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1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文言文阅读作业(15)

‎2020届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 作业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尹思贞,京兆长安人。弱冠以明经第,补隆州参军事。时晋安县有豪族蒲氏纵横不法,州司令思贞按之,发其奸赃万计,卒论杀之,远近称庆。迁明堂令,以善政闻。擢殿中少监,检校沼州刺史。会契丹孙万荣乱,河朔不安,思贞绥抚境内,独无惊扰,武则天降玺书褒美之。‎ 神龙初,擢大理卿。时武三思擅权,御史大夫李承嘉附会之。雍人韦月将告武三思大逆,中宗大怒,命斩之,思贞以方发生月①,固执奏以为不可行刑,乃决杖,流岭南。三思令所司非法杀之,复固争,御史大夫李承嘉助三思,而以他事劾思贞,不得谒。思贞谓承嘉曰:“公为天子执法,乃擅威福,慢宪度,附托奸臣,以图不轨,将先除忠良以自恣邪?”承嘉大怒,遂奏劾思贞,出为青州刺史。治州有绩,境内有蚕一岁四熟者,黜陟使卫州司马路敬潜八月至州,见茧叹曰:“非善政所致,孰能至于此乎!”特表荐之。‎ 睿宗立,召授将作大匠,封天水郡公。时左仆射窦怀贞兴造金仙、玉真观,广调工匠,思贞常节减之。怀贞怒,频诘责思贞,思贞曰:“公职居端揆,任重弼谐,不能翼赞圣明,光宣大化,乃盛兴土木,害及黎元,又受小人之谮,轻辱朝臣,今日之事,不能苟免,请从此辞。”拂衣而去,阖门累日。上闻而特令视事。其年,怀贞伏诛,乃下制曰:“将作大匠尹思贞,贤良方正,硕儒耆德,刚不护缺,清而畏知,简言易从,庄色难犯。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可御史大夫。”累迁至工部尚书。表请致仕,许之。开元四年卒,年七十七,赠黄门监,谥曰简。思贞前后为刺史十三郡,其政皆以清最闻。‎ ‎(节选自《新唐书》)‎ ‎【注】①发生月:(春天)萌发滋长的月份。‎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可御史大夫 B.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可御史大夫 C.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可御史大夫 D.征先王之体/要敷衽必陈/折佞臣之怙/权拂衣而谢/故以事闻海内/名动京师/可御史大夫 ‎※【答案讲评】B (大意:秉承先王的施政根本,坦诚陈述己见,挫损奸臣的专权,拂衣而去。因此凭这件事闻名天下,名动京师,可以胜任御史大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流”,流放,古代刑罚中的一类。除此之外,古代还有笞、杖、徒、死等刑罚。‎ B.“劾”,弹劾,指有关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或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 C.“黎元”,黎民百姓。对百姓的称谓还有布衣、黔首、庶民、生民等。‎ D.“视事”,就职治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后来也经常用来指官员的任职。‎ ‎※【答案讲评】B (“指皇帝裁定官吏的过失或罪行”错。)‎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尹思贞不畏豪强,严明执法。晋安县豪族蒲氏骄纵不守法度,尹思贞审查后判处了他死罪,百姓称快。‎ B.尹思贞善于治政,受人称赞。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不安之时,他善于绥抚,只有他管辖的地区不受惊扰,武则天下诏书褒奖了他。