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潜山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小题。 隐逸文化的精神价值 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的这一声清啸,引得林泉激荡,岩穴来风。千载之下尚令人追慕不已。其实,这并非陶渊明有卓异之处,而是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一翼,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一种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 ②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中国的隐逸传统应与民族的文明史几乎同源,隐士亦不下万余人,有文献记载、事迹可考的就有几千人,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但他还提倡“无道则隐”。不仅如此,他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 ③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他否定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使之不扰于心,并进一步卸除了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成为纯粹的自我存在。这还不够,他不仅要隐身,更重要的是要隐心,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喜怒哀乐的情绪,即使“大浸稽天”也不感到潮湿,“大旱金石流”也不感到炎热,由纯粹的自我存在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这样,庄子就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一直起着强烈的破坏作用,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这一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作用的。 ④儒道两家的融合互补为传统的隐逸文化奠定了基础。到了汉代,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统一和强固,隐士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就出现了以东方朔为代表的朝隐,它体现了传统隐逸文化的初期特征——注重现实功利;魏晋时期,随着大一统政治意识形态的解体,出现了林泉之隐,它更多地体现出传统隐逸文化中精华的一面;由于唐代的包容性,反而使得隐逸文化很难找到自己的位置,于是出现了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的中隐;至宋代,整个传统文化走向内倾,注重精神超越的酒隐就应运而生了。明清时期的壶天之隐既是传统隐逸文化的总结,也是传统隐逸文化的衰落。 ⑤应当说,没有士人就没有中国的古代社会,而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在此必须指出的是,隐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绝不仅仅指那些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更重要的是指隐逸传统、隐逸文化,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在此都应被当作隐士来看待,因为隐逸思想使他们升华了人格,丰富了社会价值。隐士人格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原文有删改) 1.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因为隐逸文化实在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的一翼,所以归隐田园而成为隐逸诗人的陶渊明影响很大,千百年来一直令后人追思敬仰。 B. 中国的隐逸传统应当与民族的文明史差不多同源,隐士人数相当多,著名的隐士也不少,巢父、许由这两位大隐士算是中国最早的隐士。 C. 孔子终生都在宣扬、推行和维护代表儒家文化理想的“道”,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因此,中国隐逸文化的源头应当追溯到孔子。 D. 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是庄子,原因有两个:一是庄子本身就是大隐士,二是他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隐逸理论中追求纯粹的自我存在的思想。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隐身的含义就是使一切世俗的功名利禄不能干扰内心,并进一步卸除一切社会责任,使自己在天地间成为一种纯粹的自我存在。 B. 隐心的含义是通过艰苦的修炼,彻底荡除了喜怒哀乐,升华到了纯粹超然的精神存在,什么也不依靠,做到了真正纯粹的“逍遥游”。 C. 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不只指啸傲山林而不问世事的人,从隐逸文化的角度看,凡是具有浓郁的隐逸意味的人都应当被看作隐士。 D. 隐士人格有强劲的辐射力,隐逸文化有强劲的张力,这两种力量会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变得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注入新鲜的活力。 3. 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子不仅提倡“无道则隐”,而且还进一步提出明哲保身、存身以成仁等观点来作为他隐居求志、待时而动的必要补充,这其实是孔子构建了一套积极入世者的处世策略。 B. 