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三轮排查大提分练习第一部分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三轮排查大提分练习第一部分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

第一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第一节 文言文阅读 考点 考题信息 高考这样考·新课标全国卷 核心知能梳理 考题内容 类型 实词 ‎20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辽人常越境而汲     汲:取水。‎ B.灌迎高射之,发辄中 迎:面对。‎ C.敌惊以为神,逡巡敛去 敛:躲藏。‎ D.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穿透。‎ ‎(《宋史·何灌传》)‎ 选误 实词解题点拨:(1)根据语境、情理,进行逻辑推断;(2)根据句子结构分析(对偶、排比、并列等句法特点)、推理;(3)联想有关成语或课本知识点;(4)根据在句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 虚词解题点拨:(1)利用语境推断;(2)根据在句中的位置进行推断;(3)结合语法结构推断;(4)注意一些特殊现象(兼词、连用、固定)。‎ 筛选信息的解题点拨:(1)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与层次。重视对全文通读,‎ 明确基本信息。记叙性的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前因后果;议论性的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2)查找。要依据题干要求,判明信息的指向,带着问题,去理解、辨析;(3)辨别。要辨明信息的边界。‎ 整体把握文意解题点拨:(1)人物的事迹概括要准确,不能张冠李戴;(2)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要准确,不能错位;(3)人物性格陈述要恰当;(4)不能无中生有,凭空添加主观臆断的内容;(5)注意时间之间的联系,不能强加因果关系。‎ 五字翻译法:留、换、调、删、补 ‎2012‎ ‎《宋史·萧燧传》所考实词:属、怀、易、阙 ‎2013‎ ‎《旧唐书·李揆传》所考实词:代、属、昧、恣 筛选信息 ‎201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燧恪尽职守的一组是(C)‎ ‎①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 ‎③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 ‎⑤官镪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六选三 ‎2011‎ ‎2013‎ 题干表述与2012年一致 分析概括 ‎20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曲解文意 ‎20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C何灌善于治理政务,举措得到皇上认可。为完成运粮任务,他建议将水运改为陆运;在招募射士时,又提出修渠引水,兴造良田,使剩余劳力乐于应募。‎ 曲解文意 ‎20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张冠李戴 ‎201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C.李揆汲汲于名利,深受人们非议。他在相位时,论及大事头头是道,却热衷追名逐利。他嫉妒吕地位超过自己,密令捏造吕的过失,最后反而自食其果。‎ 因果失当 ‎2011‎ ‎(1)整弓复中之,观者诵叹,帝亲赐酒劳之。‎ ‎(2)灌至,乞入见,不许,而令控守西隅。‎ 虚词翻 译、‎ 特殊 用法 翻译文中句子 及句 式 ‎ ‎2012‎ ‎(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 旧治坐视?”‎ ‎2013‎ ‎(1)其兄自有时名,滞于冗官,竟不引进。‎ ‎(2)其牧守稍薄,则又移居,故其迁徙者,盖十余州焉。‎ 一、文言实词 提分要领:‎ ‎1.以课本为基础,联系语境,由已知推未知。‎ ‎2.用这个词的常义解释不通的,就要看这个词是否通假、活用。‎ ‎3.切忌以今义释古义。‎ ‎ 对下面实词的解释,每组都有一个错误,请选出并在后面的框中改正。‎ 第一组 ‎1.鄙 ‎2.辞 ‎3.举 ‎4.谢 ‎5.如 ‎6.军 ‎7.坐 ‎8.胜 ‎9.引 ‎10.兵 ‎11.使 ‎12.诚 ‎13.顾 ‎14.穷 错题改正 题号 改 正 题号 改 正 ‎1‎ ‎8‎ ‎2‎ ‎9‎ ‎3‎ ‎10‎ ‎4‎ ‎11‎ ‎5‎ ‎12‎ ‎6‎ ‎13‎ ‎7‎ ‎14‎ 答案 ‎1.③“鄙”应为“目光浅陋” 2.①“辞”应为“推辞” 3.②“举”应为“副词” 4.