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现代文阅读·散文 学案45
1 学案 45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二) ——训练反馈 一、对点训练 (一)高考题组 (2010·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 题。 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陈峻峰 不是一棵,也不是两棵,而是一排水杉,在我居住的城市的东南,向天空高高地直立着, 高过了那些栗树、梧桐、刺槐和雪松。 两只鸟,我们权且可以称它们为山喜鹊吧,在早春里飞来。我以为我认识它们,我以为 它们是去年的那一对。它们的巢还在,也就是说它们原来的家还在,经过了去冬的那场大雪, 看上去好像依然完好无损。而且,就一只鸟巢而言,它的高度、支点、造型,都大抵可以称 得上经典。 两只鸟飞来,先在空中盘查了一会,停留在附近的一棵树上,对去年的那只鸟巢进行确 认。我不知道上帝赋予它们怎样的心灵提醒和暗示,也不知道它们依循了怎样的信息和气息, 能够从浩渺的远方,准确地找到这一排杉树,找到它们的巢穴。我猜它们一定会先检查它们 一冬没有居住的房子,然后进行外墙的修补,并且把卧室装饰一新。它们要在那里缠绵相拥、 谈论天气和诗歌、生儿育女,当然也要在那里抵御今年的飓风、雷电和大雨。 很快,我发现我错了。那两只鸟并未干这些事情,它们选择了另一棵树,开始建造一个 新的巢。循着我的目光从左到右看过去,如果去年的那个巢在第三棵水杉上,那么,它们选 择的就是第五棵。 现在我似乎知道了,这两只鸟不是去年的那两只鸟,而应该是去年那两只鸟的儿女吧。 年轻的一代,风华正茂,奋发有为,热爱生活,富于幻想,它们怎肯居住父母的旧巢呢。它 们的家族不遗传依赖和懒惰,这是天然的风范;只有人类才会有不肖子孙,好吃懒做,在父 辈的财富中坐享其成坐吃山空。鸟类不会。它们担当不起上帝的指责和同类的嘲笑。 当然,建造一个家是复杂的、艰难的。我无法知道那两只鸟整个春天的辛勤和劳苦,我 只能通过它们飞翔忙碌的身影对它们进行判断和猜想。就这样,有一天,我像是突然发现, 它们的家建好了。一只巨大的鸟巢也像是突然从枝头上长出来,和树完美地融成一体。我能 感觉到巢的坚固和安稳,也能想象那卧室的簇新和舒适。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 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 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 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虔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 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 命的繁衍和承续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 和生活。 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 省,包括我们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 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 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最明白无误的拒绝、痛 斥和对峙。 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 人类的巨大痛苦。 (有删改) 1.“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最后写道:“那个悬在高空的巢穴,高高悬在我们的头顶之上的巢穴,不知是 鸟类的天性不安,还是人类的巨大痛苦。”请结合全文,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模拟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3~4 题。 经营生命 申力雯 我第一次感悟生命,那是十年前的一个冬天。 许多人从那间屋里接出了妈妈,我拉开车门,连忙用我的羽绒大衣和羊绒围巾把车座及 靠背铺得温暖舒服。我叫了一声“妈——”那声音在风中抖动了一下,旋即被撕扯断了,只 见两位工人师傅戴着手套,机械而利索地把妈妈推进了汽车的后备箱里。在寒风中我茫然了, 一个真实的残酷令我僵硬,尽管我来时原本是知道的。 人的生命竟如此难以把握,昨天晚上妈妈还对我说:“待我出院要买一盆大朵的黄菊 花。”