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 1 - 新余市 2019—2020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答案应填在答题卷相应的空格内. 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第 I 卷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中国小说史略》(以下简称《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较早的古 代小说专门史之一。除了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之外,《史略》还对西方近现代学 术方法进行了有效借鉴。 首先,鲁迅重视文学与社会的关系,尝试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中国古代小说的某些现 象。 对于《世说新语》,鲁迅认为“汉末士流,已重品目,声名成毁,决于片言”,正因为 这样的社会环境,《世说新语》才会“成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关于宋传奇与唐传奇的不同, 鲁迅认为前者 “大抵托之古事,不敢及近”,因为“宋好劝惩,摭实而泥,飞动之致,眇不 可期,传奇命脉,至斯以 绝”。正是由于宋朝较唐朝重理念,尚说教,好教训,所以宋传奇 必然立论“高尚”,强求劝诫,缺少世俗气和人情味,缺少唐传奇的生气和活力。 其次,鲁迅重视核心概念的阐释。在中国古代小说史研究中,他在考证的基础上率先阐明 了小说概念的内涵。他认为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到了唐传奇时才真正孕育成熟,“小说亦如 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 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鲁迅认为唐传奇真正具备了小说“有意 识地 讲故事”的特征,而且为了讲好故事,开始注重语言和修辞的“文辞华艳”“叙述宛 转”等“主体 性”元素,并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文体。 再次,鲁迅运用西方近代科学研究的归纳方法,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较为科学的分类并 总结其特点。对于魏晋六朝小说,鲁迅用“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进行分类;对宋代的短 篇白话小说,用“话本”和“拟话本”予以命名;对明清小说,则用“人情小说”“神魔小 说”“讽刺小说”“狭邪小说”和“谴责小说”分类。这样的归纳,不但对浩繁的中国古代 - 2 - 小说进行了区分,而且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或形式上的特点。 鲁迅对中国古代小说的研究,阐明了小说与社会的关系,厘清了古代小说概念内涵,归 纳分析了其类型和特点,从而使中国古代小说史的书写核心概念明确,研究体系规范,学科 意识突出。 鲁迅在《史略》中所形成的方法论,对其后的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可谓泽被后世。游国恩的《中国文 学史讲义》就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史略》方法论的影响,也注重社会环境对文学现象和文 学风格的影响,游国恩认为,谈玄之风的流行导致了魏晋文学重辞藻、尚韵律的诗赋风格。 今天,鲁迅当年所期盼的“大家动手,研究戏剧的写戏剧史,研究诗的写诗史,研究汉 的写汉,研究唐的写唐”之局面早已实现,在中国文学史的撰写、出版和研究已经呈现出雨 后春笋般的繁盛局面时,在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面临着“文学史研究立足中国本位”的命题 时,我们不应忘记《史略》在中国文学史发韌期所做出的贡献。 (摘编自刘东方《<中国小说史略>的传世价值》) 1.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略》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学术的校勘考证方法,还融合了西方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 对此后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B. 鲁迅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分析《世说新语》成为“名士教科书”的原因,认为是当时“读书 人非常重视品评声名的好坏,全在于只言片语”的社会环境使然。 C. 鲁迅厘清了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内涵,较为准确地概括了中国古代小说内容及形式上的特 点,明确了古代小说史书写的核心概念。 D. 游国恩在《中国文学史讲义》中对魏晋文学诗赋风格形成原因的分析,一定程度上受到了 《史略》方法论的影响。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分论点层层递进,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史略》对西方近 现代学术方法的有效借鉴。 B. 文章第二段采用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手法,列举了宋传奇的一些缺点,进而阐述了唐传 奇比宋传奇更富有生气和活力。 C. 文章第四段通过引述鲁迅对古代小说分类或命名的具体做法,论证了鲁迅运用西方归纳方 法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是具有价值的。 D. 文章结尾着重分析了《史略》的研究方法对后世中国文学史撰写和研究的重要影响,凸显 - 3 - 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史略》是中国学术史上最早的论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专著,为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 立做出了贡献。 B. 古代小说从六朝的粗陈梗概演进到唐传奇的“文辞华艳”“叙述宛转”,标志着古代小说 从萌芽走向成熟。 C. 鲁迅历时十余年完成的《史略》对中国古代小说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此中国古代小说史 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D. 当下中国文学史研究面临着“立足中国本位”的命题,需要我们从《史略》中获取启示, 思考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答案】1. A 2. A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 如本题“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 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 项,“融合了西方各种有效的研究方法”是错误的。由原文“《史略》还对西方近现代学术 方法,进行了有效借鉴”可知,《史略》融合的是“西方近现代学术方法” ,属于扩大了范 围。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 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 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 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A 项,“主体部分分论点层层递进”是错误的。文章主体部分采用的是并列式的论证结构。 故选 A。 【3 题详解】 - 4 -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 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 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 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 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 保持一致。 