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吟诵是一种既遵循语言特点,又根据个人理解,依循作品的平仄音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它比普通朗诵对作品内涵有更深入的体会。吟诵不是为了吟给别人听,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心灵与作品中诗人之心灵,藉着吟诵的声音达到深微密切的交流和感应。因此,吟诵之前有两点基础必不可省:一是对于作者与诗歌情意的了解;二是读诵的节奏平仄。没有这两点基础的自由吟是不能通达的。 吟诵不但是读诗、欣赏诗、理解诗的重要法门,而且是写诗重要的入门途径。诗要自己“跑”出来。诗怎么自己“跑”出来?你要对诗歌中文字的音声、节奏、韵律非常熟悉。你熟于吟诵,于是你的诗是随着声音跑出来的。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这种兴发感动的力量从何而来?无论就作者还是读者而言,都是从吟诵得来的。吟诵是一种律动,先于文字,语言文字伴随着这个节奏的律动自己“跑”出来。真正的好诗绝不是查着字典、对着韵书一个字一个字拼凑出来的,一定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所谓字从音出、字从韵出,使用的文字是从它的发音、它的声韵出来的。所以作诗的时候为什么用这个字不用那个字,有时候是因为意思的关系,有时候是因为声音的关系。当你做这种斟酌的时候,不是纯粹的理性,是你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辨别出来的,很微妙,很见功力。 吟诵不是制造一个音乐的调子去唱,它不死板。每个人都不同,同一个人的吟诵也会不同。同一首诗你可以早晨吟的时候调子高一点,晚上吟的时候低一点,也可以今天吟得快一点,明天吟得慢一点,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中国的吟诵不是拿唱歌的调子教大家齐唱,不是花腔女高音,也不是《关雎》一个声调,《硕鼠》另外一个声调,《将仲子》又一个声调。中国诗歌的吟诵,就是要在相同的声调之中,很微妙地传达出不同的感受。外表看起来很简单,四个字一句,两个字一个停顿,都差不多。可是你念的时候,哪个字长一点、短一点、高一点、低一点,有很微妙的差别,变化万端。中国的吟诵本来就不是表演的,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中要很多听众来欣赏的,而是像我小的时候,我母亲、伯母的曼声低吟,自己的感情跟这首诗要能够结合在一起,你今天晚上的心情是这样子所以你读得高一点,明天你心情那样子就读得低一点,其中的变化虽然很微妙、很多,但节奏是不变的。 (摘编自叶嘉莹《吟诵,惜之念之的文化遗产》)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吟诵要依循诗歌语言特点和平仄音韵,是文字、声音和情意的综合表达。 B.吟诵比朗诵对作品内涵体会更深,因为吟诵把诗中感情的起伏变化表现出来了。 C.诗人在作诗时具体用哪个字是由诗人吟诵的时候结合着声音决定的。 D.中国的吟诵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也不需要很多听众来欣赏。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自然段先分析了吟诵的内涵,然后指出了吟诵的目的与基础。 B.文章论述了吟诵与写诗之间的联系,认为好诗是伴随吟诵而写出来的。 C.文章表明了作者希望吟诵这一读书方法和表达方式能得到传承的态度。 D.文章将吟诵与唱歌作了对比分析,并且指出了吟诵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把握好作者与诗歌情意以及读诵的节奏平仄,才能使自由吟诵通达。 B.中国的好诗都有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是伴随吟诵的声音自然地“跑”出来的。 C.同一个人吟诵同一首诗也常有不同,因为吟诵者周边的环境在时刻变化着。 D.中国诗歌的吟诵,虽然有相同的声调,但其中的变化很微妙、很多,能传达出不同的感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高颜值、高速度、近乎完美的乘车体验……”更重要的是,Wi-Fi网络全覆盖!坐上“复兴号”,长途旅行再也不用担心流量不够用了! “复兴号”用“中国标准”的“纯血统”正式开启中国高铁的2.0时代,再一次完美演绎了世界版的“速度与激情”。还记得20个国家的在华留学生们评出的“新四大发明”吗?当问到“你最想把中国的什么带回国”时,高铁可是拔得头筹,成为留学生们最想带回国的中国现代生活方式。那么,在外国人心目中,中国高铁又是怎样的存在呢? 网友Chris Edwards对中国高铁的准时印象非常深刻,“中国的高铁准时得残忍——你很有可能在迟到一分钟的情况下,眼睁睁看着火车开走”。 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外国留学生Adam Richards对高铁的舒适程度赞不绝口,“当你坐在座位上时,你会发现,在这里你可以自由伸展你的腿,即使起身要穿过过道,也完全不会打扰到身边乘客,简直以为自己一秒变瘦了!” 2016年4月,澳大利亚的球队“阿德莱德36人”来中国参加2016年中澳篮球争霸赛。他们纷纷被300公里每小时的高铁速度震惊了,然后球队全员都兴奋地比出剪刀手跟时速显示牌合影留念…… 那么,在时速几百公里的高铁内,你会不会担心自己左摇右晃,甚至要飞起来呢?答案是:完全不用。早前一位外国人拍摄了一段在中国高铁上立硬币的视频,在网络上一度引发热议。在这个长达数分钟的视频里,列车飞速行驶,硬币却始终立得稳稳的,惊呆了一群外国人。 “我曾经乘坐从桂林到深圳的高铁,非常惊讶车上竟然还供应咖啡和哈根达斯!”外国摄影师Andy Beales表示惊呆了!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中国高铁在过去五年取得了巨大成就,运营里程快速增长,高铁布局更加均衡。