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南宁市第三十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段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高二语文2019年春季学年段考试题 时间:150分钟 满分: 150分 出题人:蒋丽娟 审题人:林茂青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一)论述类文木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念头。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愿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②事实确乎如此。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③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④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 ⑤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 (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周游列国,谋政于诸侯,完全是因为天下有垂死欲生之民,而孔孟又怀抱起死回生之力,希望借此行道。 B. 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士人出仕是为了兼善天下的理想,士人和史书中记载的隐士、逸民都希望或者说曾希望通过做官来实践这一公共理想。 C. 因为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由做官是为了“养民”“爱民”异化为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 D. 士人的“功名”观念转变,是指士人从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转变为将天下国家之事委命于自己。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①②段从文化源头说起,指出“仕”与“隐”分歧的根本是“人”“我”之别,引出文章讨论重点“士人为何必须出仕”。 B. ③④段从原始儒家的观点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并强调士人阶级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不完全是为了个人利益。 C. ⑤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士人做官目的、士人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官员为官意识与习气的转变。 D.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对士人出仕和公共理想异化的原因进行了多方探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始儒家的看法中,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想,积极入仕成为士人的必然选择。 B. 原始儒家所推崇的士人,常常怀抱“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和“仁者不忧”的精神境界。 C. 如果想要纠正官僚寄生意识、重塑士人公共理想,就应该转变官员为官的意识、习气。 D. 按照原始儒家的论断,范仲淹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仁者不忧”,是抱有淑世理想的士人。 【答案】1. B 2. D 3.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 A项,“完全是因为……”以偏概全,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原因还有“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 C项,强加因果。“因为士大夫社会的确立”错误,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五段,原文是“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一己私利”可知,是“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 D项,张冠李戴,由原文可知,士人的“‘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而选项内容是对“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的论述。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D项,无中生有。“对……公共理想异化的原因进行了多方探寻”理解错误,阅读原文可知,文章没有探寻公共理想异化的原因。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 C项,“只要转变了官员为官只为一己之私的意识、习气,就能……”说法绝对。文中第五段的三大转变是表现,纠正表现不意味着解决了问题根源。 故选C。 【点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 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 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 ④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们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部署、持续推进。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9岁。2017年10月,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城乡居民提供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医疗卫生服务。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被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一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二要调整优化健康服务体系,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理念,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三要坚持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坚持政府主导,动员全社会参与,突出解决好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四要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 (摘编自“中国经济网”2018年10月13日刊文) 材料二: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虽然仪器不会检测出病症,但人体却会有各种不适感,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所承受的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普遍拥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现代社会亚健康群体增多,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等问题日趋泛滥。 