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尚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尚德中学 2021 级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 7 页,五大题,16 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校、年级、座位号、考号 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 2.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3.已经写在答题卡上的内容,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 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 阅读题 (共 7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国庆节的精神内涵 国庆节作为我们伟大祖国的特定节日,其时间性内涵就是指 1949 年 10 月 1 日那个特定 的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现在以阅兵、游行、歌舞等方式加以庆祝,记住并 分享 1949 年 10 月 1 日那一天,我们的先辈们是如何欢欣鼓舞地告别了他们苦难的过去并憧 憬着美好的未来。 而想要全方位地分享和体验他们的快乐,必要前提条件就是能够充分地体验他们曾经的 苦难。勤劳、勇敢、智慧的他们长期追求自由、民主、独立、富强的道路,在经历了无数次 的农民起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后,他们终于认识到,只有坚持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工 农联合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的政权形式,才是他们获得彻底的自由与解放的唯一出 路;从意志考验上来说,我们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斗争终 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情感体验上看,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的血雨腥风的反抗斗 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的友谊。这些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我们先辈们一百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 年民族文化和精神绵延的产物。 节日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对过去的那个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回忆和纪念,更重要的是其 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体验到了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了那么多的艰辛与代价, 现在的我们就会由衷地记住并感谢那些牺牲的无数先烈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认识到“祖国” 的神圣和伟大,就会在心里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效仿先烈和前辈们为祖国献身的冲动和力量, 就会在情感上产生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这种认知、冲动和情感就汇成了一种当 代的个人精神,这种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心怀祖国、心忧祖国,这就是一种“单一 物与普遍物统一”的“精神”,透过这种“精神”,伟大的祖国就成了我自身的体现,祖国的 伟大就是我自身的伟大,祖国的富强就是我自身的富强,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也就会 产生为祖国的自由、民主、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这就是国庆节的精神意义之所在。在我们回忆与缅怀先辈们的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我们 分享了他们的快乐,体验了他们的痛苦,同时也继承了他们那种追求民主、自由、独立、富 强的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这种精神是我们形成强大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不 竭源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国家凝聚力的现实体现,值得我们后人传承并继续发扬光 大。 (节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1. 下列说法不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一种‘精神结晶’”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让我们的先辈们欢欣鼓舞地告别了苦难的过去并憧憬着美好的未 来。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是先辈们在革命实践中不断探索、认知和选择的结果。 C.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诞生是先辈们付出了无数血的代价,经过长期艰苦斗争所取得的最后 胜利。 D.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诞生是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反抗斗争中建立的深厚友谊的结 晶。 2. 