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小说阅读鉴赏评价)第04课新题(含解析)
第 04 课 新题 一、(辽宁省葫芦岛市 2017 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捞月亮的母亲 石兵 捞月亮的人,是一位母亲。 在那座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里,我遇到了她和她时年六岁的儿子。彼时我还只有二十 出头,心性跳脱,常常只背着简单的行囊信马由缰,漫无目的地四处游荡,那座贫瘠的大山 是我在天黑之后来到的地方。在一处平整的山坡,我支起随身携带的帐篷,准备在野外过上 一夜,就在似睡非睡之际,我听到远处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 我顿时睡意全无,连忙小心地坐起身来,慢慢拉开帐篷一角。很快,顺着声响传来的方 向,我看到一个提着水桶的女人领着一个脏兮兮的小男孩,披着漫山的月光从山下走来。 我屏住呼吸,这时已经接近午夜,居然还有人来山上汲水,种种灵异传说让我不寒而栗。 女人一手提着水桶,一手牵着男孩,两人一言不发,不疾不徐地走着,只是短短几分钟,便 在我视野中只留下了模糊的背影。 好奇心最终让我战胜了恐惧,我走出帐篷,小心翼翼地循着他们的背影走去。远远地, 我看到母子俩停下了脚步,那里居然有一口水井。 我已经确定,这只是一对普通的山村母子。于是,我大着胆子走上几步,终于听到了女 人说出的话语。 “只有这个时候,井里的月亮才最大最圆,狗儿莫急,娘给你捞一个上来,回家以后放 在你的床前。”女人的乡音十分绵软,不像山里女子所固有的泼辣。 “娘,月亮落在水里,是不是就被洗干净了,不像在天上那样模糊着让人看不清楚了?” 儿子稚嫩的声音充满了期待。 女人顿了一顿,说:“狗儿说得对,月亮被水洗了以后,可好看了,就像狗儿的眼睛一 样好看。” 听了母亲的话,小男孩笑了起来,奶声奶气的笑声顿时让幽黑沉默的大山有了勃勃生 机。 母亲用力地从井中提出水桶,然后弓着腰提起水桶,另一只手牵着小男孩,吃力地踏上 了归途。走上十几步,瘦弱的母亲就要休息一下,停下的时候,她抚摸着小男孩的头,再看 看天上与桶里的月亮,神情中竟有掩不住的忧伤。 我来到她们的面前。在寂静的午夜,这对母子竟对我这个不速之客没有丝毫的不安与恐 惧。 我说:“大嫂,我来帮你提水吧。” 女人没回答我,自顾自地说:“你是刚才路边帐篷里的游客吧,这山上很凉,收了帐篷 跟我们到家里休息吧。本想下山时再叫醒你的,没想到你跟着我们上了山。” 原来,她早就发现路边的帐篷和我了,也许只是早已司空见惯,所以没有刻意多看几眼 罢了。 走近以后,我才发现小男孩的眼睛似乎有些问题。女人对我说:“狗儿眼上有病,长了 白疮,你们城里人叫白内障,我正在攒钱给他治。这不,白天我上了一天工,给人纺丝线, 晚上才能照管家里的田地。刚刚散了工,想起家里没水,才在这个时候上山。” 或许是看到了我眼中的疑问,女人接着说:“狗儿爹去了城里打工,那里挣钱多一些, 家里就只有我和狗儿了。” 我没有再说话,默默地提起水桶,慢慢地跟着母子俩下了山。一路来到了女人位于半山 腰处的家里。 这个小村落只有三四十户人家,同样的贫穷让女人无法得到他人的帮助,可女人跟我说起这 些时却一如既往地平静。她说,乡邻们已经帮了她很多,不能再麻烦人家了。在家里,女人 熟练地烧水给我喝,然后铺床,哄儿子睡觉。 我躺在外间屋原属于男人的床上,听到了母子俩在睡前的交谈。 儿子说:“娘,我想爹了,今天山上遇到的那个人好像爹啊,个子一样的高,手一样的 有劲,可我就是看不清他的模样。” 母亲说:“狗儿,快睡吧,睡着了,就能见到你爹的样子了。再过上半年,咱们就去城 里找他,治好你的眼睛。狗儿知道吗?你的眼睛跟天上的月亮一样好看,娘就是这条命不要 了,也要把它从水里捞上来,让你看清楚你想看的。” 或许是怕打扰,母子俩说话的声音很轻很轻,我却早已听得泪流满面难以自抑。 第二天一早,我匆匆结束了旅行,回到城市,用最快的时间联系好医院,然后找朋友开 车来到大山接这母子俩去医治眼患。面对她们的道谢,我竟羞愧得无地自容。 那位捞月亮的母亲或许并不知道,她捞起的并非只有一份属于自己的美好愿望,更有一 个旁观之人的迷途之心。只有我自己知道,当时的自己正因为一场懵懂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 放逐与放纵,却忽略了这世间还有那么多更加珍贵的事物,譬如四处寻找我去向的焦虑父母, 譬如被青春之雾迷失视线的纯真心灵,譬如这世间那么多的温暖与悲凉、伤痛与希望。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6 年第 10 期,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川藏交界处的偏僻山村“我”遇到了一对母子,他们虽然贫穷,但具有的精神品质却 让“我”感到汗颜,是他们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B. “我”联系了医院,让朋友开车接母子二人去治眼疾,面对他们的道谢“我”羞愧, 原因就是“我”知道得太晚,没能及时给小男孩治疗眼睛。 C.文中人物虽然简单,但是都具有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主要是因为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时, 借助了很多的手法,如:通过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小男孩。 D.“我”听到远处窸窸窣窣的声音,看到的是母子二人;在午夜,这样的母子让“我”“恐 惧”;最后确认,他们只是普通母子。文章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5.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本进行简要概括分析。 