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9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9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018-01)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中国人祭祖的历史十分悠久。到目前为止,可以追溯到的最早的祭祀行为是由甲骨文中有关祖先祭祀的文字记载的,如“报”“又”“岁”等。这些祭祀性文字表明祭祀是商王朝为了禳祓避祸、祈福求吉而举行的。他们需要定期举行祭祀活动,虽然仅通过部分甲骨文文字无法了解当时祭祀的具体情况但至少可以得知殷人已经开始祭祀他们的祖先,并将祖先视为可祈福求助的神灵。这和《说文解字》对“祭”的解释相吻合,“祭,祭祀也。从示,以手持肉”。祭字本意就是用手持肉,献给神灵,沟通神人关系。‎ 到了周代,祭祖礼仪更增加了稳固国家统治和维持社会稳定的政治含义。从社会结构上看,周代是典型的宗法社会。周王自称天子,是“大宗”,同姓诸侯尊其为大宗子。这种宗法关系直接体现在宗庙设置上。即通过国家礼制严格限定不同身份群体的庙数差异,彰显他们的社会等级差异。虽然周代创制的这种宗庙体制没有被后世延续,但祭祖的文化传统却经久不衰,成为后世维系家族人伦关系、巩固国家统治的重要凭据。礼有仪有义,仪是外在表现形式,义是内在价值意蕴,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将孝道观念和祭祖礼仪完美结合起来的是汉代诸儒。可以说汉儒对中国祭祖礼仪发展的历史贡献是重大的,他们找到了中国人重祭的本源——孝,并进行了深度的理论阐发和身体实践,使祭礼最终获得了自己的灵魂支撑。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孝作为儒家主要的思想观念,成为汉王朝立国的重要思想根基,“导民以孝,则天下顺”。汉朝通过优待孝子、不孝之罪入刑律、举孝廉、颁布养老令、推行三年丧制、诵读《孝经》等方式,将孝文化提升到稳固国家政治统治的高度。同时,汉代统治者将孝道作为一种普世性价值观,着力推广到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等社会各个层面,并逐渐形成了汉代以家族伦理为核心,并逐步向社会伦理和政治伦理扩展的孝文化系统。‎ 汉代以后,中国人的祭祖礼仪既有了规范的礼仪表现形式,又继续追寻着以孝为核心的价值取向,自此长期活跃在人们的节日礼仪生活中,但是在传统社会,礼被认为是区分社会等级身份的工具。根据“礼不下庶人”的古礼规定,庶民长期被排斥在国家礼仪制度之外。庶民即寻常百姓,他们是不拥有任何政治、文化特权的底层。所以,先秦至隋唐时期,祭祖礼仪长期是贵族独有的特权,庶民祭祖行为被排斥在国家礼制范畴之外,只能以民间习俗的方式延续着。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出现了转机,当时受科举制度推行引起的社会阶层结构的调整,使士庶阶层的严格界限被打破,祭祖礼仪逐渐变成不同阶层共享的文化权利。‎ 中国祭祖礼仪发展过程中的一件大事是《家礼》的出现,它深刻地改变了中国祭祖礼仪的历史发展轨迹和形态面貌。《家礼》是一代通儒朱熹编写的冠、婚、丧、祭四礼指南。他认为,祭礼问题不限于礼仪本身,也关系着家族形态、社会文化发展和国家基层管理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他建议人们不用过于拘泥《仪礼》《书仪》等繁琐的礼仪要求。为了保证祭礼的可操作性,他对传统祭礼仪节进行了大胆的细化、分割、提炼,最后按照祭祀时间、地点、人物、器物、仪节五个主要方面,制定了祭礼基本模式。这个模式也成为宋明以来中国人举行祭祖礼仪的标准范式。‎ ‎(选自邵风丽《祭祖礼仪的文化传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迄今可追溯的中国人最早的祭祀行为就是祭祖,甲骨文中的祭祀性文字说明殷人通过祭祀祖先来避除灾祸、祈求庇佑。‎ B.汉代儒生对“孝”进行理论阐发,并且身体力行,将孝道与祭祖礼仪完美结合,使祭祖礼仪有了灵魂支撑。‎ C.随着儒家地位在汉朝的确立,孝成为了当时立国的重要思想基础,并慢慢发展为以家族伦理为核心、向社会和政治伦理扩展的孝文化系统。‎ D.在古代很长的一段时期里,普通百姓无法进行国家礼制范畴内的祭祖活动,这一现象在科举制推行之后才有了改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商朝举行祭祀活动,向被他们看作神灵的祖先祈求祝福,这与《说文解字》中对“祭”字的解释是一致的。‎ B.周代是宗法社会,不同身份群体的庙数有差异,直接体现为周天子自称“大宗”,同姓诸侯尊其为大宗子。‎ C.孝道在汉代能成为一种渗透到社会各方面的普世性价值观,与统治者在立法、选才、教育等方面的大力推广有关。‎ D.周人传承下来的祭祖文化有维系家族人伦、巩固国家统治的重大意义,朱熹对祭礼问题的看法与此有共通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中国人的祭祖传统年代久远,但借助出土文物、各类文献等资料,我们甚至有可能了解到商代祭祀的具体情况。‎ B.祭祖礼仪在周代有稳定国家统治和维持社会稳定的政治含义,这充分说明“礼”不仅是一种外在形式,也是一种价值内涵 C.