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宁夏银川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卷

语 文 试 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经历了大约三百年的分裂。但是与此同时,这三百年中形成的知识、思想和信仰体系,为此后的文明发展轨迹指明了方向,很多其后的中华文明的要素,都可以从这段时期找到源头。‎ 佛教带来了新文化基因。魏晋南北朝是佛教在亚洲大陆兴起和传播中的一环。仅仅从政治史的层面讲,佛教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描述,以及对理想的世俗君主的界定,在数百年中,对中土政治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政治术语、帝国仪式、君主头衔、礼仪革新、建筑空间等方面。又比如从城市空间的角度看,佛教兴起之前的中国城市,基本上分为“官”“民”两种空间,国家祭祀的礼仪空间老百姓是进不去的。佛教出现之后,在官—民的结构之外,提供了双方都可以去的近乎公共空间的场域;城市空间在世俗空间之外,也出现了宗教(神圣)空间。从北魏人杨炫之的《洛阳伽蓝记》中,我们可以生动地读出这种变化带来的城市活力。这种空前的文化融合局面,也有极其丰富的文献和图像资料支持。‎ 不同知识和信仰体系之间高度融合。文化的冲突、融合,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带来的是新的文化形式和内容。比如佛教与中土文明的冲突,其复杂性和重要性,仍然需要深入挖掘和重新审视。佛教进入中国之初,就已经中国化了,并逐渐成为中华文明固有的组成部分。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就面对中国高度系统化的知识系统,所以我们看到,最初的佛教译经,就开始大量借用阴阳五行的词汇和概念,来表达佛教的教义和学说。魏晋南北朝时期,不论是佛教、道教,还是儒家思想,乃至民间文化,都能够看到阴阳术数的元素。很多脱胎于各种知识和信仰系统的谶言,开始逐渐跟道教、佛教相结合,继续影响着当时的历史。这种影响不但是政治和思想上的,而且对当时的自然知识发展,乃至文学写作都有深刻的影响。比如江淹等人的写作,就受到这种知识的影响(参见日本学者松浦史子的相关文章)。关于佛教,现代学者汤用彤说:“北朝经学上承汉代,本杂谶纬。而元魏僧人,颇兼知术数,则亦汉世佛道与阴阳历数混杂之余绪。”(《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这可谓真知灼见。‎ 与域外文明高度关联。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化呈现出更加开放的姿态。沿着丝绸之路东来的,也包括各种宗教信仰和围绕这些信仰形成的观念、习俗和符号等等。比如宗教信仰的兴起,带来了新的艺术形式,敦煌和云冈的壁画、雕塑成为文化珍宝。随着龟兹等地的中亚音乐的传入,中土音律的宫、商、角、徵、羽五音音律固有的缺陷被不断挑战,“琵琶及当路,琴瑟殆绝音”。以琴瑟、钟磬为乐器的时代过去了,音乐进入了新的时期。中华文明更加紧密地和中亚连在一起,各种思想和信仰元素沿着古丝绸之路输入中土。‎ ‎(摘编自孙英刚《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与信仰的再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长期分裂,但是这时期的文化发展不仅没有停滞,反而取得了重大成就。‎ B.佛教与中土文明的冲突,给文明的发展带来破坏,这种冲突的复杂性和重要性,需要重新界定。‎ C.阴阳术数、谶言因和佛教、道教等知识信仰融合,而对政治思想、自然知识、文学都产生了影响。‎ D.中亚音乐没有中土音乐的五音音律,传入中土后,中土的一些乐器被边缘化,音乐进入新的时期。‎ ‎2.下列对原文论证部分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阐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知识和信仰的再造,有助于理解中华文明演进的轨迹。‎ B.文章三个分论点之间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每个立论角度的侧重点不同。‎ C.文章阐述域外文明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为中国文化具有多样性这一观点提供了论据。‎ D.文章运用了举例、引用的论证方法,论据内容涉及古今中外,有力地支撑了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史中的政治术语、君主头衔等方面,可以发现佛教中对未来美好世界的描述和对理想的世俗君主的界定所产生的影响。‎ B.中国古代的相关文献和图像资料显示,佛教改变了城市空间结构,世俗空间之外出现了佛教空间,促进了文化融合,也给城市带来了活力。‎ C.敦煌和云冈的壁画、雕塑成为文化珍宝,与域外各种宗教信仰和围绕这些信仰形成的观念、习俗和符号等传入中国有密切的关系。‎ D.魏晋南北朝时期,中亚文化传入中国,中国和中亚文化紧密联结;同时中国高度系统化的文化也通过对佛教的影响,传入域外地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誓言无声初心永恒 ‎——记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 ‎1926年3月,黄旭华出生于广东省汕尾市,祖辈大多从医,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希望他未来能够从医。