司”——人人各司其职,各得其所的意思是一致的。②本文认为用贤应用长处,舍短处,与“赦小过”——赦免人的小过失意思一致。③本文认为应根据实际才能任选用贤人,与“举贤才”——要重用贤人的意思是一致的。‎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B项,“民弗与也”意思是“人民是不会支持的”,“与”是动词,亲附,跟随,支持,赞同。‎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根据;第二个“以”是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A项,两个“则”都是连词,表承接,就。‎ C项,两个“而”都是连词,表转折,却。‎ D项,两个“之”都是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B项,“寡人知其不肖”意思是“寡人知道自己不才”,结合语境“君曰:‘寡人之政何如?’答曰:‘无非。’君曰:‘寡人知其不肖,亦望其如此也’”可知,句中的“其”是代词,代指自己,不是代指“他们”;“不肖”,不才,不是“不谦虚”。‎ 故选B。‎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把握作者观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君子的描述,与文章第一段中‘古之笃道君子’最符合的一项”,然后找到第一段中“古之笃道君子”的特点,再分析四个选项中的君子特点,找到对符合的一项。‎ 第一段说“古之笃道君子,生不足以喜之,利何足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惧之”,意思是“古代坚守正道的君子,生(尚且)不足以使他欢喜,利益哪里足以使他动心呢?死(尚且)不足以使他停止(追求正道),祸害哪里足以使他畏惧呢”,由此可以看出第一段中主要是从君子面对生死祸福的态度方面来谈“古之笃道君子”,指的是坚守正道有修养的人。‎ A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这与生死祸福无关,且这里的“君子”是之男子;‎ B项,“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品德高尚的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慎独”与生死祸福无关,且此处的君子强调的品德高尚;‎ C项,“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意思是“有修养的人,灾祸来临不害怕,幸福来临不惊喜”,这是谈君子面对祸福的表现,且指的是有修养的人,与题意相合;‎ D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与生死祸福无关,且指的是德才兼备之人。‎ 故选C。‎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干是“在如何为政的问题上,本文的哪些观点与下面这则《论语》一致?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说明”,然后理解文本中为政方面的观点,再分析所给的这则《论语》的意思,把握其为政观点,接着将两者进行比对,找出一致的内容。首先理解这则《论语》的意思,把握为政的观点,如“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这句话的意思是“仲弓做了季氏的家臣,问怎样处理政务。孔子说:先让管理具体事务的官吏各负其责,原谅他们小的过失,选拔有能力的人”,再看文章,本文认为,君主纳谏,臣子进谏,是君臣各自的职责,与“先有司”的先让管理具体事务的官吏各负其责,各得其所的意思是一致的;本文认为用贤应用长处,舍短处,与“赦小过”原谅他们小的过失意思一致;本文认为应根据实际才能任选用贤人,与“举贤才”要选拔有能力的人的意思是一致的。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虚词的辨析方法如下:一、关注词性差异。二、把握位置不同。很多虚词的用法和意义都会随其在句中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明确这一点,不仅能在学习的时候做到纲举目张,事半功倍,答题时也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更为清晰而高效的思路。三、理解用法本质。应该说大多数虚词的用法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只要多积累,多总结,熟练掌握并不难,但对其中一些虚词的重要用法,如果没有准确、深刻的认识,只看表象而抓不住其本质特征,便很容易在做题时丢分。四、结合具体语境。考试答题时,面对试卷中陌生的语段,我们一定要根据“词不离句、句不离段”的原则,结合具体语境,在准确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判断相应虚词的用法和意义,切不可机械、盲目。‎ 参考译文:‎ 子思问仲尼:“做君主的没有人不知道委任用贤才的好处,却不能任用贤才,(这是)什么缘故?”仲尼说:“(做君主的)不是不想(任用贤才),是(由于他们)昏暗不明。那些君主根据(人臣对自己的)赞誉给予赏赐,根据(人臣对自己的)批评给予惩罚,贤者不屑于做这种事。古代坚守正道的君子,生(尚且)不足以使他欢喜,利益哪里足以使他动心呢?死(尚且)不足以使他停止(追求正道),祸害哪里足以使他畏惧呢?”‎ 卫君谈论是非,群臣一致附和如同出于一人之口。子思说:“您的国事将会越来越糟。”卫君问:“(这是)什么缘故呢?”(子思)回答说:“人主自以为是,那么众人的谋略就不会被采纳。您说话自以为是,卿大夫没有人敢纠正您的错误。卿大夫说话也自以为是,士庶人没有人敢纠正卿大夫的错误。君臣都自以为是,臣下都异口同声地称贤。称赞主上贤能就能顺从得福,批评主上错误就会悖逆遭祸。不去审察事情的对错,却喜欢别人称赞自己,没有比这更昏暗不明的了。不审视道理之所在,却阿谀奉承,求得宠幸,没有比这更谄媚的了。君主昏暗,臣子谄媚,人民是不会支持的。像这样的情况不予制止,(那么)国家将会灭亡了。”‎ 卫君问(子思):“寡人的国政怎么样?”(子思)回答:“无非。”卫君说:“寡人知道自己不才,也希望真的是这样。”(子思)回答说:“迎合(您的)旨意,逢迎谄媚,您就亲近他;中正不阿,批评(您的)缺点,您就疏远他。能够使人富贵贫贱的,是您这个君主,谁愿意舍弃那些获得君主亲近的做法而选择被君主疏远的做法呢?因此,(群臣)争先恐后揣摩您的心理,而没有人批评您的错误。这就是我所说的‘无非’。”卫君说:“是这样啊,这是寡人的过失,如今(我)要知错改错。”‎ 卫君对子思说:“贤才本来就是寡人希望得到的,(寡人)一定要任用(贤才)治理国家。”子思说:“卫国不是没有贤才,但您却没有良好的国政,这是贤才没有被重用的缘故。您要按照名声来选用贤才呢?