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四川分校•遂中实验校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四川分校•遂中实验校高二上学期第二学段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衡水中学四川分校·遂中实验校高2020届第三期第二学段考试 语文科试题 出题人:彭爽 审题人:唐国兵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以“人”为中心,是儒家文化的特点,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这样说,儒家文化不是西方的人道主义,却有非常深厚的人道关怀思想;不是西方的人文主义,却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文气质或人文情怀。‎ 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怀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中的一员,但又不是与万物平起平坐的一员,而是高于和优于万物的特殊存在。《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这些论述表达的一个共同的意思是人“为万物之灵”,集天地之精华,五行之秀气。人的存在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和价值,那么他的生命就应该被尊重。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传统哲学是“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 重视人伦关系,倡导人伦义务。儒家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人伦关系。儒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落入到一张已经织好的人伦网络当中。没有人伦网络,人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所以,儒家讲“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不但有这五种关系,而且对应每种人伦关系,还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儒家认为这些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可更改,不容置疑,甚至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无可选择的“天伦”。‎ 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每个人都有其独立意志、独立人格。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从中国哲学传统上看,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主体内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践行上的主体性。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乃至杀身成仁。孔子提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孟子提出“舍生取义”,都是坚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有大人格,有使命感和责任感,就是缘于这种道德精神的主体性和人格的独立性。‎ 饱含忧患意识,担当历史责任。儒家从忧患意识出发,探讨的是个人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强调的是个人之与整体的义务和责任,强调的是入世与担当,“苟利社稷,生死以之”,“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千古文人家国梦,修齐治平济世心。中国传统哲学以及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寓于他们的政治关怀和社会关怀中。‎ 探索社会理想,追求人生大道。儒家倡导“德治”,孔子强调仁爱,“仁者爱人”;孟子说要施行仁政,“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这是儒家思想中最进步的内容,最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观念。儒家文化的最高理念,就是建设大同社会。这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的安身立命之地,表现出对社会理想的人性渴求。‎ 儒家文化重视并倡导人际、人与社会、人的身心、人与自然诸方面的协调发展,在中国历代典籍的思想脉络里,不断地阐述和丰富“以人为本”的儒家价值理念。对于我们今天来说,这是我们新的传统、活的文化中最核心的价值观念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宝贵的思想资源。‎ ‎ ——《颇具人文情怀的儒家文化》‎ ‎1.关于文中儒家文化“人文情怀”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之灵,人的地位和价值高于其它事物,人的生命理应得到尊重,这是儒家文化具有浓郁人文气质的一种体现。