①“谢”应为“道歉” 5.①“如”应为“唯恐” 6.②“军”应为“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7.③“坐”应为“介词,因为,由于” 8.②“胜”应为“副词,尽” 9.③“引”应为“拉,牵引” 10.②“兵”应为“士兵,武士” 11.②第一个“使”应为“动词,让” 12.①“诚”应为“连词” 13.①“顾”应为“连词,不过,只是” 14.①“穷”应为“走投无路”‎ 第二组 ‎1.一 ‎2.夫 ‎3.信 ‎4.坐 ‎5.修 ‎6.临 ‎7.歌 ‎8.胜 ‎9.危 ‎10.道 ‎11.观 ‎12.文 ‎13.名 ‎14.悲 ‎15.然 错题改正 题号 改 正 题号 改 正 ‎1‎ ‎9‎ ‎2‎ ‎10‎ ‎3‎ ‎11‎ ‎4‎ ‎12‎ ‎5‎ ‎13‎ ‎6‎ ‎14‎ ‎7‎ ‎15‎ ‎8‎ 答案 ‎1.①“一”应为“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的” 2.②“夫”应为“发语词” 3.④“信”应为“诚意” 4.①“坐”应为“动词,坐” 5.①“修”应为“高” 6.③“临”应为“副词,将要” 7.①“歌”应为“名词,歌词” 8.①“胜”应为“副词” 9.③“危”应为“形容词,正” 10.④“道”应为“方法,途径” 11.③“观”应为“观察,考察” 12.②“文”应为“碑上残存的文字” 13.③“名”应为“识其本名” 14.②“悲”应为“动词” 15.③“然”应为“形容词,对、正确”‎ 第三组 ‎1.加 ‎2.数 ‎3.发 ‎4.或 ‎5.强 ‎6.闻 ‎7.假 ‎8.绝 ‎9.制 ‎10.将 ‎11.信 ‎12.遗 ‎13.师 ‎14.传 ‎15.道 错题改正 题号 改 正 题号 改 正 ‎1‎ ‎9‎ ‎2‎ ‎10‎ ‎3‎ ‎11‎ ‎4‎ ‎12‎ ‎5‎ ‎13‎ ‎6‎ ‎14‎ ‎7‎ ‎15‎ ‎8‎ 答案 ‎1.②“加”应为“把本来没有的加上” 2.③“数”应为“副词” 3.②“发”应为“征发” 4.②“或”应为“连词,如果” 5.②“强”应为“名词,有力的弓” 6.③“闻”应为“声誉、名声” 7.③“假”应为“借” 8.③“绝”应为“与世隔绝的” 9.①“制”应为“统领,统率” 10.③“将”应为“动词,扶持” 11.②“信”应为“副词,随便,随意” 12.④“遗”应为“wèi,‎ 动词,给予” 13.③“师”应为“动词,以……为师” 14.②“传”应为“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 15.②“道”应为“风尚”‎ 第四组 ‎1.请 ‎2.引 ‎3.负 ‎4.顾 ‎5.会 ‎6.使 ‎7.相 ‎8.当 ‎9.数 ‎10.属 ‎11.征 ‎12.就 ‎13.观 ‎14.发 错题改正 题号 改 正 题号 改 正 ‎1‎ ‎8‎ ‎2‎ ‎9‎ ‎3‎ ‎10‎ ‎4‎ ‎11‎ ‎5‎ ‎12‎ ‎6‎ ‎13‎ ‎7‎ ‎14‎ 答案 ‎1.③“请”应为“敬辞,希望对方做某事” 2.①“引”应为“延请” 3.①“负”应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承担” 4.③“顾”应为“副词,难道” 5.③“会”应为“名词,时机,机会” 6.①“使”应为“使者” 7.②“相”应为“代词,偏指一方,你” 8.①“当”应为“动词,抵押” 9.④“数”应为“规律” 10.③“属”应为“名词,类” 11.③“征”应为“离乡远行的” 12.①“就”应为“就职,赴任” 13.①“观”应为“观摩、游学” 14.③“发”应为“‎ 起,出身”‎ 第五组 ‎1.行 ‎2.乘 ‎3.策 ‎4.绝 ‎5.尽 ‎6.故 ‎7.引 ‎8.志 ‎9.名 ‎10.息 ‎11.图 ‎12.薄 ‎13.卒 ‎14.凶 ‎15.见 错题改正 题号 改 正 题号 改 正 ‎1‎ ‎9‎ ‎2‎ ‎10‎ ‎3‎ ‎11‎ ‎4‎ ‎12‎ ‎5‎ ‎13‎ ‎6‎ ‎14‎ ‎7‎ ‎15‎ ‎8‎ 答案 ‎1.⑤“行”应为“行为” 2.③“乘”应为“坐同一辆车子” 3.①“策”应为“拄着” 4.④“绝”应为“与世隔绝的” 5.③“尽”应为“名词,死” 6.②“故”应为“旧交情” 7.①“引”应为“连接” 8.④“志”应为“做标记” 9.②“名”应为“名声” 10.①“息”应为“风” 11.①“图”应为“计划、打算” 12.④“薄”应为“轻视” 13.②“卒”应为“死” 14.②“凶”应为“名词”‎ ‎ 15.③“见”应为“动词,通‘现’,显现”‎ 二、文言虚词 提分要领:‎ ‎1.“先用法后意义”的原则。‎ ‎2.注意常见与特殊的关系。‎ ‎3.辨明同与异的关系。‎ ‎4.牢记十八个文言虚词的用法。‎ 对下面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解释,每组都有一个错误的,请选出并在后面的表格中改正。‎ 第一组 ‎1.以 ‎2.其 ‎3.而 ‎4.之 ‎5.为 ‎6.因 错题改正 虚词 以 其 而 之 为 因 句子序号 改正 答案 ‎1.以:⑤应为介词 2.其:⑥应指“自己” 3.而:应为“表假设,如果” 4.之:④应为“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为:⑥应为“动词,认为” 6.因:②应为“动词,沿袭”‎ 第二组 ‎1.于 ‎2.且 ‎3.焉 ‎4.乃 ‎5.