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山西大学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05)
山西大学附中 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考试(总第二次) 语 文 试 题 (考查时间:120分钟 考查内容:《古代诗歌散文作品选》第二、五单元内容为主) 一、现代文阅读(16分) (一)论述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6分,每小题2分) 漫议中国“鼎” 鼎在中国由来已久。它最初是古代的烹饪之器,相当于现在的锅,用以炖煮和盛放食品。许慎在《说文解字》里记述:“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最早的鼎是粘土烧制的陶鼎,后来又发展为用青铜铸造的铜鼎。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器演变为传国的重器了。国灭则鼎迁,夏朝灭,商朝兴,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商朝灭,周朝兴,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从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鼎自从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后,“鼎”字也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政治引申意义。譬如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三足鼎立等等。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是文明的见证,又是文化的载体。根据禹铸九鼎的传说,可以推想,我国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 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司母戊”大方鼎就是商代晚期的青铜鼎,它呈长方形、四足,高133厘米,重875公斤,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青铜器。鼎腹内有“司母戊”三字,是商王为祭祀其母戊而铸造的。清代出土的大盂鼎、大克鼎、毛公鼎和颂鼎等都是西周时期的著名青铜器。鼎和其它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而且还把西周时期的大篆文字传给了后世,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中国青铜器以其特有的三足器——鼎为主要代表,器制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是我国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最具审美价值的工艺品。现代汉字中的“鼎”字,虽然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多次变化,但仍然保留着“鼎”这一事物的风范和形体特点,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 体,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这种礼俗在我国已传承至今。 由于自古以来,鼎就是我国一种庄严的重要礼器,象征着祖国昌盛、稳固、团结、统一和权威,亦是和平、发展、昌盛的吉祥物代表。故在当今一些重大外交场合和国家的一些重大政治活动中,都会由鼎来唱主角。 上世纪1995年10月2l日,在联合国总部纽约,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该“世纪宝鼎”是具有我国商周青铜工艺风格的艺术精品,采用整体铸造,一次浇注成功。鼎身高2.1米,象征2l世纪。姿呈三足鼎立,双耳高耸,满身纹饰。有金文:“铸赠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五十华诞。”鼎底座高0.5米,2米见方,上铸56条夔龙纹饰,象征中华民族都是龙的传人。鼎的整个造型,雄伟祥和,气势宏大,古朴典雅,美观庄重。 2006年1月1日,我国以法律形式规定免征在我国已征收了2600年的农业税。同年9月29日,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的一尊“告别田赋鼎”问世了。这是一位普通农民用中华民族最古老、最庄重的方式来铭记这一千古盛事。 1.下列对“鼎”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鼎最初是古代炖煮和盛放食物的烹饪之器,后演变为国家和权力的象征。 B.鼎上的铭文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所以“鼎”是比其它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C.