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化第一高级中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吉化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说明:将答案填在答题卡中。考试结束时上交答题卡。考试时间 150 分钟,满分 150 分。 一、现代文阅读 (30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牙舟是贵州省平塘县一个偏僻的村落,主要居住着布依族、苗族和汉族,民俗文化丰富,境内 有丰富的陶土资源和适合烧陶的栗木。明朝洪武年间,江西人杨正真入黔, 在平塘地区建长官司 衡署以后, 社会秩序安定, 江西迁居平塘地区者日众, 陶瓷生产工艺随之传入 , 于是产生了牙舟 陶。牙舟陶是汉族带入的一种制陶技术, 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或多或少地融入当地少数 民族的文化。布依族是当地人口占比例较多的一个民族。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迫切需要寻求 精神的庇护 ,于是便产生了图腾崇拜。布依族的图腾主要有龙凤鱼等,这些图腾作为装饰, 被应用 在衣服、染织、雕刻等方面。一方面,由于铁器等的出现,传统陶器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淡出, 为了适应市场需要不得不开发新的产品;另一方面 ,由于当地民族文化在潜 移默化中影响了陶工 的审美,他们从布依族的图腾、礼仪 、古代图案中吸取元素 ,加入自己的想象,形成了这些独特的 造型与装饰。这正是牙舟陶宝贵的艺术价值所在。 牙舟陶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独特的装饰效果。牙舟陶表面千奇百怪的装饰, 特别是由当地陶 工想象、设计后制作出来的“小怪兽”样子的雕塑摆件, 一个个龇牙咧嘴, 形态夸张。碎玻璃、 粘土、草木灰、着色氧化物等原料形成的透明颜色釉,便成为牙舟陶最主要的艺术特色。牙舟陶 使用光泽度良好的玻璃质釉水,由于玻璃质釉的膨胀系数大于坯体膨胀系数,因此在烧制完成后 便形成了特殊的冰裂纹,色彩古拙,淡雅和谐,充满一种神秘感。 牙舟陶虽然没有宜兴紫砂的工艺繁琐、没有景德镇瓷器的光滑细腻, 但是其原始粗犷、 不 拘一格、充满乡土气息的造型却有着别样的美。有这样一句话:“ 自由创造美。就牙舟陶来说, 这“自由” 包括想象力的自由和造型的自由。牙舟陶艺人们通过对生活的观察,融合传统造型以 及当地的风土人情, 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创造出各种神态迥异的造型, 体现了牙舟 陶艺人丰 富的想象力以及这种敢想、敢做的精神,也是牙舟陶宝贵的艺术价值之一。 牙舟陶主要用爬坡窑烧成 ,由于窑内温差等的变化 ,往往会形成窑变, 这种不可控的现象给 质朴的牙舟陶增加了无限乐趣。 时至今日, 牙舟陶的生产制作依然保持着原始的方式,从原料加工、制作、施釉、烧制直 到 出窑都由一个人独立或几个人完成 ,甚至需要掌握建造爬坡窑的技术。牙舟陶的捏塑是纯手工成 型,不需要模具, 工具也相当简单, 并且每位陶工所捏的造型都是按照自己所理解的动物或者异 兽的形象来进行制作的。先捏出基本造型, 再用泥条在泥坯表面堆出浮雕图案的大致形状 ,最后 用竹片压出细部花纹。这种自然的方法使得牙舟陶的每个捏塑都造型各异, 陶工的每一次雕琢不 是简单的重复性生产,而是在进行充满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期望美好生活的艺术创造,因 此每件作品都自有不同的神态、性格,充满着活力。 (摘编自吴俊卿《牙舟陶初探》)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本土的自然条件与文化资源,以及社会秩序的安定是牙舟陶得以产生并发展的条件。 B.牙舟陶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不断开发新产品,更在于它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 C.色彩古拙,造型奇特,特殊的冰裂纹,这让牙舟陶在用于装饰时会取得独特的效果。 D.每一个牙舟陶的生产者,都要独立完成整个生产过程,还要掌握建造爬坡窑的技术。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文章分析了牙舟陶的独特艺术魅力所在,并简述了传统陶器在生活中地位的变化。 B.文章以奇特而形态夸张的“小怪兽”雕塑摆件为例子,来说明牙舟陶艺术的神秘感。 C.文章认为自由的创作精神以及原始的生产制作方式二者相辅相成,而成就了牙舟陶。 D.文章的论述语言简洁流畅,明白易懂,虽然没有过多的举例,却具体而富有说服力。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当地民族文化影响了陶工的审美情趣,没有民族文化元素的加入,牙舟陶就难言其独特的 艺术价值。 