只过了一夜,妈妈就走了,走得急切仓促,生命原本那样没有耐性,匆匆滑落像一粒 飘落红尘的尘埃。我木然地坐在汽车里,妈妈在汽车的后备箱里颠簸,我的心骤然麻木了, 像历经沧桑的老人。 窗外的世界依然精彩,依然喧哗,依然热闹,天还蓝,太阳还灿烂,他们对一个突然离 去的人完全无动于衷,街上的人流五颜六色,他们大步流星地向前奔走着,他们在奔名、奔 利、奔一切可以抓到手的好东西。车流在鸣叫中涌动,无论是奔驰、宝马、桑塔纳、夏利还 是“小面包”,它们急匆匆地向前冲着,像是争先恐后地抢一张巨额彩票。这时,我对众生 突然产生一种莫名的悲悯,原来大家在同一人生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人是达官显贵, 有人是平民百姓。彼此的不同仅在于角色的不同,但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可怜可叹的演员, 在生命的过程中充满了同样的焦虑、痛苦与渴求。人们手里抓着、肩上扛着、头上顶着、腰 上拴着各种装满财富的布袋,他们上气不接下气地往前奔着,沉重而辛苦却一刻也不肯放松。 更令人惊异的是大家奔向的目标是共同的,也是唯一的,终点一到所有的装满金银财宝的布 袋都统统地掉下了。 人们不同的主要是不同的人生阶段,各自有不同的感受。年轻人由于人生的终点对他们 来说遥远而缥缈,他们以为拥有的是生命的永恒。中年人辛苦奔劳、野心勃勃,生活把他们 历练得粗粝而务实。老年人因已看到了不远的地方就是归宿,他们或悲哀或恐惧或无奈,当 然也有人能超越红尘而归于平淡自然。 生命是什么?生命就是捧在手里的水,从我们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十指无论怎 样拼命地靠拢,怎样小心翼翼,水还是一点一滴地渗漏,这是挡不住的丧失。 生命又是一笔上帝给每个人放在银行里的储蓄。究竟它有多少?没有人在生前知道,但 有一点是真实的,那就是我们都在一天天地消费它,直到有一天生命出现了赤字。生命是不 确定的,我们唯有分分秒秒地把握,把每一个日子都当成一个快乐而充实的节日。 人生有不同的地段,青春正如王府井大街这块黄金地段,不仅要开拓,同时也要学会节 俭。青春是经不起挥霍的,它不仅太短太贵而且又薄又脆。 中年的发展基础是稳定,中年的大忌是夸张生命,中年的市场时而会出现假冒青春的品 牌,这不仅滑稽而且悲哀。中年的品牌,品质只能是中年。中年的误区是比较,人与人之间 是没有可比性的,重要的是建立内心的自信。人到中年的明智在于干自己想干的,干自己能 干的,只要干得好,干什么都好。 人生最难耐的是老年,一个女人从姑娘到媳妇到老太太,这意味着一个女人的路已走到 了尽头。男人也是如此。不过一个女人的老年比男人要好过得多,当女人退回到家庭王国, 她会依然自信与快乐。而男人则往往无所适从,因为他们太看重社会舞台。这时一种可怕的 3 心理补偿及返老还童的心态油然而生,如果这种心态过于强烈,就不仅荒唐而且有损健康, “冬行春令实属不祥”,优雅庄严地老去是老年人自爱的选择。 老年人,你们手里的水及银行里的储蓄都已所剩不多,你要节俭生命开支,要小心翼翼 关照自己的身体,要尽力收敛你的阳光,让它尽量温暖自己,能够健康、自理、自得其乐的 老人是幸福的。 老年人有很多闲暇时间,让日子悠悠地过吧,慢慢地会澄清出一种醇香,岁月筛下的是 生命的真情,这时,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生命的全景图,清晰明朗。所有的秘密都已揭开,所 有乌云密布的日子都已云淡风轻。 3.揣摩第二段中的两个细节,然后加以分析。 (1)“我拉开车门,连忙用我的羽绒大衣和羊绒围巾把车座及靠背铺得温暖舒服。”你 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见两位工人师傅戴着手套,机械而利索地把妈妈推进了汽车的后备箱里。”为 什么要加上“机械而利索”这样的形容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分析下面两个比喻句所表达的意思。 (1)生命就是捧在手里的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命又是一笔上帝给每个人放在银行里的储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 父亲的树 阎连科 1978 年,如同冬后的春来乍到时,万物恍恍惚惚苏醒了,人世的天空也蓝得唐突和猛 烈——忽然,农民分地了。农民们也就一边站在田头灿烂地笑;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 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 田是我的了,那树自然也该是我家的财产和私有。于是就都砍,抬到家里去,有一天政 策变了脸,又把田地收回到政府的账册和手里,至少家里还留有一棵或几棵树。