晋代李密《陈情表》中所说的“圣朝以孝治天下”与汉代“导民以孝,则天下顺”的思想都强调了孝在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性。‎ D.宋代以前的祭礼较为繁复,不具备可操作性,因而朱熹对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祭礼的基本模式才由此形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乡野里的青蒿 ‎ 我家房前屋后,长满了青蒿。青蒿长得跟小树差不多,枝叶一层层往上长,绿绿的叶脉把地表遮蔽得密不透风。不过,我家门前的青蒿,基本上都长不高,母亲看着青蒿长高了,直接就拔掉了,要不就用刀子拦腰砍断。砍断的青蒿,沉静一段时间后,就开始生长侧枝。侧枝也是向上生长的,长出的侧枝,会把主干遮挡住,侧枝也能长成一株枝繁叶茂的小树模样,甚至更为稠密。‎ ‎ ‎ ‎ 有青蒿的地方,地上的土层都较为潮湿。每逢盛夏时节,酷暑难耐,我家那些鸡猫鸭的,就躲在青蒿下面小憩,长在青蒿下面的杂草,被践踏得不堪入目。青蒿不是长青植物,叶片分好多细小的裂片。裂片具有多枚长三角形的栉齿,略呈线状披针形,幼时绿色,有纵纹,下部稍木质化,纤细,无毛。立秋过后,青蒿逐渐变黄,枝蔓上挂满了密密麻麻圆形的果实,秋风一吹,果实及细小的叶脉簌簌飘落一地。冬日里连续几个艳阳,枯萎的青蒿耗掉了藏在体内的水分,村里人会把青蒿一把火点燃,青蒿在烈日下燃烧着枯竭的生命。‎ ‎ 在村子的庄稼地里,青蒿长在玉米地和黄豆地较为常见,这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长在玉米地里的青蒿,玉米秆都比青蒿高。在玉米的幼苗期间,青蒿刚刚探出个头,就被锄掉了,所以,长在玉米地里的青蒿都长不大。那些没有被锄掉的青蒿,借着从玉米间隙筛下的阳光,屏住呼吸,安静地耐心地生长。而长在黄豆地里的青蒿,就较为幸运,它可以一直待到黄豆收后,还能在山岗上摇摆来,摇摆去的。青蒿的长势跟黄豆不分伯仲,黄豆地也锄草,但黄豆没有玉米那么高,被锄掉的青蒿,阳光充沛时,又很快长出来了。黄豆灌浆后,村民也不怎么打理黄豆地了。这个时候,正是青蒿疯长的最佳时机,等到村民去地里抢收黄豆的时候,有的青蒿已盖过了黄豆。‎ ‎ 村子里的人对青蒿没有什么好感。那时也不知道青蒿的药用价值有那么大,总觉得它长在村子里比较碍眼。不过,烦人归烦人,不管村里的大人还是小孩,都知道青蒿有两种功效,止血与当旱烟抽。止血这种功效很简单,采撷几片翠绿的青蒿叶片,在一块石头上把青蒿捣碎,然后敷在伤口处。当青蒿的汁液与血液混在一起时,血就会渐渐止住,也可以避免伤口感染,具有消毒功效。当旱烟抽的都是村里的老人。村里吸烟的老人,每人都有一个烟斗。有时去山里干农活,身上携带的烟丝不够了,就去抓一把青蒿或捡几片梧桐树的叶子。当旱烟抽的青蒿,是枯黄的。枯黄过后的青蒿,叶脉特别轻脆,轻轻在掌心一撮,叶脉就碎了。然后把细碎的青蒿跟所剩无几的烟丝,充分搅拌均匀后,放进烟斗里来吸,浓烟滚滚。我爷爷在世的时候,也这样吸过烟,那时我还懵懂,没有问过爷爷,好吸不好吸。反正,爷爷吸着青蒿伴烟丝时的表情,跟吸纯烟丝的表情是一样的。‎ ‎ 青蒿的一绿一枯,都演绎了不同的价值:生,就生出希望;死,就死出价值。有一年,我从新疆回到老家,正逢母亲在屋前晒青蒿。我问母亲晒这个干嘛?母亲笑嘻嘻地跟我说卖钱。她还跟我说,对面住着的一个姑姑,一个夏天到山里砍苦药子(青蒿)卖,都卖了好几千块。那年青蒿的价格还不错,大概一斤十几块,母亲从山里砍回的青蒿,也卖了好几百块钱。母亲还跟父亲说,明年把房前屋后的青蒿都留起来,把地里的青蒿也留起来。我跟母亲说,这些青蒿就别弄了,卖不了几个钱。母亲说,长在屋前的青蒿,砍掉了也浪费,卖几个钱是几个钱。第二年,母亲老早就去山里砍青蒿了,一年下来,晒干后的青蒿差不多有好几百斤,结果没有收药材的人,一直堆放在房子里,一放就是两年,发霉后不得已扔掉了。母亲扔掉青蒿的那年,刚好是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前一年。‎ ‎ ‎ ‎ 后来,母亲又跟我说,今年的苦药子(青蒿)要涨价了。住在对面的姑姑说,苦药子(青蒿)都上新闻了。我没有问过母亲,青蒿的价格怎么样,也不晓得母亲砍了多少青蒿,但我还是想,青蒿如从前一样,站在山岗上,很自然地为所需的人所用。‎ ‎ (选自 2016年第9期《散文选刊》,有改动)‎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散文开头写到,我家门前的青蒿,基本上都长不高,母亲看着青蒿长高了,不是直接拔掉就是拦腰砍断。这是为了表现母亲的勤劳和爱整洁。‎ B.第二段写青蒿,盛夏,鸡猫鸭躲在下面小憩,立秋,枝蔓上挂满了果实,冬日,却被村里人一把火点燃,表达了作者对青蒿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 C.文章第三段,作者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长在玉米地的青蒿和长在黄豆地的青蒿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 D.文章成功地运用了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前三段写了青蒿被砍、被烧、被锄的情形,是抑;从第四段开始写了青蒿的功效和价值,是扬。‎ ‎5.母亲扔青蒿和屠呦呦获诺奖之间本来没什么必然联系,但作者将二者并提就产生了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紧扣“青蒿”结合原文简要分析。