6.针对文章最后一句话,结合文本和自身对其含意进行探究。 【答案】 4.A 【解析】B 项并没有“心理描写”。C 项,“我”羞愧的原因并不是“我能帮他们的也只有这 么多”,而是因为本是他们帮助了“我”,他们却来感谢“我”。D 项,没有运用“比拟”手 法。 【答案】 5.①吃苦耐劳。她为了给儿子治病,白天去帮人纺丝线,晚上还要照顾家里的田地。 ②不怨天尤人。因为同样的贫穷,她得不到别人家的帮助,她说起这些很平静;认为别人 帮她够多了。 ③善良。她看到“我”这个不速之客并没有不安和恐惧;并且想下山时叫“我”回她家, 因为山上凉。 ④温柔,有耐心。她乡音绵柔不泼辣,并且对儿子非常有耐心。 【答案】 6.文中的“我”因为爱情的破碎而选择了放逐与放纵,但忽略了这样做会给亲人带来什么样 的伤害,忘记除了爱情,还有很多东西值得珍惜。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都会遭遇失败或 挫折,也许有些人会一蹶不振,会选择自暴自弃,但如果转念想想,其实我们还有很多机会, 还有很多人在关心我们,也许就会释然。因此说,任何的打击或失利,都不能成为我们妥协 的借口,因为这个世界很美好,我们的人生会更精彩。 【解析】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之中蕴含的传主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 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 述——小结。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引据:恰当引用论据, 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论述:即 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1)要点须全面;(2)陈述有 条理。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具体步骤: 第一句:应写自己的观点,句式是“我认为……”或“我赞同……”。接下来,分析自 己的理由,句式是“理由是:1……2……3……”,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 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二、(2017 届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陪我过个除夕夜 程贤军 刘满旺因为给老婆治病,欠了一大屁股债。后来,老婆离开了人世,刘满旺便带着儿子 到深圳打工。儿子今年十岁了,非常懂事,从来不向爸爸乱要一分钱。 刘满旺在一家箱包厂找到一份工作。他租了一间小屋,儿子去上学,他便拼命地在厂里 干活。为了能多挣一分钱,他没日没夜地干着活。他早晨五点钟去上班,晚上加班加到十二 点才回家。早晨去时,儿子在睡梦中,晚上回来时,儿子又在睡梦中。这样,从白天到夜晚, 刘满旺很难与儿子说上一句话,更不用说跟儿子在一起吃顿热乎饭了。 这天刘满旺很晚才回到家,他推开门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惊,儿子还在写作业。刘满旺 忙说:“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睡呀?”儿子见爸爸回来了,忙站起来,兴奋地说:“爸爸你 回来啦,反正明天是星期六,睡晚会儿不打紧的。”儿子上前去拉着刘满旺的手,说:“爸 爸,我好想和你在一起啊。” 刘满旺心里酸酸的。是啊,想来也有好几个月没好好在家陪儿子了。他觉得欠儿子的真 是太多了。可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为了多挣钱,他不得不拼命地加班啊。 儿子高兴地爬上床,紧挨着爸爸睡起来。儿子将小脸凑到爸爸的耳根,悄悄地说:“爸 爸,过几天就要过年了,除夕夜你不会去加班吧?”刘满旺笑着说:“傻儿子,爸爸正盼着过 年加班哩。过年加班一个顶三个,还发肉和鱼,爸爸求之不得哩。”儿子侧过身去,便不再 吭声。过了好久,儿子又转过脸来问:“爸爸,你晚上加班能挣多少钱呢?”刘满旺说:“平 时晚上加班加到十二点,能多挣十块钱,大年三十加班就能多挣三十块啊。” 一天夜里,刘满旺依然很晚才回家。儿子早已睡着了。这时,他突然发现儿子的文具盒 内有一张十元的钞票。刘满旺顿觉奇怪,心想,我并没有给儿子钱啊,他哪里来的钱呢?难道, 他变坏了?想到这里,刘满旺心里不由得一紧。 他真想把儿子叫醒,好好问一下可儿子睡得正香,他真不忍心叫醒儿子。他想,还是过 两天找个机会再问吧,深更半夜的把孩子叫醒,会吓着孩子的。 可是,令刘满旺吃惊不已的是,第二天晚上他发现儿子的文具盒里又多了一些零钱。 看着文具盒里的钞票,刘满旺越想就越生气。这还了得,这小子居然躲着我干起小偷小 摸的事情来了。今晚不好好教育教育他,我还算他的老子? 刘满旺忙叫醒儿子。儿子一咕噜爬起来,揉着惺忪的眼睛问:“爸爸,叫醒我有什么事 吗?” 刘满旺板着脸问:“你老实告诉我,那些钱是从哪里弄来的?” 儿子低头不语。 刘满旺生气地说:“说啊,从哪里弄来的?是不是偷来的?”儿子忙说:“不,不是偷 的。”“那是谁给你的?不老实交待,老子揍死你!” 儿子看了刘满旺一眼,突然哭着说:“爸爸,那些钱是我这几天拾破烂儿换来的。爸爸, 你知道吗,再过两天就是大年三十了,我好想除夕晚上你能在家陪陪我啊。可你只知道加班 加班,你从来没想到过要陪我。我知道除夕晚上加班你能多挣三十块钱,所以我就想自已去 挣三十块钱,我要把你除夕晚上买下来,我不让你到任何地方去,我要你在家好好陪陪我过 一个除夕夜啊……” 刘满旺的眼睛湿润了。他一把搂住儿子,声音哽咽着说:“就算给我三百块钱我也不会 去加班了,除夕晚上我要陪我的乖儿子啊。” 