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2020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广州市2020届高三12月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届广州市高三年级调研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和考生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 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随着社会与文化的变迁,民众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构成了生活美学得以兴起的历史背景。我们所追求的美好生活应该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好生活”,另一个是“美生活”。生活美学就是要以“美生活”来提升“好生活”,并在人民大众中倡导生活美育。‎ 西方美学曾经更关注艺术,东方美学却早已聚焦生活,关注审美与生活之间所具有的“不即不离”的亲密关系,注重在日常生活中体味生活本身的美感。中国生活美学就可以代表东方生活美学的传统,这种传统是一种始终未断裂的生活传统。这里的“生活”,乃是中国人自己的生活;这里的“美学”,也是中国化的美学。‎ - 25 -‎ 何谓“生活”?在汉语的语境里,“生”原初指出生、生命以及生生不息,终极则指生命力与生命精神,但根基仍是“生存”。“活”则指生命的状态,原意为活泼泼的,最终指向了有趣味、有境界的“存在”。白天劳作、夜晚睡眠、呼吸空气和享有食物,这些都是人们要过的日子。然而,人们不仅要活着,而且要追求“存在感”。中国人所理解与践行之“生活”,所言说的就是鸢飞鱼跃那般的存在,有着鲜活的内涵与践履途径。何谓“美学”?美学这个词在西方原本就是感性的意思,美学作为学科之本意就是“感性学”。但在中国,却将“感”学之维度拓展开来,进而将之上升到“觉学”之境,而这“感”与“觉”两面恰构成“不即不离”之微妙关联。因此,中国的美学,就不仅是西学的感性之学,而且更是一种感性之智。中国古典美学家们往往能体悟到生活本身的美感,并能在适当地方上升到美学的高度。从庄子的“美的哲思”到明清的小说批评,那种生活见识与审美之思的融合,皆浸渍了中国传统原生的美学智慧。‎ 由古至今,中国人皆善于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去发现“生活之美”,享受“生活之乐”。中国人的一种生活智慧,就在于将过日子过成“审美生活”。此种原生态的生活美学传统,形成了中国人独有的生活艺术:从诗情画意到文人之美,从笔砚纸墨到文房之美,从琴棋书石到赏玩之美,从茶艺花道到居家之美等,都属于中国传统生活美学的拓展疆域。中国人对生活之美的追寻也为世界其他民族所难以企及,儒家的“六艺之教”就是源于“生活”而带有“美质”的全面教育。蔡元培曾极有洞见地认为,“乐为纯粹美育;书以记实,亦尚美观;射御在技术之熟练,而亦态度之娴雅;礼之本义在守规则,而其作用又在远鄙俗;盖自数之外,无不含有美育成分者”。其实,数的规律之教也是包含美质的,在六艺的完整谱系里面,大概只有“乐教”大致相当于西方的艺术教育,而其余各项教育其实都是关乎生活经验本身,都是从生活出发并包孕美化的“人文化成”。‎ 中国古典美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美学,因为我们的美学传统就是生活的,我们的生活传统也是审美的。中国文化传统之所以延续至今,乃是由于生活自身的传统从未中断。生活美学就是这未断裂传统中的精髓所在,或者说,就是这传统精髓之“感”之“觉”。找回中国自己的生活美学,恰恰是由于,我们要为中国生活立“心”——立“美之心”。‎ ‎(摘编自刘悦笛《生活美学:为生活立“美之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和文化不断进步,“美生活”必然会替代“好生活”。‎ B. 生活的根基是生存,中国人在对生存的追求中完成了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C. 中国的美学,不仅仅是西方美学的“感性学”,而且更是本土的“觉学”。‎ D. 因为生活与审美一直是不即不离的,所以中国文化传统才得以延续至今。‎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为立论的基础,重点阐述中国生活美学的文化传统。‎ B. 文章运用对比突出东西方美学的差异,从而论证了东方美学聚焦生活的智慧。‎ C. 文章在辩证分析概念的基础上,多角度地对中国生活美学进行了独到的阐释。‎ D. 文章引用蔡元培对“六艺之教”的评述,证明中国人对生活美学与美育的追求。‎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25 -‎ ‎ 如果中国生活美学传统曾经断裂,就难以传承中国原生美学智慧,也就没有生活美学的当代建构。‎ B. 当今茶道、花艺、琴棋书画等生活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这是时代发展对生活美学的呼唤。‎ C. 中国传统美育主张从生活出发,这是当下生活美学倡导的方向,也是区别于西方艺术教育的关键。‎ D. 中国生活美学为世界美学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东方范本”,必将为世界美学的发展做巨大贡献。‎ ‎【答案】1. C 2. B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美生活”和“好生活”是美好生活的两个维度,“必然会替代”不当。‎ B项,“中国人在对生存的追求中完成了对审美境界的追求”曲解文意,结合原文“人们不仅要活着,而且要追求‘存在感’”,追求“存在感”才是中国人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D项,“因为生活与审美一直是不即不离的,所以中国文化传统才得以延续至今”强加因果,前后两者不构成因果关系。根据原文信息“中国文化传统之所以延续至今,乃是由于生活自身的传统从未中断”,可知,中国文化传统延续至今的原因是生活自身的传统从未中断。‎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文中仅提及东西方美学差异,未对比论证“东方美学聚焦生活的智慧”。 ‎ 故选B。‎ ‎【3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C项,“区别于西方艺术教育的关键”推断不当。‎ 故选C。