庄子的隐逸思想是一种面对社会精神牢笼的觉醒,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经过封建士大夫和隐士的发扬,他的思想基本上是作为积极因素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 C. 传统隐逸文化以儒道文化的融合互补为基础,它不仅存在于传统文化的深处,而且以潜隐的方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深处,所以,分析本民族的隐逸文化传统对了解中国人的精神内核是必要的。 D. 因为不同的时期有特定的社会环境,所以不同时期的隐逸文化会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汉代的朝隐注重现实功利,唐代的中隐具有浓厚的实用色彩,宋代的酒隐则更注重精神的超越。 【答案】1. A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B项,“巢父、许由是中国最早的隐士”说法不正确,信息在文中第二段,原文只是说“如果从传说中的巢父、许由算起”; C项,原文是“孔子当然不是隐士,甚至还明确反对过隐逸,但他的思想里却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就是由此发展来的”,可见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是从孔子思想中“隐含着许多隐逸成分”发展而来的;并且从三、四段来看,中国后来的许多隐逸思想与庄子等人的关系更密切; D项,原文是“庄子则是中国隐士的正牌祖先,他不仅本人是大隐士,而且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可见庄子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而不是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中国的隐逸理论中追求纯粹的自我存在的思想。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C项,“隐士是士阶层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说法错误。原文最后一段说的是“隐士则是士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其中最优秀的组成部分。”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B项,有两处错误:一,他的目的就是要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依据原文,“有力地反对封建政治意识形态”是一种客观效果,而非主观目的;二,“发挥了强烈的破坏作用”表述也不符合原文意思,原文是“隐士人格强劲的辐射力和隐逸文化强劲的张力使任何板结顽固的社会土壤都不能不为之松动,从而为历史文化灌注新鲜的活力”。 故选B。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这类题目,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春节假期里,一部电影引发观影热潮。《流浪地球》以超过22亿的票房,成为春节电影票房冠军。 一部成熟的电影,不是偶然出现的,而是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战狼Ⅱ》《无名之辈》等风格各异的电影作品,在抬高电影创作水位的同时,也一次次抬高中国电影票房——刚刚过去的春节档期,电影总票房已接近60亿。这些,同样是观众对中国科幻电影充满期待的文化与心理背景。更重要的是,就像刘慈欣所说,今天的中国有着强烈的“未来感”。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贵州山区的“中国天眼”,成为一个旅游热点,人们渴望在这里了解未知、聆听未来。这与一部“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话题一样,都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科学热情高涨的缩影。 (摘编自金苍《<流浪地球>提升期待的水位》,《人民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二 对于电影产业影响最大的,还是观众本身。科幻电影不是从零开始讲解的科教片,其对于观众科学素养要求较高,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国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大量科幻电影受众,特别是已经成为观影主力的80后、90后一代人。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人口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教育程度者,从2002年的4.7%上升到2017年的13.8%,高中教育程度者从12.4%上升到17.5%,2017年每10万人口中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是1998年的4.96倍。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 (摘编自《科幻片能否成为电影产业新增长点》,《工人日报》2019年02月13日) 材料三 材料四 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但好莱坞进口片占领了中国科幻电影票房。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再加上国产科幻电影制作水平拙劣,内外因夹击导致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具体来说,在外因方面,首先,类似于《阿凡达》《变形金刚》的科幻商业大片屡屡创下票房纪录,进口大制作科幻片使本类型影片门槛升高,国产科幻生存空间变小;其次,2012年中美双方签订的《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的谅解备忘录》已在今年到期,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 在内因方面,首先,传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科学基础薄弱,对哲学和思想层面疏于表达,对全新世界观的建构同样缺乏;其次,美国电影界和资本界的紧密联系,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最后,公众整体科学素质需要进一步提升,社会中科技文化氛围较弱。 (摘编自《内外夹击国产科幻电影难获一席之地》,《经济日报》2017年09月07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和电影创作水平的提升为《流浪地球》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B. “中国天眼”“硬核科幻电影”成为热点,体现了中国公众不断增强的科学向往。 C. 材料三表明,国内科幻电影上映数量占比较稳定,票房占比相对来说波动较大。 D. 令国产科幻电影成绩堪忧的原因有:门槛升高,创作素材贫乏,进口限制放宽。 5. 下列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80后、90后一代人能成为科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体,是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程度在提高。 B. 由材料二可知,近年来科幻电影消费群体扩大,对我国科幻电影产业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C. 由材料三可知,科幻电影以较少的数量产生较高的票房,在中国市场有极强的票房号召力。 D. 一旦进口片配额限制被取消,进口大制作科幻片涌入,中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 6. 结合材料思考,如果你是科幻片导演,哪些因素会让你对中国科幻片的未来充满信心?你又会从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答案】4. D 5. D 6. 第一问:有中国强大文化体系作支撑;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中高等教育群体不断扩大;科幻电影在中国票房号召力较强。第二问:提升自身学养,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制作水平;积极融资,吸引足够的资金流。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C级。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如本题,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D项无中生有,原文说“在外因方面,首先……影片门槛升高……其次……进口片的配额限制极有可能被进一步放开甚至取消”,“在内因方面,首先……其次……最后……”,都没有提到“创作素材贫乏”。故答案为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D项“中国国产科幻电影会失去生存空间”说法过于绝对。故答案为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明确文章重点讲的是什么,作者对此持怎样的态度。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比如本题要求写出对中国科幻片的未来充满信心的原因,以及从哪些方面作出努力,并结合文本分析。本题材料一、二阐述的正是本题的问题,因此答题区间在材料一、二,还有一点在材料四;据材料一“源于强大文化体系的支撑”“刘慈欣的《三体》等作品屡获国际大奖,带热了中国科幻文学”可总结出“有中国强大文化体系作支撑”;据“科技创新的“中国浪潮”让世界侧目,也打开了中国人对于科学的认知”可总结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据材料二“庞大的中高等教育群体,使得科幻电影的消费群体扩大”可总结出“中高等教育群体不断扩大”;据材料四“科幻片在中国的历史成绩惊人”可总结出“科幻电影在中国票房号召力较强”。第二问,“作为导演”该怎么做,答题区间在材料四的“内因”方面,据“统教育体制不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中国的编导们热衷对现实生活进行挖掘、表现,创新力不足”“国内制作水平拙劣”可总结出“提升自身学养,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制作水平”,据“只有稳妥的资金流才能保证前端进一步的产品制作”可总结出“积极融资,吸引足够的资金流”。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第一步: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要把握文本基本事实,确定不同文本陈述的角度,分析主体对象与基本事实之间的关系。第二步:通读材料,关注细节。整体感知是略读(或粗读)就能完成的任务,而挖掘文本的细节需要精读(细读)。第三步:明确主旨,辨清关系。由于非连续性文本的内在逻辑关系不是很紧密,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确定文本的主旨,分辨材料与材料之间的逻辑关系。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各题。 懒 爷 刘建超 懒爷出生在老街大户人家。 懒爷祖上经营药材生意,初始贩运药材,后来学做炮制,又引进种植,并有了自家的药材铺子。不仅在豫西老街,连豫东豫北都有懒爷家的店铺分号。懒爷家事兴旺就开始置地,懒爷家有多少地老街人也说不清楚。你站在老街的丽景门上朝东可劲地吆喝,只要声音能传达到的地方都是懒爷家的地界。 懒爷家富甲一方,懒爷却是打小就好吃懒做。懒爷从不过问家里的生意,每天都睡得太阳照屁股才懒洋洋地打着哈欠,晃荡着去钟鼓楼下喝羊汤。肚子暖和了就去茶楼约几个朋友打麻将,茶水点心都挂在懒爷的名下。 懒爷还有个嗜好,喜欢召集老街的叫花子一起吃饭。每个月的初一和十五,懒爷就召集老街的叫花子在大石桥上吃饭,买着成筐的榆树园烧鸡,老马家酱牛肉,东街的大锅盔,成坛的杜康老酒,几十个叫花子围坐一起放开了肚皮胡吃海喝。