到2020年,我国高铁规模将达到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与公路、民航、水运、城市轨道交通有效衔接,以高铁为大动脉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将展现出“交通强国”的英姿。 2017年9月21日,7对“复兴号”动车组在京沪高铁率先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中国重新成为世界铁路运营时速最高的国家。10月25日,时速250公里的“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研制工作正式启动,“复兴号”家族又增添新成员。中国高铁不仅速度快,而且运营规模大,截至2016年年末,我国高速铁路营业里程逾2.2万公里,比2012年年底增长了1.4倍,稳居世界首位。 在满足人民群众对更加快捷方便的轨道交通需求的同时,中国高铁越来越注重布局的均衡。五年来,我国中西部高铁营业里程从2012年年底的0.3万公里增加到2016年年底的1.3万公里,增长了3倍多,在路网中占比超过一半。 “支撑如此大规模运输量的关键,就是中国铁路的自主创新实力。”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院长王玉泽介绍,从京沪高铁开通到“四纵四横”中国快速铁路主骨架网形成,中国只用了5年时间,靠的就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走好了这条路,中国才迈出了高铁强国的铿锵步伐。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走出中国前,我以为全世界都像中国一样发达。后来到了欧洲后,一度怀疑自己到了假欧洲。除了城市基础设施和科技服务落后外,欧洲落后的交通也让人头疼。当中国高铁将巨大的土地连接为“一日生活圈”时,欧洲的高铁却在速度与里程、质量上逐步落后了。中国高铁发展速度快,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当欧美国家的铁路盘山而走的时候,中国人依靠着自己领先世界的隧道与桥梁技术,过五关斩六将,架起的铁路多半是直的。遇山开山,遇水修桥,这就是中国的科技带来的时代变化。 此外,中国高铁的车身科技含量也是领跑世界的。早在2014年,中国的高铁就已经跑出了605公里的时速。而要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奔腾,中国高铁必须要经受住中国南北与东西不同地理环境的考验与挑战,于是,中国人靠着自己的科技,研发出了全世界绝无仅有的、能够适应所有气候与地理条件的超级高铁。 也许你还不知道,到2025年,中国高铁的总里程将达到目前的两倍,中国将进一步用中国科技,向世界编织起一个“时空一体化”的“超级中国”。 (摘编自高铁网)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动车组客运量在全国铁路客运量中占比逐年增长,从2012年占比不到三分之一,到2016年占比一半还多,这显示出良好的态势和发展前景。 B.依托于中国铁路的自主创新能力,中国铁路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就形成了“四纵四横”的快速铁路主骨架网。 C.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快速增长,高铁布局更加均衡,2012—2016年五年间,中国高铁营业里程增长了1.4倍,中西部更是增长了3倍多。 D.中国政府对高铁投资力度大,2012—2016年五年间,高铁固定资产投资连年增长,2015年更是达到了历史新高。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告诉我们,中国高铁是外国留学生最想带回国的生活方式,这是因为中国高铁具有领先世界的高速、平稳、舒适等诸多优点。 B.材料一以外国人的视角来看中国的高铁,侧面展示了中国高铁的优势,但其中“残忍”一词也形象地指出了其人性化不足的缺点。 C.材料二指出,中国高铁规模大,覆盖面广,其与公路、民航、水运、城市轨道交通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展现出“交通强国”的英姿。 D.三则材料各有重心:材料一写外国人对中国高铁的主观感受;材料二通过数据分析中国高铁的发展;材料三对比中国和欧洲的高铁现状,表现中国科技带来的变化。 6.根据以上材料,简析中国高铁令国人骄傲的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7-9题。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去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柳先生一脸淡然。 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第4期,有改动)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逐渐康复的日本军官“露出一脸笑”,说“你的,良民大大的”,这是在肯定柳先生的医术和他对日本人合作的态度。 B.柳先生最初尽自己的努力治好了日本军官的腿伤,最后却在伤好后亲手杀了他,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 C.以前病人挤满药铺,后来药铺里病人变少,表明老百姓不理解柳先生医治日本人的行为,表达了老百姓对日本人的恨。 D.小说通过诸多细节描写,准确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叙事语言流畅自然,朴实无华,却能打动人心。 8.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6分) 9.