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_2021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9赤壁赋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9  赤壁赋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一、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 北宋文学家 , 为 “ 唐宋八大家 ” 之一。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 ( 今属四川 ) 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 “ 三苏 ”; 与欧阳修并称 “ 欧苏 ”; 与黄庭坚并称 “ 苏黄 ”; 词开豪放一派 , 与辛弃疾并称 “ 苏辛 ”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 , 词有《东坡乐府》。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二、作品背景 宋神宗熙宁九年 (1076) 十月 , 王安石变法受挫 , 变法动向发生逆转 , 一些投机新法的分子 , 结党营私 , 倾轧报复 , 耿直敢言的苏轼成了官僚们政治倾轧的牺牲品。宋神宗元丰二年 (1079) 三月 , 苏轼由徐州调任湖州 , 七月二十八日突然遭到逮捕 , 被投入大狱 , 这就是有名的 “ 乌台诗案 ” 。这年年底 , 在亲友的多方营救下 , 苏轼结案出狱 , 以水部员外郎黄州团练副使的身份被贬谪到黄州。在黄州时期 , 苏轼的思想是矛盾的 , 一方面 , 他对受到的残酷打击感到愤懑、痛苦 ; 另一方面 , 他时时想从老庄、佛学中求得解脱。同时 , 在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 , 他感到了温暖 , 增强了信心 , 思想更接近现实。 元丰五年 (1082), 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游览赤壁 , 写下了两篇赋 , 后人称第一篇为《赤壁赋》 , 第二篇为《后赤壁赋》。他的前后《赤壁赋》正反映了这时的思想情感。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三 、相关常识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 , 介于诗和散文之间 , 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 , 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 “ 铺采摛文 , 体物写志 ”, 侧重于写景 , 借景抒情。赋最早出现于诸子散文中 , 叫 “ 短赋 ”; 以屈原为代表的 “ 骚体 ” 是诗向赋的过渡 , 叫 “ 骚赋 ”; 汉代正式确立了赋的体例 , 称为 “ 辞赋 ”; 魏晋以后 , 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 , 叫 “ 骈赋 ”; 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 , 叫 “ 律赋 ”; 宋代以散文形式写赋 , 称为 “ 文赋 ” 。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等。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一、读准 字音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五、区别 古今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六、明察句式 (1)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 介词结构后置 ) (2) 凌万顷之茫然 ( 定语后置 ) (3) 客有吹洞箫者 ( 定语后置 ) (4) 何为其然也 ( 宾语前置 ) (5) 而今安在哉 ( 宾语前置 ) (6) 而又何羡乎 ( 宾语前置 ) (7) 渺渺兮予怀 ( 主谓倒装 ) (8)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被动句、判断句 )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七、积累名句 (1) 在《赤壁赋》的开头 , 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 , 朗诵《诗经 · 陈风》中的《月出》篇 , 即文中所谓 “ 诵明月之诗 , 歌窈窕之章 ” 。 (2) 客喜而笑 , 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 , 杯盘狼籍 。 (3)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徘徊于斗牛之间。 (4) 在《赤壁赋》中 , 苏轼用 “ 舳舻千里 , 旌旗蔽空 ” 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5) 挟飞仙以遨游 , 抱明月而长终 。 (6) 桂棹兮兰桨 , 击空明兮溯流光 。 (7) 西望夏口 , 东望武昌 , 山川相缪 , 郁乎苍苍 ,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 (8)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9) 取之无禁 , 用之不竭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10) 耳得之而为声 , 目遇之而成色 。 (11)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 而不知其所止。 资源助读 知识整合 八、文化知识 1 . 望 : 古人根据每个月月亮从亏到盈再到亏期间的四种状态来记月 , 称为朔、弦、望、晦。农历每月初一叫朔 , 农历每月初七或初八叫上弦 , 农历每月二十二或二十三日叫下弦 , 农历每月十五日叫望 , 农历每月最后一天叫晦。 2 . 星宿 : 我国古代指星座。古人为了准确地观测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运行及其他天象 , 往往以恒星为背景 , 以相对固定的位置为标志来说明日、月及五大行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共分二十八个星宿 , 称为 “ 二十八宿 ” 。本课中的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的 “ 斗 ”“ 牛 ” 就分别是 “ 二十八宿 ” 之一。 3 . 舳舻 : 船头和船尾的并称 , 泛指首尾相接的船只。舳 , 船尾 ; 舻 , 船头。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一、理理文章 思路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二、说说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诗人泛舟游赤壁的所见所闻 , 以及主客之间的问答 , 反映了诗人由表面的旷达到陷于苦闷 , 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变化过程 , 表现了诗人在 “ 乌台诗案 ” 中遭受巨大的挫折后 , 虽身处逆境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任务一】 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1 . 文章第 1 段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 参考答案 第 1 段展示了主客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吟诵诗文、迎风赏月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喜悦的心情。 2 . 第 2 段可分几层 ?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参考答案 可分两层 : 第一层写作者的歌声 , 第二层写客人的箫声。营造了主客之间箫歌互答、悲喜交集的意境。 3 .“ 望美人兮天一方 ” 中的 “ 美人 ” 指代什么 ? 歌声表现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 参考答案 “ 美人 ” 指诗人所思慕的人 , 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表现了诗人在遭受贬谪之后 , 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 , 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4 . 从第 2 和第 3 段的内容看 , 客人之悲从何而来 ? 参考答案 从歌声中来 ( 仕途失意 ), 从箫声中来 ( 箫声幽怨 ), 从历史人物中来 ( 人生无常 ), 从个人境遇中来 ( 生命短暂 ) 。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任务二】 体会文章的语言和手法 1 . 从全文的角度看 , 第 1 段写月夜赤壁之下的江面的水光月色有什么作用 ? 参考答案 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 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 , 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抒情的基调 。   2 . 文章的第 2 段 , 写客人 “ 呜呜然 ” 的箫声 , 采用了怎样的手法 ?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参考答案 采用了拟声、对偶、比喻、排比、夸张的手法 , 以及整散结合的句式 , 营造了悲凉的意境 , 引起下文的主客问答。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3 . 在文章的第 3 段中 , 作者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 ? 参考答案 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 , 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 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 , 想到曹操的诗和曹操的人生结局 ; 认为世间万物、英雄豪杰 , 不过是过眼烟云 , 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 , 风流散尽。 4 . 第 5 段 , 写客人转悲为喜 , 主客开怀畅饮 , 兴尽而睡。