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5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一轮复习北京版多文本长阅读学案
2019届一轮复习北京版多文本长阅读 学案 A组 一、(2018朝阳期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24分) 材料一 元青花瓷的创烧成功是传统制瓷业由素瓷向彩瓷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给景德镇的制瓷工业带来空前的繁荣,为景德镇成为中国瓷都奠定了基础。 青花瓷青白相间的色彩体系蕴含了一种传统审美的意趣。在古代,受道家朴素主义色彩观的影响,素色契合了大众的心理,而青花瓷是一个从素色向彩色过渡的瓷器品种,它以青白二色的协调处理让这一过渡变得温和而不至于过激。在青白之间,有一种宁静之感:白色的纯洁如皑皑白雪,给人无限遐思;而青色则让人的灵魂超逸。这种审美意趣,使青花瓷的色彩有一股扑面而来的简净雅逸之气。青花中的白色不是苍白,这种色彩是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成,所以这种白色有一种白里泛青如玉般莹润的色泽;青花中的青色是以氧化钴为着色剂,加入铬、锰、铜等元素调配而成的,蓝得深邃、沉静。 历史上,有不少优秀的青花瓷作品通过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将青花雅逸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抱月瓶,是乾隆官窑摹古创新的珍品器物。它在参照传统抱月瓶器型制作的基础上又有很多创新,整体造型端庄隽秀,束口圆腹,张弛有度。瓶口为蒜头式样,上绘青花缠枝莲纹;腹部前后台面以青花卷草纹饰钩边,并将豆青釉填于其中。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彰显了画面的肃穆之感。从整体来看,它在青白相间的色彩空间里展现了艺术家独有的东方神韵,青花画面透出的那种淡淡的禅意,使人顿感幽雅清逸的仙风道骨之美。 (取材于应海燕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在元代之前,中国的传统制瓷业以烧制素瓷为主 B.青花瓷的青白二色协调温和,具有简净雅逸之美 C.色彩与题材的有机结合更有利于表现青花瓷之美 D.官窑青花瓷的主体画面布局繁密,彰显肃穆之感 2.下列对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契合:“契”读作qiè,意思是“符合”。 B.皑皑白雪:“皑”读作ái,意思是“洁白”。 C.无限遐思:“遐”读作xiá,意思是“空闲”。 D.隽秀:“隽”读作juàn,意思是“清秀”。 材料二 景德镇制瓷史上具有特色的产品主要有三个:第一是宋代的青白瓷,第二是元明清的青花瓷,第三是清代的粉彩瓷。 青白瓷是北宋初景德镇窑工在五代青瓷和白瓷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原料特点和广大民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模仿青白玉质和玉色的效果创造出来的。这种风格独特的单色釉瓷器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景德镇这个响亮的名称,就是因为宋真宗赵恒偏爱青白瓷,而于公元1004年的景德元年用自己的年号来命名的。一个皇帝将自己的年号赐予一个城镇,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罕见的,这自然促进了景德镇青白瓷的发展。 青花瓷是一种运用钴料进行釉下装饰的瓷器。它虽早在唐代河南的巩县窑就已萌芽,但真正成熟来自元代中后期景德镇窑工的贡献。景德镇元代青花瓷的烧制成功,既得益于宋代青白瓷的烧制基础,又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的生产技术,同时还得益于此前波斯对青花钴料的运用。元代青花瓷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青白瓷。由于青花瓷具有素雅大方、纹饰丰富、彩料不易磨损、无铅毒等优点,很快赢得了国内外各阶层的普遍青睐,并成为明清景德镇瓷器生产数量最多的品种。元代以后,以青花为主的彩瓷逐渐统治了明清时代整个世界瓷器的市场,景德镇开始真正成为中国及世界的制瓷中心。 粉彩瓷是一种釉上彩瓷,它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从康熙珐琅彩瓷器蜕化而来的。粉彩瓷器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但很快地取代五彩瓷成为景德镇釉上彩瓷的主流,而且也成为能够与青花瓷器抗衡的景德镇瓷器的主要品种。粉彩瓷的色彩丰富,有立体感,形象刻画生动细腻,给人以华丽富贵的艺术感觉,正好迎合了清代追求华丽丰满的审美思潮。 明代中期以后,随着瓷业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的扩大,景德镇的瓷业发展空前繁盛,“ , ”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窑业繁荣的写照。然而,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世界制瓷业逐渐进入了多元争霸的时代。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景德镇瓷业的国际地位每况愈下,昔日陶瓷霸主的地位怎么也恢复不了。 (取材于曹建文、余志琴的相关文章) 3.在最后一段横线处填入两句诗,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2分)( ) A.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B.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 C.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 D.素瓷雪色缥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4.根据材料二,下列关于“彩瓷”的推断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北宋的青白瓷由青、白两色构成,属于彩瓷 B.根据技术不同,彩瓷有釉上彩、釉下彩之分 C.清代粉彩瓷代表中国彩瓷发展的又一个高峰 D.鸦片战争后,中国彩瓷的国际影响日渐式微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关于青花瓷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釉里掺了釉果矿,并以还原焰烧制成 B.得益于磁州窑、吉州窑釉下黑彩瓷的生产技术 C.对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影响超过了青白瓷 D.使景德镇在元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 材料三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景德镇十大瓷厂的停产,景德镇陶瓷产业随之下滑。景德镇一度出现了以工艺美术大师为市场主导品牌、以落后的小型手工作坊为生产模式的分散经营状态,产品两极分化严重,缺乏具有国际发展空间的商业品牌。 从2004年开始,景德镇创建了占地七万五千多平米的法蓝瓷工艺品陶瓷生产基地,如今已经打入56个国家和地区,市场遍布全球,达到6000多个卖点。 法蓝瓷的外形充满浮雕,具有很强的立体感。在传统工艺中,这种有倒勾倒角的外形只能通过手工完成,无法实现量产。法蓝瓷的工匠们经过无数次的研究和改造,终于琢磨出“倒角脱模工法”,坯体表面密布短小倒角,使突出的造型能够通过模具生产,并实现量产,千百年来陶瓷量产的形状限制得以突破。这一技术也成就了法蓝瓷的核心竞争力。 法蓝瓷的设计团队是由一群喜欢探索大自然,追求真、善、美境界的艺术家组成的。庄子曾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意指人可在与自然的交流互动中体会万物之美,获得生命哲学的顿悟。这是东方人所青睐的美学思考,设计师们将它贯穿于法蓝瓷的设计理念中,使作品完美融入了东方典雅的人文气质,将大自然的花草丰姿、虫鸟律动、原野奔放以立体造型呈现于作品之中。显现出的外观,就是花草摇曳、虫鸟嬉戏跃然瓷上,盈绿的树枝变成茶杯的把手,一只红嘴鹦鹉停驻在杯沿上……这样的瓷器,东方人从中看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西方人则震撼于大自然的美丽。第一套“蝶舞”系列一经推出就大受西方市场认可,第二年更获得了纽约礼品展一等奖,法蓝瓷借此在国际精品礼品市场上声名鹊起,备受瞩目。 (取材于有仪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与“倒角脱模工法”有关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这一技术是法蓝瓷工匠们智慧和心血的结晶 B.这一技术使瓷器突出的造型能通过模具生产 C.这一技术打破了千百年来陶瓷生产的形状限制 D.这一技术的成功成就了法蓝瓷的核心竞争力 7.根据材料三,下列对法蓝瓷设计理念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回归传统 B.天人合一 C.中西并融 D.张扬个性 8.从青白瓷到法蓝瓷,景德镇制瓷业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出其中三条。(6分) 答: 二、(2018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24分) 材料一 目前,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还未正式运行就新发现6颗脉冲星。中国科学家在北京发布了它取得的首批成果。 “中国天眼”是中国“十一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基于选址方法、索网主动反射面、柔性索结合并联机器人的馈源支撑这三项中国自主创新技术,它突破了射电望远镜工程的极限。在未来可预见的二三十年内,它将是我们这个星球最先进、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人类迄今为止已发现2500余颗脉冲星。但在“中国天眼”问世前,中国望远镜从未捕捉到新的脉冲星。事实证明,重大的科学突破离不开科研仪器的进步。世界各国相继认识到大科学装置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中国也在不断兴建重器。包括“中国天眼”在内,仅中国科学院目前运行和在建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就有23个。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规划(2012—2030年)》对能源、生命、天文等7个科学领域进行了系统【甲】bù shǔ。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台长严俊认为,“中国天眼”调试进展超过预期,打破了大型同类设备调试周期的国际惯例,并有系统的科学产出,这得益于【乙】卓有成效的早期科学规划和人才储备。从最初不到5人的研究小组扩大到上百人的团队,“中国天眼”凭借国内100多家参建单位的力量,由跟踪模仿发展到集成创新。 发布会当日,人们自发为“中国天眼”之父,项目总工程师兼首席科学家南仁东先生默哀。2017年9月15日,在“中国天眼”落成近一周年之际,曾为之奔波奋斗的南先生【丙】溘然长逝。当年他毅然舍弃高薪,回国就任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长。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外国科学家们提出要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以接受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南先生跟同事们说:“咱们也建一个吧!” 从那时起,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如今“中国天眼”新发现的脉冲星【丁】yì yì生辉,人们感慨它“足以告慰老南”。 (取材于张素2017年10月10日的相关文章) 1. 阅读材料一,按要求完成下面问题。(4分) (1)根据【甲】【丁】两处的拼音写出汉字 bù shǔ yì yì生辉 (2)给【乙】【丙】两处加点的字注音: 卓( )有成效 溘( )然长逝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天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三项自主创新技术助其领先世界 B.它问世前中国从未发现过脉冲星 C.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重器 D.未正式运行就有系统的科学产出 材料二 采访对象:李菂,“中国天眼”副总工程师,国家天文台射电天文研究部首席科学家。 李菂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他在世界各地进行观测的照片。由于长年做远程观测,在工地,或者开国际、国内电话会议,他已习惯了随时随地工作。他看王小波、马尔克斯的书,最近尤其喜欢余秀华的诗。