‎ B ‎.儒家认为,人都存在于人伦网络中,它规定了各种人伦关系,也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这些关系不可更改,是不能选择的“天伦”。‎ C.儒家文化强调人的道德精神的主体性和人格的独立性,一切道德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由此培养出的人具有使命感和责任感。‎ D.儒家文化肯定人的地位和价值,同时也强调人的义务和责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种责任的体现。‎ ‎2.下列观点与论据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天地之精所有生物者,莫贵于人。(汉 董仲舒)‎ B.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 里仁》)‎ C.饱含忧患意识,担当历史责任———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明 杨继盛)‎ D.探索社会理想,追求人生大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礼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传统文化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是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的特点也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以“人”为中心的特点也就成了中华文化的特点。‎ B.中国传统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所以,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最能体现在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担当上。‎ C.儒家文化强调“爱人”,主张实行“仁政”,这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大同社会。这是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也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的所在。‎ D.儒家文化重视并倡导人的身心、人与他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诸方面的协调发展,这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是现代中国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独腿人生 ‎ 罗伟章 应朋友之约,去他家议事,这是我第一次上他家去。朋友住在城南一幢别墅里。别墅是为有私车的人准备的,因此与世俗的闹市区保持一段距离。我没有私车,只得坐公车去,下车之后,要到朋友的别墅,若步行,紧走慢赶,至少也要四十分钟。眼看约定的时间就快到了,我顺手招了一辆人力三轮车。‎ 朋友体谅我的窘迫,事先在电话中告知:若坐三轮,只需三元。为保险起见,我上车前还问了价。“五元。”车夫说。我当然不会坐,可四周就只有这辆三轮车。车夫见我犹豫,开导我说:“总比坐出租合算吧,出租车起价就是六元呢。”这个账我当然会算。可五元再加一元,就是三元的两倍,这个账我同样会算。我举目张望,希望再有一辆三轮车来。车夫说:“上来吧,就收你三元。”这样,我高高兴兴地坐了上去。‎ 车夫一面蹬车,一面以柔和的语气对我说:“我要五块其实没多收你的。”我说:“人家已经告诉我只要三元呢。”他说,那是因为你下公车下错了地方,如果在前一个站就只收三元。随后,他立即补充道:“就只收三元,已经说好的价,就不会变。我是说,你以后来这里,就在前一站下车。”他说得这般诚恳,话语里透着关切,使我情不自禁看了看他。他穿着这座城市经营人力三轮车的人统一的黄马甲,剪得齐齐整整的头发已经花白了,至少有五十岁以上的年纪。‎ 车行一小段路程,我总觉得有点不大对劲,上好的马路,车身却微微颠簸,不像坐其他人的三轮车那么平稳,而且,车轮不是向前滑行,而是向前一冲,片刻的停顿之后,再向前一冲。我正觉奇怪,突然发现蹬车的人只有一条腿。‎ 他失去的是右腿。他的左腿用力地蹬着踏板,为了让车走得快一些,臀部时时脱离座垫,身子向左倾斜,以便把所有的力量都用在左腿上。‎ 我猛然间觉得很不是滋味,我觉得我很不人道甚至卑鄙。我刚三十出头,有一百三十多斤的体重,体魄强壮,而他比我大二十多岁,身体精瘦,且只有一条腿,从他右腿并不肥大的裤管随风飘动的情形,我猜想他唯一的好腿一定瘦得可怜。然而,我却大模大样在坐在车上,让他用独腿带我前行。我的喉咙有些发干,心胸里被一种奇怪的惆怅甚至悲凉的情绪纠缠着,笼罩着。我想对他说:“不要再蹬了,我走路去。”我当然会一分不少地给他钱,可我又生怕被他误解,同时,我也怕自己的做法显得矫情,玷污了一种圣洁的东西。‎ 前面是一带缓坡,我说:“这里不好骑,我下车,我们把车推过去。”他急忙制止:“‎ 没关系,没关系,这点坡都骑不上去,我咋个挣生活啊?”言毕,快乐地笑了两声,身子便弓了起来,加快了蹬踏的频率。车子遇到坡度,便顽固地不肯向前行,甚至有后退的趋势。他的独腿顽强地与后退的力量抗争着,车轮发出“吱吱”的尖叫,车身摇摇晃晃,极不情愿地向前扭动。我甚至觉得这车也是鄙夷我的!它是在痛恨我不怜惜它的主人,才这般固执的吗?