然而在他颠沛流离求学之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黄旭华目睹了山河破碎、同胞受难的景象,“如果国家太弱,那我们只会任人欺凌、宰割!”黄旭华在心里默默发下了誓言,“我不学医了,我要读航空、读造船,将来我要制造飞机捍卫我们的蓝天,制造军舰从海上抵御外国的侵略。”1945年7月,从小在海边长大、对海洋有着深厚感情的黄旭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船舶制造专业,开始毅然追寻“造船造舰”抵御外侮的报国梦想。‎ ‎1954年,美国核潜艇首次试航。1958年,面对占据核垄断地位的超级大国不断施加的核威慑,我国启动研制导弹核潜艇工作。毛主席下令:“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怀着科技强国的梦想,面对“苦干惊天动地事,甘做隐姓埋名人”的严苛誓言,黄旭华一颗火热的赤子心开始熊熊燃烧。在当时一穷二白的中国,工业基础薄弱,研制核潜艇谈何容易!没有人见过核潜艇,加之国外严密封锁,没有任何参考资料,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黄旭华和同事们大海捞针般从国外的新闻报道中搜罗有关核潜艇的只言片语,仔细甄别这些信息的真伪,拼凑出核潜艇的大致轮廓。当时国内还没有手摇计算机,大量数据只能用老式算盘和计算尺来计算。每一组数字由两组人计算,获得相同答案才能通过。黄旭华还想出了更“土”的办法——磅秤称设备。为了确保潜艇的重心严格控制在设计范围内,黄旭华要求,所有拿到船上的设备、管线都要过秤,登记在案;凡是拿出船体的边角余料,也要一一登记,几年来天天如此。他还要求记录的重量必须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并逐一检查,不合格的退回去重称。‎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亘古不变,一是高悬在我们头顶上的日月星辰,一是深藏在每个人心底的情怀和信仰。对于黄旭华来说,他的信仰是祖国的需要。‎ 为了祖国的需要,他和年轻的同事们忍饥挨饿,笑对困难。‎ 三年自然灾害后,中央决定全面上马核潜艇研制工作。1965年,研究所组建,黄旭华任副总工程师。1966年,黄旭华拖家带口,带领同事们进驻荒岛葫芦岛。岛上一年四季狂风怒吼,黄沙肆虐,不仅自然环境恶劣,物资也极其匮乏,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半年见不到一滴油水。‎ 为了祖国的需要,他是父母的“信箱”。‎ 越是有成就,就越需要把自己埋得深,黄旭华就像深海里的潜艇一样,无声,但有无穷的力量。为了积蓄这撼山震地般的力量,他的割舍超乎寻常。‎ ‎1957年,黄旭华出差到广东,经组织批准回了趟老家。临别时,母亲叮嘱:“以前战争纷乱,交通不便,你回不了家,现在社会安定,交通恢复了,希望你常回家来看看。”黄旭华含泪答应。但他没想到,这一别就是30年,30年间,他和父母只靠书信往来。再相见时,黄旭华已双鬓斑白,母子对视却无语凝噎,而父亲和二哥都已去世。‎ 为了祖国的需要,他是妻儿的“客家人”。‎ 同丈夫一个单位,妻子李世英对黄旭华的事业多了一份理解和支持,她选择了“不打扰”的相守,独自扛起家庭重担,毫无怨言。‎ 而这一切,黄旭华都不曾知道。他正带领同事们向一道道技术难关发起冲击。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最为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艇体结构、人工大气环境、水下通讯、惯性导航系统、发射装置七项技术难关,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终于成功试航,从此劈波斩浪,遨游在深蓝大洋之中,为保卫世界和平释放着巨大的震撼力。‎ ‎1988年初,我国在南海进行核潜艇设计极限深潜试验。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原本不必下水的总设计师黄旭华决定亲自参与深潜。惊心动魄的深潜开始了:100米、200米、250米、300米……巨大的水压使艇身多处发出“咔嗒”“咔嗒”的声响,黄旭华沉着应对,指挥若定,给了大家无穷的信心。试验成功了,新纪录诞生了,全艇沸腾了!黄旭华笑了,当即挥毫:“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驻浪,乐在其中!”‎ ‎(摘编自2017年12月26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在著名的“护校运动”中,黄旭华一腔热血,振臂疾呼;在让国民党当局悚然心惊的“五四营火晚会”中,黄旭华敢为人先,不仅积极参加各种表演,而且竭力维护晚会秩序,阻挡国民党特务的破坏;在“大江歌咏团”与“晨社”里,黄旭华更是身先士卒,机智地与国民党当局周旋,领导同学们坚持对敌斗争。经过一系列的血与火的洗礼,黄旭华终于在1949年春天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完成了从一名进步学生到革命者的蜕变。