‎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简称5G)是最新一代蜂窝移动通信技术,它将以全新的网络架构提供远超4G的网络速率、毫秒级的传输时延和千亿级的连接能力,开启人机深度交互、万物广泛互联的新时代。国际移动通信标准化组织定义了5G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移动宽带让超高清视频、无线宽带等大流量业务成为可能或体验更好;超可靠低时延通信可满足远程医疗、工业自动化等行业的精准、可靠时延需求;海量机器类通信可承载大规模、高密度的物联网业务,每平方公里支持100万个设备连接。‎ ‎(摘编自林振辉《5G关你什么事?》)‎ 材料二:‎ 各国5G标准必要专利申请分布 各企业5G必要专利申请比例 - 25 -‎ ‎(数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知识产权中心)‎ 材料三:‎ ‎5G将至,机遇与挑战并存。5G是各行各业创新发展的推动者,通过与工业、交通、农业等行业的广泛、深度融合,进而实现从支撑移动互联网向支撑各行业全面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全新转型。比如对于健康医疗行业,5G 可用于实时传输医疗数据、远程控制照料病人的云机器人,还可用于急救无人机、智能注射器等。随着5G通信技术的不断改进,它将真正帮助整个社会构建“万物互联”。‎ 然而5G真的那么容易实现吗?现实并不乐观。2017年7月,中国和美国、欧洲、日本、韩国围绕5G通信技术在频率的标准方面达成一致,计划在2020年左右统一通信标准。不过为争夺通信行业,以及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5G标准在统一过程中,必将引起一场不小的角逐战。哪个国家都想在5G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通信标准的统一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5G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应用终端要适配各行各业,这对终端测试提出了极大挑战。有的应用模组在普通环境中测试尚可,但运用到实际场景中,性能变化很大。因此,终端开发需要在产业链中与各类企业合作,推出适合各行业的5G终端。随着 ‎4G不限量流量的普及,5G流量将加速贬值,流量资费红利逐渐消失。和其他几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一样,电信运营商5G网络的建设也不会一蹴而就。在4G建设成本尚未收回的情况下启动5G,运营商将面临巨大的高额投资与缓慢回报的成本压力。‎ ‎(摘编自康双勇《5G通讯技术的机遇与挑战》)‎ 材料四:‎ 关于世界通信技术与中国的关系,中国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中国历经“2G跟随、3G突破”,实现了“4G同步、5G引领”的历史性跨越。近日召开的第七届互联网安全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再次提醒需正视5G时代网络安全问题。比如5G的“万物互联”,让智慧城市成为可能。城市的管网、电力、能源、交通、社区等基础设施都有无数的传感器、摄像头进行监测和通过网络进行智能控制。一方面,精准的数据采集和细粒度的管控使得城市的管理更加科学,但另一方面,也将风险暴露在黑客的视野中。如果这些重要基础设施对外部的攻击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的话,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代价将非常大。“但我们不能因担心安全而放弃产业数字化的进程。安全与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需要同步发展。”邬贺铨说。‎ ‎(摘编自《“万物互联”还是“万物泄露”,5G时代网络安全怎么办》)‎ ‎4. 下列不属于5G三大应用场景的一项是 A.‎ - 25 -‎ ‎ 通过在各大城市的公交车上或地铁中安装无线设备和实现网络覆盖,乘客使用智能手机可在车上观看电视视频或上网浏览。‎ B. 综合三维激光扫描、高解析度视频图像等技术,实现考古现场全方位、多角度数据采集,最大程度保持数据完整和文物安全。‎ C. 通过布满农场的高精度土壤温湿度传感器远程在线采集土壤酸碱度、养分、气象变化等信息,实现灌溉用水量的智能决策。‎ D. 无人驾驶汽车上的智能平台仅需瞬间即可对传感器监测到的海量数据进行融合分析,执行减速、刹车、加油、转向等动作。‎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5G开启了万物广泛互联的新时代,通过与各行各业的融合,可催生更多的创新应用及业态,是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推动者。‎ B. 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申请被中、韩、美、芬、瑞、日六国瓜分,我国占比位居榜首,其中华为达15.05%,中兴通讯紧随其后。‎ C. 在各大手机厂商纷纷争夺5G标准必要专利权之际,中国5G建设摆脱了落后面貌,实现越发展,使我国迈入通信技术强国行列。‎ D. 5G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可使社会生活日益智能化,但它的网络安全不容忽视,5G发展需要安全体系来护航。‎ ‎6. 为什么说我国的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还面临着挑战?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C ‎ ‎6. ①5G通信标准尚难统一。5G必要专利申请角逐激烈,中国企业尚未形成绝对领先优势。②5G与各行业融合存在较大难度。5G应用终端要适配各行各业,应用终端测试面临巨大压力。③5G成本压力大。运营商面临建设周期长、投资额高与回报缓慢等多重压力。④5G网络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网络数据采集与管理风险巨大。‎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A项,在公交车上利用智能手机观看电视节目和快速上网浏览,属4G网络环境下的应用;另外三项都体现5G应用“高速率、低时延、广连接”的特点。‎ 故选A。‎ ‎【5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C项,“中国的5G建设摆脱落后面貌”不当,文本中没有这样表述。‎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材料中圈出5G移动通信技术发展还面临着挑战,根据这些信息进行概括。