几天间,田 野里、山坡上的那些稍大的可檩可梁的树木就都不在了。 和别家田头都有树一样,我家的地头也有一棵越过碗粗的箭杨树,笔直着,在春天,杨 叶的掌声哗脆脆地响。当别家田头的树都只剩下溜地的白茬树桩时,那棵杨树还孤零零地立 着,像一个单位广场上的旗杆样。父亲几次用手和目光去拃量树的粗细和身高,知道把树伐 下来,盖房做檩是绝好的材料和支撑。可最终,父亲没有砍那树。邻居说:“不砍呀?”父 亲说:“它还没真正长成呢。” 就没砍。就让那原是路边田头长长一排中的一棵箭杨树,孤傲挺拔地竖在路边上、田野 间,仿佛是竖着的乡村人心的一杆旗,望着这世界,读着世界的变幻和人心。然而在三年后, 乡村的土地政策果不其然变化了。各家的土地需要调整和更换,我家的地就冷猛成了别家田 地了,那棵已经远比盆粗的杨树也成了人家的树。 在成了人家的后的第三天,父亲从那田头上过,忽然发现那远比盆粗的树已经不在了, 4 路边只有紧随地面白着的树桩。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父亲没说话, 只看了一会儿那树桩,就朝远处我家新分的田地去了。 父亲离开人世后,我总是念念想起那棵属于父亲的树。再后来,他的坟头因为繁枝生成, 又长起了一棵并不成材的弯柳树。树由芽到枝,由胳膊的粗细,到了碗的状。山坡地,不似 平壤的土肥与水足,那棵树竟也能在岁月中坚韧地长。乡村的人多有迷信,以为繁枝发芽长 成材,皆是很好很好的一桩事。那是因为人生在世有许多厚德时,上天才让你的荒野坟前长 起一棵树。以此说,那坟前的柳树也正是父亲生前做人的延续和回报。每年上坟,家人都会 给那弯树修整一下枝,让它虽然弯,但却一样可以在山野荒寂中,把枝叶升旗一样扬起来。 就这么过了 20 年,那树原来弓弯的腰身竟然也被天空和生长拉得直起来,和 20 多年前我家 田头的杨树一样粗,完全可以成材使用了。 我家祖坟上有许多树,父亲的那一棵,却是最大最粗的。乡村伦理中的人品与德行,原 是可以在因果中对坟地和树木给以给养的。今年正月间,80 岁的三叔下世时,我忽然看到 父亲坟前的树没了,被人砍去了。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再看别 的坟头的树,大的和小的一律被人伐光了,原来一片林似的密和绿,现在也都荡然无存、光 秃秃的了。想到今天乡村世界的繁华和闹乱;想到路边一年四季竖着的收购木材的华丽的广 告牌;想到我几年前回家就看到村头路边早已没了树木的荡荡洁净和富有,也就豁然明白了 父亲坟头被人砍树的原委和因果。 只是默默念念地想,时代与人心从田头伐起最终就砍到了坟头上。 只是想,父亲终于在生前死后都没了他的树,和人心中最终没了旗一样。 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时才可长成树。成 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 (选自《散文选刊》2010 年第 3 期,有删改) 5.文中说:“另一边,有人就把分到自家田地中的树木都给砍掉了。”“可最终,父 亲没有砍那树。”人们砍树和父亲不砍树各怀着怎样的心理,表现出什么样的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两个方面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刻内涵。 (1)树桩的白,如在云黑的天空下白着的一片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树桩呈着岁月的灰黑色,显出无尽的沉默和蔑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中作者多次把树比喻成旗杆或旗,统观全文,从三个层面简要说明作者这样写 的深刻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最后说“只是想,父亲坟前的老桩在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的,但不知那芽几 时才可长成树。成了树,又有几年可以安稳无碍地竖在坟头和田野上”。请探究其中的深刻 意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9~12 题。 边村夜色 四 平 木屋飘出缕缕炊烟的时候,悠闲啃食秋草的牛羊,开始走下金色的山坡,转出秋叶如金 的桦树林,在夕阳中迈着散漫的步子走向自己的家。 无声的炊烟,在山岭环抱的村舍上飘曳、弥漫,然后悄悄地消融在湛蓝而高远的天空, 透露出一种原始而质朴的意味。碧莹莹的禾木河,如一脉纯美的玉带,淳悠悠、温润润地贴 着山根流泻、延伸,显露出一副凝神静气、自在无忧的情态。走上古老木桥的牛羊,都会放 慢回家的脚步,低头看看流水与桥墩相遇时轻轻飘曳起的雪白浪花、玉白波纹。流水一如既 往在夕阳下闪出温暖的光泽,然后在渐行渐远中归于沉静,最后消失在金色的丛林中。 