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副本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作业(全国卷用)-副本

‎2020届二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项突破 作业(全国卷用)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予言以为赠。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余闻之,自顾而笑。 ‎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 ‎(取材于曾巩《赠黎安二生序》) ‎ 或谓迂夫曰:“子之言太迂,于世无益也。”迂夫曰:“子知迂之无益,而不知其为益且大也;子知迂之有益,而不知其为损亦大也。子不见夫树木者乎?树之一年而伐之,则足以给薪苏而已,二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桷,五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楹,十年而伐之则足以为栋,岂非收功愈远,而为利愈大夫?古之人惟其道闳大而不能挟也,其志邃奥而不能迩也,其言崇高而不能庳也,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贫贱困苦以终其身,然其遗风馀烈,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迩志以取合,卑鄙以趋功,虽当时贵为卿相,利止于其躬,荣尽于其生,恶得馀泽以及后世哉!如余者,患不能迂而已矣,迂何病哉!”‎ ‎(取材于司马光《迂书》)‎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辱以顾余 辱:谦词,使对方受屈辱 ‎②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 固:必然、一定 ‎③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 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 ‎④患为笑于里之人 患:忧虑,担忧 ‎⑤其志邃奥而不能迩也 迩:近、浅近 ‎⑥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 法:取法、效法 ‎⑦利止于其躬迂何病哉 躬:身,自身 ‎⑧迂何病哉 病:缺点、毛病 A. ①⑤ B. ②⑥ C. ③⑦ D. ④⑧‎ ‎2. 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请予言以为赠 贫贱困苦以终其身 B. 余之知生 余之言太迂 C. 则于是焉 则足以给薪苏而已 D. 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 而不知其为益且大也 ‎3.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 B. 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感于里人 现在求您的赠言,是想解除同乡人的糊涂看法 C. 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知道有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附和时俗 D. 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 因此每到一处总和周围搞不好关系,有的人一生贫穷做普通百姓 ‎4. 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②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迩志以取合,卑言以趋功 ‎5. 两段文字的作者对“迂”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请具体说明。‎ ‎【答案】1. B 2. C 3. D ‎ ‎4. ①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 ‎②假如为人狭隘自私,心里只装着自己,目光短浅胸无大志,一味地迎合顺从,降低身份阿谀奉承来追求功利。 ‎ ‎5. 文一作者赞同迂,但依违两端。叹自己人生因迂而困顿,不愿二生陷入此境,也不愿二生近俗而违古离道,没有给二生赠言,让他们自己选择;文二作者赞扬迂,坚持迂。借迂夫之言,阐释古人道闳、志远、言崇高,泽及后世,表示只担心自己不能迂。‎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推断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用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考生可根据具体的上下文或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义项。这是在推断词义时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就是把自己认为的意思代入具体语境中看句意是否通顺。代入后,如果句意通顺,那么可能就是正确的,反之可能是错误的。‎ ‎①“辱以顾余”,译:屈驾前来看我 。可见, 辱,谦辞,使对方受屈辱。