还是按照实际才能选取贤才呢?”(卫君)说:“一定要按照实际才能(选用贤才)。”子思说:“卫国东部边境有一个叫李音的人,是贤能而有实际才干的人。”(卫君)问:“他的父亲、祖父是什么人?”(子思)说:“(他家)世世代代都是农夫。”卫君于是大笑说:“寡人不喜欢农夫之子,没有任用这些人(的地方)。况且世家子弟,还没有全部委任他们做官呢!”子思说:“我称赞李音,是称赞他的贤才。周公是大圣人,康叔是大贤人,而当今鲁卫之君未必都像他们祖先一样(圣贤)。李音父亲、祖父虽然只善于务农,但李音未必与父亲、祖父相同。您说世家子弟还没有全部委任官职,那么我所说的(卫国)有贤才而不被任用,果然是实情了。我刚才问您,本来就是怀疑您选用贤才不是按照实际才能。现在您不问李音贤在何处,却一听说他家世代务农,就嘲笑而不爱惜,就(说明)您选用贤才果真是相信名声而不问实际才能。”卫君理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子思对卫君说:“苟变,他的才能可以统帅五百乘战车,您选拔军队人才,得到这个人,就会天下无敌了。”卫君说:“我知道他的才能可以做将领,但苟变曾经担任官吏,向百姓征收赋税,白吃了人家两个鸡蛋,因此(我)不用(他)。”子思说:“圣人任命官员,如同高明的工匠选用木材一样,取它的长处,舍弃它的短处。因此,如果遇上几人合抱那么粗的杞树、梓树有几尺朽烂,高明的工匠是不会舍弃的,为什么呢?(因为他)知道这几尺朽烂之处妨害的很细微,最终能(用这木材)制成珍贵的器具。如今您处于战国乱世,选拔国家重臣,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捍卫都城的大将,这种话可不能让邻国听见。我听说圣明君主的国政,(通过)尊重贤人来崇尚道德,(通过)举荐好人来勉励民众,(这样做)四境之内,谁敢不归化呢?”卫君再拜说:“(我愿意)听从您的教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渔翁①‎ 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②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期。②欸乃:指渔歌,一说指摇橹声。‎ ‎11.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以时间为序,描述了渔翁的活动:夜宿晨起,汲水燃竹,日出打渔。‎ B. 三、四句的描写内容,既有自然景色,又有人物行踪:渔翁不知何时已离岸。‎ C. 日出之后,“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诗歌的感情也由低沉转入昂扬。‎ D. 苏轼说“子厚晚年诗极似陶渊明”,此诗与“采菊东篱下”一诗风格很相似。‎ ‎12. 诗人借渔翁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案】11. C 12. ①《渔翁》诗刻画了一位自由闲适的渔人形象。②他饮清湘,燃楚竹,伴山水,唱渔歌,夜宿晨起,驾船打渔,悠闲淡然。③诗人借渔人的形象展示来表达自己虽遭贬谪,但依然对恬淡闲适生活和自由自在的人生充满憧憬与向往之情。‎ ‎【解析】‎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能力,选项内容涉及词句大意、主旨情感、写作特点等。解答本题时,需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中,C项,“‘欸乃一声’打破了山水的宁静”说法不准确,这里是以动衬静的写法,用“欸乃一声”恰衬托出山水的宁静;另外,“感情由低沉转入昂扬”表述也欠准确,因为本诗作于诗人被贬时期,且本处表现了在悠闲恬静的诗境中的孤寂落寞的心情。‎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及情感的能力。答题中要结合诗歌创作的背景全面解读诗歌,然后仔细阅读诗歌内容,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诗人传达的情感。‎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定要关注关键词语和整体形象。诗中的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晚上靠着西山歇宿,早晨去打清澈的湘江之水,用楚当地的竹子作为柴火做饭。“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说太阳出来不见他人,只是听到渔歌之声传出才知道友人,山水仿佛在他的歌声中都变得更绿了。渔翁饮清水,随意留宿,伴着山水唱渔歌,渔人显得恬淡而悠闲。这里的渔翁的生活正是诗人向往的。诗人借渔人的形象展示来表达自己虽遭贬谪,但依然对恬淡闲适生活和自由自在的人生充满憧憬与向往之情。‎ ‎【点睛】诗歌鉴赏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13.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①《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并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②每当我们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脑海中会涌现出《国殇》的最后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体现了我们对烈士们不泯英灵的崇敬之情。‎ ‎③李煜的《虞美人》中,有两句写出了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勾起作者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李煜《虞美人》)‎ ‎【答案】 (1). 丞相祠堂何处寻 (2). 锦官城外柏森森 (3). 身既死兮神以灵 (4). 魂魄毅兮为鬼魂 (5). 雕栏玉砌应犹在 (6). 只是朱颜改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祠、锦、森、魂魄、毅、雕、砌、犹。‎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先生们 ‎①多年以后,我还能清晰地记得陈继会先生当时看向我的那个又深又长的眼神。那是2000年的深秋,在郑州大学的南北大道上,一边是苍苍如盖的雪松,一边是整饬干净的草坪,我刚把硕士论文的初稿递到陈先生手里,就脱口而出:“我想考博!”陈先生盯着我看了良久,然后爽利地答道:“好啊,我支持!”有一年到深圳去看望陈先生,我忍不住问起那个有意味的眼神,他说:“那不是怀疑,是惊喜!”陈先生是乡土文学研究的专家,我最初报的选题却离“乡土”十万八千里,他反复读了读题目,笑着说:“你宏大的学术构想值得肯定,不过,这个题目够你写一本大书的,现在做有点浪费了,先放一放。”