A 项,“中国学术史上最早的论述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的专著”表述错误,应该是“是中国学 术史上较早的古代小说专门史之一。” B 项,“标志着古代小说从萌芽走向成熟”是错误的。将魏晋六朝小说视为中国古代小说的萌 芽期,无中生有。 C 项,未提到”中国古代小说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由原文“鲁迅在《史略》中所形成的 方法论……为现代学术意义上的中国文学史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可知,仅做了贡献,题 干属于无中生有。 故选 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 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 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 “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 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 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 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 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 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 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 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 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 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 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 - 5 - 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 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 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 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 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 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 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 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 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粮食产量突破 13000 亿斤。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 年稳定在 12000 亿斤以上。国内粮食市场的基本稳定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大贡献。 “我国人口众多、农业资源人均占有水平低,虽然近年来粮食连年丰收,仍然无法完全 做到自给自足。国际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中国粮食行业协会会长于旭波说。 我国耕地占全球近 10%、淡水资源占 6%,却要养活全球近 20%的人口,资源与人口完全不对等。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正由“吃得饱” 向“吃得好”转变,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需要通过国际贸易来适当调剂余缺。 增强保障粮食安全应该植根于国内粮食供应基础之上。目前全球粮食贸易量每年在 4 亿 吨左右,仅占我国年消费量的三分之二。此外,当前我国粮食个别品种供求矛盾突出,大豆 对外依赖程度超过 80%,优质粮食供给成为“短板”。 我国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但从中长期看,无论中国还是全球,粮食安全都隐患不少, 风险仍然存在,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扩大贸易流通,促进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提升整体 粮食安全水平。 (刘慧《我国筑牢粮食安全屏障》,选自《经济日报》2019 年 1 月) 材料二: “到 2020 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18.65 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 15.46 亿 亩,确保建成 8 亿亩,力争建成 10 亿亩高标准农田。”1 月 24 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土 资源部部长姜大明在解读《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和改进占补平衡的意见》时说。 - 6 -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说:“严格实施耕地的数量保护,既要‘少占’,也要‘补足’。 就是说要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同时要拓展补充耕地渠道。”对于加强保护耕地质量,余 欣荣说:“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 耕地的综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不论任何时候都必须首先把关 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王立彬《“农地农用”原则碰不得》,选自《光明日报》2018 年 9 月) 材料三: 《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显示,近 5 年来,在耕地、淡水等资源约 束加剧的情况下,科技对我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不断加大,粮食产量自 2013 年以来连 续 5 年都稳定在 12000 亿斤以上。在品种上,2012 年以来我国选育推广了超级稻、节水抗旱 小麦等一大批稳产高产新品种;在技术上,面向全国发布推广了粮食稳产增产、农业防灾减 灾、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储运保鲜等先进实用的技术;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全 生育期作业机械已基本形成规模。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 2012 年的 53.5%提高到 2017 年 的 57.5%。 数据显示,2014—2017 年,全球农业领域论文总发文量排名前 5 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 国、英国、巴西和印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所长孙坦指出,中国是 2014—2017 年全球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但授权率仅为 13.2%,在二十二个国家中排名第九。 中国发明人主要申请地区仍在本国,国外专利布局量相对较低,技术创新主体主要由高校和 科研机构组成,农业企业表现极弱。 (摘编自杨舒《专家解读<中国农业农村科技发展报告(2012—2017)>》)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从 2013 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多年连续增产且稳定在 12000 亿斤以上,有力地稳定了我 国粮食市场,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B. 我国粮食目前仍无法做到完全自给自足,而且老百姓对粮食消费的需求又不断升级,导致 部分粮食出现了较大供求缺口。 C. 到 2020 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18.65 亿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 15.46 亿亩, 这是国家对耕地保护的要求。 D. 近几年来,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提升,对粮食生产的支撑作用不断加大,主要表现 在品种、技术和农业机械方面。 - 7 -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耕地和淡水资源都不及全球的十分之一,人口却近全球五分之一,这种资源与人口不 对等的现状,使粮食供应格外重要。 B. 个别普通粮食品种供求矛盾突出和优质粮食供给成为“短板”反映出我国粮食供应的结 构问题,需要优化我国粮食供给结构。 C. “少占”意味着强化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转用管控,“补足”则意在治理退化耕地,修复 污染耕地和统筹推进耕地休养生息。 D. 尽管我国农业发明专利申请量多,但质量方面仍有不足,农业技术创新主体结构需调整, 要提升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实力。 6.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主要从哪三个方面下功夫?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A 5. C 6. ①严守耕地面积底线,保护耕地质量;②加强国际合作,使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③发 展农业科技,促进粮食生产。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观点或概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 选择“正确”或“错误”等要求。这类题要认真读图,从文中基本概念、重要语句、图表、 引述的资料获取信息,结合选项进行准确解读,常见错误有漏掉信息、以偏概全;因果倒置、 主客互换;未然已然、信息有变;无中生有、查无实据。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 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要求选择“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 项,选项所说“多年连续增产”属于无中生有,材料中只说“我国粮食产量已经连续多年 稳定在 12000 亿斤以上”,并无涉及“多年连续增产”。 故选 A。 【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弄清题干的 要求。其次,要回归文本,吃透文本表达的观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然后浏览选项的内 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推敲琢磨。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 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宜采用排除法。 C 项,曲解文意,据材料,“补足”指补充耕地,“治理退化耕地,修复污染耕地和统筹推进 耕地休养生息”是保护耕地质量的措施。 - 8 - 故选 C。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 样几点:①根据要求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②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 标之后,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③准确寻找,筛选提取。材料一,主 要讲述了全球粮食安全隐患依然存在,使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如材料一:第二自然段“国际贸易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第三自然段“目前全球粮 食贸易量每年在 4 亿吨左右”“当前我国粮食个别品种供求矛盾突出,大豆对外依赖程度超 过 80%,优质粮食供给成为‘短板’”;第四自然段“无论是中国还是全球,粮食安全都隐患 不少,风险仍然存在,需要各国加强合作,扩大贸易流通,促进全球粮食资源合理流动,提 升整体粮食安全水平”。材料二,主要讲了农业耕地面积和耕地质量的问题。答案第一点在 材料二中有明确的表述:一是“到 2020 年全国耕地保有量不少于 18.65 亿亩,永久基本农田 保护面积不少于 15.46 亿亩,确保建成 8 亿亩,力争建成 10 亿亩高标准农田。”“严格实施 耕地的数量保护,既要‘少占’,也要‘补足’”即要保证足够的农业耕地面积建设。二是 “耕地是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在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积极开展退化耕地的综 合治理,污染耕地的治理修复,统筹推进耕地修养生息”即是在开发利用耕地的同时要保证 耕地质量不受污染损害。材料三,主要讲了农业科技和粮食产量之间的关系。如“科技对我 国粮食单产水平提高的贡献不断加大”“2012 年以来我国选育推广了超级稻、节水抗旱小麦 等一大批稳产高产新品种;在技术上,面向全国发布推广了粮食稳产增产、农业防灾减灾、 农机农艺融合、农产品储运保鲜等先进实用的技术”“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由 2012 年的 53.5%提高到 2017 年的 57.5%”。即开发先进实用的农业科技可以有效促进粮食稳产高产。 【点睛】解答筛选概括文中信息题要遵循三个步骤。①一个原则:忠于原文。②两个观念: 一是整体观念。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是联系观念。联系全文,联系主题。③ 三个步骤:第一步:速读文章,了解大意;第二步:根据试题,精读文章;第三步:根据原 文,结合题目,巧妙作答。凡是归纳“措施,举措”题,先结合文本筛选,然后,用动宾短 语来归纳。比如“构建……”;“引导……”;“支持……”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远方 许达然 - 9 - ①似乎远方总是使人向往的。 ②其实有美的远方,有丑的远方。 ③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远方的平房变成宫殿,远方的小 溪变成大江,远方的强悍变成温驯,冰雪封蔽的远方变成绿土。一些最坏的形容词,也可能 被加在我们所不喜欢的远方。 ④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几乎每个人都有远行的冲动。雪莱的回忆——“我曾 是远方原野的浪人,我曾航过大河”——也几乎是每个人的梦。远方的漫游,虽然掺着乡愁, 却一直在开展人们的胸怀,成熟人们的思想。古希腊的两位史学家希罗多德与修西底德斯和 我们的司马迁一样曾漫游远方,而写出那么有气魄的历史!年轻时远游埃及,看到了与雅典 不同的另一型态的文化,使柏拉图开拓了视野,而影响到他“理想国”的著作。人间到处可 以找到异乡人,远方的憧憬把他们带到异乡,甚至在异乡成功了他们的事业。300 多年前, 英国有个年轻人离开了故乡来到他的远方伦敦,给了我们不朽的礼物——莎士比亚的戏剧。 ⑤如果有人卖梦,小孩子也许要买长大的梦。小孩子期望自己长大,而可以无羁地去远 方的梦土远游。这虽是小说里天真的对话,其实也是真实人生的写照。 ⑥从童年的梦里醒来,年轻人有着遥遥的前程,遥遥的前程是一连串的远方。一切对他 好像那么远,连死亡对他也是远的。