对他而言,探测宇宙是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中国天眼”还要调试两三年 广州日报:2016年9月25日竣工以来,“中国天眼”的运行情况怎样? 李菂:世界大型望远镜,没有一个在竣工时就能投入使用,最快也要两年才能正式运行。澳大利亚的“平方公里阵列”天文望远镜,2012年6月举行了竣工仪式,2013年10月才获得第一条谱线;2016年10 月,有三分之一的天线调试完毕,可以协同工作,并开始了早期科学计划。依照国际惯例和大型地面设备的规律,“中国天眼”至少需要两到三年的紧张调试。调试过程中也将面临大量的挑战,如高压滤波器的升级改造等。 预计发现上千个脉冲星 广州日报:“中国天眼”是不是边调试边收集数据?“中国天眼”对脉冲星和中性氢的观测目标是什么? 李菂:是的。采集数据本身就是调试的一部分。我们观测天空中的亮源,例如射电星系和脉冲星,标定系统温度、面型精度等望远镜性能。调试后期,我们期待开始产生新发现。预计“中国天眼”未来会发现上千个脉冲星,实现中国在相关领域的突破,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利用脉冲星探测引力波等天体物理前沿领域,也是“中国天眼”的目标。 通过发现原子氢,也就是中性氢,可以发现新的星系、探索宇宙的演化历史和生命起源,寻找地外文明。 广州日报:“中国天眼”的观测范围有多大?运行后,将怎样巡天? 李菂:可以看到一半的银河系,往南可以看到天赤道以南十几度的天区,比之前的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观测范围大两倍以上。 “中国天眼”的特点和独特优势推动我们创建更有挑战性的巡天模式,即多个科学目标同时扫描巡天:脉冲星搜索、气体星系搜索、银河系中性氢成像和快速射电源搜索。将四大目标同时进行,这在世界上没有先例。我们已经有了方案,做了实验,希望在“中国天眼”验收前,构建出比较有效的扫描巡天模式,提供给全国的天文研究者,产生系统性的发现和重大突破。 (取材于2017年9月5日《广州日报》的相关文章) 3.新闻稿中的小标题,往往用来概括、介绍稿件的重点内容且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下列最适合做材料二第三个小标题的一项是(2分)( ) A.可以看到一半银河系 B.四大目标同时扫描巡天 C.多个科学目标都将实现 D.构建有效扫描巡天模式 4.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天眼”于2016年9月竣工,目前还处在调试阶段。 B.发现脉冲星,对研究引力波等天体物理前沿领域意义重大。 C.借助发现中性氢,可发现新的星系,寻找地球以外的文明。 D.“中国天眼”将会为全国的天文研究者提供系统性的发现。 5.根据材料二,下列形容“中国天眼”调试工作的特点的成语,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紧锣密鼓 B.循序渐进 C.一马平川 D.任重道远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10月10日宣布,经过一年的紧张调试,“中国天眼”已实现指向、跟踪、漂移扫描等多种观测模式的顺利运行,并确认了多颗新发现的脉冲星。 “中国天眼”选址在贵州平塘大窝凼洼地,是科学家们多次实地考察和综合论证的结果。这个天然洼地,5公里半径之内没有一个乡镇,25公里半径之内没有一个县城,无线电环境相当理想。射电望远镜正需要这么一处静土,因为最灵敏的天线相当于最娇弱的耳膜,轻声耳语对它无异于大喊。 对于射电望远镜来说,口径越大看得越远。全世界的射电天文学家都追求建造更大口径的“锅盖”,以提高射电望远镜的灵敏度。“中国天眼”口径500米,主反射面由近460000块三角形单元拼接成球冠,拥有约30个足球场大的接收面积。它比之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有效接收面积扩大了2.3倍,其灵敏度分别是VLA(美国的特大天线阵)、阿雷西博和印度GMRT(巨型米波射电望远镜)的5.4倍、2.3倍和1.5倍。 “中国天眼”大射电望远镜不是金属堆砌的“傻大粗”,而是最精密的天文仪器。由于采用光机电一体化的馈源平台,加之馈源舱内的并联机器人二次调整,它在馈源与反射面之间无刚性连接的情况下,可实现毫米级指向跟踪,确保精确地聚集和监听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 对于“中国天眼”的天文学家来说,寻找脉冲星的工作,不仅是个技术活,也是个体力活。“中国天眼”目前的指向调节尚不灵活。而脉冲星信号非常暗弱,它的辐射束周期性快速扫过地球,发出的脉冲在到达地球前,会受到各种星际介质影响,出现“色散”。天文学家要经过艰难的“找周期”和“消色散”之后,才可以找到大量“看着好像是脉冲星信号”的候选体。 虽然有软件可以帮忙筛选,但要从这些候选体中找出脉冲星,最终还是需要天文学家用肉眼查看每个候选体相应的参数。毫不夸张地说,看过几万张数据结果图后,能找到一颗未知的脉冲星,就谢天谢地了。 (取材于2017年10月11日的《济南日报》及乔健等人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不是用于说明“中国天眼”具有高灵敏度的一项是(2分)( ) A.大窝凼洼地无线电环境相当理想 B.接收面积远大于阿雷西博望远镜 C.精确聚集宇宙中微弱的射电信号 D.脉冲星的辐射束周期性扫过地球 7.下面的图表反映了2016年“中国天眼”一词在新闻媒体中的使用情况,请对此作简要说明,并依据上面三则材料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分析该情况出现的原因。(5分) [链接材料] 2016年12月20日,“汉语盘点2016”揭晓,“中国天眼”入选“十大科技焦点名词”。评选数据基于国家语言资源语料库。语料来源包括国内17家报纸、26家电视台以及两个门户网站,约20亿字语料。 答: 8.根据上面三则材料,为“中国天眼”的科学家们写一副对联,概括其事迹贡献,评价其精神品质。(4分) 答: 三、(2017东城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22分) 材料一 2016年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已尘埃落定:物理学奖颁给了没有多少人明白的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理论;被不少科学家调侃已变成“理科综合奖”的诺贝尔化学奖今年颁给了分子机器这项纯粹的化学基础理论研究;赢得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细胞自噬理论也属于典型的基础学科领域。本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无一例外地颁给了“高冷”的基础科学研究。 如果有人问这些深奥理论“有什么用”“和我有什么关系”“有何应用价值”这样的问题,多半会被认为外行且为时过早。正如大隅良典指出,基础科学真正“有用”可能要等百年以后,如果认为科学研究必须“有用”,那么基础科学就“死掉了”。不过,这可不是说基础研究没有用。尽管这些受到本届诺奖青睐的理论距离商业应用还很遥远,但它们的前景却被看好。如果一定要问“用处”是什么,今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研究大概有着一个共同答案,那就是:提供无限可能。 三位科学家大卫·索利斯、邓肯·霍尔丹、迈克尔·科斯特利茨获物理学奖。获奖理由是“理论发现拓扑相变和拓扑相物质”。他们利用高等数学方法研究了物质的一些特殊相或状态。因为他们奠基性的工作,材料科学和电子学的应用前景充满希望。 拓扑描述的是当一个物体在未被撕裂的条件下,被拉伸、扭曲或变形时保持不变的特性。拓扑学的目标是通过一些基本特征如“孔”的数量,来描述形状和结构。在一个拓扑学家的眼里, 咖啡杯与面包圈是同一种东西,因为它们都只有一个“孔”,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把拓扑学这种抽象的数学理论应用到基础物理学研究中,人类能更深刻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从而探索和发明各种新奇的材料。现在已知的拓扑相有很多种,过去十年里,这一领域的研究促进了凝聚态物理研究的前沿发展。拓扑材料能够促进新一代电子器件和超导体的研究,而且在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开发方面也会有很大应用。量子态很敏感、容易受环境影响,如果与拓扑相物质结合,就会得到稳定的状态,对研究会有很大的帮助。 (取材于郭爽、苗千等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尘埃落定:比喻事情有了结局,或者有了结果。 B.高冷:这里指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们心高气傲。 C.青睐:这里指对这些理论的重视,“睐”读作lài。 D.提供:“供”读作gōng,书写的第六笔是“一”。 2.下列关于“材料一”第二段的相关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有人问这些深奥理论‘有什么用’”是问基础科学对科学研究有何帮助。 B.“基础科学真正‘有用’”中的“有用”指科学理论当下可转化为商业应用。 C.“科学研究必须‘有用’”中的“有用”指科学理论和科学研究前景被看好。 D.“如果一定要问‘用处’是什么”中的“用处”指基础科学提供无限可能。 3.下列对“材料一”第四段画线句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 A.咖啡杯与面包圈即使撕裂也保持不变。 B.咖啡杯与面包圈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 C.咖啡杯与面包圈都能促进超导体研究。 D.咖啡杯与面包圈能帮助人类理解规律。 材料二 “如果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排列原子,物质会具有哪些性质?”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1959年的一次著名的演讲《在底层还有很大的空间》中提出了这个问题。他说:“在理论上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当我们可以在极小的尺度下操纵物质的排列形式,我们就可以利用物质所展现出来的特性做各种不同的事。”几十年之后,化学家已经可以合成各种新奇的分子,并且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分子机器,三位杰出的化学家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这三位化学家利用高超的实验手段,操纵原子的排列形式,合成出新奇的分子,从而设计出各种分子机器。 分子机器是指在分子层面的微观尺度上设计开发出来的机器,在向其提供能量时可移动并执行特定任务。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在声明中说,这三位获奖者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机器”,它只有人类头发的千分之一那么大。第一步,索瓦日合成了一种名为“索烃”的两个互扣的环状分子;第二步,斯托达特合成了“轮烷”,并实现了可以上升0.7纳米的“分子电梯”及可以弯折黄金薄片的“分子肌肉”;第三步,费林加设计出了分子马达,这个马达可以让一个28微米长、比马达本身大1万倍的玻璃缸旋转起来。有了这三步,分子机器就可以动起来了。 “一旦你能控制这种运动,一切皆有可能。”获奖者之一的费林加说,“可以想象,医生能将这些分子机器人注入你的血管, 【甲】 。”费林加还曾说:“也许化学的力量不仅仅是理解,还有创造,创造那些从未存在过的分子和物质。”分子机器还能用来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构建神奇的“分子计算机”。硅基芯片的信息存储密度遵循摩尔定律(在价格不变的情况下,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数目和性能,每隔18~24个月会提高1倍),而分子芯片能实现分子尺寸上的信息存储,所以不必遵循摩尔定律,在存储密度上能大幅超越硅基芯片。分子机器的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虽然目前看来还任重道远,但是科学本身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到了一定程度自然会有突破。今年的诺贝尔奖证明,探索未知世界、挑战人类极限,最终也能得到认可。 (取材于邱晨辉、李晨阳等的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二”,下列语句最适合填写在【甲】处的一项是(3分)( ) A.并且发现新的拓扑相材料 B.然后寻找癌细胞并释放药物 C.引发病灶细胞自噬性死亡 D.依照摩尔定律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 5.分子机器具有 、可移动等特点,具有可执行某种特定任务、 的功能。(2分) 材料三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胡荣贵研究员表示,大隅良典得奖实至名归。“他原创性地建立了细胞自噬的框架,他的工作非常系统和深入,没有人能够超越他。” “自噬”来源于希腊语的“自我”和“吞噬”,自噬表示的就是“自己把自己吃掉”。20世纪50年代中期,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的能够降解细胞内部物质的细胞器,被称为溶酶体。90年代大隅良典进行了一系列实验,他利用面包酵母鉴别出编码自噬作用的关键基因,并进一步阐明了酵母中自噬作用的分子机制。 大隅良典设想:在自噬过程处于活性状态时,干扰液泡中的降解过程,随后自噬体就会在液泡中累积,从而在显微镜下被观察到。