‎ C.尹思贞坚持正义,受到责罚。皇帝下令斩杀告发武三思谋反的韦月,尹思贞坚决反对,皇帝非常生气,结果尹思贞被判杖刑,发配岭南。‎ D.尹思贞正直有才,终受器重。窦怀贞被处死后,皇上下诏称赞尹思贞秉承先王的施政根本,坦诚陈述己见,挫损奸臣的专权,他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并连续升迁至工部尚书。‎ ‎※【答案讲评】C (被判杖刑发配岭南的是韦月。)‎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为天子执法,乃擅威福,慢宪度,附托奸臣,以图不轨,将先除忠良以自恣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左仆射窦怀贞兴造金仙、玉真观,广调工匠,思贞常节减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讲评】(1)你是为天子执法的,竟然擅自作威作福,漠视朝廷法度,媚附奸臣,来图谋不轨,打算先杀害忠良来肆意妄为吗?(来达到为所欲为的目的吗?)(关键点:乃,竟然;慢,轻视,漠视;恣,肆意妄为。)‎ ‎(2)当时左仆射窦怀贞施工建造金仙、玉真两观,大量调用工匠,思贞常常减少用人量。(关键点:兴造,建造;广,大量;节减之:减少用人量。)‎ 附:参考译文 尹思贞,是京兆长安人,二十岁的时候因为通过了明经考试,补了隆州的参军。当时晋安县有姓蒲的豪族横行霸道,违法乱纪,隆州的州官命令尹思贞查办,思贞揭发了他数以万计的不法受贿,最终定为死罪,州里的人拍手称快。尹思贞升职当了明堂县令,凭着出色的政绩而闻名。升迁当了殿中少监,兼任沼州刺史。恰逢契丹孙万荣作乱,河朔地区惊恐不安,尹思贞安抚境内,唯独他境内未受惊扰,武则天下诏书赞赏褒奖了他。‎ 神龙初年,(他被)提拔为大理卿。当时武三思独揽大权,御史大夫李承嘉依附于他。雍州人韦月将控告武三思大道,中宗皇帝得知后非常愤怒,命令处斩韦月。尹思贞以正处在春天萌发滋长的月份,坚持上奏,认为不可判处死刑,于是改判韦月杖刑,流放到岭南。武三思命令负责此事的部门不按照刑律而杀害韦月,尹思贞又据理力争。御史大夫李承嘉助纣为虐,又以其他事为借口弹劾尹思贞,(使得尹思贞)不能上朝。尹思贞对李承嘉说:“你是为天子执法的,竟然擅自作威作福,漠视朝廷法度,媚附奸臣,来图谋不轨,打算先杀害忠良来肆意妄为吗?(来达到为所欲为的目的吗?)”李承嘉非常愤怒,于是又上奏疏弹劾尹思贞,(尹思贞被)贬为青州刺史。(他)治理青州很有成绩。青州境内有一种蚕,一年能够繁殖产丝四次。黜陟使(官名)兼卫州司马路敬潜八月来到这里,见到蚕茧感叹道:“如果不是推行良好的政治,又怎么会这样呢?”特意写奏表推荐尹思贞。‎ 睿宗即位后,征召(尹思贞)为将作大匠,封天水郡公。当时左仆射窦怀贞大兴土木建造金仙、玉真两观,调用了大量的工匠,尹思贞经常减少用人量。窦怀贞很愤怒,多次责备尹思贞。尹思贞说:“你身居这样的要职,责任重大,本要辅佐君王协调政务。你却不能维护、辅佐君王,不去宣扬、光大圣德,竟然大兴土木,祸害百姓,又听信小人诬陷的话,轻辱了大臣,今天的事不能随便就过去了(不可原谅),(我)现在就辞官!”于是拂袖而去,回家闭门很多天没有出来。皇帝知道了此事,特地下命令让他办理公事。那年窦怀贞被处死后,皇帝下诏说:“将作大匠尹思贞,善良正直,学问深,品德好,刚正不护短,明白而谦逊(学识高但不固执),话少却鲜明(让人容易执行),态度严正,威风凛凛。秉承先王的施政根本,坦诚陈述己见,挫损奸臣的专权,拂衣而去。因此凭这件事闻名天下,名动京师,可以胜任御史大夫。”不断升迁做到工部尚书。上表请求退休,(皇帝)同意了。开元四年去世,享年七十七岁,追赠黄门监,谥号简。尹思贞前后做了十三个郡的刺史,都以政绩最清明而闻名。‎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人。