这个结尾具有怎样的意味和作用 ? 参考答案 这个结尾意味深长 , 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 , 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 :“ 我 ” 虽然遭受迫害 , 被贬谪黄州 , 但 “ 我 ” 的日子过得不错 , 既不寂寞也无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争。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赤壁赋》是苏轼于 “ 乌台诗案 ” 获释后 , 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时所作的。有人说作者在这里触景生情 , 借题发挥 , 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对人生的一种感悟 , 流露了 “ 人生无常 ” 的消极情绪。本文的感情基调是消极的吗 ? 为什么 ?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初读整体感知 再读细节揣摩 三读重难探究 四译文白对译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技法指导 整散结合的手法 整散结合指的是整句和散句结合使用。整句指的是句式比较整齐的句子 , 例如运用了排比、对偶的句子等 , 散句则是句式比较自由的句子。整散句的结合使用能使文章节奏明快 , 舒缓自如 , 读起来朗朗上口 , 而且充满着抒情和论证的气势。 《赤壁赋》是整散结合手法运用的典型篇章 , 该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 , 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 , 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等方面的束缚 , 更多的是散文的成分 , 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 , 又有散文的透辟理意。散文的笔势笔调 , 使全篇文情勃郁顿挫 , 如 “ 万斛泉源 ”, 喷薄而出。与赋的讲究整齐对偶不同 , 它的抒写更为自由。如开头一段 “ 壬戌之秋 , 七月既望 ,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全是散句 , 参差疏落 ; 以下直至篇末 , 虽都押韵 , 但换韵较快 , 而且换韵处往往就是文意的一个段落 , 这就使本文特别宜于诵读 , 极富声韵之美。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对点小练 自选一个话题 , 写一段整散结合的文字 , 表达一种见解或抒发某种情感。 200 字左右即可。 写作示例 历览前贤 , 有秦皇汉武的风骚 , 有唐宗宋祖的文采 , 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弯弓和大雕。可又有谁 , 能像内圣外王的曾文正一样 , 为官则清正无私 , 举贤若渴 ; 为将则机智沉稳 , 步步为营 , 奇正相佐 ; 为儒则谦和内敛 , 毫无文人的狂傲之气 ; 为父为兄则严于律亲 , 不使一人得道 , 鸡犬升天。曾国藩是一个永远让人无法读明白的人 , 是一个文人 , 是一名儒将 , 是一个好官。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豁达人生更精彩 名句诵读 1 . 心如大地者明 , 行如绳墨者彰。 —— 刘向 2 . 草色人心相与闲 , 是非名利有无间。 —— 杜牧 3 . 丹青不知老将至 , 富贵于我如浮云。 —— 杜甫 4 . 古之成大事者 , 不惟有超世之才 , 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5 . 海纳百川 , 有容乃大 ; 壁立千仞 , 无欲则刚。 —— 林则徐 6 . 心胸开阔 , 不要为令人不快的区区琐事而心烦意乱 , 悲观失望。 —— 富兰克林 7 . 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 : 一颗心流血 , 一颗心宽容。 —— 纪伯伦 8 .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 , 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 , 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 雨果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素材趣读 1 . 苏轼 : 何妨吟啸且徐行 在古往今来的人物中 , 苏轼可以算是比较 “ 倒霉 ” 的一位 : 他一生宦海沉浮 , 仕途坎坷 , 屡遭贬谪。对其影响最大、创伤之巨的是元丰二年因 “ 乌台诗案 ” 被贬黄州。满腹才华却无用武之地 , 一个饱读诗书的文人偏偏被贬到黄州做一个徒有虚名的 “ 武官 ” 。不论是新党当政 , 还是旧党得势 , 无罪的他却越贬越远。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 , 而是尽情享受 “ 江上之清风 , 与山间之明月 ” 。面对人生的 “ 风雨 ”, 他能坦然地 “ 吟啸且徐行 ”“ 一蓑烟雨任平生 ”; 面对清风明月 , 他能 “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 羽化而登仙 ” 。这是何等的气魄与心胸 ! 这是何等的智慧与人格 !