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备考资料一轮语文复习选题题库专题十+散文阅读+即时练+纠错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届高考备考资料一轮语文复习选题题库专题十+散文阅读+即时练+纠错练

专题十 散文阅读 即时练 ‎(计时:45分钟 满分:50分)‎ 频考点47~54 散文阅读专练 ‎1.(2015·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分)‎ 玫瑰为开花而开花 ‎ 张丽钧 独自坐在玫瑰园里,想着关乎玫瑰的心事。‎ 这么繁盛,这么美艳。但我却不想说,她们是为了答谢辛勤的园丁而开花;也不愿说,她们是为了酬酢和畅的惠风而开花;更不能说,她们是为了繁衍后代而开花。还是诗人说得妙:玫瑰为了开花而开花。——的确,对一朵玫瑰而言,开花就是一切。‎ 我曾是一个可怜的“目的主义者”。以为有“目的”的行为才是有价值的行为。就这样,我欣然将心交给“目的”去蛀蚀。当我将自己摆在一朵绝美的花面前,我就像一个强迫症患者,本能地摸手机,本能地要拍照。从哪一天开始,我背弃了那个浅薄焦虑的自我?我已经学会“零负担”地欣赏一朵花,驻足,心动,玩索,然后带着感动,悄没声离开。‎ 马年到来的时候,有人发来一个段子,大意是讲“马如人性”:见鞭即惊为圣者,触毛即惊为贤士,触肉始惊为凡夫,彻骨方惊是愚人。就想,有没有第五种马呢?它不惊,亦不驽;它不愿为“鞭影”而奔突,只肯为释放生命而驰骋;它俯瞰氤氲草色、仰观高天流云,它总是乐意在残照里完美一幅剪影;它保持着可贵的矫健与豪野,它感谢上苍让它成为了一匹美学意义上的马。‎ ‎《民国老课本》里有一篇课文,通篇只有短短的四句话:“三只牛吃草,一只羊也吃草,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你瞧,这分明是一只具有诗人气质的羊啊!可惜,这只可爱的羊早就从课本中走丢了,取而代之的是“羊的全身都是宝,肉可以吃,奶可以喝,皮、毛可以穿”。‎ 我曾经嘲笑过辗转认识的几个同城姐妹,每当桃花盛开,她们一定带着扑克牌和小被子,兴致勃勃地将自己送到迁西的一座桃花山上,挑一树最热闹的桃花,在树下郑重铺开小被子,盘坐,打牌。她们吵嚷着当“皇上”或做“娘娘”,贴满脸的纸条,就这样一直玩到日落西山,才甘心地往回返。那时,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我曾在心里不屑地说:多么可笑啊,竟在美丽的花树下做那等俗事!今天,我却倏然懂得了她们。‎ 我曾多次跟同行分享那个“孔雀与作文”的故事——语文老师讲了一则故事让大家找论点:雄孔雀都非常珍爱自己漂亮的尾巴,每日必梳理呵护,生怕有丝毫损伤。一帮无耻猎人知道这一特性就专找雨天捕孔雀,因为下雨会将雄孔雀的大尾巴淋湿,由于有饱满的水分缀着,孔雀生怕起飞会弄伤羽毛,故不管猎人离得多近也绝对一动不动,任人宰割。很快,一位“学霸”发表高论了:“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则孔雀——贪慕虚荣,因小失大,忽略整体,只看部分……二则猎人,善于抓住时机……”老师听后,点头赞许。哎,可怜的师生!‎ ‎“目的”是那么重,“目的”这个幽灵,时刻都在明处、暗处招引着我们,让我们做稳它的信徒。一看到玫瑰,就恨它不结个南瓜;一看到马,就恨它追不上“磁悬浮”;一看到羊,就指望它多出肉、出好肉;一看到桃花,就想到蜜源;一看到孔雀,就想到活捉……被“目的”劫持的我们,心灵干枯,嘴脸丑陋。‎ 谁能引领我们叩山为钟、抚水为琴,真正做一回大自然浪漫缠绵的舞伴?谁能引领我们赞赏玫瑰为开花而开花、激励孔雀为美丽而美丽?我想,除了我们自己,大概不会有别人。‎ 玫瑰园里,花开不语……‎ ‎(选自《散文》2014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文章落笔扣题,第二段写玫瑰,省略了具体描绘,而运用排比写自己的心理——“不想说……也不愿说…… 更不能说……”是为了突显玫瑰“这么繁盛,这么美艳”。‎ B.“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在通篇只有短短四句话的课文中,看似非常突兀,令人哑然失笑,却用充满美感的镜头告诉我们:即使是牲畜,也不是只懂得吃草。‎ C.全文从玫瑰开花的平常景象写起,由此及彼,以小见大,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炉,善用各种修辞,语言明快又不乏犀利,给人深刻启迪。‎ D.作者联想插叙“孔雀与作文”的故事,着力表现“学霸”的高见和老师的赞许,既表现了主旨,也隐含着对这种作文教学现状的批评。‎ E.文中的场景描写鲜活生动,如几个同城姐妹“兴致勃勃”,“吵嚷着当皇上或做娘娘”,“贴满脸的纸条”,而“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情境则反衬出了她们的俗气和可笑。