幼孤贫,母鬻机织,资给使学,读书过目不忘,尤邃于《易》。政和二年,上舍释褐,补潍州教授。八年,赐对便殿,徽宗伟其状貌,改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为殿试参详官,以沈晦第一,徽宗大悦曰:“朕久闻晦名,今乃得之。”‎ 时方有事燕云,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拂时相意,提举太平观。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出知平江府。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岳飞收复襄、汉,令松年筹度守御事。松年奏:“乞飞班师,徐窥刘豫意向,若豫置不问,其情叵测,当饬将士谨疆场可也。”‎ 谍报刘豫于登、莱、海、密具舟楫,淮阳、顺昌积刍粟,欲凭藉金人侵我边鄙。议者谓韩、刘、岳各当一面,可保无虞。松年奏:“三人声势初不相属,缓急必不相救。臣愿疾驰以赴其急。”诏遣松年往江上,与诸将会议进讨,因觇贼情。帝决意亲征,遂次平江,命松年权参知政事,专治战舰。松年曰:“议论既定,力行乃有效,若今日行,明日止,徒纷纷无益。”‎ 俄以疾提举洞霄宫,卜居阳羡,虽居闲不忘朝廷事,屡言和籴科敛、防秋利害,帝皆嘉纳。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年六十。‎ 松年平生不喜蓄财,每除官例赐金帛,以军兴费广,一无所陈请,或劝其白于朝,曰:“弗请则已,白之是沽名也。”喜宾客,奉入不足以供费,或请节用为子孙计。松年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况俸廪,主上所以养老臣也。”自持囊至执政,所举自代,皆一时闻人,所荐一以至公,权势莫能夺。‎ 方秦桧秉政,天下识与不识,率以疑忌置之死地,故士大夫无不曲意阿附为自安计。松年独鄙之,至死不通一书,世以此高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三十八》,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 B.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 C.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 D.十六年/病革/呼其子/曰/大化推/移有所不免乃/就枕/鼻息如雷/有顷卒人/谓不死也 答案 A 解析 回答本题,要注意把握语段中的谓语动词,并由此确定语句的主语、宾语等,判断语句的停顿点。比如这句话中的动词有“呼”“推移”等,“呼”没有主语,其宾语是“其子”,由此可以判断“呼”的前面要停顿,据此排除B、C两项。“大化推移”是一个语意完整的句子,后面需断开,据此排除D,选A。‎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易》,是中国经典之一,相传是周人所作,内容包括《易》和《经》两个部分。‎ B.“校书郎”,官名,主管校勘典籍,东汉时期始置,明以后不置。‎ C.“行在”,即“行在所”,特指天子所在的地方,或者专指天子巡行所到的地方。‎ D.“和籴”始于北魏,指古时官府以议价交易为名向民间强制征购粮食的政策。‎ 答案 A 解析 “《易》和《经》”错误,应该是“《经》和《传》”。‎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松年幼年丧父家贫,靠母亲织布卖钱供养他上学。他学习特别用功,读书过目不忘,并且十分精通《周易》。‎ B.胡松年敢于犯颜直谏。在国家要收复燕云时,他上奏说边地开战就会有说不完的弊端,因为议论不符合当时宰相的思想,他被贬谪。‎ C.胡松年担任参详官时,认定沈晦为第一名,得到皇上的嘉许;在皇帝亲征刘豫时,他说任何事情都要身体力行才能有效。