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花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商隐字义山,怀州河内人。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楚镇天平、汴州,从为巡官,岁给资装,令随计上都。开成二年,方登进士第,释褐 秘书省校书郎,调补弘农尉。会昌二年,又以书判拔萃。王茂元镇河阳,辟为掌书记。茂元爱其才,以子妻之。茂元虽读书为儒,然本将家子,李德裕素遇之,时德裕秉政,用为河阳帅。德裕与李宗闵、杨嗣复、令狐楚大相雠怨。商隐既为茂元从事,宗闵党大薄之。时令狐楚已卒,子绹为员外郎,以商隐背恩,尤恶其无行。俄而茂元卒,来游京师。久之不调。会给事中郑亚廉察桂州,请为观察判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大中初,白敏中执政,令狐在内署,共排李德裕,逐之。亚坐德裕党,亦贬循州刺史。商隐随亚在岭表累载。三年入期,京兆尹卢弘正奏署掾曹,令典笺奏。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弘正镇徐州,又从为掌书记。府罢入朝。复以文章干绹。乃补大学博士。会河南尹柳仲郢镇东蜀,辟为节度判官、检校工部郎中。大中末,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从事令狐楚幕,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幸奏。博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尤善为诔奠之辞。与太原温庭筠、南邮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而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名宦不进,坎壈终身。有表状集四十卷。 10.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B.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C.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羽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D.商隐幼能为文/令狐楚镇河阳/以所业文干之年才/及弱冠/楚以其少俊深/礼之/令与诸子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同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用于自称、上级对下级或家中长辈称呼晚辈。 B.“开成”是唐文宗的年号,年号是帝王纪年的名号,也是时代的标志。又如下文的会昌、大中等。 C.释褐,谓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做官的意思。文中指李商隐考中进士后,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一职。 D.“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商隐受惠于令狐楚,却娶了王茂元的女儿,故而陷入党争之中,仕途坎坷就在所难免了。 B.令狐楚父子先前与李商隐关系十分友好,后来鄙薄李商隐的为人,都不愿意举荐他为官。 C.李商隐先后在天平、汴州、长安、弘农、岭南、徐州、东蜀一带为官,一生郁郁不得志。 D.李商隐写作古文不喜欢讲究对仗,在令狐楚幕中任职时,得到了令狐楚的指点,从这时起他才写今体带对偶的奏章。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明年令狐绹作相,商隐屡启陈情,不之省。 (2)仲郢坐专杀左迁,商隐废罢,还郑州,未几病卒。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长安春望 卢纶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注】卢纶:天宝末年举进士,因安史之乱爆发,未能为官。后受举荐为官,但因政治斗争受到牵连,终身不得重用。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从春风着笔,紧扣诗题,“草色闲”的“闲”字用得巧,春草之闲正好与人心之愁形成强烈对比。 B.颔联写归途遥远,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然而又有几人能回乡呢?既有伤感、无奈,又聊以自慰。 C.颈联写川原纵横交错,远至天边;宫殿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夕阳之中。这一联的写景,壮观中隐含衰飒之意。 D.诗人感时伤怀,眼前所见心中所思,浅吟低唱,一咏三叹,表达情感细腻委婉。 15.尾联蕴含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描写行人手摸星辰、仰天叹息来衬托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已超越时代、阶级的局限,成为后世饱经忧患的人邂逅时的共同心声。 (3)《锦瑟》中诗人化用庄周、望帝两个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戚哀怨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 。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 的。科学理论与技术在作用于社会时,( );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被否定;同样,信息传播也需要质疑。