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南省洛阳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

洛阳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礼制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善社会风气,提升国人道德,凝聚中华儿女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今天,探究中华礼制变迁的规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母庸讳言,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诸民族之间有过矛盾与冲突。但它们能在认同中华礼制的前提下逐渐缓和矛盾,化解冲突,形成共存共荣的良好关系。例如,在我国历史上,无论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还是之后建立辽朝的契丹族、建立金朝的女真族、建立元朝的蒙古族及建立清朝的满族,无一例外地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从而能使民族融合不断向前推进。显然,发挥中华礼制的凝聚功能,是凝聚国人、增强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华先民并不只是讲究礼仪“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是更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孔子说:“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礼记·郊特牲》称,“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所谓“尊其义”,就是追求道德境界,强调道德践履。孔子称颂那些能够修身立德、行礼律己、道德高尚的前代圣贤,反复强调“不学礼,无以立”。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这使它起到了塑造道德人格、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可以说,中华礼制自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教化功能,并在演化过程中逐渐将道德教育与理想教育紧密结合,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所谓礼仪之邦,就是有高度道德自觉的社会,是诸族和谐、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民众富庶的社会。这是中华礼制提出的愿景,是中华先民们向往和着力构建的社会。中华礼制所倡导的仁爱精神、忠怒之道、和谐社会等学说,能为今日构建和谐世界贡献中华民族的智慧。‎ 作为一种制度,中华礼制在历史上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封建社会,它强调封建等级,包含一些糟粕。然而更应该看到的是,中华礼制能够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孔子提到三代礼制传承中的“损益”,便是一种改革;《礼记》进一步提出“时为大”这一与时俱进的礼制改革原则。适时变革是中华礼制演进的重要原则,这使它成为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由孔子创建、孟子加以发挥的儒家礼制观,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那是因为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秦汉之后,我们的先人力图将礼与法结合起来,融礼入法、礼法合一成为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法合一要求人们遵礼守法,违礼即违法。礼既是道德要求,又是法律规范;礼制既有教化功效,又有法制规范之用。《礼记·经解》认为“礼,禁乱之所由生”,可以起到“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徙善远罪而不自知也”的作用。古人通过礼来“止邪于未形”,使人们“徙善远罪”,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 ‎(摘编自汤勤福《中华礼制变迁的现代启示》)‎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礼制不只是讲究“进退周旋,威仪抑抑”的外在形式,而且注重探求礼仪的内在精神实质,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 B. 中华礼制具备教化功能,强调自幼及长、礼教终生,提倡仁爱精神、忠恕之道,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 C. 儒家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需要辅之以法制。‎ D. 在历史上,儒家礼制作为一种制度曾为各种政权服务,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评,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第二段运用事实论证的方法,列举了我国历史上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同并服膺中华礼制的例子,证明了中华礼制的高度凝聚力。‎ B. 本文第三段引用名家言论做论据,论述中华礼制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精神,“进退周旋,威仪抑抑”是形式,“礼之所尊,尊其义也”是实质。‎ C. 本文第四段论述了中华礼制注重培养道德人格、建设礼仪之邦的功能及其对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是对其精神实质的延伸与拓展。‎ D. 