B.爬坡窑在烧制陶器时往往会形成窑变,窑变本身又是不可控的,而这恰恰给牙舟陶增加了 无限乐趣。 C.正是因为没有繁复的生产工艺,才使得牙舟陶具有原始粗犷、不拘一格的特点,充满了乡土 气息。 D.因为牙舟陶系纯手工制作, 陶工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捏塑,所以每一件作品造型都是独一 无二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5 题。 朗读与呐喊 莫 言 今年二月,在故乡的大街上,我与推着车子卖豆腐的小学同学方快相遇。方快提着我的乳 名骂我闯富了忘了老同学。我说我都六十多岁了,你就别叫乳名了吧!他说,你想让我叫你什 么?叫你莫言?呸!方快是很聪明的,他六十多岁了还在卖豆腐只能说他没碰上 展露才华的机 会。他喊我的乳名就说明他对我的不服气。我获奖后,面对采访的记者他提着我的乳名说:“他 呀,根本不行!朗诵课文,他不是我的对手。”于是我回想起方快与朗读有关的事来。 那时我们的语文老师是学校唯一用普通话讲课的老师。在我们那里 ,谁要是出去上几天学或 当几年兵,回来就说普通话,肯定成为嘲讽的对象。在强大的习惯势力压迫下,还坚持用普通 话讲课,现在回想起来,我们老师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我们齐声朗读时,老师提着教鞭在教室 里转悠,辨别谁的声音里有着对课文的故意歪曲。方快是挨教鞭最多的——其实也不是真打, 略有痛感而已。 有天中午,方快带着我们去田野里捉了几十只青蛙,用瓦罐提到教室里,放在脚下。那天 新课是《青蛙》,老师带领我们朗读: “每到黄昏,池塘边有一只老青蛙先发出单音的独唱,接着满塘的蛙跟着唱起来。呱!呱! 呱!……” 我们从来没有像那次朗读那样卖力,那样愉快,那样充满期待。我们一边朗读一边偷眼看 方快。他的脸膛红扑扑的,脸上洋溢着喜气。他从来都是朗读的捣乱者,但这次却成了领读者。 他的嗓音洪亮,富有韵味,而且,他使用的竟是普通话!连老师也用讶异的目光看着他。这时 候,我看到他用脚推倒了瓦罐,几十只青蛙争先恐后地跳出来。 伴随着女生们的尖叫和男生们 的怪笑,我们看到老师变色的脸——教室里只有方快一个人还在朗读: “……青蛙,真是一种可爱的动物……” 我们原以为老师会跟方快决一死战,没想到在方快响亮的朗读声中,老师蜡黄的脸渐渐红 润起来。我们老师是一个有酒涡的男人,他的脸上出现酒涡我们便知道他笑了。方快停止朗读, 似乎有些不好意思地对老师傻笑。老师响亮地拍着巴掌,连声说:“好好好!太好了!” 此后不久,方快便当了学习委员,之后又当了班长,成了好学生,成了老师的骄傲,成了 【高二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4 页)】 后进变先进的典型,还参加全县朗读比赛获得第三名。如果不是因为历史 原因,他很可能成为 我们高密东北乡一个杰出人物。当然,现在也不能说他不杰出,他家的豆腐,质量很好,供不 应求。 方快引发了朗读的热潮。我们朗读,我们背诵,我们把语文课本一字不漏地从头背到尾。 我是其中一个追随者。 后来当了兵,我能慷慨激昂地念报纸的才能被指导员发现,让我在团部欢迎新兵大会上发 言。调到军校后,领导错以为我文化水平很高,便让我当政治教员给新学员讲课。讲哲学,政 治经济学,我哪里懂这些!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硬着头皮也要冲上去。 那年寒假,我背了一大堆书回家探亲。我在邻居家滴水成冰的空房子里备课,讲稿写好了, 就一遍遍地读。当时我以为我讲的是标准普通话,后来才知道我讲的是“高普”(高密普通话)。 我先是小声读,读着读着就起了高声,最后是手舞足蹈地呐喊。全不顾墙外有耳,全不顾村里 人的说三道四,全不顾家里人的难堪。那时我们家东厢房里还养着一头牛,每当我呐喊时,母 亲就会进来劝我:别吆呼了,你把牛都吓得不吃草了。 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在开学后的课堂上,作用明显,反响强烈。我也颇为得意。三十多 年后的一次聚会,一位性格豪爽的女学员说:我们当年给您起了一个外号叫“野狼嗥” ——我 心中一怔,才知道他们受了我多少折磨。 去年秋天, 我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叶嘉莹先生,听她吟诵唐诗宋词。叶先生说从来没有人教 过她吟唱,从小她就这样唱读,因为她感觉就应该这样读,这样唱。听了叶先生的话,我想, 是的,每个人都要用自己的腔调,想怎么唱就怎么唱;用标准普通话读出的诗词,确实很好听, 但其实都不是古典诗词应该发出的声音。告别叶先生后,我曾把门窗堵严了吟唱过几首唐诗宋 词,感觉无比畅快。但我知道,叶先生的自由吟唱会赢得满堂彩,而如果我敢登台放腔,迎接 我的——当然不会是猎枪。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方快执意叫“我”的乳名,是因为他不服气;而不服气的原因,则是他当年曾凭着朗读 而无比辉煌,“我”也曾是他的追随者之一。 游 2.0 时代的先行者。可以说,未来,谁拥有了创意和科技创新能力,谁就是文化旅游 2.0 时 代的赢家。 (摘编自肖建勇《中国文化旅游发展报告 201 7》) 材料二: “十三五”期间,经济步入新常态 阶段,经济结构调整需加速发展服务业,动力转换需增 强内需消费的拉动力,改善民生需要进一步释放国民的休闲需求,这些都为文华旅游业发展提 供重要机遇。2015 年在线旅游市场迅速扩张,市场交易规模为 4273.2 亿元,在移动互联网产 业大爆发的背景下,旅游行业迎来“新春天”,新业态的文化旅游也随着蓬勃发展。从自由行主 题角度来看,2015 年中国在线自由行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该主题的旅游渐 渐向 20—40 岁青年、中年群体拓展。不同年龄段的选择文化体验游的用户占在线自由行用户总 数的比例各不相同,其中,20 岁以下的 年轻人占 9.7 ﹪,21 —30 岁的用户占 20 .5﹪,31—40 岁的用户占 15. 8﹪,41 —50 岁的中年人占 4.7 ﹪,远远高于同类型用户参加海岛度假游、疯狂 购物游的比例。可见,文化旅游渐渐受到游客的追捧,市场空间不断扩大。 (摘编自《中投顾问·文化旅游专题》) 材料三: 大众旅游的旅游者并不是历史学者、文化学者,也不都期望以旅游来“阅读”中国文化这 部恢弘的历史长卷。所以,在依据资源本身的文化类型进行产品组合时,应考虑到资源的功能 性转换,使整个线路切合场景活动特点和旅游者的审美习惯,否则就可能脱离市场。毫无疑问.文 化旅游产品应该具备相应的主题。主题越鲜明,越典型集中,越富层次感,就越有利于分层次、 多视角地进行产品的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文化旅游 是一段时间有限、场景集中的经历与体验。旅游者在有限的时空中获得文化旅游的体验和感知, 因此,文化旅游产品就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有趣的形式去展现文化,才算是选位得当。 文化旅游不仅是一种文化观赏活动,也是一种文化介入和文化参与活动。崇尚参与和亲身感受 是现代旅游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研究为猿游者提供亲身感 受和亲自参与的机会的有效措施,以便旅游者进入体验旅游目的地文化的角色当中。 (摘编自张国洪《中国文化旅游理论、战略、实践》) B.文中的语文老师很了不起,他不仅有着在乡里人嘲笑中坚持自我的勇气,也有着用宽容、 赏识来改变一个捣蛋学生的胸怀与智慧。 C.文章善用加强语势的方法传情达意,如连用三个“成了”表现方快出名后的得意,连用 三个“全不顾”表现“我”朗读时的投入。 D.方快与“我”,一个因历史原因而寂寂无闻,一个因抓住偶然的机遇而改变了命运,文章 借此表达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 5.文章题目是“朗读与呐喊”,结尾却写“吟唱”,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进行分 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 题。 材料一: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得以持续增强, 而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新型业态也得以迅速崛起。文化旅游 1 .0 时代主要依托的是老祖宗留下 的资源,文物发掘、遗迹保护、古建修复、文化恢复是这一阶段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文化旅游 2.O 时代不以有限资源而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要驱动力,“无中生有、变废为宝”是主要 特征,文旅产业的智造业属性得以彰显,不断迭代成为必然的选择,“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即 是文化旅游 2.O 的典型代表。值得高兴的是,国内一些优秀的文旅企业,如无锡灵山、华强方 特、宋城演艺、华夏文旅等也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创意和科技为驱动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文化旅 材料四: 随着旅游者对旅游活动内容的文化性需求不断提高,以感 知异域文化特色、体验异域文化 氛围为目的的个性化旅游正在成为旅游消费的主流,旅游目的也从单一的观光活动向更富于知 识性的文化旅游转变。因此,选择文化旅游的开发模式,要结合区域特色、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以及业态的发展趋势,开发出特点鲜明且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但是,由于文 化旅游带来的经济利益,很多城市开始竞相开展文化旅游,这其中出现了效仿现象,更有甚者, 为了文化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原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让历史 文化遗产沦为金钱的附庸,那文化旅游也就失去了意义,更无特色可言。 (摘编自桑彬彬、黄敏《我国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6.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持续增强,一方面促使文化旅游迅速崛起,一方面推进大众旅 游和全域旅游稳步发展。 B.文旅企业如果想要成为文化旅游 2.0 时代的赢家,就必然要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主 要驱动力和核心竞争力。 C.从 2015 年旅游主题类型选择来看,50.7%的中国在线自由行用户偏好文化体验游,以 21~40 岁中青年群体为主。 D.文化旅游产品越能分层次、多视角地进行设计和展示,使其内涵得到充分发挥,也就越 能切合不同旅游者的需求。 7.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依靠传统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并非新型旅游业态最主要的开发形式,未来的文旅产业更彰 显其智造业的属性。 B.文化旅游崇尚文化参与,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有必要进行研究,为旅游者提供亲身 感受和参与的机会。 C.要让旅游者在一定文化场景中获得深刻丰富的体验和感知,必须用典型、形象、通俗、 有趣的形式展现文化。 D.大众旅游的旅游者注重观光游览,而历史学者、文化学者更期望借助旅游来“阅读”中 国文化这部历史长卷。 8.中国文化旅游的发展现状如何?通过哪些途径可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0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陈咸,字逢儒。登淳熙二年进士第。调内江县尉,县吏受贿,赋民不均。咸以闻于部使, 为下令听民自陈利病,而委咸均其赋。改知果州南充县,转运司辟主管文字。岁旱,税司免下 户两税,转运使安节以为亏漕计,咸白安节曰:“苟利于民,违之不可。”安节从之。蜀岁收 输绢钱,民以为病,咸白安节,核入节出,奏岁减二十余万缗。大修学宫,政以最闻,改知普 州。开禧元年,边事兴,四川宣抚使程松奇其才,辟主管机宜文字。咸贻书劝松捐金帛,募死 士,搜人才;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视险要以决攻守之计。松复书深纳然实不能用副使吴曦蔑视 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迁利 路转运判官。曦叛臣于金,关外四州继没,人情大骇。咸留大安军督军粮,檄其守杨震仲振流 民,备奸盗,众稍安。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曦以咸蜀名士,欲首 胁之以令其余,檄咸议事,咸不往,遂之利州。安丙寻奏以咸总蜀赋,从之。时僭乱后,帑藏 赤立。咸至武兴,与丙商榷利病,兵政财计,合为一家。核诸司羡余,移支常平广惠米。汰弱 兵二万余,规画备至,故军兴增支之数,皆不取于民。咸昼夜精勤,调度有方, 不二岁,钱粮 布帛饶足。嘉陵江流忽浅,或云金人截上流,咸不动,疏而导之,自益昌至于鱼梁,馈运无阻。 金州地险,咸增馈米以实之,人皆曰:“金州之险,金人不可向,何益之为?”咸曰:“敌至而 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召为司农少卿,卒。丙列奏其功,赐谥勤节。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 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B.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 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C.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 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D.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关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 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漕计,指漕运总量。漕运是古代利用水道来调运粮食(公粮为主)的运输方式。 B.以最闻,指因政绩考核优秀而闻名。古代考核政绩时划分的等级以上等为“最”。 C.图籍,图是指地图;籍是指书籍。古代官府通过图籍来了解疆土、居民等情况。 D.