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卷·2018届江西省新余四中、上高二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2017-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江西省新余四中、上高二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2017-12)

‎2018届新余四中、上高二中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文学经典建构的内部要素 童庆炳 经典是什么意思呢?刘勰《文心雕龙·宗经》篇说:“经也者,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所谓“经”,就是永恒不变的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之“至道”和“鸿论”的各类文学典籍(特别是作品)。但是,刘勰所说的那种“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论”并非是对所有的人来说的。不同时代拥有不同观点的人,常常对某种文学经典不以为然,认为不是经典;相反,他们可能提出另外一些作家的作品作为经典。文学经典是时常变动的,它不是被某个时代的人们确定为经典后就一劳永逸地永久地成为经典,文学经典是一个不断的建构过程。‎ 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总是制约着、影响着文学经典的建构,但是,我们不能由此认为文学经典建构的决定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的变动、文化权力的变动,而与作家、作品的状况无关。‎ 文学经典建构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是建构文学经典的基础。能够建构为文学经典的作品,总是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和价值,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心理共鸣。有清一代所产生的言情、人情世态、才子佳人小说很多,可并没有成为经典,只有《红楼梦》被后世建构为文学经典,这难道不是与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密切相关吗?‎ 在作品艺术价值方面,还必须考虑到某些文学经典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的问题。某些作品被建构为文学经典,主要在于作品本身以真切的体验写出了人的情感,这些情感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关键所在,容易引起人的共鸣。如李煜的词(后期的词)也被列入文学经典,这是因为“作者从自身遭受迫害屈辱的不幸境地出发,对整个人生的无常、世事的多变、年华的易逝、命运的残酷……感到不可捉摸和无可奈何……这种相当错综复杂的感触和情绪远远超出了狭小的个人的‘身世之戚’的范围,而使许多读者能从其作品形象中联想和触及到一些带有广泛性质而永远动人心弦的一般的人生问题,在情感上引起深切的感受”……实际上,许多描写山水、田园、乡土的诗词和其他作品虽历久而不衰,一直被当作文学经典来看待,其中主要涉及“共同美”的问题。‎ 其次,文学作品言说空间的大小,也是文学经典建构的必要条件。文学作品本身描写世界是否宽阔,作品所蕴含的意味是否深厚而多义,对文学经典的建构是十分重要的。曹雪芹的《红楼梦》由于它所描写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达到极致,艺术表现的客观性与主观性所产生的巨大张力等,使它成为一部具有广阔阐释空间的作品,经得起不同意识形态的冲刷和解释。虽然各种意识形态赋予《红楼梦》各不相同的意义,但它们都不能不说是这样或那样地抓住了《红楼梦》的部分意义,而《红楼梦》作为“文学经典”的地位不但始终没有受到冲击,反而在争论中更见荣耀。各种意识形态都承认《红楼梦》是文学经典,都从《红楼梦》里发现了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且都有一定的理由和说服力,这说明了作品本身的广阔阐释空间,是作品建构为经典的一个必要条件。‎ ‎(选自《天津社会科学》,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勰认为,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永恒不变而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的各类文学典籍。‎ B.经典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被某个时代某些人奉为经典的作品,有可能得不到另一个时代另外一些人的承认。