本文不仅论述了中华礼制对民族发展的积极作用,还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正反对比论证,使人们对礼制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反复强调的“不学礼,无以立”,体现了中华礼制注重道德修养与道德实践、强调知行合一的内在精神,也有助于道德人格的塑造。‎ B. 中华礼制依循适时“损益”的原则,与时俱进、吐故纳新,不断改革与变迁,形成了与中华民族同生共长、传承久远的文化传统。‎ C. 古人通过礼来达到“禁乱”和教育人的目的,今天人们践行中华礼制所倡导的精神,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D. 融礼人法、礼法合一是中华礼制变迁的重要转折,礼既是法律的规范,又是道德的要求;礼制既有法制规范之用,又有教化功效。‎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要首先明确题干要求,然后锁定答题区间,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A项“这一特点体现了先民的主流价值观”表述错误。原文为“坚持知礼行礼、知行合一,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体现了中华先民的主流价值观”。C项“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却关注得不够”的是先秦时期的儒家礼制观,而不是广义的儒家礼制观;“因而饱受历代思想家的批判”理解不当,原文为“在战国时期曾饱受其他思想家的批判”。D项按原文意思,其他思想家批评的是“这种礼制观仅仅重视礼的道德层面,而对礼的制度规范层面关注不够”的问题,而不是选项中说的“儒家礼制作为一种制度曾为各种政权服务”这件事;另外,选项说“秦汉之后礼与法才真正结合起来”也不符合文意。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得出答案。D项本文没有使用正反对比论证,指出其包含的糟粕和自身的不足,是为了说明中华礼制能与时俱进、吐故纳新。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通过分析比对,得出答案。C项“对于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文本不符,原文说“对我们今天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有一定启示意义”,即它并不是直接拿来指导现实的。故选C。‎ ‎【点睛】议论类文本阅读新高考强调要整体感知,题目要体现文体特征。所以整体把握思路,筛选整合信息,不断章取义非常重要。同时注意论点和论据的对应,分清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分析能力。具体做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常去国外的游客发现,国外著名景区的门票价格并不高。比如俄罗斯克里姆林宫的门票合人民币39元,美国大峡谷和黄石公园等世界自然遗产公园门票的10美元,16岁以下来成年人免票。与之相比,我国景区的门票价格相对偏高。‎ 门票收入在我国很多景区是主要经济来源,但过高的门票价格则会限制游客数量,降低景区经济收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门票经济”已成为制约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6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并指出地方政府对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承担主体责任。各地区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责任感和主动性。‎ ‎(摘编自《旅游景区应尽早摆脱“门票经济”》)‎ 材料二:在2007年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门票销售,其文化衍生品的种类主要是故宫的馆藏复制品,比如铜器、瓷器、书画作品等。这些复制品、高仿品制作逼真,蕴藏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元素,但实际销量却一直不太乐观。有数据显示,2012年故宫门票收入为6.5亿元,而故宫系列的文化产品销售占比不足5%。‎ 从2007年起,北京故宫开始陆续向台北故宫取经,学习他们的文化产品发展道路。2013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了“故宫文化服务中心”,专门负责故宫系列文化衍生创意,产品的设计、制作和营销,同时开设多个下属子公司,并授权故宫博物院作为各个子公司的签约主体,通过不同文化公司广泛开展新媒体营销,利用微信、微博、官网、电商等多种渠道,开展市场营销。这些包含了故宫元素的文化产品,不但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审美性,它的时尚感和趣味性也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截至2015年12月,故宫系列的文化产品已达8700多种,2015年一年,故宫系列的文化产品销售额就突飞猛进,一路突破10亿元,超过了2014年故宫全年的门票销售总额。‎ ‎(摘编自《故宫系列文化产品的新媒体营销策略研究》)‎ 材料三:中国旅游业发展已经走过40年历程,无论是人们的旅游诉求和出游习惯,还是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和发展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旅游者由原来景区观光旅游,逐步转变为休闲旅游、体验旅游、度假旅游,旅游活动空间走向城市社区、乡村田园或其他没有围墙、更加开放的自由空间;旅游产业的内部结构也由初期以景区为主逐步转变为多业态并重;旅游发展模式则由以“门票经济”为主导逐步转变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旅游产业收入来源逐步摆脱了门票依赖,进而引导旅游发展模式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特别是随着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社区旅游、乡村旅游、园区旅游、研学旅行等开放型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对传统单一观光型景区带来了很大的竞争压力。