车夫黝黑的后颈高高绷起一股筋来,头使劲地向前蹿,我想他的脸一定是紫红的,他被单薄的衣服包裹起来的肋骨,一定根根可数。‎ 坡总算爬上去了,车夫重浊地喘着气。不知怎么,我心里的惆怅和悲凉竟然了无影踪。‎ 离别墅大门百十米远的距离,车夫突然刹了车。“你下来吧。”他说。‎ 我下了车,给他五元钱。‎ 他坚决不收,“讲好的价,怎么能变的呢?你这叫我以后咋个在世上混啊?”‎ 我没勉强,收回了他找我的两元钱。‎ 我正要离开时,他不好意思地说:“我本来应该把你送进门的,可是一幢高级别墅,往别墅去的人至少应该坐出租啊……我怕被你朋友看见……”‎ 我的眼泪流了下来。我天生是不太流泪的人。‎ 朋友果然在大门边等我,他望着远去的车夫说:“你为什么不让他送进门?那些可恶的家伙总是骗一个是一个!你太老实了。”‎ ‎ (选自《当代小说》2012年10期) ‎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独腿车夫在乘客坐上车后,主动向“我”解释自己要价五元的原因,这表明他不希“我”‎ 误解自己,因为他非常爱惜自己的名声。‎ B.“朋友”告诉“我”人力车的价钱,指责人力车夫不把客人送到目的地,这些小精明主要体现了他对“我”的关心。‎ C.“我”并没有强行多给人力车夫两元钱,是由于“我”担心自己坚持多给两元钱会伤害车夫的自尊。‎ D.小说中的独腿车夫不是英雄,没有壮怀激烈的事迹,然而他却用发自灵魂深处最本真的光辉,让在人生中艰难打拼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5.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义。(6分)‎ ‎6.就全篇文章来看,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力三轮车夫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当今是数字化的信息时代,阅读载体趋于多元化发展,网络小说、电子杂志、电子书等数字化阅读方式层出不穷,成为了和传统阅读并驾齐驱的阅读方式,如今几乎大部分经典畅销书籍都能在网络上找到其电子版本,甚至是有声图书。虽然目前纸质书籍并没有受到重创,仍然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愿意购买纸质图书,正如英国情报学家K.J.麦克格雷所指出的:没有任何一种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另外一种媒介,总的情形是相互补充并逐步统一起来以解决一个特定的交流问题。但毫无疑问,新的阅读方式已经分流了传统阅读的部分受众。‎ ‎(摘编自《当今国民阅读习惯与趋势探讨》)‎ 材料二 ‎ 阅读年龄与阅读类别图      中国人习惯的阅读方式图 材料三  当今社会,人们习惯于畅游互联网,有时间读书似乎成了一种奢求。虽然精神食粮不再匮乏,各类书籍品种丰富,应有尽有,遗憾的是,如今我们却很难再见到人人都爱读书的场景。读书的习惯都去哪儿了,引人深思。‎ ‎“全民阅读”今年已是第五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400多个城市建立了区域的阅读节、阅读月,开展了传统文化讲学、经典诵读、亲子阅读等主题阅读活动;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的50多种图书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中国好书。全民阅读的倡导,能够让我们的老百姓通过多读书,读好书,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进而达到全民悦读。“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全民阅读更应该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们从小把古代经典嵌在脑子里,薪火相传,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四  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写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陶渊明读书时注意抓住重点、去繁就简和独立思考。实际上,他追求的是读书会意,着重领会书中深含的旨意,而不死抠个别字句。‎ 苏轼在《又答王庠书》中就侄女婿王庠“问学”,介绍了他自己首创并实践的一种读书方法:“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他认为,每一本好书都需要好好读它几遍,日久天长,必有所获。‎ 在叶圣陶先生看来,以“整本的书”为教材,“就学生方面说,在某一时期专读某一本书,心志可以专一,讨究可以彻底。在中学阶段内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凭这能力,就可以随时随地读其他的书以及单篇短章。读整部的书,不但可以练习精读,同时又可以练习速读。如此说来,改用整本的书作为教材,对于‘养成读书习惯’,似乎切实有效得多”。‎ ‎(摘编搜狐网)‎ 材料五  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在制定重建家园计划时,仍留出专门资金用来推广阅读。“阅读是教育的基础”这一理念已成为全德国的共识。德国人非常注重阅读的娱乐功能,提倡快乐阅读,他们用书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阅读的兴趣,让孩子更大限度地发挥主动性,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来。