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10月份月考语文试题

雅安中学 2019—2020 学年度上期高一年级 10 月月考 语文试卷 分值 150 分 时间 150 分钟 第 I 卷 阅读题(57 分) 一、现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 中秋溯源 ①所谓“中秋”,原为季节描述,八月十五日处于仲秋之中,故称中秋。今人文章中, 多喜追溯至《礼记·月令》篇作为“仲秋”两字之始。然而《月令》篇本意,是为说明各 月天时、祭祀对象、物候特征以及对应的行为举措,其中绝无节庆记载。 ②而在今日很多辞书中,将中秋节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对查《宋史·太宗纪》 两卷均无此事。此事记载实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所注引的《唐太宗纪》。 此书如今已然散佚,同时对查正史新旧两唐书,《太宗纪》中同样无此记载。以正史体例, 倘若其间果有朝廷敕令将某日定为全国性的节庆,绝不可能无一字记载。 ③但是在唐代的诗文著作中,已然出现八月十五赏月的叙述,如著名的杜甫《八月十 五夜月二首》。不过在笔者看来,此诗恰恰说明当时中秋虽有赏月习俗,然而并无“中秋 节”,因为一则此诗题中并未指明此日为中秋节,再则杜甫还有《十六夜玩月》《十七夜 对月》二诗。 ④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文献记载中,很难找到一个将八月十五对应为“中秋节” 的明确日期,但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习俗。在唐代,如果用今天的话说,并非 “法定节假日”,而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但因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逐渐扩 大其影响,至明清时期,终于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 ⑤今天的中秋节,月亮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赏月,吃月饼,甚至还要以圆月的口彩讲 团圆一事,都是习见礼俗。但是细读文献,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 望月,玩赏感叹也不仅限于八月。那么中秋和月亮的关系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 ⑥前文引《礼记·月令》中,并无只言片语提及月亮与秋天的关联,而秋日百姓所进 行的活动,也无与月相关者。真正将秋与月对应的,是皇家祭祀典礼。《国语·周语上》 中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 民事君。”韦昭注曰:“礼,天子搢大圭、执镇圭,缫藉五采五就,以春分朝日,秋分夕 月,拜日於东门之外,然则夕月在西门之外也。”《国语》一书,虽作者存在争议,但学 界一致认为其取材自春秋各国所保存史料,注《国语》的韦昭,是三国时期吴国人,充分 说明了自西周起,王室已开始祭祀日月,而在后汉三国期间,秋日于西郊祭月,成为典礼。 沿及明清,屡经变化,形成了皇家祭祀典仪。 ⑦皇家祭祀民众虽不能参与,但能领略其事的慎重与盛大。凡祭祀之日,不但皇帝亲 临,且需提前数日奉行斋戒、预备等一系列繁复活动。古时天子一举一动,皆为国人瞩目。 皇家行为,一定会对民众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世间昼夜轮替,四季更迭,在先民心中, 对这种自然现象不免产生敬畏之情,无论古今中外,皆有以四季、日月为主题的祭祀典礼 或艺术形式。虽然民间习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习。 而皇室以国家之力举办祭典,也给相对散乱无序的民间信仰习俗,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引。 综合所有因素,中秋节与月亮就建立了联系。 (选自《 光明日报 》,有删改) 1. 下列各项对“中秋节”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日,今人多喜欢把《礼记•月令》篇作为“仲秋”两字作为 “中秋节”的起源。然而《月令》篇中绝无节庆记载。 B. “中秋节”被定做八月十五在文献中很难找到依据,但文献中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 详的中秋习俗。 C. “中秋节”被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应该是唐朝太宗时期所定,因为该事件的描 述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注引《唐太宗纪》。 D. 中秋节及其习俗起源于王室祭典与民间习俗的结合,同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自我完 善,最终成为了今天民众熟悉的中秋佳节。 2. 