檄,指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在本文中作动词,用檄文告知。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陈咸长于政事,体恤百姓。内江县官员贪贿无为,赋民不均。陈咸陈情部使,部使让他 听准百姓自陈利病,并让他来做调整赋税工作。 B.陈咸应变有方,效果显著。吴曦叛宋投金,多地失守,民心震惊。他督促收集军粮、发 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最终安定下来。 C.陈咸总理蜀赋,调度有方。安丙推荐他总理蜀地赋税,他和安丙一同研究财政现状,把 兵政财计合为一家,合理调度,收到明显效果。 D.陈咸面对困境,积极有为。面对嘉陵江被金人上游截流的传闻,他并不惊慌,而是积极 疏导航道,使得从益昌到鱼梁的航运保持畅通。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安丙密以曦反谋告咸,咸即遣人告松,松不之察。 (2)咸曰:“敌至而虑,无及矣。”未几,金人犯上津,赖以固。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 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3-14 题。 感遇十二首(其四) 张九龄 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①。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②何所慕! 注:①三株树:神话传说中的宝树。②弋者:猎鸟的人。 13.以下是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两句耐人寻味,经历过海上惊涛骇浪的孤鸿却不敢看护城 河,表明人世也存在风险。 B.第五、六句使用反问句式质问高傲得意的翠鸟:站立在高高的宝树上,难道就不担心猎 人们用金弹丸来猎杀吗? C.该诗第八句中的“高明”两字是使用《左传》中的“高明之家,鬼瞰其室”的典故,用 得浑然天成,不着痕迹。 D.该诗语言典雅,既有说理又有劝诫,意存双关,结构缜密,风格粗犷豪放,意境苍茫悠 远,深得诗人敦厚之旨。 14.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12 分) 15.补写出下到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2 分)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 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 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 , 。 (2)李煜的《虞美人》中运用对比的手法,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 , 。 (3)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 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 是: , 。 (4)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 。 (5)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 。这两句 是将滕王阁的景色描写推向高潮,也是全文的文眼,历来被人们视为千古绝句。 (6 ) 我们 经常 用陶 渊明 《归 去来兮 辞》 中, 两句 来表 达过去 不可 挽回 ,未 来则 可把 握: ,知来者之可追。 (7)李密《陈情表》中“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晚有儿息”表明家门冷落,人 丁稀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6—18 题 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为了治理“全 民奥赛热”,给奥赛学习的功利化降温。奥赛能为升学加分,政策发挥了指挥棒作用,引导着 学校和千千万万家庭投入到奥赛竞争中。很多孩子对奥赛不感兴趣,甚至视奥赛培训为痛苦, 家庭也因负担不菲而苦不堪言,但家长仍然 ,不计成本地把孩子送进奥赛培训班。 地方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为奥赛热降温,也 。 C.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治理 “全民奥赛热”,给功利化的奥赛学习降温。 D.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为了治理 “全民奥赛热”,给功利化的奥赛学习降温。 17.