也许他一无所有,却至少有一股澎湃的热血与勇气。也 许他不知走向哪里,却有着走向远方的决心。远方也许是凶恶的敌人,但他依然向前。远方 也许有暴风,有狂澜,但他依然把船向前驶去。远方也许像非洲的莽林,满布死亡,但他依 然走近。远方也许是荒漠,但乐园是开拓了的荒漠,他要去,去那远方。还有什么喜悦比抵 达梦土更使人歆羡?——那第一批到达新英格兰的清教徒,看到的梦土虽荒凉,却高兴得跪 下来感谢上帝。也许他在远方造乐园。也许他又觉得老家是亲密的远方。也许他死在远方。 也许他从远方回乡。也许他凯旋。即使手上一无所得,他的心里仍有收获:有一天,可以告 诉别人,他曾去过远方,那很少人去过的荒漠! ⑦幻想可以点缀生命,但只是远方的云不能构成天空。向往可以活泼生命,但不是人生。 我们总不能成天幻想远方,只是向往,只是想往,而抛弃现实。曾看过赛克爵士写的《探险 史》,那是人类从古到今,用行动去实现抵达远方的奋斗记录。如果只是向往,远方依旧是远 方,向往永不能成为历史。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天文家总是全神观望天空,有一次不小心跌 到井里去了。他呼救后邻人跑来,知道了他落井的原因后,就跟他说:“你怎么只注意天上 的东西而不注意地上的呢?”伊索的这一则寓言,真的是要告诉我们些什么的。 ⑧无论我们到哪里,天空总在上面。远天的星辰以常年的静默逗人遐思。我们发现一颗 - 10 - 星,却另有一颗星。如果人生是无涯的嵯峨山脉,那么活着就是一连串对远方的向往与朝圣, 我们到了一个远方,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无穷的远方,有限的生命,使人抱志饮恨。 一个刚会走路,在生命黎明的小孩,也会有他的远方;一个走过长程,进入生命黄昏的老人, 仍会怀抱着他的远方。多少英雄要以有限的生命去征服无穷的远方,但远方依旧微笑,而英 雄却一个个倒下。圣海伦岛曾经是年轻的拿破仑的远方,却也是老迈英雄倒下的孤岛。你, 人生旅程上的英雄,有一天也会在远方的微笑里倒下——那不是悲剧,那是命运。 ⑨总是有许多人愿舍弃眼前的幸福到远方去,就让他们去吧!不必用佳肴把志在高空的 鸟桎梏在笼子里,尽管笼子很大,笼子不是天空。 ⑩或美或丑,对你,远方仍是温柔的有力的挑战,你去吗? (有删节)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中的“远方”意蕴丰富,耐人寻味,既指空间距离上的远方,又指人们在生命中不断 追求的理想与境界。 B. 第三段列举了人们对远方的各种幻想,并揭示了人们幻想远方时的心理特征,进而引发下 文对“远行”的议论。 C. “血液里似乎遗传着流浪的鲜红”,点明了人们对远方的追求和向往是与生俱来的,并强 调了这种情感的热烈。 D. 作者在第八段用“命运”一词来评价拿破仑的英雄末路,表达了远方难以到达的观点,流 露出宿命论的感伤。 8. 文章末段说“远方仍是温柔的有力的挑战”,为什么远方是“温柔”“有力”的挑战 ?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9. 本文围绕“远方”展开,行文妙趣横生,请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写出“妙趣”的? 【答案】7. D 8. 因为远方的“温柔”充满着神秘的诱惑,对人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是人 对未来的憧 憬和希冀。之所以说它“有力的挑战”是因为远方也有“丑的远方”,它是“莽 林”荒漠”, 更意味着陷阱与死亡,这对我们的意志、体力就是一种挑战;所以面对远方, 如果没有迎难 而上、 锲而不舍的挑战精 神是不可能见到更美的风景的。 9. 事例鲜活丰富,寓抽象的“远方”于具体可感的故事中;语言清新又不乏哲理和诗意,让 人颇有启发和教益;全文紧扣“远方”,形散神聚,内容丰富,见解独到,妙趣天成。 【解析】 【7 题详解】 - 11 - 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 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 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 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对文 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D 项,曲解文意,错在“表达了远方难以到达的观点,流露出宿命论的感伤”这个地方。从原 文“你,人生旅程上的英雄,有一天也会在远方的微笑里倒下——那不是悲剧,那是命运”, 作者以英雄拿破仑的人生作为例子说明:远方是无穷的,生命是有限的;我们到了一个远方, 却又有另一个远方在呼唤。这也说明并不是远方难以到达,而是有无穷的远方。这也是作者 对生命和远方的领悟,是一种达观、彻悟,而不是“宿命论的感伤”。 故选 D。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理解文章重要语句,品味其丰富含义及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理解句子的 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文章末段说“远方仍是温柔 的有力的挑战”,为什么“远方是温柔的”“有力”的挑战?分别理解:“温柔”是指远方 是美丽的、神秘的,令人憧憬的。越远越朦胧,越朦胧越神秘;那神秘常使我们幻想。而“有 力的挑战”是指远方是无穷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到了一个远方还有另外的远方需要抵 达。同时,一味追求所谓的远方,而不顾及现实,就会像那个只知道仰望星空,而不脚踏实 地,最终掉进井里的天文学家一样。这就是一种矛盾,而这个矛盾对于远方的执着追求来说 就是一种“有力的挑战”。总之,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温柔的”“有力的挑战”的内涵即可。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散文丰富意蕴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 主题和情感。然后仔细阅读题干,根据题目要求再次回归文本,找出题目要进行探究阅读的 部分,从语言特点、读者的感受、旨趣的揭示等方面进行探究即可。本文围绕“远方”展开, 行文妙趣横生,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文章是如何写出“妙趣”的?回答“如何”,应作两个方 面的思考:作者采用了怎样的高超技法(手法)表现这个“妙趣的”;其次,文章是从哪些 方面体现了这个“妙趣”的?这篇哲理性的散文,符合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语言富有理趣, 读来令人幡然醒悟;另外一个方面,作者素材丰富,信手写来可以说事例具体而生动,无论 是拿破仑的例子,还是赛克爵士写的《探险史》;抑或是寓言中的天文学家的故事,都让人在 - 12 - 直观可感的故事中获得启发。文笔流畅,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寓抽象的道理与生动的事例 等等,这正是作者写得如此妙趣横生的原因。 【点睛】如何把握文学类作品的主旨 1.从重点语段上找突破;(1)抓标题与文体;(2)抓“文眼”;(3)抓对全篇有概括性的句、 段;(4)抓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议论、抒情性的句、段; 2.从写作材料(题材)上看作者用什么来表达感情,以此来把握文章的主旨;(1)借景抒情, 通过对所写景物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2)寓情于物(托物言志),通过对所写之物的分 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3)借事抒情,通过对所写之事的分析去体味作者的感情; 3.从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思想发展上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曾祖仁本,仕为礼部侍郎,同东西台三品..。憬志行峻洁, 不自炫贾。宝应中,方营泰、建二陵,用度广,又吐蕃..盗边,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 礼从俭,士林叹美。湖南观察使李承表憬自副。承卒,遂代之。召还,阖门不与人交。贞元 中,咸安公主降回纯,诏关播为使,而憬以御史中丞副之。向时使者多私贵,以市马规利入, 独憬不然。使未还,尚书左承缺,帝曰:“赵憬堪此。”