‎ ‎(2)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请举出两例并赏析其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四段写“马如人性”,“它感谢上苍让它成为了一匹美学意义上的马”,请提炼概括“美学意义上的马”有哪些特点。(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玫瑰为开花而开花”在文中主要有哪两层内涵?请结合全文,探究其丰富的人生启示。(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项“运用排比写自己的心理是为了突显“玫瑰为开花而开花”,没有任何目的;E项“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环境烘托,正面映衬“同城姐妹”畅享生命的美好。‎ 答案 (1)AE ‎(2)①曾经的我“将自己摆在一朵绝美的花面前,我就像一个强迫症患者”与学会“零负担”地欣赏形成对比,表现摆脱目的主义的美好。‎ ‎②将“第五种马”与前四种马对比,突出追求生命的诗意与情趣、坚守生命本真的可贵。‎ ‎③将“一只羊不吃草,它看着花”与其它吃草的牛羊对比,突出生命的精神趣味,诗意的追求多么重要。‎ ‎(3)①它不受任何外在要求的约束,没有“功用”“目的”的追求。‎ ‎②它充分顺应生命本性,释放生命的力量。‎ ‎③它享受自然的美好,追求生命的诗意与情趣。‎ ‎④它回归生命的本真,坚守自身的个性。‎ ‎(4)主要内涵:‎ ‎①“玫瑰为开花而开花”象征一种生命的自然存在、本真状态。(1分)‎ ‎②“玫瑰为开花而开花”象征一种非目的的纯粹的美丽、非功用的情趣和诗意。(1分)‎ 人生启示:‎ ‎①抛弃现实生活中“目的至上”、“实用至善”的功利主义思想(2分)。‎ ‎②注重生命的精神趣味、追求诗意唯美的生活。(2分)。‎ ‎③主动走出“浅薄焦虑”的自我,走出精神委顿、高度扭曲的自己,“零负担”地回归拙朴本真的内心,畅享生命的美丽。(2分)‎ ‎(每一要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则酌情给分。)‎ ‎2.(2015·湖北省八校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分)‎ 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 王晓莉 ‎①出单位门时,恰好园林工在修剪道两旁的树木。经过几个季节的生长,这些以樟树为主的树木都已长得有声有色。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街道为此稠密了不少。‎ ‎②一年两季的被修剪,成了这些树木的必修课。电剪刀哧哧作响,那些长在树顶端或者树身周边的细嫩枝叶,随之纷纷落马。而即使更粗壮些的枝条,也不消五秒钟,就在强大的马力之下一折两断。很快地,这树便被修剪成了一把标准的伞,整整齐齐,笔直向上。不消一个上午,这条街就将撑起一长排绿伞。每棵树都生得一模一样了。‎ ‎③‎ 地面上,那些枝枝杈杈纠缠不休地堆积着。树木的清香四处飘逸,树叶子与松针层叠一处,色彩斑斓。脚踩在上面,柔韧而温暖。这是在园林工眼里,一棵树中比较旁逸斜出,并不值得继续容留于树的那一部分。不能有损于秩序,破坏秩序等于破坏美,等于多余。这大约是园林工人的美学原则。‎ ‎④但我的,恰好与他们相反。‎ ‎⑤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那几棵枝条如何溜出了向上生长的大部队,而独独朝着左上角努力?一簇叶子又如何密密麻麻聚集在了一起,像开一个研讨会般比别处热闹、喧腾许多?它们没有成为树的主干,没有引领一棵树生长的那股绝对力量。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它们不是“主流”。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⑥一棵树。完全的秩序,完全的规则,该是多么乏味啊,就像兵营,像一律穿了病号服,像活了一生却毫无故事的人。‎ ‎⑦在我所喜欢的电影里,除了故事主角,导演往往安排些和故事不怎么相干的人。他可能是个独居多年的老邻居,总是抓住一切机会狂热地宣讲着宗教教义、人生哲理,而他的听众,却是两个踢足球之后累瘫在沙滩上休息的男孩子;也可能是个热爱酒精的工人,在电影的背景深处,一杯接一杯地喝着苦闷至极的酒。他们类似于文章中的“闲笔”,对于故事的发展或推动其实完全不起作用。‎ ‎⑧这样旁逸斜出的人,我却总是看得心领神会。很久以后,关于这场电影,我脑子里什么也留不下了,却依然能回忆起他们。就好像在翻阅一堆历史书籍之后,我能记住的,往往是类似于野史、花絮的部分——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趣味尽在其中。‎ ‎⑨‎ 在我们周遭的生活中,有多少这样的小人物。