摘编自《小说月刊》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者在刻画人物时主要运用了肖像、语言、心理等描写方法,如通过一些个性化的语 言,凸显了刘满旺在审问孩子钱从哪里来时的愤怒 B.小说擅长在朴实叙述中表达情感,刘满旺震惊于儿子挣钱的真相,决定陪儿子过除夕 夜,这一情节设计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C.当听说父亲除夕夜还要去加班时,儿子“侧过身去,便不再吭声”,这表明儿子对父 亲只知加班而不陪伴自己的不满和怨恨之情。 D.小说两次写到刘满旺看见儿子文具盒里的钱之后想到钱可能是偷来的,意在通过这些 情节表明父亲根本不关心孩子,不给孩子零花钱。 5.小说在刻画刘满旺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那些形象特征?请简要分析。 6.有人认为是刘满旺,也有人认为是刘满旺的儿子,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说明理由。 4.【答案】D 5.【答案】1)吃苦耐劳:为了多挣钱,没日没夜地干活,经常加班。2)关爱儿子:心里想 的是儿子,加班也是为了儿子。因为没有时间陪伴儿子,还觉得欠儿子太多。3)遇事冲 动:看到儿子文具盒里的钱,没搞清楚就责问儿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的形象特征。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 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吃苦耐劳,关爱儿子,遇 事冲动。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6.【答案】示例一:小说的主人公是刘满旺:(1)从情节结构上看,小说主要描写了刘满旺 由拼命挣钱,忽视对儿子的陪伴,到除夕夜放弃加班多挣钱的机会,打算陪儿子过除夕 夜的转变。(2)从人物塑造上看,文中大都是对刘满旺的描写,而对儿子的刻画则是为 了使刘满旺的形象更加生动,进一步突出刘满旺的形象。(3)从主题上看,以刘满旺为 主人公更能体现文章主旨,文章揭示了一些打工者为了生计拼命挣钱,却忽视了对子女 的陪伴这一社会现象,提醒天下父母亲情沟通的重要性。 示例二:小说的主人公是刘满旺的儿子:(1)从情节结构上看,儿子懂事不乱花钱,晚上等 父亲回来,捡破烂儿攒钱等情节,贯穿小说始终,所以以儿子为主人公更合适。(2)从 人物塑造上看,通过儿子的语言、行为,人们看到了一个渴望得到父爱的孩子的纯净心 灵。(3)从主题上看,借儿子之口说出“把你的除夕晚上买下来”、“在家好好陪我过 一个除夕夜”这样的话,意在告诉人们:孩子渴望家长的陪伴。 三、(2017 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 4 月统一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4 分) 跛哥 李世袭 跛哥的大号叫郭苇。我想,应该是那种有思想的芦苇。 因为脚跛,他上学没少受人欺负。跛哥上初二的时候,新任的语文老师上第一次课时, 让学生解释“蹒跚”的意思。这个调皮的学生却说:“让郭苇给我们表演一下吧。”学生们 一阵哄笑,老师也笑了,说:“郭苇,既然大家都同意,你就上来学一学吧。”跛哥听了, 脸红得像灌了半斤老白干。他拿起语文书朝说话的那个学生砸过去,然后背起书包往外走。 跛哥走的时候,一拐一拐地,正是“蹒跚”的“生动解释”。可学生们却不再笑了,老师目 瞪口呆,不知所措。 后来老师来到跛哥家,道了歉,希望郭苇能回去接着上学。跛哥说:“我早该不上了, 家里没钱供我了。老师您不用过意不去。”说来说去,说去说来,老师还是没有劝动跛哥。 跛哥退学以后,就去大城市当了几年维修钟表的学徒。回来后到镇上开了个修钟表的小 店,店名就叫“跛哥钟表维修店”。跛哥想开了,跛就是跛,为什么不让人家说? 一开始,跛哥的生意只是勉强有些进项,但他能钻研,肯努力,生意很快就火了。周边 的人们都知道,没有跛哥修不好的钟表。几年过去,跛哥的店名换成了“跛哥钟表家电维修 部”,生意多得忙不过来。但跛哥娘也开始发愁了:儿子老大不小了,上哪儿找个媳妇呀! 跛哥却说:“急什么急,您儿子心眼好,脑子灵,挣钱多,咋都不愁个媳妇。说不定还会有 人送上门来呢。”跛哥娘便勉强笑笑, 一天,跛哥店前来了个讨饭的孩子,脚也一拐一拐的。跛哥很是可怜他,给他了些钱, 孩子便哭了。他告诉跛哥,他是出来找活干的,活没找着钱却花光了,又没脸回家,只好一 边讨饭一边找活干。他还说跛哥对他最好,希望能收他做学徒。跛哥犹豫了一下答应了。这 孩子心眼灵,又勤快,很快就能独当一面。跛哥把活儿干完,不等顾客来取,他就主动给人 送去。维修部的生意更火了。 时针一圈又一圈地跑个不停,转眼间,孩子在跛哥这儿待了多半年了。这天,跛哥拿出 一沓钱对孩子说:“这是你的工钱。你也该回家了。你手艺学得也差不多了,回去后自己开 个店,只要勤快,好好干,日子肯定错不了。”孩子接过钱,对跛哥谢了又谢,依依不舍地 走了。 半年时间又在“嘀嗒嘀嗒”声音中过去了,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 春节快到的时候,跛哥家来了两位客人,一位就是那孩子,另一位是那孩子的姐姐,一 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孩子和跛哥叙旧,姑娘和跛哥娘边唠嗑儿边准备饭菜。 这天晚上,姐弟两人住了下来。晚上,孩子对跛哥说,他想把姐姐介绍给跛哥。跛哥听 了问:“你不是说梦话吧?”孩子说:“不是,你心眼好,又有本事,将来肯定会成大事, 我们家里人都说,我姐跟了你肯定能享福。”跛哥不说话了,跛哥不是不想媳妇,有时想得 还挺厉害。但跛哥想:找媳妇,得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呀。跛哥想好了,就说:“我怕委屈了 你姐。”…… 第二天,姐弟俩走了。后来孩子的姐姐嫁了人,日子过得挺不错。