下列关于原文论述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②段,作者考证典籍,解析了中秋的原意,指出了现如今很多关于中秋节形成时 期的谬误。 B. 第③④段,作者举例论证,证明中秋习俗在唐代就已在百姓中广泛流传。 C. 第⑤段,承上启下,引出本文关于中秋溯源的第二个话题,即关于中秋和月亮的联系。 D. 第⑥⑦段,综合分析了中秋节与月亮建立联系的原因,其中皇家祭祀典礼是外因,民 间习俗代代相传是内因。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唐代,八月十五还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但因后来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 影响逐渐扩大,成为与除夕、端午齐名的重要节日。 B. 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望月,玩赏感叹也不仅限于八月,把中 秋和月真正对应起来的是皇家祭祀典礼。 C. 虽然民间习俗很多未能载入典籍,但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代代传承,相沿成习,这也是 中秋节和月亮建立关系的原因之一。 D. 《国语》的记载、韦昭的注,充分说明了自西周起,王室已开始祭祀日月,而在后汉 三国期间,秋日于西郊祭月,成为典礼,到明清成为皇家祭祀典仪。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 4-6 题。(13 分) 纸上故乡 邓琴 故乡给了我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常常在梦中打探故乡的消息。 我的家乡在千里之外的赣南,它的每一寸肌肤都浸润在红色文化里,在淡淡茶香中, 在田间地头悠悠的歌声里。它是贫穷的,但它又是富硕的。它没有飞驰的动车,没有轰鸣 的机器,有的是叮咚的流水、黛色的群山。且不说章江水日夜川流不息、润泽万物;也不 说成片的稻田如一张巨大的地毯静卧天地间,恩惠万家;就说梅岭那漫山遍野、傲立寒冬 的梅花盛景,已是天下一绝。 离家多年,到过很多地方,心中始终挥不去的是故乡的景象。在秋收的季节里,打谷 机工作的声音,一声一声鼓动我的耳膜,提醒着我曾是故乡的孩子。内心深处的一丝不安 也被催生出来,那就是当年因对外面世界的向往而离开了家乡。如今,我虽然站立在了外 面的缤纷世界里,但我奋斗的每一个脚印,享受的每一份安逸,却都被打上了“外乡人” 的烙印。我对故乡的情感,只能在诗人的诗歌里、乡土作家的文字里寻找慰藉,只能寄托 在自己尚不成熟的文字中。那些遥远的记忆,飘过了我最不懂乡愁的年华,飘过了故乡的 山头,飘进了书页里,却厚重得让我无法高言阔谈。 儿时最熟悉的影像,莫过于茶山。一到春天,漫山遍野的茶树抽出新叶,新叶从老叶 中间小心翼翼地探出头来,好奇地张望这个美丽的地方。只有我们那群孩子才知道,这个 美丽的地方究竟有多么贫穷。一到周末,我们就跑到茶场,学着大人的样子采茶叶,茶叶 一毛钱一斤,动作快的一天能摘个四十斤。四块钱在当时,可是一笔巨大的收入。在那贫 穷的岁月里,茶山无疑给我们苍白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而农人与生俱来的勤俭生活态 度,也开始渗透到我们的思想里了。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这也是 我们不管走到哪里,都放不下故乡的原因。我想,穷尽我一生都无法忘记那些年在田地里 干活的场景。小时候,一家子在田里收稻谷;长大了,一个人去拔狭苗,拔花生,拿着书 在晒谷场上守谷子。在那不谙世事的年华里,那样的日子其实苦不堪言。现在,我深深地 感激那些劳累而辛勤的岁月,感谢那片土地,是它们给了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如果说今 天的我,有那么一丝不怕苦的精神,能够宽容待人,懂得珍惜,都要感谢那片红色的土地。 这片土地也是受过苦难的。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留下数不清的战斗故事,家乡从 此有了一个革命老区的特殊身份。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人,从小就在红色文化中接受 灵魂的洗礼,接受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也因因此对苦难有了更深的理解。我的整个童年 时期,都在聆听里面的故事;我的整个少年时期,都在这书中的文字里徜样、震憾。有时 候,一触碰到这纸上的故乡,思念就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满足从别人的纸上去想象我的故乡,不再满足在扉页 中思念故乡,而是自己在纸上书写心中的故乡。记忆在纸上慢慢鲜活,对故乡的依恋在纸 上渐渐清晰。我这个家乡人眼中的知识分子,总算也为家乡留下了点东西。这也算是我对 自己十年前离开家乡心存不安的一种补偿吧! 我是栖息在远方的一只候鸟,常会飞回故乡去寻找属于我的温暖。 (摘编自《散文选刊》2015 年第 4 期) 4. 下列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故乡给了 “我” 一颗多愁善感的心,它激起 “我” 的思乡之情。