‎ 因此,从我国当前旅游业发展总体趋势以及国家政策导向来看,旅游景区经营走向低价门票、甚至免费开放已经成为时代所趋。在这样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需要政府和企业积极互动、共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型。‎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旅游产业并不绝对排斥“门票经济”。门票是景区产品经营的重要构成,“门票经济”也是种商业模式。许多旅游景区由于资源属性、投资主体、体量规模、内部空间特征等条件的规定和限制,多业态发展的可能性很小,以收取门票作为收入来源可能是其唯一的选择。‎ ‎(摘编自《顺应全域旅游趋势,推动景区转型升级》)‎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关于完善国有景区门票价格形成机制,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有希望助力突破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B. 2007年以前,北京故宫博物院倚重展示建筑藏品,轻文创开发,文化衍生品以复制品和高仿品为主,固然蕴含丰富历史元素,但销量小,收入甚微。‎ C. 北京故宫向台北故宫学习,也成立了“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推出众多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审美性、时尚感和趣味性的包含故宫元素的文化产品。‎ D. 多业态发展更符合当今中国旅游业的趋势,但旅游产业并不完全排斥“门票经济”,对于中国的旅游业转型不能搞一刀切,应因地制宜。‎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采用列举数字的方式,客观准确地把故宫经营转型前后的收入进行对比,证明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模式优于单一的“门票经济”。‎ B.‎ ‎ 外国景区门票的价格低凸显我国景区门票偏高,说明目前我国旅游是单一的“门票经济”,而且门票收入也是许多景区的主要经济来源,亟待改革。‎ C. 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从事实和理论两个角度对旅游业经济转型给予肯定,不但有故宫转型成功的客观事实基础,也有严密的经济背景理论分析。‎ D. 开放自由的旅游空间,多业态的旅游产业内部结构,丰富的开放型旅游产品,既迎合旅游者的诉求和习惯,也是旅游业发展总体趋势的要求。‎ ‎6. 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旅游业经济转型需要做出哪些方面的努力?‎ ‎【答案】4. C 5. B ‎ ‎6. ①旅游景区开拓并丰富旅游产品走向全城旅游,开放型旅游。开发文化衍生品,形成多业态,摆脱对门票收入的依赖。②旅游景区开展新媒体营销。利用微信、微博、官网、电商等多种渠道开展市场营销,进行文化产品的销售。③国家政府和企业互动支持。地方政府承担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的主体责任,政府和企业积极互动,共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型。‎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然后认真阅读文本,锁定答题区间,然后筛选出答案。C项“也成立了‘故宫文化服务中心’””表述错误。原文是“北京故宫开始陆续向台北故宫取经,学习他们的文化产品发展道路。2013年,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了“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没有说台北故宫成立“故宫文化服务中心”。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注意认真研读文本,然后将选项与文本内容进行细致的比对分析。B项“外国景区门票的价格低凸显我国景区门票偏高,说明目前我国旅游是单一的“门票经济””表述错误。原文为“旅游发展模式则由以‘门票经济’为主导逐步转变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旅游产业收入来源逐步摆脱了门票依赖” 目前我国旅游已不是单一的“门票经济”。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归纳和概括原文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筛选主要的信息,并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答案。问题为“中国旅游业经济转型需要努力的方面”,筛选原文相关信息,材料一有“地方政府对降低重点国有景区门票价格承担主体责任”。材料二有故宫的经验“通过不同文化公司广泛开展新媒体营销,利用微信、微博、官网、电商等多种渠道,开展市场营销”开发文化衍生品。材料三有开发社区旅游、乡村旅游、园区旅游、研学旅行等开放型旅游产品,“在这样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需要政府和企业积极互动、共同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型”。整合以上信息,归纳出产品开发、营销模式、政府企业三个需要努力的方面,由此得出答案。‎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父 亲 的 初 恋 柴 佳 父亲的年纪大了,患有间歇性老年痴呆症,说话颠三倒四,还隔三岔五地玩起了“失踪”。‎ 一次,父亲大清早就出了门,直到很晚才回家。儿女们焦急地问:“爸,你去哪儿了?”‎ 父亲感慨地说:“人老了,就格外念旧。我想念以前工厂的老伙计了,就是小时候经常给你们买糖吃、用胡子扎你们小脸的刘叔。现在那边的变化太大了,到处都是高楼大厦,老厂区也搬迁了,我一路寻找一路打听,下午才找到你刘叔家。我们老哥俩好久没见了,就多喝了两杯,所以就回来晚了点。”