下列有关国庆节意义的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国庆节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对以往那个艰苦斗争过程的回忆和对革命先辈们的纪念,更 在于深刻体验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的艰辛与代价。 B. 国庆节让我们在回忆和感激中认识到“祖国”的神圣,产生为国献身的冲动以及与祖国 同呼吸、共命运的认同感。 C. 国庆节给予我们的认知、冲动和情感汇成的当代个人精神,促使我们每个人时刻心怀祖 国、心忧祖国。 D. 国庆节让我们每一个人把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产生为祖国的民主、 自由、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强大的精神动力。 的 的 3.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阅兵、游行、歌舞等庆祝国庆节的方式全面地展现了国庆节深刻的精神内涵。 B. 只要充分地体验到了先辈们曾经的苦难,就能真正领会国庆节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 义。 C. 在回忆与缅怀先辈们丰功伟绩的庆祝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深刻认识国庆节的精神意义。 D. 先辈们不屈不挠的牺牲精神和创造智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传承并发 扬光大。 【答案】1. A 2. A 3. D 【解析】 【1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 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 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A 项,这种说法不是对“精神结晶”的本质解说。见原文第一段为“从意志考验上来说,我 们的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的代价,经过一百多年的反复斗争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从情 感体验上看,各民族各阶层的先辈们在长期的血雨腥风的反抗斗争中,结下了深厚的兄弟般 的友谊。这些认知、意志和情感的精神结晶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最高实体的诞生,它是 我们先辈们每一个华夏儿女一百多年血泪与智慧换来的成果,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民族文化 和精神绵延的产物”。 故选 A。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的能力。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 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 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 A 项,“更在于深刻体验先辈们为新中国的建立付出的艰辛与代价”错,第二段应该是“更 重要的是其对于现在和未来的精神意义。” 故选 A。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 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 【 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 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 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A 项,“全面地展现了国庆节深刻的精神内涵”错,原文中缺乏依据; B 项,逻辑于文无据; C 项,“最重要的”不恰当,第三段中,要“认识”更要“继承”。 故选 D。 【点睛】完成论述类文本的阅读,要根据各选项所涉及的内容,先回到原文中找到相关信息, 然后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看能否得到选项中的某个结论。通过对照,往往会发现干扰项的 种种错误:正反颠倒、时间错位、强加因果、以偏概全、无中生有、张冠李戴以及种属概念 并列等,排除了干扰项,就可确定正确选项了。当然有时很可能几个说法从某个角度看都有 不妥之处,这时应该比较一下几个选项中哪个说法的错误更为明显,然后就选定这个明显有 错的选项。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太公望,东夷之士也,欲定一世而无其主。闻文王贤,故钓于渭以观之。 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呼其说而辞之。客请 之王子光,王子光曰:“其貌适吾所甚恶也。”客以闻伍子胥,“伍子胥曰:“此易故也。 愿令王子居于堂上,重帷而见其手,请因说之。”王子许。‘伍子胥说之半,王子光举帷, 搏其手而与之坐:说毕,王子光大说。伍子胥以为有吴国者,必王子光也,退而耕子野。七 年,王子光代吴王僚为王。任子胥,子胥乃修法制,下贤良,选练士,习战斗。六年,然后 大胜楚于柏举。九战九胜,追北千里。昭王出奔随,遂有郢。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 乡之耕,非忘其父之雠也:待时也。 墨者有田鸠,欲见秦惠王,留秦三年而弗得见。客有言之于楚王者,往见楚王。楚王说 之,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至,因见惠王。告人日:“之秦之道,乃之楚乎?”固有近之而远、 远之而近者。时亦然。有汤武之贤,而无桀纣之时,不成:有桀纣之时,而无汤武之贤,亦 不成。圣人之见时,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故有道之士未遇时,隐匿分窜,勤以待时。时至,有从布衣而为天子者,有从千承而得 天下者,有从卑贱而佐三王者,有从匹夫而报万乘者。故圣人之所贵,唯时也。水冻方固、 后稷不种,后稷之种必待春。故人虽智而不遇时,无功。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秋 霜既下,众林皆赢。事之难易,不在小大,务在知时。 饥马盈厩,嗼①然,未见刍也:饥狗盈窖,嗼然,未见骨也。见骨与刍,动不可禁。乱 世之民,嗼然,未见贤者也;见贤人,则往不可止。往者非其形心之谓乎?