(5分) ‎ ‎6.本文借“乡野里的青蒿” 表达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7-9题。‎ ‎ 材料一 中药是我国的民族瑰宝。‎ ‎ 随着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的日益增加,健康观念的变化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相较于毒副作用相对较大的化学药,中成药以其源于天然、副作用小、疗效确切、价格相对低廉的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成药学优势日益凸显,中成药服务发展迅猛。‎ ‎ 目前,中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系统的现代经济产业之一。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中药流通业构成了完整的经济产业链。我国每年向日本、韩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大量的中药材和植物提取物,中医药产业已成为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 随着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的逐渐规范,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良好,进入较为平稳的发挥阶段,销售收入由2011年的3,318.72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6,223.92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7.02%。‎ ‎(摘编自2017年1月 16日中国报告网)‎ 附图:‎ 近五年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情况 材料二 ‎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世界植物药市场销售额已超200亿美元,而作为中药起源地的中国,却无与之相称的国际地位。2012年在中药出口品种中,中药提取物出口额仅为11.3亿美元,占中药出口额的48.5%。中药材和饮片的出口额为7亿美元,仅占出口额的33%。‎ ‎(摘自2013年11月20日中国经济网)‎ 材料三 ‎ 近年来,我国中药秘方大量流失,商标在国外屡遭抢注。据统计,我国已有900多种中药被国外企业抢先申请专利。中医药如今成了发达国家的“摇钱树”,“老祖宗的宝贝”沦为人家碗里的“肥肉”,难道不该警醒吗?‎ ‎ 中医无国界,技术有归属。中医药扬帆起航,走出国门,不能丢掉国际话语权,必须制定相应的国际标准,用法律手段保护好知识产权,筑牢“防火墙”,烙上“中国印”,让中医药这座宝库永远姓“中”。‎ ‎(摘自2016年8月19日《人民日报》)‎ 材料四 ‎ 2017年初,浑身布满穴位的针灸铜人,在瑞士日内瓦世卫总部亮相,而早在2011年,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内科学年鉴》发表了中药治疗甲流的临床研究成果,这两件事是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标志事件。‎ ‎ 在西医看来属“不治之症”,中医依然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中医彰显了其独特的优势,可以解决一些西医无法解决的难题。‎ ‎ 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中医药目前已遍及183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建立的中医药中心已有10个。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数据不包括中国)中医药团体有1200多个,目前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针灸师有50多万名。‎ ‎(摘自2017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表明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健康观念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中成药凭借自身特点和优势逐渐被世界认识并接受,中医药服务业发展迅猛。‎ B、材料一显示,由中药种植业、中药制造业和中药流通业构成的我国中药产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势,是当前我国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C、材料三表明中药秘方大量流失,专利被抢先申请,商标遭抢注,国际话语权丢失,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 D、材料四指出了中药治疗“甲流”的成果在国际权威医学期刊发表和针灸铜人在世卫总部亮相的意义,这两件事标志着走出国门的中医备受世界推崇。