孩子每次来看跛哥, 总免不了说上一句“你当初不该回绝这门婚事”的话。跛哥总是笑笑,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 人们,说:“我的爱情,总会来的。”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一段寥寥数语,在交代跛哥名字的基础上,写了“我”对名字的理解,为的 是突出小说主人公身体残疾,像芦苇一样柔弱。 B.调皮的学生说让郭苇通过表演解释“蹒跚”的意思,同学们一阵哄笑,老师就让郭苇 上台表演,跛哥看到大家都歧视他,生气地走了。 C.“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这一段的交代既符合跛哥的职业特点,也说明跋哥岁数一 天天增大,跛哥娘为给跛哥找媳妇越来越发愁了。 D.受过跛哥照顾的“孩子”,要把自己的姐姐介绍给跛哥,但是跛哥拒绝了,他看出了 姐弟俩的辽宁省些庸俗,和他的爱情观不相符。 5.小说中的跛哥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有人认为应把标题“跛哥”改为“有思想的芦苇”,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合适?请谈谈你的 看法。 4.【答案】C 5.【答案】①自尊心强又能面对现实:受同学讥笑时,拿起语言书朝他砸过去;后来想开了, 连店名都叫“跛哥钟表维修店”。②朴实善良、有同情心:收留残疾的孩子,鼓励他奋 发向上。③身残但有思想,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信心:拒绝不符合自己爱情观的婚姻,相 信自己美好的爱情必然会到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物的形象特征。人物性格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 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吃苦耐劳,勤劳上进。结 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 6.【答案】看法一:以“跛哥”为标题更合适。理由:①跛哥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 突出人物形象;②更生活化,更接地气,符合中国人的阅读口味;③主人公因跛而退学, 因跛而学维修,因跛而找媳妇难,因跛而发愤图强。“跛”跟主人公命运相关,能推动 情节发展;④“跛”是腿有毛病的意思,“哥”含有敬意的意思,以“跛哥”为标题能 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每点 2 分,答满三点即可得满分 6 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 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看法二:以“有思想的芦苇”为标题更合适。理由:①具有象征意义,突出人物形象身残志 坚的特点;②让人联想起帕斯卡尔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增强文章的哲理内涵;③ 更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进而感染读者。 四、(2017 届四川遂宁高三三诊)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14 分) 遗落在乡村的果子 刘国芳 我们已经去过好几次黄源了,这个村有许多老房子。这天,我们又去了,才进村,就有 一伙孩子跟在我们后面,这些孩子大的十几岁,小的五六岁。见了我们,大一些的孩子会说: “又来看老房子呀?” 我们笑笑说:“来看老房子。” 然后我们在那些房子间穿行,孩子仍跟在我们后面,还说:“都是些烂房子,又没有人 住,有什么可看的。” 孩子说对了,房子确实很烂,也没人住。莫说这些烂房子,就是刚盖好的新房,因为主 人出去打工了,那些房子也是门上一把锁,关了。我们当中有个人,第一次来,见了那么多 孩子,就问:“这个村怎么这么多小孩,大人倒见不到一个。” 一个孩子接嘴说:“我奶奶在家,她到地里去了。” 我说:“大人都到外面打工去了,村里除了老人就是孩子。” 我说着时,看到一个老人了,站在一棵树下。是一棵枣子树,秋天时节,枣子熟了红了。 一个孩子见了枣子树,忽地蹿过去。这个孩子,我后来知道他的名字就叫康枣,身上的衣服 脏得像刮刀布。看见这个叫康枣的孩子往枣子树下去,我以为他要摘枣子吃,但错了,康枣 摘了枣子不是吃,而是当石头,往其他孩子身上扔。其他孩子也蹿到枣子树下摘枣子,摘了 去扔那个叫康枣的孩子。然后便互相扔来扔去,跑走了。我们在孩子跑走后走近了老人,我 说:“这些孩子怎么把枣子当石头扔呀,多浪费。” 老人说:“这家人打工去了,几年都没回来,每年枣子都烂了落了。” 我说:“你们也可以摘了吃呀。” 老人说:“村里人走得差不多了,到处都是枣子,哪吃得完。” 老人这么一说,我们才发现,村里真的到处都是枣子树。那些枣子都熟了红了,一些熟 透了,掉得满地都是。 而且,不但是枣子熟了没人摘,柿子熟了,也没人去摘。因为过了几天我们又去了黄源, 在村口就发现好几棵柿子树,那些柿子熟透了,掉了一地,也没人摘。这时一个老人和一个 孩子走来了,我便问老人说:“我们可以摘树上的柿子吃吗?” 老人说:“可以。” 那孩子也说话了,他说:“想摘多少摘多少。” 我看着孩子,问道:“你叫什么呀?” 孩子说:“我叫李子。” 孩子说着时,我们摘了柿子,给他吃,但这个叫李子的孩子不要,他说:“不要,我家 有。” 我们只好自己吃,熟透了,好甜。我于是问老人说:“这么好吃的柿子怎么不摘了卖?” 老人说:“划不来,摘一天柿子也卖不了几个钱,而打一天工,可以赚好几百。” 我说:“那不浪费了?” 老人说:“浪费也没办法。” 