懒爷就如同丐帮的帮主一般,一手鸡腿,一手酒碗和叫花子醉得一塌糊涂。懒爷的名声就是这样被叫开了。 懒爷家人也不愿意看到他这样地浑,强迫着他一起去招呼生意,结果懒爷不是把药材给人家发错,就是把生意的钱款都拿来花销了。家人也没有啥办法,任由他去,就他这么个独苗宠着惯着呗。 家里的管家出主意说,给懒爷找房媳妇,有了女人懒爷就会收心安分了。一说提亲,媒婆踏破了门槛,谁不想攀上富贵之家这门亲啊。懒爷也不说什么,媒人带着姑娘来了,他也不待见。问他有啥意见,他都说中中中,你们看着中就中。家人让懒爷带着姑娘上街买衣服,他就把姑娘带到了大石桥头,一帮叫花子围着姑娘,懒爷嫂懒爷嫂叫着,惊得人家姑娘花容失色,逃之夭夭,懒爷和叫花子哈哈大笑,谁家的姑娘也不敢上门提亲了。 有人说懒爷家业是让他给糟蹋败落的。先是干旱,药材种植无收成,药铺生意受挫;后是父母忽然暴病身亡,撒手人寰,整个家业一下子就落在了懒爷身上。懒爷照样不问生意上的事情,有管家操着心。懒爷还是太阳照着屁股起床,去喝汤吃茶打牌闲逛荡。管家和一个厨娘勾搭,卷着懒爷家的钱财跑了。债主逼门,懒爷卖掉了所有家当抵债,只留下了一座老宅院。 懒爷还是要过懒爷的生活。他看着空空的大院子,想着也没啥必要用高墙围着,就找来几个叫花子把东墙给扒掉,卖砖。懒爷在墙缝中扒出了一些财宝,懒爷这才隐隐约约地记起,好像娘在世的时候曾捏着他的小脸蛋说:“咱家的墙也够你吃一辈子了。”懒爷以后的日子就是扒墙,钱用光了就扒墙,东墙扒完了扒西墙,整天喝得烂醉。 一座院子,几年就被他扒得只剩下一座雁翅影壁墙了。影壁墙砌工精细,磨砖对缝,雕刻有花草,墙面中间刻有个大大的福字。 八月十五,家人团圆的日子。懒爷空着肚子,站在没有了院墙的院子里,看着院子里的这座孤零零的影壁墙,不禁暗自神伤。懒爷拿着个锤子,开始扒影壁墙。懒爷就从福字开始拆,几锤子下去,墙是空的。懒爷从墙缝中摸出了一只铜锣,一个匣子。 懒爷打开匣子,里面果然有些钱财,还有一封信。信是父亲留给自己的,信上说:当你撬开这座影壁墙时,你已经是山穷水尽了。留给你的最后的钱财,要么你敲锣打鼓重开张,用余下的钱财和父亲经营几十年的客户名单,从贩药材做起,重兴家业;要么你把余下的钱花干弄净,从此去敲锣乞讨过叫花子一样的生活。 懒爷第一次哭了,号啕大哭,把月亮都哭得躲进了云里。 咣咣咣,咣咣咣。第二天一大早,懒爷就敲响了铜锣。懒爷购置了一辆马车,找来两个叫花子做帮手,拿着父亲留下的客户名册,开始了贩运药材的生意。从此,每天早上五更时分,老街就能听到懒爷咣咣咣的锣声。时间久了,老街不少生意人都是听着懒爷的锣声起床拾掇生意。三五年的工夫,懒爷在老街又开起了药材铺子,重新圈起了院墙,修整了雁翅影壁墙。 懒爷的家道又兴旺起来,懒爷娶了媳妇生了儿子。那年豫西水灾,懒爷知道灾后必有疫情。他招呼起老街的叫花子,四处采集防治疫情的药材,挨家挨户赠送,还在大石桥上支起两口大锅,熬制板蓝根药汤送给过往的路人。不少人都说,懒爷白白浪费了一个发大财的机会。懒爷说:“发国难财,理不正,心不安。”那年,老街是豫西唯一没有暴发疫情的地方。 懒爷的好名声也在老街叫响了,老街有了新的俗语:懒爷敲锣——从头再来! (刊于《微型小说选刊》2017年第18期) 7.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段落描写懒爷家境阔绰,富甲一方,为下文懒爷的一系列行为提供了背景。 B. 小说语言简约凝练,朴素平实,如写懒爷敲响铜锣重振家业的情节时,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既简洁又传神。 C. 懒爷拆开影壁墙,发现了铜锣和匣子,体现了懒爷父母的舐犊情深和良苦用心,读来令人酸楚,却又倍感温暖。 D. 懒爷形象性格的转变,都是由于家财败光、无路可走所致,这也反映出金钱是万恶之源的主题思想。 8. 小说中的懒爷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D 8. ①好吃懒做。懒爷家富甲一方,懒爷却是打小就好吃懒做。②乐善好施。懒爷喜欢召集老街的叫花子一起吃饭。豫西水灾,他知道灾后必有疫情,于是招呼叫花子四处采集防治疫情的药材,挨家挨户赠送,还在大石桥上支起大锅,熬制药汤送给过往的路人。③迷途知返。懒爷打小好吃懒做,却在父母去世后能最终醒悟,并用父亲留下的钱财和客户名单,从贩药材做起,重兴家业。④深明大义。豫西水灾,懒爷挨家挨户送药材,还在大石桥上熬制药汤送给过往的路人,不少人都说,懒爷白白浪费了发大财的机会,懒爷却认为发国难财,理不正,心不安。 9. ①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看,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性格。懒爷原来依仗父母,整日好吃懒做,穷途末路后幡然醒悟,继而重振家业。表现懒爷迷途知返。②从情节设置上来看,这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收束,也是对懒爷人生的总结。懒爷从小在父母的保护下游手好闲,在父母去世后走投无路下最终醒悟过来,还能重新振兴家业。③从主题表达上来看,揭示了文章主题。懒爷重振家业后,使老街成为豫西唯一没有暴发疫情的地方,揭示了只要有恒心,不怕从头再来,就能迎来成功这一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本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人物环境情节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D项,“这也反映出金钱是万恶之源的主题思想”分析错误,反映了只要迷途知返,有恒心,不怕从头再来,就能迎来成功的主题思想。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小说中的懒爷具有如下形象特点:①好吃懒做。懒爷打小“从不过问家里的生意,每天都睡得太阳照屁股才懒洋洋地打着哈欠”“喝汤吃茶打牌闲逛荡”。②乐善好施。懒爷经常召集老街的叫花子一起吃饭。豫西水灾,他挨家挨户赠药,熬制药汤送给过往的路人。③迷途知返。懒爷打小好吃懒做,在家业即将败光的时候得到父亲留下的信,从此醒悟,从贩药材做起,重兴家业。④深明大义。豫西水灾,懒爷“四处采集防治疫情的药材,挨家挨户赠送” “熬制板蓝根药汤送给过往的路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结尾语段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结尾段落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或与标题呼应;结尾令人深思,给人启示,让人觉得回味无穷。