考功岁终,请如至德故事课殿最, 憬自言荐果州刺史韦证,以贪败,请降考。校考使刘滋谓憬知过,更以考升。窦参当国,欲 抑为刺史,帝不许。参罢,进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陆贽同辅政。贽于裁决少所 让,又徙憬门下侍郎,由是不平,自以不任职,数称疾。时杜黄裳遭阉人谗诋,穆赞、韦武、 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构摈,势危甚。憬救护申解,皆得免。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 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憬精治道,常以国本在选贤、节用、薄赋敛、宽刑罚, 恳恳为天子言之。帝皆然之,下诏褒誉。辅政五年,卒,年六十一。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 惜之。赠.太子太傅,谥曰贞宪。憬性清约,位台宰,而第室童获犹儒先生家也。得禀入,先 建家庙..,而竟不营产。其镇湖南也,令孤峘、崔儆并为部刺史,不守法,憬以正弹治之,皆 遣客暴憬失于朝。及为相,乃擢儆自大理卿为尚书右丞,峘方贬衢州别驾,引为吉州刺史, 人以为贤。 选自《新唐书赵憬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 13 - B. 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C. 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D. 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三品,文中指官员的某个等级。古代把主要官职分为九等,从最高一品到最低九品。 B. 吐蕃,古代藏族在青藏高原建立的政权。唐朝时,与唐频繁通使,经济文化关系密切。 C. 赠,文中指赠官。赠官是古代中国的政治行为,意为给已死的官吏或其先辈追封官爵。 D. 家庙,即祖庙,是古代祭祀祖先的活动场所,古代的普通家庭和有官爵者都建有家庙。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憬精通治理。他精通为政之道,认为国家的根本在于选贤、节用等,经常向皇帝进言, 得到皇帝的嘉奖。 B. 赵憬遭到排挤,愤愤不平。窦参想把赵憬贬为刺史。皇帝没有答应,赵憬与陆贽共事,陆 贽比较强势。把赵憬调职,赵憬感到不平,多次称病。 C. 赵憬深得信任,考绩优良。他被皇帝点名担任要职;年终评定考核等级,他因有贪污嫌疑, 请求降级,但有关官员还是提升了他的考核等级。 D. 赵憬清廉节俭,为人宽容。他身居高位,但不讲求排场,不置产业,他跟令孤峘、崔儆有 过节,后来却不顾前嫌,先后提拔了这两个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下荐饥,憬褐衣上疏,请杀礼从俭,士林叹美。 (2)其息上卒时稿奏,帝悼惜之。 【答案】10. A 11. D 12. C 13. (1)天下连年灾荒,赵憬以平民身份上疏,请求简化礼仪从俭行事,文人士大夫称赞他。 (2)他的(赵憬的)儿子呈上他去世前留下的奏章草稿,皇帝悼念怜惜他。 【解析】 【10 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 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 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 BD 项,“贽”指“陆贽”,作“极言其奸”的主语,“言”为谓语,“其奸”为宾语,意思 是“陆贽极力陈说裴延龄的邪恶”,意思独立,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D 两项; - 14 - C 项,“遂罢贽”中,“遂”表示结果,之前断开,排除 C 项。 再结合本句大概意思“当初,陆贽约好赵憬一起除掉裴延龄,等到奏对时,陆贽极力陈说裴 延龄的邪恶,皇帝变了脸色,赵憬不帮他说话,于是罢免了陆贽,赵憬于是开始执掌政权”, 句子可以断开为:初/贽约共执退延龄/及对/贽极言其奸/帝色变/憬不为助/遂罢贽/乃始当国 / 故选 A。 【11 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 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 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 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 项,“古代的普通家庭和有官爵者都建有家庙”错误,古时有官爵者才能建家庙,作为祭祀 祖先的场所。 故选 D。 【1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 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下 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项,“他因有贪污嫌疑”错误,原文“憬自言荐果州刺史韦证,以贪败,请降考”,意思是 “赵憬说自己推荐果州刺史韦证,因为贪污废黜,请求降低自己的考核等级”,可知他推荐 了果州刺史韦证,韦证因贪污被废黜。 故选 C。 【1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1)中“荐饥”,连年灾荒;“褐衣”,平民;“杀”,简化;“士林”,文人士大夫。 (2)中“其”,代词,他的,指赵憬的;“息”,儿子;“上”,呈上;“卒”,死;“悼 惜”,悼念怜惜;“之”,代词他,代指赵憬。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 - 15 - 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 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 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赵憬,字退翁,渭州陇西人。他的曾祖父叫赵仁本,做官担任礼部侍郎、同东西台三品。 赵憬志行高洁,不炫耀自己。宝应年间,朝廷正营造泰、建二陵,用度很大,另外吐蓄侵犯 边境,天下连年歉收,赵憬用平民身份上书,请求简化礼仪从简行事,士人们赞美他。湖南 观察使李承上表让赵憬担任自己的副使。李承去世,于是赵憬代替他。后来被召回京城,他 闭门不与人交往。贞元年间,咸安公主下嫁回纥,皇帝下诏令关播为使臣,并命赵憬以御史 中丞的身份做副使。从前使者多携带私物,用来买马谋求利润收入,只有赵憬不这样。出使 还没有回来,尚书左丞的位子空缺,皇帝说:“赵憬可以担任这个职位。”于是就任命他。 年终时考核官员请示,请按至德旧例考核政绩优劣,赵憬说自己推荐果州刺史韦证,因为贪 污废黜,请求降低自己的考核等级。校考使刘滋认为赵憬知道自己的过错,更提高了他的考 核等级。窦参执掌政权,想要把赵憬贬为刺史,皇帝不答应。窦参被罢免后,赵憬被提升为 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陆贽一同辅政。陆贽在裁决政事时很少谦让,又将赵憬改 为门下侍郎,赵憬因此内心不平。自称不能胜任官职,多次称病。当时杜黄裳遭到宦官的低 毁,穆赞、韦武、李宣、卢云等为裴延龄诬陷排斥,形势很危险,赵憬救助他们,为其辩解, 后来全部获免。当初,陆贽约好赵憬一起除掉裴延龄,等到奏对时,陆贽极力陈说裴延龄的 邪恶,皇帝变了脸色,赵憬不帮他说话,于是罢免了陆贽,赵憬于是开始执掌政权。赵憬精 通治国之道,常认为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选用贤才、节约开支、减轻赋税、宽缓刑罚,恳切 地向天子陈说这些。皇帝都同意了,并下诏褒奖。辅佐朝政五年,去世,终年六十一岁。他 的儿子呈上他去世前留下的奏章草稿,皇帝悼念怜惜他。赠太子太傅,谥号为贞宪。赵憬生 性清廉节俭,位至宰相,而府第中的童仆还如同儒学先生之家的。得到傣禄,先修建家庙, 而始终不置办家产。他镇守湖南时,令孤峘、崔儆并都在辖区内担任刺史,不遵守法度,赵 憬依法批评处置他们,他们都派遣门客到朝廷揭发赵憬的过失。等到他担任宰相,又将崔儆 从大理卿提拔为尚书右丞,令孤峘正被贬任衡州别驾,赵憬又引荐他为吉州刺史,人们都认 为赵憬为人贤能。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 16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赠何七判官昌浩 李白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注】济南生即西汉伏生,名胜,济南人。