他们永不知名,总是存在。他们有着和主流人群不一样的心事、不一样的心路,他们很容易就透露出接近于生命本质的部分,不掩饰、不修剪,因而不做作。门卫、修鞋子的人、路边摆摊卖廉价发饰的母女……他们是世界这棵大树上旁逸斜出的部分。如果世界要唾弃谁,他们必是最先被唾弃;如果世界要剪伐谁,他们必最先被剪伐。但是在被唾弃之前不能自弃,在被剪灭之前不能自灭。他们的力量来源于此。‎ ‎⑩关于“旁逸斜出”,种过苹果树的朋友告诉我一个让人很受鼓舞的故事:在苹果树的树根,常常会突然蹿出一种叫“徒长枝”的枝子。它以惊人的速度爆发,长势凶猛。当它的势头盖过主干时,有经验的果农会毫不犹豫地把已遭虫蛀、遭风雨侵蚀、多年不长的老干剪去。事物的新陈代谢并不只有一种方式。‎ ‎⑪的确,过了几天,我再看单位门口的那些树木,还是在被修剪的部位,树身又长出了新芽,它们所朝向的,依然是那个旁逸斜出的方向。‎ ‎⑫那些旁逸斜出的树。那些旁逸斜出的人。且让我们就这么旁逸斜出下去。‎ ‎(选自《散文》2014年第5期,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 A.在被修剪前,“每棵树都像一个小型国家,有些肆无忌惮地扩张着”,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树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茂盛繁密、生机勃勃。‎ B.第③段描写落在地上的残枝断叶,作者却用到了“色彩斑斓”“柔韧而温暖”等词语,暗含了作者对它们遭受剪伐的惋惜和痛心。‎ C.第⑦段作者笔锋一转,把思路从对树的命运的感慨转向对人的生存状态的思考,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深刻。‎ D.作者叙写苹果树上“徒长枝”这一故事的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旁逸斜出”的枝干也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们都能成为主流,从而揭示了文章主旨。‎ E.本文语言犀利,措辞华美,充满激情,对底层人、边缘人投入了极大的关注与悲悯,挖掘出了人性的深度。‎ ‎(2)为什么作者认为“树最有趣的部分,恰恰在于那旁逸斜出”?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它们从历史这棵大树的灰色的树身中旁逸斜出,冲破森严,开出斑斓的花朵,人性的色彩与趣味尽在其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怎样理解本文标题的含义?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从文章中获得的启示。(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D项“它们都能成为主流”太过绝对;E项“语言犀利,措辞华美”错。‎ 答案 (1)DE ‎(2)①因为它们为树增添了与众不同的韵味,使之成为独特的个体;②而且这些枝干也与主干一样充满着成长的艰难与美,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扣关键词“独特的个体”和“旺盛的生命力”,每答出一点得2分)‎ ‎(3)运用了比喻手法,把沉重的历史喻作“灰色”的大树,把那些虽然对社会进程没有推动作用却又洋溢着个性的小人物比作“斑澜的花朵”,生动地揭示了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赞赏和喜爱。‎ ‎(4)①标题的含义:既指树木旁生的枝干在被修剪后依然坚持自己的方向,又可以理解为生活在“主流”之外的群体的坚韧和顽强。‎ ‎②结合生活实际:如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尊重,社会对“非主流”的包容等。‎ ‎③启示:当今社会需要更多的包容,允许个体的存在:对于底层和边缘人应有的关注和尊重,看到他们身上的可贵品质。也可有其他观点,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专题十 散文阅读 纠错练 ‎(计时:45分钟 满分:50分)‎ ‎1.(2015·湖北省襄阳市四校期中考试)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25分)‎ 夹 竹 桃 季羡林 ‎(1)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2)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3)我们家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顾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4)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虽美,变化亦多。