因此他培养了缺失液泡降解酶的酵母突变体,同时通过让细胞“挨饿”逐渐刺激酵母发生自噬。结果令人震惊,不到一个小时,液泡中就充满小型的囊泡结构,这些囊泡就是自噬体。他的实验证明了酵母中存在自噬作用。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一个可以验证自噬过程中的关键基因的方法。1992年,大隅良典发表了这个关键性突破。 自噬细胞在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时,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维持生命。细胞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应?沃约·德雷蒂奇在《科学美国人》上写道:“想一想当食物匮乏时,生物体会有怎样的反应:它的生理活动肯定不会立即停止,而是开始分解体内储存的营养物质。同样,当细胞遇到养分不足、缺氧、生长因子缺乏等特殊情况时,细胞就会组装更多的自噬体,将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细胞器分解成可利用的养分和能量。” 细胞自噬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自我循环,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清除衰老的细胞器或者被氧化损伤的蛋白。如果我们的细胞里存在被损坏的或有毒的蛋白质且长期积累就会引发神经退化性疾病,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或者糖尿病。目前,大量研究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目的是为多种疾病开发可以让病灶自噬的药物。比如自噬的持续激活会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自噬性死亡,对于一些耐药或者凋亡耐受的肿瘤细胞,通过诱导自噬性死亡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取材于曹玲等的相关文章) 6.对大隅良典获奖的主要原因,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原创性地建立了细胞自噬的框架 B.发现了降解细胞内部物质的溶酶体 C.鉴别出编码自噬作用的关键基因 D.阐明了酵母中自噬作用的分子机制 7.下列对“材料三”第三段中“挨饿”一词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液泡降解过程受到干扰 B.组装更多的自噬体 C.分解营养物质 D.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 8.“材料一”指出:“今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研究大概有着一个共同答案,那就是:提供无限可能。”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概括物理、化学、生物医学三项获奖成果分别为未来提供了哪些可能。(6分) 答: 四、(2017海淀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24分) 材料一 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仰韶文化遗址西安半坡村出土的埙,河南安阳殷墟中出土的石磬、木腔蟒皮鼓,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等,都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古乐器往往具有多种功能,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活器具。《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人们把生活器皿“缶”蒙上麋鹿之皮,制成鼓。又如在长期劳动过程中,人们发现某种石制片状工具能够发声,可以作为乐器进行演奏,于是发明了石磬。先民们还会把用来狩猎的石器敲击成声,为化装成百兽的人们表演舞蹈进行伴奏, 乐器演奏同舞蹈表演相辅相成。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上,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这一方面上,如鸣金收阵、击鼓升堂等。 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石磬演变成金属的磬或出现金属的钟,在石器时代绝无可能;只有养蚕业和缫丝业进步了,才有可能产生“丝附木上”的琴、瑟、筝。至周代,我国制作乐器的材料有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八音”分类法即由此得名。在曾侯乙墓的地下音乐殿堂中,保存了124件古乐器。无论是重五千多斤的乐器巨人——编钟,还是造型、制作和彩绘都很精致的鼓、排箫、笙、瑟等,均向我们展示了春秋战国时中国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状况,显示了我国高度发达的冶炼、丝织等技术。 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比如汉代时传入的横笛、竖箜篌,东晋时传入的曲项琵琶,明代传入的扬琴、唢呐,等等。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的“吹、打、弹、拉”四大类乐器逐渐形成,乐器的音质、音律、音量、转调,固定音高乐器之间的音高标准等方面不断得到完善,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取材于刘承华《我国民间乐器的产生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的一项是(3分)( ) A.击鼓出征 B.击筑悲歌 C.鸣锣开道 D.打更报时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中国民族乐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B.早期一般兼具表演性和实用性 C.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D.博采众长,种类不断得到丰富 材料二 吹管乐器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在原始社会中,先民们用飞禽的肢骨制成骨哨,在狩猎时用于模仿动物的声音,以诱捕猎物或发出信号。浙江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160余件骨哨, 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墓葬中出土了一批骨笛,它们都已有7000~8000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后世竹笛等一系列管笛乐器的鼻祖。 战国时期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两支“篪”,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竹质笛子实物。它们有一个吹孔、五个按音孔和一个后出音孔,能演奏出六声音阶。篪的吹孔平面与指孔平面相交,夹角约为90度。东晋郭璞注《尔雅》云:“篪,以竹为之,长尺四寸,围三寸,一孔上出,寸三分,名翘,横吹之,小者尺二寸。”这证明,关于中国竹笛的起源,并不像有些资料所说的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从中亚细亚一带传入的。 史料记载,到唐代,竹笛才加开了膜孔,这也成为中国竹笛区别于西洋乐器长笛及其他国家笛子的显著特征。西洋长笛没有膜,所以音色圆润、温暖、细腻,音量较小。因为有了笛膜,中国竹笛的音色清脆亮丽,穿透性强。竹笛发展到唐代,在形制上已经和现代竹笛基本相似。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中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诗歌得到了繁荣,竹笛艺术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很多唐诗中都有对竹笛的精彩描写:“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王昌龄《江上闻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施肩吾《夜笛词》)……不管是在 ① ,还是在 ② ,抑或是在 ③ ,都可听闻清丽悠扬的笛声。这些也是竹笛与诗歌文化相结合的生动体现。中国笛子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发音动人婉转,古人谓“荡涤之声”,故笛子原名为“涤”,日本至今还保留有“涤笛”的称谓。 宋元两代,竹笛得以普及。到了明清,竹笛成为民间音乐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乐器,演奏技巧也在不断地提高。 (取材于徐凯《中国竹笛发展的主要特征》)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曾侯乙墓中出土的“篪”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骨哨一样属于吹管乐器 B.材质为竹,“篪”字的形旁可印证 C.吹孔与指孔不在同一平面上 D.横吹,在形制上与现代竹笛接近 4.根据“材料二”,下列对中国竹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源自中国本土 B.优于西方长笛 C.曾经没有膜孔 D.音色清脆亮丽 5.根据“材料二”,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①清冷的江水边 ②名楼览胜处 ③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B.①名楼览胜处 ②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③清冷的江水边 C.①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②清冷的江水边 ③名楼览胜处 D.①名楼览胜处 ②清冷的江水边 ③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 材料三 中国是一个有着“礼乐”传统的民族。“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的精神是“和”,礼的精神是“序”,两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和巩固群体中既定秩序的和谐稳定。而作为“礼乐”制度下的产物——乐器,映射出来的“和”文化最为显著。 先秦时期,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在乐器的种类和配置上有着严格的规制。乐器首先作为礼器而存在,音乐的第一用途也是为祭祀等重大礼仪活动营造庄重宏大的气氛。因此,朝聘、宴飨、婚丧、祭祀等场合出现的乐器与音乐被赋予了高贵的品格,成为权力的象征,它的使用与数量都有着严格的规定,以示尊卑。钟、鼓、磬作为礼乐的代表,用在比较隆重的场合,多为国君诸侯欣赏;卿大夫和士以弹奏欣赏丝竹之声为乐;普通百姓则只能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余借陶制乐器如埙、缶之类自娱。为达到“和”的目的,各阶层都必须严格遵循这些规制;如果逾越了,就是违背了礼,就会产生不和谐的因素,最后“礼崩乐坏”,社会动荡,而这些都是与“和”的精神相违背的。 在乐器的个体设计和陈设上,也体现了“尊礼”“求和”的追求。曾侯乙墓中室的乐器摆设就十分注重和谐,乐器多而不乱,各部分井然有序地排列在一起,即使是小的乐器也都按顺序排列。编钟分长短两架,每架分上中下三层,最上层悬挂的是小编钟,中层比上层的略大,下层的钟最大,每一层都是从左到右、由小到大依次排列的。中室的东面放置建鼓,中室的北部与南架编钟相对的是编磬、琴、笙、排箫、箎、小鼓。 美学家李泽厚认为,承载着先秦“乐”理念的乐器设计本身就离不开“和”文化,从凝固器形的设计到灵动乐音的功能设计,再到设计思想,“和”文化始终贯穿其中。在先秦的乐器设计中,人们不仅能看到“器”的造型美,听到“音”的境界美,更重要的是能体悟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美。 (取材于张文文《从先秦乐器设计看“和”文化》) 6.根据“材料三”,下列与“尊礼”无关的一项是(3分)( ) A.乐器的种类配置 B.乐器的使用场合 C.乐器的摆放顺序 D.乐器的演奏技巧 7.下列对“材料三”中加点字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映射,可用词语“反映”替换。 B.祭祀,“祭”字第五笔是捺。 C.违背,“违”字读音为“wěi”。 D.编磬,“磬”与“罄竹难书”的“罄”,读音与意义都不同。 8.请依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回答中国乐器与人们的文化生活有哪些联系。(6分) 答: 五、(2017顺义二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31分) 材料一 所谓酒令,按新版《辞海》的说法:“酒令,旧时饮酒时助兴取乐的游戏。