齐以东帝困于天 下,而鲁取徐州;邯郸以寿陵困于万民,而卫取茧氏。以鲁卫之细,而皆得志于大国。遇其 时也。故贤立秀士之欲忧黔首者,乱世当之矣。天不再与,时不久留,能不两工,事在当之。 【注】①嗼(mò):静默无声。 4.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其貌适吾所甚恶也适:恰好,正好 B. 搏其手而与之坐搏:握住,抓取 C. 与将军之节以如秦节:礼节,气节 D. 故圣人之所贵贵:重视,崇尚 5.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体现“待时”的一组是( ) ①故钓于渭以观之 ②退而耕于野 ③若步之与影不可离 ④水冻方固,后稷不种 ⑤方叶之茂美,终日采之而不知 ⑥见贤人,则往不可止 A. ①②③ B. ②④⑤ C. ①④⑥ D. ①②④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伍子胥想办法拜见王子光,其目的就是想寻找时机得到重用,他等待数年,终于在吴国 施展才能,兴国强兵,大败楚国,最终报了杀父之仇。 B. 田鸠在秦国呆了三年,想见秦惠王却没见到;后来在一门客帮助下,到楚国拜见楚王, 楚王喜欢他,他这才有机会见到了秦惠王。 C. 饥饿的马、狗在厩棚或窝中默然无声,是在等时机,一旦有了食物它们就不再默然无声: 混乱世道的人民,一旦遇到贤能之人就会身心归附,这也是遇到了时机。 D. 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要成功就需要适逢其时。因而想为百姓忧 虑的贤明君主和杰出人士,只有遇到混乱的世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 7.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伍子胥欲见吴王而不得,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见之而恶其貌,不听其说而辞之 (2)故有道之士未,隐匿分窜,勤以待时。 【答案】4. C 5. D 6. D 。 7. (1) 伍子胥想见吴王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向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 胥却他的相貌,不听他讲话就了他;(2)所以有道之士没有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 来等待时机。 【解析】 【4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 含义的能力。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 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 120 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 类活用等文言现象。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 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 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C 项,“节”,符节,用于做凭证。句意:给了他将 军的符节让他到秦国去。 故选 C。 【5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言文信息筛选的题目,大多是人物性格分析, 答题时注意题干的要求是“什么人”的“什么”品质,还要注意有没有“直接表现”等字样, 注意运用排除法作答。此题是全部体现“待时”的一组,然后分析列出的各项,③体现圣人 与时机的关系;⑤说明不知时;⑥说明遇时了。 故选 D。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 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 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 D 项,“乱世当之矣”即“遇到混乱的世道,正是合适的时机”,但若说成“只有遇到混乱的世 道,才是遇上了合适的时机”意思就变了。 故选 D。 【7 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 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 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 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句的 的 翻译: (1)“而”,连词,表转折;“客有言之于王子光者”(定语后置句);“之”,代词,指伍 子胥;“恶”,讨厌;“辞”,谢绝。 (2)“遇时”,遇到合适的时机;“窜”,逃跑,乱跑;“勤”,尽力多做或不断地做,此处 意译为甘受劳苦;“以”,连词,表目的,来。 【参考译文】太公望是东夷人,他想平定天下,可是没有贤明的君主。他听说文王贤明,所 以到渭水边钓鱼,以便观察文王的品德。 伍子胥想见吴王僚但没能见到,有个门客向王子光讲了伍子胥的情况,王子光见到伍子 胥却讨厌他的相貌,不听他讲话就谢绝了他。门客问王子光为什么这样,王子光说:“他的 相貌正是我特别讨厌的。”门客把这话告诉了伍子胥,伍子胥说:“这是容易的事情。希望 让王子光坐在堂上,我在两层帷幕里只露出手来。请让我借此同他谈话。”王子光答应了。 伍子胥谈话谈了一半,王子光就掀起帷幕,握住他的手,然后跟他一起坐下。伍子胥说完了, 王子光非常高兴。伍子胥认为享有吴国的,必定是王子光,回去以后就在乡间耕作。过了七 年,王子光取代吴王僚当了吴王。他任用伍子胥,伍子胥于是就整顿法度,举用贤良,简选 精兵,演习战斗。过了六年,然后才在柏举大败楚国,九战九胜,追赶楚国的败军追了千余 里。楚昭王逃到随,吴军于是占领了郢都。伍子胥亲自箭射楚王宫,鞭打楚平王之墓三百下, 以报杀父杀兄之仇。他先前耕作,并不是忘记了杀父之仇,而是在等待时机。 墨家有个叫田鸠的,想见秦惠王,在秦国呆了三年但不能见到。有个门客把这情况告诉 了楚王,田鸠就去见楚王。楚王很喜欢他,给了他将军的符节让他到秦国去。他到了秦国, 趁机见到了惠王。也告诉别人说:“到秦国来见惠王的途径,竟然是要先到楚国去啊!”事 情本来就有离得近反而被疏远、离得远反而能接近的。时机也是这样。有商汤、武王这样的 贤德,而没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就不能成就王业,有桀、纣无道那样的时机,而没有 商汤、武王那样的贤德,也不能成就王业。