待我后来再回头看那个题目,才知道当初自己是多么幼稚多么不懂得天高地厚。生性敏感如我,假如在问师之初就遭逢狂风暴雨般的批评,或许早就退却了。是谦和儒雅的陈先生,在我学术的起步期,以风和日丽的方式,开导我这个初出茅庐、不谙治学之道的后生,以耐心厚道的言行引领我读书、作文,把我引向学问之途。‎ ‎②待我到山东大学读博,导师是孔范今先生。刚上了几次课,我就被他博古通今、纵横捭阖的讲授震住了。而他一再强调的“读原典”的“原典”,很多我也未曾认真读过。我内心开始长草。为了节省时间,我有时就在宿舍备些干粮,闷在屋里几天不下楼。孔先生听说后,每每在校园里碰到我同屋,都一再嘱托人家下楼时要叫上我。‎ ‎③博士论文选题时,我选定从晚清民初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角度来写“苏曼殊文学论”。我惴惴不安地把提纲呈给孔先生。他看完,喝一口酽茶,掐灭手中的烟蒂,又慢慢点上一支,然后用右手轻轻地敲击着桌角,操着一口曲阜普通话说:“你喜欢苏曼殊的诗文,关注那个风云突变的时代文人的文化求索,又有了相对扎实的理论准备,能写好。”先生顿了顿,接着说:“读书就像撒网,要撒得开,也要能收得住。现在你不要急于发文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孔先生引领弟子治学既厚爱又严苛,能够得到他的肯定,我自信了许多;而其“重积淀、厚基础”的严谨学风也培养了我们这些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对史料的重视。‎ ‎④在我心中,孔先生一直都是不言自威的,但毕业后我越来越发现他幽默风趣、平易近人的一面。2011年,我们在郑州大学相聚,孔先生在宾馆里给在场的三个弟子谈了一天学问,并指导我们“如今,该读哪些书”,还一再告诫我“不要长年熬夜”。至今想起来那一幕都无比温暖。2015年我去看望孔先生。老先生让茶递烟,嘘寒问暖,那样的开心。次日,孔先生请我到一家酒楼重聚。我到时,老先生已先到了,他欣然拉着我翻看菜单,说这个好吃那个好吃,我说,哪能点那么多!他说:“我说了算,都要!”然后嘿嘿一笑:“上次施战军回来就没好好吃顿饭!”那一刻,我看见先生的目光瞬间暗淡下来,夹着香烟的手有些颤抖——他又想念远方的弟子了……‎ ‎⑤我在南京大学的博士后生涯是从参加丁帆先生的一个项目开始的。我主笔的“新世纪乡土生态小说研究”部分,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领域。丁先生一向推崇思想自由、学术独立,鼓励师生间平等对话、畅所欲言。研究推进的每一步,一个概念、一个观点或一处表达,我都与丁先生交换意见。遇到双方各持一端时,丁先生会呵呵一笑:“那,咱们再想想吧!”至今,丁先生修改的书稿还摆在我案头,那上边有红笔、黑笔还有铅笔写下的批语,既有击节叫好的褒扬,也有犀利明快的批评,条条直言不讳。丁先生为师的格局和风度,激发了我学术探索的极大热望,也作用到我的执教理念。‎ ‎⑥丁先生是有多重“身份”的人,但令人惊讶的是他分身有术、游刃有余。会议上,火车上,刚刚还听到他振聋发聩的发言,转眼他已打开笔记本沉入写作,其不竭的学术激情和旺盛的生命活力,许多年轻人也难以望其项背。其实,多年来丁先生患有严重的失眠和耳闷,甚至一度面瘫,但似乎疾病也奈何不了他。他将内在的悲凉与悲悯化作启蒙理性的坚守和文化批判的哲思,其勇猛精进,像是传奇。‎ ‎⑦“拼命三郎”是孔先生和丁先生常对我的戏称。我有一个偏执的想法:人文学科的研究者,年轻时就要不知疲倦。但近年来我却突如其来地陷入迷茫:所有的尘埃终将会被风雨拍在泥中,所有的事儿也都不再是事儿。我放任了自己一年:睡懒觉,听音乐,看闲书,游游逛逛。但我心里空落落的,混沌中“不知道风在向哪一个方向吹”……‎ ‎⑧今年5月底的一天,在我工作的校园,偶遇我校著名学者陈飞先生,我本科时的古代文学老师。他问询了我的健康状况后,缓缓地说:“我正想找你谈谈呢。你呢,休整了一年,做了许多你多年来都舍不得浪费时间去做的事,这其实很难得。但我们这类人,仨俩月不读不写可以,时间久了就丢魂落魄。这和进取和名利都无关,就是活不舒服……”他又说:“所谓‘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管不了的,包括生老病死,随它去吧。但我们是自己的凯撒,是可以管一管的。找准自己的‘事’,专注去做,就好,就是生命的享受和活着的价值。”一位大先生,对着“奔五”的老学生,道出了他的期待,还有忧虑。能听到如此开诚布公的教勉,我很感恩。回想起来,从本科到现在,好像每次走到“十字路口”,陈先生都会适时地“冒出来”,哪怕五六年未通音讯,但是一见面,他总能“一语道破天机”,给我以当头棒喝!‎ ‎⑨这些名满士林的先生们扮演着各有风采的师长角色,叠印在我岁月的底板上,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为学为师之道。‎ ‎⑩特以此文向先生们致敬。‎ ‎(取材于黄轶同名散文)‎ ‎14.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以风和日丽的方式 风和日丽:形容平和、亲切。‎ B. 我就被他博古通今、纵横捭阖的讲授震住了 纵横捭阖:思路开阔、贯通诸多领域。‎ C. 我内心开始长草 长草:无法安心做事。‎ D. 叠印在我岁月的底板上 叠印:交错重叠留下深刻印记。‎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陈继会先生听说我要考博时,看向我的那个意味深长的眼神,饱含着一位师长得知弟子有更高学术追求时的惊喜,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B. “喝一口酽茶,掐灭手中的烟蒂,又慢慢点上一支,然后用右手轻轻地敲击着桌角”,一系列动作表现出孔范今先生给学生建议时的慎重。‎ C. 多年来丁帆先生患有严重失眠、耳闷等疾病,但生命的磨难并没有削弱他的学术激情和生命活力,他在学术之路上反而更加勇猛精进。‎ D. 孔先生和丁先生戏称我为“拼命三郎”,既包含对我不知疲倦地博览群书、执着求学的认可、赞许,又包含对我的想法过于偏执的批评。‎ ‎16. 本文描写了陈继会、孔范今和丁帆三位先生对我说话时的“笑”,请简要分析这些“笑”的含义。‎ ‎17.‎ ‎ 作者回忆了自己从本科、硕士、博士到博士后阶段的四位老师,为什么把本科时的老师陈飞先生放在最后写?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18. 作者说先生们“深刻地影响了我的为学为师之道”。先生们在“为学”和“为师”之道上,给了我哪些启发?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14. C 15. D ‎ ‎16. 陈继会先生的“笑”包含着对我的包容和委婉的提示:我的选题既不是先生专长的领域,设想又过于宏大,是我当时能力所不及的,要重新考虑;孔范今先生的“嘿嘿一笑”包含着老师对弟子的爱与关心:与弟子相聚时感到格外喜悦,想起前次与弟子相聚时留下遗憾要尽力补偿,表达对弟子的思念;丁帆先生的“呵呵一笑”包含着对我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的肯定,也有对不同意见的包容,以及让我继续思考的鼓励。 ‎ ‎17. (1)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写的。‎ ‎(2)写前三位先生侧重对我学术方面的指点,写陈飞先生侧重表现他为我人生解惑。‎ ‎(3)陈先生对我的关怀从本科至今,对我的影响最为持久而深远。 ‎ ‎18. 为学: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重视基础和积淀,严谨治学;思想自由,学术独立;学术研究要专注并持之以恒;‎ 为师:以和缓温和的态度、耐心厚道的言行引导学生;关心弟子的生活,真诚地肯定学生的长处,给学生树立信心;与学生平等对话,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地批评和教勉学生,指导学生走出迷途。‎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词语意思,需要结合语境辨析。C项,结合“而他一再强调的‘读原典’的‘原典’,很多我也未曾认真读过”“为了节省时间,我有时就在宿舍备些干粮,闷在屋里几天不下楼。孔先生听说后,每每在校园里碰到我同屋,都一再嘱托人家下楼时要叫上我”等分析可知,“无法安心做事”错误。应该是对“原典”的渴望,想多读“原典”等。故选C。‎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D 项,“又包含对我的想法过于偏执的批评”错误。结合“‘拼命三郎’是孔先生和丁先生常对我的戏称。我有一个偏执的想法……游游逛逛。但我心里空落落的,混沌中‘不知道风在向哪一个方向吹’……”分析可知,孔先生和丁先生戏称我为“拼命三郎”,与我的过于偏执的想法无关。故选D。‎ 点睛:这道题综合性比较强,既涉及到了对文中字词句段的理解,也涉及到了对文章主旨的探究,还涉及到了对文章结构、手法的把握。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句关键句理清全文结构。(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抓住关键段把握全文情感主旨。(3)吟咏精读主体段落,抓住表现形式鉴赏评价语言与情旨。(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句揣摩挖掘作者情感内蕴。(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考生可以按照上述方法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文本内容及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联系词语本义,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以及表达的感情。理解词语一般先理解其表面义,然后要结合语境及课文内容,具体理解出它的语境义及所包含的情感,务必遵循“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陈先生是乡土文学研究的专家,我最初报的选题却离‘乡土’十万八千里”“你宏大的学术构想值得肯定,不过,这个题目够你写一本大书的,现在做有点浪费了,先放一放”“生性敏感如我,假如在问师之初就遭逢狂风暴雨般的批评,或许早就退却了。是谦和儒雅的陈先生,在我学术的起步期,以风和日丽的方式,开导我这个初出茅庐、不谙治学之道的后生,以耐心厚道的言行引领我读书、作文,把我引向学问之途”分析可知,陈继会先生的“笑”包含着对我的包容和委婉的提示。结合“然后嘿嘿一笑:‘上次施战军回来就没好好吃顿饭!’那一刻,我看见先生的目光瞬间暗淡下来,夹着香烟的手有些颤抖——他又想念远方的弟子了……”分析可知,孔范今先生的“嘿嘿一笑”包含着老师对弟子的爱与关心,相聚时感到格外喜悦,表达对弟子的思念。结合“遇到双方各持一端时,丁先生会呵呵一笑:‘那,咱们再想想吧!’至今,丁先生修改的书稿还摆在我案头,那上边有红笔、黑笔还有铅笔写下的批语,既有击节叫好的褒扬,也有犀利明快的批评,条条直言不讳”分析,丁帆先生的“呵呵一笑”包含着对我坚持自己的学术观点的肯定,也有对不同意见的包容,以及让我继续思考的鼓励。‎ ‎【1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文章结构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要立足全文,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结合“我刚把硕士论文的初稿递到陈先生手里”“待我到山东大学读博,导师是孔范今先生”“我在南京大学的博士后生涯是从参加丁帆先生的一个项目开始的”“今年5月底的一天,在我工作的校园,偶遇我校著名学者陈飞先生,我本科时的古代文学老师”等分析可知,是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写的。结合“我正想找你谈谈呢。……就是活不舒服……”“所谓‘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管不了的,包括生老……生命的享受和活着的价值”等分析,写陈飞先生侧重表现他为我人生解惑,而前面陈继会、孔范今和丁帆三位先生,侧重写对我学术方面的指点。结合“回想起来,从本科到现在,好像每次走到‘十字路口’,陈先生都会适时地‘冒出来’,哪怕五六年未通音讯,但是一见面,他总能‘一语道破天机’,给我以当头棒喝”分析,陈先生对我的关怀从本科至今,对我的影响最为持久而深远。‎ ‎【1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先生们在‘为学’和‘为师’之道上,给了我哪些启发?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需要立足文本内容,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结合“我刚把硕士论文的初稿递到陈先生手里,就脱口而出:‘我想考博!’陈先生盯着我看了良久,然后爽利地答道:‘好啊,我支持!’”“陈先生是乡土文学研究的专家,我最初报……先放一放”“而其‘重积淀、厚基础’的严谨学风也培养了我们这些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以及对史料的重视”“丁先生一向推崇思想自由、学术独立”“找准自己的‘事’,专注去做,就好,就是生命的享受和活着的价值”等分析可知,为学:脚踏实地,不好高骛远;重视基础和积淀,严谨治学;思想自由,学术独立;学术研究要专注并持之以恒。结合“假如在问师之初就遭逢狂风暴雨般的批评,或许早就退却了。