若 ‎6.与 错题改正 虚词 于 且 焉 乃 若 与 句子序号 改正 答案 ‎1.于:⑤应为“介词,到” 2.且:①应为“转折关系,可是” 3.焉:④应为“代词,那里” 4.乃:⑥应为“副词,竟然” 5.若:③应为“代词,你” ‎ ‎6.与:④应为“动词,赞同”‎ 第三组 ‎1.所 ‎2.乎 ‎3.则 ‎4.者 ‎5.也 ‎6.何 错题改正 虚词 所 乎 则 者 也 何 句子序号 改正 答案 ‎1.所:④应为“复音虚词,表凭借” 2.乎:②应为“助词,表感叹” 3.则:④应为“连词,表假设,如果” 4.者:⑥应为“引出原因” 5.也:⑤应为“感叹语气” 6.何:④应为“作状语”‎ 三、翻译和断句 提分要领:‎ ‎1.要明了句子的语境。‎ ‎2.要注意字的通假、古今异义和词语活用。‎ ‎3.要注意文言的特殊句式。‎ ‎4.要注意得分点分布。‎ ‎5.借助虚词、对话、对称、修辞、关联词、名词断句。‎ 对下面句子的判断和翻译以及断句,每组都有一个错误的,请选出并在后面的框中改正。‎ 第一组 ‎1.相与枕藉乎舟中。(省略句)‎ 翻译:(大家)相互枕着躺在船中睡觉。‎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判断句)‎ 翻译: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 ‎3.而今安在哉?(疑问句)‎ 翻译:在今天怎么会存在呢?‎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句)‎ 翻译: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惑。‎ 第二组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句)‎ 翻译: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牙齿,没有强健的筋骨。‎ ‎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状语后置句)‎ 翻译: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3.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陈述句)‎ 翻译:趁别人的力量低下而使人家破败,不仁道。‎ ‎4.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翻译:这是我的过错。‎ 第三组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判断句)‎ 翻译:这是我日日夜夜咬牙切齿,搥胸痛恨所考虑的。‎ ‎2.今日往而不返者,竖子也。(判断句)‎ 翻译:现在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 ‎3.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被动句)‎ 翻译:而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除掉了。‎ ‎4.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 翻译:离开的是六月的云气。‎ 第四组 ‎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作状语)‎ 翻译:其中一只狼像狗那样坐在他前面。‎ ‎2.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 翻译:我得用对待兄长的方式对待他。‎ ‎3.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 翻译:最终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名词作动词)‎ 翻译: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 第五组 ‎1.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 翻译:沛公驻军在霸上。‎ ‎2.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 翻译:利用船渡河的人,并不是擅长游泳。‎ ‎3.项王复引兵而东。(名词作动词)‎ 翻译:项王又率领士兵向东而去。‎ ‎4.项伯杀人,臣活之。(名词作动词)‎ 翻译:项伯杀了人,我认为他该活着。‎ 第六组 下面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 ‎1.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2.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3.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4.