小说结尾,有着丰富的意蕴,可以从形象塑造、情节设置、主题表达等几个方面来分析:①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来看,最后一段表现了懒爷迷途知返,继而重振家业,从而更好地突出人物性格。这也是小说的积极意义所在。②从情节设置上来看,最后一段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收束,也是对懒爷人生的总结。③从主题表达上来看,最后一段揭示了文章主题。懒爷的幡然醒悟,重振家业。他乐善好施,仗义疏财,给老街人很大帮助,揭示了只要有恒心,不怕从头再来,就能迎来成功这一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miǎn)、勮(jù)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畸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六。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父福畸坐勃左迁交趾令。勃往省,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B.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C.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D. 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檄文是古代用于征召、晓谕的政府公告或声讨、揭发罪行等的文书。 B. 参军即参军事,本参谋军务之称,唐参军一般为七品或八品,也有低至从九品下的。 C. 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吏部为六部之首,吏部侍郎为吏部最高长官。 D. 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汉代时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汉代的这种习惯用语沿袭至唐。 12.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 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已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文》,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C. 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到非常偏远的交趾。当王勃前往探父、路过南昌时,他为都督阎公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D.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13.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2)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答案】10. C 11. C 12. B 13. (1)以三江为襟,以五湖为带,控制楚地,连接瓯越。 (2)(他)先磨墨几升,然后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醒时,拿起笔就能写成整篇文章,不更改一个字。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本段话的大意为: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来作文),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更衣离开,只派遣小吏窥察了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其中“因出纸笔遍请客”句子意思完整,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D项;“莫敢当”主谓都全,“当”是谓语,不能与全面断开,排除B项。 故选C。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吏部侍郎为吏部最高长官”说法错误,吏部侍郎为吏部副长官;吏部尚书是吏部最高长官。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B项,王勃写《檄英王鸡文》是“戏”,即开玩笑,并非专门为了批评诸王,结果也不是差点被诛杀,而是被高宗愤怒斥责,赶出沛王府。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襟、带,意动用法,以……为襟,以……为带;引,连接。(2)则,然后;引,拉;覆,蒙;寤,醒;援笔,拿起笔;易,更改。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王勃字子安,是绛州龙门人。他六岁就懂得写文章,构思毫无凝滞,文章感情豪迈奔放,与兄王勔、王勮才华相当。他父亲的朋友杜易简常常称赞他们说:“这是王家的三棵珠树啊。”沛王李贤听说了他的名声,召他为沛王府修撰,十分爱护、看重他。当时各位王侯斗鸡,相互之间有胜有负,王勃开玩笑地写了《檄英王鸡文》。高宗看了文章后,发怒说:“根据这文章, 这是相互构陷的兆头。”当天就斥责了王勃,不让他进入王府。过了很久,补职为虢州参军。 王勃自恃有才华而对别人很傲慢,被同僚所嫉恨。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王勃把他藏匿起来,又害怕事情泄露,便杀了曹达来堵塞消息的来源。后来事情被披露,王勃被判死罪,但恰逢皇帝大赦天下而被除去罪名。当时王勃父亲王福畤是雍州司户参军,因为王勃而被降职为交趾令。上元二年,王勃前往交趾探望父亲。渡南海,他落水而亡,当时二十八岁。 当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鉴识人才的能力。李敬玄尤其看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王勃四人,(认为他们)一定会显赫富贵。