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散文阅读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散文阅读作业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散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7分)‎ 孤独的普希金 肖复兴 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似乎对比南京路、淮海路,这里可去可不去。‎ 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路,与岳阳路只一步之遥。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铜像即收眼底。大概是缘分,非让我在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季节与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涌出普希金许多明丽的诗句,春水一般荡漾。‎ 其实,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从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过是身旁的水泥电杆一样。提起他来,甚至说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诗。‎ 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于是,人们绕过他,到前面不远的静安寺买时髦的衣装,到旁边的教育会堂舞厅跳舞,到身后的酒吧间捧起高脚酒杯……‎ 当晚,我和朋友去拜谒普希金。铜像四周竟然了无一人,散步的、谈情说爱的,都不愿到这里来。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顶。由于石砌的底座过高,普希金的头像显得有些小。我想,更不会有人痴情而耐心地抬酸了脖颈,如我们一样仰视普希金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了。‎ 此时,教育会堂舞厅中音乐四起,爵士鼓响得惊心动魄。红男绿女进进出出,缠绵得像糖稀软成一团,偏偏没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 ‎ 我很替普希金难过。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在普希金铜像旁,即便是雨雪飘飞的日子,那里也会有人凭吊。那一年我去时,正淅淅沥沥下着雨,铜像下依然摆满鲜花,花朵上沾满雨珠,宛若凄清的泪水。有人在悄悄背诵着普希金的诗句,那诗句也如同沾上雨珠,无比温馨湿润,让人沉浸在一种美好的诗的意境中。‎ 而这一个夜晚,没有雨丝、没有鲜花,普希金铜像下,只有我和朋友两人。普希金只属于我们。‎ 第二天白天,我特意注意这里,除了几位老人打拳,几个小孩玩耍,没有人注意普希金。铜像孤零零地立在格外灿烂的阳光下。‎ 朋友告诉我,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毁于日军侵华的战火中,第二尊毁于我们自己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铜塑像屹立在那里半个多世纪安然无恙,我们的普希金铜像却在短短的时间内连遭劫难。‎ 在普希金铜像附近住着一位老翻译家,一辈子专门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亲眼目睹普希金的铜像被红卫兵用绳子拉倒,内心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地震。有人劝他搬家,避免触目伤怀,老人却一直坚持守在普希金的身旁,度过他的残烛之年。‎ 老翻译家或许能给孤独的普希金些许安慰。许多人忘记了当初是如何用自己的手毁掉了美好的事物,当然更不会珍惜美好的失而复得。而年轻人漠视那段悲惨的历史,只沉浸在金庸或琼瑶的故事书里,哪里会有老翻译家那份深厚的情怀,涌动老翻译家那般刻骨铭心的思绪?据说残酷的沙皇读了普希金的诗还曾讲过这样的话:“谢谢普希金,他的诗感发了善良的感情!”而我们却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抛在街头。‎ 我忽然想起普希金曾经对于春天的诅咒——‎ 啊,春天,春天,‎ 你的出现对我是多么沉重 ‎……‎ 还是给我飞旋的风雪吧,‎ 我要漫长的冬天的幽暗。‎ 有几人能如老翻译家那样理解普希金呢?过去成了一页轻轻揭去的日历,眼前难以抵挡春日的诱惑,谁还愿意去在凛冽风雪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呢?‎ 离开上海的那天下午,我邀上朋友再一次来到普希金的铜像旁。阳光很好,碎金子一般缀满普希金的脸庞。真好,这一次普希金不再孤独,身旁的石凳上正坐着一个外乡人。我为遇到知音而兴奋,跑过去一看,失望透顶。他手中拿着计算器正在算账,很投入,他的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 再到普希金像的正面,我的心像被猫抓一般难受。石座底部刻有“普希金(1799—1837)”字样,偏偏“金”字被黄粉笔涂满。莫非人们只识得普希金中的“金”字?‎ 我们静静地坐在普希金塑像旁的石凳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阳光和微风在无声流泻。‎ 我们望着普希金,普希金也望着我们。