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传九篇, 即今文《尚书》。汉文帝时召伏生,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的“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两句,直接点出作者积郁于心的“惆怅”。 B.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二句,上承“解世纷”用以状写作者想要隐居过自由自在的 生活。 C.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诗人用管仲、乐毅来比喻何昌浩,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 怀抱。 D. “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表示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样,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而决不 能像长沮、桀溺那样做逃避现实的隐士。 15.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 【答案】14. B 15. 情感表达特点: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对比,用典 (1)直接抒情:开篇四句,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直接抒发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的远大。(2)间接抒情:第一,用典。“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 群” 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样,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而决不能像长沮、桀溺那 样做逃避现实的隐士。第二,对比。“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表明自己面对安史之乱的 混乱局面,即使已年逾花甲,也不会像伏生那样,老死于经文之中,于国于民毫无补益。 【解析】 【14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 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 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 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分析, - 17 - 不正确的一项”。 B 项,“上承‘解世纷’用以状写作者想要隐居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错误,“心随长风去,吹 散万里云”二句,应是上承“解世纷”以状写理想与抱负的远大。 故选 B。 【15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抒情的方式,评价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 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然后回顾诗 歌抒情的技巧,接着联系具体的诗句作答。诗歌情感的表现方式如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抒情等。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意思是“有时我忽觉心情惆怅,兀 然独坐直至夜半。天亮时空怀壮志,仰天长啸,欲为世间解乱释纷,一展怀抱”,“惆怅”“思 欲”等表明这是直接表达情感,直接点出积郁于心的“惆怅”;“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 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意思是“我的心随长风直上万里,吹散天空中的浮云。我羞作济 南伏生,九十多岁了还在啃书本,吟诵古文”,前两句状写理想与抱负的远大,后两句是反 面的对比,就李白看来,面对安史之乱的混乱局面,即使自己已年逾花甲,但也不能像伏生 那样,老死于经文之中,于国于民毫无补益;“思欲解世纷”用了战国时鲁仲连的典故,表 明自己想要解除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苦难,“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意思是“我 想您终会一起建功立业,岂能一辈子与长沮、桀溺为伍呢”,表明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样,为 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而决不能像长沮、桀溺那样做逃避现实的隐士。由此看来,考生可以围 绕直接抒情、用典抒情、对比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三次对鲲鹏进行描写,开篇第一次描述鹏的脊背时,是“________”, 第三次引用商汤与棘的对话描述鹛的脊背时,则是“_______”,这些在细节上相互补充,使 鲲鹏形象更为充盈、饱满、神妙。 (2)《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的愁情,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的诗句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不知其几千里也 (2). 背若泰山 (3). 袅袅兮秋风 (4). 洞庭 - 18 - 波兮木叶下 (5). 覆压三百余里 (6). 隔离天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型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 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袅、庭、覆。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前童,始建于南宋,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地理环境独特的江南古镇。古镇 村落至今保留着规模宏大的古民居建筑,童姓祖先按“回”字九宫八封原理,把溴水引进村 庄,溪水挨户环流。近年来,前童镇大力发展旅游业,通过继承和发扬木雕、根雕等传统文 化技艺,吸引了众多文创工作室_____,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历史文化街区。在古镇村民的热情 欢迎中,国际友人们“打卡”了职思其居、明经堂等历史遗述,品尝了当地赫赫有名的“前 童三室”——老豆腐、空心豆腐、豆腐干。美味的特色小吃、明清建筑的古朴对外国友人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 )。 古镇老街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里红妆”传统婚礼热闹 开启。来自摩洛哥的安娜对中国传统文化___,她和丈夫一起穿上了大红戏服,______了一场 经典中式婚礼。“起轿,出发!”随着媒婆的司仪声,整支婚礼队伍 地从老街出发,轿 中的安娜笑靥如花。 17. 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入住 情有独钟 体会 轰轰烈烈 B. 入驻 一见钟情 体验 轰轰烈烈 C. 入驻 情有独钟 体验 浩浩荡荡 D. 入住 一见钟情 体会 浩浩荡荡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美味的特色小吃、古朴的明清建筑给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 古朴的明清建筑、美味的特色小吃给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 美味的特色小吃、古朴的明清建筑对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古朴的明清建筑、美味的特色小吃对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19 - A. 