“ 我 ”常在故乡记 忆里寻找慰藉。 B. 文中写孩子们学大人采茶的情景,表现了故乡虽有贫穷苍白的一面,也有给生活增添 乐趣的一面。 C. “ 我 ”的家乡是革命老区,经历过苦难,受过战争的洗礼,它丰厚的红色文化浸润了 这片土地。 D. 文章首句和末句遥相呼应,强调故乡在“ 我 ”的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作 用,突出主题。 5. 文中说:“故乡给予我们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精神层面的影响” 包含 哪些方面?请简述。(4 分) 6. 请根据文本,分析标题“纸上故乡”的含意。(6 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 7-8 题。(8 分)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1932 年 4 月) 7.下列各句中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写出了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 心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写旧中国倍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作家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浓重地烙上了作者深深的感情。 8.如何理解诗的结尾“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5 分) 二、古代文学阅读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 题(19 分) 高崇文,字崇文。其先自渤海徙幽州,七世不异居。开元中,再表其闾。崇文性朴重 寡言,少籍平卢军。贞元中,从韩全义镇长武城,治军有声。累官金吾将军。吐蕃三万寇 宁州,崇文率兵三千往救,战佛堂原,大破之,封渤海郡王。 刘辟反,宰相杜黄裳荐其才。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始,崇 文选兵五千,常若寇至。至是,卯漏受命,辰已出师,器良械完,无一不具。过兴元,士 有折逆旅匕箸者,即斩以徇。乃西自阆中出,却剑门兵,解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 诏拜崇文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 始破贼二万于城下会雨不克攻。明日,战万胜堆,凡八战皆捷,贼心始摇。大将阿跌光颜 与崇文约,后期,惧罪,请深入自赎,乃军鹿头西,断贼粮道。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 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遂趣成都,余兵皆面缚送款。辟走,追禽之,槛送 京师。 入成都也,师屯大达,市井不移,珍货如山,无秋毫之犯。邢泚已降而贰,斩于军。 衣冠胁污者诣牙请命,崇文为条上全活之。诏令刻石记功于鹿头山。 崇文不通书,厌案牍谘判以为繁,且蜀优富无所事,请扞边自力,乃诏同中书门下平 章事、邠宁庆节度使,为京西诸军都统。崇文恃功而侈,举蜀帑藏百工之巧者皆自随,又 不晓朝廷仪,惮于觐谒,有诏听便道之屯。居邠三年,戎备整修。卒,年六十四,赠司徒, 谥曰威武。 (节选自《新唐书·高崇文传》,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 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B.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 城下/会雨/不克攻 C.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 于城下/会雨不克攻 D. 鹿头山南距成都百五十里/扼二川之要/辟城之/旁连八屯/以拒东兵/崇文始破贼二万于 城下/会雨/不克攻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贞元”,属于古时皇帝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 元,并以年号纪年。 B. “卯、辰”,属于十二地支。地支和天干(甲、乙、丙、丁……)组合在一起可以用来 纪年,而且天干又可以单独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 C. “觐谒”,即入觐,是古代政治礼节,专指地方官员入朝朝见帝王。 D. “中书”,为中国古代文官官职名,清代沿明制,于内阁置中书若干人。在清朝之位阶 约为从七品,中书职能通常为辅佐主官,为基层官员编制之一。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高崇文能征善战,屡受封赏,他率三千军马大破吐蕃侵略者,被封渤海郡王。 B. 高崇文爱护百姓,率军进入成都时,让军队驻扎在大路上,对财务秋毫无犯。 C. 