‎ 儿女们松了一口气,说:“爸,您下次出门记得早点回家,不然让家人多担心。”‎ 父亲嘴上忙答应道:“记住了,记住了。”‎ 可没过几天,父亲又“失踪”了。这一次,是整整两天。‎ 父亲回来时,人都黑了一圈。儿女们生气地问:“爸,你这次又去哪儿了?我们差点就要去派出所报警了!”‎ 父亲感伤地说:“我去看望部队的老战友了。这些天,电视上总播放一些军旅电视剧,让我格外想念以前的战友,我们曾一起出生入死,冲锋陷阵,那种珍贵的情谊是你们年轻人理解不了的……唉,转眼间都是脖子埋进黄土的人了,这看一眼啊,就少一眼。”‎ 这一次,儿女们不敢大意了,特别叮嘱母亲,一定要把父亲着紧,可千万别再出岔子了。‎ 一个月后,儿女们刚回到家,就看见父亲穿戴整齐,拉着皮箱,一副要出远门的样子。‎ 儿女们警惕地问:“爸,你这又准备去哪儿?”‎ 父亲高兴地说:“我要去杭州呢。”‎ 儿女们疑惑道:“好端端的,你去杭州干什么?”‎ 父亲神秘地笑:“我要去西湖寻找我的初恋哩。那年我18岁,就是在美丽的西湖断桥和玲儿相识相爱的。后来,我去参军了。离别那天,玲儿恋恋不舍地对我说,她会一直在西湖等我。最近,我老是梦见玲儿,她说每天都在约定的地方等我,我去西湖找她……”‎ 儿女们看着一旁的母亲,生气地说:“爸,你胡说啥呢!”‎ 父亲反驳道;“你妈知道这件事啊,她还说要陪我一起去呢。”‎ 儿女们更不解了,问母亲:“妈,我爸脑子犯浑,你怎么也跟着瞎胡闹?”‎ 母亲说:“没关系,你爸那性子,决定的事八头牛也拉不回。再说,这一路上也需要人照顾他啊!”‎ 儿女们便不说话了。‎ 一个星期后,父亲回来了。‎ 儿女问:“爸,你找到玲儿了吗?”‎ 父亲眼神发光:“找到了,就在西湖断桥边我们以前经常约会的地方,她一直等着我呢。没想到50年了,玲儿还是那么漂亮。我们一起聊了很多,仿佛过去的一切就发生在昨天。分别时,我和玲儿约好,一个月后还在老地方见。”‎ 儿女们有些怨恨地看着母亲。‎ 母亲却显得很平静:“没事,只要你爸开心就好。”‎ 接下来的几个月,父亲都会拉着母亲去西湖寻找“初恋”。每次回来,父亲都会精神焕发,整个人就像突然年轻了几岁。‎ 终于,儿女们看不下去了。在父亲又一次整装待发时,果断地拦在了门口,责怪道:“爸,你整天拉着妈去西湖约会另一个女人,你想过她的感受吗?你这样做对得起她吗?”‎ 父亲涨红了脖子;“小兔崽子,我的事不用你们管,快让开!”‎ 儿女们态度强硬:“这件事我们还非管不可!你是糊涂了,可妈还清醒着呢。”‎ ‎“我……”父亲气得满身颤抖,“到底让不让?”‎ ‎“不让!”儿女们斩钉截铁。‎ 这时,母亲突然走上前,推开儿女的手,泪眼婆娑地说:“让他去吧,我小名就叫玲儿呢。”‎ ‎(选自《小小说大世界》2017年第1期,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头交代父亲患有间歇性老年痴呆症,使下文父亲的种种行为既显得异常又合乎情理;交代父亲玩“失踪”,则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 B. 母亲不仅对父亲去寻找初恋不吃醋,而且自愿一路上去照顾脑子不好使的父亲,这说明母亲对父亲充满理解,心胸开阔,不爱斤斤计较。‎ C. 子女们关心父亲,唯恐他走丢,但对父亲看望老伙计、老战友的感情不关心,也反对他去西湖寻找爱情,说明他们并不是真正理解父亲。‎ D. 小说情节紧张,父亲“失踪”让子女担心,父亲去西湖寻找初恋情人看起来全然不顾母亲的感受,遭到子女反对,这是小说吸引读者之处。‎ ‎8. 小说题目是“父亲的初恋”,为什么在写父亲去杭州寻找初恋前不厌其烦地写父亲的两次“失踪”?请简要分析。‎ ‎9. 小说以描写母亲的反应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丰富主人公的形象。两次“失踪”从友情方面表现父亲情深念旧的特征,与下文从爱情方面表现父亲重感情的特征相结合,使人物形象丰满。②为下文父亲去杭州寻找初恋作铺垫。父亲由重视友情到珍视爱情,感情和情节自然发展。③突出主旨。父亲看望老伙计、老战友和下文去杭州寻找初恋都是念旧的体现,共同表现了小说的人年老念旧情更浓的主旨。 ‎ ‎9. ①情节上,照应上文,揭开上文母亲不但不吃醋,反而多次陪父亲去杭州寻找初恋,心态平静的原因。②艺术效果上,收到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③情感上,生动地表现母亲和父亲感情的深挚,更能打动读者。‎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B项说“说明母亲对父亲充满理解,心胸开阔,不爱斤斤计较”理解错误。母亲知道父亲的老年痴呆症致使他忘了自己就是他要找的初恋,并非另有其人。所以母亲会那样做。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构及材料安排的能力。分析文中的某情节的作用题目,首先要简单的概括该情节,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作用,内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达上体现,结构上注意前后的照应、情节的推进,还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对比、衬托、抑扬等。本题问题为“两次失踪”的情节的作用,两次失踪,一次是看望以前工厂的老伙计,一次是看望部队的老战友,二者都可以看出父亲情深念旧的特点,和父亲去杭州寻找初恋就有了联系,重视友情,所以珍视爱情。综合在一起,丰富了父亲的形象;情节上前后照应;也强化了小说的人年老念旧情更浓的主旨。‎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结尾的作用。小说结尾在内容上一般有深化主旨的作用;结构上一般有照应其他情节的作用,艺术效果上可能有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戛然而止、耐人寻味等作用。本题情节上,结尾写母亲的反应,解开了母亲心态平静地陪父亲去杭州寻找初恋之谜,使得前后情节合理,互相照应; 艺术效果上,结局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情感主旨上,母亲最后才说出真相,体现出母亲对父亲的呵护、理解,及二人之间深厚的感情,更感动人心。‎ ‎【点睛】小说情节作用一般从以下方面分析:‎ ‎①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考虑,如突出人物个性,展示人物的精神品格。‎ ‎②从情节与上下情节的关系考虑,如创造悬念;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前后照应、对比;推动情节的发展等。