总之,古镇的历史遗存可谓丰富多彩 B. 沿街的非遗工作室也吸引了不少老外的注意 C. 除了古镇的历史遗存,沿街的非遗工作室也吸引了不少老外的注意 D. 古镇的历史遗存固然吸引了不少老外的注意,沿街的非遗工作室更为引人 【答案】17. C 18. B 19. C 【解析】 【17 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正确理解词义是前提,能辨明语义的轻重、色 彩的褒贬、适用的对象的差异等方面是保证。在具体的语境中,考查其搭配是否得当,使用 是否得体,照应是否周密是关键。 入住:住进,特指房屋建筑完工并交付使用后,房屋业主住进新住宅。入驻:进去,驻留。 一般指单位进驻某个地方。句中陈述对象是“文创工作室”,选用“入驻”更恰当。 情有独钟:是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其上面。一见钟 情:指男生或女生一见面就对对方产生了感情,一见面就喜欢上对方。句中说的是安娜对中 国传统文化有感情,故选用“情有独钟”。 体会:体验领会或体验领会到的东西,多指思想感情。体验:一指亲身经历,实地领会;二 指通过亲身实践所获得的经验;三指查核、考察。句中指实地感受当地的婚俗,故选用“体 验”更好。 轰轰烈烈: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浩浩荡荡:原来形容人多,声势 广大的样子;后来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句中描述的是婚礼队伍庞 大,故选用“浩浩荡荡”。 故选 C。 【1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 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 句的常见类型。 原句存在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和不合逻辑的语病。前文先介绍民居,后介绍小吃,由宏观到 微观,才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与习惯。 A 项,“美味的特色小吃、古朴的明清建筑”语序不当。 C 项,“美味的特色小吃、古朴的明清建筑”语序不当;“对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 - 20 - 客颠倒,不合逻辑。 D 项,“对外国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主客颠倒,不合逻辑。 故选 B。 【19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 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 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 此处所填的句子是一个过渡句,上文说的是古镇的历史遗存,下文说的是沿街的非遗工作室, 选择时注意与上下文的连贯和衔接。 A 项,只注意上文,而没有考虑与下文的连贯。 B 项,只引出下文,而忽略了与上文的连贯。 D 项,“固然……更……”逻辑关系错,原文没有递进关系。 故选 C。 【点睛】近义词辨析,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 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 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 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 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 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穿越时空是指从一个空间里通过某种途径,转移到另外一个不同的时空。科学家表示, 时光之旅在理论上其实是可行的,但穿越并不是将人类带回过去,_______ 。根据爱因斯坦 提出的狭义相对论,假如你乘坐飞船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驶向某个地方,到达后你将会发现, 这段行程你仅用了几个小时,然而目的地已处于几十年后的时空中。也就是说,你飞船上的 时间相对于地球时间___②。 这一观点也已被证实。科学家利用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加速器, 将质子运行到了 99.9999991%光速。研究人员根据狭义相对论计算出,在这样的速度下,质子 所经历的 1 秒,相当于地球上的 11 个月。所以当你的运行速度越接近光速,________。 【答案】 (1). 而是把人类带到未来 (2). 变慢了 (3). 实现时空穿越的几率也就 越大 - 21 -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 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需要补写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 还要注意字数的限制。整段文字论述的是相对论上的“穿越时空”理论;第一个空从“穿越 并不是将人类带回过去”和“这段行程你仅用了几个小时,然而目的地已处于几十年后的时 空中”可知,不把人带回过去,而是送到了几十年后的时空,即“而是把人类带到未来”; 第二个空既然“这段行程你仅用了几个小时,然而目的地已处于几十年后的时空中”,可见 你的时间与地球时间比,过的更慢,因此是“变慢了”;第三个空“在这样的速度下,质子 所经历的 1 秒,相当于地球上的 11 个月”可知,越接近光速,就越有可能穿越时空,到达未 来,即“实现时空穿越的几率也就越大”。注意字数限制。 【点睛】做这类题目要认真阅读语段,明确语段讨论的话题,然后认真推敲每一处空白处与 上下文的关系,做到填写每一处空白处,既要做到前瞻又要后顾,这样即可根据上下文的内 容填写上恰当的语句,使上下文连贯通顺,另外一定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隐性要求,按要求 作答。 21.下面文段有五处存在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 确流畅。 ①发展是摘掉贫困的总办法。②中国始终在发展的基础上根据阶段性目标,③力所能及地将 发展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倾斜,④推动扶贫工作从“造血式”向“输血式”转变,⑤ 既扶贫又扶志,从根本上根治贫困顽疾。⑥现在正处于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⑦这个崭 新的历史现场,⑧我们要用文学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⑨引导新乡村不断向善、向上、 向好发展,⑩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答案】①“摘掉”改为“甩掉”,或在“贫困”后面加上“帽子”。④“‘造血式’向‘输 血式’改为‘输血式’向‘造血式’”。⑤“根治”改为“医治”或删掉“从根本上”。 ⑥“振兴”后面加“的时期”。⑦“这个”前加“在”。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是否得体的能力。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正确使用谦 敬词语。“家大舍小令外人”。(2)正确使用书面语、口语。(3)避免合同语言的歧义、歧 解。(4)一些词语(包括成语),它用于某一方是固定的,不能改变。 ①“摘掉”“贫困”动宾搭配不当,改为“甩掉”,或在“贫困”后面加上“帽子”。④因 不合逻辑导致语序不当,应该先“输血”,再“造血”,“‘造血式’向‘输血式’改为‘输 - 22 - 血式’向‘造血式’”。语义重复,“根治”与“从根本上”重复,“根治”改为“医治” 或删掉“从根本上”。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词,“振兴”后面加“的时期”。⑦成分 残缺,“这个崭新的历史现场”缺介词,“这个”前加“在”。 