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错题改正 组号 句子序号 类型 翻译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答案 第一组 3 是宾语前置句。翻译:但今天(他们)在哪里呢?‎ 第二组 3 是判断句。翻译: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 第三组 4 翻译:凭借着六月的大风才能离开。‎ 第四组 4 是名词作状语。翻译: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第五组 4 是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项伯杀了人(该偿命),我让他活了下来。‎ 第六组 2 第5处断句应在“其气”后面。‎ 四、综合排查 提分要领:‎ 文言文翻译常见失误是漏译、错译(望文生义)和乱译(脱离语境),因此,翻译要注意两点:一是微观上要抓住关键词语,做到一一对应,在字字落实的前提下,关注每一分句是否是特殊句式或固定句式。特别容易忽略的是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无被动词的被动句和表反问的固定句式等,要做好这方面的积累。二是从宏观上,善于联系前后文推敲,整体把握,切忌断章取义,按照“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翻译步骤,进一步增强语境意识。‎ ‎ 阅读下面的文章,在括号内解释加点实词和虚词的意义或用法,并翻译后面的句子。‎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年四十余未仕,读书扬州,困于自给,妻子怨尤之,晏[    ]如也。杜亚居守东都,署为[    ]从事。洛中盗发,有诬牙将令狐运者,亚信之,拷掠[    ]竟罪。藩知其冤,争之不从,遂辞出。后获真盗,藩益知名。‎ 王绍持权,邀藩一相见即用,终不就[    ]。王仲舒、韦成季辈为郎官,朋党辉赫,日会聚歌酒,慕藩名,强致同会,藩不得已一至。仲舒辈好为讹语俳戏,后召藩,坚不去,曰:“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后果败。‎ 裴垍言于帝,以为有宰相器,遂拜藩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藩性忠荩,事无不言,上重[    ]之,以为无隐。四年冬,顾谓宰臣曰:“前代帝王理天下,或家给人足,或国贫下困,其[    ]故何也?”藩对曰:“古人云:‘俭以足用。’盖足用系于俭约。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自然帑①藏充羡,稼穑丰登。若人君竭民力,贵异物,上行下效[    ],风俗日奢,去本务末,衣食益乏,则百姓不足,君孰与[    ]足!自然国贫家困,盗贼乘隙而[    ]作矣!伏愿宫室舆马,衣服器玩,必务损之又损,示人变风,则天下幸甚。”帝曰:“俭约之事,是我诚心;贫富之由,如卿所说。唯当上下相勖[    ],以保此道,似有逾滥,极言箴规,此固深期[    ]于卿等也。”藩等拜贺而退。‎ 时河东节度使王锷用钱数千万赂遗[    ]权幸,求兼宰相。藩与权德舆在中书,有密旨曰:“王锷可兼宰相,宜即拟来。”藩遂以笔涂“兼相”字,奏上云:“不可。”德舆失色曰:“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曰:“势迫[    ]矣!出今日,便不可止。日又暮,何暇别作奏!”事果寝[    ]。元和六年卒,年五十八,赠户部尚书。藩为相材能不及裴垍,孤峻颇后韦贯之,然人物清规,亦其流也。‎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九十八》,有删改)‎ ‎ 【注】 ①帑:收藏钱财的宝库。‎ 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1)吾与仲舒辈终日,不晓所与言何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使人君不贵珠玉,唯务耕桑,则百姓既足,君孰与不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纵不可,宜别作奏,岂可以笔涂诏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泰然自若 担任 拷打 前往 器重 调节语气,可不译 效仿 怎么 表承接 勉励 期望 赠送 紧急 搁置 ‎(1)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 ‎(2)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么会不富足!‎ ‎(3)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能用笔涂改诏书呢!‎ ‎【参考译文】‎ 李藩,字叔翰,赵郡人。李藩四十多岁时还没有出去做官,在扬州读书,生活困难,妻子儿女都责怪他,他却泰然自若。杜亚任东都留守,任用他为从事。洛中发生了盗窃案件,有人诬告是牙将令狐运所为,杜亚相信了,拷打后给他定了罪。李藩知道令狐运是冤屈的,为他争辩但杜亚不听从,于是(李藩)辞职离开了。