‎ ‎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文章开篇作者认为,相对于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岳阳路上的普希金铜像是可看可不看的,因为前者比后者名气盛,影响大。‎ B.文章第四段“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一句,是说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普希金距离当代大多数人十分遥远。‎ C.上海普希金塑像石座底部的“金”字被黄粉笔涂满这一细节,让“我”对人们只追求物质金钱的心态产生难过之情。‎ D.老翻译家坚守在普希金像的身旁,完全是出于对普希金及其诗作的热爱,他成为孤独的普希金唯一的安慰。‎ E. 作者表达自己的感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使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丰富而饱满,既有无奈、痛苦,又有遗憾、忧虑。‎ ‎2.请理解文中画横线语句所表达的含义。(6分)‎ ‎3.题目“孤独的普希金”有多层含义,请根据全文内容,加以解释。(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5分)‎ 农舍 ‎(德)赫尔曼黑塞 我在这幢房屋边上告别。我将很久看不到这样的房屋了。我走近阿尔卑斯山口,北方的、德国的建筑款式,连同德国的风景和德国的语言都到此结束。‎ 跨越这样的边界,有多美啊!从好多方面来看,流浪者是一个原始的人,一如游牧民较之农民更为原始。尽管如此,克服定居的习性,鄙视边界,会使像我这种类型的人成为指向未来的路标。如果有许多人,像我似地由心底里鄙视国界,那就不会再有战争与封锁。可憎的莫过于边界,无聊的也莫过于边界。它们同大炮,同将军们一样,只要理性、人道与和平占着优势,人们就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无视它们而微笑——但是,一旦战争爆发,疯狂发作,它们就变得重要和神圣。在战争的年代里,它们成了我们流浪人的囹囵和痛苦!让它们见鬼去吧!‎ 我把这幢房屋画在笔记本上,目光跟德国的屋顶、德国的木骨架和山墙,跟某些亲切的、家乡的景物一一告别。我怀着格外强烈的情意再一次热爱家乡的一切,因为这是在告别。明天我将去爱另一种屋顶,另一种农舍。我不会像情书中所说的那样,把我的心留在这里。啊,不,我将带走我的心,在山那边我也每时每刻需要它。因为我是一个游牧民,不是农民。我是背离、变迁、幻想的崇敬者。我不屑于把我的爱钉死在地球的某一点上。我始终只把我们所爱的事物视作一个譬喻。如果我们的爱被勾住在什么上,并且变成了忠诚和德行,我就觉得这样的爱是可怀疑的。‎ 再见,农民!再见,有产业的和定居的人、忠诚的和有德行的人!我可以爱他,我可以尊敬他,我可以嫉妒他。但是我为摹仿他的德行,已花费了半辈子的光阴。我本非那样的人,我却想要成为那样的人。我虽然想要成为一个诗人,但同时又想成为一个公民。我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和幻想者,但同时又想有德行,有家乡。过了很久以后,我才知道不可能两者兼备和兼得,我才知道自己是个游牧民而不是农民,是个追寻者而不是保管者。长久以来我面对众神和法规苦苦修行,可它们对于我却不过是偶像而已。这是我的错误,这是我的痛苦,这是我对世界的不幸应分担的罪责。由于我曾对自己施加暴力,由于我不敢走上解救的道路,我曾增加了罪过和世界的痛苦。解救的道路不是通向左边,也不是通向右边,它通向自己的心灵,那里只有上帝,那里只有和平。‎ 从山上向我吹来一阵湿润的风,那边蓝色的空中岛屿俯视着下面的另一些国土。在那些天空底下,我将会常常感到幸福,也将会常常怀着乡愁。我这样的完人,无牵挂的流浪者,本来不该有什么乡愁。但我懂得乡愁,我不是完人,我也并不力求成为完人。我要像品尝我的欢乐一般,去品尝我的乡愁。‎ 我往高处走去时迎着的这股风,散发着彼处与远方、分界线与语言疆界、群山与南方的异香。风中饱含着许诺。再见,小农含,家乡的田野!我像少年辞别母亲似地同你告别:他知道,这是他辞别母亲而去的时候,他也知道,他永远不可能完完全全地离开她,即使他想这样做也罢。‎ ‎1.对本文鉴赏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作者把两种不同价值观定格在游牧民与农民身上,使抽象的理念得到具象的表达。‎ B.这篇散文用诗化的语言,将议论抒情熔为一炉,巧用对照手法则是它的又一特色。‎ C.“农舍”象征着温馨的故土家园,象征着固守某一形式的安定生活,十分形象。‎ D.在文中,作者主要表达了一种回归原始,回归自然的愿望,即本文主旨。‎ ‎2.请分别说出“农民”“游牧民”“流浪者”在文中的含义。(6分)‎ ‎3.请概括“我”在告别农舍的时候,表现出的各种复杂的情感。(6分)‎ 一、‎ ‎【答案】1.CE ‎2.对于过去那段践踏、毁灭文化的沉重历史,人们轻易地忘掉。人们沉浸在物质的享受和对金钱的追求中,没有人愿意在痛苦的磨砺中净化自己的灵魂。‎ ‎3.①上海街头的普希金塑像无人拜谒。②普希金的诗作无人阅读。③普希金所象征的高雅文化、美好、崇高的精神备受冷落。④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冷落“普希金”这种现象的否定态度。‎ ‎【解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面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要求选出“正确的两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A项,原因错,“名气盛,影响大”无中生有,是“缺乏虔诚”,不是“名气盛”;B项,“普希金距离当代大多数人十分遥远”错误,更多是指人们的漠视和远离;D项,“完全”“唯一”错,表述绝对化。故选CE。‎ ‎2.