正确。‎ ‎②“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译为:他们二人确实可以说得上是特别杰出的人才。可见,固:必然、一定,错误,应该为“确实”“原本”。‎ ‎③“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译为:我和安生学习古文中的“典章制度”。可见,斯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正确。‎ ‎④“患为笑于里之人”,译为: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可见,患:忧虑、担忧,正确。‎ ‎⑤“其志邃奥而不能迩也 ”,译为:他的志向深远因而不可接近。可见, 迩:近、浅近。错误,形容词用在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接近、靠近。‎ ‎⑥“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译为:历经数百甚至千年,人们依然还可以作为典范法则。可见,法:取法、效法。错误,应该是名词,法则、标准、规范。‎ ‎⑦“利止于其躬”,译为:好处也止于他弯腰屈身那一时。可见,躬:身、自身。错误。应该为动词性,“弯腰屈身”。‎ ‎⑧“迂何病哉 ”,译为:做个迂腐的人又有什么担心忧虑的呢!可见,病:缺点、毛病。错误。活用为意动用法,以……为病,担心、忧虑。‎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常见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于虚词的学习重在从词性、在句中充当的功能等角度进行积累。在具体阅读过程中,要善于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揣摩词语的意思。‎ A项,不同。请予言以为赠,意思是“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可见“以” ,把,介词;贫贱困苦以终其身。意思是“贫贱困苦中结束一生”,可见“以”,而,表修饰的连词。‎ B项,不同。余之知生,意思是“我了解你”,可见“之”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助词,不译;余之言太迂,意思是“您的言论过于迂阔”,可见“之”,助词,的。‎ C项,相同。均为连词,那么。‎ D项,不同。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意思是“二生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人的糊涂认识吧”,可见“其”,语气助词,还是;而不知其为益且大也,意思是“却不知道它是大有益处的”,可见“其”,代词,它。‎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词语、句子的理解把握能力。准确翻译是做好这类题的前提。解题方法:①要在语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②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③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 D项,“有的人一生贫穷”,理解错误。“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因此每到一处总和周围搞不好关系,有的人不得志一直是普通百姓”。可见“穷”,属于古今异义词语,在这里是“不得志”的意思。 ‎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能力。一般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即可。‎ ‎①且,将要;重,更多;得罪,责怪;庸讵,难道、何以、怎么;止于,停留在。‎ ‎②向使,假如;狭道,为人狭隘自私;以,来;迩志,目光短浅胸无大志;取合, 迎合顺从;卑言,降低身价阿谀奉承、言语卑微低俗;趋功,求取功名利禄。‎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概括信息的能力。做这类题首先是深入解读文本,细致思考,深入探寻有效信息,提炼出题干所要求的点来,“两段文字的作者对‘迂’的态度分别是什么?请具体说明”,“迂”是答案指向的中心焦点,“分别”“具体说明”暗示了答案的构成要素,即直接运用文本信息,逐一作答,无需概括。‎ 两段文字对于“迂”的态度基本是一样的,都表示肯定、赞扬,但又略有不同,前者矛盾彷徨,后者矢志不渝地坚持。‎ 第一段文字:‎ ‎(1)“迂”样生活,带来一些阻碍:“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这就是我为什么困顿到现在而自己尚不知道的原因啊”),意思是:“迂”,给我的人生带来困顿不便;‎ ‎(2)被乡里糊涂的人笑话事儿小,我的话可能招来更大的嘲讽和讥笑:“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现在你们的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不过是小的问题罢了,还担心被同乡邻里讥笑,像我的迂腐不知变通可就大了,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讥笑上呢?)