‎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比较合理的两项是(   )(   )(5分)‎ A、材料一用图表直接呈现近年来我国中成药工业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变化情况,反映我国中成药工业发展态势,让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B、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都引用了精确数据,客观反映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情况,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也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信度。‎ C、材料四中,同一病症,西医视为“不治之症”,中医却能上演“妙手回春”的传奇,彰显了中医的优势,点明了中医药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 D、材料三中,以“摇钱树”“肥肉”比喻那些流失海外的中药秘方、被外国抢先申请的专利和抢注的商标,形象而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遗憾和愤懑。‎ E、材料一中和材料四陈述新闻事实的方法一样,都从客观的角度报道时效性较强的内容,并有一定的延伸,拓展了报道的广度。‎ ‎9、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中医药发展的最关键问题是什么?你对解决这一问题有什么建议?(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古文阅读(19分)‎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周勃卒,文帝感其功,诏择其子最贤者,人举亚夫,遂荫亚夫条侯为续。后元六年,匈奴大入边,亚夫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细柳,先驱至,不得入。‎ 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上至,又不得入,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文帝日:“嗟乎,此真将军矣!可得而犯邪?”孝文且崩时,诫太子曰:“即有缓急,周亚夫真可任将兵。”孝景三年,吴、楚反。以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难与争锋。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救太尉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数欲挑战,终不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於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由此梁孝王与太尉有卯。归,迁为丞相,景帝甚重之。景帝废栗太子,丞相固争之,景帝由此疏之。而梁孝王每朝,常与太后言条侯之短。匈奴王徐卢降,景帝欲侯之。丞相亚夫曰:“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景帝曰:“丞相议不可用。”亚夫因谢病,中元三年,以病免相。后条侯子坐买官器,事连条侯。书既闻上,上下吏。吏簿责条侯,条侯不对。景帝骂之曰:“吾不用也。”召诣廷尉。廷尉责曰:“君侯欲反邪?”亚夫曰:“臣所买乃葬器也,何谓反邪?”吏曰:“君侯纵不反地上,即欲反地下耳。”吏侵之益急,因不食五日,呕血而死。史公曰:亚夫之用兵,持威重,执坚刃,穰苴曷有加焉?惜其足己而不学,守节不逊,终以穷困。悲夫! ‎ ‎(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粱日使使请救/太尉不肯往 B.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救/太尉不肯往 C.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救太尉/不肯往 D.太尉既会/兵荥阳/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粱日使使请救太尉/不肯往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管军事,司徒管民政,司空管监察,分别开府。‎ B.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集团,蒙古族、突厥族、契丹族等大都是其后裔,也是后人诗句中的“胡虏”所指。《苏武传》中曾有涉及。‎ C.官器,指皇家专用的器物,臣民百姓非特旨允许或赏赐不得使用。官窑烧制的瓷器就是官器的一个种类。‎ D.史公,即太史公,西汉武帝时设立的官职名。文中史公为司马迁,写出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史记》。