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福建省龙海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2017-11)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肯定美学的悖论与生态文明 在当代的环保运动中,一些激进环保主义者抛出肯定美学,即主张所有自然物都具有审美价值,自然物都是美的,否定自然界丑的存在。 毫无疑问,激进环保主义者要在美学与伦理之间架构桥梁,通过把所有自然物纳入美的范畴,从而实现保护的伦理诉求。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传统往往把对自然的欣赏集中在那些外形能吸引人类眼球的景观上,而忽视了其他景观——这种精英式的审美姿态极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它似乎暗示了某些平凡或丑陋的景观可以被人类任意摒弃甚至破坏。肯定美学要救赎那些经美丑衡量被排斥和边缘化的自然景物。激进环保主义者主张,自然要按如其所是的样子来欣赏。第一,拒绝自然的“艺术化”。观看雨后潺潺溪水中沐浴着阳光的石头是一种恰如其分的欣赏,而将这石头迁移至客厅的壁炉,则将自然物当成了艺术品。第二,不要判断。非判断的欣赏才是肯定美学,因为排斥了任何评价的尺度。第三,不要比较。肯定美学不仅认为自然物具有肯定的美学性质,且反对在自然物之间进行比较评价,所有自然物都一样美。 肯定美学本质上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拨。人类中心主义主张,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人只对人类自身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在以人为中心的美学传统中,审美价值完全依赖人的赋予。人类中心主义仅关注人而无视其他物种的存在,在此观念支配下的美学无疑也抹杀了自然美之客观特性。 肯定美学通过解构审美关系中人的中心作用而完成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质疑与颠覆。重新审视并消解审美中人的“中心”性是合理的,但肯定美学偏激追求“自然自律”即“去人化”也表现了其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简单化与片面性。从理论层面来看,肯定美学在消解人的“中心”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滑入了另一极端——“自然中心主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人作为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以自我为尺度进行活动是一种必然。审美也是如此,它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离开人不可能谈论审美欣赏。从现实层面而言,这种“去人化”的思路也使肯定美学环境保护的伦理诉求流于空谈。按照肯定美学的观点,自然界所有事物都具有肯定的审美价值,且相等,不可比较。既然如此,在自然保护中就必须对各个物种或景观加以相同的保护。对人类来说,这并不切合实际,生态环境的保护应确定哪些为重点,哪些不是重点。因而,有必要建立一个衡量事物美的尺度来确定物种的价值。而尺度的建立势必要将比较评价因素纳入其中。最终,没有人的参与,自然保护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肯定美学的建构也失去了伦理价值。 肯定美学的支持者不考虑国家、地区、种族的差异而无条件保护所有物种的伦理诉求,显然忽视了在世界范围内实施时所带来的严重不平等。在当前的环境格局中,若第三世界国家完全无视人民寻求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响应发达国家环保运动的号召而停止发展,这是一种平等吗?更何况发达国家在历史上曾对第三世界国家的自然资源进行了疯狂掠夺。肯定美学的支持者超越物种差异所追求的平等,实际上是以牺牲部分国家或人群的利益为代价的,这场运动一开始就定位为其他物种向人分权的无关国家、阶级等的普遍性行动,从而否认自己的立场,但它却难以掩饰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无论是价值论意义上的人类中心主义,还是“自然”或“生态”中心主义,这种“中心化”其实仍未超越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与“去中心化”的生态文明相去甚远。生态世界观把世界看成有机统一的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真正的生态文明既关注人的权利,也突显自然的内在价值。西方的生态运动要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只有根除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这可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肯定美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肯定美学主张所有自然物都是美的,都具有审美价值,都应该加以保护,而以艺术为中心的传统美学往往关注自然景观的外形特点。 B.肯定美学追求“自然自律”,在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上,重新审视并消解人的中心作用,主张“去人化”,是对人类中心主义的颠覆。 C.人们用美丑标准去衡量自然,一些平凡或丑陋的景物就被摒弃甚至破坏了,肯定美学则要重点保护这些被排斥和边缘化的景物。 D.肯定美学的支持者追求超越物种差异的平等,但事实上,这会带来严重的不平等,因为它是以牺牲部分国家或人群的利益为代价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以艺术为中心的美学传统有一定的评价尺度,在此基础上,人们只欣赏美的、不平凡的景观,这是一种精英式的审美姿态。 B.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的内在价值,无视其他物种的存在,肯定美学关于审美价值的观点,是对前者的反拨,也是一种进步。 C.肯定美学认为自然物一切皆美,都有肯定的美学性质,而以人为中心的美学传统则认为自然的审美价值完全依赖人的赋予。 D.激进环保主义者认为自然原本的样子都是很美的,都值得欣赏,反对将自然“艺术化”,反对对客观自然物进行主观评价判断。