‎ ‎(王艳明《黄旭华:许身报国铸辉煌》)‎ ‎1994年,因在核潜艇研制方面功勋卓著,黄旭华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被媒体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却说:“中国核潜艇是在毛泽东、周恩来、聂荣臻的直接领导下,由大批科研人员和工人师傅集体创造出来的,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只是其中一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做了应该做的事。”‎ ‎(方凡《“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隐姓埋名三十载 许身报国铸辉煌》)‎ ‎4.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出生在海边,黄旭华对海洋有深厚的感情,后来他又成功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学习船舶制造专业,所以没有继承祖业学医。‎ B.我国的第一代核潜艇研制不仅面临着无经验、无资料的严酷现实,而且遭受国外势力严密的技术封锁,因此独立研制非常不易。‎ C.黄旭华1957年至1987年这30年间从未回过老家,甚至父亲和二哥去世也没有回去,但家人一直理解和支持他,对他毫无怨言。‎ D.为获得第一手资料,62岁的黄旭华不顾年事已高和深潜试验的危险,大胆做出了与艇员一同下水,亲自参与极限深潜试验的决定。‎ ‎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攻克难关的过程中,黄旭华的“土”办法,体现了他高超的技术和科学创新的能力,为我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B.文本列出“100米、200米……”的数据记录了核潜艇不断下潜的深度,既体现出传记的文学性,同时也暗含崇敬仰慕之情,增强了感染力。‎ C.深潜成功后,黄老赋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官。惊涛骇浪,乐在其中”,尽显他对核潜艇事业的痴迷、执着以及报效祖国的拳拳赤子之心。‎ D.黄旭华带领同事们突破了核潜艇中最为关键、最为重大的核动力装置、水滴线型艇体等七项技术难关,因而被媒体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6.支撑着黄旭华几十年如一日“誓言无声初心永恒”的是哪些精神?请简要概括。(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扒 手 ‎[美]希区柯克 那个穿暗色粗格子呢衣服的女子扒斯通口袋时,我正坐在假日旅馆的豪华休息室,翻阅一本杂志。斯通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绅士,手持拐杖,他在加州有一亿五千万的资产。他刚从我对面的一个豪华电梯出来。那女子从大理石楼梯那边走过去,走得很急,故意装出心不在焉的样子,和斯通撞了个满怀。她赶忙道歉,露出美丽的酒窝,斯通彬彬有礼地鞠了个躬,说没有关系。她扒了他的皮夹和领带上的钻石夹子,而他则毫无知觉,也没有怀疑。她匆匆向休息室对面的出口处走去,同时把扒来的东西放进手提包里。我立刻离开座位,迅速而谨慎地追过去。在我追上她之前,她已经穿过一盆盆的植物,快到玻璃门了。  我抓住她的肩膀,微笑着说:“对不起,请等一下。” 她一下子怔住了。然后转过身看我,好像我是从大厅盆景中冒出来的一样。她冷冷地说:“你说什么?” “你和我最好谈谈。” “我一般不和陌生男人谈话。” “我认为我是个例外。”  她棕色的眼睛愤怒地闪了一下,说:“我建议你放开我的手臂,假如你不放的话,我就喊经理了。” “你知道,我是假日旅馆的保安主任。”我告诉她。 她脸白了。  ‎ 我领她穿过拱形入口,到旅馆的餐厅,它就在我们左侧不远的地方。她没有抗拒。我让她坐在一张皮革椅子上,自己坐在她对面。我隔着桌子打量对面的女子,她长着一张古典的脸,显得纯洁、无辜,褐色头发有点卷曲。我猜她大约二十五岁左右。  我冷静地说:“毫无疑问,你是我遇见的三只手中最漂亮的。” ‎ ‎“我——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 ‎“三只手就是扒手。”  她装出愤怒的样子:“你是在说我吗?” ‎ 我说,“没有必要再装傻了。我看见你扒斯通的皮夹和他的钻石领带夹,我坐在电梯的正对面,距离十五英尺。”  她不再说什么,手指摆弄着手提包的带子,痛苦地叹了口气说:“你说的对,不错,我偷了那些东西。”  我伸手过去,轻轻地从她那里取过提包,打开它。斯通的皮夹和领带夹在袋子里面各种女性用品的上面。我翻出她的身份证,暗暗记下名字和地址,然后取出她偷的东西,把提包还给她。  她轻声说:“我,我不是小偷,我要你知道,我不是一个真正的小偷。”她颤抖地咬着下唇。“我有强烈的偷窃癖,我控制不住自己。”  “偷窃癖?”  “是的,去年我已经看过三个精神病医生,但他们没法治疗我。” 我同情地摇摇头:“这对你一定很可怕。” “是很可怕,”她同意说,“我父亲知道这件事,会把我送进精神病院的!”她的声音发抖。“他曾警告我,只要再偷任何东西,就把我送进医院。”  我轻松地说:“你父亲不会知道今天这里发生的事。”  “他——他不会知道?”  “是的,”我缓缓地说。“斯通先生会取回他的皮夹和别针,我想没有必要张扬这事,这对旅馆也不利。” 她的脸开朗起来。“那么……你准备放了我?” 我叹了口气:“我想我是心太软了,是的,我准备放你走,但是,你得答应我,不再进假日旅馆。”  “哦,我答应。”  “如果我以后看见你在这里,我就要报警。”  “不会的!”她急切地向我保证。“明天早晨,我要去看另一位精神病医生,我相信他可以帮助我。”  我点点头。