‎ C.意识形态和文化权力虽然一直在制约影响着文学经典的建构,但它并不是文学经典建构的决定性因素。‎ D.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文学作品言说空间的大小,都是文学经典构建的必要条件。‎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学经典之所以成为文学经典,是因为它们写出了人类共通的“人性心理结构”和“共同美”,从而引起人的共鸣。‎ B.虽然经典文学处于不断的建构之中,不同时代对经典的看法见仁见智,但作品本身的状况永远是建构经典首先要考虑的因素。‎ C.相对来说,意识形态、文化权力是文学经典的建构的外部因素,而作品的艺术价值、言说空间是经典建构的内部言因素。‎ D.《红楼梦》描写社会生活既有一定的广度,也有一定的深度,因此成为一部具有广阔阐释空间的作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煜的词被列为经典,是因为李煜在创作词时有意超出个人的身世之戚,表现整个人生的无常、世事的多变等内容,从而打动读者。‎ B.清代众多的言情、人情世态、才子佳人小说没有像《红楼梦》那样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艺术价值没有达到《红楼梦》那样的高度。‎ C.“四书”“五经”对封建士人来说是经典,但在“五四”运动中却被视为封建糟粕,这说明意识形态总是在制约影响着文学经典的建构。‎ D.“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们的评价证明《哈姆雷特》有着广阔的言说空间,这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之一。 ‎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 药 砚 练建安 阳光朗照,河头城浮动飘忽的浓雾渐渐消散。‎ 石钵头赤裸脊背,噔噔踏入石坝码头肉铺摊点,立定,双肩一耸,大块猪肉扇啪嗒一声脆响,平摊在了肉案上。两个伙计手忙脚乱,将猪肉扇挂上一根铜皮红木大秤。一个掌挂钩,一个挪秤砣报数:“二百……三十一斤半。”石钵头斜了他们一眼,操起两把剔骨尖刀,咔咔磨擦,笑骂:“黄疸后生!”‎ 墟镇巷道,湿漉漉的,水气淋漓。此时悠悠然走来一位身穿灰布长衫、手摇折扇的精瘦老人。他迈着方步在猪肉摊边踱了三二个来回,瞧瞧,点点头,似笑非笑。‎ 石钵头认得此人,是个老童生。传说是满腹诗书,考到胡子花白,连一个秀才也没捞着。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看着老穷酸装模作样赛百万的架势,石钵头扭头噗地吐出了一口浓痰。‎ 华昌驻足停步,收起折扇,倒转扇柄指点,问:“前蹄,几多钱啊?”石钵头利刀游走剔骨,沙沙响。“老弟,几多钱?”华昌再问。石钵头说:“现钱,不赊账。”华昌说:“你这后生哥啊,好没道理,咋就说俺要赊账呢?”‎ 石钵头说:“搞笑嘴!”华昌在衣兜里摸索良久,拍出了一把制钱。石钵头将制钱收拢、叠好,放在案板前沿,说:“钱你拿走,莫挡俺做生意。”华昌说: “无怨无仇,做嘛介不卖?”石钵头斫下猪蹄,说:“看好了,可是这副?”华昌点头。石钵头抓起猪蹄,猛地往后抛入汀江,说:“俺要敬孝龙王爷。不行么?”华昌拣起制钱,一声不吭地走了。身后传来阵阵哄笑声。‎ 半个月后,华昌带着几个破蒙童子江岸踏青,歇息于城东风雨亭。彼时,石钵头正惬意地嚼吃着亭间售卖的糠酥花生。一扬手,花生壳撒落遍地。石钵头说:“咦,巧了,今天倒有八副猪蹄,老先生有现钱么?”华昌面无表情,牵着童子匆匆离去。走不远,就听到石钵头的两个伙计阴阳怪气地高唱一首当地歌谣:“‎ 先生教俺一本书,俺教先生打野猪。野猪逐过河,逐去先生背驼驼……”‎ 后来,他们还遇过几次。石钵头迎面昂首阔步,华昌就背向闪在路边。有一次,看到石钵头从远处走来,华昌竟绕上田塍,避开了他。‎ 华昌是邻县武邑山子背人。山子背距河头城七八铺远。他那蒙馆设在张家大宗祠里。‎ 夜晚,细雨濛濛,倒春寒风吹动西厢房窗棂。昏黄油灯下,华昌翻阅旧日诗稿。当他读到“学书学剑两不成”时,不由得悲从中来。‎ 嗒,嗒嗒。有轻微的叩门声。没错,是叩门声。开门,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友李半仙。奇香扑鼻。李半仙拎着一副卤猪蹄,笑眯眯地看着他。‎ 转眼到了仲夏。这个午日,童子早散学了。华昌困倦欲睡。宗祠内,闯入了一个莽汉。定睛一看,却是石钵头。‎ 石钵头拎着一副肥硕猪蹄,恭恭敬敬地放在书案上。华昌轻摇折扇,说:“得非有辱斯文乎?”石钵头懵懵懂懂。华昌合上折扇,说:“君子不食嗟来之食。”石钵头愕然。华昌站起,迈方步,七八个来回,用了大白话:“有嘛介求俺?直说吧。”石钵头苦着脸,说:“俺老娘瘫了。李半仙的药方,求您老给半块端砚,做药引子。”华昌坐下,说:“奇了怪了,这端砚何处无有?为何要俺给你?”石钵头说:“李半仙说了,定要半块阿婆坑的端砚,甲子年中秋日戌时月圆蓄墨的。百砚斋掌柜的说,那时日,方圆几百里,只有您老先生买了一块。”“哦。”华昌说,“桌上有。识字么?”