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激进环保主义者看来,雨后潺潺溪水中沐浴着阳光的石头是一种美,深秋悬崖峭壁上一棵耗尽生命的枯松也是一种美。 B.对人类而言,生态环境的保护应该确定重点与非重点,这势必要有人的参与,因此肯定美学的“去人化”思路难免会流于空谈。 C.只有根除二元对立思维范式,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西方的生态运动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真正和谐。 D.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都未超越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模式,真正的生态文明要既关注人的权利,又突显自然的内在价值。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 )~( 6)题。(14分) 玻璃 贾平凹 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肴电杆。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瑞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 我谢绝了。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 红星饭店也是玻璃装修,我选择这家饭店,是要证实他是不是真的在酒店挂伤的。他见了我,肿胀的脸上泛了笑容,步履却小心翼翼,到了门口还用手摸,证实是门口了,一倾一倾地摇晃着小脑袋走进来。 “我没请你,你倒请我了!”他说。 “一顿饭算什么!”我给他倒了一杯酒,他赶忙说:“我不敢喝的,我有伤。” “大伯,你是在德巴街酒店撞伤的吗?” “你……那酒店怎么啦?” “这么说,你真的在那儿撞的!” “这……” 老头瓷在那里,似乎要抵赖,但脸色立即赤红,压低了声音说:“是在那儿撞的。”一下子人蔫了许多,可怜得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这就好。”我说。 “我不是故意的。”老头急起来。“我那日感冒,头晕晕的,接到你的电话出来,经过那里,明明看着没有什么,走过去,咚,便撞上了。” “你撞伤了,怎么就走了?” “哗啦一声,我才知道是撞上玻璃了.三个姑娘出来扶我,血流了一脸,把她们倒吓坏了,要给我包扎伤口,我爬起来跑了。我赔不起那玻璃呀!” “他们到处找你哩。” “是吗?我已经几天没敢去德巴街了,他们是在街口认人吗?” “他们贴了布告……” 老头哭丧下脸来,在腰里掏钱,问我一块玻璃多少钱。 我嘿嘿笑起来。 “不是你给他们赔,是他们要给你赔!” “赔我?” “是赔你。”我说,“但你不要接受他们的赔偿,他们能赔多少钱?上法院告他们,索赔的就不是几百元几千元了!” 老头愣在那里,一条线的眼里极力努出那黑珠来盯我,说:“你大伯是有私心,害怕赔偿才溜掉的,可我也经了一辈子世事,再也不受骗了!” “没骗你,你去看布告嘛!” “你不骗我,那酒店也骗我哩,我一去那不是投案自首了吗?” “大伯,你听我说……” 老头从怀里构出一卷软沓沓的钱来,放在桌上:“你要肯认我是大伯,那我求你把这些钱交给人家。不够的话,让得贵补齐。我不是有意的,真是看着什么也没有的,谁知道就有玻璃。你能答应我,这事不要再给外人说,你答应吗?” “答应。” 老头眼泪花花的,给我又鞠了下躬,扭身离开了饭桌。 我怎么叫他,他也不回头。 他走到玻璃墙边,看着玻璃上有个门,伸手摸了摸,没有玻璃,走了出去。 我坐在那里喝完了一壶酒,一口莱也没吃,从饭馆出来往德巴街去。趁无人理会,我揭下了那张布告:布告继续贴着,只能使他活得不安生。顺街往东走,照相馆的橱窗下又是一堆碎玻璃,经理在大声骂:谁撞的,眼睛瞎了吗?! 我走出了狭窄的德巴街。 (有删改)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是对地下斗争题材影视作品的模仿,为后文悬念丛生的情节作出铺垫。 B.发现王有福正是受伤的路人后,“我”劝他到法院上告酒店,寻求更多赔偿,因为“我”不仅热心帮助朋友,也有打官司的经验。 C.小说中“我”的作用有三:故事由“我”讲述出来的,真实可信;“我”是事件的参与者,由于“我”的提议,情节得以发展变化;小说主人公王有福的性格,由于“我”的存在而更加鲜明。。 D.“我”经过照相馆时,见经理面对碎玻璃大骂,这一细节暗示此地这类纠纷不少,王有福担心的“投案自首”之事是经常发生的。 E.玻璃墙伤人事件的背后,交织着伦理观念、法治观念、诚信意识等不同理念的矛盾、困惑与冲突,是转型期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 5.小说中的王有福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6. 是否状告酒店,“我”与王有福的态度不同。你更认同谁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5分) (三)文本类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7-9)题目。(12分) “辽宁舰”上最后的八天七夜——追记航空工业英模罗阳 辛阳 何勇 白天亮 这是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 11月25日,沈阳。天色阴沉,寒风凛冽。 在外奔波17天。罗阳回家了。傍晚时分,汽车缓缓开进了中航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家属区。 车窗外,有他熟悉的温暖的家。可他,永远回不去了。 “辽宁舰”上的八天七夜,是他和同事们,和他心爱的战机共同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让我们走进罗阳最后的八天七夜,细说这位“航空英雄”和他执着的航空信念…… 11月18日 晴 初登“辽宁舰” 带着旅途奔波的疲惫,11月18日早晨7时,罗阳乘坐直升机登上“辽宁舰”,开始执行歼-15起降飞行训练任务。 罗阳匆匆把行李放下,没有做任何整理。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 他很着急。上舰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急着询问此次海试飞机每天怎么训练,今后8天里的日程安排。 褚晓文比罗阳早登上“辽宁舰”几日,情况要比罗阳熟悉一些。他曾嘱咐罗阳,上了“辽宁舰”,最好先认认门,这里太大了。 13时30分,上午海试飞行结束。罗阳并没有按照褚晓文交代的来熟悉“辽宁舰”上的生活,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他想要尽快地熟悉这里的工作环境。“我来得晚,第一次上船,我对船不了解。”罗阳这样对褚晓文说。