后来捕获了真正的盗贼,李藩因此更加有名望。‎ 王绍掌权,邀请李藩见一面就重用了他,但李藩最终没有去。王仲舒、韦成季等人担任郎官,结为私党,地位显赫,每日聚会,饮酒作乐,他们仰慕李藩的名望,强邀他去同聚,李藩不得已去了一次。王仲舒等人喜欢传播谣言,表演杂戏作乐,后来又邀请李藩,他坚决不去,说:“我和王仲舒这些人呆在一起一整天,不知道与他们说些什么。”后来王仲舒等人果然失势了。‎ 裴垍告诉皇上,认为李藩有宰相的气度,就任命李藩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李藩秉性忠诚,遇事知无不言,皇上很器重他,认为他从无隐瞒掩饰。元和四年冬天,皇上询问大臣说:“前代帝王治理天下,有的能使百姓家家衣食充裕,人人生活富足,有的却导致国贫民困,这是什么缘故呢?”李藩回答说:“古人说:‎ ‎‘节俭能使财物丰足。’所以财物丰足取决于节俭。假使国君不以珠玉为贵,只是致力于农耕蚕桑,那么百姓丰足了之后,国君怎么会不富足!自然国库充实,五谷丰登。如果国君耗尽民力,爱好奇珍异宝,上行下效,风气日渐奢侈,舍弃农耕从事工商,衣食日益缺乏,那么百姓就不会富足,国君又怎能富足!自然是国贫家困,盗贼就乘机而起了!我希望陛下能把宫室车马、衣服玩物,务求减省再减省,向人们显示要改变旧俗的决心,那么天下百姓就幸运至极了。”皇上说:“节俭的事,发自我的诚意;贫富的缘由,正如爱卿所说。只求上下互相勉励,来保持这一风尚,如果我有骄奢的情形,希望你们能直言劝谏,这是我对你们的深切期望。”李藩等人拜贺退下。‎ 当时河东节度使王锷花费数千万钱贿赂权贵宠臣,请求兼任宰相。李藩与权德舆都在中书省任职,有密旨说:“王锷可以兼任宰相,应该立即草拟诏书报来。”李藩于是用笔涂掉了“兼任宰相”等字,上奏说:“不可。”权德舆大惊失色说:“纵然认为不可,也应该另外写奏章,怎能用笔涂改诏书呢!”李藩说:“形势紧急了!过了今日,就无法制止了。天又晚了,哪有时间另写奏章!”此事果然被搁置了。元和六年李藩去世,时年五十八岁,追赠为户部尚书。李藩任宰相的才能不如裴垍,孤高严正又不及韦贯之,然而人品清正自持,和他们也属于一类人物。‎ 猜想一:史传文阅读 ‎【依据】‎ 课标卷近年的文言阅读材料均选自正史书籍中的人物传记,文字难易适当。‎ ‎【问题设计】‎ 阅读时抓住“人—时间—地点—事件—结果”这条主线来筛选信息、划分层次、把握内容。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后两题选择题,一般都是考查信息筛选和文意把握。“信息筛选”,往往将文中能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若干信息抽出来辨析,据此判定文中人物的性格、品质或行为特征等。“文意把握”,则是对文意的概述或分析,所给的选项正是对文意的概括。借助于信息筛选题,我们可以把握传主的性格品质;借助文意概括题,我们能更好地读懂内容。‎ 要注意古人的用语习惯,如称人一般只称“名”,如“王祎”称“祎”,“沈通明”称“通明”。‎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崔彭字子彭,博陵安平人也。祖楷,魏殷州刺史。父谦,周荆州总管。彭少孤,事母以孝闻。性刚毅,有武略,工骑射。善《周官》、《尚书》,略通大义。‎ 及高祖为丞相,周陈王纯镇齐州,高祖恐纯为变,遣彭以两骑征纯入朝。彭未至齐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遣人谓纯曰:“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纯疑有变,多将从骑至彭所。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彭顾其骑士曰:“陈王不从诏征,可执也。”骑士因执而锁之。彭乃大言曰:“陈王有罪,诏征入朝,左右不得辄动。”其从者愕然而去。高祖见而大悦,拜上仪同。‎ 及践阼①,迁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赐爵安阳县男。数岁,转车骑将军,俄转骠骑,恒典宿卫。性谨密,在省闼二十余年,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未尝有怠惰之容,上甚嘉之。上每谓彭曰:“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又尝曰:“卿弓马固以绝人,颇知学不?”彭曰:“臣少爱《周礼》、《尚书》,每于休沐之暇,不敢废也。”上曰:“试为我言之。”彭因说君臣戒慎之义,上称善。观者以为知言。后加上开府,迁备身将军。‎ 上尝宴达头可汗使者于武德殿,有鸽鸣于梁上。上命彭射之,既发而中。上大悦,赐钱一万。及使者反,可汗复遣使于上曰:“请得崔将军一与相见。”上曰:“此必善射闻于虏庭,所以来请耳。”遂遣之。及至匈奴中,可汗召善射者数十人,因掷肉于野,以集飞鸢,遣其善射者射之,多不中。复请彭射之,彭连发数矢,皆应弦而落。突厥相顾,莫不叹服。可汗留彭不遣百余日,上赂以缯彩,然后得归。仁寿末,进爵安阳县公,邑二千户。‎ 炀帝即位,迁左领军大将军。从幸洛阳,彭督后军。时汉王谅初平,余党往往屯聚,令彭率众数万镇遏山东,复领慈州事。帝以其清,赐绢五百匹。未几而卒,时年六十三。帝遣使吊祭,赠大将军,谥曰肃。