在黄源,许多橘子熟了,也没人摘,那些橘子最后黑了,同样落在地上,让人可惜。 过来些时候,我们又去了。这天,看到的是很多柚子树下落了一地的柚子。康枣和李子 还有其他孩子同样跟在我们身后,在柚子树下,他们把柚子当球踢来踢去。踢了一会儿,他 们就打闹起来,那李子打了康枣一下,然后爬到柚子树上去。在树上,李子跟康枣说:“有 本事上来呀。” 康枣也往树上爬,但康枣穿着大人衣服,很笨拙,他倒是爬了上去,但树枝被他弄得摇 来摇去,跌下来不少柚子。 忽地,康枣也失足跌了下来。 跌痛了,康枣趴在地上呜呜地哭起来。 那个李子看康枣跌下树去,便往树下爬,可能手忙脚乱,他也一屁股跌在地上,痛得哇 哇大叫。 我看着他们,忽然想到,这些孩子,其实也是遗落在乡村的果子。 (选自《小说月刊》2015 年 11 期) 4.下列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我们”去黄源看老房子为契机,着重描述乡村的房屋和果树,在读者面前展 现出一幅冷清、衰败、荒芜的乡村图景,读后令人倍觉心酸。 B.小说的对话简洁传神,通过“我”与老人、孩子的对话,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揭示了 社会时代背景,巧妙将乡村故事与当前时代联系起来。 C.小说将笔墨集中于一个叫康枣的孩子身上,通过刻画康枣肮脏而滑稽的穿着和言行来 折射了留守孩子的群体形象,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别具匠心。 D.小说以康枣和李子相继从树上跌落,痛得大哭结尾,寄寓了作者对这些无人照顾的留 守孩子的同情,表达了对乡村以及孩子前途命运的担忧。 5.“我”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小说以“遗落在乡村的果子”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A 项,“着重描述乡村的房屋和果 树”不准确,更重要的是写人;“衰败、荒芜”也言过其实。 5.【答案】①“我”贯穿小说始终,推动情节发展,将小说串联成一个有机整体。②“我” 是故事的亲历者和叙述者,借助第一人称“我”之口叙述,能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 力。(③通过抒写“我”的感受,表达“我”的思考,有助于揭示小说的主题。 6.【答案】①明指乡村里成熟后无人采摘,烂了落了的果子。②暗喻乡村里像果子一样不被 重视、缺乏关爱的留守孩子。③以此为题,表达了对在市场经济和打工潮的冲击下农村 日益衰落的社会现实的忧虑。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小说标题的寓意。“遗落在乡村的果子”,分析其本意及比喻意。明 指乡村里成熟后无人采摘,烂了落了的果子。暗喻乡村里像果子一样不被重视、缺乏关 爱的留守孩子。最后点明象征意。 五、(2017 届江西省上饶市重点中学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鼠来信 阿青: 你跟小敏真不够意思!我关了进来两个多礼拜了,你们也不来看看我。我在这里受感化 教育,很受苦哩。感化教育就是教人做好人的意思,天天要念书,还要写读书心得。我离开 国民小学,就没有正经看过一本书,哪里会写什么读书心得?我们天天早上上国文、历史。 民族精神教育,很莫意思,我常常想打瞌睡,又怕老师骂,只好猛掐大腿。今天早上我们的 民族精神教育课,老师给我们讲岳飞的故事,岳飞就是打金兵那个宋朝大将,你知道吗?老 师说,岳飞的老母用针在岳飞背上刺字一一岳飞老母很厉害呢!一一老师在黑板上写了“精 忠报国”四个字。有一个混小子问: “精忠”是什么意思?差劲!连“精忠报国”都没有 看过,火车站的牌子上不是常有这四个字吗?老师说中国家庭的母教很重要,岳飞有了那样 明大义的母亲,才会变成民族英雄,所以老师要我们以后听从母亲的教导。那个混小子又起 来捣蛋说道:“老师,我阿母是宝斗里的妓女,明什么大义呀!”老师一脸通红,说不出话 来。我们在下面挤眉眨眼,嗤嗤暗笑。下午的职业训练比较有意思,我选的是染织科,中坜 大中华染织厂一个老师傅来教我们。今天刚刚学过配色,很好玩,搅一下一个颜色。老师傅 赞我配色配得很准,我问他,日后我出去在染织厂找得到一份工么,他说没问题,只要我努 力跟着他学手艺就行了。 阿青,我们这里是个强盗窝哩!我不过在旅馆里拿了人家一点东西罢咧,算不了什么。 这里的混混,做案比我精彩多了。他们真的持枪动杖到人家家里去打家劫舍呢。有一个竹联 帮的头头,因为跟三重的天地帮武斗,把天地帮一个老幺杀成了重伤。这个小子是个混世魔 王,在我们这里称老大,手下有一批喽哕,帮着他耀武扬威,专门欺负人。这个小子横得很, 动不动就竖起眼睛指到人头上说:老子要你好看!好哥哥,我整天混在这群强盗里头,怎不 教人提心吊胆哪!我打定主意,好汉不吃眼前亏。昨天还挨了那个头头一顿揍,打得我头冒 金星,我只好赖在地下装死狗。你们又不在这里,我一个人能还手么?有一个傻子不知厉害, 顶撞了那个混世魔王几句,晚上让他们捉了去,你猜干什么?灌了一嘴巴的尿! 在这里,我最不满意的地方,就是他们把我归成“惯窃类”;你说难不难听?每个星期 三,有个师范大学社会系的研究生来找我谈话,他说他在研究台湾青少年的惯窃问题。他问 东问西,挖我的材料。他问我为什么喜欢偷东西,我说我看见人家的东西,喜欢就拿来玩玩。 他说拿人家东西就算偷窃,我说光拿东西不拿钱,算不算偷窃。那个研究生唔唔呃呃答不上 来,给我考倒了。我跟他说,我有一次拿了人家一个皮夹,里面有几十块美金,我看见没有 别的东西,那个皮夹也莫意思,便又放回那个人的口袋里去了。那个研究生把我说的话都记 了下来;他说我是个极有意思的特殊个案,他说我的啦理有问题,他要建议辅育院给我心理 治疗。去他娘的,我的心好好的,治疗个鸟。 阿青,我的百宝箱呢?你千万要替我好好收藏起来,不要让别人发现,把我的宝贝偷走 了。你来看我的时候,拿枝钢笔来给我玩玩。不要拿那几枝好钢笔,拿那枝旧的蓝色犀飞利 就够了。这里的人很可怕,好东西不能露白。好哥哥,你到底什么时候来呢?