褚晓文回忆说:“他很心急,希望能一下子进入到工作状态。” 11月19日至21日 晴 基建日 浩瀚的大海,一望无边。 此后的几天,舰载机——歼-15海试飞行后要接受例行检查,同时飞行人员也要进行基础的流程演练,“辽宁舰”也要进行适时的“体检”。 “辽宁舰”少了些发动机巨大的轰鸣声,安静了许多。 罗阳依旧停不下来。他想知道每一个细节。他向海军询问下一步海试飞行的工作要求,向空军询问今后对飞机制造的要求,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飞机试飞时还需要做哪些改进,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舰载机能否满足中国海军的需求。他在为下次随船海试做着准备工作。 每天晚上6时,航空例会和晚餐后,罗阳和褚晓文都要在甲板上走走。褚晓文说,罗阳能走上10到12圈,“他在思考,思考着歼-15以及沈飞和中国航空的未来”。 11月23日、24日 晴 海试日 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 歼-15起落时巨大的轰鸣声牵动着“辽宁舰”上的每一个人。 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每次起降,罗阳总是在距离它最近的位置。 罗阳是接替谢根华上舰的,谢根华告诉罗阳,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巨大轰鸣,可以通过张大嘴巴大声呼喊来抵消对人体的影响。 然而,每次起飞降落,罗阳都要拿出笔记本,在上面写下些什么,似乎忘记了谢根华和他所说的这些要点。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公司董事长孟军说,他是在记录飞机起降时的位置。 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 舰载机——歼-15,中国国防的期盼,全世界在瞩目。歼-15海试,不能失误,更不能失败。 从飞机立项到设计、制造、飞行,罗阳都参与其中。看着自己亲自研发制造的飞机就要首飞,充满了热爱、期待,但又充满了无限担心,压力之大、责任之重,难以想象。 “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验罗阳的巨大压力,”孟军说,“作为歼-15的研发制造者,在一旁观看、记录着舰情况可以说是提心吊胆。而歼-15起飞时巨大的轰鸣声,更是震得人心脏难以承受,但罗阳却坚持记录了任何一批次飞机的触舰、复飞等动作,他的观看点离飞机最近距离不超过20米。” 兴奋。激动得忘了病痛。 11月24日,“辽宁舰”首批舰载机全部完成航母起降飞行训练。 “任务完成了,我很欣慰。”由于保密要求,这是罗阳上舰后打给妻子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电话。 11月25日 阴霾 返航日 成功,离舰,鲜花。 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 罗阳显得有些疲惫,他没有和身边的人拥抱,没有像他们那样激动;他只有淡淡的微笑,略带疲惫的微笑。 欢迎的人群中,谢根华在,褚晓文也在。可是他们在甲板上没有看到老罗,再往甲板下面看,看到了孟军、孙聪。褚晓文说,罗阳是最后才下来的。 褚晓文对迟迟下来的罗阳说:“辛苦了。” 舰载机——歼-15成功起飞,而罗阳却倒下了,不再起来。 送别罗阳的人说,他的遗容很安详。 (选自2012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7.选出对文章内容写作手法理解错误的一项( )(3分) A这篇新闻报道,采用了日记的形式,这样写作便于展开顺叙,使文章条理清晰, 便于更全面地表现罗阳,表达对他的追忆与缅怀。 B罗阳的表现与庆祝的现场热烈构成对比,体现压力和病痛已使罗阳疲惫至极,当时罗阳是冷静而客观的,表现了他强烈的事业责任感。 C采用日记体的形式,可以从容的叙述人物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给读者以时间的紧迫感,让读者的心灵和文章的思路一起起起伏伏。 D“他向海军询问……向空军询问……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句式反复,表现了罗阳工作的紧张繁忙,体现他强烈的责任心。 8.请结合文本概括航空工业英模罗阳的品质特点。(4分) 答: 9.简要分析这篇文章语言的主要特点。(5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知识考查(19分)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 。”朝廷从之。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 假:欺骗 B. 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 坐:因犯……罪 C.久之,出知秀州 知 :知州。 D.畏籍,莫敢犯法。莫:没有人 1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3分)( ) 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庞籍认为皇上决断不同于过去,臣下私下就会觉得很迷惑。如果这样,那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气。 B.庞籍长于史事。仁宗执政初期,庞籍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用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不久元昊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心里挂念旺荣安危,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为太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5分) (2) 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5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诗,完成14—15题。 入彭蠡湖口 谢灵运 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 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 乘月听哀狖,浥露馥芳荪。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 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攀崖照石镜,牵叶入松门。 