‎ ‎(选自《隋书》,有删改)‎ ‎【注】 ①践阼:帝王即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善《周官》、《尚书》,略通大义     通:通晓。‎ B.纯麾从骑,彭又曰 麾:指挥。‎ C.陈王不从诏征,可执也 执:执行。‎ D.每于休沐之暇,不敢废也 暇:空闲。‎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C项,根据文意,“执”的意思应为“捉拿”,而该项解释为“执行”,不合句意。‎ 答案 C ‎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崔彭生性谨慎缜密的一组是 (  )‎ ‎①性刚毅,有武略,工骑射 ②因诈病,止传舍 ③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 ‎ ‎④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 ⑤每于休沐之暇,不敢废也 ⑥突厥相顾,莫不叹服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②③⑥‎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本题需要考生能够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根据要求准确把握文中所写的人、时、地、事等信息,选出与题干要求相符的选项。句①说的是崔彭的性格和才能,句⑤说的是崔彭勤于读书,句⑥说的是突厥人对崔彭善于射箭的赞叹。此三句都与题干要求不符,有此三句的选项应当排除。句②、③从正面体现了崔彭生性谨慎缜密,句④通过皇上的赞赏从侧面表现了他生性谨慎缜密。‎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崔彭少年就失去父亲,侍奉母亲依靠孝而闻名。崔彭精于骑马射箭,一次有只鸽子在宫中大殿的梁上鸣叫,他只射了一箭即射中。‎ B.崔彭少时喜欢读《周官》、《尚书》,并粗略通晓其大概意旨。后来在宫中负责守卫时曾给皇上讲了君臣恭谨慎重的义理,并得到皇上称赞。‎ C.隋高祖任丞相时,派崔彭带两个骑兵去征召镇守齐州的宇文纯回朝廷,崔彭怕他不听召唤,先假称得病,后又称有秘密要告诉他,最后完成了任务。‎ D.崔彭以善于射箭闻名于突厥,于是突厥达头可汗设计把崔彭骗到突厥,‎ 留住崔彭不放一百多天,直到隋高祖赠给可汗彩色的丝织品,他才得以回朝。‎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一方面考生要把选项中的每一个意思在文中的对应地方找准,另一方面要结合全文看一看是否有无中生有、错位嫁接、曲解原文等情况。根据文意,D项中的“于是突厥达头可汗设计把崔彭骗到突厥”错,应为可汗先对皇上请求与崔彭见面,然后皇上派遣崔彭前去的。‎ 答案 D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性谨密,在省闼二十余年,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未尝有怠惰之容,上甚嘉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考生应把语句放到原文语境中整体考虑,以提高理解、翻译的正确性,还应注意翻译语句的通顺合理。(1)句的关键词是“至”、“疾”、“强”,(2)句中的关键词是“谨密”、“危”、“嘉”。‎ 答案 (1)皇上有诏书到王爷这里,但崔彭苦于生病,不能勉强前来,请王爷屈尊到这里来。‎ ‎(2)他生性谨慎缜密,在宫中二十多年,凡是给皇上执仗时,整天端坐着,从未有疲倦松懈的样子,皇上很喜欢他。‎ ‎【参考译文】‎ 崔彭字子彭,是博陵安平人。祖父崔楷,魏时任殷州刺史。父亲崔谦,是北周荆州总管。崔彭少年失父,侍奉母亲依靠孝闻名。性格刚直勇敢,有军事才能,精于骑马射箭。爱读《周官》、《尚书》,粗略通晓其大概意旨。‎ 等到隋高祖任丞相时,北周陈王宇文纯镇守齐州,高祖怕宇文纯发动变乱,派崔彭带两个骑兵去征召宇文纯回朝廷。崔彭到达离齐州三十里处,就假称得病,停留于驿站里,派人对宇文纯说:“皇上有诏书到王爷这里,但崔彭苦于生病,不能勉强前来,请王爷屈尊到这里来。”宇文纯怀疑有变故,多带随从的骑兵到达崔彭处。崔彭走出驿站来迎接他,看出宇文纯有怀疑神色,怕他不听召唤,就骗他说:“请王爷避开众人,我将秘密告诉你事情。”宇文纯指挥开随从的骑兵,崔彭又说:“将要宣读诏书,王爷可以下马了。”宇文纯于是立即下马,崔彭回头对自己的骑兵说:“陈王不服从诏书召唤,将他抓起来。”骑兵就把陈王抓起来并上了锁链。崔彭于是大声说:“陈王有罪,有诏书征召他回朝廷,旁人不得轻举妄动。”宇文纯的随从惊愕地离去。高祖见后非常高兴,任他为仪同。‎ 等到隋高祖即位后,升任崔彭为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之职,赐封安阳县男爵位。几年后,改任车骑将军,随后又改任骠骑将军,总是负责宫禁中的值宿警卫。他生性谨慎缜密,在宫中二十多年,凡是给皇上执仗时,整天端坐着,从未有疲倦松懈的样子,皇上很喜欢他。皇上常对崔彭说:“你给我值班执仗的时候,我睡觉都放心了。”又曾对他说:“你骑马射箭的本领确实超过常人,还稍懂学问吗?”崔彭说:“臣少时喜欢《周礼》、《尚书》,每次在休假的空闲,不敢废弃。”皇上说:“试着给我说说看。”