高崇文明辨是非,穿戴很破烂的穷苦的叛乱者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 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 D. 高崇文恃功而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又不懂朝廷的礼 仪制度,不敢入朝觐见。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显功宿将,人人自谓当选,及诏出,皆大惊。 (2)贼大震,其将李文悦以兵三千自归,仇良辅举鹿头城二万众降。 (五)名篇名句默写(8 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 分) ① 《 出 师 表 》 中 诸 葛 亮 劝 刘 禅 对 宫 中 、 府 中 官 员 的 赏 罚 要 坚 持 同 一 标 准 的 句 子 是: , 。 ② 《 论 语 》 中 孔 子 论 述 学 习 与 思 考 的 辩 证 关 系 的 句 子 是 :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③《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 , 。 ④ 《 再 别 康 桥 》 中 运 用 拟 人 手 法 , 表 现 出 油 油 的 青 草 , 多 情 可 爱 的 两 句 是: , 。 第 II 卷 表达题(93 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33 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篙(gāo) 浸(qìn)渍 沁(qìn)园春 拐弯抹(mò)角 B. 漫溯(sù) 悄然(qiǎo) 橘(jú )子洲 休戚与共(qī) C. 颓圮(pǐ) 瞋(chēn)目 秋风劲(jìn) 杞人忧天(qǐ) D. 拘泥(nì) 菲(fěi)薄 万户侯(hóu) 载(zǎi)歌载舞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苍茫 寂寥 稠密 瓦菲 偃苗助长 B. 凄婉 谄媚 愁怅 笙箫 风华正茂 C. 忸怩 榆阴 缉拿 坍塌 书生义气 D. 斑斓 沉淀 彷徨 讴歌 剑拔弩张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东方红 1949》以全新的角度诠释了那段观众早已熟悉的历史,带着观众重新回忆了那 段红色的峥嵘岁月,因此受到观众的一致好评。 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在暑期社会实践活 动中,雅安中学的同学们既体验到了合作之趣,又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③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 蓬荜生辉。 ④日本“购岛”闹剧始作俑者东京都知事石原宣布辞职并着手组建新党。作为一个老牌右 翼分子,他的每一次政治“噱头”都是为了迎合日本社会的右翼势力。 ⑤同学会上,大伙儿有的在兴高采烈地聊目前的工作情况,也有的在顾左右而言他,回忆 起童年趣事来了。 ⑥那些曾经指点江山、叱咤风云的国际政治人物不会被历史遗忘,他们的一举一动依然吸 引着世界的目光。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②③⑤ D.①④⑥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7 年秋季,国家建设局房屋改革司将加大财政投入,完成贫困地区的棚户区改造目 标,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生活。 B.打车软件在给乘客带来便捷的同时,也提高了出租车的用车效率,但司机在开车时分心 使用打车软件,成为出租车事故骤增的主要原因之一。 C.由于《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带有自传的性质,所以诗人选取的情景和细节都十 分富有人情味,着力塑造了大堰河这个旧中国劳动妇女形象是非常感人的。 D.四川天府新区正式晋升为国家级新区的消息,不仅吊起了欧盟企业界的胃口,而且受到 了国内投资商的高度关注,他们对投资天府新区有了更多想法和打算。 18.下列各句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诗,指五四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诗歌、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它 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比较适合表现现代人的思想情感。 B.新月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而命名的现代新诗流派,因为重视诗歌“音乐美、绘 画美、结构美”,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代表人物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人。 