‎ D.胡松年不喜欢积聚钱财,皇帝赏赐的金帛,胡松年拿来作为军费;他喜欢养宾客,俸禄不够,有人劝说他节省,他认为贤能而多财有损志节。‎ 答案 C 解析 原文中“力行乃有效”的意思是“尽力去做才能有效果”,从后文看,其意思是要尽心尽力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松年奏:“乞飞班师,徐窥刘豫意向,若豫置不问,其情叵测,当饬将士谨疆场可也。”‎ 译文:                            ‎ ‎                               ‎ ‎(2)方秦桧秉政,天下识与不识,率以疑忌置之死地,故士大夫无不曲意阿附为自安计。‎ 译文:                            ‎ ‎                               ‎ 答案 (1)胡松年上奏说:“请岳飞调回军队,慢慢观察刘豫的意向,如果刘豫置而不问,那么情况难以预测,应当命令将士严守边疆就可以了。”‎ ‎(2)当时秦桧执政,天下人无论是否有见识,都因为遭到怀疑、猜忌而被置于死地,因此士大夫无不曲意阿附以求自保。‎ 解析 (1)关键词:“乞”,请;“班师”,调回军队,也指凯旋;“窥”,暗中察看;“饬”,命令。(2)关键词:“秉政”,执政;“率”,皆、都;“以”,因为;“自安”,自谋安乐、自保。‎ 参考译文 胡松年字茂老,海州怀仁(今江苏赣榆区)人。幼年时丧父家贫,母亲织布卖钱,供养他上学,他读书过目不忘,尤其精通《易经》。政和二年,以上舍生出仕,担任潍州教授。政和八年,在便殿赏赐应对,徽宗见他相貌雄伟,改任他为校书郎兼资善堂赞读。任殿试参详官,认定沈晦为第一名,徽宗大喜说:“我很早就听说了沈晦的名字,今天才得到他。”‎ 当时燕云地区正有战事,胡松年多次上奏说边地的战争一开始,就会有说不完的弊端。这与当时宰相的意思相抵触,被贬为太平观提举。建炎年间,秘密上奏论述中原形势的利害,受召赶赴皇帝驻地,出任平江府知府。尚未入境,平江府的贪官解下官印退隐,胡松年将兴利除弊的十七件事项在都市张榜公布,百姓得到了好处。‎ 岳飞收复襄、汉,命令胡松年筹划守御事宜。胡松年上奏说:“请岳飞调回军队,慢慢观察刘豫的意向,如果刘豫置而不问,那么情况难以预测,应当命令将士严守边疆就可以了。”‎ 间谍报告刘豫在登、莱、海、密州修造战船,在淮阳、顺昌囤积粮草,打算依靠金兵入侵边疆。议论者认为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各当一面,可以保证没有危险。胡松年上奏:“三人声势开始没有相连,紧急时必然不能相互救援。我愿意急驰赶赴那里以应付紧急情况。”(皇帝)下诏派遣胡松年前往江上,同各位将领会集商议进讨之策,并趁机观察敌情。皇上决意亲征,于是驻兵平江,任命胡松年兼任参知政事,专门管理战舰。胡松年说:“议论已经确定,尽力去做才能有效果,如果今天执行,明天停止,徒增纷扰而没有益处。”‎ 不久因病任洞霄宫提举,选择居住在阳羡,虽然居闲但不忘国事,多次上书论说买粮、税收、秋防等事的利害,皇上都嘉奖并采纳。十六年,病重,招呼儿子说:“造化推移,在所难免。”于是躺到枕上,鼾声如雷,过了一会儿就去世了,人们都说他没有死。时年六十岁。‎ 胡松年平生不喜欢积敛财产,每次任官按例赐予金帛,因为军队耗费巨大,但他一点也不向朝廷申请。有人劝他告诉朝廷,他说:“不申请就算了,告诉朝廷就成了沽名钓誉。”(他)喜好接待宾客,俸禄不够用来花费,有人请他为子孙着想节省用度。胡松年说:“贤能但多财,就会有损志节,况且俸禄,是皇上用来赡养老臣的。”自任官后直到执政,所推荐代替自己的,都是当时的名人,所推荐的全部出于至公,即使是权贵也不能让他改变。‎ 当时秦桧执政,天下人无论是否有见识,都因为遭到怀疑、猜忌而被置于死地,因此士大夫无不曲意阿附以求自保。唯独胡松年鄙视他,到死也没有给秦桧写一封书信,世人因此赞扬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