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一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西省九江一中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2011年10月5日8:00-10:30‎ 出题人:田立新 审题人:胡爱萍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阻遏(è)      颓圮(pǐ )    漫溯(suò)    鲰(zōu)生 B.长篙(gāo )    彘(zhì  )肩 叱(chì )骂   青荇 (xíng)‎ C.犒(kào )赏  忸怩(nì )    濡(rú )湿   船舸(kě)‎ D.浮藻(zǎo)      淬(cuì )火    河畔(pàn)   游说(shu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惆怅     星辉斑澜      檐头瓦菲      披荆斩棘 ‎    B.叱骂     天伦叙乐      秋毫无犯      忸怩不安 ‎    C.长篙     书生意气      篱墙颓圮      离别笙萧 ‎    D.寥廓     沧茫大地      峥嵘岁月      凄惋迷茫 ‎3.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的读书生活为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和生活故事。‎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点江山,心情澎湃。‎ C.某市玩六合彩被骗者仅记录在案的就已成百上千,被“码主”卷走资金几百万元。如今,地下“六合彩”东山再起,值得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D.阿富汗重建资金匮乏,困难重重,捉襟见肘,临时政府呼吁国际社会,解冻前塔利班政权的海外资产。‎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徐志摩死亡的噩耗传出,震惊了海内外,胡适连呼:“天才横死,损失的是中国文学!”‎ B.胡适说徐志摩的人生观里只有三个词: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的确是一语中的。‎ C.《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献给他的“母亲”(一个普通中国农妇)最真诚的颂歌。‎ D.用丁香结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 ‎5.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不仅该诗描述了大堰河悲惨的一生,而且还通过对大堰河不幸身世的讲述,抒发了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 B.有没有顽强的毅力,是一个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关键。‎ C.诗人非常善于用朴实的语言来绘景写情,从而使作品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一种特有的质朴美。‎ D.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 ‎6.下列各句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卒起不意             B.秦伯说,与郑人盟         图穷而匕首见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毋内诸侯        D.秦王还柱而走              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全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                        沛公居山东时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B.范增数目项王      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C.樊於期乃前曰     名词活用作状语,在前面 D.群臣怪之          形容词活用作意动,认为奇怪 ‎9.下列每组句子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A.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B.① 夫晋,何厌之有       ②大王来何操 C.① 取之百金             ② 卫士仆地 D.①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② 具告以事 ‎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0-12题。‎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地可尽王也 王:称王,统治 B.秦时与臣游 游:交往 C.项伯杀人,臣活之 活:使动,让他活下来 D.故幸来告良 幸:侥幸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B.良乃入,具告沛公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君安与项伯有故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约为婚姻 ‎12.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B.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C.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D.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第Ⅱ卷(共114分)‎ 三、(28分)‎ ‎13.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4分)‎ 译文: ‎ ‎(2)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4分)‎ 译文: ‎ ‎(3)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4分)‎ 译文: ‎ ‎14.阅读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回答问题。(8分)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1)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写了什么内容?(4分)    (2)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共同特征?(4分)   ‎ ‎15.补写出下列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 ‎(3) ,油油地在水底招摇。‎ ‎(4)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 , ”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四、(2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6-19题。