鼎最早是用粘土烧制的陶鼎,大约在4000多年前发展为青铜铸造的铜鼎。 D.鼎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它既见证了中华古代文明,又传承了中华悠久文化。 2.下列各项中不能表明鼎是一种“重要礼器”的一项是( )(2分) A.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 B.我国政府向联合国赠送了“世纪宝鼎”,庆贺联合国50华诞。 C.商灭夏,九鼎迁于商都亳京;周灭商,九鼎又迁于周都镐京。 D.河北省灵寿县青廉村农民王三妮铸“告别田赋鼎”,铭记我国免征农业税这一盛事。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商周时代青铜器上的大篆铭文记载了当时的典章制度史实,形成了具有很高审美价值的金文书法艺术。 B.“鼎”作为象形字,其物其字几乎融为一体,又被赋予了显赫、尊贵、盛大等诸多意义,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C.鼎有三足圆鼎,也有四足方鼎。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大方鼎。 D.“世纪宝鼎”以其特有的姿形、纹饰、金文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同时作为礼器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10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4~6题。 叶嘉莹:一生奔波为诗词 位于南开大学的“迦陵学舍”近日封顶。这个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的四合院,是为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家叶嘉莹修建的。叶嘉莹今年90岁,号迦陵。在她的规划中,学舍不是住房,而是有点像古代的书院,是个教书、做研究的地方。她说,这回终于就要有自己的“家”了。叶嘉莹对家的渴望,竟是一段累积了整整四十年的情感。13岁的她经历了父亲失联,母亲去世的家庭变故,53岁的她又亲历了晚年丧女的彻骨之痛,生活的多难百折,使她无法享受家的温暖,她转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自己痴爱的诗教与诗学理论研究中。 1974年,叶嘉莹第一次从加拿大温哥华回到了阔别26年的故乡北京。“当时的我,曾失望于只能回国旅游,不能为祖国做出任何贡献。”关于那次回家,她写下一首2700字的长诗《祖国行》:“卅年离家几万里,思乡情在无时已,一朝天外赋归来,眼流涕泪心狂喜……” 1978年暮春,叶嘉莹向国内的教育部门写信,申请回国教书。此时,她已定居温哥华近10年,早被聘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9年,她的申请得到批准,她终于可以利用放假的时间回国讲学。 第一次回国教书,叶嘉莹特意在香港买了一件蓝色中式上衣。站在祖国的讲台上,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她仪态高贵,激情四溢,京腔婉转。她喜欢随讲随写,从黑板的这一边,一直写到那一边,满满一黑板的粉笔字,写了又擦,擦了又写。因为过敏的缘故,她的手总会因接触太多粉笔而皮肤开裂,那时候她的手上经常贴着胶布。 像候鸟一样,叶嘉莹飞来飞去,她的身影曾出现在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等数十所高校里。直到2002年,她终于获得了在华长期居留证。对于故乡,她终于不再是一个过客。 自从回归故土之后,叶嘉莹的工作就变得更加繁忙了。一览叶嘉莹的书目,从1982年出版《迦陵论词丛稿》,到2007年推出《迦陵说词讲稿》,她完成的诗词专著迄今已有三十余部。“ 早年间我在患难中,我家里只有个像学生的课桌摆在走廊,有一把小椅子,前腿在地板上,后腿在草席上,我早期的一些文章,看起来富有诗意,其实都是在那样的环境下写的。”叶嘉莹淡淡地说着。 “我一生一世都喜欢古典诗词。”叶嘉莹说,古典诗词这么宝贵的传统文化之瑰宝,“我不尽到传承的责任,上对不起古人,后对不起来者。”从1948年在北京教中学开始,传承、传播古典诗词这条路,叶嘉莹竟然走了将近70年,甚至在她定居加拿大期间,也没有中断过。在加拿大,曾经跟随叶嘉莹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洋研究生就有十几位,她还另外带了一班完全不懂中文的洋学生。她用不太标准的英语,用自己对诗词的真实感悟和真诚心,打动了这些洋学生。“我本是一个在讲课时喜欢随意发挥‘跑野马’的人,却要用英语讲课,失去了这一份随意发挥的乐趣。”叶嘉莹这样描述自己在国外讲诗词的尴尬。她还曾为此写过一首七言绝句:“鹏飞谁与话云程,失所今悲匍地行。北海南溟俱往事,一枝聊此托余生。”叶嘉莹始终认为,古典诗词的根在大陆,用英语讲得再好,也无法真正讲清楚诗词中的深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里无限的涵义和意境,就很难和外国学生说得通透。” 多年来,即便是自掏腰包买机票,叶嘉莹也从未停止奔波,她想将诗词的美讲给更多的中国人听。