下列在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很多顶尖高校非常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不过是在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 B.很多顶尖高校非常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尤其是在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 C.学生的奥赛成绩在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被很多顶尖高校非常看重 D.很多顶尖高校在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时,都非常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奋不顾身 无力回天 等量齐观 无可厚非 B.全力以赴 无济于事 一视同仁 无可非议 C.奋不顾身 无济于事 一视同仁 无可厚非 D.全力以赴 无力回天 等量齐观 无可非议 19.下面是小刘在微信中给即将过四十岁生日的姨妈写的一则留言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 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 分) 姨妈,您好!明天是您四十诞辰,我因俗务缠身,百忙之中无法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 聊表盛情。恭祝姨妈身体健康,永远年轻!另外,我家新房装修完毕,欢迎您来府上做客。 20.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 分) 最真挚的友谊,是觥筹交错的欢笑,是形影不离的相守,还是患难与共的扶持? 材料: 距离 财富 风景 隔膜 房屋 知识 金钱 银河 彩虹 山水 分别 海市 广袤无边 儿时故乡 车载斗量 雨过天晴 美轮美奂 虚幻缥缈 充实人生 天人永隔 心灵之间 取消奥赛加分,让奥赛和升学脱钩,并不意味着奥赛不重要。随着高校自主招生权限扩大, ( )。顶尖高校青睐学生的学科竞赛经历,与高考取消奥赛加分是否矛盾 呢?并不矛盾。以前的高考奥赛加分属于全国通用,是一种普适性加分,任何高校、任何专业 都必须对之 。而自主招生中对在学科竞赛中获奖的学生降低分数线,只局 限于本校的特定专业。与过去加分权力掌握在行政部门手中不同,后者实际上是将加分权力让 给具体的高校,让高校拥有更多自主权,可以通过多元评价的方式录取学生。自主招生的初衷 本也在于选拔具有学科特长、创新能力的学生,关注奥赛, 。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其目的是治理“全 民奥赛热”,给奥赛学习的功利化降温。 B.高考取消奥赛加分以及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举办与中小学入学挂钩的竞赛,是为了治理“全 民奥赛热”,给奥赛学习的功利化降温。 四、写作(60 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日本西大寺古茶园素负盛名,但从不收门票,更不收小费。一次,游客的造访竟意外遭到 了委婉而又断然的拒绝。理由是什么呢?居然是:今天没有下雨。游客沉思半晌才若有所悟: 怕是只有在雨蒙蒙、湿漉漉之中,古茶园神韵方能完美呈现;寺里和尚不愿意让游客带着不够 完美的观感遗憾而返,才会拒绝。 游客诚恳请求参观,因为他实在不可能等到下雨再来。和尚终于答应,但是,必须在两个 小时以后。也许和尚要午休,也许和尚要做功课 ——游客也不清楚。两个小时以后,游客如约 而至。等踏入茶园,一切都明白了 ——和尚利用这两个小时时间用清水把整个茶园细致地洒了 一遍,眼前的茶园俨然是雨后初晴美景。 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吉化一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 (30分) 1.A(B“不仅在于不断开发新产品,更在于它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的文化”错,原文是“一方面……另一方面……”C强加因果D“都要独立完成”错) 2.B“说明牙舟陶艺术的神秘感”错。 3.C“因为……才”错。 4.【参考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散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层级为D级。D项,“文章借此表达了命运难测、造化弄人的感慨”,夸大了命运的威力,对主题的理解有误。从文章内容来看,方快因朗读而找到自信与尊严,年老卖豆腐时仍认为自己不比莫言差;莫言因朗读、呐喊而改变命运,都反映了在文中命运所起的作用是次要的,主观的努力远比命运更加重要。 5.