是谦和儒雅的陈先生,在我学术的起步期,以风和日丽的方式,开导我这个初出茅庐、不谙治学之道的后生,以耐心厚道的言行引领我读书、作文,把我引向学问之途”“你喜欢苏曼殊的诗文,关注那个风云突变的时代文人的文化求索,又有了相对扎实的理论准备,能写好……孔先生引领弟子治学既厚爱又严苛,能够得到他的肯定,我自信了许多”“鼓励师生间平等对话、畅所欲言。研究推进的每一步,一个概念、一个观点或一处表达,我都与丁先生交换意见。遇到双方各持一端时,丁先生会呵呵一笑:‘那,咱们再想想吧!’至今,丁先生修改的书稿还摆在我案头,那上边有红笔、黑笔还有铅笔写下的批语,既有击节叫好的褒扬,也有犀利明快的批评,条条直言不讳。丁先生为师的格局和风度,激发了我学术探索的极大热望,也作用到我的执教理念”“能听到如此开诚布公的教勉,我很感恩。回想起来……给我以当头棒喝”等分析可知,为师:以和缓温和的态度、耐心厚道的言行引导学生;关心弟子的生活,给学生信心;与学生平等对话,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地批评和教勉学生,指导学生走出迷途。‎ ‎19.微写作。阅读《三国演义》或《呐喊》时,小说中的哪个场面最令你难忘,说明理由。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楚。‎ ‎【答案】《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最令我难忘。曹操派人请刘备到小亭煮青梅喝酒。曹操问刘备当世英雄是谁,刘备说了几个人,都被否定。刘备反问曹操,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刘备惊得手中的筷子掉在地下。突然天降大雨,雷声大作,刘备说是因为害怕打雷,才掉了筷子。曹操认为刘备胆小如鼠,再也不疑刘备了。在这个情节中,一个如升龙,跃于云上,虎视天下,所谓视天下无一物,曹操的措辞是何等张扬,“我必擒之,非英雄,何足为英雄?”。而刘备似隐龙,因为时机没到,羽翼未丰,还要借助他人的力量,在谈吐中步步后退,在危急时刻又能急中生智,巧度难关,不愧是曹操所指的英雄。丰满的英雄人物形象让我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高效快速成文的关键: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内容要精练。“煮酒论英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片段,里面有两个英雄人物,一个长歌当啸,豪气冲天,指点群雄;一个寄人篱下,一味谦恭,装孬不折本,他们分别是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这一篇绝世妙文把他们两人的心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时间的流逝,能把很多东西一洗而空,豪华高贵的铜雀台如今早就荒芜,当年的赤壁古战场也没了金戈铁马的模样,但有一种东西却流传了下来,英雄主义的光彩和英雄们的故事,始终口耳相传,让人过目不忘。‎ ‎【点睛】大部分微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内容要精练。首先要有鲜明的主题;其次,要有清晰的条理,在注重展示单项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避免“杂乱无章”;最后,语言要精练,杜绝废话。‎ ‎20.微写作。下面是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三幅插图,请结合其中一幅,叙述相关情节。‎ ‎【答案】示例:在《明天》一书中,单四嫂子为了宝儿的病尽心尽力却仍未能挽回宝儿的生命。单四嫂子独自坐在油灯前,呆呆地注视着宝儿的遗物。屋内缺少了宝儿过于冷清,以至于一片死寂。单四嫂子突然觉得房间太大了,没有了宝儿,屋子便显得格外空旷。她仔细回忆着宝儿患病——治病——死去的过程,内心痛到麻木。她不敢记叙想下去,也不愿相信这便是事实。她望着床,还在期望着明天宝儿就能回到自己的身边,还能围着自己嬉闹,还能再喊一声“妈”。‎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微写作,重点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微写作的要求,然后结合本题的要求进行写作。‎ ‎“微作文”需要关注审题立意、语言运用、结构创意等方面的特点。任何一篇习作,不论篇幅多少,都有主题,微作文更是如此,考生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将自己对于主题的理解阐释清楚,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择其精要来表达。从语言运用方面来说,受篇幅限制,学生不能自由、细致地表达,而要凝练自己的语言,简单来说要做到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旁征博引、情景交融。开篇即要扣题,抓住立意点,表达自己对主题的认知,可以借鉴名人佳句引起共鸣,可以事理结合提炼认知,即便是选择“瞬间镜头”的细节描写,也要体现“紧扣心弦”的一点,丝丝入扣,撩动人心,“于无声处听惊雷”,一语惊醒赏文人。在结构选择上,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小段式,或者抒情议论的排比式,或集中,或分层,都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内阐释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引起读者的共鸣。不要仅仅平铺直叙,而是要让有限的文字体现层次感,逐步提升情感和认知层次,有一咏三叹之感,带给你富有层次的体验,不断心灵深处的共鸣唤起。‎ 就本题来看,题干要求从提供的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三幅插图中选择其中一幅,叙述相关情节,这其实是考查学生的叙述和概括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作品内容情节的识记能力。首先需要根据插图辨明是《呐喊》中哪篇文章的插图。第一幅图中,一位女子呆呆坐在油灯旁边,床上是一个类似于襁褓或者被子的物件,从女子的面部表情来看,神色悲伤而茫然,由此可以想到《明天》这部作品,该女子是单四嫂子,她刚刚失去自己的儿子;第二幅图中,从图上来看,这是在公堂之上,趴在地上的人应该要被判刑,而他正执笔画押,由此可以想到《阿Q正传》,阿Q因为赵家的抢劫事件受审,他向人陈述革命没有让自己入伙的愤恨,于是头目让他在一张纸上签名,阿Q不认字,人家就让他画圈,他平生第一次握笔,自己想画一个圆圆的圈,但是手一抖,却画成了瓜子模样的;第三幅图中,图中的人物提着灯笼,正在刨出的坑前寻找什么,由此可以想到《白光》,主人公陈士成是个世家子弟,据他的祖母说,祖上是个巨富,只是到后代才败落下来。