叶嘉莹说,她回来工作已经30多年了,不是现在才来工作的,只是那个时候大家不注意,“现在忽然间知道了叶嘉莹,这也找你,那也找你,结果我老了,反而更忙了。”她特意说:“有些朋友的要求我不能完全做到,希望得到大家的原谅。” 提起叶嘉莹,外界时常为她冠以学者或作家的头衔,但叶嘉莹坦言,自己从没想过要作一个学者或诗人。“因为学者、诗人的成就一般都是属于个人的,往往只是个人的追求,而我不是,我所做的不是为了我个人。”老人说,“我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人。”现已九十岁高龄的叶嘉莹还在为古诗词的推广四处奔走,她倡议要在幼儿园大班到小学三年级期间开设诗歌唱游课,让孩子们一边玩,一边吟诵诗词,由此打下一个很好的人文基础。遗憾的是,这个倡议至今尚未得到完全落实。但叶嘉莹说,她不会因此放弃。 4.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 文章第二段引用了叶先生的长诗《祖国行》中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她获得在华长期居留证后的喜悦心情,丰富了传住的形象,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B. 第一次回国授课时,叶先生的手因粉笔过敏而开裂,她依然贴着胶布继续授课,通过这一细节描写表现出叶先生的敬业精神和对回国工作机会的无比珍惜。 C.文章第六段中,叶先生对以往的患难生活只是“淡淡”地述说,艰苦环境中仍然创作出“富有诗意”的文章,这充分表现出她热爱生活、柔情女性的一面。 D.叶嘉莹先生认为,古典诗词的根在大陆,洋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障碍是语言。用英语讲得再好,也无法真正讲清楚古诗词中的无限的涵义和意境。 5.传主一生为古诗词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请结合全文概括分析。(4分) 6.叶嘉莹说自己“从没想过要做一个学者或诗人”,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说说你由此获得了哪些人生启示。(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举进士,调西京推官。始从尹洙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尧臣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入朝,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久之,复校勘,进集贤校理。庆历三年,知谏院。时仁宗更用大臣,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皆在位,增谏官员,用天下名士,修首在选中。每进见,帝延问执政,咨所宜行。既多所张弛,小人翕翕不便。修虑善人必不胜,数为帝分别言之。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 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帝曰:“勿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对曰:“臣在谏职得论事,今越职而言,罪也。”帝曰:“第言之,毋以中外为间。” 方是时,杜衍等相继以党议罢去,修慨然上疏曰:“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有可用之贤。正士在朝,群邪所忌,谋臣不用,敌国之福也。今此四人一旦罢去,而使群邪相贺于内,四夷相贺于外,臣为朝廷惜之。”于是邪党益忌修,因其孤甥张氏狱傅致以罪,左迁知制诰、知滁州。居二年,徙扬州、颍州。复学士,留守南京。小人畏修复用,有诈为修奏,乞澄汰内侍为奸利者。其群皆怨怒,谮之,出知同州,帝纳吴充言而止。迁翰林学士,俾修《唐书》。 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7.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B.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C.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D.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谥号是古代社会中用一两个字对死者的一生所做概括性评价的方式,评价大致可以分为表扬、批评和同情三类。 B.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 ,“六一”具体指藏书一万卷、金石遗文一千卷、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和老翁一个。 C.致仕是指古代知识分子获得官职,走上仕途。 D.翰林学士始设于南北朝,唐玄宗时成为皇帝的心腹,常常能升为宰相,北宋承唐制,仍掌制诰。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欧阳修因直言而遭不幸。