【参考答案】 (1)为了深化文章主旨。“吟唱”表现“我”心态的成熟,“我”更认可用自己腔调来吟唱,也不害怕登台放腔,比以往更加勇敢自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2)为了丰富文章内容。“吟唱”是对前面的“朗诵与呐喊”的有效补充,反映“我”由追随他人到迎难而上、再到勇敢自信的成长历程,丰富文章的内涵。 (3)为了让文章笔法灵活,跌宕起伏。“吟唱”宕开一笔,却又与前文意脉贯通;以“朗诵与呐喊”之外的“吟唱”收结全文,看似闲笔,却巧妙回应文章主旨,体现散文形散神聚的妙处。(每点2分,共6分) 6.(3 分)A A项对应的是材料一的第一句话,由这句话中“得以”二字可知,“大众旅游的兴起以及全域旅游的加速发展”与“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支撑能力持续增强”构成因果关系。A项改因为果,不正确。 7.(3 分)D 曲解文意。本选项对应材料三的第一句,原文并未说明“大众旅游的旅游者注重观光游览”,且材料四可知,注重异域文化体验的个性化旅游正在成为主流,大众旅游未必都注重观光游览。 8.(6 分) 现状:文化旅游迅速崛起,发展潜力巨大;出现了同质化的效仿现象,以及为了旅游利益而争夺历史文化发源地等无序化竞争现象。 途径:(1)结合区域特色,使文化旅游产品具备相应主题,杜绝效仿,避免重复;(2)结合旅游者的消费需求,开发具有体验性、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3)结合业态的发展趋势,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做到“无中生有、变废为宝”。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 9. B 试题分析:本题在A项设置两处错误,“据险厄”“立关堡”应该为并列的举措,“以备不虞”为目的。C、D项各设置三处错误,“不白正使”为动宾搭配,不可断开;“为缓急用”中的“为……用”搭配不可断,“据险厄”与后“立关堡”为同一结构。原文为“副使吴曦蔑视松,易置将兵,不白正使。咸忧之,复说松收义士为缓急用;据险厄,立关堡,以备不虞。松又不能用”。 10. C A项考查漕运方面的知识。“漕”字的本义即为“利用水道转运粮食”,“计”,根据原文中“亏”可知“数量”。B项考查古代考核政绩方面的内容,“闻”指得名,被知晓等。C项考查是是关于古代地理、户籍的词语。根据原文“考图籍以疏财用之源”,可知这“图籍”应该与理财有关,可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书籍。(《荀子·荣辱》:“循法则、度量、刑辟、图籍,不知其义,谨守其所,慎不敢损益也。”杨倞 注:“图谓模写土地之形,籍谓书其户口之数也。”)D项“檄”字比较熟悉,但也要结合文意判断。文中“檄咸议事,咸不往”,可见并不是文书之意,可以理解为用文书征召。 11. B B项分析概括的主要内容为陈咸任迁利路转运判官期间。当时身为四川宣抚副使的吴曦叛宋投金、造成乱局,陈咸为稳定局势,主要做的工作有“督促收集军粮”“檄其守杨震仲”,但是具体的“发布文告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的行为都是“太守杨震仲”所为(在实施),这是第一处错误。第二处错误则是对安定民心效果的概括,原言为“民稍安”,“百姓最终安定下来”的表述不准确。 12.(1)安丙暗中把吴曦投金弃宋的谋反计划告诉陈咸,陈咸马上就派人告诉程松,程松却不去核查这个情况。 (2)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的准备来固守不失。 第(1)小题关键词有“密”“察”两处。“密”意是暗中,暗地里;“察”意为了解。关键虚词有“以”和“即”。“以”的宾语是“曦反谋”,动词是“告”,可知“以”为介词“把”;“即”意为“就”,“马上”。重点句式“松不之察”,为宾语前置句,即“不察之”,指“曦反谋”一事。 第(2)句关键实词有“无及”“未几”“犯”“赖”;关键虚词有“而”“以”;重点句式“赖以固”。 参考译文: 陈咸字逢儒,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中进士。(初)调内江县(属四川)尉,当时县吏受贿,不能公平收取民赋,陈咸把这种情况上报部使,让他授权地方官吏听取百姓反映陈述弊端,部使官员委托陈咸平均民赋。后改南充(属四川)知县,转运司征召陈咸主管文书。那年大旱,朝廷税司部门免除百姓两种税赋,转运使安节认为这样会影响朝廷的漕运收入,陈咸禀告安节说:“如果这项措施是对下户平民有好处的,违备它是不应该的。”安节听从了陈咸的建议。蜀地每年强行征收绢钱,致百姓怨声载道,陈咸禀告安节,应该核定收入,节约开支,并奏请上司每年减免20余万缗。陈咸还大修学宫,政绩卓著,改任普州(今四川)知州。开禧元年(1205年)边关发生战事,四川宣抚使程松视其才华出众,授陈咸主管机宜文字,他向程松写书信建议程松拿出金帛,招募为国效死的将士,网罗人才,考查土地和户籍(材料)以疏理财用之源,根据险要的地势情况来决定攻守的策略。程松复信深表接受,实际上没有采用。副使吴曦瞧不起程松,调动将兵,不告诉正使。