“很好,那么——”我转头去看拱形餐厅门外的客人。当我再转回头时,餐厅通街道的门正好关上,那个女子不见了。  我在那里坐了一会儿,我认为她是一个很熟练的职业扒手——她的手法太娴熟了。另外,她非常善于撒谎。  我对自己一笑,站起身,再次走进休息室。但是,我没有坐回原来的座位,相反,我漫不经心地穿过玻璃门上了街。  ‎ 当我走进人群时,我的右手轻轻地放在外套口袋里那只厚厚的皮夹和别针上。我发觉自己有点为那个女子难过。 事实上,自从斯通当天进入假日旅馆后,就一直是我的目标,经过三个小时的等候,就在我要下手扒窃的那十五秒钟内,她突然出现了。‎ ‎(选自《外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美洲卷》)‎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女扒手被“我”抓住之后,“冷冷地说”“我一般不和陌生男人谈话”等表情和语言充分体现了其高度的戒备心理。‎ B.小说描写斯通被盗后“毫无知觉,也没有怀疑”,这里通过间接描写的方法来体现女扒手的偷盗技术十分高超。‎ C.女扒手辩解自己不是真正的小偷,而是患有偷窃癖,目的是想让“我”相信从而放了她,但“我”并未相信。‎ D.小说的题目“扒手”很简洁,既点明了写作对象,又高度概括了故事情节,同时还体现了本篇小说的主题思想。‎ ‎8.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9.小说结尾的设置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其特点和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神功元年冬,闰十月,甲寅,以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仁杰上疏以为:“天生四夷,皆在先王封略之外,故东拒沧海,西阻流沙,北横大漠,南阻五岭,此天所以限夷狄而隔中外也。自典籍所纪,声教所及,三代不能至者,国家尽兼之矣。窃谓宜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之四镇,继高氏绝国,使守安东。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事虽不行,识者是之。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武则天)太后幸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车驾观葬舍利,太后许之。狄仁杰跪于马前曰:“佛者戎狄之神,不足以屈天下之主。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山路险狭,不容侍卫,非万乘所宜临也。”太后中道而还,曰:“以成吾直臣之气。”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仁杰好面引廷争,太后每屈意从之。仁杰屡以老疾乞骸骨,太后不许。入见,常止其拜,曰:“每见公拜,朕亦身痛。”乃免其宿直 ‎,戒其同僚曰:“自非军国大事,勿以烦公。”太后尝问仁杰:“朕欲得一佳士用之,谁可者?”仁杰曰:“未审陛下欲何所用之?”太后曰:“欲用为将相。”仁杰对曰:“文学缊藉,则苏味道、李峤固其选矣;必欲取卓荦奇才,则有荆州长史张柬之。其人虽老,宰相才也。”太后擢柬之为洛州司马。数日,又问仁杰,对曰:“前荐柬之,尚未用也。”太后曰:“已迁矣。”对曰:“臣所荐者可为宰相,非司马也。”乃迁秋官侍郎;久之,卒用为相。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仁杰曰:“荐贤为国,非为私也。”初,仁杰为魏州刺史,有惠政,百姓为之立生祠。后其子景晖为魏州司功参军,贪暴为人患,人遂毁其像焉。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有删改) ‎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B.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C.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D.省军费于远方并甲兵∕于塞上使夷狄无侵侮之患则可矣∕何必穷其窟穴∕与蝼蚁校长短哉∕‎ ‎11.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侍郎,官名。汉代郎官的一种,本为宫廷的近侍。自唐以后,三省所属各部均以侍郎为长官之副,官位渐高。 ‎ B.戊申为干支之一,顺序为第4个。中国传统历法中有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文中的“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的“戊申”属于干支纪日。 ‎ C.乞骸骨,古代官吏因年老自请退职,常称“乞骸骨”,意谓使骸骨得归葬故乡。 ‎ D.宿直,又称“寓直”,唐代有文官宿直制度,即官员夜间值守官舍,其含义与今日部分公务员“值夜班”大抵相当。 ‎ ‎12.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狄仁杰很有政治谋略。在任鸾台侍郎时,就提出要因地制宜,利用少数民族的力量来安定边境。大家都很赞同并被采纳实行。 ‎ B.狄仁杰性情耿介,有直臣之气。他经常在朝堂上直言谏诤,武则天对他所提的建议意见大多采纳,有时甚至改变了自己的本意而依从他。  ‎ C.