‎ ‎(3)两难选择你们自己定夺:“迂”会带来麻烦,但若遵循圣贤之道,可以在古文、道等方面精进提升,对人生是大有裨益的:“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说我的执拗不知变通是好的,可是它的祸害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虽然可以迎合现代,但一定违背古训,有附和流俗的地方,就一定背离圣贤之道了。你们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邻里的糊涂认识吧,这样就一定能够在古文、时文,道、世俗这些方面作出选择)。‎ 第二段文字:‎ ‎(1)司马光自称为“迂”可见深爱: “或谓迂夫曰” 。‎ ‎(2)明确观点立场,认为“迂”的益处良多: “子知迂之无益,而不知其为益且大也;子知迂之有益,而不知其为损亦大也”。‎ ‎(3)举出榜样示范,认为古圣先贤都信守“迂”,可以流芳百世永垂不朽:古之人惟其道闳大而不能挟也,其志邃奥而不能迩也,其言崇高而不能庳也,是以所适龃龉,而或穷为布衣,贫贱困苦以终其身,然其遗风馀烈,数百千年而人犹以为法。‎ ‎(4)从反面对比说明,不“迂”者,无长远和恒久:“利止于其躬,荣尽于其生”“向使其人狭道以求容,迩志以取合,卑鄙以趋功,虽当时贵为卿相,利止于其躬,荣尽于其生,恶得馀泽以及后世哉!如余者,患不能迂而已矣,迂何病哉!”‎ ‎【点睛】文言文阅读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考生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考生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考生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文一 赵郡苏轼是和我同年科考的学友。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赞扬蜀地的士子黎生、安生。不久黎生带着他的文章几十万字,安生带着他的文章也有几千字,屈驾前来拜访我。我读他们的文章,确实博大豪迈、气势壮阔、风格雄健,善于纵横捭阖,把事理说得很深透,他们的才情、笔力奔放,似乎是不可估量的。二生确实可以称得上是杰出不俗的突出人才,而苏君也的确称得上是善于识别人才的人了。不久以后,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临走时,请我写几句话作为赠别。我说:“我了解你,已经放在心里了,还需要用言辞表达出来么?”黎生说:“我和安生学习礼乐教化,同乡人都讥笑我们,认为我们迂阔。现在求您的赠言,是想解除同乡人的糊涂看法。” 我听了这话,想想自己,不禁笑了。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知道信奉古训,却不懂得迎合当世;知道有志于圣贤之道,却不懂得附和时俗。这就是我困顿到现在的原因而不自知的。世人的迂阔,有谁比我更厉害呢?现在二生的迂阔,只因文章不合世俗,这是小迂罢了,还担心被同乡人讥笑。像我的迂就大了,如果二生带着我的赠言回去,将多得罪名,岂只被讥笑呢?可是如此我要怎么对他们说呢?说我的迂阔是好的,可是它的祸患却是这样;说它不好,那么迎合于世定会违背古训,附和流俗定会背离圣贤之道了。二生还是不要急于解除同乡人的糊涂认识吧,那么这样就一定能够有所取舍作出选择。(取材于曾巩《赠黎安二生序》)‎ 文二 有人对迂夫说:“您的言论过于迂阔,对当今社会没有益处。”迂夫答道:“您知道迂无益,却不知道它是大有益处的。您知道近便有益,却不知它是大有损害的。您没见过种树的吗?种一年就砍了,那只够当作柴草,种二年砍下来就可当椽子,种五年砍下来就可当楹柱了,种十年砍下来就可用作栋梁。难道不是见功效愈晚而所得利益更大吗?古代贤人,他们的理论宏大而不能狭小,志向深远而不能浅近,言论崇高而不能低俗。因此每到一处总和周围搞不好关系,有的人不得志一直是普通百姓,贫贱困苦一生。可是他们留下的风范与功业,千百年后人们仍把它们作为法则。假如古人使自己的理论变得狭隘来求得社会容纳,使自己的志向变得浅近来取得世人接纳,使自己的言论变得低俗来追求眼前功名,即使当时能贵为卿相,好处止于自身,荣华尽于此生,哪里有多余恩泽来给后世呢!像我这样的人,只担心不能真正作到迂罢了,迂有什么毛病呢! (取材于司马光《迂书》)‎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大纯墓表①‎ 闽县郑君讳际熙,字大纯,为人介节而敦谊,勤学而远志,年三十六,终于举人,而士知其生平者,靡弗思焉。君初为诸生,家甚贫,借得人地才丈许,编茅以居,日奔走营米以奉父母,而妻子食薯蓣,君意顾充然。邻有吴生者,亦介士,死至不能殓。君重其节,独往手殡之。将去,顾见吴生母老惫衣破,即解衣与母。母知君无馀衣,弗忍受也。君置衣室中趋出。‎ 君既中乡试,将试京师,行过苏州。或告之曰:“有闽某举人至此,发狂疾,忽詈②大吏。吏系之,祸不测矣。”君瞿然曰:“吾友也!”即谢同行者,步就其系所,为供医药,饭羹至便溺皆君掖③之。适君有所识贵人至苏州,求为之解,某始得释。君即护之南行,至乍浦,乃遇其家人,君与别去。于是君往来苏州月馀,失会试期,不得与。‎ 君文章高厉越俗,其乡举为乾隆丙子科。同考④知龙溪县阳湖吴某得君文大喜,以冠所得士。及君见吴君,吴君曰:“吾不必见生,见生文,知生必奇士也。然已矣!生文品太峻,终不可与庸愚争福。”君自是三值会试,一以友故不及赴,再绌于有司。君意不自得,遂不试,往主漳州云阳书院,归谒吴君于龙溪,遂于龙溪卒。‎ 君有弟字曰大章,少与君同学,同执家苦,长而同有名。君殁八年,大章登进士为编修。去年,余与大章同纂修《四库全书》。大章日见余,每如欲有言而止。今秋,余疾请假,大章乃凄然曰:“世好文者多矣,莫若吾兄。吾兄鄙夷凡近人,而追慕古人,则忘寝食、弃人事,以求其文之用意。惜乎不见君文,吾兄必爱之也。