‎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亚夫治军严格,赢得赏识。文帝曾到细柳营慰劳军队,见到周亚夫的部队戒备森严,纪律严明,称赞他是“真将军”。临终叮嘱太子,周亚夫可以担当重任。‎ B.周亚夫谋事有方,贯彻有力。吴、楚叛乱,周亚夫事先与皇帝制定以梁国吸引敌兵、断敌粮道的战术,后虽梁孝王求救、景帝诏令救梁,仍不改战术而最终平乱。‎ C.周亚夫固执己见,不知恭顺。在废弃太子、匈奴王徐卢封侯事上他未与景帝保一致,加上梁孝王向太后进言,使其逐渐失去景帝的信重,后来被免丞相职务。‎ D.周亚夫性情刚直,宁折不弯。景帝怀疑他谋反,指使吏卒逼迫,周亚夫不服,最终绝食而死。史家肯定其用兵才能,而对他因性格弱点导致穷途困窘表示了惋惜。‎ ‎13、把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匈奴大入边,亚夫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细柳,先驱至,不得入。(5分)‎ ‎(2)彼背其主降陛下,陛下侯之,则何以责人臣不守节者乎?(5分)‎ ‎(二)诗歌阅读(16分)‎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15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①‎ 岑 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②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E.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15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 ‎ , 。‎ ‎(2)刘禹锡《陋室铭》中,以“ ”的淡雅之色,隐寓诗人的恬淡之心,之后又以映入帘中的草色点出恬淡中的生机。‎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      。‎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在拥军晚会上,当年参加抗日战争的老英雄们又一次听到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抗战歌曲。‎ ‎② 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是没有去过那里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大部分高海拔地区因高寒少雨,几乎寸草不留。‎ ‎③ 做人要正派,你这样到处刺探他人隐私是不道德的,古人不是也说过要目不窥园吗?‎ ‎④ 一诺千金,有言必践,传递着中国的极大诚意,展示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襟怀,赢得了世贸成员和国际舆论的佳评。‎ ‎⑤ 这次表演极为成功,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地吸引住了。‎ ‎⑥ 假如每一个人都能见贤思齐,通过正当途径赶上强者,社会形成不断前进的激励机制,那么我们就真的可以进入和谐社会了。‎ A.①④⑥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⑤‎ ‎ 18、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 A.中国电影如今已迈入所谓的大片时代,明星片酬的飞涨、外国团队的加盟、3D技术的普及,使得影片制作成本突飞猛进。‎ B.24日,济南市泉城路新华书店举办了乔布斯唯一授权的传记——《史蒂夫•乔布斯传》首发式,现场人满为患,气氛异常火爆。‎ C. 水污染会给公众的身体与健康带来威胁,造成某些慢性病,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其危害性是不可理喻的。‎ D. 让座是道德自律的行为,不能用暴力强求。当一种起码的道德被当做标准来要求甚至规定时,社会的道德基础就岌岌可危了。‎ ‎19、填入下列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近年来,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形势严峻,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 ① 有多方面的原因, ② 根本原因在于部分企业和个人法律意识淡薄,有些政府官员环保责任意识不强。③ 要尽快扭转这种局面, ④ 通过切实施行相关法律规定,进一步完善环保责任制, ⑤ 能实现。‎ ‎ ‎ ‎①‎ ‎②‎ ‎③‎ ‎④‎ ‎⑤‎ A 既然 那么 所以 只有 才 B 固然 但是 因此 只有 才 C 即使 然而 所以 只要 就 D 当然 那么 因此 只要 就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6分)‎ 中华民族是一个讲究孝道传统的国家。子女尽孝,最重要的是,要看父母喜欢什么样的方式。所以说,孝与不孝, (1) ,而在于老人是否“养则致其乐”。