裴行俭说:“士人想走得长远,应以器量见识为先而以文才为后。王勃等虽有文才,却浮躁浅露,哪里有享受官爵俸禄之器量呢!杨炯性格沉着文静,职位应该会达到长官之首,其他的能善终就是幸运的了。”后来果然像他说的那样。 父亲王福畤因王勃的缘故而被降职为交趾令。王勃前往探望,路过南昌,当时都督阎公刚重修完滕王阁,九月九日大会宾客,预先让他的女婿作序文,以便在宾客前夸耀。于是他拿出纸笔邀请所有的宾客,没有人敢担当此任务。但到了王勃,他欣然不推辞。阎都督很恼怒,起身借口更衣离开,只是派遣小吏窥察王勃的文章就来报告。小吏(看后)一再报告,文章语言越来越奇特,阎公于是惊惶地说:“天才啊!”请求他完 成全文,宾客极尽欢兴才停止。王勃写文章,最初并不精心思考,先磨墨数升,就酣畅饮酒,拉起被子蒙脸躺下,到了酒醒时,拿起笔就能成篇,不更改一个字,当时的人称王勃为“腹稿”。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都凭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称“四杰”。杨炯曾说:“我对排在卢前感到惭愧,而对排在王后面感到羞耻。”当时的评议者也认为是这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小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玉垒:山名。西山寇盗:指吐蕃。《梁甫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 14. 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颔联从诗人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上句就时间驰骋遐思,下句向空间开拓视野,饱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 B. 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C. 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D. 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15. 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 【答案】14. A 15. 诗人登楼观景,近看繁花,满眼繁花反衬满腹愁思,抒发客居他乡漂泊与伤感;国家万方多难的忧国忧民之愁,吐蕃入侵,战乱频仍,诗人为国家灾难而伤心;自身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之痛,虽仰慕诸葛亮那样的先贤,但难遇明主,为自身怀才不遇而伤心;为君主无道、任用奸佞而伤心。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诗人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项,颔联上句是就空间,下句是就时间来写的。故选A项。 【15题详解】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全诗谈谈诗中‘伤客心’的原因都有哪些?”这是考查诗歌的情感,答题关键词“全诗”、“原因”。解答此题,应结合着诗歌注释及写作背景,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作答。以乐景写哀情,诗人登楼所看之景与此时诗人自身之痛相对比,反衬出诗人内心的伤痛。联系背景可知,国家危难与自身之痛的对比,根据这几点概括作答即可。 【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诗,考生可以结合诗歌的题材以及诗歌的内容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以及表现情感的方式。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锦瑟》中运用“庄周梦蝶”和“杜鹃啼血”典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感叹“东隅已逝,桑榆非晚”,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的感叹,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云鸟自喻,表现诗人过去做官出自无心,如今归田恰如倦鸟归巢。 (5)庄子《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宋荣子具有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光荣与耻辱界限的定力。 【答案】 (1). (1)庄生晓梦迷蝴蝶, (2). 望帝春心托杜鹃 (3). (2)落霞与孤鹜齐飞, (4). 秋水共长天一色。 (5). (3)悟已往之不谏, (6). 知来者之可追。 (7). (4)云无心以出岫, (8). 鸟倦飞而知还。 (9). (5)定乎内外之分, (10). 辩乎荣辱之境。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庄生”“鹃”“鹜”“已往”“岫”“辩”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三、语言文字应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互联网时代,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人们对上传文档、图片、视频等,都 。事实上,我们的大脑就是一个 的信息库,能否将它也进行扫描复制,并上传至互联网空间中?随着计算机功能变得越来越强大,硬件问题或许不足以成为“全脑模拟”的拦路虎,棘手的可能是软件问题。从生物学看,目前大脑对于人类还存在太多未知,部分区域的功能虽然已被探测,但人脑究竟依照怎样的“程序”运行还是一个谜 。此外,丰富的情感也是人类大脑一项 的功能,一些机器人貌似可以模仿人的情感,事实上却是提前输入应变选项的结果。 