C.毛泽东常用旧体诗的形式来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这种诗歌属于现代新诗。 D.词是我国古代的诗体,它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子词。 1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 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C. 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D. 滨江花园饭店将于国庆期间盛大开业,供应各式川菜,价格适中,欢迎惠顾。 20.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在今天的语言竞赛中,互联网语言显示出强大的繁殖能力。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①对传统汉语构成犀利的挑战 ②近年来,汉语互联网平均每天以诞生 17.5 个新词的速度在自我繁殖 ③但绝大多数新鲜出炉的语言事物,只是一些转瞬即逝的泡沫 ④新词组、新句式和新语体更是大量疯长,犹如春风野草 ⑤同时,它也以每天淘汰 9 个新词的速度在自我清洗 ⑥它们在互联网上喧嚣数日或数月,而后便消失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A.①③⑥②⑤④ B.②①⑤⑥④③ C.②⑤④①③⑥ D.③⑥②⑤④① 21.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6 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七十诞辰。七十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七十年像 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__________,__________;七十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 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__________,史诗还在续写。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 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22.下面一句诗出自北宋词人秦观的《满庭芳》。请根据诗句描写的对象和营造的意境 (可参考图片画面),将其扩写成一段文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少于 50 字。(6 分)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四、作文(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 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 要求: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 800 字。不得抄袭和套 作,注意书写规范和卷面整洁。 语文参考答案 1、C 解析:C 项,曲解文意。对应的原文“此书如今已然散佚,同时对查正史新旧两 唐书,《太宗纪》中同样无此记载”,可知也不是“唐太宗时期”所定。 2、D 解析:“其中皇家祭祀典礼是外因,民间习俗代代相传是内因”于文无据。 3、A 解析:对应原为是“至明清时期,终于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五月节(端午) 齐名的三节之一”,范围划分不当。 4、 D 解析:“强调故乡在我”的文字书写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作用”不正确,应 是强调故乡在“我”的精神层面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 5、 ①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②红色文化的洗礼,家乡 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意思对即可) 6、 ①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②“我”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 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③“我”用文字构建的“心中故乡”,是“我”对故乡的回报, 也是“我”的精神家园。(意思对即可) 7、B(体现了老马身受深重苦难却无处无处诉说的无奈。) 8、这一细节描写(动作描写)(1 分)生动地写出老马不甘心受欺凌却又无力反抗,只能 继续在悲惨的生活中挣扎的那种无奈而又悲凉的形象(2 分),同时也激起人们对老马不 幸的同情和对其不公平命运的义愤。