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灵物郄珍怪,异人秘精魂。 金膏灭明光,水碧辍流温。 徒作千里曲,弦绝念弥敦。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客游倦水宿,风潮难具论。”二句突兀而起,立一诗总纲。起笔突兀,表达了对因风潮变幻不定、难以详细述说的水行客宿生活的厌倦之情。 B.“洲岛骤回合,圻岸屡崩奔”两句通过联想与想象描写彭蠡的水势:波涛奔流,分分合合,遇岸崖蹦起雪浪后奔流直下。 C.五、六、七、八四句主要通过月、猿啼、馥郁的芳草、晚春绿野、苍岩、白云等描绘沿途的景色。 D.“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揭示了诗人的心境,虽沿途景色恬静优美,但诗人的心情并不平静,对日夜晨昏有千念万感。 E.写江景各句,景中句句用典,也句句有情含理,却完全由即目所见写出,无有痕迹。最后“弦绝念弥敦”一句更有无尽远思,味在酸咸之外。 15.有人认为,诗歌前两句“倦”“难”二字最难咀嚼,请结合节选的这部分诗句作简要分析(6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分) (1)《劝学》中的:“ ”说君子的禀赋有别于一般人,甚至超过 一般人,是因为“ ”说明善于利用客观条件的道理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师说》中“ , ”的观点是一致。 (3)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的作用:“ , ”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 , ”借用秦的灭亡来说明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的道理。 (5)《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 , ” (6)《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气氛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枯松倒挂倚绝壁。”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7.下列词语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比起秋天的枫林来,夏天的枫林没有那么撩人的红韵,但那生机盎然的绿, 着的却是一股青春的朝气。 (2)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 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 (3)我们相隔的不是几小时的车程,而是一整块大陆,就像歌里所唱的,用我的晚安陪你吃早餐,但是 也隔不断彼此的思念 A.萌动 调剂 地久天长 B.涌动 调节 地久天长 C.涌动 调节 山长水远 D.萌动 调剂 山长水远 1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81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 B“魔幻现实主义大师”加西亚.马尔克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名著《百年孤独》,一度在国内各大书店杳无踪迹,据说是因为版权问题。 C、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9.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B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 C漫步万盛石林景区,石林、溶洞、飞瀑显露出鬼斧神工的魅力,浓郁淳朴的苗家风情及风姿绰约的民族歌舞增添了人文情趣。 D海滨公园是附近居民喜爱的运动场所,在花海中无论是散步、慢跑还是骑车锻炼都令人神定气闲。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B.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2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B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促使皮肤美白细腻的状况 C时光的流逝不能让我淡忘对故乡浓浓的思念,反之,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日久弥坚。 D最近,国家发改委下调了青霉素、罗红霉素等162个品种、近1300个剂型的药品价格,平均降幅是调整前规定价格的21%。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成了当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最火的节目,其中的优秀选手,比如武亦姝,也迅速成为了网络红人。从本质上说,《中国诗词大会》也属于一档真人秀类节目。当今中国,真人秀类节目占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半壁江山,而且收视率居高不下,但质疑和抨击之声也不绝于耳,能像《中国诗词大会》一样得到众口一词追捧的,其实不多。从中,我们能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呢? 请联系社会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龙海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1.解析:“重点保护”错,原文是“肯定美学要救赎那些经美丑衡量被排斥和边缘化的自然景物”,肯定美学主张所有自然物都有审美价值,应该加以相同的保护,而不是“重点保护”。参考答案:D 2.解析:“也是一种进步”错误,原文无此信息。根据原文,作者认为,肯定美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自然中心主义,不能算是一种进步。参考答案:B 3.解析: 表述绝对化。原文中“这可从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等生态智慧中汲取营养”是作者提出的建议,而非必要条件。