‎ 材料三中,“不过为争夺通信行业,以及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5G标准在统一过程中,必将引起一场不小的角逐战。哪个国家都想在5G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全球通信标准的统一或许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和材料二中表格数据,可得出答案“5G通信标准尚难统一。5G必要专利申请角逐激烈,中国企业尚未形成绝对领先优势”。“5G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时代的基础设施,应用终端要适配各行各业,这对终端测试提出了极大挑战”,可得出答案“5G与各行业融合存在较大难度。5G应用终端要适配各行各业,应用终端测试面临巨大压力”。“在4G建设成本尚未收回的情况下启动5G,运营商将面临巨大的高额投资与缓慢回报的成本压力”可得出答案“5G成本压力大。运营商面临建设周期长、投资额高与回报缓慢等多重压力”。“如果这些重要基础设施对外部的攻击没有足够的防御能力的话,一旦出了安全事故,代价将非常大”可得出答案“5G网络安全面临巨大挑战。网络数据采集与管理风险巨大”。‎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 25 -‎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寻访“画儿韩”‎ 邓友梅 望着陶然亭的湖水,甘子千着实犯愁——上哪儿去找“画儿韩”呢?画儿韩是搞“四化”用得着的人,自己不在有生之年把他找回来,闭不上眼呀。‎ 甘子千跟画儿韩有过节儿,那是三十多年前的事。那日画儿韩作寿,请甘子千赴宴。酒过三巡,画儿韩吆喝两学徒捧来一幅画,作了个揖对众人说:“今天惊动各位,可不单为兄弟的寿日,兄弟我六百大洋收了幅假画。”甘子千一看画,心中大惊,那竟是自己一时兴起,用一张宋纸、半块古墨仿张择端的画而作的《寒食图》。‎ 众人齐说:“造假能这样乱真,也算开眼了。”画儿韩说:“大家别叫它吓住,还是先挑毛病,好从这里学点道眼。”他一眼扫在甘子千身上,笑道:“子千眼力不凡,你先挑挑破绽,让大家开开窍!”‎ 甘子千脸早已红了,幸亏有酒盖着。他走到画前,看看左下角,找到一个淡淡的拇指指纹印,确认是自己的作品,但承认笔力终究不如真品,就说:“还是腕子软些;纸是宋纸,墨是宋墨,难怪连韩先生也蒙过去了!”画儿韩爽朗地笑了两声说:“今天我要劝诸位的就是人万不可忘了谨慎二字。这画看来维妙维肖,其实只要细心审视,破绽还是挺明显的。《寒食图》画的自然是清明时节,中州的清明该穿夹袄了,画中这小孩居然还戴捂耳风帽!再细看,这小孩在张择端的《瑞雪图》见过。《瑞雪图》画年关景象,自然要戴风帽。所以单看小孩,单看背景,都是张择端的;可放一块,就不是张择端画的了。”‎ 大家一片惊叹,甘子千心中也暗自佩服。言毕,画儿韩往画上泼了杯酒,划了根火,当场点着,笑道:“把它烧了罢,省得留在世上害人!”‎ 甘子千越想越不安。那日没有阻止那个不长进的那五把自己仿的画儿拿去作旧、又拿去画儿韩处当了,才落下今日这场无声的奚落。他决定明天一早去访画儿韩,把事儿说破。‎ 第二天甘子千到了画儿韩处。画儿韩才把他让到屋里,却见账房先生满脸慌张地跑进来说:“出事了!有人赎画儿来了!要赎昨天烧的那幅《寒食图》!”‎ 甘子千顾不上规矩礼节,跟着画儿韩到了前柜。只听见那五细声细气地说:“有画儿拿画儿,没画儿呢,咱们找个地方说说……”‎ 甘子千正想找句合适的话劝那五罢手,画儿韩往前一挤说道:“您急呀,我比您还急呢!我算计着一开门你就该来的,怎么到这钟点才来呀,不是赎画吗?拿走!”‎ - 25 -‎ 那五两手哆哆嗦嗦去接包,“画儿昨天不是烧了吗?”‎ 画儿韩说:“昨天不烧你今天能来赎吗?你想要,今晚上我再给你作一幅!”‎ 甘子千不敢相信眼前的奇迹。他把视线投在画的左下角,那个拇指印端端印在那里,跟昨天烧的那画一模一样。‎ 甘子千从此处处躲着画儿韩。‎ 北平解放后,甘子千因出身清白贫苦,学习积极,思想进步,当上了书画业领导小组成员。文物书画业要整顿领导班子,有人提出调画儿韩,向甘子千征询意见:“听说他挺有本事,你 看咱们用不用他好?”甘子千思忖:当初自己本没有坑骗他之意,却弄得无法解释;他如果来了,要是说出来……于是他说:“画儿韩做假画出身,还是领导上决定,我没把握。”画儿韩终于没被调用。‎ 一晃三十多年,甘子千也快七十了。当他当选为人民代表时,他给自己算了算账,算算这一辈子对人民对国家做过哪些亏心事,算来算去,算到了画儿韩头上。如今国际市场文物涨价,但文物业的老手死的死、病的病,人手荒成了要害症。而若论识别古画,画儿韩可谓身怀绝技,怎么能不让他发挥才干呢?当初只要自己说“这个人有用”,画儿韩就留下了,可是自己没说。‎ 他决心把画儿韩找回来,把欠债还上。‎ 这一动手找,才发现北京城之大,人口之多,寻人之难!先听说画儿韩在天桥的茶馆烧过锅炉,到那儿一看,茶馆早黄了。又听说画儿韩在金鱼池附近养金鱼,去那儿一问,房子全拆了。找了半个月,走了八处地方,终于听说画儿韩确实健在,有时还到陶然亭附近去。‎ 一清早,甘子千就拄着棍来到了陶然亭。雾蒙蒙的湖园里有跑步的,喊嗓的,遛弯的。他见人就打听,终于找到了画儿韩的好友并被告知,画儿韩脑血栓前天进医院了。‎ ‎“唉……”甘子千连连叹气。‎ ‎“他呀,累的,去年检查出脑血管硬化,医生叫他多休息,他反而忙起来了,说祖传识别古画很有点诀窍,想赶紧把它写下来,免得失传。他说,这两年党中央政策好,目前搞‘四化’,他这点本事对国家是有用处的。”那人说,“你是他什么人?能帮帮他吗?”‎ ‎“能!”‎ 甘子千振作起来。他想应当派人去帮他整理材料;应当在人代会上提一个抢救老人们身上保存的绝技的提案;他还想把自己的存款移到画儿韩的名下,给他治病。他觉着生活总算给了他一个机会,让他在向这个世界告别时,可以于心无愧了。‎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5 -‎ A. 小说中“开眼”“喊嗓”“遛弯”等方言俚语的使用,和对以画儿韩、那五为代表的旧北平城各色人等的描绘,使小说具有了明显的地域色彩。‎ B. 小说开篇设置“上哪儿去找‘画儿韩’”的悬念,后文却不急于叙述找寻的过程,而是插叙两人的“过节儿”,巧妙地解开悬念,构思精妙。‎ C. 仿作的《寒食图》上“淡淡的拇指指纹印”是一处精巧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甘子千的心理状态,将“烧画”“赎画”两个情节贯穿一气。‎ D. 小说叙述故事的手法高超,例如明写甘子千四处寻访韩画儿,打听到他曾烧过锅炉、养过金鱼,实则将画儿韩一段穷困潦倒的经历补写完整。‎ ‎8. 小说中以仿作的《寒食图》连接情节和人物,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9. 