如果子女们因为精力有限, (2) ,让父母住养老院应是很好的孝敬父母的方式。 (3) ,可以让老人们衣食无忧,病痛有保,颐养天年。特别地,还有很多同龄的伙伴,有共同语言和志趣,可以一起聊天、读书、散步……这更有益于老人们的身心健康。‎ ‎(1) (2) (3) ‎ ‎21、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字)(5分)‎ ‎ 11月,在中国苏州太湖之滨,李克强将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一起,举行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就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发展深入交换意见,共同搭建起通往“1+16合作”未来的无数新通道。此次会晤的主题是“新起点新领域新愿景”。据官方介绍,新起点是指中方首次举办领导人会晤,“1+16合作”也正处在承前启后的重要发展时期;新领域是指此次会晤旨在推出新举措,打造新亮点,开辟新领域;新愿景是指此次会晤将重在顶层设计,规划未来五年发展。‎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30岁到45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们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素质测试 高二年级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根据原文第四段最后两行“这种两分的局面在宋代……文化权利”可以得知D项“科举制推行之后有了改观”这一说法不准确。)‎ ‎2.B(根据原文第二段“这种宗法关系直接体现在宗庙设置上”可以看出B项表述恰好相反。)‎ ‎3.D(根据原文最后一段“为了保证祭礼的可操作性”,无法推出D项“不具备可操作性”这一说法。)‎ ‎4、D A.“这是为了表现母亲的勤劳和爱整洁”不妥,侧面体现青蒿生命力的顽强。B.“表达了作者对青蒿不幸命运深切同情”不妥,没有体现出“深切同情”的意思。C.“作者运用了比喻、对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有误,没有比喻。‎ ‎5.(5分)答: ①命运的戏剧性变化。青蒿因无人问津而被扔掉,又因被人发现而名扬世界,命运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②价值的巨大差异。女科学家在它身上发现的是拯救人类生命的无限的医学价值,农村妇女在它身上看到的只不过是一斤十几块钱的微不足道的经济价值,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人那里价值差距巨大。③揭示的哲理。现实中,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在被发现之前,往往会遭遇被忽视、被埋没、被误解甚至被遗弃的不幸。④给人的启迪。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不怕遭遇被忽视、被埋没、被误解甚至被遗弃的不幸,只要真正有价值,终究会被发现,终究会造福人类。(任选三条作答,答对一条给1分,答对两条给3分,答对三条给5分。其他有道理亦可。)‎ ‎6.(6分)答: ①坚韧不拔,不负生命。 ②平凡朴实,有益众生。③坚守本色,豁达淡泊。‎ ‎(答对一条给2分,其他有道理亦可。)‎ ‎7、(3分)B (A。扩大范围。“随着疾病种类的增加”错误,C。于文无据“国际话语权丢失”,D。无中生有“备受世界推崇”。) ‎ ‎8、(5分)A D(B。“都引用了精确数据”错,C。“点明中医在海外蓬勃发展的原因”说法不当,E“都从客观的角度报道时效性较强的内容”错,)‎ ‎9、(4分)我认为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提升法律意识,做好秘方保密工作,利用相关的法律积极注册,保护知识产权。‎ ‎10、A(注意各句主语、谓语相关内容的变化。)‎ ‎11、D《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12、D“景帝怀疑他谋反”及“指使吏卒”属臆想,原文无据。‎ ‎13、(1)匈奴大举侵入边境,周亚夫驻扎在细柳营防备匈奴。皇帝亲自到细柳营慰劳军队,天子的前导到达军营,不能进入。(军、劳、先驱每处1分,句意2分。)‎ ‎(2)那个人背叛了他的(或:自己的)君主投降陛下,陛下(如果)封他为侯,那还凭什么去责备(或:要求)不守节操的臣子呢?(彼、侯、何以、人臣不守节者各1分,句意1分。)‎ ‎14.BD 解析 B项,“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说法错误,不是“不敢抱怨”,而是没必要抱怨,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苍生未休,诗人不安。D项,“动静结合”说法错误。‎ ‎15.参考答案 ①抒发了诗人有济世之志,却壮志难酬的悲愤。“三度为郎”“一从出守”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饱含生平未得意的感叹。②体现了诗人不能得到“圣主”的重用,却能关心“苍生”的忧国忧民的情怀。