你们再不来看 我,我要闷死啦。 祝新春愉快 老鼠 一月廿一日 又:聚宝盆的卢司务今天来看我,还带了一只熏鸡来给我打牙祭。卢司务这个人很讲情 义呢。我请他把这封信带出去寄给你。听说这里寄信要检查,讲这里的坏话不行的。前天有 两个小子想逃跑,给抓了回来戴上了脚镣。两个小子走路左一拐右一拐活像两只螃蟹。 (节选自白先勇《孽子》)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的分析和鉴赏,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封信是老鼠写给阿青的。老鼠此时在狱中,信始抱怨阿青和小敏不够意思,是朋友 之间的玩笑,不是真的指责。 B.本文为一篇书信体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记叙,因而叙述更为真实、生动、客观。 C.作者在人物关系的参照中展现老鼠的性格,如他对混小子、老师傅、竹联帮头头及研 究生等不同的人的不同态度,很好地展现了他的个性。 D.老鼠是一个问题青年,尽管身在狱中,仍然调皮捣蛋,欺软怕硬。戏弄老师,嘲笑狱 友,嘲笑社会系的研究生,对待混世魔王却只能装死狗,都是这种品性的表现。 E.小说借老鼠之口,侧面反映了当时台湾监狱的现实,深化了作者关于台湾监狱管理问 题的思考,这也是小说的主题。 5.分析小说的语言特色。 6.有人认为小说中的“老鼠”也有人性亮点,你同意吗?谈谈你的具体理由。 4.【答案】BE 【解析】本题几个选项分别考查了人物性格、小说主旨、写作特点等,考点较全。选项中 B 项“客观”错误,E 项“深化了作者关于台湾监狱管理问题的思考,这也是小说的主题” 错。本题属于综合题。考查的范围包括:小说的内容、主旨、情节构思、人物形象以及 形象塑造的方法。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①读全文;②抓标题;③辨文体; ④找线索;⑤理层次。解答本题,考生要紧密结合文本,抓住文章中细节,判断选项对 错。 5.【答案】口语话,通俗流畅;多用短句;多用语气词、俚语、俗语(一点两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的能力。分析语言特色,从“语言风格”“句式 运用”两个角度。语言风格的类型:豪放与柔婉、质朴与绚丽、庄重与诙谐。 6.【答案】同意(1)人性是复杂的,没有完全一无是处的人(2)老鼠身上不光彩一面有一 部分是由于他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不好的成长环境造成的(3)老鼠仍然具有一些可贵 的品质,如对朋友真诚,充满信任;尽管身处狱中,对生活仍然充满希望等。(一点两 分) 六、(湖南省重点名校 2018 届高三大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青花瓷 左世海 当麻大急匆匆赶回村里时,他的弟弟麻二和妹妹麻花也早到家了。昏暗的屋子里,除了 盘腿坐在铺着破芦席的土炕上的娘,还有位陌生的秃顶老头。 “这是吴叔叔,你爹生前的好友。”娘向麻大他们介绍道:今天让你们回来,是有件事 要和你们商量。” “啥事呀?大老远的催人回来,我单位还忙着呢!”麻大瞄了眼坐在炕上的老头,疑惑 地问。 “可不是,有话快点说,我公司还有事要办。”麻二有些不耐烦了。 “你们都吃公家饭,哪有我忙,早上走得急,家里猪还没喂哩。”一旁的麻花也嘟哝道。 “他叔,还是你来说?”母亲望了望众人,示意秃顶老头先说。 “是这样!”老头拧灭手中的烟头,望着麻大笑笑,说,“十年前,你爹老麻和我在一 个施工队干活,两人相处得亲如兄弟。有一天下班后,老麻见一个衣衫破烂的老婆婆,蹲在 路旁冻得浑身发抖,她的面前放着个挺好看的青花瓷瓶,说啥也要卖给他。老婆婆说这是她 祖辈留下的东西,为了吃饭活命,只好拿了出来。当时,老麻看她确实可怜,一咬牙花了 100 元买下了那只青花瓷瓶。” “那,后来呢?”麻大禁不住问道。 “后来,老麻又跟着施工队去了河南,我没去,临走时他把花瓶存放到了我家,说等返回 时来取。不料这一走竟然杳无音信。直到上个月,我遇到一个和他一起打过工的老乡,才知 道那年他在河南工地出了事。唉,好人命苦啊。” 老头说着,从提包里小心地拿出一个布包,捧到母亲面前,一层层打开后,果然露出一 只尺余高的很好看的青花瓷瓶。 麻大、麻二和麻花见了,立即凑过脑袋来。 “这可是宝贝呀!”老头又说,“前些日子我专门找专家看了,说这是地道的宋代官窑 真品,按现今的价,少说也在 50 万元以上。”老头边说边将花瓶递给了麻大娘。 麻大娘盯着花瓶,抚摸着,半晌,两行浊泪从满是沟壑的面颊淌下。 麻大等人听后呆了。 “我和你们爹是兄弟,他虽然走了,但我不能做出见利忘义的事情。这不,我经过多方 打听,才找到你们这个村子,这次物归原主,我也放心了。” “这……这花瓶真值那么多钱?”麻大瞪大眼睛,紧盯着娘手里的花瓶,有些不敢相信。 “这还有假?”老头笑笑说,“专家亲自鉴定过的。本来,我想出 50 万,把花瓶留下来, 可你娘非要把你们一个个都叫回来,商量后再定。” “娘,我看卖了吧!50 万,值了!”麻大说。 “娘,大哥说得对,卖了吧!”麻二和麻花在一旁帮腔。 麻大娘看看儿女们,又望望对面坐着的老头,迟疑着,最后摇了摇头。 “这……您老糊涂了咋的?”兄妹几个急了。 “我不卖,自有不卖的理由!”娘抹着泪,思虑了片刻说,“你爹死了,这是他的东西, 我想留个念想,有它在身边,就像有你爹陪着我一样,我不孤单。再说,我不愿看到你们为 分几个钱弄得六亲不认,家事不和,要卖也要等我死了后,你们咋分、咋闹,我不想看到。” 麻大兄妹听了,面面相觑。 “你娘说得也对!”老头插话道,“这古董嘛,越放越值钱,到你娘百年之后,就不止这 个数了。” 麻大兄妹听了低头不语。 老头走后麻大抢先发话了:“娘,我看您跟我到市里去吧,这老屋走风漏气的,哪像人 住的地方。” 麻二赶紧说:“娘,还是跟我到县城去,您这么大岁数了,每天还出去捡垃圾,您听听 村人背后咋骂我们,说您养了几头靠不住的白眼狼。” 麻花也急了,说:“娘,跟我到镇里去吧,看看您脏的,衣服、被褥多年没人洗,都快 发霉了。