推一人为令官,余以听令,轮流说诗词,或做其他游戏,违令或负者罚饮。”据考证,酒令之始可以上溯到周朝初年,鉴于商朝统治者溺酒亡国的教训,由周公以王命发布《酒诰》禁酒。“群饮汝勿佚,尽执拘以归于周,予其杀!”起初是为了禁止酗酒而设酒令官。在《诗·小雅·宾之初筵》中有“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的句子,这里的“监”“史”即令官,是为限制宴会上饮酒过度而设的执法官,对饮酒失仪妄言者要予以惩罚。而后世所说的酒令与其本意恰恰相反,是劝人多饮酒的一种行乐手段、游艺活动。从形式上看,酒令多种多样,诗词曲文类的有作诗令、说诗令、回环令等,游戏类的有拇战(或曰猜拳、划拳等)、猜枚、牙牌令、射覆、投壶、击鼓传花、占花名儿、拆字、联句等。从内容上看,酒令有俗令和雅令、通令和筹令之分。 中国的酒令文化是一种特别、独有的酒俗。“酒令”二字出现在历史资料文献中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逵作酒令,学者宗之。”但在当时并没有广泛流行。《梁书·王规传》说:“湘东王时为京尹,与朝士宴集,属规为酒令。规从容对曰:‘自江左以来,未有此举。’”可见,南北朝时期,酒令并不风行。它的流行大概始于唐玄宗发明的击鼓催花,从此就自上而下传播于民间。唐代的酒令有许多种类,据唐人皇甫松《醉乡日月》记载,已有骰子令、旗幡令、上酒令、手势令、小酒令、杂法等多种,唐人的诗歌也多有反映,如白居易的“筹插红螺碗,斛飞白玉卮”“碧筹攒彩碗,红袖拂骰盘”,刘禹锡的“杯停新令举,诗动彩笺忙”,等等。同时,一系列的行令、酒约也制定出来。《醉乡日月》的目录里便有“饮论”“为宾”“律录事”“觥录事”“选徒”“令误”“逃席”等各项内容。宋代的情况与唐代差不多,只是更加丰富。至于明清两代,酒令则发展到了高峰,举凡世间事物,人物、花木、虫禽,曲牌、词牌、诗文、戏曲、小说,中药、丹令、八卦,等等,无不入令。 (取材于姜南《浅析<红楼梦>中的酒令》) 1.根据材料一,下列对“酒令”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据《酒诰》文字,对酗酒者可以处以极刑。 B.最初的“酒令”是劝人多饮酒的行乐手段。 C.据文献记载,东汉至南北朝酒令尚未流行。 D.明清两代,酒令内容丰富,几乎无不入令。 2.下列内容没有在材料一中体现的是(3分)( ) A.酒令的定义 B.酒令的起源 C.酒令的种类 D.酒令的价值 材料二 中国古代文人,喜欢在各种场合显示学问与才能,以示风雅博洽。唐代开始,雅令便在文人学士的酒席间流行开了,当时即有“闲征雅令穷经史”的说法。雅令的种类很多,如古文贯串令、词牌令、拆字令、四书令、飞花令等。以下略举一二。 “古文贯串令”行令的格式大致如下:先说一句古文,接旧诗一句,再以一个骨牌(即“牙牌”“宣和牌”)名称和一支曲牌名称衔接,末以历书一句垫底。这么一个长句,共同组成“酒面”,长句之间要上下照应,彼此关联。最后说出“酒底”。“酒底”多为酒席间现成的花果名,再续古诗一句,诗句须有花果名在其中。例如,《红楼梦》第六十二回宝玉做生日,酒席间湘云和宝玉划拳,湘云赢了宝玉,要宝玉行一个“古文贯串令”,宝玉一时说不出,黛玉便道:“你多喝一钟,我替你说。”宝玉真个喝了酒,听黛玉说道:“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说得大家笑了。众人说:“这一串子倒有些意思。”黛玉又拈了一个榛穰,说酒底道:“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 “四书令”是用“四书”中的句子组合而成的酒令,这种酒令在明清时期特别流行。行令时具体要求又各有不同。《重论文斋笔录》记载了清朝嘉庆年间一则“四书令”,很有特色。这种酒令要求选用“四书”中的两个句子,上一句的末字和下一句的首字须合成一个药名,否则便要罚酒。其佳构有:道不远人,参也鲁(人参);诸侯之宝三,七里之郭(三七);臧武仲以防,风乎舞雩(防风);不知为不知,母命之(知母);殷鉴不远,志于道(远志);颜路请子之车,前日于齐(车前);事亲为大,黄衣狐裘(大黄);长一身有半,夏日则饮水(半夏);与其弟辛,夷子思以易天下(辛夷);等等。 可见,不熟悉经书的文人是无法参与这种“四书令”的。明清两朝科举制八股取士,当时的文人要参加科举考试就要死背经书,“四书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流行开来的。除了“四书令”,其他雅令也都具有一定的难度。 (取材于史双元《说酒令》) 3.根据材料一、二,下列酒令不属于“雅令”的一项是(2分)( ) A.骰子令 B.古文贯串令 C.拆字令 D.四书令 4.下列对材料二“《红楼梦》酒令”一节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黛玉所说的“酒面”,首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 B.“酒底”为席间干果榛子,“榛”与“砧”谐音。 C.贾宝玉因饮酒过量,故无法完成湘云规定的酒令。 D.黛玉的酒令不仅包含视觉的景象,还有听觉因素。 5.对材料一、二涉及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小雅》是《诗经》中“二雅”之一。“雅”即正,指朝廷正乐。 B.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代表作有长诗《长恨歌》。 C.刘禹锡《陋室铭》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高尚的追求。 D.“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儒家经典著作。 6.“飞花令”是雅令中的一种,最基本的飞花令诗句中必须含有“花”字,且对“花”字出现的位置有严格的要求。这些诗可自作,也可背诵前人成句。行令者先后相续,作不出、背不出或作错、背错时,由酒令官命其喝酒。请根据你的积累,完成下面的“飞花令”。(诗句可以少于7个字;任选三句作答)(6分) ①花 ; ② 花 ; ③ 花 ; ④ 花 ; ⑤ 花 ; 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⑦ 花。 材料三 唐宋时期,最具时代特色的助饮方式是行酒令助饮。行酒令助饮多在巡(行)酒之后进行,它极大地调动了当时人们的饮酒情趣,唐宋酒令艺术的繁荣对唐宋饮酒之风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唐代,酒令开始作为一个专有名称,特指酒宴上那些决定饮者胜负的活动方式。酒令在唐代形成后,很快就成为人们宴饮助兴的主要娱乐形式,从文人到百姓无不选择适合其活动的酒令来佐饮。唐代的酒令名目繁多,但现在人们能够知道的大约只有20种。大多数唐代酒令至宋代时就已经失传了。宋人多不解唐代酒令这一现象,说明唐宋两代的酒令有很大的变化。唐宋两代的酒令及人们行令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唐代酒令以器具令居多,宋代酒令以文字令居多。唐代的器具令众多,如头盘(亦称投盘、骰盘)令、筹令等,这些酒令需要借助骰盘、筹箸等器具方能行令。与唐代器具令居多不同,留传下来的宋代酒令多是文字令。宋代文字令的盛行与宋代文人群体的迅速壮大密切相关。由于宋代统治者采用重文轻武的政策,加大科举取士的力度,大大刺激了宋代文化的发展,使宋代的文人群体日益扩大,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人们进行文字游戏的技巧也比较娴熟。酒酣耳热之际,宋人为后世留下了不少高水平的文字令。 其次,唐人行令强调胜负,宋人行令注重参与。唐人尚武任侠,争强好胜,行酒令时也往往强调胜负,负者要罚酒。唐人最喜欢在酒席上罚别人喝酒,有时看着对方醉倒而大乐不已。受此风影响,人们千方百计去寻找罚酒的理由,以致你惩我罚,毫无休止。为公平处理因酒令而引起的纷争和更好地维持酒场秩序,唐人聚饮时常设酒纠(亦称席纠、觥使)。与唐代相比,宋人行令更注重参与,不太计较胜负。由于宋人行令不太强调胜负,酒席之上的纷争也大为减少,所以宋代酒纠的设置也不如唐代那么普遍。 最后,唐人行令比较豪爽,宋人行令比较文雅。唐人行令之所以比较豪爽,除了唐人普遍开放豁达之外,与唐代的酒令形式也不无关系。由于唐代的器具令居多,行令时,人们的注意力随着骰盘、香球等器具的运动而转移,往往面目紧张,情绪激动。除器具令之外,唐代酒宴上还流行各种动作令。与此相反,由于宋代的酒令多为文字令,需要的是口齿清晰地吐字讲谈,而不是如狂似癫地大呼小叫,加之宋人行令不太强调胜 负,酒席之上的纷争也大为减少,因此宋人行令就显得比较谦和、随意和文雅。 (取材于刘朴兵《从酒宴习俗看唐宋社会变迁》) 7.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唐宋时期酒令是人们宴饮助兴的主要娱乐形式。 B.宋代整体文化水平的提高也提高了酒令的水平。 C.宋人行令更注重参与,因此行错酒令不必罚酒。 D.唐人行令的豪爽与当时的风气及酒令形式相关。 8.下列诗句所描绘的内容,没有表现唐人行令场面的一项是(3分)( ) A.叫噪掷投盘,生狞摄觥使。 B.醉翻衫袖抛小令,笑掷骰盘呼大采。 C.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D.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9.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我国古代酒令的发展情况。(5分) 答: B组 一、(2018朝阳期末)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问题。(22分) 材料一 蜀绣与苏绣、粤绣和湘绣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绣。“蜀”的名称,早在商代甲骨文中就已出现。《说文》有:“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一般人便据此认为“蜀”就是蚕,更与蜀古王蚕丛相联系,为蜀国强行安上“养蚕之乡”的名头。现在学界多以“象蚕论”为误读。从现存资料来看,蜀人养蚕,至少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开始了。 在发展蚕桑的基础上,蜀地劳动人民很早就善于制造丝织品了。古代记载中称他们制造的丝织品为“锦”。在《诗经》中,关于丝织品的记载也非常多,涉及丝绸、锦绣的诗歌有20余篇,如“缟衣綦巾,聊乐我员”“匪来贸丝,来即我谋”等,这些诗句说明蚕丝、锦绣早已深入到百姓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了。 战国以来,蜀锦、蜀绣生产已有相当规模。到了汉代,蜀地已有“女工之业,覆衣天下”之称。诸葛亮南征时,把织锦、刺绣技艺传至南中少数民族地区。自此以后,以成都锦官城为圆心,以南方丝绸之路为半径,上下五千年,纵横五万里,蜀锦、蜀绣犹如流光溢彩的金丝鸟,从蜀地的桑树林中飞鸣而出。到了唐代,“蜀江锦”已作为我国重要出口商品享誉海外。鉴真和尚东渡时,亦将蜀锦、蜀绣带到日本。唐代蜀地“赤地经锦”的残片至今还保存在日本奈良的法隆寺中。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新疆“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团花纹锦”和“晕绚锦”便有“蜀江锦”的风格。 蜀锦、蜀绣因其“茧丝织文纤丽者,穷于天下”的绣工技法,与金银珠玉等同列,誉为“蜀中之宝”。实际在汉末三国,蜀锦、蜀绣作为珍稀而昂贵的丝织品,就已被用来交换北方战马或其他重要物资,此时,蜀锦、蜀绣已成为国家主要的财政来源和经济支柱。唐代末期,南诏进攻成都,也视蜀锦、蜀绣为奇珍异物,大肆掠夺。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成都之所以得名为“锦官城”,亦与蜀锦、蜀绣的生产有关。因成都织锦业发达,东汉政府曾在此设置专门机构。当时成都南门万里桥南岸建有锦官城,集中管理织锦、刺绣工人,久之则锦城成形,而其附近为织锦、刺绣工人聚居之处,就形成了著名的“锦里”。南河因其两岸风光秀丽,河水清澈纯净,妇女常来河边洗濯彩锦,由此将南河更名为“濯锦江”。刘禹锡曾用诗词描绘这种情况:“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女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成都城繁华富丽,百姓生活享乐而艺有所工,这种良好的社会物质条件与优裕的文化氛围使得蜀锦、蜀绣妙绝天下。 (取材于邝梦雨的相关文章)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般人认为“蜀”就是蚕,所以蜀地从蜀古王蚕丛开始,就是“养蚕之乡”。 B.《诗经》很多篇目都提到丝绸、锦绣,这说明我国百姓使用锦绣的历史悠久。 C.蜀锦拥有久远丰富的发展历史,曾作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享誉海外。 D.蜀锦非常珍贵,一直被视为“蜀中之宝”,成都的很多地名都与蜀锦相关。 2.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B.“匪来贸丝”的“匪”读作fēi,意思为“不是”。 C.“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绝句。 D.“濯锦江”的“濯”读作dí,属于“六书”中的会意字。 材料二 蜀绣结合自身的技艺特点,从当地各种民族及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改革、变化、发展、创新,逐渐由民间刺绣发展为风格雅致的传统画绣。在宋代,蜀绣主要表现为工整的写实作风。到了明清时期,以国画为绣稿,受文人画家的影响,蜀绣针法精致,意境高雅。 蜀绣从最初的单面绣发展到后来的双面绣、异形绣、异色绣等。双面异色异形异针法绣工艺要求极高,是在薄如蝉翼的透明丝绢上,展现出正反两面图案、颜色、针法的神奇技艺。蜀绣用线极细,绣面不露针迹,视觉上极为平整光滑。