石钵头苦笑:“开过蒙,又被先生赶回家啦……略识几个字。”华昌微闭双眼,说:“自家看,可要看清喽。”‎ 石钵头抓过端砚。长九寸,宽五寸,厚二寸一分,份量颇重。抬起,勾头看去,砚底刻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甲子年中秋日戌时练华昌购置于河头城百砚斋。”石钵头认得时日数字,说:“就是这块,就是这块!”说着,掏出一锭约摸五两重的银子。华昌正色道:“做嘛介?百善孝为先。拿开,俺不收钱。”‎ 石钵头嗫嚅不知所措了。华昌自言自语:“李半仙?这个李半仙搞嘛介名堂?”石钵头急了:“老先生,俺……俺……”华昌举手截止,说:“后生哥,半块,何谓半块?就不能有丝毫差错,分得来么?”石钵头额上冒出冷汗,说:“刀斧斫开?”华昌笑了:“何须如此麻烦。”‎ 华昌接过端砚,手执两端,正对天井。天井里阳光热辣,后龙山高树有蝉声传来,高一声,低一声。‎ 华昌十指紧扣,双腕抖动。端砚分成两半,齐整如刀切。‎ ‎(原载《天池》2016年第6期)‎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第二段中“赤裸脊背”“双肩一耸”“两个伙计手忙脚乱”等处,运用了正侧面结合的手法,生动地塑造了石钵头强悍、霸气的屠夫形象。‎ B.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是因为看他“长衫洗得发白,几块补丁格外刺眼”,嫌他穷困潦倒,认定他付不起钱。‎ C.小说中两处画线句子景物描写非常精炼,第一处重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第二处则主要烘托了华昌此刻惆怅、失落的心理。‎ D.小说以“药砚”为题,含义深刻:这“砚”既是给石钵头老娘治瘫病的药引子,也是教育他要尊师重道、宽以待人的良药。‎ ‎5.请结合全文概括华昌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6.小说的结尾构思巧妙,请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就国歌的地位、奏唱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国歌标准曲谱和官方录音版本、国歌的宣传教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作了具体规定。国歌法并非中国独有。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都有单独的国歌法,对播放国歌的场合、奏唱国歌时的相关礼节都有明确的规定。在新加坡,如果有意不按官方安排奏唱国歌,或奏唱国歌时无合理原因不起立致敬的,将被起诉,并最高处以1000美元罚金。美国有关法律规定:在演唱国歌时,如果有国旗展现,穿制服的军人行军礼,其他所有人都应该向国旗立正,右手放在心口,行“效忠礼”。‎ ‎(摘编自杜茂林《“为歌立法”:国歌背后的理智与情感》)‎ 材料二:‎ ‎0‎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367‎ ‎82‎ ‎93‎ ‎100‎ ‎39‎ ‎129‎ ‎17‎ ‎396‎ ‎56‎ ‎110‎ ‎232‎ ‎80‎ 能正确演唱国歌 知道国歌的词曲作者 知道国歌的创作背景 知道奏唱国歌时的礼仪 随意篡改国歌歌词 在商业或娱乐活动中奏唱 在私人婚丧庆悼上奏唱 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 普及国歌法知识 学校开展国歌知识的义务教育 从个人做起,严格遵守国歌法 呼唤人们内心的国家情怀 你对国歌了解多少(642人)‎ 不尊重国歌的行为(581人)‎ 立法后如何爱护国歌(478人)‎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来了,你用“正确姿势”爱国歌了吗?》)‎ 材料三:‎ 国歌是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教材。“在校园、奥运赛场、边防哨所……每次奏响国歌都是对祖国和民族精神的一次礼赞。”国歌展示馆馆长杨春霞说,“国歌是代表国家的歌曲,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上海市杨浦区文化局局长金雪萍表示,国歌立法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也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结晶的崇高敬意。法律中对于如何正确使用国歌的具体规定,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等多重作用。‎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家法室主任武增说:“那种把维护国歌尊严与所谓公民的言论自由、表达自由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国家要对公民合法的权益予以保障,同时公民不得滥用自由和权益。