实现“全脑仿真”,虽然不是现在,但如果这一天真的到来,机器人就可以加载人脑系统,与人类看起来 ;你的思想可以被别人快速读取,警方能借此侦破案件;天才的大脑在他死后还能继续运转,亲人故旧也可以继续陪在我们身边…… 不过到了那时,还会有更重要的伦理与哲学问题等着我们:机器人有了人的意识,是否该具有人格?上传的意识和“我”之间是什么关系?借助机器获得了永生的生命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 )。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习以为常 无所不能 变幻莫测 千篇一律 B. 习以为常 无所不包 神秘莫测 别无二致 C. 司空见惯 无所不包 变幻莫测 别无二致 D. 司空见惯 无所不能 神秘莫测 千篇一律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从生物学看,目前大脑对于人类而言还存在太多未知,虽然部分区域的功能已被探测,但人脑究竟依照怎样的“程序”运行还是一个谜。 B. 从生物学看,目前大脑对于人类还存在太多未知,虽然部分区域的功能已被探明,人脑究竟依照怎样的“程序”运行但还是一个谜。 C. 从生物学看,目前大脑对于人类而言还存在太多未知,虽然部分区域的功能已被探明,但人脑究竟依照怎样的“程序”运行还是一个谜。 D. 从生物学看,目前人类对于大脑还存在太多未知,部分区域的功能虽然已被探测,但人脑究竟依照怎样的“程序”运行还是一个谜。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可见,科学技术的发展离不开人文领域更深入的思考 B. 因此,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文领域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C. 可见,人文领域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更深入的思考 D. 因此,人文领域的深入思考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 【答案】17. B 18. C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 第一空:习以为常:指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觉得很平常。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根据语境人们对上传文档、图片、视频等都觉得很平常了,应用“习以为常”。 第二空:无所不能:形容神通广大或技术高超。无所不包:指容纳的事物或包含的内容非常多。根据语境我们的大脑容纳的事物很多,应用“无所不包”。 第三空:神秘莫测:形容非常神秘,不可以推测或想象。变幻莫测:变化多端,无法预测。根据语境丰富的情感是机器人无法模仿的,应用“神秘莫测”。 第四空:千篇一律: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呆板无新意。别无二致:完全一样,没有什么区别。根据语境“全脑仿真”真的实现后,机器人的大脑和人脑看起来没什么差别,应用“别无二致”。 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然后比对选项,找出选项间的不同之处再比较。 A项,“功能”与“被探测”搭配不当。 B项,“大脑对于人类还存在太多未知”主客颠倒。 D项,除“探测”与功能搭配不当外,还存在语序不当,“虽然”应放在“部分区域”前。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题型是语句复位题。做题时要从话题是否统一、句间逻辑关系是否合理、语言风格是否一致、句式是否合适等角度综合考虑。根据上文语意,讲的是科技的发展带来人文领域的思考,主语应是“科学技术”,排除BC项;而括号里的内容明显与前面的句子无因果关系,所以根据“因此”一词排除D项。故选A。 【点睛】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20.为加强市场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保障质量,某市场加强开展消费者投诉处理工作。下面是消费者投诉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5字。 【答案】消费者可以通过电话、上门或意见箱投诉,投诉时须提供相关材料、证据,市场管理部门会及时对材料进行审核,如情况属实会对投诉事件及时处理并告知消费者,若不属实也会及时回复。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属于框架图的转化。该题采用图形与文字混合的形式给出一个构思框架,要求写成一段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的语句。答好这样的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构思图形的构思特点,二是将所给构思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注意该图是“消费者投诉流程图”。按照箭头方向从上往下表述,注意关键点有两个。一是投诉方式有三种;二是市场核定是否属实,分为属实的处理方式和不属实的处理方式两种情况。语言表述要流畅、简明、准确。 四、写作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4月15日傍晚,巴黎圣母院突发火灾。这座久负盛名、每年接待近1300万人次游客的哥特式建筑被熊熊大火吞噬。 网友对此热议:有人说此次大火让我想起圆明园;有人说还没来得及去,却永远没有了机会;也有少数声音说,圣母院是万里之外的法国的事,中国人跟着起什么哄……与此同时,各国领导也纷纷发声,表达惋惜之情;亿万富翁们争相捐款,支持重建。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感悟或思考?请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巴黎圣母院大火反思:莫让文明染上仇恨 巴黎圣母院被烧了。标志性的塔尖烧塌,美丽的玫瑰花窗损毁……作为超过800年历史的古建筑,在巴黎圣母院标志性的哥特式尖顶坍塌的那一刻,全球都为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坏而感到痛惜。法国总统马克龙现场坐镇指挥,并在推特上感叹,“眼睁睁看着我们的一部分在燃烧”。