‎ ‎③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考虑,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④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顾炎武,字宁人,原名绛,昆山人。明诸生。生而双瞳,中白边黑。读书目十行下。见明季多故,讲求经世之学。明南都亡,奉嗣母王氏避兵常熟。‎ 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注]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唐王以兵部职方郎召,母丧未赴,遂去家不返。炎武自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所至辄小试之。垦田于山东长白山下,畜牧于山西雁门之北、五台之东,累致千金。遍历关塞,四谒孝陵,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谓“华阴绾毅关河之口,虽足不出户,亦能见天下之人、闻天下之事。一旦有警,入山守险,不过十里之遥;若有志四方,则一出关门,亦有建瓴之便”。乃定居焉。生平精力绝人,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所至之地,以二骡二马戴书,过边塞亭障,呼老兵卒询曲折,有与平日所闻不合,即发书对勘;或平原大野,则于鞍上默诵诸经注疏。尝与友人论学云:“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炎武之学,大抵主于敛华就实。凡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之属,莫不穷原究委,考正得失,撰《天下那国利病书》百二十卷;别有《肇域志》一编,则考索之余,合图经而成者。精韵学,撰《音论》三卷。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精诣之书,盖积三十余年而后成。清初称学有根柢者,以炎武为最,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又广交贤豪长者,虚怀商榷,不自满假。康熙十七年,诏举博学鸿儒科,又修明史,大臣争荐之,以死自誓。二十一年,率,年七十。无子,吴江潘来叙其遗书行世。宣统元年,从祀文庙。‎ ‎(节选自《清史稿·顾炎武传》)‎ ‎[注]归庄:明末文学家,顾炎武友人。‎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 B. 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 C. 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为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 D. 昆山令杨永言起义/师炎武/及归庄从之鲁王/授兵部司务/事不克/幸而得脱/母遂不食卒/诫炎武弗事二姓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经世之学,即治国之道,治民之术,广义指以治国治民、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问,既讲求施政功效,又谨守儒家以民为本、为民立政的信念。‎ B.‎ ‎ 注疏,注文和疏解的合称。对书籍正文做解释的文字称为注。注又有传、笺、章句等名称。既解正文又解前人之“注”的,叫“疏”,也称“正义”。‎ C. 韵学,即音韵学,也叫声韵学,以研究字音为主,在古代,它和分析字形的文字学、解释字义的训诂学一起被称为“小学”。‎ D. 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反映我国明朝历史的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修成之后,得到后代史家的好评。‎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顾炎武聪颖过人。他天生双瞳,中间白而周边黑,读书时一目十行,自少至老,无一刻离书,讲求经世之学,治业有成。‎ B. 顾炎武事亲至孝。南明灭亡后,他侍奉所承嗣的母亲王氏至常熟躲避战祸,因母丧不赴官,谨守嗣母遗训,终生不渝。‎ C. 顾炎武有强烈的民族气节。明朝灭亡后,他毅然投身抗清斗争,事败后,仍怀思前明旧君,一生坚决拒绝在清朝做官。‎ D. 顾炎武足历天下治学不辍。他到各地都用骡马载书相随,甚至骑在马上也要默诵文章,一生治学严谨,著述宏富。‎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 ‎(2)清初称学有根柢者,以炎武为最,学者称为亭林先生。‎ ‎【答案】10. B 11. D 12. A ‎ ‎13. (1)以不讲廉耻之人,去讲求不实用的学问,我看见他整日致力于圣人之学却离圣人越来越远。‎ ‎(2)清代初年称得上学问有根基的人,顾炎武是最上等的,求学的人称他为亭林先生。‎ ‎【解析】‎ ‎【10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句中“义师”是一个词语,“正义的军队”的意思,作“起”的宾语,不要断开;“鲁王”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不食”的结果是“卒”,不要断开。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核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多考核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D项“编年体”应为“纪传体”。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A项只有“读书时一目十行”可见顾炎武“聪颖过人”,其余的内容和“聪颖过人”无关。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答此类题一定要事先还原语境,切忌直接读句子翻译。翻译时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1)“本”,原则,底线,引申为廉耻;“空虚”,没有实际内容;“从事”,致力于。(2)“根柢”,根基;“最”,最上等;“学者”;求学的人。