如果受众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食品安全谣言 ,有的虽然被反复辟谣,却依然在某些情况下 。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的难度就越大。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大相径庭 相反相成 不胫而走 满城风雨 B.天壤之别 相辅相成 来势汹汹 甚嚣尘上 C.大相径庭 相辅相成 不胫而走 甚嚣尘上 D.天壤之别 相反相成 来势汹汹 满城风雨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B.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C.才直接关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D.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受众如果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B. 如果受众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受众如果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D.如果受众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20.请描述下面的中国民间剪纸画,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6分) 21.下面是中国地质大学60周年校庆公告的初稿,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 中国地质大学60周年校庆公告 金秋十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将迎来建校60周年诞辰。为了更好地展示学校办学成就,表达广大校友的共同心愿,学校将以“地学摇篮·六秩华章”为主题,于2018年10月20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原北京地质学院校址),隆重举行学校成立60周年庆典活动。 诚邀社会各界宾朋光临惠顾,期盼广大校友重返我校! 特此公示,敬祈传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8年6月20日 四、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9世纪80年代,首批官派留学生被召回国,他们发愤图强,为国家带来新气象。 20世纪20年代,大批留学生回到祖国,他们赴汤蹈火,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20世纪50年代,一批批留学生冲破重重阻碍,投身新中国建设,创造无数奇迹。 20世纪80年代,大量中国青年远赴海外,谋求发展,书写别样人生。 21世纪,出现留学生“归国潮”;同时,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 青年是时代发展的晴雨表,也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作为一名正在求学路上努力奋斗的当代青年,读了上述材料,你会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就此写一篇文章,与你的同龄人分享。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答案】A B.“因为吟诵把诗中感情的起伏变化表现出来了”分析错误,两者并无因果关系,原文第一段“把诗中的喜怒哀乐、感情的起伏变化,通过自己抑扬抗坠的声调表现出来的方式”。C.“结合着声音决定出来的”分析错误。原文第二段“有时候是因为意思的关系,有时候是因为声音的关系”。D.“中国的吟诵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分析错误,原文第三段“中国的吟诵本来就不是表演的”意思是不以表演为目的,而不是不适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表演。 2.【答案】D 并没有将吟诵与唱歌作对比分析,也并未指出两者的不同之处。 3.【答案】C “因为吟诵者周边的环境在时刻变化着”理解错误,应是吟诵者的心灵、感情、意念会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跟那首诗融为一体。最后一段“要伴随着环境,把自己的心灵、感情、意念跟那首诗打成一片”。 4.【答案】D (“连年增长”不当,2015年至2016年是下降的。) 5.【答案】B (“人性化不足的缺点”不当,“残忍”是为了说明“精确准时”。) 6.【答案】①取得了领先世界的巨大成就;②坚定不移地走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③隧道、桥梁和车身等技术领先;④近乎完美的乘车体验。 7.【答案】B “反映了柳先生内心的纠结和挣扎”错误,柳先生内心并没有纠结和挣扎,他医治日本人是出于医生的本职,他杀日本人是出于爱国正义。故选B。 8.【答案】(1)医术高明。(2)医德高尚。(3)智慧勇敢。(4)有爱国情怀。(5)忍辱负重。 本题考查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这是一道分析人物形象特征的题目,要求分析小说中柳先生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答题时首先梳理文中的情节,然后根据文中的情节概括,此题可根据文中的“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概括其“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智慧勇敢”“有爱国情怀”“忍辱负重”等形象特征。 