所以,他始终有光复门第的思想。而要做到这一点,在当时只有走科举的路子,只可惜他一连考了十六次,却是第十六次落榜,在这样强烈的刺激下,他由精神恍惚而至于神经错乱。于是他的另一个发财计划就付诸行动了。这就是掘宝。藏宝的事,也是他祖母告诉他的,说是祖上在宅基里埋有许多银子,而且还留下一个掘藏的谜语,给有福气的子孙发掘。陈士成以前下第时,就曾发掘过,事后也感到过惭愧,这次就更加大掘起来,而且一直随着月亮的白光,寻到城外。明确这些图上的内容之后,就需要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需要作答如下几点:表达方式正确,主要使用记叙和描写;情节符合原著的内容;插图内容在叙述中能够充分体现;表达流畅,有文采。‎ ‎21.微写作。从“孔子、曹雪芹、鲁迅、沈从文、罗广斌、路遥、海明威”这些名字中任选一个,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向他表示你的敬意。‎ ‎【答案】示例:“先生已经作古,世间无人领呐喊;流星已然陨落,文坛从此感彷徨。”先生,您有一支利如刀刃的笔,吃人的旧礼教,麻木的中国人,您字字见血,句句带泪。先生,您有一双如炬的眼,黑暗的旧社会,飘摇的旧中国,您看在眼里,痛在心上。先生,您还有一颗炽热的心,纵使世间散发着千种恶臭,纵使黑暗笼罩了半个中国,您只愿做一筐芍药带来满市香,做一颗明星指引道路明。先生,先生,请您安心,您用心浸润过的中国,我们一定好生珍惜!‎ ‎【解析】‎ ‎【详解】本题属于微写作,重点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回顾微写作的要求,然后结合本题的要求进行写作。‎ ‎“微作文”需要关注审题立意、语言运用、结构创意等方面的特点。任何一篇习作,不论篇幅多少,都有主题,微作文更是如此,考生要在有限的字数内将自己对于主题的理解阐释清楚,并结合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择其精要来表达。从语言运用方面来说,受篇幅限制,学生不能自由、细致地表达,而要凝练自己的语言,简单来说要做到开门见山、直抒胸臆、旁征博引、情景交融。开篇即要扣题,抓住立意点,表达自己对主题的认知,可以借鉴名人佳句引起共鸣,可以事理结合提炼认知,即便是选择“瞬间镜头”的细节描写,也要体现“紧扣心弦”的一点,丝丝入扣,撩动人心,“于无声处听惊雷”,一语惊醒赏文人。在结构选择上,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小段式,或者抒情议论的排比式,或集中,或分层,都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内阐释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引起读者的共鸣。不要仅仅平铺直叙,而是要让有限的文字体现层次感,逐步提升情感和认知层次,有一咏三叹之感,带给你富有层次的体验,不断心灵深处的共鸣唤起。‎ 就本题来说,题干要求“从‘孔子、曹雪芹、鲁迅、沈从文、罗广斌、路遥、海明威’这些名字中任选一个,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向他表示你的敬意”,考生需要从中选出一位比较熟悉的,回顾他的事迹、精神、品质、成就、影响等,然后以诗或抒情文字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他的敬意。这就要求表达方式必须正确,应该是以抒情为主;感情倾向要明确,是表达对人物的敬意;对人物的讴歌与赞美要符合人物的身世经历或者精神品质;表达要流畅,要有一定的文采。如鲁迅的贡献如下:对封建礼教的鞭策,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揭出底层人民思想的病痛,让他们在沉睡中苏醒;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如孔子的贡献:文献学上的贡献,我国传世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是由孔子整理成书的;史学上的贡献,他编著了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春秋》;政治上的贡献,孔子从“仁者爱人”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实行仁政德治,将社会公正、秩序、诚信和人民的福祉摆在第一位;教育上的贡献,孔子创办民营学校,是打破奴隶主阶级对教育资源垄断的第一人,孔子高举“有教无类”的旗帜,冲破了教育上的分配不公,是教育面向平民的第一人,孔子先后培养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是中国模范教师第一人。如曹雪芹,他创作的《红楼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情节复杂、描写生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堪称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如沈从文,他创造了“湘西”系类小说;如路遥,他发现了“城乡交叉地带”这一特殊空间,用自己的笔在其中耕耘,用自己的创作实绩,将其变成当代文学史上一个永远绕不开的话题。明确了人物的贡献,敬意表达就有了方向。‎ ‎22.按要求完成作文,不少于700字。请以“懂你”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有细节,有描写。‎ ‎【答案】【范文】‎ 懂你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多想靠近你,告诉你我其实一直都懂……”满文军用他那淳朴而不加任何雕饰的嗓音诠释了一位含辛茹苦的母亲对儿女的深深的爱,《懂你》,我很喜欢这首歌,不止一次被感动过。‎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识字不多,平平淡淡的劳作,平平淡淡地生活,同样也是平平淡淡地爱着我。小时候,我很依恋母亲,然而时光悄悄地改变了一切,我慢慢地长大了,自认为成熟了,无形中所谓的“代沟”出现了。‎ 那次阑尾炎手术过后,我行动一直不方便,妈妈不分昼夜寸步不离地守着我,生怕我有什么闪失。麻醉药性刚刚过去,刀口还疼,但在疼痛中,我仍不忘自己的“独立宣言”,倔强地认为我一个人能管好自己,三番五次地叫妈妈放心回去……带着一丝留恋、一丝担心,妈妈在我坚决的目光中终于走出了病房。我很欣慰,闭上眼睛,睡一会儿吧!‎ 昏昏沉沉之中,我感到浑身直冒虚汗,嘴唇、嗓子干涩难忍。“这时要是有人在旁边就好了……”可就在刚才,我那么固执地支走了妈妈……唉,听天由命吧!又过了一阵子,正当我浑身无力而又无助地昏睡着的时候,我忽然感到一点湿润,凉凉的,甜甜的,在我的嘴唇上。“不是幻觉吧?”我慢慢睁开眼睛:妈妈!