对辱没国家的尊严、损害民族感情、危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必须予以法律的追究和制裁。”‎ ‎(摘编自朱宁宁《维护国歌尊严权威 奏唱国歌有法可依》)‎ 材料四:‎ 国歌法通过并颁布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依照法定程序分别征询了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他们均认为,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施,符合两部基本法的规定,是适当的。香港、澳门社会普遍认同这部全国性法律属于两部基本法第十八条第三款规定的法律。‎ ‎2017年10月3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了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和关于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国性法律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两个决定草案的说明指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说明还指出,近些年香港发生了一些不尊重国歌的事件,挑战“一国两制”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引起包括广大香港居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为有效防止并处理这类行为,按照香港基本法规定将国歌法列入香港基本法附件三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实施,就更加具有迫切性和现实重要性。‎ ‎(摘编自新华网《国歌法拟列入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附件三》)‎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 国歌法 国歌地位、奏唱礼仪等 审议通过 具体规定 B.‎社会公民 不维护国歌尊严 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正当行使言论自由权 损害民族感情 C.‎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港澳法委会和政府 将国歌法列入基本法附件三 征询 赞同 D.‎部分香港市民 挑战“一国两制”原则 和社会价值底线 全国人民的愤慨 不尊重国歌 引起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从材料二的相关调查结果看,国歌法中对“奏唱国歌的形式和礼仪”的规定比对“奏唱国歌的场合”的规定更重要。‎ B.调查显示,一些公民缺乏对奏唱国歌时的一般礼仪的了解,这无疑是人们在奏唱国歌时嬉笑打闹、态度不够严肃的主要原因。‎ C.我国制定国歌法,与一些国家的做法一致,并且在我国也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D.港澳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委员会和港澳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意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 E.《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属于有关国防、外交和其他依照基本法规定不属于特别行政区自治范围的法律,这是可以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一个法理依据。‎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国歌立法的现实意义。(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 魏初,字太初,弘州顺圣人。从祖璠,金贞佑三年进士,补尚书省令史。金宣宗求直言,璠首论将相非人,及不当立德陵事,疏奏,不报。后复上言:“国势危逼,四方未闻有勤王之举,陇右地险食足,其帅完颜胡斜虎亦可委仗,宜遣人往论大计。”大臣不悦而止。阅数月,胡斜虎兵不来,已无及,金主悔焉。‎ 初,其从孙也,璠无子,以初为后。初好读书,尤长于《春秋》,为文简而有法,比冠,有声。中统元年,始立中书省,辟为掾史,兼掌书记。未几,以祖母老辞归,隐居教授。会诏左丞许衡、学士窦默及京师诸儒,各陈经史所载前代帝王嘉言善政,选进读之士,有司以初应诏。帝雅重璠名,方之古直,询知初为璠子,叹奖久之。