崔彭就谈了君臣恭谨慎重的义理,皇上称赞说很好。旁听者认为他懂得先哲教言。后来担任上开府,升任备身将军。‎ 皇上曾在武德殿宴请达头可汗的使者,有只鸽子在殿梁上鸣叫。皇上命令崔彭射它,一发即中。皇上非常高兴,赐给他钱币一万。等到使者返回后,可汗又派使者对皇上说:“请求与崔将军见一面。”皇上说:“这一定是因为善于射箭而闻名于突厥地区,所以来请求相见。”于是派崔彭去了。等到崔彭到达突厥皇宫后,可汗召来数十个善于射箭的人,就把肉食抛掷在原野上,用来聚集飞翔的老鹰,派那些善于射箭的人去射它们,大多射不中。又请崔彭去射它们,崔彭连射数箭,老鹰都应声而落。突厥人面面相觑,无不赞叹敬服。可汗留住崔彭不放一百多天,皇上赠给可汗彩色的丝织品,崔彭才得以回国。仁寿末年,升爵位为安阳县公,食邑二千户。‎ 隋炀帝即位后,崔彭升任左领军大将军。随驾临幸洛阳,崔彭督管后军。当时汉王杨谅叛乱刚刚平定,余党到处聚集,朝廷派崔彭率士众数万人镇守防备华山以东,又兼领慈州职事。隋炀帝因为他清廉,赐给他绢帛五百匹。不久崔彭去世,终年六十三岁。皇帝派使者吊唁祭奠,赠封为大将军,谥号为肃。‎ 猜想二:散文阅读 ‎【依据】‎ 近些年不少省份都考查了散文,尤其是山水游记、序文和铭志类文章,走出了传记文一统天下的格局。‎ ‎【问题设计】‎ 阅读时要读清楚四种关系,即人、事、景、物与感情的关系;人、事、景、物与义理的关系;感情与义理的关系;材料与材料之间的组合关系。要想读清楚这四种关系,就要把握作者表情达意的角度,即明确文章抒情的需要;人、事、景、物是如何进行剪裁的;抒发的感情是褒是贬;表达的主题与所描写的人、事、景、物的特征,与抒发的感情是否一致;准确地推断字、词、句的语境义,以便更好地把握文章主题,体味作者的感情,分析表现方法,对文章主题及其艺术特色进行鉴赏、评价。‎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游鼓山记 吴 海 岁乙巳秋,郡人黄伯弘,约予与广平程伯崇、建安徐宗度,自河口买舟,顺流而下,抵白云廨寺。过东际石桥,桥覆以舟。沿麓稍登,鸣涧在左,荔荫团团,有大石可坐。近里许,有亭曰“乘云”。近亭有窾泉,行者掬以饮。又里许到半山亭,亭后小溪,俯瞰山下。又里许,有阁曰“玄通”,阁外疏竹斜映,倚栏平睇,江流二道,如白虹游龙,萦带长洲,靡焉而东趋,渔歌互答,西山凝晖,碧翠异状。前登岭路,影射人背。转而右,见奇光玲珑,筛林若金色,点缀树上,如花婴条,如果有叶,华彩相映,瑰丽不可名状。转而上,皆幽林清树,半里许,夹道有小松,曰“松关”。日已下山,促行。下小坂,皆干途,迤逦达寺,已昏黑,宿超凡阁。‎ 明日径寺右,行蔬畦间,度松林二三百步,入丛篁中,径傍小竹,微露缀其上如珠,时滴人衣,觉清爽,出篁竹微蹊,二里许,登小顶峰,峰直寺后,下视殿阁,若骑其危。西望都城,列雉数千,市廛阛阓①,台前府寺,释老之宫,辉耀崇丽,州邑之雄,可谓罕丽。由小顶而上,又里许至大顶。使僮仆伐披棘,拟步而后可进,若是二百武②‎ ‎,少转而南,然后造乎鼓山之巅。乃拂石刻,观晦翁大字,读沈公仪铭,摩挲徐鹿卿《请雨记》。记漫,久不可辨。‎ 中宵月色如午,罡风忽起,联立东望扶桑,以候朝旭,奔星矢驰,四面相射,有玄云横亘在海面,高四五丈,不得视其初出之景,须臾日上已高,山烟水霏苍茫,远近隐显迭出,恍然如画图中,又一奇也。‎ 至寺已近午。寺左有灵源洞,石磴垂梯,两岸崇塘,通以石梁,白云亭其上。坐稍久,洞谷生风,时来袭人。起观蔡君谟书,有奇石立道侧,号将军石。于是履危栈,度石门,求晦翁题名,赵子直诗,抵“天风海涛”之亭极焉。孤撑巉岩,凭栏欲堕,川分谷擘,江面如沼,险绝清旷,遂兼得之。‎ 夫升培③者隘一方,陟冈阜者薄百里,乃今纵目力于霄汉,纳溟渤④于胸次,晦冥昼夜,收拾举尽。岂非所处者益高,所见者益远,所造者益深,则所获益富邪?‎ ‎(选自《闻过斋集》,有删改)‎ ‎【注】 ①阛阓:市场,商场。②武:半步,泛指脚步。③培:小土丘。④溟渤:指溟海和渤海。这里泛指大海。‎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抵白云廨寺     抵:到达。‎ B.如花婴条 婴:缠绕。‎ C.记漫,久不可辨 漫:随意。‎ D.远近隐显迭出 迭:交替,轮换。‎ 解析 C项,漫:模糊不清。‎ 答案 C ‎2.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描写鼓山风景的一项是 (  )‎ ‎①过东际石桥,桥覆以舟 ②阁外疏竹斜映 ③迤逦达寺,已昏黑 ④下视殿阁,若骑其危 ⑤须臾日上已高,山烟水霏苍茫 ⑥川分谷擘,江面如沼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⑥ D.③⑤⑥‎ 解析 ①写四人到鼓山的路程,越过石桥,把船停泊在桥边。③写四人的行程。‎ 答案 C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表述了“我”和其他三人一同游览鼓山的经 历:首先雇船向东,下船后登鼓山,晚上住在了白云廨寺;第二天从寺院的右边再次登山,在山上看了日出的景象,然后回到白云廨寺,观看了灵源洞相关的景物。‎ B.文章以议论作结,表达了作者在游览鼓山后的感受:登上小土丘只能看一方的景色,登上山岗能够看到百里的景象,如果站得特别高,就能极目远眺,胸纳大海,这就是所谓站得越高看到的事物越多的道理。‎ C.