随着各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隐患日益严重,一种富有全局性的健康理念——“大健康”应运而生。它倡导人们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过渡到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树立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接收科学的健康指导,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走得安”。“大健康”在保证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追求精神上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健康。当今医学界,单因单病的生物医学传统模式逐渐向多因多病的“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大健康模式转变。大健康模式研究的不是病因,而是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其核心是通过个人健康管理,科学地排除或减少健康危险因素,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摘编自《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材料三: 2013-2018年中国保健品市场规模情况 (数据《2018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分析报告——市场深度分析与发展趋势研究》) 材料四: 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导致保健品市场鱼龙混杂。从鸿茅药酒到权健事件,暴露出的是整个保健品行业普遍性的问题——不少保健品生产企业打着“高科技”“祖传秘方”等旗号,制假售假,甚至把产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诱导消费者上当。一些保健品在销售过程中,与消费者大套近乎、嘘寒问暖,“专家免费会诊”“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套路重重……种种乱象,坑害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 针对保健品市场乱象,必须加速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专项条例及配套实施细则,真正做到有法可依;要加强保健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控;要建立从原料到生产再到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监管体系,明晰相关部门审批、监督和处罚职责,建立常态化长效监管机制;出现问题,要露头就打、一查到底,坚决打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取缔违规企业;同时进行警示教育,要让公众客观认识保健品的“疗效”,以科学的理论知识作正确的消费引导。 (摘编自“新华网”2019年1月10日)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健康,把人民身体健康当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和民族昌盛、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 B. 快节奏的生活,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亚健康,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等问题频发。 C. 材料三显示,近五年中国保健品行业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说明人民健康保健意识增强,保健品市场需求旺盛。 D. 目前我国保健品行业乱象丛生,主要包括制假售假、虚假宣传、欺骗性营销等,严重扰乱了行业市场的正常秩序。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提出了到2030年我国主要健康指标应达到的水平。 B. “大健康”关注身体、精神以及家庭、社会、环境等多方面的健康问题,该理念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 C. 鸿茅药酒和权健事件暴露了整个保健品行业都存在的违规生产和虚假销售的问题,尤其是用“疗效”欺骗消费者。 D. 保健品市场乱象丛生,原因是企业为了追求巨大的市场份额和高额的利润而违规生产经营,与相关部门权责不清,监管不力也有关。 6. 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请结合材料分角度概括说明。 【答案】4. B 5. C 6. ①政府(政策):政策导引,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完善服务体系。②理念:宣传“大健康”理念,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③行业(市场):对保健品行业要加强保健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范保健品企业主体行为,坚决打击保健品市场乱象。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B项,“快节奏的生活,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亚健康,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等问题频发”说法错误,加强因果,相关信息在材料二第一节,原文为“世界卫生组织(WHO)认为,亚健康状态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临界状态。虽然仪器不会检测出病症,但人体却会有各种不适感,这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所承受的日益增大的压力,以及普遍拥有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关。现代社会亚健康群体增多,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三高’等问题日趋泛滥”,分析可知,原文意思是说“与之有关”,不是导致。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C项,“鸿茅药酒和权健事件暴露了整个保健品行业都存在的违规生产和虚假销售的问题”中“整个保健品行业都”说法以偏概全,还有“尤其是用‘疗效’欺骗消费者”说法属于无中生有。