即授国史院编修官,寻拜监察御史。首言:“法者,持天下之具,御史台则守法之司也。方今法有未定,百司无所持循,宜参酌考定,颁行天下。”‎ 帝宴群臣于上都行宫,有不能釂大卮者,免其冠服。初上疏日:“臣闻君犹天也,臣犹地也,尊卑之礼,不可不肃。方今内有太常、有史官、有起居注,以议典礼、记言动;外有高丽、安南使者入贡,以观中国之仪。昨闻锡宴大臣,威仪弗谨,非所以尊朝廷、正上下也。”疏入,帝欣纳之,仍谕侍臣自今毋复为此举。时襄樊未下,将括民为兵,或请自大兴始。初言:“京师天下之体,要在殷盛,建邦之初,讵宜骚动!”遂免括大兴兵。初又言:“旧制,常参官诸州刺史,上任三日.举一人自代。况风纪之职与常员异,请自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岁,各举一人自代,所举不当,有罚,不惟砥砺风节,亦可为国得人。”遂举劝农副使刘宣自代。出佥陕西四川按察司事,历陕西河东按察副使,入为治书侍御史。又以侍御史行御史台事于扬州,擢江西按察使,寻征拜侍御史。行台移建康,出为中丞,卒,年六十一。‎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一》,有删改)‎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及不当立德陵事,疏奏,不报 报:上报 B.为文简而有法,比冠,有声 比:等到 C.法者,持天下之具 持:掌握、控制 D.昨闻锡宴大臣,威仪弗谨 锡:同“赐”,赏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从孙:自己的亲兄弟的孙子或者自己儿子的叔伯兄弟的儿子,本文中,魏初应该是魏璠亲兄弟的孙子。‎ B.书记:在古籍中一般有两个意思,一是指书籍、书牍等,二是指从事公文、书记工作的人。本文意思是第二种。‎ C.卮:古代一种盛酒的圆形器皿。古代的盛酒器皿很多,比如尊、壶、爵、角、觥、杯、釜等等。‎ D.上疏: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书”也是这个意思。如京兆尹张敞曾上疏(上书)汉成帝,谏议他纠正为政过失。‎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魏璠性格非常率直,曾经金宣宗让臣下对国事直言进谏,魏璠就首先提出当时出任将相的人选不对,只不过后来这个提议没有得到答复。‎ B.魏璠喜欢读书,特别是对于《春秋》研究颇深。后来担任了国史院的编修官,就向皇帝进言阐述了御史台制定国家法令并颁行天下的重要性。‎ C.魏初认为,礼仪既可以定君臣尊卑,又可以使外邦仰奉中原。所以他以此为据,劝谏皇帝宴请大臣时,君臣言行举止都要合乎礼仪。‎ D.魏初出于磨砺官员品格节操和为国荐储人才的目的,建议朝廷重臣任职一年后就要举荐一个能够接替自己的职位的人,并要为自己的举荐行为负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雅重璠名,方之古直,询知初为璠子,叹奖久之。(5分)‎ 译文: ‎ ‎ ‎ ‎(2)京师天下之本,要在殷盛,建邦之初,讵宜骚动!(5分)‎ 译文: ‎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②,谈笑净胡沙③!‎ ‎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窗”两句,以花木掩映的山屋、倾仄的小路、幽雅的景物衬托主人公的品格。‎ B.一个“恨”字笔落沉重,倾注着诗人满腔的郁愤,成为笼罩全篇的情感基调。‎ C.上片三层,先写一景,再设一问一答,一波三折,如三叠之瀑,曲尽回肠之美。‎ D.论者以为,叶梦得词风格颇似苏轼,而这首词从风格看也确实应属于“豪放词”。‎ E.“拚却鬓双华”一句,意为诗人要通过毕生的奋斗,终于赢得光华似锦的晚年。‎ ‎15.本词中“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你认为本词与《归去来兮辞》中这两处字面相似的语句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为什么?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提出圣人要达到超越时空、无所依赖的境界所凭借的方式是: ‎ ‎ , 。‎ ‎(2)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描写承天寺夜景的三句是: , ‎ ‎ , 。‎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 ①记者发现老百姓最关心的仍是上学、就业、养老、看病、婚丧嫁娶等具体而微的问题,对有些家庭来说,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不容拖延。‎ ‎ ②“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四期擂主、总决赛亚军彭敏说:“成名所带来的欢乐与烦恼交织在一起,常常让我发扬蹈厉,也让我辗转难眠。”