绣熊猫、芙蓉、鲤鱼通常用施毛针、 平晕针、铺针等,绣动物的眼睛则用滚针、乱针交叉等。蜀绣的代表图案鲤鱼则要用近30种针法,这样,鲤鱼的各个部位才能表现出不同的质感效果。 蜀绣和绘画有着种种渊源,绘画中的意境自然而然地成了蜀绣的艺术语言之一。首先,蜀绣的构图模仿绘画的章法。以国画为绣稿的蜀绣作品,借鉴了中国画的许多优良传统。一幅绣品能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金石等各种艺术融为一体。其次,蜀绣的色彩淡雅柔丽,变化细腻和顺,渗色柔和丰富,呈现出一种如诗似画的意境。再次,蜀绣具有一气呵成、气韵连贯的艺术特点。一幅精致的蜀绣作品往往有着疏朗的构图,严谨的造型,清秀细密的纹样,优美流畅的线条,虚实得体的图案,悠远高雅的题材内容,尊贵雅致的审美韵味。这种审美定位和绘画的文化渊源、艺术趣味息息相关。蜀绣呈现出一种绘画般明丽清新、温润秀洁的意境之美。 蜀绣人用丝线的粗细、针法的变化完美地体现了针法和绣线、绘画和刺绣的融合。随着时代的变迁,蜀绣从有着浓郁士大夫文化影响的传统闺阁绣画发展到受西方文化影响, 具有油画、国画等各种绘画风格,融合各种文化精神的现代绘画刺绣。蜀绣的发展是历史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也是蜀绣不断挑战自我、不断创新的需要。 (取材于吴文轩的相关文章)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蜀绣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蜀绣结合自身特点,从当地文化中广泛汲取营养,不断求新求变。 B.蜀绣特别讲究针法用线,不同的蜀绣对象常常会选用不同的针法。 C.一切蜀绣作品都注意将绘画、刺绣、诗词、金石等艺术融为一体。 D.蜀绣已经从传统的闺阁绣画发展成了具有融合性的现代绘画刺绣。 4.根据材料二,下列词语中不能准确表达蜀绣意境的一项是(2分)( ) A.如诗似画 B.气韵连贯 C.虚实得体 D.直抒胸臆 5.根据材料二,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蜀绣技艺的一项是(3分)( ) A.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B.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C.巧手纤纤画笔工,银针金线绣春风。 D.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材料三 蜀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是蜀地文化和多种外来文化如儒、佛等文化交融汇合后形成的。蜀绣的创作体现了巴蜀人民朴实的感情色彩和独特的思想感悟,表现了巴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是巴蜀人民记录历史、社会和生活变迀的文化载体。蜀绣由于受巴蜀文化的影响,更具有少数民族的风情韵味。 现在,蜀绣虽然重新焕发出活力,但由于题材、种类、样式等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审美标准不相匹配,蜀绣的市场接受度不是很高。 首先,专业蜀绣设计师的人才缺失及断代,使蜀绣产品与时代切合度不高,技法融合度不够,品类样式的创新度缺乏,产品包装的时尚度不足。蜀绣产品与市场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现在只有规模较大的公司工厂有绣品设计师,小型作坊的绣工多为自娱自乐式的创作, 致使蜀绣设计与现代时尚审美标准的差距较大。 其次,蜀绣的从业技工大多文化程度不高,对技术与技法的再创作及绣品内涵精神缺乏理解,很少能做到内容与工艺技法相得益彰。这种情况使得现在的大多数蜀绣产品在品质上与传统的蜀绣精品差距很大。 再次,随着人们生活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再加上国际时尚流行趋势的冲击影响, 蜀绣没有与时俱进地与现代生活接轨,致使大众接受范围较窄。现阶段,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蜀绣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电脑绣花对传统手工蜀绣的冲击。电脑绣花成本低、价格低,而传统蜀绣则是手工刺绣,即使是有经验的老艺人,一小时满负荷操作才能织出二三厘米的蜀绣,因此成本高、价格也高。但电脑绣花的艺术价值远远比不上传统的手工蜀绣。 蜀绣要改变产品结构单一的局面,需要解决由于地理位置不佳而带来市场销售受限的问题,需要着眼于文化品牌的打造和文化内涵的发掘,需要发展独特而强烈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让民众懂得欣赏蜀绣的艺术价值。蜀绣作品应以精细的芙蓉、鲤鱼、熊猫、金丝猴、川剧脸谱等这些地方文化的符号和少数民族服饰为内容,保留柔和细腻的传统特色和绣画合一的艺术特征,尽量体现巴蜀风情的民族韵味。蜀绣如能将手工艺传统技法的精髓和现代审美需求相融合,这门珍贵的艺术必将焕发出新的活力。 (取材于吴文轩、李琰的相关文章) 6.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阻碍蜀绣发展的直接原因的一项是(3分)( ) A.专业设计师的缺失 B.大众接受程度不高 C.从业技工文化有限 D.电脑绣花的冲击 7.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内容,给每一则材料拟一个标题。(6分) 答: 二、(2017海淀期末)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22分) 材料一 太空之家 ①我国成功发射入轨的天宫二号,是一个长10米、最大直径3米多、重约8吨的人造航天器。天宫二号在离地球近400公里的近地轨道上运行,开展各种工作和实验;它既是一个真正的太空实验室,也是能供航天员居住的“太空之家”。 ②高智能是天宫二号作为“太空之家”的一个突出特点。天宫二号可以自主进行飞行轨道及姿态调整、运行状态的智能化诊断等工作。科研人员整合了航天器十多个分系统的数据,把复杂、晦涩的专业数据浓缩成52组画面,为航天员执行任务提供了清晰、直观、舒适的显示界面。 ③科幻电影中技术人员像插拔U盘一样快捷更换损坏部件的场景,将在天宫二号内真实上演。天宫二号在供配电、热控、数据管理等系统方面采用了高集成化模块设计,打造出“插拔式”接口,航天员在几分钟内就能完成一次维修更换。这是天宫二号作为“太空之家”的一个新亮点。 ④两名航天员要在太空驻留30天,为避免出现“粮草不足”问题,科研人员研制了在轨补给系统。天宫二号在太空可以边飞行边“加油”,而不必像天宫一号那样,起飞前必须把“油箱”加满,携带一吨多的推进剂。天宫二号起飞前只加了半箱“油”,节省的重量用来携带更多的载荷产品和航天员的生活物资。 ⑤科研人员还对天宫二号的居住环境进行了精心设计,使其更宜居。航天员生活在由神舟十一号和天宫二号组成的组合体中,吃饭、睡觉在神舟飞船内,工作、娱乐和锻炼在天宫二号内,15立方米的空间被紧凑地隔成多个功能区。工作区和生活区的噪音控制在50分贝以内;舱内空气温度控制在22~24摄氏度,相对湿度控制在45%~55%,这是人体感觉最舒适的温湿度。 ⑥此外,科研人员在天宫一号的基础上,对电子邮件传输、天地视频通话等系统进行了改进。天宫二号增加了邮件下行能力;航天员能与地面视频互动,也能与家人私密通话。 (取材于《人民日报》2016年9月16日)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是天宫二号作为“太空之家”的特点的一项是(2分)( ) A.高智能 B.更换损坏部件方便快捷 C.更宜居 D.增设天地视频通话系统 2.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驻留”中的“驻”是“停留”的意思。 B.“重量”中的“重”字,第七画是“(竖)”。 C.“载荷”与“下载”中的“载”,读音不同。 D.“锻炼”不可以写作“锻练”。 材料二 天宫二号守护者——伴随卫星 ①天宫二号的伴随卫星(以下简称“伴星”)重约47千克,体积相当于一台普通打印机。在发射时,伴星由一个微型的释放机构牢牢连接在天宫二号上,进入轨道后才会被释放到太空中,围绕着天宫二号或远或近不同角度地伴随飞行。它带有一台2500万像素的高分辨率全画幅可见光相机,当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时,伴星将在旁边拍下这极其重要的一刻。科研人员将它戏称为“天宫和神舟大婚的摄影师”。 ②除了为“大婚”摄影,伴星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对天宫二号的表面状态进行检查。随着人类发射航天器数量的增多,太空中的碎片也在增多,而空间站等身躯庞大的航天器在轨时间也越来越长,万一和微小的空间碎片有个摩擦,就可能形成漏热的裂缝,带来巨大的危险。伴星的红外相机,就好比一个非接触式的医疗热像仪,天宫二号哪里“体温”出现异常了,它都可以及时发现并报警。 ③与神舟七号伴飞小卫星相比,天宫二号伴星看上去“瘦”了一圈,体积减小了1/4。天宫二号伴星采用了高集成化设计,如在伴星所携带的单机中,有一个微型测控应答机,在传统卫星上常重达5千克,现在被压缩成了长110毫米、重量不足100克的小家伙。此次伴星的功能密度要求更高,科研人员严格采用了很多宇航级的高可靠元器件,并进行了大量安全可靠的试验。 ④为减轻整星重量,研发团队要求所有电子学供货单位把传统的单机外壳全部去掉,只留下电路板,并根据微纳卫星的尺寸特点和接口形式,严格制定统一标准,重新设计标准电路板模块。伴星的结构设计师是两位女性,她们用特有的细腻,为伴星设计了镂空刻槽的减重结构板,星体最薄处仅有0.5毫米,其精美程度让装配师惊讶不已。 ⑤这样,省出的空间可以使天宫二号伴星搭载更多载荷,提高主星应用效率,扩大新技术的空间验证平台。 (取材于《文汇报》2016年9月18日) 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能说明天宫二号伴星“采用了高集成化设计”的一项是(2分)( ) A.降低了微型测控应答机重量 B.进行了大量安全可靠的试验 C.重新设计了标准电路板模块 D.使用镂空刻槽的减重结构板 4.根据“材料二”,用简明的语言解释什么是“伴随卫星”。(5分) 答: 材料三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 ①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式启动载人航天工程,并确立“三步走”发展战略。 ②第一步为载人飞船阶段。主要任务是研制载人飞船,将航天员送到太空,开展空间应用实验并返回。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完成首次载人飞行任务;2005年,神舟六号飞船完成多人多天飞行试验任务。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 ③第二步是空间实验室阶段。2008年,神舟七号飞行任务圆满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标志着中国掌握了太空行走的关键技术。2011年,天宫一号出场,这个目标飞行器先后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开展了交会对接试验并取得成功,自动及手动控制交会对接技术得到验证。同时,天宫一号经过对接后,被改造成为太空中一个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平台,多名航天员短期驻留太空,参与完成多项科学实验,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关键性进展,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圆满收官。 ④建造空间站要突破四项关键技术。前两项分别为太空行走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已分别于2010年前后实现;其余两项是在轨补给技术和再生式生命保障技术,需要通过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来实现,这也是第二步第二阶段的任务。天宫二号搭载的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能够把人体排出的体液进行物理、化学的处理,让它循环再生,从而持续稳定地维持航天员的生命健康。这一技术得到验证之后,还将突破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期驻留的技术。天宫二号将首次实现与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对接,以验证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等空间站建造与运营的关键技术。在以后的空间站建造和运营中,货运飞船将担负重要的任务。 ⑤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战略的第三步,计划2020年左右建成。届时,中国将成为继俄罗斯、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空间站技术的国家。中国空间站将于2022年全面运行,其质量超过90吨,至少包括一个核心舱、两个科学实验舱;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进行对接。核心舱要求长期有人驻守。 ⑥由16国建成的国际空间站使用期限到2025年,而中国空间站将在轨运行至少10年。那时,中国空间站将是人类唯一的太空家园。 (取材于尹怀勤、罗琼的相关文章) 5.