‎ ‎(5)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6)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7)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8)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9)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10)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11)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的胞波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12)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1)下面是对本文的分析,选出不正确的两项(5分)(  )‎ A. 文章前半部分写家乡的夹竹桃,极力铺陈夹竹桃的色、香、影,与文章后半部分所写的缅甸的夹竹桃形成鲜明的对比。‎ B. 文章写夹竹桃时间经历长、空间跨度大,综合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赞美了夹竹桃默默无闻、不事张扬的品格。‎ C. 文章既有口语化的风趣多变,又有与文章契合的文言句式;并适时地插入四字句,体现出语言的起伏变化,节奏感强。‎ D. 夹竹桃古已有之,归有光的“芳姿受命独,奚假竹桃名” 从其非竹非桃的品性来寻找文思,作者正是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来歌吟夹竹桃的。‎ E. 季羡林强调散文应该“不散”“严谨”,即将一丝不苟的严谨结构及对生活的经验、生命的独特体验传达给读者。本文则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原则。‎ ‎(2)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文章第(6)段。(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文章开头说“对我来说,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结合全文谈谈作者这样说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夹竹桃因花香有毒,被人们砍伐、去除;而作者却对它一往情深。请结合文本并联系自身经历谈谈个人的感受。(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A中“前后形成鲜明对比”表达有误;D中作者表达的是自己的独特体验,与归有光的诗意毫不相干。‎ 答案 (1)AD ‎(2)①长句短句、整句散句交错使用,节奏感很强,具有音乐美;②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影迷离的动人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③用了虚实结合和联想想象的手法。月光下的夹竹桃影子各处不一样,模模糊糊,引发人们的幻想想象,幻想成地图、海轮、荇藻、游鱼、墨竹。④视觉、嗅觉多种感觉结合。比如:“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 ‎(3)①花期长久,赞美花的韧性,借此表达出对生命的体验;②花色奇丽,花影迷离,能给人以想象,给人以幻想;③家乡之花,寄托了赞美与思乡之情;④中缅友谊的见证。(每条2分,任答对三条、意思对即可,每条中无概括或无分析扣一分)‎ ‎(4)结合文本:①个人喜好。作者从小就喜欢夹竹桃,长大后,又因夹竹桃而带来了新的认识、新的体验,作者是借物抒怀,寄情于物;②独特认识与个人经历。文章前半部分是对童年的回忆,长大后离家走过很多地方,后来到达缅甸再次见到夹竹桃,赋予其中缅友谊的象征。这段经历决定了对事物的情感态度;③凡事都有两面性,夹竹桃虽然有毒,但并不属于作者写作的内容,不影响作者借助夹竹桃表达情感。(6分)联系自身经历。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不被人重视甚至被人轻视的事物,往往由于自身的独特认识或体验而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只小狗、一段残垣。(言之成理即可,各个层次只要意思对即可。)