参考答案:C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4.CE,答A.B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5.①性情谦卑,甚至有点窝囊;见了晚辈,也要鞠躬,说话谦和;②胆小怕事,有点狡黠;撞了玻璃偷偷溜掉,别人问起也不敢承认;③有点固执,但不失本性善良;怀疑酒店诚意,承认自己责任,不愿借机发财。(每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答对即可。) 6.观点一:认同王有福的态度:①王有福受伤与酒店管理有关,但他是有行为能力的成年人,应负一定责任;②王有福害怕赔偿溜走,逃避责任在先,索赔理由不够正当充分;③王有福害怕受骗而拒绝索赔,在当时情况下,未尝不是理性的选择。 观点二:认同“我”的态度:①酒店失误导致王有福受伤,要求赔偿正当合理;②王有福放弃索赔是担心上当受骗,说明他缺乏法律常识,更应进行法律启蒙;③王有福式的宽容是对不良行为的纵容,有害无益。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三点给8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可根据观点明确、理由充分给分) (三)7.D(不是反复,是排比)(3分) 8.①有强烈的爱国情怀。②有执着的信念。③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④无私奉献(或“爱岗敬业”),一丝不苟(或“认真负责”)。(4分,每点1分) 9.①运用短句,简洁有力。如“压力。压得人喘不过气”突出强调了人物所面临的压力之巨大。(分析“轰鸣。震得人心中翻腾”“成功,离舰,鲜花”等亦可)②运用整句,句式整齐,语流贯通。如“他向海军询问……向空军询问……向总设计师孙聪询问……向司令员和参谋长询问……”,使用排比句式,表现了罗阳工作的紧张繁忙,体现他强烈的责任心。(分析“而是到各个仓位,到飞机塔台,到方舱”“人们在拥抱,在欢呼,在庆祝”等亦可)③形象生动。如“巨大的压力像一双无形的大手扼住了他”,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压力之巨大。(分析“罗阳看待歼-15,如同看待自己的孩子一般”等亦可)(5分) 二、古诗文阅读(40分) (一)文言知识考查(19分)10.A 【解析】假:借给。11.A。12.D。“因招怀之”正值仁宗厌恶战争 13.(1) 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遗诏”要活用;“制”制度;之,代词,代制度)。 (2) 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不豫”身体不适;“果”实现;“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 (三)古代诗歌阅读(11分) 14.B(不是联想想象,是眼前之景)D(是九、十两个句子) 15.注:①具论:详细述说。②圻(qí)岸:曲岸。③狖(yòu):长尾猿。④屯:聚集。诗歌前两句中,一个“倦”字表明了诗人对“客游”在外并长期“水宿”的厌倦之情,以下诗句通过对旅途环境的描述衬托这种厌倦之情,最后以日夜晨昏“千念”“万感”进一步表达这种情感;一个“难”字表达对人生经历艰难,“风潮”不断,难于“具论”的无限感慨,中间六句环境描写看似旅途所见,实则是诗人对自己多年旅途颠沛生活或凶险或平静的总结。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6.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6连峰去天不盈尺(3. 6各一分,其余每句两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道题3分) 17C涌动 18解D项望文生义。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地势险峻,易守难攻。(耄耋之年,八九十岁。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纪很大的人。耄耋之年,年纪十分大的时候。杳无踪迹,不仅远得不见踪影,连一点踪迹都没有。比喻不知去向,下落不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是指将真实的意图隐藏在表面的行动背后,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产生错觉,并忽略自己的真实意图,从而出奇制胜。) 19D。(A :“量入为出”使用不恰当,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量入为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根据收入的多少来定开支的限度”,“入”和“出”是指“收入”和“支出”,不是“在家”和“出门”。B “安土重迁”意为留恋故土,不肯轻易的迁移。而该句说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乐意告别家乡,词义与句义完全相反。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C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柔美。其使用对象是女子,该句却用来形容民族歌舞,显然用错了对象。) 20.A(B项,滥用介词,删去“对于”。 C项,介词“由”误用为连词“由于”D项,成分残缺,添加“力度”与“加大”照应。) 21C句式重复“愈发”去掉。 四、作文(60分) 解析:要求学生能从“古诗词热”看文化自信与文化传承等问题。 ①从文化角度思考,这种对古典文化的回归是时代的需求,是延续中华文脉、提升人民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实力的需要。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对世界文化的学习达到了一个高点,但我们的价值观和文化属性渐渐在模糊,我们需要重塑我们的文化自信。 ②从综艺节目的创新和本国化上,也可以得到一些启示。过去的一些真人类综艺节目,很多是简单照搬或复制外国的形式,我们的真人秀节目应该有新的突破,我们要打造符合中国观众的本土真人秀节目。像此前的《中国达人秀》《生存大挑战•重走长征路》等,就因有鲜活的中国元素,而受到追捧,《中国诗词大会》更是如此。 ③还可以从节目的雅俗上去思考。一些真人秀节目“取向恶俗”,大量模仿西方真人秀节目中的“人性污点、暴力、性和巨额奖金”等内容,这种“庸俗、低俗、媚俗”是要遭到摒弃的,有的真人秀节目就因此而遭到禁播。