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 ‎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湖州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共39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汲(jí)水 趿(tā)拉 胚(pī)芽 有史可稽(jī)‎ B.羁縻(mí) 骨髓(suí) 挣脱(zhèng) 平仄(zè)不调 C.孱(càn)头 庶几(jī) 缱绻(quǎn) 各得其宜(yí)‎ D.献谄(chǎn) 绥(suí)靖 监生(jiàn) 玲珑剔透(tì)‎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企盼 湮没 负荷 礼尚往来 B. 坐落 收敛 欺凌 层峦迭嶂 C. 宣泄 整和 簇新 漫不经心 D. 滥调 臧否 凝炼 一泻千里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众嬷嬷引着,便往东转弯,穿过一个东西的穿堂,向南大厅之后,仪门内大院落,上面五间大正房,鳞次栉比,两边厢房鹿顶耳房钻山,四通八达,轩昂壮丽,比贾母处不同。‎ B. 老教授博览群书,学贯中西,在课堂上天马行空,挥洒自如,甚至中外文自如切换,很是自我陶醉,但学生却经常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C. 技术来自于苦练,熟能生巧,任何工作要想达到得心应手、目无全牛的境界,除了天长日久的刻苦练习和用心摸索,没有其它任何捷径。‎ D.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走过了一条前无古人的发展道路,师心自用,不断学习借鉴别国发展的成功经验,才取得了今天举世瞩目的成就。‎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为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我校学生会向全校师生发出捐书倡议,短短几天,校图书馆就收到了许多师生赠送的图书,工作人员既高兴又忙碌。‎ B.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C. 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D.批评或许有对有错,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没有违犯法律法规,没有损害公序良俗,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的心态对待。 ‎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 , , ‎ ‎ 。对于不骄傲的、不采取盛气凌人的“西方态度”并知道自己最高思想来自东方的、无愧于自己的理想的科学家来说,尽管不一定会更有能力, , ‎ ‎ , ,也将是一个更高尚的人。‎ 忠于客观真理 但他将更富于个性 能更完满地实现人类的使命 让我们训练我们的灵魂 并处处留心现实生活的每一个侧面 能更好地为真理服务 A. B. C. D.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战国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劝学》是其开篇之作。‎ B.文天祥,字宋瑞,南宋末文学家,爱国诗人,著有《指南录》、《正气歌》等。‎ C.《品质》是高尔斯华绥的短篇小说。他是20世纪英国作家, 193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D.张溥,字天如,明朝晚期文学家,曾与郡中名士结为复社,评议时政,著有《七录斋集》。‎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活用现象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夫五人之死,去今之墓而葬焉 ‎ B.慷慨得志之徒,其疾病而死 ‎ C.不能容于远近 ‎ D.顺流而东也 ‎ ‎8.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义和其现代意义相同的一项 A.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B.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C.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阃 D.为巡船所物色 ‎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约以连兵大举 B. 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 C. 