根据“材料三”,下列对“天宫二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是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平台 B.处于“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C.承担了两项关键技术的验证 D.将首次实现与货运飞船天舟一号的对接 6.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实现了航天员短期停留太空并安全返回。 B.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活动,标志着我国太空行走技术实现了突破。 C.交会对接技术由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验证完成。 D.国际空间站到期之后,中国将成为第三个拥有空间站技术的国家。 7.天宫二号要实现航天员太空中期驻留,需要很多技术支持。根据上面三则材料,简要说明科研人员为此采用了哪些技术,这些技术将如何保障航天员完成中期驻留。(答出三点即可)(6分) 答: 三、(2017西城二模)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22分) 材料一 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吃一口在太空中孕育出来的食物早就是一件离普通人很近的事了。我们在餐桌上最常吃到的黄瓜、大豆、玉米等多种作物,很多就有可能是太空来物。人们可能也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何最近吃到的甜瓜更甜更脆了,吃到的黄瓜更大更嫩了?这背后的技术就是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中却不为人所熟知的“航天育种”。 实际上,一粒种子从上天到入地再到结出果实,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甲] 。什么样的种子可以搭载上天,这要经过多重筛选,搭载种子在纯度、净度、发芽率上必须符合国家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种子的相对含水量应控制在13%~14%的范围内。每份搭载种子的数量,小粒作物一般应在3000粒以上,大粒作物一般应在1000粒以上。搭载资源非常有限,每次都是两三公斤的量,每次一百种左右。 第二阶段是[乙] 。利用卫星和飞船等太空飞行器将植物种子带上太空,再利用其特有的太空环境条件,如宇宙射线、微重力、高真空、弱磁场等因素,使植物产生各种基因变异。一般来说,让种子搭乘卫星上太空转一圈,便能诱导其“变”出更优良的品质,比如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实,开出更美的花朵。 第三阶段为[丙] 。种子随着搭载的航天器返回地球后,随即要进行地面选育工作,包括地面种植、观察、突变体筛选、遗传稳定性鉴定等工作。因为种子的变化是分子层面的,想分清哪些是我们需要的,必须要将这些种子全部种下去,繁殖三四代后,才有可能获得性状稳定的优良突变系。这个过程很漫长,每次太空遨游过的种子都要经过连续几年的筛选鉴定,其中的优系再经过考验和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太空种子”。 对于“航天育种”这一新事物,人们还存在很多知识上的困惑。比如:航天育种是不是转基因?有很多人对这个问题表示疑惑。科学工作者做出了这样的解释:转基因是外源基因的导入,而航天育种是植物自己的基因在变化。即使没有上太空,种子的基因在地球上也会有变化。航天育种是一种物理诱变育种手段,没有外来基因的导入,因而它不是转基因。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显示,即使是从太空飞行回来的当代种子,也没有增加任何放射性。 1.根据文段内容,将[甲]、[乙]、[丙]三处填写完整,每处限填两个字。(3分) 2.下列关于航天育种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我们现在吃到的优质蔬菜瓜果全都是航天育种的产物。 B.航天育种对搭载上天的种子的数量、质量都有严格要求。 C.太空环境的主要作用是促使植物种子产生基因变异。 D.航天育种并不能保证所有的种子都生成优质的基因。 材料二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仅有的三个独立掌握空间飞行器返回式卫星技术的国家之一。在航天育种方面,三个国家各有特色。目前美国航天育种工作计划主要涉及种质创新、药品生产、生物反应器以及生物采矿等几个研究领域,其主要目的是探索太空生命的生存条件。俄罗斯的研究重点则是空间植物栽培研究,曾在国际空间站上完成了豌豆的连续世代循环栽培,还成功种植了超矮小麦、白菜和油菜等植物。 自1987年以来,在“国家863高科技计划”的推动下,我国先后13次利用返回式卫星、5次利用飞船以及多次利用高空气球搭载了70多种植物的2000多个品种的种子,涉及粮、棉、油、蔬菜、花卉、牧草及中药材等多个方面,具体包括: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大豆、绿豆、黑豆等豆类作物,棉花、烟草、香蕉、莲子等经济作物,油菜、番茄、黄瓜、甜椒等蔬菜,曼陀罗、兰花、玫瑰等花卉,红豆草、紫花苜蓿等牧草,人参、甘草等中药材。 比如说,经卫星搭载处理后获得的博优721亚种间杂交水稻新组合,大面积亩产量有700多公斤,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5%以上;优质、高产的水稻华航1号、芝麻新品种航芝1号、食用菌太空金针菇等受到农业生产者的普遍欢迎。同时,利用航天诱变技术创造了一批目前利用传统育种手段难以获得的罕见材料,如特早熟小麦、特大粒莲子太空莲3号、特大粒红小豆突变系等,将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等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产生重大影响。 航天育种是个接地气的行业,已经有多个地区利用这一技术实现了收益。早在1994年,广昌县白莲科学研究所就与空间技术研究院合作,将白莲种子送上太空,以提高白莲的产量。2002年、2004年又先后开展了第二、第三次航天搭载,先后选育出太空莲、星空牡丹、太空娇容等一批白莲新品种。自此,广昌白莲具有了生育期长、花多、蓬大、结实率高、颗粒大等特点,其中太空莲36号品种平均亩产量提高到80~100公斤,比常规品种高出一倍多,使莲农经济效益增长了一倍以上,目前已成为我国白莲产区的主栽品种。 可见,航天育种的研发与应用,有很大的空间。就社会经济效益而言,航天育种业在我国具有巨大的需求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3.下列关于中国航天育种事业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着重于将改良品种应用于农业生产。 B.得到国家有规模、有计划的大力推动。 C.在育种和实践应用方面都看到了成效。 D.以花卉、药材的品种改良为主要方向。 4.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航天育种培育出来的品种具有哪些优势?请用几个短语来加以概括。(3分) 答: 材料三 航天育种是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不可能一投资就赚钱。也正是因为如此,航天育种产业的现状与未来并不乐观。 从航天育种的发展历史来看,航天育种一直不是航天飞行的主要任务,而是在保证其他任务成功的前提下,“顺便”搭载一下航天育种材料,我国仅在2006年发射了世界上唯一一颗专门用于航天育种的卫星“实践八号”。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航天育种空间搭载机制。 目前我国航天育种缺乏龙头企业,大部分企业规模小,经营分散,有的企业或者研究机构不管有没有力量和条件,“赶时髦”进行航天搭载,低估了航天育种工作的难度,选择搭载的农作物品种和材料素质不够高,导致经卫星搭载诱变后,又经历4~5年定向选择后育成的品种在产量、品质和抗性上缺乏竞争力,选育不出好的种质材料,在生产上难以推广,大大浪费了资源。 航天育种品牌自身的保护力度也不够,目前社会上存在着许多大大小小的航天育种企业,仔细探究发现,其中部分企业打着“航天育种”的幌子进行炒作,他们从国内外找来一些与众不同的品种,贴上“航天育种”的标签,利用老百姓对“航天品质”的信赖,从中获利,这些企业严重影响了航天育种的声誉。 因此,就航天育种业的未来而言,中国的发展之路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通过长期不断的努力,让科研成果更好地为百姓生活、社会发展服务。 5.对上述三个材料中的画线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孕育:孕,一共有5笔。 B.搭载:载,与“下载”的“载”同义。 C.食用菌:菌,注音为jǔn。 D.幌子:此处可替换为“招牌”。 6.下列关于中国航天育种的现状和未来并不乐观的理由的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航天育种业投资周期长,难以获得收益。 B.国家进行航天育种具有随机性和偶然性。 C.一些航天育种企业还不具备相应的条件。 D.航天育种业普遍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7.根据上述三个材料分析,中国航天育种事业在未来发展中还需要做出哪些努力?请简要概括出其中的三条。(6分) 答: 四、(2017西城一模)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27分) 材料一 鲁迅先生曾说:“《红楼梦》的要点在敢于如实描写,并无讳饰,和从前的小说叙好人完全是好,坏人完全是坏的,大不相同,所以其中所叙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据此创作原则观察,红楼女子们构成了一个各美其美的真实世界。其显著特征有三: 特征一:美,是散落的,不追求集大成。《红楼梦》中的女性美是不偏不倚地散落在多数女子特别是少女少妇身上的。每个年轻女子都拥有某种单向优势,却没有全能冠军,是一种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态势。 特征二:美,又是有分寸的、适度的,不追求绝伦超群。就像作者借石头之口所宣告的,他书中的女子没有班姑蔡女之类的女性样板,而是一群“小才、微善”“或情或痴”的寻常“异样女子”,各有一份智慧、一份善良、一份真性情,是古往今来凡身心健康之女子人人拥有的普遍的基础的美。 特征三:红楼女子的美,又是有个别性、互补性的。小才,有种种;微善,有种种;真性情,更有种种。单以真性情而论,可谓千姿百态,呈现出中国文化人所喜爱的种种文化人格。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少有重合,少有雷同。 任情美的性格核心是较多地推重个性和自我。这种女子或活得洒脱(如湘云、芳官等),或心智锐敏(如黛玉、龄官),或性格刚烈(如直面戕害的鸳鸯、尤三姐等),是古已有之的“不谄”“不趋”“不惕”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任意流淌。 中和美的性格核心是尊重自己、体恤他人,是对儒家“修己安人”“和而不流”等积极内涵的认同与实践。这种女子大都活得安详(如李纨、麝月等),待人谦和(如薛宝钗、花袭人等),且品行坚韧(首推平儿,还有薛宝钗),是古已有之的“不矜不伐”“不卑不亢”的人文精神的自觉承传与清醒高扬。 (取材于刘敬圻《<红楼梦>的女性观与男性观》)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不偏不倚”中的“倚”,读音为yǐ。 B.“班姑蔡女”中的“班姑”,指《后汉书》作者班固。 C.“戕害”中的“戕”,最后一笔是“丶”(点)。 D.“不矜不伐”中的“矜”,意为“自夸”。 2.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红楼女子之美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A.各美其美 B.美得适度 C.都兼具任情之美与中和之美 D.体现了一些古已有之的人文精神 材料二 薛宝钗是一位“冷人”。曹雪芹写宝钗的冷性格,最为精彩的是写她有一种莫名的病症,需要服食一种名为“冷香丸”的药。 从第七回制药用药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宝钗的天性并非真冷,她从娘胎里带出来的是热毒。她放不下世俗功名,总是劝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让宝玉觉得她也入了国贼禄蠹之流,这正是热的表现。“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世却端庄大方, 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冷香丸”的意义,在于解热毒,也在于治疗内外分裂。 这种解释虽能自圆其说,但近乎苛评。我倒很欣赏胡菊人先生的另一种见解。他的立场有所不同,对宝钗有一种理解之同情。 他说:“这药丸可非同小可,是全书大悲剧的象征。”薛宝钗是个才、德、貌三全的人物,但她毕竟是个青春少女。她和林黛玉等少女一样,有生命激情,有爱恋向往,但她接受了一套儒家的道德规范,竭力掩盖、压抑自己的内热,以至用“冷香丸”来化解自己的内热。在封建道德观的威慑下,她竟然把自己的生命激情视为一种病,需要药治。林黛玉的悲剧固然是悲剧,但她毕竟曾将自己的情感毫无掩饰地率性表露过、宣泄过,任自己的眼泪挥洒过、畅流过;而薛宝钗则把一切真情感深深地压在心底,然后装出一副冷清的面孔去对付那个虚假的缺乏真情真性的世界。她是真正的封建道德的点缀品、牺牲品,她的心性表面上是被冷香丸化解掉的,实际上是被封建道德专制理念埋葬掉的。