【点睛】语言表达要做到“得体”,应学会“三看一理解”: (1)看文体,注意语体色彩。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两种。书面语又有几种变体:公务语体、 文艺语体、科技语体和政论语体等。口语通俗易懂,自然灵活,适用于日常交际对话及广播 稿等。 (2)看场合,注意“因境设辞”。 (3)看对象,注意讲究分寸。 (4)理解常见敬词与谦词的意义和用法。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米芾任无为州监军时,见衙署内有一立石十分奇特,高兴得大叫起来:“此足以当吾 拜!”于是命左右为他换了官衣官帽,手握笏板跪倒便拜,并尊称此石为“石丈”。《素园石 谱》中称“米颠的书法纵横千古,或许就是从石中悟入”。 ②1970 年 12 月 7 日,联邦德国总理维利·勃兰特冒着凛冽的寒风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 纪念碑下。他向纪念碑献上花圈后,肃穆垂首,突然双腿下跪,并发出祈祷:“上帝饶恕我 们吧,愿苦难的灵魂得到安宁。” ③2020 年 1 月 2 日,面对全身大面积深度烧伤的高龄患者,浙江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 伤科主任医师牟晓欣为其做植皮手术。为减轻老人被翻身植皮的痛苦,她很自然地就跪了下 来……20 多分钟后,手术做完,她双腿发麻,在同事的搀扶下才勉强站起了身。 以上材料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感悟和联想?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 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 【答案】【范文】 跪地做手术,帅的是医者仁心 想让病人少受苦,女医生跪地做手术——这几天,浙江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烧伤科主任 医师牟晓欣跪地为病人做手术的照片刷屏朋友圈,惹来无数心疼。 站着做手术是标配,跪着做手术显然罕见。面对全身大面积深度烧伤的高龄患者,牟医 - 23 - 生主刀给其植皮本身即有很大难度,为减轻老人翻身植皮的痛苦,牟晓欣很自然地就跪了下 来……20 多分钟后,手术做完,她双腿发麻,在同事的搀扶下才勉强站起了身。这一幕,被 同事拍了下来。 牟医生跪地手术的样子很帅很美,面对这样的医生,还有哪个患者及其家属会报以怨言? 朋友圈的被转发被感动或许只会是一时,但医者仁心却是温暖人心、历久弥新。而牟医生的 自然一跪,也是长期练成的。拍照的麻醉科医生尤之斌透露,相比牟医生之前做的许多事, 跪着给病人做手术简直就是小儿科。他好几次撞见,烧伤病人家属有事暂离,病人忍不住将 大便解在裤子上,都是牟医生帮他们换裤子、擦洗身体。有些场景,就算亲人都会忍不住皱 眉,而牟医生却毫无怨言。 我们有信心期待医疗体制更加优化,尤其是以药养医等弊病的祛除,成为改善医患关系 的契机。对医患双方来说,确实都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方面,患方对医护要多些亲人般 的对待,允许他们有不良情绪的时候,一定程度上对他们偶有失误给予克制与理解,在多掌 握医疗常识的基础上积极配合医护共同抗击病魔。 另一方面,作为医护人员,不管医疗体制如何变革,医者仁心都永不过时。只要对患方 给予热情与关爱,多些换位思考,理解并懂得化解患方的误解与焦虑,尽己所能最大限度地 减轻他们身心上的痛苦与经济上的负担,那医患关系的春天还会远吗? 其实,医护人员这个群体工作十分辛苦,常被冤枉,是众所周知的。当患者或家属乱发 脾气时,当患者或家属不配合,甚至冤枉自己时,医生们虽有怨气,但一想到自己是医治病 人之人,有崇高的职业操守,就应该拥有一颗纯洁的心灵和博大的胸怀与大爱,就应该理解、 体谅病人或家属,就应该抱着“-切为了病人”的职业操守为患者服务,就应该多一些担当, 少些抱怨。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最美医生”才会凸现,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颗朴实 善良的心,还看到了社会良知的风向标,它像一面职业道德的标杆,闪耀着职业道德的光芒。 我们乐见跪地做手术的女医生成“网红”,更期待更多医护人员及其医院都能有“让病 人少受苦”“让患者少花钱”这样的医者仁心。医患紧张关系不是与生俱来,需要医患双方 相互理解、同心协力、共克顽敌、共渡难关。 【解析】 【分析】 【详解】审题: 米芾的跪是痴迷之跪。他是宋代书法四家之一,拜奇石为师,从中获得感悟,令自己的书法 艺术别开生面。勃兰特的跪是虔诚的赎罪之跪。他的华沙一跪,被誉为“欧洲约一千年来最 - 24 - 强烈的谢罪表现”。这一跪,淡化了饱受纳粹蹂躏的波兰人民沉积在心底里的愤怒,他们被 勃兰特的举动感动得热泪盈眶,为德国重返欧洲,赢得自尊,回归正常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极 为深远的影响。1971 年 12 月 20 日,勃兰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牟晓欣的跪是仁爱之 跪。她为减轻患者的痛苦,跪地进行手术,是一种人文关怀,是医者仁心。 三则材料中人物的外在表现是相同的,即跪的姿态;但跪中所体现的精神价值有所不同,有 的表现了对艺术的执着,有的闪烁着人性的光芒,有的绽放出道德的花朵。无论是哪一种价 值取向,都是值得肯定甚至是弘扬的。提示语中的“启示、感悟”是就面三则材料的精神价 值而言的,“联想”则是由“跪”进一步延伸,举凡孝心之跪、敬畏之跪、关爱之跪、信义 之跪等等均在立意范围之内。但诸如“男儿膝下有黄金”“宁可站着死,决不跪着生”之类 反弹琵琶的立意,则视为不当立意。“阐述你的观点和认识”暗示要写成议论文。 【立意】跪下的是肉体,站起的是精神;敬则跪;跪下是站起的开始;膝下的责任;跪,赢 得他人尊重。 【结构】紧扣材料中心拟定题目《跪地做手术,帅的是医者仁心》,然后重现跪地做手术情景 (引材料),接着指出,“跪地做手术,体现的是医者仁心”(提观点)。继而纵向和横向深 入讨论医疗体制、医患关系等问题(析问题,联现实);最后指出:期待更多医护人员及其医 院都能有“让病人少受苦”“让患者少花钱”这样的医者仁心。医患紧张关系不是与生俱来, 需要医患双方相互理解、同心协力、共克顽敌、共渡难关。(结,呼吁号召,解决问题) 【素材】精彩开头 1.为错误下跪,重新出发。因在二战德国不惜一切,屠杀犹太人,前任总理来到死难者纪念 碑下,不惜下跪以求凉解。他的下跪或许有可能有失颜面,但其体现的是一个大国的责任与 担当,在纪念碑前,他的身份,是代表整个德国,是为前人犯的错误“买单”,这不仅是在 向过去残酷的“自己”告别,更是自己的重新出发。俗话说:“男儿膝下有黄金”,在我们 的潜在认知里,下跪,是一种臣服的体现,有时甚至是尊严上的屈服。其实不然,在有些情 况下的下跪,反而是一个人尊严的体现,一个人高尚品格的外露。 2.在衙署内有一立石十分奇特,便跪地一拜,这是一种信仰吧。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 下,联邦德国总理的一拜,是一种历史性的人性救赎!面对着高度烧伤的高龄患者,主任牟 晓欣为其做植皮手术,自然的跪下并直到手术完成这一长达二十多分钟的一跪,淋漓地展现 出医者仁心。 3.从古至今,“跪”总是与大事相关联。祭奠时需要跪;感恩时需要跪;离别时也需要跪。 敬到一定程度,由感而跪。敬则跪。 - 25 - 4.常言道:“男儿膝下有黄金。”说的是男子汉大丈夫不可轻易屈膝下跪,因为这一动作常 被认为是屈服的表现。而材料中的人物,无论是跪倒拜石的米芾,跪于犹太人死难纪念碑下 的维利·勃兰特,还是以下跪姿势为老人植皮的医师牟晓欣,他们都屈下了自己的膝盖。但 我认为他的们的“下跪”并不失做人尊严,跪的是膝,立起来的却是高尚的精神。 5.在上个世纪的 70 年,联邦德国总理在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下跪,这历史性的一幕让 人感动,总理跪下了,但德国人站了起来。相比之下,日本右翼分子美化战争罪行,膜拜靖 国神社的“护国英灵”无不体现了他们的丑恶,他们没有站起来。下跪并不意味着耻辱,是 站起来的开始! 6.人们常说:“男儿膝下有黄金。”以此教导男子没不应轻易下跪。不只男儿,在大家普遍的 观念中,人总不能轻易下跪。但有时,膝下有的不仅是黄金,更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担当。 7.跪,这一简单动作饱含有许多不同的意义。在大多数情况下跪是强者的屈服,是对自己行 为的反思。而在某些情境下,跪是对生命的尊重,为了人民而跪,这些跪,是值得我们去尊 敬的。 - 26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