行城子河,出入乱尸中 D. 请罪于母,母不许 ‎10.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 呜呼!予之生也幸,而幸生也何为?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以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责。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A.本段议论是在前文叙事的基础上展开的,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以及自己“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决心。 ‎ B.作者的报国之志在文中被表达成“忠君”之义,认为只要能“重见日月”就死而无憾了,这体现了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真实的思想境界。‎ C.文中引用《出师表》中的句子,意在表明自己有当年诸葛亮兴复汉室那样为国竭忠尽力的崇高志向。‎ D.本段正面阐述了作者的报国之志,说明了自己九死一生、侥幸活下来的意义之所在。‎ ‎11.下列对《拿来主义》选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摔在茅厕里,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A. 本段从正面具体而形象地阐明“拿来主义”的原则和方法。‎ B. 烟枪、烟灯比喻虽有一定害处但仍能继续使用的一类事物。‎ C. 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淫糜的一类事物。‎ D. 本段运用比喻论证,使说理生动形象,让深奥的道理显得浅显易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3题。‎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扬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 ‎  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 ‎  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 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 ‎  “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  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桃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 ‎  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 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 ‎1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 B.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 C.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 D.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 ‎1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 B.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 D.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州”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 二、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9分)‎ 罢弈文 清·俞长城 二客弈于庭,息机子从旁观焉。其始也局既布,二客悠然,喜怒不形。未几,争数子,皆瞪目凝视,惟恐失,若强敌在前,誓不返顾也。已而,胜负分,胜者喜,败者怒。如是者再三,局乃竟。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 明日闲暇,客复来,局布若畴昔,息机子乃谓客曰:“畴昔之局,其始也,有不患其败而冀其胜者欤?”曰:“然。”“至于今,岂非胜负已过而喜怒俱忘者也?”曰:“然。”“当其争也,有不嫉之如仇雠者欤?”曰:“然。”“当其不争也,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曰:“然。”“夫弈,小数也。其胜何益?其败何损?何为始而患?