——她又回来了,正在用棉签浸着水滴湿我的嘴唇,给我补充水分。“你刚才有点发烧,幸亏我又回来了。来,用冷毛巾敷一敷吧!”“看看你,流这么多汗,给你擦擦!”“现在还不能喝水,忍一忍,过了这会儿就好了。”她不停地说着,我看着她,任凭她摆布。在那一刻,我觉得,妈妈真好!也就是在那一刻,我才真正懂得妈妈对我时常的关怀,深深的爱。‎ 那几天,我一直都在反省,反省自己做过的错事,反省自己对妈妈不经意的伤害。有一天,朋友来看我,送了束康乃馨,我顺手送给了妈妈。妈妈告诉别人:这是孩子送给她的“炕奶心”。还解释:孩子在炕头上吃了她很多奶水,送这个是表示孩子一片孝心啊。我听着妈妈编的故事,眼睛湿润了,有股酸楚的热液在心中回旋奔突。没想到我的一个顺手而为的小小举动,对妈妈是那么大的慰藉!‎ 出院后,我开始试着理解妈妈。我明白,妈妈爱我爱得很平淡,但平淡是真。有人说,有幸守住平淡的人,甘于平淡的人,将能在生命中品出茶的味道。我的妈妈就是这样。我懂,妈妈爱我,也希望我能爱她。我想,我要找个特好的机会,亲口对妈妈说:“妈妈,我现在已经懂你,我真的懂你。”‎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本题是命题作文,命题作文,一要抓住题目中的“题眼”,即标题中的关键词,这是最为重要的一环。二要注意题目中的前缀或后缀,即标题中的限制词和修饰语。三要深入分析题目中的“言外之意”,理解题目语言中所包含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四是要审准材料选择的切入口。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求高,命题作文动笔前,把握题意、找准切入口十分重要。‎ ‎【审题】“懂你”是个比较感性的话题,写作时,以能充分表现作者内心世界的情感为佳,重点放在“懂”字上,既然是“懂你”,须有一个对象,“你”可以是自己身边的人;也可以是自己比较了解、崇拜的人;可以是古人,也可以是今人;可以是正面人物,也可以是反面人物。不过在写反面人物时,要把握一个度,不能颠覆传统的约定俗成观点。当然,如果要使文章写出新意,这一对象的选取范围还可以再扩大。“你”不一定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可以是自然界中某些启发人的事物,或者是人类社会中的某些现象。将“你”抽象化,可以是注入海洋的溪水,可以自由穿越的一阵风。或者“你”干脆代指挫折、幸福、眼泪……总之,思路要放开,不可千文一面、人云亦云。文章主题是“懂”,我们应当清楚,“懂”不只局限于知道,而应当是对事物深层次的理解。之所以“懂”,是因为你和所阐述的对象之间有感情的共鸣,你能用心去体会他(它)。文章要突出你是怎样懂得的,你所懂的内容,你懂之后的所得、所感或评价。无论如何,“懂”应该是一种真挚感情的流露,是一种心灵桥梁的沟通。当然,此类文章不要带有说教的味道,那样做会煞风景的,应赋予文章感染力,追求文质兼美。‎ ‎【结构】命题作文“懂你”,首段由满文军的同名歌曲引出。第二段介绍母亲基本情况,“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识字不多,平平淡淡的劳作,平平淡淡地生活,同样也是平平淡淡地爱着我”;第三段开始记叙自己阑尾炎手术后妈妈对自己的照顾,还有自己顺手送妈妈的康乃馨对妈妈的慰藉,让自己明白,妈妈一直很爱自己,只是自己没有发现而已,并且要弥补,“我想,我要找个特好的机会,亲口对妈妈说:‘妈妈,我现在已经懂你,我真的懂你。’”‎ ‎【素材】1.‎ 有一位年轻的母亲,刚生下孩子,在家休养,她的丈夫出差在外。在不久后的一个晚上,她突然发现自己的女儿额头很烫,她开始以为不会有多大的关系,可她觉得越来越不对劲,女儿的病丝毫不见好,她害怕极了,但是她还是毫不犹豫地将孩子背上,穿了雨衣,冲进了雨中。那时,接连好几天的大雨,雨水漫过了膝盖,尽管她已经筋疲力尽了,可她还是坚持着把女儿送进了医院,医生告诉她,如果晚来一步,后果可能不堪设想。母亲微微露出了微笑,便晕倒了。母亲醒后,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女儿,女儿渐渐好了,红扑扑的脸蛋上有了笑容,但母亲却生了场大病,为此,她也落下了一身的病,每逢刮风下雨,她的腰,膝盖便隐隐作痛。”外婆长舒了一口气。我的鼻子酸酸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2.母亲打破了这亲人团聚的气氛,又唠叨起我的生活,学习上的事,好像在她的眼里,我做的事都是不对的。我火冒三丈,气得直跺脚。母亲见状,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继续说了下去,在外婆面前数落了我一番。“够了吧。”我忍无可忍了。外婆马上站了起来,示意母亲别说了。母亲狠狠地瞪了我一眼,外婆见火药味越来越大,硬把我拉进了房间。“孩子,你还小,不明白。”“我长大了,不用她管。”“孩子,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呀。”我对于外婆的话根本不屑一顾。‎ ‎3.我懂得你,并且在意你,我明白你期望我成为一个好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可是,你同时又期望我快快乐乐健健康康的成长,哪怕以后没有显赫的身世,没有万贯家财,只要能有自我的一口饭吃,足矣,只要我能养活好自我,那么就是你最大的心愿。爸,这一切,我都明白,我明白你的苦心,我明白你的期盼。每当看见你头上的白发,握住你粗糙的手,我心中其实是很痛的。这么多年了,你养育了我14年,14年的风风雨雨全是你在扛。我有时犯了错误,你舍不得打我,舍不得骂我,可是只要你打了我,我明白你是看在心里,痛在心里的,我明白你当时肯定是十分失望与悲哀的,因为我是你看着一步步成长的,你期望我能够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育人先育德你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在我骗了你的时候,你心中肯定是十分不好受的,爸,对不起,我错了,我错了!请你相信我,今后,我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点睛】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学习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有利于作文批改和讲评;有利于密切配合阅读,巩固和发展阅读收获。命题作文的写作注意不可改变题目,一般要求写记叙文,按照文体要求写。此命题作文,附带了一则材料,所以它比单纯的命题作文多了一个导引过程,体现了新课标的开放性与探究性。一般说来,材料可以帮助作者审题,起参考作用和提醒作用,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 ‎23.眼下在一些学校、公司和公开场所的宣传栏里,常常能见到一个大大的“赢”字,特别醒目。