9.【答案】(1)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借花树的来历交待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2)推动情节发展:柳先生救活花树,颜老爷折断花树,柳先生再救花树,情节步步推进,前后呼应。 (3)凸显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救活这棵抗日烈士留下的花树既见其医术高明,又见其爱国情怀,强化了爱国的主题。 本题考查物象的能力。要求分析文中多次提到颜老爷的花树的作用,答题时注意从情节的推进、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等角度分析。此题内容看,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借花树的来历交待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从情节看,推动情节发展,柳先生救活花树,颜老爷折断花树,柳先生再救花树,情节步步推进,前后呼应;从人物的塑造角度和主旨看,凸显柳先生的人物形象,救活这棵抗日烈士留下的花树既见其医术高明,又见其爱国情怀,强化了爱国的主题。 10.【答案】C 句中“干”是动词,“之”是宾语,“以所业文”是状语”;“年”是年龄,“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年”前应断开,排除BD。后句“深”是表“礼之”的程度,“深”和“礼”不应断开,排除AD。故选C。 11.【答案】A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选项错在“字用于自称、上级对下级或家中长辈称呼晚辈”。 12.【答案】B 从原文看,不愿意举荐他为官的是令狐楚的儿子,因为“时令狐楚已卒”。选项中“都不愿意举荐他为官”表述错误。 13.【答案】(1)第二年令狐绹做宰相,李商隐几次上启陈说内心苦衷,令狐绹不理睬他。 “明年”,第二年;“屡”,多次;“陈情“,陈述内心苦衷;“不之省”,宾语前置句,应该是“不理睬他”。 (2)柳仲郢因为擅自杀人被贬官,李商隐也随之被免职,回郑州,没多久就病死了。 “坐”,因……犯罪;“专”,专擅,擅自;“左迁”,被贬官;“废罢”,被免职;“未几”,不久。 14.【答案】B【解析】“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错,应为归途遥远,不知何日能到,只能在梦中回去。 15.【答案】“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衰鬓”表达了对人生已老及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客秦关”表达客居他乡的羁旅惆怅。(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16 (1)扪参历井仰胁息 (2)以手抚膺坐长叹 (3)同是天涯沦落人 (4)相逢何必曾相识 (5)庄生晓梦迷蝴蝶 (6)望帝春心托杜鹃 17.【答案】B 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天壤之别:形容极大的差别。由“有着”可知,此处应选用一个名词,故“天壤之别”更恰当。 相反相成:指相反的东西有同一性。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由后文可知,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是互相补充的,故选用“相辅相成”。 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来势汹汹:形容人或事物到来时的气势很猛烈。此处是指谣言的气势猛烈,应选用“来势汹汹”。 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之事议论纷纷;现多形容某种言论十分嚣张(含贬义)。此处指谣言的嚣张,应选用“甚嚣尘上”。 18.【答案】D 才: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 就: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 A、C两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 B不合逻辑。“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应在前,“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应在后。 19.【答案】C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 一是关联词语语序不当,应将“受众”移至“如果”前; 二是语序不当,根据逻辑关系,应将“助推谣言的再传播”和“被谣言蒙蔽”互换位置。 20.【答案】(1)描述:剪纸画由“福”“寿”两字和一头梅花鹿构成,画面是回头的鹿载着“福”,装着“寿”。 (2)寓意: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生活幸福,健康长寿,俸禄丰厚。(意思对即可。) 21.【答案】(1)诞辰(生日,多用于所尊敬的人),改为“华诞”。 (2)“光临惠顾”删掉“惠顾”(或改为“拨冗莅临”), (3)“重返我校”改为“重返母校”。 (4)“特此公示”改为“特此公告”。 (5)“敬祈传达”改为“敬祈周知” 22.【答案】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