今吾兄没十四年矣,君又将去,安得君文传之?”余为恻焉。昔吾乡方望溪宗伯与兄百川先生至友爱,百川死而宗伯贵 ‎。吾乡前辈皆告余:宗伯与人言,一及百川,未尝不流涕也。今大章何以异是!‎ 大纯学行皆卓然,虽生不遇,表其墓宜可以劝后人。余固不惮为辞,而大章之志,则亦益可悲矣。君无子,其诗文日《浩波集》,大章为镌行之。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刑部郎中桐城姚鼐撰。‎ ‎(《惜抱轩文集》卷十一)‎ ‎【注释】①墓表: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碑文。②詈:骂。③掖:扶持。④同考:明清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阅卷的官员。‎ ‎1. 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即谢同行者 谢:辞别 B. 君置衣室中趋出 趋:疾走 C. 君自是三值会试 值:遇上 D. 百川死而宗伯贵 贵:看重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靡弗思焉 余为恻焉 B. 虽奔走营米以奉父母 以求其文之用意 C. 长而同有名 每如欲有言而止 D. 余固不惮为辞 大章为镌行之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终 于 举 人 终 于 成 为 举 人 B. 世好文者多矣,莫若吾兄 世上喜好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谁比得上我的兄长 C. 再绌于有司 两次被官吏排除在外 D. 君 意 顾 充 然 郑 君 却 觉 得 很 满 足 ‎4.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生文品太峻,终不可与庸愚争福。‎ ‎②今大章何以异是!‎ ‎5. 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回答姚鼐为郑大纯撰写墓表的原因。‎ ‎6. 郑大纯的学行符合《论语》中“君子”的标准,请从下面两则中任选其一,并结合上文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①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 ‎②子曰:“君子不忧不惧。”(司马牛)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 ‎【答案】1. D 2. B 3. A ‎ ‎4. ①您的文章格调太高,终究不能和庸俗愚昧之辈争福禄。‎ ‎②现在大章与他(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 ‎5. 大章的诚挚恳求和对兄长的深厚情意让姚鼐感动;大纯学行卓越,为其撰写墓表可勉励后人。 ‎ ‎6. 君子的标准是追求知识与道德情操,而不在意自己的物质上的贫困与吃住的简陋。郑大纯整日奔走事奉父母,自己一家妻子儿女吃食简陋,他仍觉得安乐而满足,有一心治学,安贫乐道的精神。后来他为同乡的病而错过会试,也可见他心中追求道德至关重要。‎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生需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含义,同时要能够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字词的含义。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语法现象。‎ A项,谢:辞别;即谢同行者,译为:立即告别同行的人。 ‎ B项,趋:疾走;君置衣室中趋出,译为:郑君把衣服放在屋中,快步走出去了。 ‎ C项,值:遇上;君自是三值会试,译为:郑君从此以后经历三次会试。 ‎ D项,贵:成为显贵之人;百川死而宗伯贵,译为:百川死后方望溪宗伯成为显贵之人。‎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虚词意义和用法,考生需熟练掌握常见虚词的用法,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推断,注意有些虚词有时也用作实词。最重要的是加强课内外阅读,培养在语境中推断的能力。‎ A项,代词,他/兼词,于此;‎ B项,均为连词,表目的;‎ C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但;‎ D项,动词,写/介词,替。‎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 A项,终,终止;句子译文为:功名终止于举人。‎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句得分点:生,对读书人的称呼,此处可译为“你”;峻,高大,高;终,终究;庸愚,庸俗愚昧之辈。‎ 译为:您的文章格调太高,终究不能和庸俗愚昧之辈争福禄。‎ 第二句得分点:何以异,有什么不同;是,他,指代方苞。‎ 译为:现在大章与他(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本类型题目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从原文中寻找信息,并将其进行概括组合,形成答案。‎ 第一,依据文中“大章日见余,每如欲有言而止”“君又将去,安得君文传之?”,可知大章诚挚恳求姚鼐为兄长写一篇文章。第二,依据大章所言“世好文者多矣,莫若吾兄。