‎ 与众不同的妈妈 小时候,妈妈简直就是我的“心腹大患”,因为她太与众不同了。我很早就知道了这一点。   去其他孩子家玩的时候,他们的母亲开门后,说些“把你的脚擦干净”或“别把垃圾带到屋里”之类的话,不会让人觉得意外。但在我家,却是另外一种情形。当你按响门铃后,就会有故作苍老的孩子的声音从门里传出来:“我是巨人老大,是你吗,山羊格拉弗?”,或者是甜甜的假嗓子在唱歌:“是谁在敲门呀?”有时候,门会开一条缝,妈妈蹲伏着身子,装得跟我们一样高,然后一板一眼地说:“‎ 我是家里最矮的小女孩,请等会儿,我去叫妈妈。”随后门关上大约一秒钟,再次打开,妈妈就出现在眼前---这回是正常的身形。“哦,姑娘们好!”她和我们打招呼。   每当这时候,那些第一次来的伙伴会一脸迷惑地看着我,仿佛在说“天哪,这是什么地方”。我也觉得自己的脸都让妈妈给丢尽了。“妈---”我照例向妈妈大声抱怨。但她从来不肯承认她就是先前那个小女孩。   说实话,大人们都很喜欢妈妈,但毕竟与妈妈朝夕相处的是我,而不是他们。他们一定无法忍受“观察家”的存在。这是个隐形人,妈妈经常跟他谈论我们的情况。   “你看看厨房的地面。”往往是妈妈先开口。   “哎呀,到处是泥巴,你才把它擦干净,”“观察家”同情地答道,“他们就不知道你干活有多累?”   “我猜他们就是健忘。”   “那好办,把污水槽的抹布交给他们,罚他们把地面擦干净,这样才能让他们长记性。”“观察家”建议。   很快,我们就人手一块抹布,照着“观察家”给妈妈的建议开始干活了。   “观察家”的语调和妈妈如此迥异,以致根本没人怀疑那就是妈妈的声音。“观察家”注视着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不时地挑毛病、出主意,所以我的朋友们经常问我:“谁在跟你妈说话?”   我真不知如何来回答。   时间流逝,妈妈的言行没有丝毫变化,但她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有了改善,一个偶然事件使我第一次意识到,拥有与众不同的妈妈是很不错的事。   我家住的那条街,有几棵参天大树,孩子们喜欢沿着树爬上爬下。如果一个妈妈逮到哪个孩子爬树,马上就会引来整个街区的妈妈们,然后是异口同声的呵斥:“下来!下来!你会摔断脖子的!”   有一天,我们一群孩子正待在树上,快活无比地将树枝摇来摆去。刚好我妈妈路过,看到了我们在树上的身影。当时,大伙儿都吓坏了。“没想到你还能爬这么高,”她大声冲我喊,“太棒了!小心别掉下来!”随后她就走开了。我们趴在树上一言不发,直到妈妈在视野中消失。“哇!”一名男孩情不自禁地轻呼,“哇!”那是惊讶,是赞叹,是羡慕我拥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妈妈。   从那天起,我开始注意到,同学们下午放学回家的时候,总喜欢在我家逗留一段时间;同学聚会也经常在我家举行;我的伙伴们在自己家里沉默寡言,一到我家,就变得活泼开朗,跟我妈有说有笑。后来,每当我和这些伙伴遇上成长的烦恼时,总愿意向我妈妈求助。   我庆幸自己是妈妈的女儿,我终于喜欢上了妈妈的与众不同,而且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十分自豪。‎ ‎16、文章第一段说“小时候,妈妈简直就是我的‘心腹大患’”,为什么“妈妈”是“我的‘心腹大患’”?请根据文意回答。(6分)‎ ‎17、文章中用较多笔墨写“妈妈”和“观察家”的对话,细读全文,我们会发现,他们其实就是一个人。那么,“妈妈”为什么要以“观察家”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面前呢?(5分)‎ ‎18、文章开头说“妈妈简直就是我的‘心腹大患’”,结尾又说“我庆幸自己是妈妈的女儿,我终于喜欢上了妈妈的与众不同,而且为有这样的妈妈感到十分自豪。”“我”的感情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请你整合文意回答。(6分)‎ ‎19.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第二段中,“妈妈”开门方式的与众不同表明,“妈妈”尽管十分想讨好“我”这个公主,但当第一次来的伙伴们一脸迷惑地看着“我”时,“我”仍然觉得自己的脸上无光。‎ B.文章通过记叙“我”和“妈妈”之间发生的故事,意在说明两代人之间是有代沟的,如何抚平这些代沟,值得每一个做家长的人深思。‎ C.文章用“别人”的妈妈和“我”妈妈作对比,并用一个男孩情不自禁地赞叹作佐证,意在批评“别人”的妈妈不善于教育自己的孩子。‎ D.文章通篇采用第一人称的写作手法,把当今家长怎样教育自己孩子的事情生动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觉得亲切而自然。‎ E.全文记叙条理清晰,议论精当有力,主旨明确;结构严谨,过渡自然,首尾照应。‎ 五、(15分)‎ ‎20.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象,描绘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15分)‎ 要求:(1)使用第二人称,以描写为主。‎ ‎(2)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4)不少于200字。‎ 六、(5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50分)‎ 滋味可以指味觉,滋味也可以指人对生活的感悟。不同的人对滋味的感悟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面对紧张的高中生活,有人认为很充实,过得有滋有味,也有人觉得枯燥无味。‎ 请以“滋味”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答题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12分)‎ ‎(1) (4分)‎ ‎(2) (4分)‎ ‎(3) (4分)‎ ‎14.(8分)‎ ‎ (1)(4分) ‎ ‎ ‎ ‎ ‎ ‎ ‎ ‎ ‎ ‎ (2)(4分) ‎ ‎ ‎ ‎15.(8分)‎ ‎(1) (2) ‎ ‎(3) ‎ ‎(4) , ,‎ ‎ , , 。‎ ‎16.(6分)‎ ‎ ‎ ‎ ‎ ‎17.(5分)‎ ‎ ‎ ‎ ‎ ‎ ‎ ‎18.(6分)‎ ‎ ‎ ‎ ‎ ‎ ‎ ‎19.(4分)‎ ‎ ‎ ‎20.(15分)‎ ‎100‎ ‎200‎ 参考答案 1. D 2. B 3. D 4. A 5. C 6. A 7. C 8. C 9. A 10. D 11. A 12. B ‎13.(1)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把他当兄长一样对待。(为,兄,事,语句流畅各1分)‎ ‎(2)希望您(向项王)详细说明我是不敢忘恩的。(愿,具,倍德,语句流畅各1分)‎ ‎ (3)明天不可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蚤,自,谢,语句流畅各1分)‎ ‎14.(1)(4分,每一点1分)童年时代的母子分离;青年时代的夫妻分离;中年时期的母子死别;现在游子与大陆的隔离。‎ ‎(2)(4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2分)这些意象都是我乡愁的物化,是分离的见证。(2分)‎ ‎15.略 ‎16.(1)妈妈太与众不同了。(2)小时候,妈妈不同寻常的言行让我觉得自己的脸都给丢尽了。(3)以“观察家”的身份注视着家庭成员的一举一动,让伙伴们惊愕。(每点2分,共6分)‎ ‎17.孩子对父母的管教有一种逆反心理。妈妈以“观察家”的角色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以便减少孩子在接受父母教育时的那种对抗。 (5分)‎ ‎18.经过“爬树”事件,“我”发现别的妈妈都是“呵斥”孩子,而“我”的妈妈却给予“我”关心、赞扬和鼓励,并由此得到“我”许多伙伴们的认可和赞叹。“我”体会到了妈妈在教育孩子方面的良苦用心,这令“我”感到十分自豪。(6分)‎ ‎ 19.DE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