(2 分) 9、D “扼二川之要”的意思是,句中“扼”的宾语是“要”,所以应在“要”后面停 顿。排除 A C 项。“旁连八屯”是说鹿头山周围接连有八处营寨。故应在“旁”的前面停 顿,排除 DB 项。 10、 B B 项,“天干又可以单独用来表示一天的时间”错误。 11、C C 项,应该是“士大夫受胁迫而叛乱的都到衙门请求保全性命”,而非“穿戴很 破烂的穷苦的叛乱者”。 12、(1)当时有显著战功的老将,人人自以为能当选,等到任命的诏书下束,都大吃一惊。 (关键词:显功、宿将、谓) (2)贼军非常震惊,他们的将领李文悦率三千士卒归顺,仇良辅带领鹿头城两万军队投 降。(关键词:以、归、举) 参考译文: 高崇文,字崇文,他的祖先从渤海迁到成幽州,上下七代人不曾分家居住,开元年间, 皇帝两次下令表彰他们—家。高崇文性情朴实,庄重寡言,年轻时被召入平卢军。贞元年 间,随从韩全义镇守长武城,治理军队有名声。屡经升迁任金吾将军。吐蕃发动三万人馬 侵犯宁州,高崇文率领三千士卒前往救援,双方在佛堂原交战,吐蕃大敗,朝廷封他为渤 海郡王。 刘辟反叛,宰相杜黄裳推荐说高崇文有才能,当时有显著战功的老将,人人自以为能 当选,等到任命的诏书下束,都大吃一惊。当初,高崇文选了五千精兵,平常总像敌军来 犯似的进行训练。到这时候,卯时接受命令,辰时部队已经出发了,武器装备精良完好, 没有不齐全的。军队经过兴元,有折断客舍的羹匙和筷子的士兵,他下令立即斩首示众。 高崇文率军从西面的阆中出发,打退剑门的守兵,解了梓潼之围,贼将邢泚退守梓州,皇 帝下诏拜授他为东川节度使。鹿头山在成都北一百五十里处,是扼制二川的要冲,刘辟在 这里筑城,周围接连有八处营寒,用来抵抗东边来的官军,高崇文开始在城下打败了两万 贼军,但因碰上下雨,城池未能攻克。第二天,双方在万胜堆交战.官军前后八战八捷, 贼军军心开始动榣。大将阿跌光颜与高崇文约定了日期,(阿跌光颜)延后了日期,害怕 获罪,因此请求深入敌军立功赎罪,于是驻军在鹿头西。断绝了贼军运输粮草的道路,贼 军非常震惊,他们的将领李文悦率三千士卒归顺,仇良辅带领鹿头城两万军队投降。官军 随后直赴成都,其余贼军都反绑着手归顺,刘辟逃跑,被官军追上并活捉,拘押在囚车上 送往京城。 高崇文进入成都,让军驻扎在大路上,不惊扰百姓,珍宝财物如山一样堆积,但士卒 秋毫无犯。邢泚投降后又有二心,高崇文下令斩首于军中,士大夫受胁迫而叛乱的都到衙 门请求保全性命,高崇文为他们分条上奏,使他们都保住了性命。朝廷下令在鹿头山上刻 石记载他的功劳。 高崇文不通文字,认为官署中的公事文书繁多可厌,况且蜀地优越富饶无所事事,请 求保卫边塞来效力,于是皇上下诏任命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邠宁庆节度使,兼任京西 诸军都统,高崇文仗着有功肆意奢侈,把蜀地国库中的奇珍异宝和机巧工匠都擅自带走, 又不懂朝廷的礼仪制度,害怕入朝拜见,皇帝下诏说听凭他走便道前往屯戍之地,高崇文 在邠三年,武器装备整齐完好。去世,享年六十四岁,追赠司徙,谥号“成武”。 13、(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14、B 正确的读音为:A 项,浸渍(jìn)。C 项,秋风劲(jìng)。D 项,载歌载舞 (zài)。 15、D A 项,“偃苗助长”应为“揠苗助长”。B 项,“愁怅”应为“惆怅”。C 项,“书 生义气”应为“书生意气”。 16、D 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天伦之乐:天伦,旧指父子、兄弟等亲属关系。 泛指家庭的乐趣。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始作俑者:恶劣风气的创始者。 顾左右而言他:看着两旁的人,说别的话。形容无话对答,有意避开本题,用别的话搪塞 过去。指点江山:评论国家大事。 17、B A 项成分残缺,在“生活”后加“的问题”;C 项结构混乱,将“塑造了”改为 “塑造的”;D 项语序不当,改为“不仅受到了国内投资商的高度关注,而且吊起了欧盟 企业界的胃口”。 18、B 不是“结构美”,而是“建筑美”。 19、D D 项,“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A 项,“失陪”,客套话,表示不能 陪伴对方,这里用错了对象,不得体。B 项,“寒舍”,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句中称 别人的家,不得体。C 项,“千金”,敬辞,称别人的女儿。此处说自己女儿,不得体。 20、C ②紧承前文“强大的繁殖能力”,故应排在首位;⑤中有“同时”“也以”等词, 应紧承②;④进一步说明互联网语言的繁殖能力,应紧接⑤;这些互联网语言对传统汉语 构成挑战,①紧接④;③⑥是说大量的互联网语言阳寿不足。 21、示例:五十年像一首歌曲,有低音也有高音;乐曲渐趋高潮。 (注意:比喻、前低后扬、前后照应) 22、示例:黄昏,如血的残阳(比喻)给这个小小的孤村披上了一层惨淡的红纱。一条弯 弯曲曲的小河绕过村子,河水欢快地(比拟)向远处流去。暮色四合,几声哀鸣打破了村 庄的寂静,原来是几只寒鸦,在飞向自己的巢穴。 (注意:抓住诗句中关键意向“斜阳”“ 鸦”“ 流水”“孤村”。