狄仁杰为国选贤举能。选才认真,所选人才大多成了名臣;用才较真,他坚持荐举张柬之为相,武则天最终采纳了他的意见。 ‎ D.狄仁杰一生清正忠贞,深受老百姓的爱戴;但却被贪婪残暴的儿子拖累了名声。 ‎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彼胡僧诡谲,直欲邀致万乘,以惑远近之人耳。(5分) ‎ ‎ (2) 太后信重仁杰,群臣莫及,常谓之国老而不名。(5分)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夜 坐 韩偓①‎ 天似空江星似波,时时珠露滴圆荷。‎ 平生踪迹慕真隐,此夕襟怀深自多。‎ ‎ 格是②厌厌饶酒病,终须的的学渔歌。‎ 无名无位堪休去,犹拟朝衣换钓蓑。‎ ‎[注]①韩偓(842年~923年),晚唐五代诗人,唐时曾在朝中为官,深受皇帝器重,后因触怒权臣朱全忠而被贬。②格是:已是。‎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景角度富于变化,先仰视写远景,后俯视写近景,通过星、露、荷等意象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景。‎ B.颈联使用副词和叠词来突出情感的表达,既写诗人感叹身体现状的不好,又指出自己隐逸的归宿。‎ C.尾句运用借代手法来表现两种不同的生活,表明诗人如今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 D.诗中表达方式多样,首联景中含情;颔联叙事与抒怀相结合;颈联、尾联融入身世之感,用语较为直白。‎ ‎15.诗人说“此夕襟怀深自多”,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襟怀”?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边疆将士既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盾心理。‎ ‎(2)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宋濂说明自己穿着破旧的衣袍,处在华服锦绣的同学之中,毫不艳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在芯片产业大发展的机遇面前,我们的条件是否成熟呢?众所周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________的成绩,经济发展________,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的外汇储备领先世界其他国家,可以说,在资金方面,经过多年的储备,我们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经过多年的积累,我国也已有了专业人才队伍,而各种类型的芯片公司也________。值得一提的是,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一大批芯片公司________,涌现出了如华为海思、豪威科技、汇顶科技等芯片设计公司,尤其是华为海思,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排名前五的芯片公司。‎ 在半导体制造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 )随着全球晶圆产业链的大转移,这些企业成为我国芯片产业大发展的有力保证。可以说,我国已经基本产生了一条完善的芯片产业链,使得中国芯片产业有了能够走上国际舞台,参与国际竞争。‎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举世闻名 与日俱进 俯拾皆是 崭露头角 B.举世瞩目 一日千里 比比皆是 崭露头角 C.举世瞩目 一日千里 俯拾皆是 锋芒毕露 D.举世闻名 与日俱进 比比皆是 锋芒毕露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除中芯国际、上海华虹等一大批中国高科技企业外,三星、英特尔等国际大厂在国内还开办了合资工厂。‎ B.不仅中芯国际、上海华虹等一大批中国高科技企业涌现出来,而且三星、英特尔等国际大厂在国内也开办了合资工厂。 ‎ C.国内一些合资工厂是由三星、英特尔等国际大厂开办的,也出现了中芯国际、上海华虹等一大批中国高科技企业。‎ D.除三星、英特尔等国际大厂在国内开办了合资工厂外,还出现了中芯国际、上海华虹等一大批中国高科技企业。‎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已经产生了一条基本完善的芯片产业链,使得中国芯片产业有了走上国际舞台、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 B.我国已经基本树立了一条完善的芯片产业链,使得中国芯片产业有了走上国际舞台、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 C.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一条完善的芯片产业链,使得中国芯片产业能够走上国际舞台,参与国际竞争。‎ D.我国已经产生了一条基本完善的芯片产业链,使得中国芯片产业能够走上国际舞台,参与国际竞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从文学经典的形成过程而言,经典由于其思想和艺术的超前和脱俗,在其产生之时 ‎__①__。