‎ ‎ ③2017年元宵节那天,在多方瞻前顾后,努力协调之下,滞留印度54年、如今已80岁高龄的老兵王琪终于归国与家人团圆。‎ ‎ ④“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谈到孙家栋说,“东方红”响彻寰宇,“嫦娥号”长袖善舞 ‎,仰望星空,我们不能忘记这位为祖国默默耕耘的航天人。‎ ‎⑤川剧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同京剧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⑥天宽地广,无边无际,人的胸怀比天地更为宽广,然而,真正能做到恕己及人的人很少。‎ ‎⑦他动手术,腰痛腿麻,在忍无可忍时,会大声呻吟几声,但大部分时间里,他会忍着不吭声。‎ A. ①②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③⑦‎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国务院资委主任肖亚庆特别强调,要提高债券尤其是短融、超短融债券的风险排查,严禁开展融资性贸易活动,严格控制非主业投资比例。‎ B.发挥陕北冰雪资源的优势,补齐冬季旅游短板,真正使“冷资源”变为热产业,既是推动旅游产业改革的需要,也是增强发展后劲的迫切要求。‎ C.代表全球大坝智能化建设最高水准的溪洛渡水电站,是金沙江上最大的一座水电站,主要给华东、华中地区供电,兼顾川、滇省际间的用电需要。‎ D.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中方反对朝鲜违反安理会决定进行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活动。当前有关各方不应做相互刺激、可能加剧半岛紧张的局势。‎ ‎19.下列各种表述中,语言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同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B.某饮料广告在广播里播放,其文字稿中这样写道:“……该饮料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 C.中央电视台综艺节目主持人赵保乐说:“最后,感谢嘉宾黄格选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 D.原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参加香港一寺庙大佛开光典礼时,面对媒体的提问说:“谁搞‘三违背’,定会苦海无边,罪过! 罪过 !谁搞‘三符合’,自是回头是岸,善哉! 善哉! 阿弥陀佛!”‎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按顺序自上往下填在答题卡位置上。(6分)‎ ‎①______:用得好,它是阿里巴巴的宝库,里面有取之不尽的宝物;用不好,它是潘多拉的魔盒,给人类自己带来无尽的伤害。正因为如此,②__________,也要治理互联网,网络安全与规范文明的网络环境,则是网友必须遵守的底线。当然,任何文明规范的治理,③___________,只有当法律不断完善,依法治网有了更科学的依据,网民利益才能更有保障,互联网产业才能健康发展。‎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马化腾大学毕业后创立腾讯,李彦宏大学毕业后创立百度……他们最终都在各自从事的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由此可见,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必能获得成功。现在的一些大学毕业生,不愿自己创业,找工作时一味求稳定,这势必会严重影响自己将来的前途。如果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中国的经济就一定会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①不是大学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就一定能获得成功。‎ ‎② ‎ ‎③ ‎ 四、作文(60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美国心理学家大卫·波莱发明了“垃圾车法则”。说的是“许多人就像垃圾车,他们装满了垃圾四处奔走,充满懊恼、愤怒、失望的情绪,随着垃圾越堆越高,他们就需要找地儿倾倒,如果你给他们机会,他们就会把垃圾一股脑儿倾倒在你身上。所以,有人想要这么做的时候,千万不要收下。只要微笑,挥挥手,祝他们好,然后继续走你的路”。‎ 倾倒“垃圾”的人,在中国简称为“垃圾人”。面对“垃圾人”,你该怎么办?