注意语句连贯得体,修 辞手法和意境和表达,且不少于 50 字) 23、 作文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要求: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作文要想准确 立意,认真分析材料是关键。“走过,才明白”这道作文题有一定的亲和力,正如试卷材 料提示中所指出的那样,“人生就是一场旅行”,走过了小学尤其是初中这段成长的岁月, 当然会有关于自然关于社会关于人生的感触可以发抒,所以不存在考生无话可说的尴尬, 也不会轻易的发生偏题跑题的情况。因此这道作文题是面向全体考生的一道写作起点较低 的作文题。要避免材料的俚俗,文中的“走过”最好是一份独特的经历,如果写的是生活 的鸡零狗碎,尤其是未经自己思维和情感过滤过的素材(比如大家共同经历的复习考试的 零散的材料),是不会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的。考场作文最好有较为明确的写作主旨的揭 示,这是文章的立意。可以做一个填空:走过……,才……,如: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 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走过成长的岁月,才明白长大不是一个人的 事……很多很多脱俗的立意可以点亮读者的眼眸。有意思的是,有时可以从某个立意出发, 去寻找相关的个别化的题材来表现;有时则可以从自己感触最深最具独特个性的材料出发 升华出文章的主旨,从文章写作的操作层面上困难其实不大,关键是这份独特的“走过” 和“明白”没有平时的积累是很难达成的。另外,千万别忽视“才”这个副词的存在,它 让文章的标题前后具备了某种条件关系,也捎带了一点思辨的色彩,甚至让这道题目写成 议论文也有了很大的可能。品味这个词语,文章结尾揭示的那个道理,是“走过”方能明 白的,换句话说,这个道理起初轻易是不会明白的。文章里应该有相关的点染才是。 范文 走过,才明白 定了早点去同里古镇,清晨我便起了个大早。 许是太早了,这个城市还没完全清醒过来,路边的小吃店都没开门。正在我讪讪地找 着,一缕清香钻入鼻尖,抬头望去,雾气腾腾中,看到了一个不起眼的招牌,原来是一家 粥店。 出门在外,总希望在有限的时光中去品尝当地的美食,多尝试一种,便多了一份对当地传 统的理解。这家小店也是奇怪,除了粥,包子小菜什么都没有。唉,将就着吃点吧。我便 跟老板要了一碗粥。这老板六十多岁,光头,下巴一撮老长的胡子,穿着袍子,在这个清 早还少人行的老城真让人有种穿越的感觉。 不多时,粥上来了。我一看,就那么一小碗,估计五碗也吃不饱,一问价钱,十块。 老板看我惊讶的表情,微笑着说:“这是全苏州最贵的粥,你要慢慢喝,才能品出它的 味。”带着满腹狐疑,我仔细端详了眼前的这碗粥。色相倒是让人赏心悦目,红白两色, 红色是红豆粥,白色是糯米粥,上面撒了一些金黄的桂花。我搅拌了一下,尝了一口。刹 那之间,红豆的甜香,糯米的清香,加上桂花香,在口腔恣意交织缠绵,一股热流直通胃 部,整个身心被这种感觉怔住了。我一勺,一勺慢慢地喝,为的就是感受绵糯、甜香的口 感。 此时店里还没有其他人,老板便坐到门口的桌边,架起老花镜,打开录音机,放了苏 州评弹。曲子和桂花糖粥真是很配呢,小店内充满了古老的气息。因为分量不多,喝得再 慢也很快就喝完了。这时我才打量起这家小店,墙壁上挂了很多牌子,上面写着“这件甜 蜜的事,他坚持了一辈子”等字,原来是人民日报、凤凰视频等多家媒体颁发给店老板的 证书。我向老板询问,他告诉我说他是糖粥的第六代传人,语气充满自豪。每天早上他都 四点多起床熬粥,一天只熬一大锅,要整整熬上三个小时,期间人不能离锅,要不停搅拌, 否则一粘锅,糊味出来,一锅粥就全毁了。等到七点开门营业,每天可以卖到三百碗左右。 一锅卖完就不做了,要吃的话就得等明天早上来。 熬三小时,卖三百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青丝变白,直至脱落。别人听着,只觉 是弹指之间,对于店老板来说,却是一辈子的坚持。守着这个小小的粥店,给相识的或是 路过的人带去温暖和甜香,也许正是他这一生所要完成的使命吧。用心把一件小小的事坚 持做一辈子,不正是人生的大圆满吗? 这时,陆续有人来买粥。我站到老板旁边,看他娴熟地用勺子舀起白粥,再舀起红粥, 叠放在一起,真如红云盖白雪。撒上桂花后,他从一个小小的紫砂茶壶里倒进一滴蜂蜜。 我问他这是什么蜜,他说是桂花蜜,从自家树上采集好桂花,然后泡在瓶子里,要等上五 年才能酿出少量的蜜。 我改变了先前的看法,觉得他的粥卖多少都不算贵的。里面的每一粒米,是三小时的 熬煮加搅拌;一滴蜜,是五年时间的酝酿;一缕独有的味道,是几代人情怀的坚守与传承。 “食以载道”,“大道至简”,这世间真正的美味,也许并不在于食材的稀有或昂贵。阡陌 小巷,市井人家,普通食材,佐以用心,一样能烹制出令人难忘的味道。我也明白了老板 让我慢慢喝的用心,只有慢下来,才能与眼前的食物结缘,用嗅觉、味蕾去体悟、去交流, 才能对天地的赐予怀有敬畏之心。日本美食家古志弘说:“用心烹制的食物大概都有魔力, 能在入口的那一瞬间,让心变得温暖而充盈。”于制作者,于品味者,用心之处,美好便 诞生了。 我告别了老板,告诉他有机会还来喝他的粥。他笑着向我挥了挥手,也许每天他要重复很 多次这样的动作,来与他、与小店有缘的人告别。我也默默感谢那一碗桂花糖粥,感谢它 带着阳光雨露,带着久远的时光,带着一生的故事,走向我,融入我。 走过一座城,遇见一碗粥,我才明白,这世间所有美好的遇见,都是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