吾兄鄙夷凡近人,而追慕古人,则忘寝食、弃人事,以求其文之用意。惜乎不见君文,吾兄必爱之也”,以及作者想到方苞兄弟的事情,“宗伯与人言,一及百川,未尝不流涕也。今大章何以异是”,可知大章对兄长的深厚情意让姚鼐感动。第三,通过前文撰写的大纯对父母的态度“日奔走营米以奉父母,而妻子食薯蓣”,对邻居吴生的态度“独往手殡之”,对吴生母亲的态度“顾见吴生母老惫衣破,即解衣与母”,对朋友的态度“步就其系所,为供医药,饭羹至便溺皆君掖之”,以及吴君对大纯的评价“见生文,知生必奇士也”,可知大纯学行卓越;第四,依据“表其墓宜可以劝后人”,可知姚鼐为其撰写墓表,是想以此勉励后人。‎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意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根据文章观点及自己的认识作答;另外,此题要求结合论语中的“君子”的标准分析郑大纯的“句子”学行,答题时先明确论语中相关“君子”的论述,然后分析“郑大纯”的言行。‎ 第①句孔子说:“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君子只担忧学不到道,不担忧贫穷。”第②句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恐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恐惧,这就叫君子了吗?”孔子说:“内心反省而不内疚,那还有什么可忧虑和恐惧的呢?”‎ 因为司马牛正直善言而性情急躁,所以在这里,孔子耐心地引导他加强修养,向内省察自己。一切无负于人,自然心中无所愧疚,心胸开阔、坦荡,也就无所忧愁、无所畏惧了。从这两句话中,可见孔子要求君子的标准是追求知识与道德情操,而不在意自己的物质上的贫困与吃住的简陋。依据文中“日奔走营米以奉父母,而妻子食薯蓣,君意顾充然”,可知郑大纯整日奔走事奉父母,自己一家妻子儿女吃食简陋,他仍觉得安乐而满足;文中说,“为人介节而敦谊,勤学而远志”“君意不自得,遂不试,往主漳州云阳书院,归谒吴君于龙溪,遂于龙溪卒”,可知郑大纯有一心治学,安贫乐道的精神;另外,“于是君往来苏州月馀,失会试期,不得与”,他为同乡的病而错过会试,也可见他心中追求道德至关重要。‎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一般是:直译为,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除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灵活译出有关文字。翻译标准:信达雅。答好此题,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解释即可。‎ 译文:‎ 闽县郑君,名际熙,字大纯,为人节操卓异,处事厚道重友情,勤奋好学而志向远大,享年三十六岁,功名终止于举人,知道他生平的士人,没有谁不思念他。郑君刚得中秀才的时候,家里非常贫穷,就向别人借来了仅一丈大小的土地,筑成茅草房后居住,他每天为炊米奔走来奉养父母,妻子吃山药,郑君却觉得很满足。邻居吴生,也是耿介正直的人,死后没钱入殓。郑君看重他的操守,独自前去亲手安葬他。将要离开的时候,看见吴生的母亲年老憔悴,衣服破旧,就立即脱下自己的衣服送给吴生的母亲。吴生的母亲知道郑君也没有多余的衣服,不忍心接受,郑君把衣服放在屋中,快步走出去了。‎ 郑君考中举人之后,将要去京城参加会试,路过苏州。有人告诉他说:“有从闽地来的举人到此,突发疯癫之病,大骂当地官吏。官吏把他抓了起来,恐有不测之祸。”郑君吃惊地说:“这个人是我的朋友啊!”立即告别同行者,徒步来到关押那个人的地方,为他准备医药,从吃饭到便溺,都是郑君操持帮助。恰好有郑君所认识的显贵之人到苏州,郑君请求帮忙免除这位举人的刑罚,他才被释放。郑君立即护送他南下,到了乍浦,遇到他的家人,郑君才与他告别离开。因为这件事,郑君往来苏州一个多月,错过了会试日期,没能参加考试。‎ 郑君的文章高蹈脱俗,他在乾隆二十一年中举。同考龙溪知县阳湖的吴某看到郑君的文章非常高兴,把他列为考中者的第一名。等郑君见到了吴君,吴君说:“‎ 我不必见您,看到您的文章,就知道您一定是德才出众的人。然而也只能到此为止了,您的文章格调太高,终究不能和庸俗愚昧之辈争福禄。”郑君从此以后经历三次会试,一次是因为朋友的缘故没来得及赴考,两次被官吏排除在外。郑君心中不愉快,就不再参加考试,去掌管漳州的云阳书院,回来的时候在龙溪拜谒吴君,最终在龙溪去世。‎ 郑君有个弟弟字大章,年少时与郑君共同学习,兄弟二人共同承担生活的艰辛,长大之后和郑君同样有名。郑君去世八年之后,大章考中进士做编修。去年,我和大章一同编纂修订《四库全书》。大章每日见到我,总像是有话要说但又止住了。今年秋天,我因病请假,大章凄然地说:“世上喜好文章的人很多,没有谁比得上我的兄长。我的兄长看不上当代人的文章,而在追念仰慕古人文章方面,就会忘记休息和吃饭,放弃交际应酬之事,来探求那些文章的深意。可惜没看见您的文章,否则我的兄长一定会很喜欢的。现在我的兄长去世十四年了,您又将离开,怎能得到您的文章为他作传呢?”我为此感到悲伤。当年我的同乡方苞宗伯和他的兄长百川先生至友至爱,百川去世之后,方望溪宗伯成为显贵之人。我家乡的前辈都告诉我说,方望溪宗伯同别人说话,一谈及百川,总是痛哭流涕。现在大章与他相比有什么不同呢!‎ 大纯的学问品行都卓越,虽然生前不得志,为其墓做表应该可以勉励后人。我不畏惧写文章,(但担心不能传达郑君大纯的品格),大章彰显哥哥风度的想法(不能实现),就更可悲了。郑君无子,他的诗文集叫《浩波集》,大章为他刻版发行。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刑部郎中桐城姚鼐撰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