甘子千对画儿韩态度的三次转变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案】7. B 8. ①一幅仿作的画连接起小说中三个人物的恩怨,推动横跨三十多年的故事情节展开,既凸显了故事的背景,本身也具有极强的戏剧性;②围绕这幅画三个人物的性格展现充分,使人物形象更丰满;③仿作的画展现了画儿韩家传识画技艺的高超,是甘子千为“四化”寻人才以保存传统绝技的直接原因,丰富了小说主题。 ‎ ‎9. ①甘子千在画儿韩识破了他仿作画后,既佩服画儿韩识画技艺的高超,又深感不安,总是躲着他;解放后,他没有支持画儿韩调入书画组;“四化”建设的需要,使甘子千意识到画儿韩对于国家建设、对于传统技艺的传承十分重要,于是努力寻访他。②通过描绘甘子千对画儿韩的态度的变化,赞美了善良的人性,反映了新时代、新社会对人的深刻影响,突显小说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B项,“巧妙地解开悬念”不当,在插叙两人的“过节儿”时并没有解开悬念,后面部分才解开“找寻画儿韩”的悬念。‎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物象的作用。解答本题时,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结合情节、人物、主题作答。‎ - 25 -‎ 情节上,以仿作的《寒食图》交代人物之间的过节儿,是故事的背景,推动横跨三十多年的故事情节展开,使得文章具有极强的戏剧性。‎ 人物塑造上,围绕这幅画三个人物的性格展现充分,甘子千在画儿韩识破了他仿作画后,既佩服画儿韩识画技艺的高超,又深感不安,总是躲着他;解放后,他没有支持画儿韩调入书画组;“四化”建设的需要,使甘子千意识到画儿韩对于国家建设、对于传统技艺的传承十分重要,于是努力寻访他,这幅画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主题上,画儿韩识破了他仿作画,展现了画儿韩家传识画技艺的高超,是甘子千为“四化”寻人才以保存传统绝技的直接原因,丰富了小说主题。‎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主旨的把握能力。解答本题时,需要从人物、情节来解读文本情节,整理作答。‎ 情节方面,“子千心中也暗自佩服”“甘子千越想越不安”“画儿韩做假画出身,还是领导上决定,我没把握”“这两年党中央政策好,目前搞‘四化’,他这点本事对国家是有用处的”,三次转变是甘子千在画儿韩识破了他仿作画后,既佩服又深感不安;解放后,他没有支持画儿韩调入书画组;“四化”建设的需要,努力寻访他,通过描绘甘子千对画儿韩的态度三次变化,赞美了善良的人性,反映了新时代、新社会对人的深刻影响,突显小说主题。‎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董昭字公仁,济阴定陶人也。举孝廉,袁绍以昭领魏郡太守。时郡界大乱,贼以万数,遣使往来,交易市买。昭厚待之,因用为间,乘虚掩讨,辄大克破。昭欲诣汉献帝,至河内,为张杨所留。表荐太祖。太祖朝天子于洛阳,引昭并坐,问曰:“今孤来此,当施何计?”昭曰:“将军兴义兵以诛暴乱,入朝天子,辅翼王室,此五伯之功也。此下诸将,人殊意异,未必服从,今留匡弼,事势不便,惟有移驾幸许耳。然朝廷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夫行非常之事,乃有非常之功,愿将军算其多者。”太祖曰:“此孤本志也。”以昭为冀州牧。太祖表封千秋亭侯,转拜司空军祭酒。后昭建议:“宜修古建封五等。”太祖曰:“建设五等者,圣人也,又非人臣所制,吾何以堪之?”昭曰:“今民难化,甚于殷、周,处大臣之势,使人以大事疑己,诚不可不重虑也。明公虽迈威德,明法术,而不定其基,为万世计犹未至也。‎ - 25 -‎ 定基之本,在地与人,宣稍建立,以自藩卫。”后太祖遂受魏公、魏王之号,皆昭所创。文帝即王位,拜昭将作大匠。及践阼,迁大鸿胪,进封右乡侯。明帝即位,进爵乐平侯,邑千户,转卫尉。昭上疏陈末流之弊曰:“凡有天下者,莫不贵尚敦朴忠信之士,深疾虚伪不真之人者,以其毁教乱治,败俗伤化也。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窃见当今年少,不复以学问为本,专更以交游为业;国士不以孝悌清修为首,乃以趋势游利为先。”帝于是发切诏,斥免诸葛诞、邓飏等。昭年八十一薨,谥曰定侯。‎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董昭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B. 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C. 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D. 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河内,中国古代区域名称,以黄河以南为河内,而黄河以东则称河东。‎ B. 五伯,即五霸,历史上有多种说法,多指中国春秋时期的五个霸主。‎ C. 祭酒,原指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为官名,意为首席、主管。‎ D. 孝悌,是指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孝悌”是孔子“仁爱”思想的根本。‎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董昭料敌制胜,取得突出政绩。他在担任魏郡太守期间,郡内非常混乱,盗贼纷起,他巧用计谋,一举扫除了盗贼,保证了社会的安定。‎ B. 董昭多谋善断,具有远见卓识。他在归顺太祖曹操后,帮助曹操分析形势,梳理远志,说服曹操接受爵位,加强自我保护,深得曹操欣赏。‎ C. 董昭认识清醒,深得治国之要。在辅佐明帝的时候,对当时社会的颓风弊俗的认识深刻,明帝因此采取多种措施,斥免多人,革除奸弊。‎ D. 董昭忠心耿耿,成为曹魏元勋。从为曹操助画方略开始,他始终心系曹魏,多方谋划,累有功勋,既是曹魏的谋士、重臣,也是开国元勋。‎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朝廷新还旧京,远近跂望,冀一朝获安,今复徙驾,不厌众心。‎ - 25 -‎ ‎(2)明公虽迈威德,明法术,而不定其基,为万世计犹未至也。‎ ‎【答案】10. B 11. A 12. C ‎ ‎13. (1)然而朝廷刚刚回到旧时京城,无论远近都在企望,希图在一个早上安定下来,现在又一次迁移尊 驾,不能让众人满意。(2)明公您虽然威信德行超越前代,又深明法度,然而如果不能在此时奠定根基,替子孙万世考虑,还是没有做到家啊。