相关信息在材料四第一节,结合文本内容“从鸿茅药酒到权健事件,暴露出的是整个保健品行业普遍性的问题——不少保健品生产企业打着‘高科技’‘祖传秘方’等旗号,制假售假,甚至把产品吹嘘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诱导消费者上当。一些保健品在销售过程中,与消费者大套近乎、嘘寒问暖,‘专家免费会诊’‘免费体检’‘免费旅游’,套路重重……种种乱象,坑害消费者,扰乱市场秩序”分析可知,原文只是说“暴露出的是整个保健品行业普遍性的问题”,不是说“整个保健品行业都”这样;原文意思是说主要靠的是各种套路和欺骗,诱导消费者上当,选项中“尤其是用‘疗效’欺骗消费者”于文无据。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概括文章内容要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目要求,然后阅读文本,确定答题区域,仔细阅读答题区域,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概括回答问题。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角度概括说明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通读文本,可以确定答题区域为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仔细阅读这三则材料,结合材料一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们身体健康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从维护全民健康和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部署、持续推进”“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被纳入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的重点工作”、“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四要加大政府投入,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建设健康信息化服务体系,扩大健康国际交流合作”等分析可知,政府应该用正确政策引导民众,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服务体系;结合材料二中“随着各种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所带来的隐患日益严重,一种富有全局性的健康理念一一‘大健康’应运而生。它倡导人们从透支健康、对抗疾病的方式过渡到呵护健康、预防疾病的新健康模式,树立正确的健康消费观念,接收科学的健康指导,让人们‘生得优、活得长、不得病、少得病、病得晚、提高生命质量、走得安’”等分析可知,宣传“大健康”理念,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结合材料四中“针对保健品市场乱象,必须加速完善法律法规,尽快出台保健食品监督管理的专项条例及配套实施细则……同时进行警示教育,要让公众客观认识保健品的‘疗效’,以科学的理沦知识作正确的消费引导”分析可知,对保健品行业要加强保健品国家标准体系建设,规范企业行为,坚决打击保健品市场乱象。 【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龙偃月刀 韩少功 何爹剃头几十年,是个远近有名的剃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包括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九百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木,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军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三十六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 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涌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大概是白天睡多了,他晚上反而睡不着,常常带着笑花子去邻居家看看电视,或者去老朋友那里串门坐人家。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白居易的“此恨绵绵无绝期”,他诗兴大发时,能背出很多古人的诗作。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二个发型,就是刨光头,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虽然不识几个字,三明爹却是他背诗的最好听众。有一段,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何爹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力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节)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运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冷静地表述:“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好多脑袋人土了……”诙谐地表现出村庄人口的减少使何爹的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的境况。 B. 文章中极力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和他将一把剃刀用得跟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人化的刀法。作者用了一系列传神的动词,极力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精湛,各种发型无所不精。 C. 何爹一生固守传统的技艺,坚守自己的信念,不愿趋时而适应追求时的年轻人的需要,不肯敷衍应付而是精益求精,但生意却一天天冷清,手艺面临淘汰。 D. 小说中风趣活泼的方言俚语与小说人物身份恰如其分地融合在一起,在描写何爹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时,三言两语,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让人读罢忍俊不禁。 8. 《三国演义》中关帝爷的“青龙偃月刀”是一把杀人利器,其作为标题的意蕴和作用是什么? 9. 文章结尾处细写何爹给三明爹最后一次制头的情景,这样安排有何妙处? 【答案】7. B 8. (1)意蕴:①一是表层含义。作者将何爹的剃刀比作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表现何爹剃刀手法精妙,跟关羽耍大刀一样用得出神入化,堪称微型青龙偃月。②二是内涵的情感。作者旨在赞美何爹为人讲信义,重感情的高尚品德,有如关帝爷“义绝”的美名。 (2)作用:题目运用比喻手法,既是小说的行文线索,又能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9. ①情节安排:以何爹为三明爹剃头结尾,将故事推向高潮,使小说曲折有波澜,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②人物形象:它从正、侧两方面又一次体现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进一步塑造何爹重情重义的形象。