落日在西边山头悄悄地滑落,牛羊在余晖中悠悠地行走。当它们越来越长的身影与木屋、 山岭的阴影融合为一体的时候,整个村子就渐渐没入了淡蓝的夜色中。 随着夜色变得深浓,气温迅速降低,悄然滑过的风里,已经蓄积了浓浓的寒意,它不仅 会快速消耗掉人的体温,也会把一种难言的边关情绪注入人的心间,甚至让人进入久远的岁 月里。忽然感觉到边关的夜风里,不仅有身处孤远的寒意,还有熠熠的霜雪颜色,思亲怀远 的同时,一种诗情在心里涌荡。 木屋中,土瓦人家吃完简单的晚饭,很快就进入自己深深的睡梦中;围栏里,牛羊在静 静回味着一天的生活,不时发出轻轻咂摸滋味的声音。原本就没有喧嚣的村落,这时酣然沉 入一个无忧无虑的梦境。四周起伏的山岭,已经环成一座沉静、严密的黝黑色屏障,阻挡任 何外来的惊扰;坚实的屏障上撑起了巨大的、幽蓝色的穹顶,并且上面还布满了大大小小清 晰、闪亮的星星,它们好像都在默默注视着这些静谧的木屋,注视着这个童话般的边关小村。 走到一家的围栏前,一只狗轻轻地哼了两声,并没有再向陌生人做出任何具有威胁性的 举动。这个时候,我们才意识到:这个家家都有狗的村子里,夜晚竟然安静得没有狗叫声。 就在凝神静思的时候,一阵清晰的流水声传来,分明的节奏里,有一种平和、无尘的光 泽。情不自禁地仰头往天空看去,一时间却无法辨别天上的银河,倒觉得满天星光都是溅起 的浪花。一番遐想、陶醉后,才想起那是禾木河的流水声,这优美自然的清音、流转不息的 旋律,使禾木村的夜晚静谧而有洁净的光彩。 一轮满月从山后浮出,不经意间就勾勒出山脉的起伏、沟壑的深浅,皴染出山坡林木的 明暗、草丛的厚薄;一片如雪的清辉洒落在一幢幢木屋的顶上,然后顺着陡峭的屋顶流淌到 地面,飘洒到围栏上;散落在远处的一个个干草垛,挺着丰满、厚实的身子,从容地顶着雪 白的月光,那份自信尽在不言中。 突然感觉到月色下的边村,就是在安宁世界中铺开的一幅水墨画,它的线条简洁、明快, 它的轮廓清晰、分明,朴素里散发出洁净而清冽的气息,宁静间流露出安逸而无忧的神情。 边防哨兵换岗的脚步声响起,这使边关小村的夜晚显得更加安宁、深沉。 在温暖的木屋里舒服地躺下,远处禾木河的流水声又清晰地传来,可能是因为有了清月 的朗照,那音色显得更加纯净、明亮,清澄无染。 9.开头第一段突出描写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寒意)也会把一种难言的边关情绪注入人的心间,甚至让人进入久远的岁月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家家都有狗的村子里,夜晚竟然安静得没有狗叫声。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1.请结合全文回答,作者为什么以“边村夜色”为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最后一段,有人说应该删掉,有人说不应该删掉。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表面写仰望鸟不住旧巢,不辞劳苦另筑新巢;实则表达了对鸟这一行为的敬仰。敬 仰之情尽管是在那天才突然萌生,但这一深重的感情好像贯穿了整个春天。 解析 句中“仰着脸”三个字很重要,“仰”有“仰望”之意,也有“敬仰”之意。 2.(1)用存疑的方式表达作者的观点:不是鸟类的天性不安,而是人类的巨大痛苦。(2) 巨大痛苦源于人类不善待鸟类而招致鸟类的拒绝、痛斥和对峙,作者因此既饱受良心的责备, 又担心遭受自然的报复。(3)主张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启示人类应亲近自然,善待生灵。 解析 首先应确定作者说的这句话的意思,然后分析鸟类为什么对人类拒绝、痛斥和对 峙,进而分析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3.(1)这样写形象地表明“我”不愿相信母亲已经死去,尽管“我”来时原本是知道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这道题要从体会“我”的心 理感受上作答。“我”把车座及靠背铺得温暖舒服,显然是想让母亲坐着舒适,下意识地认 为母亲还活着,还像平时一样。同时,由文中“只过了一夜,妈妈就走了,走得急切仓促” 一句可见,母亲的去世令“我”难以接受。综合这些信息就可以把握该句的含意。 (2)加上这样的形容词表明了工人师傅的态度,因为这种情景他们见得太多了,从而说 明生命的结束是必然的,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为下面写生命作了铺垫。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道题实际上是要求考生理 解“机械而利索”的含义。