《中国诗词大会》活泼美丽,格调高雅,富有文化内涵,每次节目都如一道文化大餐,唤醒了中国人的诗心,激发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原因多样,我们可以谈一点,也可以多样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写文章不是对这个问答题的简单回答,而是要联系现实来分析真人类节目的优劣。寻找到原因后,我们还可以将其成功原因推及到社会中的其他领域,从而得出一个更有高度的一般性结论。 《宋史·庞籍传》“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原文及翻译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及进士第,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宰相的才能。 预修《天圣编敕》,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若是,则清强者沮矣”。 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籍升为群牧判官,于是上言说“过去的制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装装备的表现。如今皇上决断不同于过去,臣下私下觉得很迷惑。如果这样,那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气。” 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又奏: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师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交付阁门,取来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又上奏说:“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近亲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使它取决于执政大臣。” 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孔道辅对人说:“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摩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 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 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上对下的告谕)免除工人市租。庞籍说:“宋朝建国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诏令有司:“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马上接受。” 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 多次弹劾范讽的犯罪之事,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以祠部员外郎罢免为广东南路转运使。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 庞籍也降为太常博士,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 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 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平,攻破五龙川,边境百姓被焚烧掠夺几乎完尽,庞籍到任后,在山谷旁边修筑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进行耕种,将收获的粮食来作为军需之用。戍兵十万没有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 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乃屯兵青涧城。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 元昊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说前来投诚,庞籍说:“这是欺骗。”于是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送走。 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 不久元昊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正值仁宗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为太尉。 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朝廷从之。 庞籍说“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官职),假使旺荣成为太尉,那元昊就不能做臣子了。如今他的来信自称‘宁令’或‘谟宁令’,都是官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议。 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 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秘密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太子,言辞十分恳切。 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 调往定州,奉召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致仕,封为颍国公。 薨,年七十六。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去世,终年七十六岁。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 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追赠司空,加侍中,谥号“庄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