③ 主旨理解:它深化了小说主题,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何爹高尚人格的敬重赞颂之情,也隐含着对像传统剃头法这样的传统文化日益走向没落的酸楚和忧虑。(或:剃头让三明爹快乐而安详地离世,其中既包含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留恋和赞美,也隐喻目睹它走向没落而无力挽回的无奈和悲凉。)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概括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项,“各种发型无所不精”说法错误。原文中描写的是“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可见,只描写了何爹的刀法精湛,技艺出神入化,让顾客十分享受,但是没有提及何爹“各种发型无所不精”。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标题意蕴和作用的能力。 理解标题的意蕴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进行分析。从表层含义上看,“青龙偃月刀”是关羽的宝刀,也是关羽的象征,关羽将青龙偃月刀耍得出神入化,历代传颂。何爹的刀是剃头刀,一样能“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而且,“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因此,作者将何爹的剃刀比作关羽的“青龙偃月刀”,“”表现了何爹剃刀手法精妙,跟关羽耍大刀一样用得出神入化,堪称“微型青龙偃月”。从深层含义上看,“青龙偃月刀”的主人是关羽,关羽的人格魅力在于“义绝”:“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何爹“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发觉三明爹很久没来后,“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当他发现三明爹即将离世,“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在三明爹的弥留之际,“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可见何爹为人将信义、重感情的高尚品德,有如关羽,表达了作者对何爹高贵品质的赞美之情。 从结构上看,“青龙偃月刀”贯穿全文,串联起了文章的情节,从“我”让何爹剃头,到描写何爹剃头的刀法精妙,再到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送他离世,“青龙偃月刀”无不贯穿其中,它是小说的行文线索。从表达效果上看,“青龙偃月刀”是关羽的刀,以此为题,颇带传奇色彩,妙趣横生,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 从情节安排上看,结尾处细写何爹给三明爹最后一次制头的情景,是全文的高光时刻,将故事推向了高潮,丰富了故事情节的同时,让稍嫌平淡的前文更添曲折波澜,增强了小说的可读性。 从人物形象上看,何爹“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脑袋上刨一次,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力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从正面描写了何爹剃头技艺的精湛;被剃头的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贼娘养的好过呀。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从侧面突出了何爹手艺的出神入化。而为即将去世的老朋友悉心剃头,送他最后一程,进一步塑造何爹重情重义的形象。 从主题上看,何爹给老老朋友剃最后一次头,“包括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再一次张飞打鼓”,体现了作者对何爹重情重义的可贵品质的敬重和赞美。同时,何爹的手艺虽然精湛,“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甚至“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只有三明爹“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而三明爹的去世,意味着何爹连最后一个“知己”也失去了,从此再没有人像三明爹一样忠实地欣赏着何爹的手艺,隐含着作者对像传统剃头法这样的传统文化日益走向没落的酸楚和忧虑。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县。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晓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后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后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B.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C.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D. 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 B. “归沐”,本意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 C. “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 D. “社稷”,古代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要到郊外祭祀,即社稷。后来“社稷”被用来借指国家。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迪才华出众,受人赏识。柳开对他写的文章很是赞赏,认为他能堪大任,后来李迪参加科举考试,果然高中,走上仕途,颇有建树。 B. 李迪富有谋略,亲力亲为。就任亳地知县后,他暗中打听察访,然后部署精锐士兵,最终擒获一群洗劫城邑的逃兵,斩首示众。 C. 李迪为人正直,敢于进谏。李迪屡次上疏劝谏,不同意册立章献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 D. 李迪胆量非凡,富有豪气。元昊攻打延州时,不少守将用其他名义来躲避战争,李迪却主动要求戍守边疆,仁宗皇帝没答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2)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答案】10. C 11. A 12. C 13. (1)当时发生蝗灾旱灾,(仁宗)问李迪用什么办法渡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辅助国家的支出费用。 (2)(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群臣”做“莫敢言”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群臣”前断句,排除选项AB,“迪”做“奏”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所以“迪”前断句,排除选项D,故选C。 句子翻译: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选项“最低一级是乡试。”错误,最低一级是“院试”。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C选项“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皇后的打击报复,贬官衡州。”错误。由原文“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可知,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故选C。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何以:以何,用什么办法。济:渡过难关。佐:辅助。(2)语:告诉。向:先前。殆:大概。过:过错。 【点睛】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李迪字复古,他的祖先是赵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战乱,迁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学识,曾经携带自己写的文章去见柳开,柳开很赏识,说:“先生有辅才。”后来参加科举考试举进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诰。真宗驾临毫,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县。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发兵搜捕,很久没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让所发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访流寇的去处,部署晓谕精锐士卒,一举擒获流贼,斩首后徇游示众。 曾经回家沐浴,忽然传诏对内于东门,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给李迪看。当时正值连年蝗灾旱灾,问李迪如何度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帮助国家,这样赋敛宽裕,老百姓就不会过于劳苦了。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应当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 起初,皇上将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屡次上疏劝谏,因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仪天下,章献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间,李迪任给事中。周怀政之诛,皇帝非常生气,想责怪到太子,群臣没有人敢说话。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皇子,竟然要出这个策略。”皇上恍然大寤,因此只诛杀了周怀政。仁宗即位后,章献太后干预政事,贬寇准到雷州,因为李迪朋党傅会,贬到衡州。丁谓派人胁迫他,没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来朝京师,当时太后垂帘,(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现在我保养天子到这里,你以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现在见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这种地步。”太后也高兴。 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县因祠岳为皇上祈年,仁宗对辅臣说:“祈祷不是李迪所应当做的,还是让他不要去做。”元昊攻打延州,军事长久松弛,守将有的因为有其他名义赖躲避战争,李迪愿意戍守边疆,(仁宗皇帝)下诏不批准,但却觉得他内心很有豪气。 李迪是贤相。当仁宗初立,章献临朝称制,很挟仗自己的才能,将有专制之隐患,李迪义正词严,能使宦官近习而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声德一天天竖起,章献也保全了好的名声,古人所说的社稷臣在这里就看到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和谈校书秋夜感怀,呈朝中亲友① 白居易 遥夜凉风楚客②悲,清砧繁漏月高时。 秋霜似鬓年空长,春草如袍③位尚卑。 词赋擅名来已久,烟霄④得路去何迟。 汉庭卿相皆知己,不荐扬雄⑤欲荐谁? 【注】①此诗是诗人被贬为江州司马时所作。谈校书应为诗人在朝为官时的同事、朋友。②楚客,指贾谊。③袍,官袍。④烟霄:喻显赫地位。⑤扬雄,擅长词赋写作,曾被大司马王音推荐。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一句中的“遥夜”和“凉风”照应了标题中的“秋夜”,点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 B. 第二句通过对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的描绘,以动衬静,营造出月夜清幽的氛围。 C. 第五句中“擅名”,指有名声。这句说诗人在词赋方面享有好声名已很长时间了。 D. 第六句中的“去何迟”与上句中的“来已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诗人的心绪。 15.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1)诗人借贾谊流落楚地的经历,暗寓了自己被贬客居他乡的悲愁。(2)鬓发像秋天的白霜,官袍还是卑微的青色,诗人运用比喻,抒发年长官微的慨叹。(3)诗人借“荐扬雄”的典故,表达了自己文才卓绝却无伯乐引荐的苦闷之情。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语言和评价古诗观点态度的能力。结合上句中的“悲”,再从此句中捣衣声的“清”、滴漏声的“繁”、月亮的“高”可以看出此处营造的氛围是凄清,故“幽静”不当,写捣衣声和计时刻漏声也是为了突出气氛的凄清。相对的“闲适”也不对,应是寂寥。故选B。 (2)本题考查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做题时要抓住表达情感的词语和典型意象,逐句分析情感。“楚客悲”,借贾谊被贬的经历,表达自己被贬的悲愁;“秋霜”指年华老去,“空”暗示功业无成,“位尚卑”直抒胸臆,感慨万千;颈联进一步感叹地位卑微,伤感无奈;尾联作者暗比杨雄,满腹才华却无人推荐,苦闷至极。 【点睛】读懂是做鉴赏古代诗歌题的关键。阅读时,需要注意诗歌的题目、作者、注释、背景、体裁类别、典故、意象、关键词句等,对诗歌的主要内容有初步的了解,并结合选择题的选项进行认识的矫正。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叹国家支离破碎,自己身世如浮萍漂泊无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岳阳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伟气象;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不愿卑躬屈膝侍奉权贵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山河破碎风飘絮 (2). 