‎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如本题中,“伏惟前后圣诏,深疾浮伪,欲以破散邪党,常用切齿,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这段话是说“我恭敬地注意到圣上前后所颁布的诏令,对浮华虚伪之流深恶痛绝,想要击破不正当的结党,常常使用切齿的言辞;然而那些执法的官吏都畏惧那些人的权势,没有人能对他们揭发纠查,这样就使得对风俗的败坏侵犯越来越严重”,圈出句子中的名词和代词,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关系进行排除。“破散”是动词,“邪党”是它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畏”是动词,“其权势”是它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而黄河以东则称河东”错误,“河内”应该指黄河以北。‎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C项,“明帝因此采取多种措施,斥免多人,革除奸弊”,原文“帝于是发切诏,斥免诸葛诞、邓飏等”,故“多种措施”和“革除奸弊”不当。‎ - 25 -‎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 ‎(1)新,刚刚; “跂”,企望;“厌”,满足。‎ ‎(2)迈,超越;“法术”,法度;为,替。‎ ‎【点睛】参考译文:‎ - 25 -‎ 董昭字公仁,是济阴定陶人。董昭(年轻时)被举为孝廉,袁绍让董昭兼任魏郡太守。当时全郡境内秩序大乱,贼人数以万计,他们派使者相互往来,进行买卖贸易。董昭十分重视这种情况,找机会在他们中间进行离间,乘他们力量虚弱时发兵征讨,打得贼方大败。董昭想去拜见汉献帝,被张杨留用。上表举荐(董昭)给太祖(曹操)。曹操到洛阳朝见汉献帝,带着董昭(二人)坐在一起。曹操问:“如今我来这里,应当采取什么计策?”董昭说:“将军起义兵,诛杀暴乱之徒,入京朝拜天子,辅佐王室,这是可以媲美春秋诸侯五霸的功绩。但下面的各个将领,人心各异,未必肯服从您,现今您留在这里匡弼天子,情势对您不利,只有转移尊驾到许县了。然而朝廷刚刚回到旧时京城,无论远近都在企望,希图在一个早上安定下来,现在又一次迁移尊驾,不能让众人满意。做非同寻常的大事,就得有超越常规的举措,希望将军筹划怎样做才利多弊少。”曹操说:“这正是我的本意。”任命董昭为翼州牧。曹操上表封董昭为千秋亭侯,转拜司空军祭酒。后来董昭提出建议:“应该探究古代的制度建置分封五等爵位。”曹操说:“建设五等爵位的是圣人,又不是做大臣的所能制定的,我怎么能担当得起呢?”董昭说:“现在百姓难于教化,更甚于殷代、周代,处在大臣的地位上,让别人在大事上怀疑自己,实在是不可以不重新加以思虑啊。明公您虽然威信德行超越前代,又深明法度,然而如果不能在此时奠定根基,替子孙万世考虑,还是没有做到家啊。奠定基础的根本,在于地和人,应该在这两方面逐渐有所建立,以便自我保障和护卫。”后来曹操终于接受了魏公、魏王的称号,都是因为董昭的这个建议。曹丕继承王位,董昭被任命为将作大匠。曹丕称帝,董昭升为大鸿胪,进封右乡侯。明帝继位,董昭进封乐平侯,食邑千户,转任卫尉。董昭上疏陈述末流的弊病说:“凡是占有天下的人,没有人不崇尚敦厚朴实忠诚守信的人士,而对那些虚伪不实的人深恶痛绝,因为他们破坏教化扰乱秩序,败坏社会道德风气。我恭敬地注意到圣上前后所颁布的诏令,对浮华虚伪之流深恶痛绝,想要击破不正当的结党,常常使用切齿的言辞;然而那些执法的官吏都畏惧那些人的权势,没有人能对他们揭发纠查,这样就使得对风俗的败坏侵犯越来越严重。我看到当今少年不再以学问为做人的根本,转而把四处交游作为他们的职业;国中杰出的人士不把孝悌和清廉的修养当作首务,竟然把追逐权势、惟利是图当作第一位的事情。”明帝于是发出严厉的诏令,斥责、罢免了诸葛诞、邓飏等人。董昭 81岁去世,谥号为定侯。‎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田家三首(其三)‎ 柳宗元 古道饶蒺藜,萦回古城曲。‎ 蓼花被堤岸,陂水寒更绿。‎ 是时收获竟,落日多樵牧。‎ 风高榆柳疏,霜重梨枣熟。‎ 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 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①。‎ 今年幸少丰,无厌饘②与粥。‎ ‎[注]①原陆:高而平的地面。②饘(zhān):稠粥。‎ ‎1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二句用“古道”“古城”“蒺藜”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古朴自然的画卷。‎ B. “被”字化静为动,再现了蓼花绕堤秋景,奠定了全诗寥阔萧瑟的基调。‎ C. “榆柳”是田园诗中常见风物,陶渊明《归园田居》也以它描写田园生活。‎ D. “迷”字颇耐人寻味,既可指迷失了方向,又可指行人迷醉在田园美景中。‎ ‎15. 诗中描写田家生活,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①在城外游走,关注到秋收结束后田家大多在砍柴、放牧,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注和热爱。②行人天黑迷路,幸得田翁相留,诗人深情地赞美了田翁的热情与善良。③虽家中“少丰”,但田翁也只能请行人吃点粥,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同情。‎ ‎【解析】‎ ‎【14题详解】‎ - 25 -‎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B项,“奠定了全诗寥阔萧瑟的基调”不当,意思是蓼花覆盖塘堤岸,池中之水更清绿,描写了农村秋日的美景。‎ 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 本诗写农村秋收后的情景和诗人晚上投宿农家受到殷勤款待的经过,前八句描绘的是秋收后农村的景象,在城外游走,关注到秋收结束后田家大多在砍柴、放牧,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注和热爱。后六句则是描绘诗人因迷路在农家借宿的经过,“行人迷去住,野鸟竞栖宿。田翁笑相念,昏黑慎原陆”,意思是行路之人迷归路,野鸟竞相寻归宿。田家老人笑留我,黑夜原孤独谨慎,诗人深情地赞美了田翁的热情与善良。“今年幸少丰,无厌饘与粥”, 幸亏今年收成好,不用担心没得粥,虽家中“少丰”,但田翁也只能请行人吃点粥,表达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同情。‎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考查范围很广,既有形象的鉴赏,如人物、景物、事物,也有语言的赏析,如炼字、炼句、诗眼、语言风格,还有表达技巧的鉴赏,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也有诗歌内容的理解,如背景、题材、作者等。