‎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届新余四中、上高二中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2.15:‎ ‎1.A 【解析】“文学经典就是指承载文学永恒不变而又至高无上的道理、不可磨灭的训导的各类文学典籍”是作品的观点,不是刘勰的观点。‎ ‎2.A 【解析】以偏概全,原文“某些文学经典”。‎ ‎3.A 【解析】“有意超出个人的身世之戚”错,这是客观结果,不是李煜主观努力的结果。‎ ‎4.B【解析】石钵头不肯卖肉给华昌主要是因为他内心对华昌这样的读书人的憎恶和鄙视。‎ ‎5.①斯文谦和,穷困落魄;②身怀绝技,隐忍退让;③正直善良,宽容大度(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三点5分,学生要结合原文分析)‎ ‎6.①精瘦落魄的读书人竟能徒手分砚,小说结尾出人意料,但巧设伏笔,使故事的发展合乎情理,使人信服。②出人意料的结尾,使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深思。③华昌明明身怀绝技,却不计较石钵头的多次挑衅,突出表现了他的隐忍大度,丰富了人物的形象。④小说结尾意味深长,更好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生活中应当尊重他人、宽容大度。(答对一点得2分,任意答出三点即可。)‎ ‎7.B【解析】(“行使言论自由权”不妥,应是“滥用自由和权益”;“损害民族感情”表述也不全面。)‎ ‎8.C E【解析】A项,错在“比……更重要”错。国歌法所作的各项规定都有其现实的针对性和存在的必要性,其意义和价值不具有可比性。B项,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人们奏唱国歌时态度不够严肃,不仅仅是因为一些公民对奏唱国歌的一般礼仪缺乏了解,还因为对国歌的精神内涵(是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国歌的创作背景(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国歌的创作意图(激励人们奋勇抗争)等没有深刻地领会,家国情怀淡薄。对此项的判断,需要考生综观图表、通览全文,顾及材料之间的关联性。D项,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制定的民意基础”,而是“将国歌法列入两部基本法附件三的民意基础”。‎ ‎9.(1)是一种居安思危的警醒;(2)是一种对国家和民族精神的崇高敬意;(3)对社会公众兼具教育、引导以及惩戒的多重作用。(4)维护“一国两制”的原则底线和社会价值底线。‎ ‎10.A【解析】报:回复 ‎11.C【解析】“釜"不是酒杯,而是煮炖食物用的炊具。 ‎ ‎12.B【解析】向皇帝进言是在担任监察御史之后的事情。‎ ‎13.(1)皇帝非常尊重魏璠的名望,将他比作古代的耿直大臣,经询问知道魏初是魏璠的后人,感叹夸赞了很久。(5分)(采分点:雅、方、古直、“方之古直”句式各1分,句意1分)‎ ‎(2)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之地,要务在于使它富庶强盛,建国之初,哪里能使它受到扰乱!(5分)(采分点:要、繁盛、讵、“京师天下之本”句式1分,句意1分)‎ ‎14.BE【解析】B“笼罩全词的情感基调”错,诗歌还有其他的情感。E“鬓双华”应该是双鬓斑白的意思。‎ ‎15.相同:山林隐居,贞洁自持。(2分)不同:一是因痛恨官场黑暗,不愿同流合污而与之决绝,甘心过隐居生活(2分);一是因朝廷昏庸,抗敌无策,表现强烈爱国忧患之情(2分)。‎ ‎16.(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7.B 【解析】①具体而微:指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②发扬蹈厉:原指周初《武》乐的舞蹈动作。手足发扬,蹈地而猛烈,象征太公望辅助武王伐纣时勇往直前的意志。后比喻精神奋发,意气昂扬。③瞻前顾后:瞻:向前望;顾:回头看。原形容做事谨慎;考虑周密。现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④“长袖善舞”指袖子长,有利于起舞。比喻做事有所凭借,就容易成功。后多用来形容有财势、有手腕的人善于钻营取巧。⑤半斤八两:贬义一个半斤,一个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⑥恕己及人:宽恕自己,推及别人,即以恕己之心恕人,像原谅自己一样原谅别人。⑦忍无可忍:想容忍也无法再容忍下去了,用于对别人的对言行、态度、做法无法容忍,不能用于对饥饿、寒冷、病痛等不能容忍。‎ ‎18.B【解析】A项,“提高”与“排查”搭配不当;C项,“际”和“间”重复;D项,句尾缺宾语中心语。‎ ‎19.D【解析】A“绵薄之力”是谦辞,用于对方不当;B“治癌”与“致癌”同音,不当;C“荣幸” 是谦辞,用于对方不当。‎ ‎20. ①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②我们既要利用互联网 ③都必须依靠法律保驾护航 ‎【解析】①由文后“它”可确定第一个空里必须是直接对语段描述对象的解说;由冒号可知此空必须是对后文解说内容“宝库或魔盒”的概括。