身世浮沉雨打萍 (3). 吴楚东南坼 (4). 乾坤日夜浮 (5).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6). 使我不得开心颜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默写时要注意以下重点字词:“絮”“萍”“坼”“浮”“摧”“折”等。 第II卷表达题(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随着网红经济的出现,短视频成为网红经济中重要的传播媒介。在中国的短视频市场上,快手、抖音、秒拍、火山、小咖秀________。这些新业态的涌现,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还“调剂”着大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新业态________,恰可说明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充满无限生机,孕育无限可能。但由于绝大多数用户并非专业人士,所以,制作的短视频趋于平庸化,这也________。但只要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所以值得警惕。 众所周知,目前有大量年轻人活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如果对“三俗”内容听之任之,对错误的价值观放任自流,那么,( )。因此,治理短视频乱象,监管部门重任在肩、________。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纷至沓来 风生水起 无可厚非 责无旁贷 B. 络绎不绝 声名鹊起 无可非议 义不容辞 C. 纷至沓来 声名鹊起 无可厚非 义不容辞 D. 络绎不绝 风生水起 无可非议 责无旁贷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但只要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所以值得警惕。 B. 但只要甘于庸俗、走向粗俗、沦为恶俗,就会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所以值得警惕。 C. 但如果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就值得警惕了。 D. 但如果甘于庸俗、走向粗俗、沦为恶俗,乃至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就值得警惕了。 19.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三俗”内容泛滥,青少年的身心大受其害 B. 就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短视频行业的发展 C. 不仅不利于短视频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更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D. 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答案】17. A 18. D 19. C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正确运用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成语的含义,从成语的使用对象、范围、感情色彩等方面区别近义成语,然后分析成语所在的语境,从中选择一个最合乎语境的成语。 本题,①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可用于人和事物,使用正确。 ②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此语境没有行人车马,不合语境。 ③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使用正确。 ④声名鹊起:形容知名度迅速提高。不合语境。 ⑤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使用正确。 ⑥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不合语境。 ⑦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是职责所在,使用正确。 ⑧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此处不是讲道义的时候,使用错误。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本题,画线句子存在两种语病: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和语序不当。首先,此句条件关系不成立,应改为假设关系。其次,语序上,应先思想上“甘于”,经“走向”,最后“沦为”;“挑战法律底线”程度更重,应放在“违背公序良俗”之后。 故选D。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这是考核简明、连贯、得体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的角度选取。此题注意语意的衔接。 本题,根据前语境,“三俗”在前,“价值观”在后,且B、D两项递进关系不成立,故排除;而A项没能扣住语段中心“短视频”,叙述内容不够全面,故排除;这段文字谈短视频影响是针对青年人的,所以选C项。 故选C。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 下面是某征文启事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必须是作者原创的,看到了剽窃等问题,将取消参评资格。作者同意授权主办方汇编作品,如不同意,请作者说清楚。征文活动设一、二,三等及优秀奖好几个。组委会聘请名头很响的专家担任评委,面向社会公示后确认。拟定于6月在春城举办征文颁奖典礼,届时邀请文化学者来现场为获奖者颁奖。欢迎广大文友不吝赐稿。 【答案】①“看到了”改为“发现”;②“说清楚”改为“说明”;③“好几个”改为“若干”;④“名头很响的”改为“著名”;⑤“来”改为“莅临”。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 题目要求找出“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地方,所以,要注意寻找口语化表达的词句。 “看到了”,口语化表达,应修改为书面语“发现”。 “说清楚”,口语化表达,应修改为书面语“说明”。 “好几个”,口语化表达,应修改为书面语“若干”。 “名头很响的”,口语化表达,应修改为书面语“著名”。 “来”,口语化表达,应修改为书面语“莅临”。 21. 描述下面这幅华君武先生漫画的内容,并说明其寓意。不超过130字。 【答案】 (1)内容:漫画标题为“视死如归”;漫画左侧足一个骑着自行车横穿马路的男青年,面对疾驰而来的小汽车,无所谓地挥挥左手;而右侧的小汽车司机异常吃惊,吓得脑袋从前窗伸出来,紧急刹车才避免了撞飞青年的惨剧,后座的乘客也吓得睁大了眼睛。 (2)寓意:要遵守交通规则,珍惜生命。 【解析】 【详解】如何描述画面?解题要领: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构图,辨清画面上的背景与人物,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要客观描述画面,并按合理的顺序表述。