‎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弄清楚句子里的几个关键词语的意思,再看整个句子的含义。本题中,需要理解的句子是:过去成了一页轻轻揭去的日历,眼前难以抵挡春日的诱惑,谁还愿意去在凛冽风雪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呢?其中,“过去”指的是那段践踏、毁灭文化的沉重历史,“春日的诱惑”指的是物质的享受和对金钱的追求,理解了这两个关键性词语,整个句子的意思就显而易见了,即:对于过去那段践踏、毁灭文化的沉重历史,人们轻易地忘掉。人们沉浸在物质的享受和对金钱的追求中,没有人愿意在痛苦的磨砺中净化自己的灵魂。‎ ‎3.本题考查考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解答本题,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就一种观点进行探究,即可根据观点是否明确,论述是否理,理由是否充分酌情给分。本题中,题目是“孤独的普希金”,其含义为:①上海街头的普希金塑像无人拜谒,如“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从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②普希金的诗作无人阅读,如“而年轻人漠视那段悲惨的历史,只沉浸在金庸或琼瑶的故事书里,哪里会有老翻译家那份深厚的情怀”。③普希金所象征的高雅文化、美好、崇高的精神备受冷落,如文中提到“过去成了一页轻轻揭去的日历,眼前难以抵挡春日的诱惑,谁还愿意去在凛冽风雪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呢”。通过这些层面,也可以看出: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冷落“普希金”这种现象的否定态度。‎ 二、‎ ‎【答案】1.D ‎2.农民:有产业的和定居的人,对土地忠诚,遵守道德、法规的保管者。‎ 游牧民:背离、变迁、博爱、幻想、诗意、艺术的崇敬者,懂得乡愁,寻求心灵救赎的追寻者。‎ 流浪者:克服定居的习性,鄙视边界,原始的无牵无挂的完人。‎ ‎3.①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之情;②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不舍之情;③对博爱、和平的渴求以及对战争和封锁的厌恶痛恨之情。④对曾施暴自身,不敢走上解救之路的痛苦悔恨之情。‎ ‎【解析】1.‎ 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对文意、文章的主旨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艺术手法等内容的考核,设错点概括类一般为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类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选择题错误的选项命制一般都有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D项,文章主旨理解不正确,本文想要表达的是,人应该追求这样一种生存境界,它不是一定界线中的和平与安定,不是对某一种形式的“忠诚”和“德行”,而是没有国界的爱和欢乐,没有空间“边界”和内心桎梏的世界大同。这是最理想的生存境界。而不是回归自然,故选D。‎ ‎2.此题考核分析词语含义的能力。要求分析“农民”“游牧民”“流浪者”在文中的含义,既然收文中的含义,就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作答,“农民”和“游收民”两个词语在文中多处出现,作者多次将“农民”与“游牧民族”进行比较,并说“我将带走我的心,在山那边我也每时每刻需要它。因为我是一个游牧民”“我才知道自己是个游牧民而不是农民,是个追寻者而不是保管者”“再见,农民!再见,有产业的和定居的人、忠诚的和有德行的人!”据此可知,在本文中,“农民”指有产业的和定居的人,忠诚的和有德行的人;而“游牧民”是指背离、变迁、幻想的崇敬者和追随者。“流浪者一词在文中出现了两次,一是“流浪者是一个原始的人,一如游牧民较之农民更为原始”意思是“流浪者”是处于自由的理想状态的人;二是“我这样的完人,无牵挂的流浪者……”表明“流浪者”是一个无牵无挂的人。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3.此题考查概括作品主题,探讨作者创作意图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找出能体现“我”思想情感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分析归纳。如第二段,文章先写了“跨越这样的边界,有多美啊”,表达“我”出对自由自在生活方式的向往之情;接着说自己鄙视国界,因为没有国界“不会有战争与封锁”,而且“只要理性、人道与和平占着优势”,人们就感觉不到国界的存在;可是一旦战争暴发,“它们成了我们流浪人的囹圄和痛苦”,表达出对博爱、和平的渴求以及对战争和封锁的厌恶痛恨之情。第三段,文章写“我”把房屋画在笔记本上,“怀着格外强烈的情意再一次热爱家乡的一切”,又表达出对家乡是热爱和不舍。第五段说“由于我曾对自己施加暴力,由于我不敢走上解教的道路,我曾增加了罪过和世界的痛苦”,表明作者在告别农舍的时候内心里还有对曾施暴自身,不敢走上解救之路的痛苦悔恨之情。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概括出本题答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