去我那儿,给您换一茬儿新的。” 麻大娘始终摇着头,抚摸着那个花瓶,浊泪横流。 兄妹们我看看你,你看看我,没辙了。 初一到了,麻大破天荒地提着大包小包回来了,说:“娘,我工作再忙,以后每月也都 会来看您,您想吃啥,尽管说。” 麻大走后没两天,麻二也回来了,说:“娘,以后我每月专门请假回来看您,您没零花 钱和我说,我少下一顿馆子,就够您用了。” 未到月底,麻花又来了,说:“娘,这是我给您买的新衣服,您先换上,我这就给您洗 被子去。” 村人见麻大他们隔三岔五来看娘,都说:“这麻婶有后福呀,早些年一个人凄惶的,没 人管。现在好了,俺以后老了要是能像她这样,就知足了……” 麻大娘听后,嘴上笑着,眼窝不由又淌出几滴眼泪。 两年后的一天早晨,麻花突然给麻大打来电话,说:“出大事了,咱娘屋子烟囱倒烟, 昨夜她一氧化碳中毒,等人发现时,已经去了。” 麻大听后立即驱车赶回村子。 安排完娘的后事,麻大、麻二和麻花迫不及待地取出娘珍藏的那个青花瓷瓶,话不过三 句,就吵闹起来。 在麻大娘的坟前,一个秃顶老头一边烧纸,一边喃喃念叨着:“老嫂子,放心走吧。要 不是我当初编了个故事,给你一个假古董,你这晚年咋活呀!” (选自《小说月刊》2015 年 11 期) 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麻大娘先是因丈夫早逝、儿女不孝而生活孤苦,但丈夫生前好友送来一只宋代青花瓷瓶 使她的生活出现转机,幸福地度过晚年。 B.麻大兄妹开始对青花瓷瓶的真伪是有怀疑的,但秃顶老头说已请专家鉴定过是真品,他 们就不再怀疑,而真心对麻大娘孝顺起来。 C.麻大兄妹听了娘不愿卖青花瓷瓶的理由后虽面面相觑,但也算理解娘的做法。特别是麻 大最懂娘的心思,抢先要接娘跟他到市里去住。 D.小说的对话描写很成功,作者用典型化的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既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 点,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极富艺术感染力。 E.小说故事情节简单,但意蕴深远,作者通过写麻大娘因为一个青花瓷瓶而命运好转的故 事,突出了“该怎样赡养老人’这一社会问题。 8.小说描写秃顶老头这一人物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针对秃顶老头用假青花瓷瓶来帮麻大娘赢得儿女赡养的做法,有人认为这样做得对,有人 认为不该这样做。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7.DE【答 D 给 3 分,答 E 给 2 分,答 A 给 1 分;答 B.C 不给分。】 【答案】 8.①秃顶老头的出现,为小说设置了悬念。(1 分)②这一人物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合理地勾 连了前后文,使小说的脉络自然合理。(2 分)③这一人物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结尾秃顶老头的话,揭开了青花瓷瓶故事的真相,也点出了应该尽心赡养老人的社会问题, 从而突出了小说的主旨。(2 分) 【解析】在文中,秃顶老头不是主要人物,但他的出现改变了麻婶的生活,使情节能够继续, 最后他揭开了青花瓷瓶故事的真相,也点出了应该尽心赡养老人的社会问题,点明主旨。 【答案】 9.示例一:赞同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其实是无奈而有效的办法(1 分)①麻大娘早年丧夫,一 人孤独地生活,而麻大兄妹对她不闻不问,说明他们没有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1 分) ②麻 大兄妹日子过的都不错,但没有人顾及自己的亲娘,而让娘穿破衣、睡冷炕、捡垃圾,这是 丢失了起码的良心。(1 分) ③ 秃顶老头用假青花瓷瓶帮麻大娘赢得了儿女的赡养,说明 麻大兄妹是贪财的,对待这样无情无义的人,用这种方法让他们表现出孝顺之心,做得对。 (2 分) 示例二 :反对这种做法。这种做法带有欺骗性质,是不可取的。(1 分)① 儿女不孝,是很 令人痛心,但用欺骗的方式取得所谓的“孝顺”,并不能使麻大娘真正地开心。(1 分)②用 这种方法取得儿女养老成功了,但带有欺骗性质,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不利于社会的诚 信建设。(1 分)③这样做会使儿女有被耍的感觉,并不能使他们真正醒悟,达不到教育儿女 的目的。(2 分)(只要观点正确,理由充分,能自圆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七、(河北省衡水中学 2017 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戏痴 梅寒 临城面山向水,地处水陆交通要塞,自古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小城虽然不大,城中有钱 有闲人家却不少。临城的戏园茶馆也就格外多,南来的北往的戏班子,来临城,没有一家不 赚个钵满盆满满载而归的。 在临城,余家是响当当的大户,余家老太太一口气连生五子,五个儿子中有四位子承父 业开染坊做买卖,只有年纪最小的余五让父母大失所望。余五也生得人高马大气宇轩昂,却 天生不喜欢做生意,倒是对游山玩水逛街下馆子挺在行。老爷子看不习惯,软硬兼施,企图 把这个最小的儿子拉入商海正途,无奈余五是那扶不起的阿斗,心思全然不在那里。老爷子 也只好放手,由了他去。余五自此越发像一匹脱缰的野马,活得没了章法。 余五爱听戏,临城凡是搭台唱戏的地方,没有一处少得了余五的身影。余五彼时年纪正 轻,家世又好,每每出行,华服香车,仆从前呼后拥。所过之处,街里街坊斜睨皱眉,心下 慨叹老余家出了这等败家之子。