陈咸对此深感忧虑,又劝程松收纳义士作为战情紧急的备用,要据守险要扼口,建立关隘战堡,来防备意外的变故,程松仍然没有采纳。陈咸后来迁任利路转运判官。吴曦叛宋投金,关外四州(阶、成、和、凤)相继被割给金国,民情大惊。陈咸留下大安地区的军队来督促军粮,发布文告给大军地区的太守杨震仲让他赈济流民,防备奸盗,百姓才稍稍安定。安丙暗中把吴曦造反的阴谋告诉陈咸,陈咸立即派人告诉程松,却不去深入了解(侦察、核查)这个情况。吴曦觉得陈咸是蜀地名士,就想欲先胁迫他让他来影响其他将兵(投降金人)。他向陈咸用公文征召请他来议事,陈咸(觉察到其中的阴谋)没有前往,于是就去了利州。安丙不久又上奏朝廷让陈咸总理蜀地赋税财政,陈咸接受了这个建议。当时国家动乱之后,国库出现赤字。陈咸到武兴,与安丙商讨(现实中)赋税政策的利弊,把军事和行政财政合为一体,请安丙上奏朝廷。(陈咸)又查核诸司财政盈余,移支常平广惠粮仓的米粮。减弱兵二万多,精心规划,所以用于发展军队的新增支出的资金,全不从百姓收取。陈咸日夜精心理财,调度有方,不到两年,钱粮布帛充盈富足。嘉陵江流量突然减小,有人说这是金人在上游截流造成,陈咸并不为所动,在当地疏通河道引导流向,从宜昌到鱼梁,确保粮草运输无阻。金州地势险要,陈咸增拨金州粮草来充实战斗力,人们都说:“金州地势那么险要,金人根本不可能有进攻的可能,那给金州增加粮食有什么必要呢?”陈咸说:“敌人来了再去考虑,可能就来不及了。”不久,金人(果然)侵犯上津,金州靠提前的准备来固守不失。(后来)被朝廷征召为司农少卿。去世后,安丙上报他的功劳,赐谥“勤节”。 13.D( “风格粗犷豪放”错) 14.①对官场凶险的恐惧、惊觉;②对炙手可热、得意忘形的高官的提醒;③对脱离官场、远祸全身的渴望。(每点2分) 15.(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悟已往之不谏 (7)门衰祚薄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C A成分残缺,在“校外培训机构”前加上“严禁”;语序不当,应是“给功利化的奥赛学习降温”B、语序不当,应是“给功利化的奥赛学习降温” D、成分残缺在“校外培训机构”前加上“严禁”,句式杂糅“目的是……”与“是为了……” 17.D 第二段强调奥赛存在的必要性,即顶尖高校看重学生的奥赛成绩。为了与下文“顶尖高校青睐学生的学科竞赛经历”对应,补写的句子应是“顶尖高校”为主语陈述,排除C项,A B两项侧重表达“自主招生资格审核”,故选D项较为合适。 18.B (1)奋不顾身:奋勇向前,不顾生命。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投入进去。原文指家长不计成本送孩子上奥赛培训班,没有“不顾生命”的语境,应选“全力以赴”。 (2)无济于事:对于事情没有什么帮助;对于解决问题没有什么作用。无力回天:形容事态的发展,已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比喻局势或病情严重,已无法挽回。原文语境为地方政府难以为奥赛热降温,没有表明“已经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应选“无济于事”。 (3)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亲疏厚薄。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原文中并未说明高考奥赛加分的“差别”,因此选“一视同仁”。 (4)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自主招生关注奥赛,是合乎情理的事情,应选用“无可非议”。 19.“百忙”改为“匆忙”; “光临”改为“前往”; “惠赠”改为“奉上”; “盛情”改为“存心”; “府上”改为“家里”。 20.最遥远的距离,是广袤无边的银河,是天人永隔的分别,还是心灵之间的隔膜? 最宝贵的财富,是车载斗量的金钱,是美轮美奂的房屋,还是充实人生的知识? 最美丽的风景,是雨过天晴的彩虹,是虚幻缥缈的海市,还是儿时故乡的山水? 四、写作(60分) 21.(1)追求完美、精益求精。 茶园之所以能够从古走到今依然享有盛名,是因为它一直秉承的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精神。可以由这个角度来谈谈产品如何才能畅销不衰,品牌怎样才能建立,企业如何才能生存,国家如何才能强盛等问题。 (2)严谨认真,高度负责。 西大寺僧人这种严谨认真,高度负责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也引发我们的思考。我们要以认真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克服我们敷衍、投机、急功近利的劣根性。 (3)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不唯功利。 古茶园不收门票、不收小费角,体现的是不功利,不为利,做事应恪守原则,不为俗世改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