比如萧红的小说《生死场》,在当时发表时引发不同意见,它带有散文化笔法的叙事、充满隐喻的书写曾引发有些人的质疑,而时间证明__②__。时间是最好的评价尺度,经典是那些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而仍然焕发其价值的卓越作品。曾经作为通俗作品的《西厢记》,在历史长河中,却拥有与莎士比亚戏剧同等的世界文学的地位。而有些作品可能因为一时的权势而出名,却__③__。‎ ‎21.根据下面的内容,给“微公益”下定义,不超过50个字。(5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于是一种草根公益应运而生,这就是微公益。公益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关注贫困,关注教育,关注社区发展,关注生物保护和低碳等,具有很强的利他性。它没有过去大慈善者那种“行侠仗义”“扶贫济困”的远大抱负,取而代之的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交通信号灯有红、黄、绿三种。有人只关注红、绿灯,无视黄灯存在;有人把黄灯看成警示;有人把黄灯当成“机遇”。个人、团体、社会、国家等都可能亮起黄灯。‎ ‎“黄灯”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 ‎1. A B项,曲解文意,“给文明的发展带来破坏”错误。第③段“文化的冲突、融合,是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带来的是新的文化形式和内容”,可知佛教与中土文明的冲突促进了文明的发展,而不是破坏。选项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C项,无中生有。第③段“很多脱胎于各种知识和信仰系统的谶言,跟道教、佛教相结合,继续影响着当时的历史画面”,说的是谶言和佛教、道教等知识信仰融合,而对政治思想、自然知识、文学都产生了影响,“阴阳术数与佛教、道教等知识信仰融合”属于无中生有。选项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D项,因果不当。第④段“随着龟兹等地的中亚音乐的传入,中土音律的宫、商、角、徵、羽五音音律固有的缺陷被不断挑战”,导致中土的一些乐器被边缘化,而不是“中亚音乐没有中土音乐的五音音律”;而且文中也并未提及中亚音乐是否有五音音律。选项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 ‎2. C项,曲解文意。“为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这一观点提供了论据”错误,应该是“为域外文明和中国文明高度关联这一观点提供论据。”选项对原文论证部分的分析不正确。‎ ‎3. D项,无中生有。原文无信息表明,中国文化对佛教的影响传入了域外地区。选项说法不正确。‎ ‎4.B(A项,“没有继承祖业学医”,最重要的原因是他有着强烈的爱国报国之志;C项,“对他毫无怨言”的是他的妻子;D项,做出该决定的目的是“稳定军心、鼓舞士气”。)(3分)‎ ‎5.C(A项,用秤来称的土办法并非“高超的技术”;B项,下潜深度的数据首先体现的是传记的真实性;D项,黄旭华被媒体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原因是“在核潜艇研制方面功勋卓著”)(3分)‎ ‎6.①矢志报国、坚定执着的爱国精神;②攻坚克难、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③不怕吃苦、身先士卒的担当精神;④谦逊淡泊、默默无闻的奉献 精神。(6分,1点1分,2点2分,3点4分,4点6分))‎ ‎7、D“又高度概括了故事情节,同时还体现了本篇小说的主题思想”分析错误,从文中来看,故事情节主要是“我”与女扒手之间的交锋,其主旨是想告诉人们“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主题思想,而这些从题目中是看不出来的。‎ ‎8、①从“我”的眼光来看待女子的行为,将“我”与女扒手的交手情景全面呈现,用“我”的行为来衬托女扒手上当的过程,增强文章的真实感。(2分)②自然呈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使场景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2分)③“我”贯穿全文,成为小说的线索。(2分【评分标准】共6分,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对于小说叙述人称的鉴赏能力。题干中已明确提出是第一人称,因此先要弄清第一人称的一般作用,然后再根据文中内容进行分析。如透过“我”的眼光真切看待女子的行为,将“我”与女扒手之间的交锋写得真实到位等。‎ ‎9、①有欧·亨利结尾的特点,结局出乎意料,使情节陡生波澜。前面一直写我对“女扒手”‎ 的各种审问,在读者的眼里“我”看起来是正义的代表,但最后却点出“我”其实也是个扒手,让人意想不到,从而产生艺术的魅力。②为下文情节开展作铺垫,前面的情节层层推进,最后通过“我”的叙述来揭示我这样做的真正原因,使读者恍然大悟,有水到渠成之感。③揭示文章主旨,结尾与前面我不当场揭穿女扒手,叫女扒手到餐厅询问,放走女扒手等伏笔的情节形成照应,也讽刺了那些做事只顾眼前的利益而没有顾及自己身后的隐患的人,使主题更加突出深化。‎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小说结尾的艺术特色的能力。