欧阳修写书信指责范仲淹,而司谏高若讷把欧阳修的书信呈给皇上,因此欧阳修被贬官为夷陵令。 B.欧阳修不怕朋党之争。当初范仲淹被贬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为认为范仲淹正直而被放逐,被人称为“党人”。欧阳修也为此写出《朋党论》进献皇帝,来说明君子与小人的朋党之别。 C.欧阳修深得皇帝器重。当保州有战事,欧阳修以龙图阁直学士、河北转运使之职出征之际,皇帝还请欧阳修跨越职务给自己进言。 D.欧阳修屡遭邪党迫害。因欧阳修力挺杜衍等人,奸邪党人借欧阳修外甥女入狱之事网罗欧阳修的罪名,后又担心欧阳修被复用,便一再陷害他。 10.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四岁而孤,母郑,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4分) (2)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则天下治矣。(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深湾夜宿 王勃 津涂①临巨壑,村宇架危岑②。堰绝滩声隐,风交树影深。 江童暮理楫,山女夜调砧。此时故乡远,宁知游子心。 【注】①津涂:道路。②岑:小而高的山。③堰:拦河蓄水的土坝。④砧:捣衣石。 1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夜宿的深湾是个偏僻的地方,道路面对巨大的山谷,村子建在危险的山上。 B.一个“隐”字,写滩声时隐时现地传来,可想象出诗人凝神远听的神态。 C.一个“深”字,写出江边的树木随风起伏,树影晃动时的情景。 D.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远近交替写深湾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景。 E.前三联,写出诗人眼中的异乡景色风情,第四联抒发游子乡思,情景相生。 12.诗的第三联描写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8分) (1)《春江花月夜》中体现张若虚深沉的宇宙意识的句子是 。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神仙世界的奇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3)《菩萨蛮》中描写江南生活恬静惬意的句子是______ 。 (4)《登岳阳楼》中极写洞庭湖壮阔浩渺的句子是是______ 。 (5)《积雨辋川庄作》中写出诗人深居山中静心修行的句子是______ 。 (6)《扬州慢》中使用典故的句子是______ 。 (7)《六国论》中表达出作者对统治者的诚恳告诫的句子是______ 。 (8)《伶官传序》中体现出告诫统治者不要玩物丧志的句子是______ 。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20日下午,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走进阳江文化大讲堂, 他一身布衣,娓娓而谈,为现场数百名听众带来了一场题为《我的文学我的梦》的精彩讲座。 ②御膳房海鲜大酒楼的李师傅号称本市海鲜第一名厨,但我却不敢恭维。同学聚会上,我吃了他做的大葱酱鲍鱼,又酸又涩,简直味同嚼蜡。 ③市人才市场有关负责人说:“政府和企业都在处心积虑地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只要毕业生对就职条件要求不太高,找工作并不是一件难事。” ④过去,干果店在元宵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花灯,招揽顾客。 ⑤已公布的山东疫苗案涉案人员名单中无任何监管机构人员。但是,如果监管机构不“ 开绿灯”,这些问题疫苗如何能够登堂入室而混迹市场? ⑥狭窄的空间和严格的管理,会让人对航母生活心生厌倦,但航母梦的追梦人却甘之如饴,他们执着的追求凝结着奋发进取、刚毅有为的精神。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⑥ 1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上百万次点击,见证着百姓参与两会的热情。教育、医疗、住房、就业……见诸于报端的重头报道无不回应着百姓的关切。 B.针对“血荒”、看病难等问题,专家提出了鼓励自体血回输、建立专科医师培训体系等建议,这些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回应。 C.历史表明,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不能单就经济总量大小而定,一个民族是否强盛也不能单凭人口规模大、领土幅员广而定。 D.近年来,我国为保障人民生活,推动社会保障领域事业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完善城乡社会养老、推进大病医保、提高城乡低保补助等。 1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 真正堪称大写意鼻祖的,当推徐渭。徐渭,字文长,号青藤。此人才华盖世, ① 一生坎坷, ② 又有艺术家的神经质,性情乖戾, ③ 被人比为“中国的梵高”。