圣人与时机的关系,就象步行时影与身不可分离 一样。 所以有道之士没有遇到时机的时候,就到处隐匿藏伏起来,甘受劳苦来等待时机。时机 一到,有的从平民而成为天子,有的从诸侯而得到天下,有的从卑贱的地位进而辅佐三王, 有的从普通百姓进而能向万乘之主报仇。所以圣人所看重的,只是时机。水冻得正坚固时, 后稷不去耕种,后稷耕种,一定要等待春天到来。所以人即使有智慧,但如果遇不到时机, 也不能建立功业。正当树叶长得繁茂的时候,整天采摘,也采不光,等到秋霜降下以后,所 有树木树叶都落尽了。事情的难易,不在于大小,关键在于掌握时机。 饥饿的马充满了马棚,默然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草,饥饿的狗充满了狗窝,默然 无声,是因为它们没有见到骨头。如果见到骨头和草,那么它们就会争枪,不能制止住。混 乱世道的人民,默然无声,是因为他们没有见到贤人。如果见到贤人,那么他们就会去归附, 不能制止住。他们去归附贤人,难道不是身心都归附吗?齐泯王因为僭称东帝而被天下诸侯 弄得困窘不堪,因而被鲁国夺取了徐州。赵肃侯因修建寝陵扰民,人民都不亲附他,因而被 卫国夺取了茧氏。凭着鲁国、卫国那样的小国,却都能从大国那里实现愿望,是因为遇到了 恰当时机。所以贤明的君主和杰出的人士想为百姓忧虑的,遇到混乱的世道,正是合适的时 机。上天不会给人两次机会,时机不会长期停留,人的才能不会在做事时两方面都同时达到 精巧,事情的成功在于适逢其时。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注】①这首诗是王维仕途失意,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作。次年王维即在张九龄的荐举下 结束隐居,出任右拾遗。②长薄:绵延的草木丛。③闭关:佛家闭门静修。 8. 请简要分析颔联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9. 本诗的前两联、颈联、尾联,所透露出的情感有着细微的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8. ①拟人。②这两句以“如”和“相与还”赋予“流水”和“暮禽”人的思想感情,仿佛它 们对诗人有深长的情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③表面写物,实则写人,旨在表现自己归山 时悠然自得之情。 9. ①前两联写出发时看到的景色,反映出诗人安详闲适的心境。②颈联以荒城、古渡、落 日、秋山等意象,描绘了一幅黯淡凄凉的傍晚野外秋景图,衬托出作者接近归隐地时的凄清 心境。③尾联,作者写自己要闭门谢客、静心独处、不问世事,情绪又趋向平和。 【解析】 【8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需要明确技巧, 结合诗句内容分析,点明效果。“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拟人:移情及物,把“流水” 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 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 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比喻:“流 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 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表示归隐的坚决态度。 【9 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 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 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 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以从题目入手, 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 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 者感情的细微变化:“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 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 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 境。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 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 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 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 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 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 又有精巧蕴藉之妙。 10.补写出下面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归程的轻松 愉快,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 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 (3)《滕王阁序》中作者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秋水 秋空和秋景与野鸭浑然一体的意境。 (4)《陈情表》中以乌鸦的典故写明人应尽孝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情表》中李密从时间对比的角度说明可以先尽孝后尽忠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舟遥遥以轻飏 (2). 风飘飘而吹衣 (3). (2)聊乘化以归尽 (4). 乐夫天命复奚疑 (5). (3)落霞与孤鹜齐飞 (6). 秋水共长天一色 (7). (4)乌鸟私情 (8). 愿乞终养 (9). (5)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10). 