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2 . 欧尔 · 布里 : 只不过断了一根弦 在巴黎的一场大型音乐会上 , 著名小提琴家欧尔 · 布里正全神贯注地演奏。突然 , 他发现小提琴的一根弦断了。迟疑没有超过两秒 , 他便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 , 继续面带微笑地一曲接一曲地演奏。整场音乐会非常成功。终场时 , 欧尔 · 布里兴奋地高高举起小提琴谢幕 , 那根断掉的琴弦在半空中很醒目地飘荡着。全场观众惊讶而钦佩地报以更为热烈的掌声 , 向这位处变不惊、技艺高超的音乐家致以深深的敬意。面对记者的 “ 何以能够保持如此镇定 ” 的提问 , 欧尔 · 布里一脸轻松道 :“ 其实那也没什么 , 只不过是断了一根琴弦。 ” 布里睿智的回答向世人传递的是从容 , 是乐观 , 是洒脱 , 是心头不肯失落的信念。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美文品 读 读懂苏轼 黎 文雄 ① 在险峻陡峭的石壁下 , 在奔腾怒吼的大江边 , 一个人捋着胡须 , 昂首挺胸 , 眺望着那江水与天的边际。他在想些什么呢 ? ② 每当我看见这幅名为《赤壁赋》的国画时 , 心中就有种想读懂苏轼的欲望。 ③ 苏轼 , 这位不羁的东坡居士 , 他的经历是很苦的。 “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必先苦其心志 , 劳其筋骨 , 饿其体肤。 ” 他被贬黄州 , 来到这个叫 “ 赤鼻矶 ” 的地方 , 开始了他曲折的经历。诚然 , 正是他的不平经历 , 才促使他写下一系列豪放派诗词。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④ 读苏轼 , 首先要读他的胸襟。要排遣心中的郁闷 , 自然要饮酒 , 于是有了 “ 障泥未解玉骢骄 , 我欲醉眠芳草 ”“ 酒酣胸胆尚开张 ” 。苏轼的饮酒是遣怀 , 并非消沉。 “ 寄蜉蝣于天地 , 渺沧海之一粟 ”“ 哀吾生之须臾 , 羡长江之无穷 ” 就是在赤壁写下的。 “ 小舟从此逝 , 江海寄余生。 ”“ 枝上柳绵吹又少 , 天涯何处无芳草。 ” 好一个 “ 天涯何处无芳草 ”! 苏轼才高八斗 ,“ 厚积薄发 ”,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 这一句一句 , 字里行间不都透露出他的志存高远 , 他的豁达胸襟吗 ? 所以 , 我常常想起苏轼举酒临江的这一幕 , 这是一种豪迈气概 ! ⑤ 读苏轼 , 不能不读他的多情。《水调歌头 · 明月几时有》里有一句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 ” 流传千古 , 《念奴娇 · 赤壁怀古》里有一句 “ 故国神游 , 多情应笑我 , 早生华发 ” 脍炙人口 , 他思念亡妻的 “ 十年生死两茫茫 , 不思量 , 自难忘 ” 更是感人肺腑。文人便是多情 , 寄情于文 , 才使文学作品有生命 , 有活力 , 活到现在 , 活到永远 !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⑥ 读苏轼 , 更要读他的爱国。尽管他被贬 , 但这丝毫不削弱他的精忠报国之心 , 反而激起他的报国激情。在他想起周瑜当年的飒爽英姿时 , 多么渴望自己能够像他那样为国家建立奇功呀。只可惜 , 报国无门 ! 在他官场失意 , 心中的压抑再度被触动的时候 , 又回到现实中来了。他是一个无处施展才能的人 , 只能 “ 故作小红桃杏色 , 尚余孤瘦雪霜姿 ”, 做我傲霜挺立的苏轼 ;“ 休对故人思故国 , 且将新火试新茶 , 诗酒趁年华 ”, 喝我的酒 , 作我的诗 , 趁着年轻气盛的时候。 ⑦ 风起了 , 卷起江水撼动着石壁。明朗的月光下 , 一叶扁舟渐渐远去 , 只留下那读不尽的苏轼的背影。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 品开头 ] 由国画《赤壁赋》引出读懂苏轼的欲望 , 入题快捷。本文先描述读者熟悉的画面 , 并设置一个问句 “ 他在想些什么呢 ”, 然后入题 , 快捷巧妙。   [ 品技巧 ] 第 ⑤ 段用排比句阐释苏轼的多情。所引词句有三个角度 : 对亲朋的祝福之情 , 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 , 对亡妻的悼念之情。这三个角度构成排比 , 节奏感强 , 增强了语言气势 。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 品情感 ] 第 ⑥ 段在前两段阐释苏轼豪放胸襟、善感多情的基础上 , 用 “ 更 ” 字递进到苏轼的爱国情怀。 “ 拙于谋身 , 锐于报国 ” 是苏轼确立的思想、抱负 , 尽管其历程坎坷曲折 , 充满了惊涛骇浪 , 但他的报国初志始终没有泯灭。读懂苏轼的爱国情结 , 才算是可能读懂了他 , 至此 , 一个豪迈、多情、爱国的伟大词人屹立在读者面前。 [ 品构思 ] 本文运用排比构思成文。 ④⑤⑥ 三段都把中心句 “ 读苏轼 , …… ” 放置段首 , 这属于相同句式构成的段落的排比 , 这种结构思路的好处是内容明了 , 层次清晰。 技法借鉴 主题阅读 【问题】 1 . 文章第④段多处引用苏轼的词文 , 有何效果 ? 2 . 文章的题目是 “ 读懂苏轼 ”, 联系全文来看 ,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读懂苏轼的 ? 参考 答案 1 . 第④段旁征博引 , 彰显文采。这段文字引用苏轼的词文达六处之多 , 这些文字一方面用苏轼自己的话印证苏轼的豪迈气概 , 印证有力 ; 另一方面 , 使文章增添诗情画意 , 能够熏陶读者 , 巧妙激发读者兴致。 2 . ①苏轼豪迈的胸襟 ; ②苏轼的多情 ; ③苏轼的爱国情怀。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