‎ ‎【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时注意体现句式和实词的各种用法及活用类型。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对 酒 陈与义 新诗满眼不能裁,鸟度云移落酒杯。‎ 宫里簿书无日了,楼头风雨见秋来。‎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回。‎ 笑抚江南竹根枕,一樽呼起鼻中雷。‎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以倒装句切入,写诗人被倒映在酒杯中的美景触动却写不出诗句来。这样起句,诗歌显得有波折。‎ B. 第三句写诗人感叹自己整天周旋于公事文书之中,没完没了,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 C. 第四句触景生情,写诗人看到楼头的阵阵风雨,感知秋意袭来,苍凉萧瑟之景勾起诗人的悲秋迟暮之感。‎ D. 尾联写诗人痛快地喝上一通酒,醉后往床上一躺,进入梦乡,诗人借此表现自己忘却烦恼豁达。‎ ‎15. “是非衮衮书生老,岁月匆匆燕子园”两句,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答案】14. B 15. ①上句直抒胸臆,表达俗事缠身的烦恼和年华老去的无奈;下句情景交融,借燕子南飞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②运用叠词,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极富节奏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B项“表达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情怀”表述错误。原句意思是自己整天忙忙碌碌,周旋于案牍文书之中,没完没了,表达的是一种厌倦之情。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及艺术手法的能力。做这类题,准确理解诗句意思最重要。同时考虑用到的艺术手法、词语选用特点等。是非衮衮,是说是是非非,接踵不绝;书生老,年华老去。此句直抒胸臆,表达对俗事缠身的烦恼和年华老去的无奈。岁月匆匆燕子回,岁月匆匆感慨时光流逝,燕子飞回是景物描写,此句情景交融,表达对岁月流逝的感慨。“衮衮”、“ 匆匆” 为叠词,使诗句生动形象,音韵和谐,极富节奏感。‎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诗歌鉴赏中的表达技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以及表现手法。答题时注意分角度辨析,防止丢点。‎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日:“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学》)‎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英雄业绩的流风余韵已荡然无存,自己希望像英雄那样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难以实现的惆怅。‎ ‎【答案】 (1). 不义而富且贵 (2). 于我如浮云 (3). 在亲民 (4). 在止于至善 (5). 舞榭歌台 (6).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义、亲(通假字)、榭。‎ ‎【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相继对其进行了创造性的诠释,( )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______________的经学传统。就此而论,《论语》的价值内涵是极为丰富的,其读法也是______________的。( )经学传统在后来发生过某种程度的断裂,( )《论语》的价值光芒并未因此而黯淡。‎ 经典的开放性、经典诠释的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经典诠释就是一种______________、率性而为的行为。( ),人们常常是在两种相对固定的路径中来认识经典的;一种是考古学的路径,即着重于经典成书的年代确认、版本辨析、字词训诂等方面的“史料考证”;一种是历史哲学的路径,即读者将自身的价值关切和意义追寻“置入”经典和历史传统中。这两种路径可以分别( )汉学和宋学中找到根据。前者注重______________,强调“六经皆史”;后者注重义理,强调“借经以通乎理”。( )两种诠释路径,前者可信但不一定可爱,后者可爱却不一定可信。如何端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今天诠释与理解《论语》等经典着力需要解决的问题。‎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别具匠心 不一而足 行云流水 实事求是 B. 别具匠心 千姿百态 天马行空 名副其实 C. 别具一格 不一而足 天马行空 实事求是 D. 别具一格 千姿百态 行云流水 名副其实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如何端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今天理解与诠释《论语》等经典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B. 如何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今天理解与诠释《论语》等经典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C. 如何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今天理解与诠释《论语》等经典着力需要解决的问题。‎ D. 如何摆正可信与可爱之间的关系,似乎是今天诠释与理解《论语》等经典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19.