首先弄清小说结尾的一般种类有哪些,然后加以对应,得出类别,再结合文章内容,从人物、结构、主题等方面分析其效果。就本题而言,前面一直写“我”审问女扒手的情况最后笔锋一转写出“我”也是职业扒手,可谓是意料之外,但又根据前面“我”没有当场揭穿女扒手,又可以说这里是照应了前面的伏笔同时也揭示了“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且要注意身后的隐患”的讽刺主题。 10.B (我们可以节省戍守远方的军费,集中兵力于边塞上,让夷狄没有越境侵侮的祸患就可以了,何必穷追他们藏身的巢穴,与蝼蚁之辈较量长短呢!) ‎ ‎11.B(顺序错,戊为第五位。应为第45个。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十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法。)  12.A(一段末“事虽不行,识者是之”意为这事虽然没有实行,但有识之士都认为他的意见正确,说明不是所有人赞同且事情并未被采纳实行。)  13.(1)那胡僧诡计多端,是想要邀请到万乘之尊,借以迷惑远近百姓。(关键词:诡谲、万乘、以,各1分。句意2分)  (2)太后信任倚重狄仁杰,(在这方面)大臣们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太后)常叫他“国老”而不称呼名字。(关键词:信重、及、名,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神功元年冬季,闰十月,甲寅(二十一日),朝廷任命幽州都督狄仁杰为鸾台侍郎。狄仁杰上疏认为:“天生四夷,都在先王疆界之外,所以东边抵达沧海,西边阻隔流沙,北边横着大沙漠,南边阻隔着五岭,这是上天用以限制夷狄而隔开中原和外夷的险阻。从典籍记载看,声威教化所至,三代不能到的地方,国家都已经全部兼并了。我以为应该立阿史那斛瑟罗为可汗,委托给他四镇,恢复已灭亡的高丽国,让它的国王高氏镇守安东。我们可以节省戍守远方的军费,集中兵力于边塞上,让夷狄没有越境侵侮的祸患就可以了,何必穷追他们藏身的巢穴,与蝼蚁之辈较量长短呢!”这事虽然没有实行,但有识之士都认为他的意见正确。  久视二年夏,四月,戊申(二十九日),太后前往三阳宫避暑,有胡僧邀请太后参观埋葬佛舍利,太后答应了。出发时狄仁杰跪在太后的马头前说:“‎ 佛是戎狄的神,不值得让天下的君主屈尊驾临。那胡僧诡计多端,是想要邀请到万乘之尊,借以迷惑远近百姓。同时沿途山路艰险狭窄,容纳不下侍卫,也不是万乘之尊所应当驾临的地方。”太后中途返回,说:“这是为了成全我们的正直之臣的正气。”   太后信任倚重狄仁杰,(在这方面)大臣们没有人能比得上(他),(太后)常叫他国老而不称呼名字。仁杰喜欢当面揭发奸伏,在朝廷上争辩是非,太后常改变主意依从他的主张。仁杰因为年老有病多次请求退休,(可)太后并不准许。仁杰入宫谒见太后,太后常常劝止他行跪拜礼,说:“每次见到狄公跪拜,我也觉得身子骨疼痛。”太后就免除了他夜间值班的差事,并且告诫他的同僚说:“如果不是军国大事,就不要再来烦劳狄公。”太后曾经询问仁杰:“我想找一个德才兼优的士人任用,谁可以提拔?”仁杰问道:“(我)不明白陛下要让他担任什么职务?”太后说:“要用他作将相。”仁杰答道:“如果您要的是文采风流又含蓄宽容的人才,那么苏味道、李峤本来就是合适的人选。如果您一定要选拔卓越出众的奇才,那么就有荆州长史张柬之了。那人虽然年纪大,却是宰相之才。”太后就提拔柬之当洛州司马。过了几天,太后又对仁杰问起选才的事,仁杰回答说:“先前我举荐张柬之,您还没有起用他。”太后说:“他已经升调了。”仁杰回答说:“我举荐的人是可以当宰相的,不是用来作司马的。”太后于是就提拔柬之任秋官侍郎;过了很久,终于任用他当宰相。仁杰又曾经举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几十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为名臣。有人对仁杰说道:“天下贤才,都出在您的门下了。”仁杰说:“我举荐贤才是为了国家,不是为了自己。”早年,仁杰担任魏州刺史,因为他施政仁爱宽厚,当地百姓就为他建了生祠。后来他的儿子景晖担任魏州司功参军,贪婪残暴,成了百姓的祸害,于是老百姓就毁坏了他(仁杰)的塑像。 ‎ ‎14.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无官一身轻,可以自由地追寻隐士的生活”说法错误,这是诗人对官场失意的不满而说出的无奈和激愤之辞。‎ ‎15.①对自身病痛的感伤。自己精神状态不好,只能借酒消愁,却又体弱多病。②对官场失意的愤懑。自己本受皇帝器重,却因权臣排挤而被贬,最终无名无位。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原本就羡慕那些真正的隐士,在不得志的境况下追寻隐逸的归宿。(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6分,每点2分,其中概括情感1分,简要分析1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此夕襟怀深自多”在颔联第二句,提示“襟怀”应该从下文寻找。“格是厌厌饶酒病”中“厌厌”用来形容病态,有病在身又借酒浇愁,可知这句诗中有作者对自己病痛的感伤。“无名无位堪休去”结合写作背景,可知诗人本受皇帝器重,但因权臣排挤而被贬,因此心中有对官场失意的愤懑。“终须的的学渔歌”“犹拟朝衣换钓蓑”两句中的“渔歌”“钓蓑”都是隐士的特征,从“学”“换”两个动词可看出作者向往隐逸生活。