(2分)‎ ‎2.(2015·河北省四校联考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25分)‎ 一 杯 茶 苏童 ‎①之前从未想到茶会与我结缘,从未想到一杯绿茶会在我的生活中显示如此重要的意味。‎ ‎②小时候家境清贫,母亲每次去茶叶店买茶,买回的都是一包包廉价的茶末,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以为喝茶时就是鼓起腮帮吹一吹杯中的那层碎末的,以为茶的颜色天生就是黄色的。对于茶的所有认识概括起来只有一句话:茶是一种黄色的有微苦味的水。‎ ‎③喝也无妨,不喝也无妨,这么浑浑噩噩地喝了许多年的茶,有一天来了一位朋友到我处作客,坐下来就说,新茶上市了,你这儿有什么好茶?我想当然地从抽屉里取出一袋茶叶,指着标签上的价格说,这是好茶。没想到朋友喝了我的茶后面露尴尬之色。我失望地说,这茶还不算好?朋友说,应该是好茶的,不过,你是不是把茶跟樟脑放在一起了? ‎ ‎④我记不得那包茶叶是否真与樟脑同处一屉了,但朋友端着茶杯欲饮又止的表情使我感到很内疚也很难忘,我多年来形成的饮茶观一下子被粉碎了。我第一次认识到嗜茶者的这一常识:茶是有好坏之别的。‎ ‎⑤朋友中有许多热爱品茗集茶的,其中又有江苏茶、安徽茶、龙井茶等各派之分。我以前听他们对自己钟爱的茶大肆赞美时,常常不知所云,但后来身不由己地受了影响。某一个安静的春夜,捧住一杯新沏的春茶,突然对于茶的美妙有了一种醍醐灌顶式的顿悟,茶的无可比拟的绿色,茶的无可比拟的香气,果然就在手边,果然就在嘴里。从此便放不下手中的一杯清茗。‎ ‎⑥喝茶之事从来不是为了发幽幽思古之情,喝茶是自我款待的最简捷最容易的方式。喝一杯好茶,领略茶中的绿色和香气,浮躁蠢动的心有时便奇异地平静下来,细细品味了竟然怀疑这是大自然馈赠我们的绿色仙药,它使我们在纷乱紧张的现实中放松了许多,就因为注水泡茶的一个动作,就因为举起茶杯时的一种期待,就因为杯中的那点绿色,那缕香气。‎ ‎⑦喝茶之事似乎也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有时透过玻璃凝望水中那些绿色的芽尖,你可以轻易地获得对水泥墙钢条窗外的山野自然的想象,想象万树萌芽,想象雨露云雾,想象日出日落时的大片大片的绿色世界。在人们日益狭窄的生活空间里,这样的精神漫游或许也算一种享受了。‎ ‎⑧我后来再也没让我的茶叶染上樟脑味,许多朋友告诉我保存茶叶的方法,或入铁罐,或入冰箱,或者用牛皮纸封贮。我每年春天都在家里为那些新摘的茶叶寻找它们的居所。它们的居所马虎不得,因为所有的绿色所有的香气都是应该悉心保护的。‎ ‎(1)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 文章以两个“从未想到”开篇,既暗示了作者对茶的喜爱之情,又自然而然地引出昔日饮茶之事。‎ B. 第④段中“我感到很内疚也很难忘”一句,主要表明了作者一次对不住朋友就终生记挂在心上的特点。‎ C. ⑤⑥⑦三段层层递进地表明自己新的饮茶观,也写出了作者对纷乱紧张的城市生活的厌恶之情。‎ D. 文章尾段作者为新茶寻找居所,既与首段中的“重要的意味”相呼应,又给读者以启发和联想。‎ E. 作者的饮茶观之所以发生了改变,是因为他生活空间的日益狭窄,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2)第④段“我多年来形成的饮茶观一下子被粉碎了”一句中,“多年来形成的饮茶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①段中说“从未想到一杯绿茶会在我的生活中显示如此重要的意味”,这“重要的意味”指的是什么?(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联系全文,分析结尾句“所有的绿色所有的香气都是应该悉心保护的”的作用。(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B项,不只是“表明作者一次对不住朋友,终生记挂在心上”,主要是表明“我多年来形成的饮茶观一下子被粉碎了”;C项,“写出了作者对纷乱紧张的城市生活的厌恶之情”是无中生有;E项“物质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是强加因果。‎ 答案 (1)AD ‎(2)答题要点:茶是一种黄色的有微苦味的水;喝也无妨,不喝也无妨;把茶跟樟脑放在一起;不知茶是有好坏之别的。‎ ‎(3)答题要点:①它使我浮躁蠢动的内心平静下来,使我在纷乱紧张的现实中精神放松了许多。‎ ‎②它使我在日益狭窄的生活空间里,享受精神的漫游。‎ ‎(4)答题要点:含蓄地深化了中心(以小见大):借一杯茶来说明生活中有许多事物能够给我们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我们应该悉心保护生活对我们的馈赠。‎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