徐渭的笔墨,后人很难学, ④ 不具备徐文长那样的气质和天赋。清人郑燮(郑板桥)和今人齐白石 ⑤ 很崇拜徐渭,郑燮甘为“青藤门下一走狗”,齐白石恨不能为徐渭铺纸研墨, ⑥ 他们的风格与徐渭还是相去甚远。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却 还 / 因为 因为 不过 B 而且 并且 于是 由于 / 可是 C 可是 / 所以 因为 都 但 D 不过 而且 因而 如果 本来 /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非常注重整体关联。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联在一起的。任何一个部分, ① ,更不能用它来说明整体的问题。只有把部分放到整体里面去,才能正确认识它。部分在整体里面的任何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体,同样地, ② 。同时,中国的思维方式也不是简单的非此即彼,而是强调此离不开彼,彼离不开此,强调此中有彼,彼中有此,强调此会转变为彼,彼会转变为此,总之, ③ 。 四、写作(4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写作。 有个教授做过一项实验:12年前,他要求他的学生进入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自由找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人似乎特别钟情后面的座位。教授分别记下了他们的名字。10年后,教授的追踪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后来,教授语重心长地对新生们说道:“不是说凡事一定要站在最前面,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一生中,你们一定要勇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请根据你对上述故事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文本阅读(6分,每小题2分) 1. B(原文“鼎和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记载了商周时代的典章制度和册封、祭祀、征伐等史实”说明并非只有鼎才有铭文,也不能说鼎因有铭文而是“比其它青铜器更为重要的历史文物”。) 2. C(本项说明鼎是传国重器,而不是重要的礼器。) 3. A(“大篆铭文”只是西周时期青铜器上的文字。) (二)实用文本阅读(10分) 4.B (2分)A项,《祖国行》表达了叶嘉莹第一次回到故乡北京的喜悦心情,而非获得在华长期居留证后的喜悦心情。此项为错误项,不得分。C项,结合第六段内容,叶嘉莹工作繁忙、生活艰苦仍然完成大量著作,表现叶先生勤奋、执着的治学态度,以及坚韧乐观的性格特点。选项“极富柔情的一面”理解错误,不得分。D项,原文“古典诗词的根在大陆”,洋学生不能理解古诗词深意的障碍除了语言还有文化背景的差异,所以选项中“洋学生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障碍是语言”的理解是片面的。) 5.①教学方面,叶先生早年在国外教授古典诗词,后申请回国从事诗教工作。②研究方面,她完成的诗词专著迄今已有三十余部。③推广方面,回到中国,她把古典诗词讲给更多的中国人听;她提倡让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唱游课,来推广中国古典诗词。(答对三点4分,两点3分,一点2分。) 6. 文中叶嘉莹认为“学者、诗人的成就一般都是属于个人的”,而她所做的不是为了她个人。她一生为古诗词奔波,是为了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1分)启示:①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古典诗词;②担当传承大任(谈及责任即可);③淡泊名利,境界超然;④坚持理想,不懈追求。(3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4分) 7.(2分)C(被贬职) 8.(2分)C(②因才被选中,④侧面表现出的,⑥非欧阳修之为) 9.(2分)A(欧阳修写书信指责的是司谏高若讷) 10.(4分)(1)四岁时候父亲离世,母亲郑氏,亲自教他学习,(因)家境贫穷,到了用荻草在地上书写学习的地步。(“诲”“孤”“书”各1分,句意1分) (2)(4分)因此作为君王只应当(就应该)消除(辞退)虚假朋党的小人,任用真正朋党的君子,那样天下就安定了。(“但”“治”定语后置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即死了父亲,母亲郑氏一直守节未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以芦荻作笔,在地上学习写字。后来考中了进士,并被任命为西京推官。此时欧阳修开始结交尹洙,一起作古文,议论时事,二人互为师友,又结交梅尧臣,吟诗作歌,相互唱和,从此以文章名扬天下。以后欧阳修回京返朝,升为馆阁校勘。 