何为终而忘?何为始而争?何为终而让?子能识其所以然乎?”曰:“不知也。”‎ 呜呼!吾告子以故:夫天地,弈局也;万物,弈子也。在事前则患,在事后则忘;在事中则争,在事外则让。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庶人弈于财,士大夫弈于富贵,帝王弈于天下,皆弈也。‎ 今子不以数子视天下,而以天下视数子,扰扰者将安所底①乎?语云: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二客闻之,貛然②深省,视局若虚,视子若弃,于是遂罢弈。‎ ‎【注】①底(zhǐ):至,到达。②貛(jué)然:猛然。‎ ‎1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局布若畴昔   畴昔:过去 B.夫弈,小数也 数:技艺 C.全生远杀之术也 术:方法 D.有不相让而不自矜者耶 矜:顾惜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庶人弈于财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B.吾告予以故 不赂者以赂者丧 C.如是者再三,局乃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D.有不嫉之如仇雠者欤 人皆得以隶使之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息机子旁观二人下棋,看到他们彼此仇视,互相瞪眼动怒,感到很不理解。‎ B.息机子循循善诱,耐心询问二人下棋时的心态,引导二人倾吐内心的想法。‎ C.息机子拿二人下棋时的争夺与平民、士大夫、帝王类比,告诫二人要远杀机全生命。‎ D.作者假托息机子的名义,多方劝导,促使二客止息了机巧之心,二客从此不再下棋。‎ ‎17. 用“/”给文中画波浪的部分断句。(3分)‎ 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18.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3分)‎ ‎(2)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4分)‎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 列车上遇到的姑娘 ‎〖印度〗拉斯金•邦德 ‎  我一个人独自坐了一个座位间,直到列车到达罗哈那才上来一位姑娘。为这位姑娘送行的夫妇可能是她的父母,他们似乎对姑娘这趟旅行放不下心。那位太太向她作了详细的交代,东西该放在什么地方,不要把头伸出窗外,避免同陌生人交谈,等等。 ‎ ‎  我是个盲人,所以不知道姑娘长得如何,但从她脚后跟发出的“啪嗒啪嗒”‎ 的声音,我知道她穿了双拖鞋。她说话的声音是多么清脆甜润!‎ ‎  “你是到台拉登去吗?”火车出站时我问她。 ‎ ‎  我想必是坐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因为我的声音吓了她一跳,她低低地惊叫一声,末了,说道:“我不知道这里有人。”‎ ‎  是啊,这是常事,眼明目亮的人往往连鼻子底下的事物也看不到,也许他们要看的东西太多了,而那些看不见的人反倒能靠着其他感官确切地注意到周围的事物。 ‎ ‎  “我开始也没看见你。”我说,“不过我听到你进来了。”我不知道能否不让她发觉我是个盲人,我想,只要我坐在这个地方不动,她大概是不容易发现庐山真面目的。‎ ‎  “我到萨哈兰普尔下车。”姑娘说,“我的姨妈在那里接我。你到哪儿去?” ‎ ‎  “先到台拉登,然后再去穆索里。”我说。 ‎ ‎ “啊,你真幸运!要是我能去穆索里该多好啊!我喜欢那里的山,特别是在十月份。” ‎ ‎  “不错,那是黄金季节。”说着,我脑海里回想起眼睛没瞎时所见到的情景,“漫山遍野的大丽花,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到了夜晚,坐在篝火旁,喝上一点白兰地,这个时候,大多数游客离去了,路上静悄悄的,就像到了一个阒无人烟的地方。”‎ ‎  她默默无语,是我的话打动了她?还是她把我当作一个风流倜傥的滑头?接着,我犯了一个错误,“外面天气怎么样?”我问。 ‎ ‎  她对这个问题似乎毫不奇怪。难道她已经发觉我是一个盲人了?不过,她接下来的一句话马上使我疑团顿释。“你干吗不自己看看窗外?”听上去她安之若素。 ‎ ‎  我沿着座位毫不费力地挪到车窗边。窗子是开着的,我脸朝着窗外假装欣赏起外面的景色来。我的脑子里能够想像出路边的电线杆飞速向后闪去的情形。“你注意到没有?”我冒险地说,“好像我们的车没有动,是外面的树在动。” ‎ ‎  “这是常有的现象。” ‎ ‎  我把脸从窗口转过来,朝着姑娘,有那么一会儿,我们都默默无语。“你的脸真有趣。”我变得越发大胆了,然而,这种评论是不会错的,因为很少有姑娘不喜欢奉承。 ‎ ‎  她舒心地笑了起来,那笑声宛若一串银铃声。“听你这么说,我真高兴。”她道,“谁都说我的脸漂亮,我都听腻了!”   啊,这么说来,她确实长得漂亮!于是我一本正经地大声道:“是啊,有趣的脸同样可以是漂亮的啊。” ‎ ‎  “你真会说话。”她说,“不过,你干吗这么认真?” ‎ ‎  “马上你就要下车了。”