到得戏园茶馆,余五所受待遇却完全是另一幅景象,老板笑 脸相迎,台上扮戏的演员更是恭恭敬敬地称余五“五爷”。 这一声“五爷”也不是白白叫得的,别看余五没有经商的天赋,对戏,对台上的戏子们 而言,余五可谓知己。当然,余五也不可能成为所有戏子们的知己,他爱戏,捧角儿,只捧 自己欣赏中意的人儿。不入他戏眼的,他连正眼都不瞧一下。也怪,但凡入了余五的戏眼, 被他着意去捧的戏子,无论花旦还是老生,最终无一不红,无一不火。也正为此,五爷这个 名字在梨园界越叫越响,前来奉承巴结五爷的人也就越来越多。入了这一行,吃了这碗饭, 谁个不想成角儿? 五爷却有五爷的标准,不肯轻易出手,他也决不轻易放弃。他不看好的戏子,哪怕将相 王侯携了金玉满堂来找他也不肯叫一声“好儿”,他看好的,哪怕两手空空,他也场场都会 准时前去捧场叫好儿。 有时,城东城西,两边的戏班子摆开擂台,同时开唱,刚好两个戏班子里都有五爷要捧 的角儿。这下可就忙坏了五爷和他手下的那些人,东城听一半,赶紧勒马上车,急匆匆往西 城赶,西城听过紧要处,再匆匆忙忙往东城赶。因为对台上的戏了然于胸,哪里出彩儿,哪 里该叫好儿,五爷把握得恰到火候,一个晚上在城东城西间穿来穿去,竟然也不耽误五爷为 两边要捧的角儿叫好儿。这也是一种本事。 那年,邻省有一个戏班来临城搭台唱戏,其中有一个唱花旦的少年,十四五岁,生得儒 雅俊秀,唱腔深情婉转。五爷坐在台下,搭眼一望,侧耳一听就觉得他是一块唱戏的料。自 此后,每有少年的戏,五爷一场不落。等那戏班在临城唱到第二十五天的时候,五爷同往常 一样前去听戏,却发现台上的少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位陌生脸孔。五爷急了,匆忙 去后台打探,方知唱戏的少年嗓子出了问题,那会儿正神情落寞地在给班主烧水沏茶呢。看 到五爷前来,少年的眼圈儿一下子就红了。 五爷去找班主,让少年继续出台唱戏。班主面露为难之色:孩子的嗓子坏了,怕是祖师 爷没赏他这碗饭吃啊……五爷不知怎么的,就认定这少年日后必成大器。那晚与班主商议不 成,五爷竟然做出一个平生以来最疯狂也最大胆的决定。他花了几百两银子将少年从戏班里 赎出来,又花几百两银子带着少年去求名师:孩子,只要找对师傅,别看你嗓子坏了,你仍 然能成名成角儿。 五爷的这一举动差点把家里的老爷子气得吐血。 少年对五爷的举动,却是感激涕零,在五爷面前长跪不起,要认五爷为义父。五爷没应 承,扶起少年就俯身去掸少年膝盖上的土:演戏有三境,一要演“准”二要演“美”三要演 出“味儿”,这就好比“三级跳”,一跳要比一跳难啊,难能可贵,你小小年纪,就已悟得 演戏的第三境了。好好唱吧。 自此,五爷与少年以朋友相称。少年仍旧称五爷为五爷。 五爷大半辈子只爱戏、捧角儿,无心商海仕途,无心娶妻生子,家中所有积蓄几乎全部 被挥霍在这上面,父母在时还好,等到父母归西,家里四分五裂,五爷自己的生活都变得困 难。五爷仍旧痴迷于戏,那份痴迷却仅仅局限于自己家里那台老旧的唱机。唱机滋滋拉拉, 当年他捧红的那些角儿,在咿咿呀呀地唱。年迈的五爷眯着眼睛,摇着纸扇半躺在院中的摇 椅上,听到至情处,手上的纸扇“啪”的一合, “好!”那一声,气息不减当年。 却再也没有如潮的“好——”来附和了,只有院角的一树洋槐叶子在“唰啦啦”地 响…… 五爷病危,想念自己昔日捧红的那些角儿,老生,花旦,小生…… 却无一个前来。除了那个他曾为他赎身的少年——彼时,那少年已是红透大江南北的名 伶。 看到五爷老态龙钟病体恹恹,身边唱机里依然在放着师兄师妹们的唱片,名伶的眼眶儿 就湿了:五爷,这些年,为这,可苦了你哇…… 不苦,不苦,苦因是迷,乐因是悟,五爷好的就是这一口儿哇…… 五爷长叹一声,欣然闭目……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项是 A.余五年轻时未能继承家业,每每出行,华服香车,仆从前呼吋后拥,这在一定程度上 注定了余五晚年悲剧命运出现的必然性。 B.余五在梨园影响巨大,只要是被他捧过的戏子,无论个人条件如何,最终没有哪一个 不红火的,唱花旦的那位少年便是典型的例证。 C.余五为了赎出已经被戏班子淘汰的少年,竟然花出几百两银子,这把其父气得叶血。 这一细节暗示了余五父亲是被气死的。 D.烘托是这篇小说的突出特色。余五父亲以及街坊的眼光和态度等侧面描写的文字虽然 不多,但是它们对突出余五对戏的痴迷作用明显。 5.小说中的余五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6.有人认为小说中的余五是个缺乏责任感的人,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谈 谈你的看法。 【答案】4.D 【答案】5.①执着。余五不事营生,痴迷戏曲,他天生不喜欢做生意,尤其喜欢听戏.在 各地戏园子游刃有余,颇受人尊敬。②仗义。余五惜才爱才,仗义疏财。他爱惜花旦少年的 戏曲才华,花重金为花旦少年赎身并为其寻访名师。③乐观。余五乐而忘忧,心怀坦荡。他 晚年虽孤苦无依,但仍然以听戏自娱自乐,悟出苦中作乐的真谛。 【解析】本题是对小说中人物性格概括类试题,要注意结合文本中的情节概括人物性格,本 题可以概括为,执着。余五不事营生,痴迷戏曲,他天生不喜欢做生意,尤其喜欢听戏.在 各地戏园子游刃有余,颇受人尊敬;仗义。余五惜才爱才,仗义疏财。他爱惜花旦少年的戏 曲才华,花重金为花旦少年赎身并为其寻访名师;乐观。余五乐而忘忧,心怀坦荡。他晚年 虽孤苦无依,但仍然以听戏自娱自乐,悟出苦中作乐的真谛。 【答案】6.示例一:赞同。①对父母缺乏责任感。余五从小自私角利,只顾自己的喜爱, 缺乏一种为人子的责任感。②对自己缺乏责任感。余五大半辈子不事产业,也无心商海仕途, 无心娶妻生子,为了自己的个人喜好大肆挥霍家中积蓄,致使自己一辈子一亊无成。 示例二:不赞同:余五看似自私,没有责任感,其实其责任感另有体现,如对戏剧,对 演员。他看似任性.放荡.实則执着于戏剧,执着于自己心爱的事业;所谓的苦中悟乐,也 是痴迷于戏剧艺术的无奈之情的曲折表达。 【解析】本题是一道探究题,考生要注意结合对文本的理解和题干的把握 作答本题,本题很 开发,观点明确理由充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