其实如何理解“赢”,如何对待“赢”,如何“赢”,为什么要“赢”……却令人深思。请以“我说‘赢’”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答案】例文 我说“赢”‎ 百日誓师大会上,班主任带领我们激昂大喊:“我要赢!”情绪激扬之间,壮志勃勃之余,我亦不禁沉思——为什么要“赢”呢?‎ 无疑,我们要赢,因为我们需要赢。‎ 而今的我们,正站在高考巨门之前。在高考这样一次关乎人生命运的比赛中,赢者迈入著名高校,才学显达,前途无忧。而失败者则名落孙山,家人失落,前程未卜。如此人生攸关,我们当然要奋力搏“赢”。“赢”为我们争夺到了丰硕的胜利果实,美满的精神满足,更为我们多年的奋力拼搏加以证明,如此,我们当然渴望“赢”。‎ 对“赢”的渴求,绝不仅仅用于如“高考”或“体育竞技”的比赛中,而今的我们,亦更渴望在“人生”这一盘大棋中成为“人生赢家”。“迎娶白富美,出任CEO,走上人生巅峰”,《万万没想到》中的一句调侃道出了多少人的心思,展现了多少人内心的渴望。“赢”的丰硕成品——优质的生活,他人的羡慕,澎湃的满足与人生价值的肯定,这不就是今之众人的向往,这不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赢”的原因吗?‎ 我们要“赢”是生而为人自然而然的人生渴望,是获得人生喜悦与人生满足的充分条件,但同时,我也要说,别被赢迷惑了头脑,我们要赢,更要“赢之有道”。‎ 恰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一样,我们要赢亦要依乎道义。无道之赢的美满往往只是短暂的胜利,终不长久。热播剧《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曾屡遭权贵打击,事业不顺,于是,出于对“赢”的极度渴望,他走上了贪赃枉法,攀附权贵的无道之路,终于,事情败落,昔日“赢家”的公安厅长饮弹自尽,“赢”的果实云消雾散。倘若祁同伟踏踏实实为人民服务,凭其天资才华成为高官也未可知,只是其最终选择无道来夺赢,败落了他本应光辉的一生。人生路上,我们也许都含由与祁同伟一样的“赢念”,但请切记“赢”之有道,方得长久,无道之赢,终是会消的云彩,会灭的胜利。‎ 我们要赢,我们要成为“比赛赢者”、“人生赢家”,但是请勿忘“赢”之有道。愿我们都能用自身的才华,自身的努力,堂堂正正站在人生“赢”的巅峰,收获人生价值的肯定与胜利的喜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从题干来看,这是一则命题作文。对于命题作文,考生要先分析命题的类型,是字,是词,或是短语;是动词,是形容词,还是名词。接着就要分析命题的意思,如表面意思是什么,深层意思是什么,或象征意思是什么。明确了这些之后,再进行立意作文即可。‎ ‎【审题】首先分析命题。本次作文的命题是“我说‘赢’”,“赢”是本次作文的中心话题。何谓“赢”? 经商盈利,博赛获胜,这些都是“赢”。接着分析提示语,提示语共两句话,第一句“眼下在一些学校、公司和公开场所的宣传栏里,常常能见到一个大大的‘赢’字,特别醒目”,这是说“赢”使用的场合,第二句“其实如何理解‘赢’,如何对待‘赢’,如何‘赢’,为什么要‘赢’……却令人深思”是说由“赢”引发的问题,所给的材料其实是对题目的解读。接着考生要思考,如何“赢”?“赢”了之后,我们如何对待“赢”?我们为什么凡事都要拼个“赢”呢?怎样才算是真正的“赢”?……赢在起跑线上就是赢吗?阿尔法狗赢了李世石,人类是赢了还是输了?考生可以从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环境等方面来谈“赢”。可以从正面说“赢”的价值,如何“赢”,也可以从反面来说“赢”的弊端。最后分析文体,本题要求写作议论文,考生需要注意如下要点:确立论点,一以贯之;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论辩阐析,文情并茂。‎ 参考立意:“赢”是目标,不是终点;赢不局限于金钱私利分数功名,赢是一种人生的境界;赢之有道,方为赢之正道。‎ 行文结构:首先由百日誓师引出思考——为什么要赢;然后从高考到人生分析要赢的原因,接着以过渡句由要赢转向要赢之有道,并举出《人民的名义》中祁同伟的事例进行论证;结尾收束全篇。‎ 素材:‎ ‎1. 歌德曾说:“人只要努力就会犯错”。赢,在许多时候,是一个不确定的结果,人为了“赢”而拼尽全力,但无论怎样,心中要有个客观判定:“赢”可以是一个目标,但绝对不是一个终点。‎ ‎2. 有些人在当时“输”了,却在未来“赢”了。南唐后主李煜,在当时成了亡国之君,丧家之犬,被他国看不起,但他的诗词却让他成了“诗词皇帝”,流传至今,在兵戈成为灰土的今日,那“一江春水”的愁绪依然拨动悲士的心。“赢”是社会主观的评价,他反映的价值取向一定也会因时而变,不具备永恒性,因为“赢”的真正判断者,应该是自己赋予其非世俗判断下的价值意义,“赢”得“有意义”即可。‎ ‎3.‎ ‎ 有时候,取得“赢”往往也就为“败”埋下了隐祸。十八世纪中期,英国在击败法国后,成为世界海上霸主,日不落帝国的宏图就此展开,第一次工业革命率先完成,更是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然而,正是这次成功,使英国在下一场的电子化革命中却成了落后者,因为其巨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引入先进的电力设备已经变得艰难,成本太大,从而使得新技术难以认同和推广。英国“赢”的同时已经迈进下一场“输”的奇怪格局。‎ ‎4. “胜败乃兵家常事”,“赢”在激励我们前进的同时,也成为一张网,将个体绑在中间,它仿佛是飞蛾所趋之火,火光美丽却有着毁灭美的力量。因而,“赢”只是一个方向,并非人必须索得的一个结果。事实上,正如村上春树所说“必失之物的荣光并非真正的荣光”。‎ ‎5. 赢,从来不会是局限于金钱、私利、分数和功名之中的附属品,赢是一种境界,一种以自身为棋,胜天半子的豪迈。俞敏洪在演讲中曾提到过,上高考接连失利后,他想:“就算考不上一个名牌大学,但我仍然坚持读书,认真锻炼,把身体和思想搞好,最后满意,不留遗憾地离开人世,不也是个好选择吗?”那是他还未参加第三次成功的高考,但实际上,他豁达自信的思想,已经让这个农村出身的孩子拥有了与众不同的世界观,他已经赢了。在他到达一个不以功名为胜的境界时,他已经走出了这种怪圈,这样的人取得现在的成就,我想是必然的。‎ ‎6.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数十年坚持写作,他的文字影响了日本甚至全球读者,可他却屡屡在诺贝尔奖上失利,总被提名,却又总是落选,甚至被人嘲讽为“诺贝尔文学奖陪跑者。”面对一次又一次的落榜,想必村上春树内心肯定会有失落。然而,当别人为他的“失败”大加叹惋时,他却收拾好心情,依旧坚持自己原本的生活,慢跑、写作,继续坚守心中对于文学的热爱和不变的追求。由此观之,赢或不赢诺贝尔文学奖,于他又有何妨碍呢?他仍会挥洒文字,书迷也仍会追随支持,生活依然继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