德国人更喜欢纸质图书,认为真正的阅读源于书,而非实时消息。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而不是阅读那些无用的、八卦的、没有任何营养的花边消息。德国平均每个家庭藏书近300册,人均藏书100多册。他们认为,“一个家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以色列这个国家虽然很小,但在创新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以色列平均几千人就有一个公共图书馆。以色列有句老话:“人不能只靠面包活着。”‎ 以色列人以此激励自己,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犹太人坚持不懈的学习精神得到了丰厚的回报,犹太民族不仅涌现出的科学家多,而且拥有亿万家财的富贾巨商也居于世界各民族之前。在美国,屈指可数的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就占了一半之多。许多人把犹太民族称为善于学习,积极思考的民族。‎ ‎ (摘编自人民网)‎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信息时代,大部分经典畅销书都已有其电子版本,但仍有读者愿意购买纸质图书,数字化阅读方式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阅读方式。‎ B.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多次倡导,希望能够让全社会更重视读书,让人们获得更多的幸福感,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C.苏轼认为阅读时不必追求所有的问题都弄懂,只就一个目标或问题进行探究,日积月累必有收获,他还强调读书应注重独立思考。‎ D.犹太人善于学习,积极思考,养成了求知好学的习惯。这种学习精神让他们受益匪浅,美国亿万富翁中犹太人占多数与此不无关系。 ‎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各类书籍品种随时代发展而日益丰富,虽然人们习惯于畅游互联网,但绝大多数人的阅读方式还是以纸质图书为主。‎ B.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阅读有不同的选择,这与他们的人生阅历和生活需求有关,如00后的阅读就与学业关系较紧密。‎ C.二战后德国人注重阅读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快乐阅读。他们喜欢阅读纸质书籍,也喜欢阅读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章。‎ D.叶圣陶提倡的“整本书阅读”既能练习精读,又能练习速读,所以他强调学生在中学时专心只读几本书就能养成读书的能力。‎ ‎9.你觉得怎么样才能达到“全民阅读”?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负气倜傥,豪视一世。调通川主簿。渝州蛮叛,说降其酋。辟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询人才,使者以商英告,即呼入同食。商英著道士服,长揖就坐。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西、淮南。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祐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①,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②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苏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蔡京拜相,商英雅与之善,适当制,过为褒美。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复与京议政不合,数诋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京罢相削籍,知鄂州。京复相,以散官安置归、峡两州。大观四年,京再逐,起知杭州。留为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③,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改当十钱以平泉货④,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杨戬除节度使,商英曰:“祖宗之法,内侍无至团练使。有勋劳当陟,则别立昭宣、宣政诸使以宠之,未闻建旄钺也。”讫持不下,论者益称之。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赠少保。‎ ‎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五十一·列传第一百一十》)‎ ‎【注】①宣仁:宣仁太后高滔滔。②光、公著:司马光、吕公著。③绍述:特指宋哲宗时对宋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泛指承继前人所为。④泉货:钱币,货币。‎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B.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C.