我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 ‎  “谢天谢地,总算路程不远,要叫我在这里再坐两三个小时,我就受不住了。”‎ ‎  然而,我却乐意照这样在这里一直坐下去,只要我能听见她说话。她的声音就像山涧淙淙的流水。她也许一下车就会忘记我们这次短暂的相遇,然而对于我来说,接下去的旅途中我会一直想着这事,甚至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也难忘怀。 ‎ ‎  汽笛一声长鸣,车轮的节奏慢了下来。姑娘站起身,收拾起她的东西。我真想知道,她是挽着发髻?还是长发散披在肩上?还是留着短发? ‎ ‎ 火车慢慢地驶进站。车外,脚夫地吆喝声、小贩的叫卖声响成一片。车门附近传来一位妇女的尖嗓音,那想必是姑娘的姨妈了。 ‎ ‎  “再见!”姑娘说。 ‎ ‎  她站在靠我很近的地方,从她身上散发出的香水味撩拨着我的心房。我想伸手摸摸她的头发,可是她已飘然离去,只留下一丝清香萦绕在她站过的地方。 ‎ ‎  门口有人相互撞了一下,只听见一个进门的男人结结巴巴地说了一声“对不起”。接着门“砰”地一声关上,把我和外面的世界隔了起来。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列车员嘴里一声哨响,车就开动了。‎ ‎  列车慢慢加快速度,飞滚的车轮唱起了一支歌。车厢在轻轻晃动,发出嘎吱嘎吱的声音。我摸到窗口,脸朝外坐了下来。外面分明是光天化日,可我的眼前却是一片漆黑!现在我有了一个新旅伴,也许又可以小施骗技了。‎ ‎  “对不起,我不像刚才下车的那位吸引人。”他搭讪着说。‎ ‎  “那姑娘很有意思,”我说,“你能不能告诉我,她留着长发还是短发?” ‎ ‎  “这我倒没注意,”他听上去有些迷惑不解。“不过她的眼睛我倒注意了,那双眼睛长得很美,可对她毫无用处——-她完全是个瞎子,你注意到了吗?”‎ ‎19. 请赏析划线句:是啊,这是常事,眼明目亮的人往往连鼻子底下的事物也看不到,也许他们要看的东西太多了,而那些看不见的人反倒能靠着其他感官确切地注意到周围的事物。(4分)‎ ‎20.“我”在列车上遇见了一个姑娘,这是怎样的一个姑娘,结合原文简要分析。(4分)‎ ‎21.为什么“在接下去的旅途中我会一直想着这事,甚至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也难忘怀”?(4分)‎ ‎22.试结合文本分析小说结尾的特点及作用。(6分)‎ 四、诗歌鉴赏与默写(14分)‎ 临江仙 ‎【五代】鹿虔扆(yǐ)‎ 金锁重门荒苑静,绮窗愁对秋空。翠华一去寂无踪。玉楼歌吹,声断已随风。‎ 烟月不知人事改,夜阑还照深宫。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 ‎23.这首词的主旨是。(2分)‎ ‎24.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试举两种简要分析。(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任选三题,共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韩愈《师说》)‎ ‎(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4)舞榭歌台, 。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 。(张溥《五人墓碑记》)‎ 五、写作题(60分)‎ ‎26.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 某日,爸爸故意用方言给小米讲睡前故事。小米听不懂,着急地大声反对:“不要用这个话讲!”爸爸嬉笑着说:“那我用什么话讲呀?我讲的是我们的家乡话呀!”小米一本正经地说:“你要讲中国人讲的话。”‎ 材料二:‎ 高一某班总共43个学生,会说方言的同学26人,会听不会说的8人,不会说也听不懂的9人。‎ 对于方言的渐趋消逝,有的人觉得可惜,有的人无所谓,有的人力求保护……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想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嘉兴一中、湖州中学高一下期中联考卷答案 ‎1. 答案:C。【解析】A项“胚”应读pēi;B项“髓”应读suǐ;D项“剔”应读tī。‎ ‎2. 答案:A。【解析】B项,层峦叠嶂;C项,整和;D项,凝练。‎ ‎3. 答案:C。【解析】A项的“鳞次栉比”形容房屋等建筑物像鱼鳞和梳子那样密密地排列着。B项“不知所云”指语言紊乱或空洞而导致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是贬义词,此处与语境不合。D项“师心自用”意为“固执己见,自以为是。”此外也不合语境。‎ ‎4. 答案:D。【解析】A项表意不明,“许多”有歧义,既可能修饰“师生”,也可能修饰 “图书”;B项搭配不当,“开创”改为“取得”;C项一面对两面。前面是“强弱”,后面对以“雄厚”。‎ ‎5. 答案:C。【解析】见《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6. 