常见的设题误区主要有一下几个:意象意境分析不当,基础知识运用错误,词句解说曲解原意,主题情感分析不当,手法分析张冠李戴等等。解答此类题目,读懂诗歌是关键,要关注标题、作者、注释以及关键词等;审清题目要求,细读选项划出要点,即切分关键信息,最后正选排除巧妙用。‎ 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常借荷花表明高洁的志趣,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 ”两句便是如此。‎ ‎(2)《行路难(其一)》中,李白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运用典故来表明自己希望能像先贤一样辅佐君主,实现远大抱负。‎ - 25 -‎ ‎(3)《赤壁赋》中,苏轼借“客”之口,描述了赤壁大战前夕曹操“________,________”的文武兼备、豪迈洒脱的英雄形象。‎ ‎【答案】 (1). 制芰荷以为衣兮 (2). 集芙蓉以为裳 (3). 闲来垂钓碧溪上 (4). 忽复乘舟梦日边 (5). 酾酒临江 (6). 横槊赋诗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芰”“复”“酾酒”“槊”,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提起浙江省龙泉市的龙泉宝剑、龙泉青瓷,无人不晓。龙泉剑瓷文创产业日渐红火,从根本上讲离不开传统手工艺的有效传承与变革创新。试想,倘若没有几十年对剑瓷传统手工艺的不懈挖掘,倘若不是有 的传统手工艺人脱颖而出,龙泉青瓷与宝剑的名声也许还只能存留在历史的记忆中;而当下龙泉剑瓷 ,靠的正是几代手工艺人对剑瓷传统手工艺的执着求索与 。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创新,需要一代又一代手艺人的接力。手工艺传承,( )。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于手艺人来说,数年如一日,潜心钻研,千锤百炼,或许才能拿得出像样的作品。缺少有广泛社会声誉与较高艺术成就的剑瓷作品,自然也就难以 剑瓷发展文创产业。从这个角度来说,创造条件培养能够制造剑瓷精品的更多手艺人,才算抓住了提升剑瓷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典型性 声名鹊起 花样翻新 支撑 B. 典型性 声名烜赫 推陈出新 支持 C. 代表性 声名烜赫 花样翻新 支持 D. 代表性 声名鹊起 推陈出新 支撑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既要吃得了辛苦、经磨砺,更要有才智、耐得住寂寞 B. 既要耐得住寂寞、有才智,也要经磨砺、吃得了辛苦 C. 既要吃得了辛苦、耐得住寂寞,更要经磨砺、有才智 D. 既要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辛苦,也要有才智、经磨砺 - 25 -‎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创造条件培养能够制造剑瓷精品的更多手艺人,才算抓住了推动剑瓷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B. 创造条件培养更多能够制造剑瓷精品的手艺人,才算抓住了提升剑瓷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C. 创造条件培养更多能够制造剑瓷精品的手艺人,才算抓住了推动剑瓷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D. 创造条件培养能够制造剑瓷精品的更多手艺人,才算抓住了提升剑瓷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答案】17. D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组,“典型性”是指具有特殊性的个案,“代表性”则是指事件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特征。一个是点而一个是面,程度上的不同,结合上下文意,此处应选“代表性”。‎ 第二组,“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声名烜赫”指名声、权势盛大;用于人。结合上下文意,此处应选“声名鹊起”。‎ 第三组,“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花样翻新”指独出心裁,创造新花样。第四组,“支撑”意思是“支持局面使不崩溃”,符合语境义;“支持”语义较多,如“供应”“把持”“主持”“支援”等,均与语境不符。‎ 故选D。‎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耐得住寂寞”与“吃得了辛苦”,“有才智”与“经磨砺”分别对应,结构保持一致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A项,语序不当,“更多”位置有误;‎ - 25 -‎ B项,搭配不当“提升”与“发展”不能搭配;‎ D项,语序不 当,“更多”位置有误;搭配不当“提升”与“发展”不能搭配。‎ 故选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地铁方面对乘客进行安检,①___。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精准识别并锁定可疑乘客,然后安检人员能够对可疑乘客进行重点检查,从而尽可能把影响地铁安全的因素排除在地铁安检机之外,让地铁里的乘客处于更加安全的环境,这有利于压缩犯罪分子的活动空间,增强对犯罪分子的震慑力,提升市民的安全感。另外,目前很多城市地铁安检费时长,安检人员工作强度大。②___,能实现乘客分类安检,没有疑点的乘客可以快速通过安检环节,既能帮乘客节省时间,③___,从总体上提高安检工作效能。‎ ‎【答案】 (1). ①可望让地铁环境更安全 (2). ②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地铁安检后 (3). ③也能降低安检人员的工作强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及衔接的能力,属于嵌入型补写,是主观题。解答本题,考生要通读全文段,把握文意,理清顺序。分析空格所在的语境,明确前后文的限定,注意前后的衔接。分析所要补写的句子,辨明其间的关系,判断选择。