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D.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檄原指较长竹木简,用于书写重要文书,后指用檄书写的文书,多用以征召或声讨。‎ B.散官是有其名而闲散无职事之官,多用为朝廷官员的加衔,品秩与待遇,各代不一。‎ C.节度使是古代地方行政长官,唐初设置于边境,后遍设于内地,宋初成为荣誉官衔。‎ D.旄乃指挥旗,钺为斧子,饰以黄金;白旄黄钺,为将帅统领权柄的标志,借指军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商英自负卓异,雄视世间。章惇治理夔夷时,轻慢戏侮郡县官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对章惇的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很不给他面子。‎ B.张商英坚持己见,好恶分明。蔡京任宰相,张商英与之政见相合,则和他交好;政见不合,则极力批评,绝不妥协,于是官位随蔡京浮沉而浮沉。‎ C.张商英为政持平,改革弊政。他看到蔡京为相时造成的弊病,大力进行币制改革,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 D.张商英坚持原则,直言敢谏。他劝说宋徽宗节制华侈,反对违背祖宗成法任命太监为节度使,皇帝对他都颇有几分忌惮,这些行为深受人们称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 ‎(2)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东屯①北崦②‎ 杜甫 盗贼浮生困,诛求异俗贫。‎ 空村惟见鸟,落日未逢人。‎ 步壑风吹面,看松露滴身。‎ 远山回白首,战地有黄尘。‎ ‎【注】①东屯:在四川夔州(今奉节)县境。大历二年(767)杜甫因避战乱迁居到此。②崦:山。‎ ‎14.下列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概述百姓因“盗贼”般的贪官污吏的残酷搜刮而陷于赤贫,甚至连偏远的山民也被搜刮得一无所有。‎ B.诗歌颔联中“空村惟见鸟”一句与王籍《入若耶溪》一诗中的“鸟鸣山更幽”一句,‎ 都使用了衬托的艺术手法。‎ C.诗歌颈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山林图景。诗人漫步山林,微风拂面,清露滴身,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 D.诗歌尾联体现了诗歌的跳跃性,诗句看似断裂,合理想象后,可知语意为:眺望远山,见战地有黄尘,不忍久看而回首。‎ ‎15.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每空1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圆孔与方枘不相合来表达自己和世俗小人不可携手同行的节操的两句是: ? 。‎ ‎(2)杜甫晚年四处漂泊、年迈病苦、久客孤愁。他的晚期诗作《登高》对这种生活状态作了生动而准确概括的两句是: , 。‎ ‎(3)李商隐《无题》中,“ , ”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表达诗人对所爱之人坚贞不渝的深情。现在也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 ‎ 第Ⅱ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样 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D.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 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20.国庆节期间,在北京工作的小张收到了老家邻居送来的土特产,他写了一封回信,其中有5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我很高兴收到了您送给我的土特产,有空我一定莅临寒舍当面感谢。您想让我为家父联系医院治病一事,我一定会鼎力相助,不会让您失望。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天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些烟酒,请笑纳。‎ ‎21.下面是考研查分调剂复试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字。(6分)‎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10月28日凌晨5时1分,公交公司早班车驾驶员冉某(男,42岁,万州区人)离家上班,5时50分驾驶22路公交车在起始站万达广场发车,沿22路公交车路线正常行驶。事发时系冉某第3趟发车。9时35分,乘客刘某在龙都广场四季花城站上车,其目的地为壹号家居馆站。由于道路维修改道,22路公交车不再行经壹号家居馆站。当车行至南滨公园站时,驾驶员冉某提醒到壹号家居馆的乘客在此站下车,刘某未下车。当车继续行驶途中,刘某发现车辆已过自己的目的地站,要求下车,但该处无公交车站,驾驶员冉某未停车。10时3分32秒,刘某从座位起身走到正在驾驶的冉某右后侧,靠在冉某旁边的扶手立柱上指责冉某,冉某多次转头与刘某解释、争吵,双方争执逐步升级,并相互有攻击性语言。10时8分49秒,当车行驶至万州长江二桥距南桥头348米处时,刘某右手持手机击向冉某头部右侧,10时8分50秒,冉某右手放开方向盘还击,侧身挥拳击中刘某颈部。