薛宝钗的悲剧是对青春热情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自己屈服于外部社会规范而牺牲自身心性的结果。这种自我压抑、自我消灭的悲剧,是更深刻的悲剧,所以胡菊人先生称之为“大悲剧”。 以往的评“红”者站在批判者的立场上,太过强调薛宝钗是封建关系的维护者,而忽视了她是封建规范、封建理念的牺牲者。而胡菊人先生则站在同情者的立场上,发现宝钗是一个不得不用冷香丸来冰冻青春热 情,又不得不带着“冷人”面具去面对邪恶社会的人。 (取材于刘再复《红楼人三十种解读》) 3.材料二中,胡菊人先生认为薛宝钗是大悲剧人物,下列说法不属于其理由的一项是(3分)( ) A.内热外冷的分裂,使其世故 B.把生命激情视为疾病 C.只能用假面对付虚假的世界 D.不曾像黛玉那样率性 4.根据材料二,下列与“冷香丸”有关的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曹雪芹创造出以“冷香丸”治疗宝钗的“热毒”,是一种精彩的写法。 B.“冷香丸”所解“热毒”,“病症”之一是追求功名,之二是为人端庄。 C.有人认为,“冷香丸”有治疗内热外冷分裂性格的意义,对宝钗有益。 D.有人认为,“冷香丸”是压制生命活力、扭曲真实心性的,对宝钗有害。 材料三 薛宝钗多年来蒙冤最甚的便是说她“奸”。直到20世纪80年代还有人以此相责,说宝钗“孜孜以求的是‘甜如蜜’的小人之交。她常常给人送东西,有时是有一定同情心的善行。但我们应看到,她的动机是复杂的。首先是求得美名,目的是邀时誉,笼络人心”。其实这一说法有可商榷之处。 比如,说她破坏宝黛爱情,觊觎宝二奶奶的位置,甚至还为此耍了阴谋——嫁祸黛玉。我承认,宝钗是有缺点的。但读者如果不存先入之见,实事求是地分析此事的前因后果,则不难发现,指斥其“奸”过于严苛。那日正值芒种,宝钗与凤、纨、迎、探、惜等在园中玩耍,因独不见黛玉,故去潇湘馆找她。由于忽见宝玉进去,怕自己也去的话,“一则宝玉不便,二则黛玉嫌疑”,她便抽身回来。这恰好证明她心地纯正,不存妒忌之念。接着见一玉色蝴蝶,十分有趣,遂追扑起来,又证明她当时并无醋意与不快。这时听见亭内红玉与坠儿说话,宝钗认为“奸淫狗盗”,固然反映了她的封建正统观念,实不足取,但她装着追寻黛玉,却是彼时彼境合乎实情之言。人们情急之下做出的反应往往与当时正在进行的事有关。宝钗当时就是为找黛玉而来,因此,说寻黛玉实在是最正常不过的。毕竟,处境窘急,脱口而出,情有可原。 比如,在金钏自杀的问题上,宝钗说她“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确实是无情到了冷酷的程度。但说她将自己两套新衣拿来给金钏装裹,是为了对照贬损黛玉,实在有失偏颇。因为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之类的话是王夫人所说,且宝钗历来心胸宽大,从不计较琐事,连庭院花木、房间布置、衣服首饰等都不大讲究,所以在姨妈精神上承受巨大压力这一情境之下,她主动提出此议是十分自然的。她在宽慰王夫人时说的一席话,除了表现其惊人的无情外,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因为人们为了安慰亲人、朋友,有时会说一些减轻其责任的话,这并不能完全代表她心中真实的判断,只能说有讨好之嫌。断言其“奸”,并无铁证。 曹雪芹正是这样以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从而增加了对人物释读与评价的多种可能性,拓宽了审美的艺术空间。 (取材于周思源《探秘集》) 5.根据材料三,下列证明宝钗不“奸”的理由中,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3分)( ) A.去潇湘馆寻黛玉,因见宝玉进去怕有不便,便没有前往,可见她不存妒忌。 B.担心红玉与坠儿怀疑自己,便假装是在追黛玉,这是情急之下的正常反应。 C.提出拿自己的新衣给金钏装裹,是为了给王夫人减压,不是为了贬损黛玉。 D.认为金钏死不足惜,是特定情境下的话语,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 6.对薛宝钗这一人物形象的评价,历来众说纷纭。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造成对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6分) 答: 7.人物的复杂性是指文学作品中某个人物形象有丰富的释读和评价的可能,上面材料中所分析的宝钗就是一个复杂性人物。请从《红楼梦》《呐喊》《边城》《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红岩》这六部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宝钗除外),结合作品中的相关内容,谈谈你对该人物复杂性的理解。(8分) 答: 答案精解精析 A组 一、 1.D 扩大范围。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可知,彰显肃穆之感的,是“主体画面大量留白,打破了官窑青花‘布局繁密’的陈规”的乾隆官窑烧制的青花瓷,而非D项所说的“官窑青花瓷”。 2.B A.“契”读音为qì。C.“遐”意思为“悠远”。D.“隽”读音为jùn。B选项正确。 3.C 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知,填写的诗句需是“景德镇明清时期窑业繁荣的写照”。A、B、D三项,均是形容瓷器本身(色彩等方面的特征),而非“窑业繁荣”,只有C选项,叙写陶舍之多,往来船只络绎不绝,实为繁荣景象。C选项符合题意。 4.A 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青白瓷属于“风格独特的单色釉瓷器”,非A选项所说的“属于彩瓷”。A选项符合题意。 5.D 张冠李戴。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可知,“风格独特的单色釉瓷器”——青白瓷,“使景德镇在宋代进入了中国名窑的行列”,很明显,D项错误。 6.C 偷换概念。根据材料三第三段原文“千百年来陶瓷量产的形状限制得以突破”可知,“倒角脱模工法”突破的是“陶瓷量产的形状限制”而非选项中“陶瓷生产的形状限制”。 7.B 根据第四段可知,法蓝瓷设计师们将东方人青睐的“人可在与自然的交流互动中体会万物之美”即“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贯穿于法蓝瓷的设计理念中。 8.答案 ①契合大众审美情趣。②统治者的青睐、瓷器制作的精良以及瓷业商品经济的发展。③技术的创新和独特的东方美学设计理念。 解析 解答本题需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概括。题目问的是“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而非“景德镇”的发展,这一点需要考生注意。 二、 1.答案 (1)部署 熠熠 (2)zhuó kè 解析 学生平时应加强对字音、字形的积累。 2.B 偷换概念。根据材料一第三段第二句话“但在‘中国天眼’问世前,中国望远镜从未捕捉到新的脉冲星”可知,文中强调的是“未捕捉到新的”,并非B项“从未发现过”。 3.B 该部分材料的第一段问“‘中国天眼’的观测范围有多大?运行后,将怎样巡天”,第二段解释了“多大”,第三段解释了“怎样巡天”。第三段是该部分材料的重点,且前两个小标题中都有表数量的词语,所以该部分材料中的“将四大目标同时进行,这在世界上没有先例”是关键句子。综合以上因素,通过各选项对比,可确定正确答案为B。 4.D 曲解文意。材料二第三部分第三段讲的是希望在“中国天眼”验收前,扫描巡天模式产生系统性的发现和重大突破,而不是“将会为全国的天文研究者提供系统性发现”。 5.C “中国天眼”调试的每一项工作,时间安排都比较紧凑,而且都是在之前完成的基础上逐步推进的,距离目标的完成还需要付出很多努力。A、B、D三项的成语符合“中国天眼”调试工作的特点,故选C。 6.D 题目问的是“中国天眼”,而不是“脉冲星”,对象错误。 7.答案 2016年,“中国天眼”的使用集中在两个时间段:一个是9月,使用率达到100%;另一个是12月,使用率为20%。(3分)原因:第一个时间段的使用,与“中国天眼”的竣工有关;第二个时间段,与“汉语盘点2016”活动的举办(或“中国天眼”入选“十大科技焦点名词”)有关。(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根据材料中的时间节点词和图表信息概括归纳。 8.答案 (示例)勤恳细致创奇迹,奉献尽责书人生。 解析 根据材料一科学家南仁东先生的事迹和材料二中对副总工程师李菂的采访,以及材料三中天文学家们从几万张数据中找到一颗脉冲星的事迹等可概括人物特征,并写成对联。 三、 1.B “高冷”的本义是心高气傲、目无旁人,原文为“本年度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无一例外地颁给了‘高冷’的基础科学研究”,由第二段内容可知,“高冷”并不是指科学家们心高气傲、目无旁人,而是指“没有用、没有关系、没有应用价值”,因此B项错。 2.D 由第二段“如果一定要问‘用处’是什么,今年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类奖项的研究大概有着一个共同答案,那就是:提供无限可能”可知,这里的“有用”指的是“提供无限可能”。 3.B 由原文“在一个拓扑学家的眼里,咖啡杯与面包圈是同一种东西,因为它们都只有一个‘孔’,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可知B项正确。A项总结角度有误,且“撕裂也保持不变”不合逻辑;C、D两项说的都是拓扑理论的应用。 4.B 横线前的句子是“医生将……机器人注入你的血管”,下一句的主语承前省略“机器人”,因此排除了A、D;C项“引发病灶细胞自噬性死亡”于原文没有依据。 5.答案 体型小 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 解析 第一个空指的是分子机器的特点,第一、二段讲的就是科学家可以“并且制造出世界上最小的分子机器”“只有人类头发的千分之一那么大”,第三段“分子机器还能用来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指的就是分子机器的功能。 6.A 由第一段“他原创性地建立了细胞自噬的框架”可知,A项正确,其他三项则共同构成了“细胞自噬的框架”。 7.D 由第三段“不到一个小时,液泡中就充满小型的囊泡结构,这些囊泡就是自噬体”和第四段“自噬细胞在应对短暂的生存压力时,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从而维持生命”可知,应选D。 8.答案 物理:拓扑材料能够应用在新一代电子器件和超导体中;还可以应用于未来量子计算机上。 化学:分子机器能用来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构建神奇的“分子计算机”,应用于医学方面。 生物医学:自噬理论可以为多种疾病开发让病灶自噬的药物。 解析 物理:材料一第四段“拓扑材料能够促进新一代电子器件和超导体的研究,而且在未来量子计算机的开发方面也会有很大应用”。化学:材料二第三段“进行高密度信息存储,构建神奇的‘分子计算机’”,用于医学手术。生物:材料三第一段“建立了细胞自噬的框架”、最后一段“为多种疾病开发可以让病灶自噬的药物”。 四、 1.B 由第二段“乐器的功能不仅表现在人们用生产工具或生活器具进行演奏上,还体现在用以传递特定的信息这一方面上,如鸣金收阵、击鼓升堂等”可知,传递特定信息不包括“击筑悲歌”,这只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方式,故选B。 2.C 由第一段“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知A正确;由第二段“既能用来演奏音乐,也是人们劳动生产的工具或生活器具”可知B正确;第三段“乐器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有着密切的关系”说的是生产力对乐器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并没有说民族乐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不正确的一项选C; 由最后一段“中华民族是一个善于学习借鉴的民族。许多外来乐器经过不断改进,成为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的一员”可知D正确。 3.D 第三段“竹笛发展到唐代,在形制上已经和现代竹笛基本相似”说的是竹笛,而题干问的是对“篪”的分析和推断,对象错误。 4.B B项说法属无中生有。由第二段“关于中国竹笛的起源,并不像有些资料所说的是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后,从中亚细亚一带传入的”可知,A正确;由“史料记载,到唐代,竹笛才加开了膜孔”可知,C正确;由“因为有了笛膜,中国竹笛的音色清脆亮丽,穿透性强”可知,D正确。 5.A 本题考查句子的连贯,所填内容应与上文内容一一对应:“横笛怨江月,扁舟何处寻?”出自王昌龄的《江上闻笛》,关注下诗题,可知是在“江水边”;“黄鹤楼中吹玉笛”说的是在“名楼览胜处”;由“皎洁西楼月未斜,笛声寥亮入东家”可知是在“夜晚清月朗照的人家”。因此选A。 6.D D项属无中生有,文中没有提及。由第二段“先秦时期,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人在乐器的种类和配置上有着严格的规制”可知A正确;由“因此,朝聘、宴飨、婚丧、祭祀等场合出现的乐器与音乐被赋予了高贵的品格”可知B正确;由第三段“在乐器的个体设计和陈设上,也体现了‘尊礼’‘求和’的追求”可知C正确。 7.A A.“映射”与“反映”都可理解为“表现客观事物的本质”。B.“祭”字第五笔为横折。C.违wéi。D.“磬”与“馨”读音相同,都读qìng。 8.