“长不用”指长期未被重用,但诗人的关注点在于“苍生”,百姓未能休养生息,安居乐业,诗人不安。③流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年老体衰的悲叹。“便白头”“岁月如流水”“秋风今又起”三句悲叹时光流逝,也是悲叹自己年老体衰。④表现了诗人晚年的孤独寂寞。“心事向谁论”“蝉鸣空满耳”表现了诗人有满腹心事,却无处倾诉的凄凉。‎ 解析:从诗歌的题目看,“客舍”有游宦在外的漂泊之感,“悲秋”直接表明了对秋天的伤感之情;从诗歌的内容看,诗人还写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时光流逝、不被重用的惆怅。能抓住其中三点,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即可。‎ ‎16.(5分)(1)曲罢曾教善才服 妆成每被秋娘妒 (2)苔痕上阶绿 ‎ (3)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 ‎17、A ‎ ‎18、D(A.“突飞猛进”用于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使用对象有误B.“人满为患”是因人多造成的困难,强调人多的坏处。犯“褒贬误用”的错误。C“不可理喻”是不能够用道理使他明白,形容蛮横固执,不通情理。应用“不言而喻”。)‎ ‎19、B ‎20、(1)关键不在于养老方式;(2)不能给父母周全悉心的照料;‎ ‎ (3)养老院毕竟有专门的护理与医务人员。‎ ‎21、李克强将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建“新起点新领域新愿景”(李克强将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举行“新起点新领域新愿景”的会晤)‎ ‎【立意分析】‎ 就这道作文题的“立意”看,主要有三种情况:‎ ‎1.行为影响了位置: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影响、改变甚至决定他的位置、成就、社会评价等等。‎ ‎2.位置影响了行为:意思是当一个人身处其位、身处其境时,会影响他做事的方式及行为,正如“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3.从辩证的角度考虑,位置与行为具有相互影响。‎ 立意属于以上三种情况之一的都是切合题意的较佳立意;如果所写内容只涉及“行为”或“位置” 的一个方面,却没有涉及“行为”“位置”的关系的,属于基本合题;如果所写内容与材料毫无关系另起炉灶的,则属于跑题。‎ ‎【例文】‎ ‎ 行为与位置,相互影响 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都在阅读,而在普通舱侯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这种现象不免引起人们的思考,人的行为与位置是怎样的一种关系?‎ 首先,说位置影响了行为。在安静的图书馆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就连翻书声都很轻,大家都在阅读,图书馆里鸦雀无声。我相信在这种环境下刚刚进入图书馆的人也会闭上嘴巴,轻声慢步的走进来找他想看的书。在这种比较好的环境下,很少有人愿意让自己成为异类与他人不同。所以,哪怕不习惯也会让自己融入进去眼前的环境,这说明位置影响人们的行为。‎ 后说,行为也会影响位置。社会分为不同阶层,而这阶层的划分正是由我们的行为所决定的。爱学习肯吃苦的人考上了好大学,以后就有了一份好的工作,这就意味着有了高收入。他所处的阶层肯定与高考落榜没有工作的人不一样。当初大家都是一样的,但有的人有毅力肯学习,有的人贪玩游戏人生。因此,不同的人生态度,不同的行为便影响了人的不同位置,也就会有不同的人生。‎ 统而言之,行为与位置是互相影响的。不同行为的人有不同的位置,不同位置的人有不同的行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八个字便直白的说明了这种关系。‎ 再说,位置行为互相转化。行为与位置的关系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影响,互相转化的。毛泽东年年轻时有意在闹市中读书,他并没有因外界的喧嚣而改变自己专注的行为,所以当我们所处这种不良位置时,一定要坚定自己的行为,不要为其所变,要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连而不妖”‎ 的品性。相反,国外有一知名大学的一位教授,其人学识渊博,在学术上取得较好的成就,但他经常辱骂学生,上课时常迟到或者接听电话。最终也被该校辞退。这说明在良好位置上的人并不一定就会拥有好的行为。我们不要因为位置的优越而忘了自己的身份,因而得意忘形。‎ 所以,我们要规范自身的行为,严格要求自己,不甘沉沦,心中有信念有信仰,并为实现目标努力拼搏,增加正能量,积极向上,让自己娈得更加优秀。‎ 朋友,如果你现在身处一个好的位置,请你更加严格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让你变得更加优秀吧。即使有缺点和毛病,也不可怕,从现在就开始改变自己,为自己提升到一个优秀的位置,那里有更多的更优秀的人才,用正能量感染着你,带你一同进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