答案:A。【解析】荀子是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7. 答案:C。【解析】C项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其它三项都是名作动。‎ ‎8. 答案:C。【解析】C项古今义均为“实际情况或内部情况”;A项“无聊”,此处意为“无所依托、没有依靠”,今意为“由于清闲而烦闷”,或“没有意义而是人讨厌”;B项“发愤”,此处意为“发泄愤怒”,今意为“决心努力”;D项“物色”,此处意为“搜捕”,今意为“按照一定的标准寻找和挑选”。‎ ‎9. 答案:选B。【解析】B项为定语后置,其他各句均为状语后置。‎ ‎10. 答案:A。【解析】A项“作者对南宋王朝暗淡前景的担忧”在本段没有表达。‎ ‎11. 答案:B。【解析】B项“仍能继续使用”错,烟枪、烟灯有警示和教育意义,但不具备使用价值。‎ ‎12.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A、“最具代表性的意象”与原文不符,文中是“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B、“虽误把柳称作杨柳”错误,从文中看“杨柳”就是柳树。D、借柳表达离人“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古代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柳是故乡的象征。‎ ‎13.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文章是按照柳具有的不同意象类型来论述的,并非按照时间顺序展开,其发展轨迹也不明显。‎ ‎14. 答案:D(矜:夸耀)‎ ‎15. 答案:D(代词,他; A.引出动作的对象/被;B.把/因为;C.才/竟然)‎ ‎16. 答案:A(“感到很不理解”错误)‎ ‎17. 答案:工画者寿/工棋者夭/画者生机/棋者杀机/废其局/敛其子/全生远杀之术也 ‎18. (1)于是计其子而较多寡焉。喜者恬然,怒者释然。(3分)‎ 答案:于是计算各自的棋子来比较多少。高兴的显得很悠闲,发怒的怒气也消释了。(“其”“恬然”“释然”)‎ ‎(2)人以事后之见处事前,则患心泯;人以事外之见处事中,则争心熄。(4分)‎ 答案:人们如果拿事后的见解放到事前,那么忧愁的心情就泯灭;人们如果拿事外的见解放到事中,那么争夺的心思就止息。(“以”“见”“患心”“争心”)‎ ‎19.这句话运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说明当时“我”以为这姑娘是一个正常人,她没发现“我”是因为眼明目亮的人常常容易忽略眼前的事物。(1分)突出盲人对的周围事物更关注、更敏感,(1分)从而为后文“我”与“姑娘”细心的相互“观察”做铺垫。(1分)‎ ‎20.(1)这是一位外表美丽、声音甜美,(2)热情善良,(3)坦然面对生活、内心安宁的姑娘。(前两点各1分,最后一点2分,未结合文本分析适当扣分)‎ ‎21.因为这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这个姑娘声音悦耳动听,聊天的过程也十分轻松愉快,让“我”的旅途增添了情趣与生机;(2分)这个姑娘的热情与乐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内心,让“我”这个盲人受到了感触。(2分)‎ ‎22.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1分)小说一直强调“我”是盲人,一直到结尾才借另一位乘客之口说出姑娘也是一位盲人,这是出人意料的;(1分)而从送行父母的担忧与叮嘱、到站姨妈上车迎接,与“我”对话中一直没察觉我是盲人,避而不谈窗外的风景等细节又为姑娘是盲人埋下了伏笔,使结尾在情理之中。(1分)‎ 作用:隐去了“我”的想法,留给读者想象空间;(1分)丰富人物形象,乐观而富有感染力的姑娘实则也是盲人,进而与我形成补充与对照;(1分)突出小说主题,提升立意,引导读者审视遭遇人生困境时候当如何面对。(1分)‎ ‎23.“伤亡国”(“黍离之悲”)‎ ‎24.(1)反衬。用 “金锁”、“重门”、“绮窗”、“翠华”、“玉楼”这些当年曾经的繁华富丽来反衬此时的悄寂荒颓,揭示出正是这国破家亡的惨史才使得昔日的繁华如被雨打风吹去。(2)拟人。赋予无知的荷花以人格,泣露饮恨,悲悼伤痛亡国之情,构思新奇,手法巧妙,更表现出作者的亡国之痛。(3)渲染。词的下半阕,以“烟月”点明时间是深夜,以“露荷”点出季节是初秋,展现了一个月照深宫、残荷泣露的画面,为这座荒寂的废苑增添了凄清的色彩,把环境气氛渲染得更为悲怆。(答烘托且分析有理也对)(4)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荒苑静”“空”“寂无踪”“声断已随风”“野塘”‎ 等景物无不呈现出一派荒寂凄凉的境界,表达了作者对昔盛今衰的感慨,抒发了作者的“黍离之悲”。(一点3分,两点6分)‎ ‎25.略 ‎26.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