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学习课后复习卷语文试题(杜甫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线上学习课后复习卷语文试题(杜甫诗)

杜甫诗练习 一、语言表达专练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解析:选D A项,独自/只,仅仅。B项,数词/副词,一旦。C项,萧索、萧条/拟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D项,均为“连接”之意。‎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百年多病独登台    B.万里悲秋常作客 C.塞上风云接地阴 D.分明怨恨曲中论 解析:选D A项,“百年”古义指到了晚年,今义指一百年。B项,“万里”古义指诗人四处漂泊,居无定所,今义指距离十分遥远。C项,“塞上”古义指夔州的山,今义指长城以北的地区。D项,“怨恨”指不满与仇恨的情绪,古今意义相同。‎ ‎3.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B.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C.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D.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选C C项,应为:千载/琵琶/作/胡语。‎ ‎4.下面是杜甫一首题为“宿江边阁”的小诗,中间两联语序已乱,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暝色延山径,高斋次水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 ‎①孤月浪中翻 ②鹳鹤追飞静 ③豺狼得食喧 ④薄云岩际宿 A.①④③② B.④①②③‎ C.②④①③ D.②③④①‎ 解析:选B 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最后一字要押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综合起来看,B项最恰当。‎ ‎5.根据语意,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李白是仙,杜甫是圣。李白与杜甫一生都在燃烧,李白是天上的陨石,杜甫是人间的火种。李白诗如横笛,清丽悠扬;杜甫诗似直箫,深沉悲怆。‎ 读李白可以化解俗气、卑怯气、穷酸气;读杜甫可以     、     、     。‎ 参考答案:增强爱心 同情心 责任心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2)《秋兴八首(其一)》中“        ,        ”两句,写波浪在地而兼天涌,风云在天而接地阴。在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因时局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和作者胸中翻腾起伏的忧思与郁勃不平之气。‎ ‎(3)《咏怀古迹》中写尽昭君一生悲剧的句子是:        ,        。‎ 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3)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二、阅读理解专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秋兴八首(其八)‎ 杜 甫  ‎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注]。‎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 ‎[注] 昆吾、渼陂:皆在今陕西境内。诗人少年时曾与诗友畅游渼陂。‎ ‎7.第二联两句都是倒装句,诗人把“香稻”“碧梧”放在句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 ‎  ‎ ‎   ‎ ‎  ‎ ‎   ‎ 参考答案:这样写把描写的侧重点放在“香稻”“碧梧”上,起到了举鹦鹉、凤凰来形容“稻”“梧”之美的作用,写出了昔日长安景物的美盛,为后文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蓄势。‎ ‎8.这首诗表现了杜甫怎样的情感?请结合有关诗句进行简要分析。‎ 答:   ‎ ‎  ‎ ‎   ‎ ‎  ‎ 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长安昔盛今衰的感伤,对国家命运的慨叹。‎ 前三联诗人回忆了昔日畅游长安时所见景物的美好和春游的盛况;最后一联中的两句遥遥相对,昔日亲身游历,今则望断神伤,在对比中突出表现了自己的感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1题。‎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 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9.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做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 答:   ‎ ‎  ‎ ‎   ‎ 参考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10.“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 答:   ‎ ‎  ‎ ‎   ‎ ‎  ‎ ‎  ‎ 参考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1.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   ‎ ‎  ‎ ‎  ‎ ‎  ‎ ‎   ‎ 参考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13题。‎ 岁 暮①‎ 杜 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 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2.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   ‎ ‎  ‎ ‎   ‎ ‎  ‎ ‎   ‎ 解析: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参考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13.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答:   ‎ ‎  ‎ ‎   ‎ ‎  ‎ ‎   ‎ ‎  ‎ 解析: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 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参考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二、杜甫诗 ‎1.解析:选D A项,独自/只,仅仅。B项,数词/副词,一旦。C项,萧索、萧条/拟声词,风吹落叶的声音。D项,均为“连接”之意。‎ ‎2.解析:选D A项,“百年”古义指到了晚年,今义指一百年。B项,“万里”古义指诗人四处漂泊,居无定所,今义指距离十分遥远。C项,“塞上”古义指夔州的山,今义指长城以北的地区。D项,“怨恨”指不满与仇恨的情绪,古今意义相同。‎ ‎3.解析:选C C项,应为:千载/琵琶/作/胡语。‎ ‎4.解析:选B 这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要对仗,最后一字要押韵,还要注意整首诗的起承转合问题。综合起来看,B项最恰当。‎ ‎5.参考答案:增强爱心 同情心 责任心 ‎6.答案:(1)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2)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3)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7.参考答案:这样写把描写的侧重点放在“香稻”“碧梧”上,起到了举鹦鹉、凤凰来形容“稻”“梧”之美的作用,写出了昔日长安景物的美盛,为后文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蓄势。‎ ‎8.参考答案:表达了诗人对长安昔盛今衰的感伤,对国家命运的慨叹。前三联诗人回忆了昔日畅游长安时所见景物的美好和春游的盛况;最后一联中的两句遥遥相对,昔日亲身游历,今则望断神伤,在对比中突出表现了自己的感情。‎ ‎9.参考答案:①诗坛地位,无人可比;②诗的思想情趣,洒脱不凡;③诗歌风格,清新、俊逸。‎ ‎10.参考答案:表达了双方翘首遥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 ‎11.参考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美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结。‎ ‎12.解析:要细读本诗,了解诗人境遇、主观志向,明确注释中点明时局背景,还要做到知人论世,根据平时所学习的杜甫的诗歌,了解杜甫的终生志向,然后进行综合思考,才能不遗漏要点。‎ 参考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13.解析:一般认为,“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分别是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借代等)、表达方式(记叙、说明、描写、抒情、议论,诗歌中主要是描写和抒情)、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比兴等)、谋篇布局手法(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 借代和用典都是修辞手法。用典是引用的一种,也叫稽古。本题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对偶”;还有“双关”手法,如“岁暮”表面指的是时序岁末,深层指作者已进入人生暮年,还指唐帝国由盛而衰进入风雨飘摇的晚唐。描写手法中有虚实结合,如“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朝廷谁请缨”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写;“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是眼下情景,是实写。表现手法中有对比,如朝廷之臣无人请缨与江湖之士的作者“敢爱死”对比;作者高远的心志与报国无门对比;“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自己的言行反差的对比;“鼓角动江城”暗含战争前后对比;诗歌开头“远为客”与结尾“寂寞壮心惊”思想感情对比,等等。‎ 参考答案: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