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而 虽然 但 否则 从 那么 B 进而 即使 不过 否则 在 ‎/‎ C 从而 虽然 但 相反 从 ‎/‎ D 进而 即使 不过 相反 在 那么 A. A B. B C. C D. D ‎【答案】17. C 18. B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别具匠心:另有一种巧妙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方面创造性的构思。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语境是说经过很多代的努力,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独特的风格,应选“别具一格”。不一而足:不止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语境是说“读法”,应用“不一而足”。行云流水:漂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马行空:①神马在空中奔腾飞驰,多形容诗文、书法、言行等气势豪放,不受拘束。②形容说话做事不着边际。根据后文的“率性而为”,可知应选“天马行空”。实事求是: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夸大,不缩小,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问题。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结合文意强调“六经皆史”,应选“实事求是”。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的能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原句“端正”与“关系”搭配不当,“着力需要解决”语序不当。A和C没有全部修改好,D又出现了“诠释与理解”语序不当的语病。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关联词的能力。做此类题一定要先把握整个文段的意思,再关注前后句意的逻辑关系,同时注意关联词之间的正确搭配。第一空填“从而”,“从而”表示从上文的原因、条件、方法等引出结果、目的等;第二空和第三空词语所连接的句子之间是转折关系,不是假设和转折的混合,所以分别填“虽然”“但”;第四空表示后面的做法和前面一句相反,所以填“相反”;第五空表示来源,所以填“从”;第六空不需要填词语。故选C。‎ ‎【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很多人都认为,“中医”是“中国医学”或者是“中国医生”的意思,①‎ ‎______,“中”是中国古代哲学里的一个著名概念,形容心境达到了定、正、静的状态。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人才不会生病;②______,疾病必来。在西医传入中国以前,③______,人们把“中药”不是称为“本草”,就是称为“药”。直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出现了中西药并存的局面,人们才将“本草”称为“中药”,以明显区别于“西药”。‎ ‎【答案】①其实不然(或这种理解并不准确)②如果阴阳失衡③中国没有“中药”这一说法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连贯性。解答时应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填写,要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断。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研究横线的上下文。解答此题,应注重分析空格前后的语句。第一个空格,空格前写人们对“中医”的理解,空格后是通过对“中”的解释来诠释“中医”的含义。由空格后的内容可以看出,很多人把“中医”理解为“中国医学”或“中国大夫”是错误的,由此可以判定第一个空格所填语句的意思应该是“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第二个空格,空格前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医学理论的看法,即人不生病就要阴阳调和,由空格后的“疾病必来”可以看出,第二个空格应该填写“如果阴阳失衡”等。第三个空格后的内容是人们把“中药”称为“本草”或“药”。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有了“中药”这一说法,可见西医传入中国以前是没有“中药”这一说法的,由此可以判断出第三个空格应该填写的内容。‎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示例:幸福是一颗将要成熟的葡萄,我们要学会等待;幸福是一声饱满清脆的鸟啼,我们要学会聆听;幸福是一泓清澈甘甜的山泉,我们要学会品尝。‎ ‎【答案】生活是一本充满哲理的书,我们要学会阅读;生活是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我们要学会欣赏;生活是一艘扬帆远航的船,我们要学会驾驶。‎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是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语言表达运用能力的综合运用。解答本类题首先要注意题目要求,其次是要吃透例句,从形式到内容都要细细分析。本题例句话题是“幸福”,内容以比喻的形式表达应该对幸福持以的态度或做法。三组句子构成排比,句意层层递进。具体句式为:话题是什么,我们要学会怎么样。仿写时注意句意的递进。话题可选生活,成功等。‎ ‎【点睛】解答仿句题首先要看题干,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二、要看例句,研究题型,把握特征;三、构思要展开联想,由此及彼;四、答题要语义连贯,内容合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12月23日,硕士研究生考试刚刚结束,郑州某大学内一长队打算参加2020年考研的学生便百米冲刺一般跑进前一刻作为考场的自习室占座,为来年的考研做准备。据报道,该大学有专用的考研自习室,有长明灯,不排课,可以占用到考研前。‎ 对于考研的同友展开了热议。