随后,刘某再次用手机击打冉某肩部,冉某用右手格挡并抓住刘某右上臂。10时8分51秒,冉某收回右手并用右手往左侧急打方向(车辆时速为51公里),导致车辆失控向左偏离越过中心实线,与对向正常行驶的红色小轿车(车辆时速为58公里)相撞后,冲上路沿、撞断护栏坠入江中。‎ 在冉、刘争执过程中,13位乘客无一出口出手进行干预。‎ 材料二 一部电影,据说由真实事件改编。一个女司机开车路上,上来了3个男人,看到女司机的美貌,就当着这一车人的面,强奸了她。车上不乏壮男,却只有一个高瘦的男人阻止。后来女司机把阻止的男人赶下车,自己带着一车人冲下了悬崖。 材料三 乘客坐过了站,司机按规定不能停车,被乘客用一箱牛奶猛的砸手臂和头部。还好车上有人跑过来制服了乘客,司机也就此能稳住方向盘,这才没有发生事故。‎ 围绕材料内容及含义,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衡水中学四川分校·遂中实验校高2020届第三期第二学段考试 语文科试题参考答案 ‎1.B(扩大范围,原文第四段末尾为“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无可选择的‘天伦’”)‎ ‎2.B(这一句是强调少说多做,并非强调独立人格)‎ ‎3.C(A.曲解文意,儒家文化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B.强加因果,于文无据;D.无中生有,“是现代中国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观念”不当)‎ ‎4.B【朋友告诉我人力车的价钱体现了他对我的关心,但是指责人力车夫不把客人送到目的地主要体现住高级别墅的主人自以为是而蔑视做苦力者。】‎ ‎5.①开始“我”同情三轮车夫,可怜他年老且身体残疾,觉得他谋生很不容易;②后来看到他身残志坚、积极乐观,看到了他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敬佩之情代替了同情与怜悯。(每点3分,感情前后变化梳理清晰且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6.对比手法。(2分)①一是“我” 与车夫的对比。“我”年轻强壮,车夫年老体瘦而且身体有残疾,然而两元钱映出了两种人格、两种人生,在对比中,车夫的高大形象跃然纸上;(2分)②二是住高级别墅的主人与生活在底层的车夫的对比。车夫处处为他着想,而高级别墅的主人却自以为是地蔑视做苦力者,通过对比两种人格孰高孰低,不言自明,车夫坦荡、善良、真诚,美好的品格得到了凸显和放大。(2分)‎ ‎7.C(张冠李戴,追求“独立思考”是陶渊明的观点。) ‎ ‎8.B(A项,夸大范围,图表中是“57.2%的人习惯于阅读纸质图书”;C项,“不同类型文章”错,文中是说他们“更愿意阅读有价值的,即便是长篇大论的文章”;D项,逻辑错误,原文说的是“虽然只能读有限的几本书,但是那几本书是真正专心去读的,这就养成了读书的能力”。)‎ ‎9. ①政府重视倡导,全民形成重视阅读的共识;‎ ‎②政府加大投入,提供资金和设备上的保障;‎ ‎③社会多方参与,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 ‎④国民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特别注意从娃娃抓起;‎ ‎⑤多出版有价值的好书,重视经典文化的宣传;‎ ‎⑥指导人们掌握各种有效的读书方法。(答出一点1分,答出六点得6分)‎ ‎10.D【注意叙述主体:“盗”的主语是蔡京,“怨疾”“见”“称”的主语是“中外”,“相”的主语是徽宗。“因人望”是“相”的状语,不能断开。】‎ ‎11.C【集地方军政大权于一身。】‎ ‎12.B【“官位随蔡京浮沉而浮沉”错,因是政敌,蔡京得势则张商英失势,反之亦然。】‎ ‎13.(1)章惇回到朝廷后,把他推荐给王安石,因而被皇帝召见问话,从检正中书礼房擢升(提拔)为监察御史。‎ ‎【译出大意得2分,补出省略主语“章惇”、“皇帝”并译为被动句及译出“擢”各得1分。】‎ ‎(2)张商英劝说徽宗节制浮华奢侈的生活,停止修建土木工程,打击投机钻营的佞臣。‎ ‎【译出大意得2分,译出“华侈”、“息”、“侥幸”各得1分。】‎ ‎【参考译文】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身材魁伟,容貌姿态如玉石耸立。自负卓异,雄视世间。调任通川主簿。渝州蛮夷叛乱,他说服首领投降。征召为南川知县。章惇 治理夔夷,侮辱郡县官吏,没人敢和他说话。部使者想到只有张商英足以和他抗衡,就传檄召他到夔州。章惇询问人才,使者就把张商英介绍给他,当即就喊进去一起吃饭。张商英穿着道士服装,长揖后就坐。章惇随意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举止潇洒,高出章惇一筹。章惇非常高兴,延引为坐上客。章惇回到朝廷后,把他推荐给王安石,因而被皇帝召见问话,从检正中书礼房擢升(提拔)为监察御史。哲宗初年,张商英任开封府推官,出任提点河东刑狱,连续任河北、江西、淮南使者。哲宗亲自当政,召他任右正言、左司谏。张商英非常怨恨元祐大臣不任用自己,就极力攻击他们,指责内侍陈衍来动摇宣仁太后,以至于把她比为吕后和武则天;请求朝廷剥夺赠给司马光、吕公著的谥号,捣毁他们的墓碑和坟墓;说文彦博忘恩负义,以及苏轼、范祖禹、孙升、韩川等人,都相继受到谴责。蔡京担任宰相,张商英向来与他交好,刚好遇到草拟朝廷公文时,就对他大加赞美。不久任命为尚书右丞,转任尚书左丞。又和蔡京政见不合,多次诋毁蔡京“身为宰相,却一心在迎合君主”。蔡京被罢免宰相,削除官籍,张商英任鄂州知州。蔡京恢复宰相职位,张商英以散官安置在归州和峡州。大观四年,蔡京再次被放逐,张商英被起用任杭州知州。留在朝廷任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不久,任命为中书侍郎,于是又任尚书右仆射。