‎ 本题:‎ 第一空:结合文本上文“地铁方面对乘客进行安检”,再结合文本下文“让地铁里的乘客处于更加安全的环境”的内容,可推知此处“地铁方面对乘客进行安检”的目的就是为了“可望让地铁环境更安全”;‎ 第二空:结合上文“目前很多城市地铁安检费时长,安检人员工作强度大”和下文“能实现乘客分类安检,没有疑点的乘客可以快速通过安检环节,既能帮乘客节省时间”,可推知此处是“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地铁安检后”;‎ - 25 -‎ 第三空:结合“既能帮乘客节省时间”,前后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所以下一句以“也能”,或“又能”开始,内容上结合上文“安检人员工作强度大”,可以推出此处是“也能降低安检人员的工作强度”。‎ ‎21.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主体图形,运动会组委会拟向社会公布会徽,需要写一段文字介绍它。请你来写这个会徽介绍,包括会徽主体图形的构图要素和图形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形象、语意连贯,不超过90个字。‎ ‎【答案】会徽主体图形由腾飞向上的龙、凤及两侧纽带组成:龙凤比肩形似数字“11”,两侧半圆的纽带如黄河与长江;整个轮廓与汉字“中”相似。龙凤相伴腾飞,寓意“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图表转换题一般按以下步骤答题:第一步,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第二步,认读图表,捕捉信息。第三步,依据要求,规范作答。一定要仔细观察图案的构成,包括文字,如这题图案有:龙、凤、两侧纽带、、龙凤比肩形似数字“11”、整个轮廓与汉字“中”相似,概括寓意时除了结合图形的分析其内涵之外,还要注意题干提供的信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主体图形。‎ 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 年秋季高一学生将使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在新的高中《语文》课本编写过程中,设定哪些单元主题、选择哪些作品,才能使语文学习更符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曾引起广泛讨论。有网友列出以下主题,供大家探讨:‎ 生命赞歌 家国情怀 审美鉴赏 科学之趣 文化传承 英雄情结 思辨创新 自然之美 - 25 -‎ 请从中选择两个主题,并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以即将毕业的高三学生身份,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表达你对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的认识与思考。署名为“辛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让语文书多点刚柔并济的中国风 尊敬的主编:‎ 您好!在前不久,我得知了自2020年开始,新高一的学生将使用新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作为一名即将要结束高中生活的学生,虽然无法在课堂上见到这本教材,但作为一名旧教材的使用者,我很期待自己的学弟学妹能在新的教材中看到刚柔并济的中国风范,而我们青年需要做的,便是通过课本,将它们继承。‎ 这刚,是指传承几千年的英雄情怀;这柔,是指诗情画意的审美取向。‎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我遇见了站在北固亭,渴望带着吴钩去杀敌的辛弃疾。那时候,“国破山河在”,他仰慕孙权式的英雄,渴望成为英雄而不得。还有那“塞上长城空自许”的放翁在《书愤》中饱含热泪,只能借笔从戎。他们不是英雄,却胜似英雄。在语文课堂上,我在心中描绘了英雄的模样,他们目光坚定,满心家国。‎ 我希望语文课本中多些这样的英雄,那么中国就多些精忠报国的栋梁。今年国庆阅兵,院校科研方阵首次亮相,他们是军事科研领域的高材生,71%是博士学历,而课堂上赞颂英雄们的朗朗书声就是他们在心中埋下的第一颗种子。‎ 当然了,如果语文课本仅有手持钢刃的战士,不足以描绘锦绣中华。‎ 假期游玩,我在滕王阁眺望时,看见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壮丽;秋雨过后我在公园漫步时,明白了“空山新雨后”的清秀;月夜冥想,我来到满池荷花边时,感知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这些美好,自然都是语文书中的恩赐。‎ 含蓄委婉的审美取向,使得中国的诗歌走向世界巔峰。先贤们留下的不仅有美景,更有融汇在美景中的各样情感。诗人若心情大好,那景色便是山清水秀,绿叶红花,诗人若是情绪低落,那景色便是压城黑云,风急猿啸。寓情于景的手法,给了我们太多美的享受,而这种如细雨无声般的表达方式,也让浮躁的青年多了一分宁静。‎ 如果说,东方表达是含蓄的,那么西方表达就是直接的,《中国有嘻哈》等节目是我们这一代青年所喜爱的,可我发现,越来越多的说唱作品融入了中国元素,那些湖光山色,那些细语呢喃不仅不会老土,反而使得说唱更显潮流。‎ 于成长,英雄气概给我们风骨和启迪;于生活,审美取向给我们气质与才华。‎ - 25 -‎ 因此,我写下这篇满载期待的文字,盼望我们的新课本多一些刚柔并济的中国风。‎ 敬祝编安!‎ 辛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式作文。‎ 审题:明确出题人的写作要求。要求1:选择两个主题。要求2:结合学过的语文课文,本质就是要么以语文课文内容为论据进行论证、要么以语文课文内容的核心思想关联本材料当论点展开论证。要求3:以即将毕业高三学生身份,本质就是要注意自己的表述口吻,带着对语文学习的反思、沉淀来进行思考性表达。要求4:给高中语文教材主编写一封信,此要求本质有两点,第一是对象意识,对象意识对表达语气提出要求,对表达措辞提出要求;第二就是格式,书信体,若不能很好完成书信体的格式要求,阅卷标准中肯定要扣分。要求5:表达你对高中语文教材与高中生良好品格养成关系,本质就是我们的论点最好都是围绕这二者之间的关系来展开,这相当于二元元素作文,训练过的学生不陌生,头脑中瞬间反应高考论述类文本——诸子之学的“照着讲”与“接着讲”。要求6:署名为“辛昇”,本质是统一署名,但是我的学生还需要去想想这两个字意味着什么?辛——辛苦,昇,升也。唯有历经辛苦,方能学业有升,品格有升。从文体来看,材料没有限定文体,考生可以选取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如写作议论文,要由明确的观点,有清晰的思路;如写作记叙文,在写作中要注意所叙之事必须真实感人,把握好感情基调,主题要积极向上,注意在行文中将一些真实细腻的情感生动细腻地描写出来;要叙议结合,在叙事中恰当地穿插抒情议论,深化主题。