答案 ①早期。乐器已开始为舞蹈表演伴奏(乐器演奏同舞蹈表演相辅相成)。②乐器种类在文化交流中不断得到丰富(乐器种类的丰富反映了民族文化交流的频繁)。③竹笛等成为诗歌创作的常用素材(诗歌创作反映出竹笛等乐器已深入人们的文化生活)。④器形、功能设计及音乐理念都充分体现了“尊礼”“求和”的文化追求(“尊礼”“求和”文化体现在乐器的外形、功能设计和音乐理念中)。(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分析和概括能力。首先要明确答题指向是“文化生活”,要依据这一要求从原文中筛选信息;其次要明确“联系”,如乐器种类繁多与“文化生活”的联系是“反映了民族文化交流的频繁”,“竹笛等成为诗歌创作的常用素材”反映出“竹笛等乐器已深入人们的文化生活”,等等。 五、 1.B 由原文“起初是为了禁止酗酒而设酒令官”“后世所说的酒令与其本意恰恰相反,是劝人多饮酒的一种行乐手段、游艺活动”可知,B项理解有误。 2.D 由第一段中“所谓酒令”“据考证,酒令之始可以上溯到周朝初年”“从形式上看,酒令多种多样”可知,谈到了酒令的定义、起源、种类,没有涉及“酒令的价值”,因此选D。 3.A 材料二中“唐代开始,雅令便在文人学士的酒席间流行开了……雅令的种类很多,如古文贯串令、词牌令、拆字令、四书令、飞花令等”,由此可知,B、C、D都正确;材料一“唐代的酒令有许多种类……已有骰子令、旗幡令、上酒令、手势令、小酒令、杂法等多种……”,由此可知,“骰子令”属于“俗令”,所以明确选A。 4.C “宝玉一时说不出”不是因为“饮酒过量”,而是因为他平时不喜欢读书,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诗词来回答。 5.B “白居易是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错,应该是韩愈和柳宗元。 6.答案 ①(花)重锦官城 ②春(花)秋月何时了[或“迷(花)倚石忽已暝”“杨(花)落尽子规啼”“桃(花)落,闲池阁”] ③春江(花)朝秋月夜 ④枫叶荻(花)秋瑟瑟[或“满地黄(花)堆积”] ⑤间关莺语(花)底滑 ⑦隔江犹唱后庭(花) 解析 此题属提示性默写,要注意平时应多加积累。 7.C 原文说“宋人行令不太强调胜负,酒席之上的纷争也大为减少”,但是并不意味着“行错酒令不必罚酒”,宋代行酒令也是有纠纷的,只是由于纠纷大为减少,所以“酒纠的设置也不如唐代那么普遍”。 8.D 该项的诗句出自唐代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该诗描写的是将士们举起装有美酒的夜光杯,正欲畅饮时,马上的琵琶把人催,又要奔赴战场,不是描写唐人行令场面的。 9.答案 周初设酒令官,限制酗酒。东汉出现酒令,不流行,魏晋沿袭。唐代开始流行,强调胜负,多为雅令(器具令),并繁荣起来。宋代沿袭并改观,强调参与,多为文字令。明清两代达到高峰,多为四书令。 解析 在三则材料中提炼并筛选出有关古代酒令发展的语句。材料一:“酒令之始可以上溯到周朝初年”,周初禁止酗酒而设酒令官;“‘酒令’二字出现在历史资料文献中最早见于《后汉书·贾逵传》”,可见酒令发展到东汉时期并没有广泛流行;“南北朝时期,酒令并不风行”,南北朝沿袭了酒令,也是不流行 ;“它的流行大概始于唐玄宗发明的击鼓催花”;“明清两代,酒令则发展到了高峰,举凡世间事物……无不入令”。材料二:“明清两朝科举制八股取士,当时的文人要参加科举考试就要死背经书,‘四书令’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流行开来的”,由此可知,明清多为四书令。材料三:三个总起句——“首先,唐代酒令以器具令居多,宋代酒令以文字令居多”“其次,唐人行令强调胜负,宋人行令注重参与”“最后,唐人行令比较豪爽,宋人行令比较文雅”。将以上提炼出的语句进行概括整合即可。 B组 一、 1.A 据文中“《说文》有:‘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一般人便据此认为‘蜀’就是蚕,更与蜀古王蚕丛相联系,为蜀国强行安上‘养蚕之乡’的名头。现在学界多以“象蚕论”为误读。从现存资料来看,蜀人养蚕,至少在原始社会后期就已经开始了。”可知A项中“所以蜀地从蜀古王蚕丛开始,就是‘养蚕之乡’”的判断是错误的。 2.B A.《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C.五言绝句判断错误,应为五言律诗。D.濯应读zhuó,属于形声字。 3.C “一切蜀绣”表述有误。据原文“以国画为绣稿的蜀绣作品,借鉴了中国画的许多优良传统。一幅绣品能巧妙地将我国传统的绘画、刺绣、诗词、金石等各种艺术融为一体”可知,“以国画为绣稿的蜀锈作品”才将“绘画、刺绣、诗词、金石等艺术融为一体”。 4.D 本题根据文段内容可以总结出蜀绣具有:如诗似画、气韵连贯、虚实得体等特点。没有直抒胸臆的特点。 5.C A.“度寒食”“缝春衣”,是从时令上提醒对方,含有关切之情。“江淮”“京洛”,从路线的选择上提出建议,含有送别之意。B.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亲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那样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D.宦官把半匹的红纱一丈的绫(没有用处的库存货)挂在牛车的牛头上,来换卖炭翁的一车取暖用的木炭。只有C项才是描写蜀绣技艺的。 6.B 从材料三中“首先……其次……再次……”等内容可概括总结出直接原因:专业蜀绣设计师的人才缺失及断代,蜀绣的从业技工大多文化程度不高,蜀绣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电脑绣花。 7.答案 材料一:蜀绣历史悠久 材料二:蜀绣针法精致,意境高雅 材料三:蜀绣亟待重新焕发活力 解析 拟写标题根据每一段材料的内容概括归纳就可以。材料一主要讲述了蜀绣悠久的历史;材料二讲述蜀绣的技艺;材料三主要讲述了蜀绣所面临的发展困难。 二、 1.D 材料一最后一段的表述为“科研人员在天宫一号的基础上,对电子邮件传输、天地视频通话等系统进行了改进”,选项D中把原文中的“改进”偷换为“增设”,故D项不是“天宫二号”作为“太空之家”的特点。 2.C “载荷”中的“载”读作“zài”,“下载”中的“载”也读作“zài”,两个“载”读音相同,故选项C错误。 3.B 由原文第③段“与神舟七号伴飞小卫星相比,天宫二号伴星看上去‘瘦’了一圈”可知,“高集成化设计”是指减轻重量或减小体积,而B项对应的原句是“此次伴星的功能密度要求更高,科研人员严格采用了很多宇航级的高可靠元器件,并进行了大量完全可靠的试验”,其中“大量安全可靠的试验”是为了满足伴星对功能密度的更高要求,因此不能说明天宫二号伴星“采用了高集成化设计”,故选B项。 4.答案 伴随卫星是一种微小型航天器,(1分)在太空中围绕主航天器不同角度地伴随飞行,(1分)负责记录主航天器的工作情况,(1分)随时对主航天器的表面状态进行监测,实施安全防卫。(1分) 解析 题目要求解释什么是“伴随卫星”,即给伴随卫星下定义,从文中找出“伴随卫星”的特征、性质及功用,并用简要的语言进行概括整合即可。 5.A 根据材料三第③段的提示,“天宫一号经过对接后,被改造成为太空中一个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平台”,所以,天宫一号是我国第一个空间实验平台。 6.D 根据最后一段,国际空间站到期时间是2025年,而倒数第二段提到,空间站计划2020年左右建成,中国将成为第三个拥有空间站技术的国家,所以D选项中的时间不对。 7.答案 ①在轨补给技术,能持续提供动力补给,可使天宫二号携带更多的生活物资。 ②拥有伴随卫星,随时对天宫二号表面状态进行检查,保障航天器安全运行。 ③再生生命保障系统,能使人体排出的体液循环再生,以维持航天员的生命健康。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回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三、 1.答案 [甲]选种(选择) [乙]诱变(诱导) [丙]下地(选育) 解析 根据文段内容分别进行概括,第三段围绕着“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搭载上天”的话题论述,第四段围绕“产生各种基因变异……诱导其‘变’出更优良的品质”的话题论述,第五段围绕“随即要进行地面选育工作”的话题论述,可分别筛选出关键词“选种”“诱变”“下地”。 2.A “全都”一词以偏概全,太绝对化,原文是“很多就有可能是太空来物”。 3.D 根据第二段可知,太空实验育种涉及粮食作物、豆类作物、经济作物、蔬菜、花卉、牧草、中药材,而不仅仅是以“花卉、药材的品种改良”为主要方向。 4.答案 亩产量大 品质优良 经济效益高 解析 由“大面积亩产量有700多公斤”“先后选育出太空莲、星空牡丹、太空娇容等一批白莲新品种”“使莲农经济效益增长了一倍以上”,可以分别概括出答案要点。注意必须是短语,不能是句子。 5.C 菌,注音为jūn。 6.C A.“难以获得收益”有误,原文为“带有公益性质的事业,不可能一投资就赚钱”,并非难以获得收益。B.原文为“航天育种一直不是航天飞行的主要任务”“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航天育种空间搭载机制”,“随机性和偶然性”歪曲文意。D.“普遍存在欺诈消费者的行为”有误,“普遍”以偏概全,文中说的是“其中部分企业打着‘航天育种’的幌子进行炒作”。 7.答案 (示例)①加强对全社会各方面的知识普及,使民众了解航天育种的特点及优势。 ②积极研发和培育中国自己的优质品种,并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 ③建立完整的航天育种空间搭载机制,使航天育种更加持续、稳定。 ④建立自己的龙头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 ⑤加强企业监管,打造和保护中国航天育种的自主品牌。 (答出三条即可) 解析 由材料一最后一段,可概括出“要普及相关的航天育种知识,打消人们的顾虑”;由材料二最后一段,可知应加强“航天育种的研发与应用”;根据材料三,可知应完善“航天育种空间搭载机制”,建立“航天育种龙头企业”,加强“航天育种品牌自身的保护力度”,杜绝“打着‘航天育种’的幌子进行炒作”的现象。 四、 1.B 班姑:班昭,班固的妹妹,后来为班固续写了《汉书》。 2.C 原文为“有些女子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任情之美,而另一些女子则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展示着中和之美”,C项中说“都兼具”,与原文不符。 3.A 该项内容对应原材料第二段,并不是胡菊人先生的观点。 4.B 由原文“‘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分明也是热毒。但她为人处世却端庄大方,竭力掩盖自己内心深处对荣华富贵的追求与迷恋,这样就形成内热外冷的分裂,变得十分世故”可知,“为人处世却端庄大方”是说宝钗外冷,而非有热毒。 5.D 原文为“确实有讨好巴结之嫌,但也仅仅是嫌疑而已”,而D选项中的“目的是安慰人,而不是讨好人”与原文的语意有出入。 6.答案 要点一:从创作原则看,《红楼梦》是要塑造“真的人物”,人物形象不再单一、单薄。 要点二:从读者角度看,读者选取的立场及对人物的评价是否先入为主,都会影响对宝钗的评价。 要点三:从写作手法看,《红楼梦》运用了严重缺点、微妙处境和几处嫌疑的模糊手法,使宝钗形象复杂化。 解析 此题问法可转化为“对薛宝钗的评价众说纷纭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说明”,依据问题进行“定向(定‘答题内容和答案所在’之向)→筛选内容→有效概括”,总结得出答案。 7.答案 (示例1)《边城》中的女主角翠翠具有复杂的性格,既善良、纯粹,又勇敢、有主见。十几岁的翠翠乖巧懂事,疼爱爷爷;然而当她面对权势人家的大老和二老同时对她的倾心,她却听从爷爷的主意,拒绝了大老。而当爷爷死去,翠翠面对她的心上人二老却十分冷漠,似乎是怪罪他曾经对爷爷的“不敬”。可见她十分有主见,不完全是旧时代的“乖女孩”,人物更多面化。 (示例2)《呐喊》中的孔乙己是一个复杂多变的人物。鲁迅所言的“不幸”与“不争”在他的身上得以很好地体现。一方面他身为读书人,坚持穿长衫站着喝酒,把茴香豆分给孩子,是一个善良的读书人,最后却被打断腿,也并未被人挂念,只落个“大概已经死了”的“不幸”结局;另一方面,他十分迂腐,好吃懒做,故步自封,自许读书人而一味维护“面子”,教小伙计写“茴”字,拿“读书人的事”当幌子麻痹自己,不思进取,可谓“不争”。由此观之,孔乙己是个让人既批判又同情的人物。 (示例3)我认为翠翠的形象是复杂的、鲜活的。首先,她是纯真自然、美好质朴的,面对婚事时是羞涩与内敛的。但是,同时她也是迂腐的、脆弱的、被动的,因婚事而苦恼哭泣,不敢直面梦中歌声,甚至不敢面对二老的追求,这注定了她的爱情是悲剧的。她不能主动追求爱情,最后在无奈中等待二老归来。因此,我认为翠翠的形象有复杂性。 (示例4)林黛玉的复杂,体现在她“柔”与“刚”的矛盾性上。她的“柔”是明显地体现在她的外貌中的,“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成日的泪也表现了她的“柔”;她的“刚”体现在她内里的品格中,她自恃才高,勇于反抗,坦诚率性,不屑于做虚伪的掩饰,她是以“刚”的姿态面对这个虚伪的世界的。所以在对她两极分化的评价中,既有“古今奇女子”的赞扬,又有“空有才情,其余不足取”的贬斥。 解析 从材料一来看,“人物的复杂性”可以指“好人不完全是好,坏人不完全是坏”之类的丰富性;从材料二来看,“人物的复杂性”也可以指“冷热集于一身”之类的矛盾性;从材料三来看,“人物的复杂性”还可以指作者采用模糊手法造成的对人物解读的多样性(不包括由浅阅读造成的对人物的“错解”,如认为桑地亚哥既是成功者又是失败者)。即“人物的复杂性”可以指人物的不完美、性格的矛盾性(同一维度的性格的相对,如写孔乙己既是小偷又是读书人即为不当)、解读的多样性。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