“机械而利索”说明工人师傅对这项工作太熟悉了,但文章不是 来写工人师傅的,从下文“人的生命竟如此难以把握”,“更令人惊异的是大家奔向的目标 7 是共同的,也是唯一的”,“这是挡不住的丧失”等句子来看,作者是写对生命的感悟,那 么品味“机械而利索”的含义,也自然应向作者的写作意图靠拢。 4.(1)生命的丧失是挡不住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这道题应结合语境来作答, 为什么说“生命就是捧在手里的水”?接下来原文有“从我们拥有生命的那一刻起,我们的 十指无论怎样拼命地靠拢,怎样小心翼翼,水还是一点一滴地渗漏,这是挡不住的丧失”, 答案即可由此句归纳得出。 (2)每个人的生命有多长,自己生前是无法预测的。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回答这道题要结合文中语 境,抓住关键词语。“储蓄”应该是比喻生命的长短。它既然是上帝放进去的,至于有多少 就无人知道了。同时结合“究竟它有多少?没有人在生前知道”一句所传达的信息,回答这 道题就不难了。 5.(1)砍树人的心理:有人分了地就认为地里的树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并担心政策变化, 政府会把田地收走。品质:看重私利,缺乏信念和坚守。 (2)父亲的心理:不忍砍掉那棵还没有真正长成的树,期望它再长长。品质:父亲的善 良和对信念的坚守。 解析 人们砍树的心理在第二段一、二两句中交代了。父亲的心理表现在第三段父亲的 语言上。 6.(1)使用比喻手法,以“雪”的惨白阴冷比喻树桩的“白”,给人一种触目、刺眼的 感觉,形象地传达出父亲看到树被砍伐后心理上的疼痛和伤感。 (2)使用拟人手法,树桩的“沉默和蔑视”是对人性贪婪和人们失去敬畏之心的无声控 诉。 解析 该题不完全是赏析题,而是从修辞手法、表达效果两方面来分析的含意题。答题 时应答出修辞手法、表达效果和深刻内涵。 7.(1)像旗一样直立挺拔的树象征(或比喻)父亲高大的形象及淳厚的美德。(2)“旗”象 征“信念或信仰”,旗一样的树不断被伐掉,说明人们逐渐失去了信念和信仰。(3)以“旗” 喻“树”意在说明乡村伦理中的人性与品德能够荫庇后人,可敬可畏,不容亵渎。 解析 三个层面也可理解为三个角度:父亲层面,村民层面,主旨层面。 8.(1)春醒之后一定会有新芽,表明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2)改革开放的时代,“钱”似乎左右着一切,人人一心想着致富,作者对失去坚守美 德信念的担忧。 (3)对朝令夕改的政策的忧虑。 解析 该题虽说是探究题,也可视为含意分析题。应对应句子的三层意思进行探究。 9.突出描写了景物美丽、宁静的特点。其主要作用是为写下文的边村夜色渲染了一种 平和的气氛,奠定了全文舒缓、深沉的感情基调。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结构、欣赏作品形象的能力。通读全文可以发现,文章通篇都 在描写“边村夜色”的“静谧”“安静”“深沉”,第一段的景物描写也在突出这些特点。 回答作用时,则应结合该段在全文中的位置及文章主题来思考。 10.(1)(寒意)勾起了守卫边陲的军人心中的那种孤独、思乡之情(或“思亲怀远”之情), 甚至使人想起古代那些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 (2)因为边村的夜晚很安宁,所以虽然狗很多,却听不到狗叫声。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的能力。(1)句中的“边关情绪”,就是后一 句中所说的“孤远”“思亲怀远”之情;(2)句的含意则很好理解,因为边村的夜晚很安宁, 所以没有狗叫声。 11.“边村夜色”是美好、安宁、平和的,这说明边村百姓的生活是和平的,而这一切 源自边防战士的无私奉献。作者通过描写“边村夜色”,表达了对无私奉献、日夜警惕地守 卫着祖国边境的边防战士的赞美之情。 解析 回答此题,首先要筛选出文中的重要语句,如“随着夜色变得深浓,气温迅速降 低……它不仅会快速消耗掉人的体温,也会把一种难言的边关情绪注入人的心间,甚至让人 进入久远的岁月里”“突然感觉到月色下的边村,就是在安宁世界中铺开的一幅水墨 画”“边防哨兵换岗的脚步声响起,这使边关小村的夜晚显得更加安宁、深沉”等,然后结 8 合文章主旨进行概括。 12.示例:可以删掉。因为文章倒数第二段已揭示出了作品的主题,最后一段是画蛇添 足。删去后,文章结尾显得干净利落。(或答:不应该删掉。因为它照应了文章第二段、第 七段对禾木村“归于沉静”和“夜晚静谧而有洁净的光彩”的描写,使作品结构紧凑;同时 以景语结尾,令人回味无穷,增添了作品的诗情画意。)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 答案不唯一,只要能结合文本自圆其说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