法国《费加罗报》说,这场大火“烧在整个法国的心上”。德国总理默克尔叹息,巴黎圣母院起火令人悲痛,它是法国和欧洲文化的象征。中国网友也有不少人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巴黎圣母院的花窗图片,怀念这一消逝的伟大奇迹。 巴黎圣母院失火,在网上引发激烈争论。 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 然而,在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新闻下面,竟有不少网民拍手称快,更是称这场大火是当初法军焚烧圆明园的报应,相关微博评论中“天道有轮回”字眼层出不穷。 1860年,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烧杀抢掠,大火燃烧三天三夜,这座中国有史以来最宏伟的皇家园林最终付之一炬。诚然,圆明园被焚毁是我国历史上不可抹去的耻辱,给国人带来难以抚平的伤痛。 但是,将这段历史放到今天来看,与巴黎圣母院并无可比性。圆明园被抢掠焚烧是野蛮战争的结果,是历史的伤痕,而巴黎圣母院火灾事故是和平时期由消防安全造成的遗憾。两者都是人类文明与智慧的结晶,面对文明与智慧的消逝,我们不能抱有仇恨。 铭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不是面对世界文化遗产的损失拍手叫好,而是为了更好前行。雨果曾经痛斥英法联军入侵中国,洗劫圆明园,今天,我们却借着消防安全问题在发泄仇恨,并名曰“铭记历史”。一百多年过去了,不少人的认知水平确实不如百年前的雨果。 伟大的人类历史文明落幕,对于全人类都是一种巨大损失。 余秋雨曾说过:“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但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苦难,却绝不赞美苦难。我们不害怕迫害,却绝不肯定迫害。”圆明园被焚毁和巴黎圣母院的大火的联系,仅仅在于他们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都是承载文化艺术的圣地,是人类历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历史教育是让我们铭记历史,在人类无止境的纷争中寻找和平,教给我们要记住过往避免重蹈覆辙,而不是用圆明园发生的悲剧去痛斥今天的巴黎圣母院,历史从无意教给我们用仇恨包裹文明。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材料主要讲据法国《费加罗报》报道,当地时间4月15日下午6时50分左右,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严重火灾。不同的人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巴黎圣母院是建筑史上的经典杰作,是雨果同名名著的故事舞台,而其中更收藏着众多珍贵艺术品,无疑是无价的世界文化遗产。珍贵的世界遗产毁于一旦让不少网友惋惜感慨。它的焚毁不仅是法国文明的消损,更是人类历史文明的重大遗憾。所有这些文化,历史和艺术,所有美的失去,都是全人类的损失。有些网友有比较狭隘的认识,在国内网络上不少人出现“同态复仇”心理,甚至有人幸灾乐祸,认为“天道好轮回”。建筑古迹文化遗产不分国界,狭隘的民族主义不是爱国,大火万万不可烧毁网友的理性。呼吁人们“记住耻辱,放下仇恨”,因为某些历史情结将仇恨发泄在无辜上是狭隘的,更是可怜和可悲的。要以和合世界、天下一家的胸怀感同身受,让人类真正成为守望相助的命运共同体。 参考立意:要有大局观念;珍视世界文化遗产;理性爱国;勿忘国耻,但不可丧失理性等。行文结构:确定标题“国耻不能忘却,但不应该落井下石”。可以结合材料内容“有网友表示,法国巴黎圣母院火灾让他们联想到被英法联军焚毁的圆明园,还有人对巴黎圣母院的焚毁幸灾乐祸”分析,引出事实上这两件事没有什么可比性,并分析原因。然后写那些拿因果报应来说事的人,其实不过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在作怪。最后可以写牢记历史并不等于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前行;爱国没有错,但请保持理智等。 【素材】建筑古迹文化遗产不分国界,狭隘的民族主义不是爱国,大火万万不可烧毁网友的理性。 “同态复仇”本质上是一种野蛮的、非理性的、非现代的社会思维方式和行为理念。 巴黎圣母院最早于1163年开工,1345 年竣工,虽历经多次修缮,但其已拥有数百年的历史,其建筑与雕刻艺术、室内珍宝以及无数劳动智慧的凝结都是属于人类的一笔弥足珍贵的财富,它已然逾越了民族、文化、国别的边界,对于全世界的人民都产生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巴黎圣母院的存在所带来的影响是巨大且难以磨灭的,它不仅属于法国,更属于全世界。 诚然,勿忘国耻是每个国人的必修课程,然而面对声势浩大的舆论浪潮切不可丧失了理性,随波逐流催动恶性的群体极化。如若抱着“同态复仇”的心理“观赏”巴黎圣母院之上的熊熊烈火,我们又与当年历史的罪人有何差异呢? 巴黎圣母院的大火让整个法国“染血”,很多人的内心也仿佛“蒙灰”。 随着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开放、包容,我们对外界的认识越来越丰富、细腻,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更多的知识和体验,萌生出对他者文明的共情。 巴黎圣母院被烧毁——在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中,我们是旁观者,也是亲历者。我们以怎样的态度看待文明的陨落,也反映出我们自身的文明程度。所以,理解一部分人的痛心,允许一部分人的无感,但请别不合时宜地“叫好”。 历史不容忘却,但绝不是延续仇恨。火烧圆明园确实是英国人法国人的祖先造的孽,但文化和文明本身是无辜的。该背负骂名的是当时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并非现在的法国人,更不是无辜的文明古迹。文化遗产不分国界,都是全人类的艺术瑰宝,我们都应该珍视并为之祈祷。巴黎圣母院不仅是法国的,更是人类文明的一大标志,如今被烧毁,乃人类文明的一大损失。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