‎ 立意:‎ ‎1.创新是永恒的动力 ‎2.传承和创新并存 3.万里求学,只为家国 ‎4. 青春梦想尽在家国情怀 素材:‎ ‎1.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因为爱,屈原屈辱投汨罗江成为万千中华魂,时时提醒我们什么是正义。因为爱,文天祥在零丁洋里喊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绝唱!因为爱,陆游咏出“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夙愿。‎ - 25 -‎ ‎2. 史铁生在他的作品中曾经写道:“是卓别林的话救了我,他说:‘死,着什么急啊?’我一想,对,死是早晚的事!不死,该怎么活呢?”所以,在以后的日子里,对生命的热爱就成为了史铁生的心灵支柱。虽然史铁生在2010年的最后一天离开了人世,但是,他已经为世人塑造出了一个热爱生命的崇高形象。因为,热爱生命的人,无论是牌何种环境,总能扬起生命的风帆不断向前,向前!‎ ‎3. 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可谓博大精深,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归纳起来,为“修身”、“齐家”、“治国”三个方面,包含了个体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期待和要求。‎ 儒家经典《大学·圣经》中说:“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修身的目的是为了齐家、治国,修身的标准是个人达到较高的美德素养。个人美德主要包括:志向高远,诚实守信,刚正不阿,自强不息,重德贵义,律己修身等。‎ ‎“齐家”,是指家庭应具备的美德。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庭美德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兄友弟恭,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治国”,是指处世应具备的美德。治国,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为人处世之道。‎ 处世美德包括职业美德、公共美德等,主要内容有:精忠报国,勤政爱民,秉公执法,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讲求公正,礼貌谦让,公平交易,尊师重教,勤劳敬业,救死扶伤等。‎ ‎4. 你的目光,在黑夜中仍闪耀着灵性,只有你才拥有这样的目光,目光中似乎闪耀着晶莹的东西。荆轲,你流泪了吗?"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啊,悲歌已在易水旁响起,你提着樊将军的人头,拿着用地图包裹好的匕首,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刺秦之路。‎ 为什么你要选择刺秦?难道你不知道这是死路一条?难道你不明白燕国必亡已成定局?难道你不清楚有人在深爱着你?不,我想这些你应该都知道,而且比别人更清楚。然而你放弃了可以带着你心爱的人远走高飞的选择,毅然地踏进了虎狼之地的秦国,你洒在秦国宫殿里的热血,渲染了你那光耀尘埃的英雄豪气。 你使我明白要选择勇敢,选择诚信。‎ ‎ 5.乌江旁,战马的悲嘶响彻云霄,你高举长矛,以横扫千钧之势奋力拼杀,江上漂来一只小舟,你没有选择逃亡,而是从容地自刎。你败了,彻底地败了。然而,你实际上是可以选择不败的。鸿门宴上,你可以杀掉刘邦,你可不相信刘邦的承诺,而你却没有这样做。你虽然失败,可你以英雄的身份活在人们心中。刘邦虽然胜了,可他永远被人们称为小人。乌江旁,你本可逃走,而你却选择血染乌江,当鲜血从你身上喷出的那一刻,你的灵魂得到了升华。你使我明白要选择仁爱,选择无悔。‎ ‎ 6.‎ - 25 -‎ ‎ 你也是一位忠臣。虽然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远大理想,却有着“生死何须顾,情义一肩挑”的强大信念。秦军破赵,兵至燕国边境,你知道,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身为燕人的你,没有退却,更没有逃避,绝世的剑法敌得过千千万万如狼似虎的秦军吗?怎样以己之力保全燕国呢?多少次夜不成眠,多少次食不知味,你原来豁达的心变得沉重起来了。太子丹的嘱托,樊於期的信任,燕地百姓的希望,使你守住一份承诺:刺杀嬴政,别无选择。‎ ‎ 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惨淡的黄昏,一位年轻的壮士踏着最后一抹斜阳,缓缓走来。 一个足以彪炳史册的名字,你——荆轲映入了我的视线,站在易水河畔,你那为国分忧的爱国之心让我震撼不已。为了报效太子,更为了让我们这些燕国的子民继续过着幸福安宁的生活,你毅然决然地作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刺秦。此刻“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壮士,让我送你一程吧!当你“和而歌,为变徵之声”时,我们早已“垂泪涕泣”,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就能看到你凯旋的身影。报国路,险象环生,你以如燕国大地般宽厚的脊背,负起了太子及百姓的重托,“士为知己者死”,国家多事之秋,舍弃小我,成就大我,这一切都让我万分激赏,“回首河山空荡响,只留风雨响青萍”不会是你的叹息,“白刃临头惟一笑,青天在上任人狂”才是你无畏的精神,而这一切怎能不让我热泪盈眶,你此去也许会“壮志难酬”,也许会“英雄气短”,但你毫不畏惧,就为这,壮士,让我送你一程! ‎ 结构层次:‎ ‎1.题目《让语文书多点刚柔并济的中国风》,直击主题。‎ ‎2.开篇点明自己身份,结合现实,引发我们对课本内容的思考,亮出观点:我很期待自己的学弟学妹能在新的教材中看到刚柔并济的中国风范,而我们青年需要做的,便是通过课本,将它们继承。‎ ‎3.主体段落,阐释刚柔的内涵,结合课文内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滕王阁序》等文章,跨越时空,多方面论证观点,内容充实,符合题意,朴实自然又不失灵动,表达准确到位,句式的灵活多样。‎ ‎4.结尾段紧扣中心,重现自己观点。盼望我们的新课本多一些刚柔并济的中国风。‎ - 25 -‎ ‎ ‎ - 2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