故,第一个空的答案几乎是唯一的【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 ‎ ②必须有主语!!!学生在填写此空时容易将主语漏掉。由前后文可知,此处的主语应为“我们”或意义相近的话语。由后文“也要”可知第二个词应为“既要”;句式上,此空所填语句须与下一句尽量相同,故,此空答案仍几乎唯一【我们既要利用互联网】。其中“利用”一词可以适当调换,只要能与“宝库”的内涵对应上即可 ‎ ③由前文“任何”一词可知,本空的第一个词须为“都”。内容上,只要能够彰显“法律”一词的核心地位即可。故此空相对自由,可填写【都必须依靠法律保驾护航】之类 ‎ 事实上,一道优秀的语段补写题,其答案往往是唯一的,而且经得起推敲。字数的限制也往往应该更严格。平时的训练,我们如果能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做题习惯,那么学生在面对更加规范的高考题时就会更加游刃有余。‎ ‎21. ②不是不愿自己创业,找工作时一味求稳定,就一定会严重影响自己将来的前途。‎ ‎③不是有更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中国的经济就一定会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 ‎(写出一句2分,写出两句5分)‎ ‎22.【解析】“垃圾人”是文明素养低下、无法控制不良情绪的人。随处倾倒“垃圾”现象是不文明行为,也是社会上的“文明雾霾”。这种现象的存在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有教育的缺失;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有道德的失守;有历史的积淀等。由此可以立意:面对“垃圾人”,大声说“不”;智慧面对“垃圾人”;积极去影响“垃圾人”;远离戾气,远离“垃圾人”;不要做生活中的“垃圾人”等。‎ ‎ 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附【文言翻译】:‎ 魏初,字太初,是弘州顺圣人。他的从祖父魏璠是金国贞佑三年的进士,补为尚书省令史。金宣宗让臣下对国家政治直率地提出意见,魏璠首先提出出任将相的人选不对,以及不应当立德陵的事,他的疏上奏后,没有答复。后来他再次上奏说:“现在国势已危在旦夕,还没有听到四方有勤王的举动,陇右地势险要,粮食充足,那里的元帅完颜胡斜虎也是个可以委托倚仗的人,应该派人前去同他商讨国家大计。”大臣们不喜欢他的建议,此事就中止了。过了几个月后,胡斜虎率军前来救助,但已经来不及了,金国君主后悔当时没有听从魏璠的建议。‎ ‎ 魏初是魏璠的从孙,魏璠没有儿子,以魏初为后嗣。魏初喜爱读书,尤其精于《春秋》,写作文章简练而有章法,二十岁就已经有了声望。中统元年,朝廷开始设置中书省,魏初被辟为掾史,兼掌书记职。不久,他就以祖母年事已高为由辞去官职回乡,隐居在那里教书。恰巧朝廷诏命左丞许衡、学士窦默以及在京师的诸儒,让他们各自陈述经史诸书所记载的以前各代帝王好的言论及好的政绩,选拔进读的人,有关的衙司推选了魏初应朝廷诏令。皇帝非常尊重魏璠的名望,将他比作古代的耿直大臣,经询问知道魏初是魏璠的后人,感叹夸赞了很久。于是就任命魏初为国史院编修官,很快就再任他为监察御史。他首先上言说:“法律是掌握控制天下的工具,御史台则是守护法律的部门。现在法律还没有制定下来,各官署没有可以依仗引据的东西,应该参酌制定出这些法律,颁行于天下。”‎ ‎ 皇帝在上都行宫宴请群臣,大臣中有些人不能喝完大卮中酒的,就被命令摘去帽子和脱去朝服。魏初上疏说:“‎ 臣下听说君就像是天,臣就像是地,尊卑贵贱的礼节,不可不严格区分。现在在朝廷之内有太常、有史官、有起居注,他们是用以讨论典章礼制、记述君王言行的;在外有高丽、安南的入贡使者,他们是来观摩中国礼仪的。昨天听说宴会大臣时,威仪不谨慎,这不是尊崇朝廷、更正上下尊卑所应该做的。上奏给皇帝后,皇帝欣然接受了他的意见,并且还告诉侍臣们从今以后不要再造样做。”当时襄樊二城还没被攻下,朝廷准备搜求民间壮丁,将他们征召到军队中去,有的人请求此事从大兴做起。魏初说:“京师是天下的根本之地,要务在于使它富庶强盛,建国之初哪里能使它受到扰乱。”于是免去了在大兴搜取壮丁的事。魏初又上言说:“根据旧的制度,常参官任诸州刺史的,上任后三日,应推荐一人取代他的原职。况且有关风纪的职务同平常官员不同,请从现在开始,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员,在任上一年后,各推荐一人取代他的原职,推荐人员不合适,要给予处分,这样做不仅能砥砺风节,还可以为国家得到人才。”于是他举荐了劝农副使刘宣以替代自己。他出任陕西四川按察司事,历任陕西河东按察副使,入朝任治书侍御史。又以侍御史职到扬州行御史台事,提升为江西按察使,不久即被征任侍御史。行御史台迁移到建康,他出任中丞,在任上去世,时年六十一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