该漫画由标题“视死如归”和左右两幅图构成。分析左右两图之间的关系,左侧骑自行车人无视交通过规则是因,右侧开汽车的人和车上乘客反应是果。因此表述时,先说标题,然后描述左侧图,再描述右侧图。理解漫画的寓意,细致观察漫画内容,(1)找出对象.(2)思考讽刺或颂扬的原因。(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注意夸张、变形之处,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3)联系现实,由物到人。想象要合理。分析该漫画中骑自行车的人和开车的人的表情,结合生活实现,可分析出该漫画的寓意是要要遵守交通规则,珍惜生命。 【点睛】如何描述画面?解题要领:仔细观察画面。漫画的构图,辨清画面上的背景与人物,人物的服饰、动作、表情,标题以及其他文字信息等。客观描述画面。描述漫画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的图文信息进行浅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注意说明的顺序。对于漫画的说明,在整体上要做到总、分、总,即起笔第一句点明介绍对象,然后依次介绍画面内容。介绍人物时,可按照穿着(从上到下)、动作、神态这种顺序时行说明,自然主次分明、条理清晰。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52年,22岁的郑福来开始在卢沟桥上当义务讲解员,现已坚持68年。几年前,在卢沟桥东的宛平城土生土长的张妍拜郑福来为师,她表示,“我要像他一样,通过讲解,让更多人了解抗战的历史,了解我们不屈的民族精神。” 1987年,河北张家口市桥西区利民小学的少先队员们有了第一支以原晋察冀军区某英雄连命名的少先队“长城中队”。此后,少先队英雄中队不断壮大,每年都有新的英雄中队诞生,如“李大钊中队”“董存瑞中队”……。“学英雄事迹,走英雄道路,举英雄旗帜,做英雄传人”成为越来越多少先队员们的向往和追求。 2005年起,北京昌平农民杨国庆花12年时间走遍北京郊区南口山区22个山头寻找抗战遗存,在自家地下室打造南口战役纪念馆。 2012年起,陕西“关爱抗战老兵营”志愿者蒲元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先后自费看望慰问各地抗战老兵,协助募集物资及资金累计十余万元,帮助上百位老兵。 2017年,刚刚大学毕业的冯炼放弃在广州的优越工作,回到家乡四川省南部县长坪山,传承家族四代为红军守墓的事业。 这些普通民众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独特方式都感人至深。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你给以上任意一则材料中的主人公写一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统一以“一名当代高中生”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敬爱的郑爷爷 您好! 借这个写信的机会向您表达我们深深地崇敬之意。没有鲜花,没有掌声,84岁的您坚持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的卢沟桥事变展台义务担当讲解员已有60多年。您作为战争亲历者,1951年接待美国记者爱泼斯坦后,那之后您就开始义务为游客讲解曾经的历史故事,63年来,从未间断过。您曾说过,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任何人想要否定、歪曲甚至美化侵华战争的实质,中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绝不答应。 理解和铭记革命历史,坚守传承革命精神的阵地,您一如既往从率先垂范,未喊过一句“苦或累了”。岁月荏苒,时光如流逝,而今您已是耄耋之年,年岁不饶人,客观规律让您的身体每况愈下,可只要是一讲到抗战故事,您就精神抖索起来,激情澎湃起来,依然不喊累说苦。站在桥头给游客讲亲历的事件,一讲就是一天,一年又一年从不间断。“每次讲解,总觉得时间不够用。针对不同的人,我讲的侧重点都不同。”您说,“孩子们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给他们讲的时候,就要让他们知道,我们生活的地方经历过那样惨烈的战争,人们遭受过那样的苦难;要让孩子们知道生活来之不易,更加珍惜;要让他们知道日本的侵略事实,更要以此激励孩子们奋发图强,树立远大志向,长大后振兴中华。” 理解和铭记历史,传播正能量,为实现中国梦,您始终如一,从未说过“够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卢沟桥上抗战的故事,您不知讲了多少遍,生怕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慢慢忘却。您要让子孙后代了解抗战历史,明白日本侵华真相,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同时,为建设更强大的国家而努力奋斗,为维护世界的安宁而不懈追求。 作为一名当代高中生,通过您的事迹感受到了伟大的革命精神,通过您的事迹也看到了您对历史责任的担当,通过您的事迹我们要铭记中华民族英雄抗日的光辉历史,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革命精神,并从中汲取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要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增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责任意识,勇往直前开创未来。 一名当代高中生 2019年4月20日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作文题目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材料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普通民众铭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精神的事迹。他们都用自己独特而感人的方式,传承着宝贵的革命记忆和革命精神。作为新时代青年,如何在历史进程中传承好革命精神,肩负起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与担当,这是此题需要我们去思考的核心问题。写作时应树立身份意识,明确收信对象,抓住材料中“普通民众传承革命精神”的情境,谈自己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认识或感悟。 【写作角度】1、从坚守铭记历史传扬革命精神阵地的角度出发,给卢沟桥义务讲解员郑福来写信表达对老人的敬佩,同时通过他的事迹引申出为实现中国梦的勇于担当的精神。 2、从让革命精神具体可感的角度出发,给河北张家口市桥西区利民小学的少先队员们写信表示对他们做法的赞赏,讲好革命故事,让革命先烈成为我们的旗帜,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审题要把握两点:一明确任务驱动;二审读写作材料要点。任务驱动包括:文体要求、写作对象、写作内容以及观点态度,在明确了任务驱动后,行文过程中要以此为据着力完成任务要求。审读写作材料的要点,这是作文立意的基础,高考作文的成败关键在此,但考生也不必畏惧担忧,因为高考命题者在逐渐降低在审题立意上的难度,现在考查的重点是考生对现实中发生的事情的观点态度以及思维逻辑,逐步提高对考生思维水平的要求,这是高考作文的新趋势,所以考生在备考时要多进行这方面的训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