作者在游览鼓山时,不仅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还十分注重对文化景观的观察,比如在大顶峰看沈公仪的碑铭、徐鹿卿的文字,在灵源洞时不怕危险,踏着栈道走过石门看晦翁的题名以及赵子直的诗歌等。‎ D.作者游览的景色中有个名叫“乘云”的亭子,它在鼓山的半山腰,亭子的后面有一条小溪流,它的上方有个叫“玄通”的阁楼,站在这个阁楼上可以看到稀疏的竹子、如白练的江流以及听到渔歌互答等。‎ 解析 D项,亭子后面有小溪流的是“半山亭”不是“乘云亭”。‎ 答案 D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沿麓稍登,鸣涧在左,荔荫团团,有大石可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径傍小竹,微露缀其上如珠,时滴人衣,觉清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起观蔡君谟书,有奇石立道侧,号将军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们)沿着山脚逐渐攀登,左边有轰鸣的涧水,聚集在一起的荔枝树荫下,有可以坐的大石头。‎ ‎(2)路边的竹子,露水点缀在竹叶上就像珍珠一样,不时滴在人的衣服上,(让人)觉得很清爽。‎ ‎(3)(于是,我们)站起来看蔡君谟写的字,(并且看到)有一块叫作将军石的奇石立在路旁。‎ ‎【参考译文】‎ 乙巳年秋天,同郡的黄伯弘,约我和广平的程伯崇、建安的徐宗度,从河口雇船,顺水流向东,抵达白云廨寺。经过东面的石桥,把船停在桥边。(我们)沿着山脚逐渐攀登,左边有轰鸣的涧水,聚集在一起的荔枝树荫下,有可以坐的大石头。大概一里,有一个叫作“乘云”的亭子。靠近亭子有泉水,行路的人可以用手捧着喝。又有一里地左右到了半山亭,亭子后有小溪,(站在亭子中)可以俯瞰山下的景色。又大概一里,有一个叫作“玄通”的楼阁,楼阁外面是相互掩映的稀疏竹子,倚靠栏杆平视,看到两条江流,像白虹、游龙一样,缠绕着长洲,沿着长洲向东流,(站在“玄通”阁,能够听到)互答的渔歌,(能够看到)西山凝聚着斜晖,碧绿、青翠形状不一。前面登岭的路上,太阳光照射在人的背上。转向右面,看见玲珑的光色,从树叶中透露出的光就像金子一样,点缀在树上,就像花朵缠绕着树的枝干,就像果实旁边生长叶子一样,光华与色彩相互映衬,瑰丽的色彩不能用语言表述。转身向上爬,都是幽深的树林和青翠的树,半里地左右,路两边有小小的松树,叫作“松关”。夕阳西下,大家都催促着走。走下小山坡,都是主道,曲折地到达白云廨寺,天已经昏黑,(我们)住在了白云廨寺的超凡阁。‎ 第二天走白云廨寺的右面,行走在菜畦间,过松林走了二三百步,进入一片翠竹中,路边的竹子,露水点缀在竹叶上就像珍珠一样,不时滴在人的衣服上,(让人)觉得很清爽。走出竹林有一条小路,二里左右,登上小顶峰,山峰就在白云廨寺的后面,向下看(白云廨寺的)宫殿楼阁,像骑在高高的山崖上。向西望都城长洲,有几千个城垛,栈房、集市、高台寺院、佛教和道教的宫殿等,光辉照耀、崇大富丽,雄壮的州城,可以说是罕见的美丽。从小顶峰向上,又一里多到大顶峰。让僮仆砍伐荆棘,踏着僮仆的脚印才能登上去,像这样走了两百多步,小路慢慢转向南面,然后登上了鼓山的山顶。就拂去石刻上的灰土,观看晦翁的题字,阅读沈公仪的碑铭,抚摸徐鹿卿的《请雨记》。但文字模糊,很长时间也不能辨别。‎ 夜半,月色像正午的太阳,忽然刮起了劲风,我们站在一起向东望着,等待朝阳的出现,光像奔跑的星星、射出的箭一样,射向四面八方,海面上有黑色的云彩,有四五丈高,不能够看到太阳初升的景象 ‎,不一会儿太阳升高了,山中的雾气、水中的烟气苍茫一片,远远近近忽隐忽现,恍如人在图画中一样,这又是一种奇观。‎ 回到白云廨寺已经接近中午。白云廨寺的左面有灵源洞,有像垂下的梯子一样的石阶,洞的两边有比较大的水塘,有石梁连接,白云亭就建在上面。坐了一会儿,洞中吹来凉风,时时吹拂着人。(于是,我们)站起来看蔡君谟写的字,(并且看到)有一块叫作将军石的奇石立在路旁。于是,我们踏着高高的栈道,越过石门,看晦翁的题名,赵子直的诗歌,到“天风海涛”亭的边上。亭子用支柱撑在悬崖上,站在栏杆边上,就像摇摇欲坠一样,河流分开山谷,江面就像沼泽,险峻、清绝、旷远的景色,于是都看到了。‎ 登上小土丘只能看一方景色,登上山冈只能看不到百里的景色,如今在空中极目远眺,在胸中接纳大海,白天黑夜明明暗暗,全都能看到。这难道不是站的地方越高,看见的事物越多、到达的地方越远,获得的感受越丰富吗?‎ ‎5.请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 往岁游鼓山不果,为客所嘲。乃草《游山解》以答客,欲以不游游之。客曰:“必__若__所__云__是__欲__为__宗__生__卧__也__然__跬__步__之__近__尚__不__能__至__何__况__岱__舆__员__峤__远__在__大__海__其__将__能__乎”余无以应。 (选自蒋奕芳《游鼓山记》)‎ 答案 必若所云/是欲为宗生卧也/然跬步之近/尚不能至/何况岱舆员峤/远在大海/其将能乎 ‎【参考译文】‎ ‎ 过去游览鼓山没有成功,被他人嘲笑,我于是写《游山解》回答他,想用不到实地的方法来游览鼓山。这位朋友说:“一定要像你说的那样,这不过是你为你像草一样躺卧在家里找个借口罢了。但是,跬步之近的距离,尚且不能到达,何况岱舆和员峤,在很远处的大海里,你能写得出那里的情况吗?”我无言以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