‎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青春,一个闪光又绚丽的字眼,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充溢着无限的激情与期望;满载着无限的生机与阳光。它是作家耀眼的语言,是战士沸腾的热血,是明星在舞台上热情洋溢的歌声,它令多少人陶醉!又令多少人向往。然而每个人的青春却不尽相同,有的人利用宁愿放弃这上天给予他们的“天赋”,只是挥霍光阴,只是享受,整日的活在醉生梦死的时光中,不去奋斗拼搏。再看看这一群年轻人,他们百米冲刺一般奔跑着,他们奔向的,不是华服,不是美食,是一个座位,一个承载梦想、未来的半米之地。想象一下他们狂奔的姿势,那该是多么美!因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青春如同一株无人问津的小草,或许没有阳光、没有雨露、没有一路的芬芳花香,或许无人问津;只有践踏,只有侮辱,但它只有默默而顽强的活着,终究会盛开出一朵娇艳美丽的花朵。‎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昭示着一代伟人奋斗的青春。他们的青春因充满奋斗和激情而洋溢着美好,而今,青春正我在我们手中,我们不能容忍青春在我们手中白白流逝,我们不能在叹息声中虚度光阴,我们更不能在叹息声中了结生命,那么我们就让奋斗的青春之花永远绽放在我们心中,用我们绚丽多彩的青春书写一卷有声有色的人生。‎ 狂奔,不仅是自身在奋斗苟更是群体在激励。激励所有青年,让我们扬起奋斗的帆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不断前行,展示我们新一代人青春的壮美与力量,让我们就像雄鹰一样搏击长空吧!让青春之歌扬出昂扬的旋律,让我们的声明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青春年少,我们斗志昂扬,我们正处于人生中最美丽的阶段,奋发是我们的格言,努力是我们的标志,勤劳是我们的习惯,奉献是我们的信条!奋斗是我们的榜样!达·芬奇曾经说过:“趁年轻少壮去探求知识吧,这样,年轻才不会空虚。”‎ 青春岁月,有过挣扎,有过彷徨,但更多的是同伴的努力催人奋起,促我奋斗,催我向上,看着有些朋友们得过且过,虚度光阴,我也曾犹豫,看着看着有些人整日的紫醉金迷、吃喝玩乐,我也曾动摇,每当彷徨时,我便想起了想起了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奋斗之路,正是他一次次的实验,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解决了十三亿人的吃饭问题,每当我迷茫时,经常会有一个响亮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奋斗吧,努力吧,美丽的风景前面,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奉献的青春会闪光,拼搏的青春最耀眼,努力的青春最宝贵!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奋斗的青春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诗篇!是奋斗不止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失败中奋起,是奋斗不止的步伐让爱因斯坦完成了一项项的发明,造福人类,照亮人间!是奋斗的旋律让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又是奋斗不止的节奏,催促着中国新一代,催促我们时刻努力,中国在发展,中国在前进,中国需要我们青年一代的努力,中国的腾飞需要我们去奋斗,让我们追随着考研大军狂奔的身影,大步向前,让我们奋斗的青春更加美丽!‎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命题为指向明确、有明确任务的新材料作文,即任务驱动型作文。指令性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最大的特点。本题文体指令为议论文。内容指令为对考研的同学狂奔占座行为的思考。分析这一现象,能体现正能量,也有负面作用。1、从青春需奋斗来看,可认同这一行为,可立意为:狂奔,青春最美的姿势;奋斗的青春最美等。2、从负面看,公共场所,占座就是不对的,是自私自利的行为,由此可能引发一系列隐患,由此说开去谈应制止这种行为。或者辩证分析其利弊,提出解决的办法。3、就占座本身对考研者利弊分析,把考研变成了“抢滩占座”,经常处于焦虑之中,反而不利于复习备考,分析奋斗也应保持平和心态。‎ 结构分析:开篇明确观点,占座是为理想,狂奔是为奋斗。接下来并列式论证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结尾总结生华主题:为了祖国更美好,狂奔向前。本文整体是总分总结构,中间采用小并列结构。这样时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说理充分。‎ 素材积累:1、青春,使我们有着强健的体魄;有着潇洒与风流;有着无数人羡慕的资本。‎ 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年轻时曾经说过: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 与人斗,其乐无穷。这是多么豪气的一句话。毛主席在年轻时游湘江、洗冷水澡、晒日光浴。与天地相争,与人相斗。是什么给了他这样的毅力?是目标,有了目标,才会有奋斗的动力。最终,毛主席成就了一统中国的霸业,完成了无数人民的心愿。无论哪一位成功人士的成功之路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他们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凭借着强大的毅力披荆斩棘走到了这一步。‎ ‎2、在青春的路上有很多挫折,人生不能没有梦想,用我们无穷的勇气加上不断的努力,为我们的青春画上完美的句号,未来因我们而精彩,我们就是未来。而这个世界的未来,将由我们的梦想组成。我们先是花朵,世界才是花园。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梦想不散场!‎ ‎3、考研占座何时了,伤亡知多少。小楼昨夜又冲突,故桌不堪回首被抢走。纸条墨迹应犹在,只是主人改。问君能有几多仇,恰似一江血水向东流。”这首“虞美人”,反映了大学里的占座热潮。是什么原因让考研族占座无所不用其极?‎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