蔡京长久以来窃夺国家政权,朝廷上下都怨恨愤慨,看到张商英敢于提出异议,多次称赞他为贤臣,徽宗因为他有声望,就任他做宰相。当时长期干旱,一日,彗星出现在天空,这天晚上,彗星没有出现,第二天,就下雨。徽宗高兴,大字书写了“商霖”二字赐给张商英。张商英处理政务公平,认为蔡京虽然标榜恢复新法,但不过是借此来威胁控制国君,禁锢士大夫罢了。于是大力变革弊政,废除当十钱进而改革币制,恢复转般仓进而废除直接运输,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的负担。张商英劝说徽宗节制浮华奢侈的生活,停止修建土木工程,打击投机钻营的佞臣。皇帝对他都颇有几分畏惧,曾经修葺装潢升平楼,告诫主管官吏凡是遇到张丞相骑马来到,一定要把工匠藏在楼下,直到他走过去才恢复工作。任命杨戬为节度使,张商英说:“祖宗法规,内侍不担任团练使。有功劳应当提拔之人,则应另外设置昭宣、宣政等使官加以褒奖,从未听过要授予旄钺执掌军权的。”一直坚持不签发任命状,人们更是称赞他。宣和三年卒,七十九岁。赠少保。‎ ‎14.C【C项,“这令诗人产生了归隐山林的想法”错,从全诗来看,贯串全诗的情感主线是诗人对民生、国家的关切和忧虑,颈联描绘的山林图景似乎舒缓了诗人的愤怒情绪,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但更加凸显了一种荒凉、寂静的氛围,与“归隐山林”无关。】‎ ‎15.①对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愤怒。痛斥贪官污吏剥削百姓的行为,称之为“盗贼”,谓其恶行为“诛求”。②对老百姓的深切同情。社会民不聊生,百姓异常贫困,“惟见鸟”“未逢人”,衬托乡村一片荒芜,寄寓了诗人对百姓的深切同情。③对国家、民生的深深忧虑。诗人回首“战地”“黄尘”,想起自身遭遇和远处的战火,对百姓、国家以及自己的前途充满忧虑。【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每一联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注释、情感词等关键信息分析诗人的情感。首联,写国家动乱频仍,贪官污吏鱼肉百姓,表现了诗人对这些“盗贼”的愤怒与痛斥。颔联,写东屯北崦的荒凉,此地如此偏僻,也因贪官的搜刮,百姓无法生存,纷纷逃亡。诗句以“惟见鸟”来衬托荒村的空无一人。颈联,写山林景色优美,诗人的情绪似乎略有舒缓,也衬托出诗人内心的不平静,更加凸显了该地的荒寂。尾联,通过诗人远眺所见的“战地”“黄尘”的描绘(虚写),以及“回首”‎ 这一动作,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关切和忧虑。贯穿全诗的情感主线是诗人对民生、国家的关切和忧虑。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16.(1)何方圜之能周兮 夫孰异道而相安 (2)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3)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每句1分,错字、漏字、添字均不得分)‎ ‎17.A(本题考查辨析近义成语的能力。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行云流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天衣无缝:比喻诗文等没有破绽。信手拈来: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信马由缰:比喻漫无目的地闲逛或随意走动。浑然天成:形容诗文结构严密自然,用词运典毫无斧凿痕迹;亦形容人的才德完美自然。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 ‎18.B(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逻辑意脉一致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从逻辑关系上看,应是因果关系。而“进而”表递进;“因此”才表因果。从上下文逻辑意脉贯通上看,先言“端整沉着”,后表“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19.D(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此句必须有主语“这”与上文衔接,排除AC;同时,“鲜明可感的内容”是“浓烈的情感抒发”的直接表现,排除AB。其实ABC都是干扰项,原句主要是状语中介词残缺。)‎ ‎20.①“莅临”改为“到” ②“寒舍”改为“府上”或“贵府” ③“家父”改为“令尊”④“鼎力相助”改为“尽力而为” ⑤“惠赠”改为“送”(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这里主要考查的是谦敬辞的运用,用于自己的要用谦辞,用于别人的要用敬辞,不可混淆。“莅临”是书面语、敬语,多用于指长辈、上级及贵宾的光临,以示主人对客人的敬意。“寒舍”是谦辞,谦称自己的家。“家父”是用来称呼自己的父亲,称呼别人的父亲应用敬辞“令尊”。“鼎力相助”是敬辞,表示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惠赠”是敬辞,表示别人的赠予。)‎ ‎21.考生查分后,查询分数线。同时上国家线和学校线的考生进入复试,复试成功则准备入学。如考生仅上国家线而未上学校线,通过调剂可参加复试。所有考研不成功的考生可以选择其他出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