‎ ‎16(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17.B第一空,举世闻名:全世界都能听到其名声,形容名声极大。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语境中强调的是取得的成绩优异,故应选“举世瞩目”。第二空,与日俱进:随着时间一天天地进步,形容不断进步或提高。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语境中强调的是经济发展快,故应选“一日千里”。第三空,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非常多。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语境中强调的是芯片公司多,故应选“比比皆是”。第四空,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露出才能和本领(多指青少年)。语境中强调的是列举的公司表现突出,故应选“崭露头角”。‎ ‎18.D从语境来看,括号前说的是“我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所以括号内应强调我国的实力;括号后说的是“这些企业……有力保证”,所以括号内应落脚在中国企业上。分析本题所 给的四个选项,A、B两项强调的是“合资工厂”,可排除:C项中“国内一些合资工厂是由三星、英特尔等国际大厂开办的”没有落脚在中国企业上,可排除C项。‎ ‎19.C分析画线句可以发现,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基本产生了一条完善的芯片产业链”中,“产生”与“产业链”不搭配,可将“产生”修改为合适的动词;二是句式杂糅,“有了能够走上国际舞台,参与国际竞争”是“有了……的机会”和“能够……”两种句式的杂糅,修改时只保留一个句式即可。四个选项中,A项和D项,第一处语病没有得到修改;B项,将“产生”改为“树立”,依然不搭配。‎ ‎20、答案(示例):①往往会遭遇争议②它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③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评分标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第①处,主要根据下文萧红作品引起人们质疑的情况,可以判断出来遭争议的结论。第②处从下文经典是经得住时间考验的,可以推断出萧红作品的正确定位。第③处从上文可以看出是从反面对一些反面作品做出的结论,仍然紧扣与时间的关系。‎ ‎21、(示例)微公益指普通人用寓善于乐的方式参与的、将微小的爱心汇集并形成很强利他性的社会力量的活动形式。‎ 解析:这是一道下定义的题目,定义的格式是“被定义概念=种差十邻近属概念”。本题被定义概念是“微公益”,种差可以先从材料中提取出“微公益”的特点,邻近属概念是“活动形式”,然后进行整合。特点有“普通人参与”“草根公益”“人们将微不足道的爱汇集起来,积少成多,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和“具有很强的利他性”“是寓善于乐的参与方式”,然后按照顺序和字数要求组织答案。‎ ‎22【思路分析】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首先解读材料,理解材料的意思,把握材料的中心话题。从材料来看,材料的中心话题是“黄灯"。先理解“黄灯"作为交通规则语言的法律含义,《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26条提到“黄灯":“交通信号灯由红灯绿灯、黄灯组成。红灯表示禁止通行,绿灯表示准许通行,黄灯表示警示",可见黄灯的法律含义是“‎ 警示”,即“警告”“启示”。再看材料中对于“黄灯"的理解,“有人把黄灯看成警示”,此处的“黄灯可能是生活中的一些规则、一些警示、一些暗号,它提示我们不要越界,不要违规,要道规守矩;“有人把黄灯当成‘机遇’”,此处的黄灯"可以理解为时机、机遇、机会,这些机会稍纵即逝,需要我们快速出手,抓住时机,创造价值;“有人只关注红、绿灯,无视黄灯的存在”,这些人无视黄灯,无视警示,我行我素,必然会招致恶果。个人、团体、社会、国家等都可能亮起黄灯”,这就拓展了“黄灯"的范围,如个人身体健康会亮起“黄灯”,人与人的信任会亮起"黄灯”,社会的价值观会亮起“黄灯”,人与自然的关系会亮起“黄灯”等等。‎ 写作本文,考生需要化大为小、由实到虚进行立意,不能仅仅停留在交通上的“黄灯”层面。如果把“黄灯”理解为警示,可以围绕健康状况、自然环境、人际关系、社会信誉中存在的问题来谈如何应对这些警示;如果把“黄灯”理解为机遇,可以围绕如何抓住时机、机遇、机会立意。如果从亮起“黄灯“的对象来看,可以谈个人团体、社会、国家应对自身亮起“黄灯"的态度和做法。‎ 素材一 马克思说:"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培根说:“如果把礼仪看得比月亮还高,结果就会失去人与人真诚的信任 马·享利说:“公众的信任不能随便托付给人,除非这个人首先证实自己能胜任而且适合从事这项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人的热情,对人的信任,形象点说,是爱抚、温存的翅膀赖以飞翔的空气。‎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奥尔巴赫说:“不相信任何人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