范仲淹因著文指陈时弊而被贬谪,在朝官员大多上章为他解救,只有左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黜除。对此欧阳修写信对高若讷进行谴责,说他简直不知道人间还有羞耻一事。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以致欧阳修被贬出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过了很久,欧阳修复任为馆阁校勘,以后又改任为集贤校理。庆历三年(1043) ,兼掌谏院。当时仁宗对在朝大臣进行人事更动,杜衍、富弼、韩琦、范仲淹都参与执政,增加谏官,任用天下有名之士,欧阳修最先入选。欧阳修每次进见皇上,仁宗都询问他以治国执政之事,看哪些是可以做的。因其时国家政事之许多方面都在从事改革,一些小人遂势焰昌炽,大肆攻讦。欧阳修担心从事改革的一些好人难以获胜,便也多次分别就有关问题向仁宗上书进言。当初范仲淹之被贬去饶州,欧阳修与尹洙、余靖都因范仲淹之事而被斥退,世人都视他们为“党人”。从此,朋党的议论便产生了,欧阳修于是作《朋党论》一文以进呈仁宗。在文中他议论道:“君子以志同道合结为朋党,小人因有共同的利益结为朋党,这是很自然的道理。所以作为一国之君,应当摒退小人的伪朋党,而多多提携君子的真朋党,这样,天下就可以达到大治了。” 欧阳修论事切直了当,因此有些人把他看作仇敌一样,唯独仁宗勉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的服饰。适逢保州发生了兵变,因此又任命他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在告别皇上时,仁宗对他说:“到那里去不要作久留的打算,想要说什么,就随时讲吧。”欧阳修回答说:“我做谏官时可以直接论事,现在论事就超过我职务的范围了,是有罪的。”仁宗说:“只管说好了,不要区别在朝还是在地方。” 正当这个时候,杜衍等人因被诬陷私结朋党而相继罢去,欧阳修慨然上疏说:“杜衍、韩琦、范仲淹、富弼四人,天下人都知晓他们有治国的贤能,正直之士在朝,是邪恶者之大忌,谋臣置而不用,乃是敌人的福份啊。现在这四个人一旦被罢除,而让在朝奸邪之徒弹冠相庆,四邻蛮夷之敌振臂喝彩,臣下我真为朝廷感到惋惜呀。”从此奸邪之徒更加忌恨欧阳修,并借欧阳修外甥女张氏犯罪下狱之事罗织他的罪状,致使他降职为知制诰、滁州知州。到任二年又徙迁扬州、颍州。恢复龙图阁直学士官职,兼南京留守司事。小人皆恐惧欧阳修的重新起用,有人就伪造他的奏章,请求清洗宦官中作奸谋利的人。那些宦官都非常怨恨,他们联合起来陷害欧阳修,使得欧阳修出京为同州知州,皇上听取了吴充的意见后才取消了这一道命令。升迁翰林学士,让他修撰《唐书》。 欧阳修当初在滁州时, 别号醉翁, 晚年改号为六一居士。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11.(4分)A(2分)D(2分)(A项错在对诗中“危”的理解上,这里“危”不是指危险,是高的意思。D项“第一联是写近景,第二联是写远景”错,应是第一句与第四句写近景,第二句与第三句写远景) 12.(6分)描写了这样的图景:傍晚时分,深湾江上的儿童在奋力地划船;(2分)山中妇女在捶洗衣裳的劳动生活场景,(2分)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殷切思念和对劳动人民的辛苦劳作的深切同情。(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人生代代无穷已 (2)从青冥浩荡不见底到仙之人兮列如麻中的任意一句 (3)画船听雨眠 (4)吴楚东南坼或乾坤日夜浮 (5)山中习静观朝槿 (6)过春风十里或 杜郎俊赏 或 纵豆蔻词工 (7)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8)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4.C (2分) ①句中“娓娓而谈”指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用在此处符合语境。②句中“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用在此处不合语境。③句中“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用在此处情感色彩不当。④句中“独出心裁”原指诗文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来指想出来的办法与众不同。用在此处合乎语境。⑤句中“登堂入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用在此处对象错误。⑥句中“甘之如饴”指感到像糖一样甜,形容甘愿承受艰难、痛苦。用在此处合乎语境。 15.B (2分) A搭配不当,“点击”和“见证”不能搭配;成分赘余,“诸”是兼词,意为“之于”,跟句中的“于”重复;搭配不当,“回应”和“关切”不能搭配。C两面对一面,第二个“是否”与“人口规模大、领土幅员广”不照应。D成分残缺,可在“低保补助等”后加上“政策措施”。 16.C (2分) 17.(6分)①都不能孤立到整体之外去;②整体的变化也会影响部分的变化;③彼此是一个整体。(写对1处给2分,共6分) 四、写作(40分) 参考高考评分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