报养刘之日短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 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 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 (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 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 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 字。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 外名句。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本题要注意如下字 词:遥、飏、聊、奚、鹜。本题还要注意不要漏写错写虚词。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小题。 大师 他是个普通的石匠,那天,接到一桩大买卖。邻村的财主要用汉白玉为去世的母亲雕座 真人像,放在园子里,天天看着。 第一次听到消息时,他不敢相信这样的好运会落在自己身上。一个石匠能雕刻玉石,应 该说身价上了一个台阶。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 石像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那时,他就是石匠行当里数一数二的人物了,再也不会雕那些石碑 石人石马,摆在自家门前,等人来收购,然后送到墓地,过着清贫的日子。因为那时,他应 该是位大师了。 他认真地做着准备工作。先将所有的工具磨了一遍,然后将自己关了三天三夜,只看财 主母亲的一幅画像,那画像似乎是女人年轻时候的,看上去很漂亮。石匠将那女人的相貌记 在了心里。 当他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来到财主家,第一眼看见那块汉白玉的时候,就已经按人体的 比例位置,将那块漂亮的汉白玉给划分了,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 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 石匠构思好了便开始干活。一个月过去,人像完成了。财主来看的时候叫了起来:“你 这刻的不是我母亲!”石匠找出财主母亲的画像,对比着看了起来。看着看着也觉出不像, 但他没说,只是拿着画像给财主看。可财主却不看画像,冲着石匠说:“你现在雕的只是像 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如果你只能做成跟这幅画一样,那我要你来雕什么?我有这幅画就 行了。”说着,财主指着人像的袖口处说:“这是什么?你的名字?这画上有吗?我跟你说, 你要雕得不好,这汉白玉的钱你出!”说完扬长而去。 石匠傻了眼,他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局。没赚到钱还要赔钱,要是传出去,在这个行当 里就没法混了。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时间一点点过去了,月光洒落在人像上,映衬出汉白玉的洁白。石匠透过月光看见汉白玉发 散出一片金光,在那金光里他看见了离世多年的母亲,正满含愁苦却不失慈祥地看着他。石 匠,多年没看见母亲了,他想起母亲带给他的温暖,以及在他年少时母亲给他的关爱。这个 时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 的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 石匠又在雕刻那座人像了,一个月过去了,没有完工。两个月过去了,还是没有完工。 财主派人来看了几次,回去报告说还没有完工。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 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匠却是日渐消瘦。 十个月后,财主再次看见人像的时候,一下子跪倒在人像前,失声痛哭起来。跟来的家 丁们也一下子肃然起敬,眼前的人像就是他们当年的老夫人。 一个管家模样的人绕着人像转了几圈后,轻轻地走到石匠面前说:“你还没刻上你的名 字。” 石匠看了看天空,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我的 名字?”说完,他停 了一会儿,似乎在思考什么,然后对那个人说:“我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你能告诉我吗?” 那人一下子弯下了腰,轻声地说:“你的名字叫大师。” ——选自《天池小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 A.本文以“大师”为线索,讲述了一个石匠一开始想当大师,却险些身败名裂,后来不想 当大师,甚至忘了自己叫什么名字却反倒成了大师的故事。 B.“你现在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这句话很有深意,表现了关于“艺术真 实”的问题,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他不满意石匠的作品。 C.在雕像上刻工匠的名字是中国人的传统,财主不准石匠在雕像上刻名字,还威胁石匠要 他出汉白玉石料钱,体现了财主的蛮不讲理,强横霸道。 D.困境中石匠想到自己的母亲,带着对母亲的深情投入到雕刻中去,使一尊冰冷的汉白玉 石升华为形神兼备的艺术作品,得到了财主的认可。 E.小说语言平实质朴,又富有感染力,简单的故事里蕴含着深刻的道理,结尾处石匠说“我 好像忘了我的名字”,一语双关,耐人寻味。 (2)小说中写石匠在构思雕像时,还设想了自己的“名字刻在哪里”,并且很具体。这一细 节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小说塑造石匠这个人物形象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请简要分析。 (4)小说中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本谈 谈你的理解。 【答案】(1)DE (2)①人物形象:展现人物心理。表现石匠急切地想抓住这个机会来证明自己技艺高超, 成为同行中数一数二的人,并改变自己贫穷的生活状况。 ②情节发展:为下文财主斥责他刻了自己的名字,管家提醒他没刻自己的名字等情节做了铺 垫。 ③主题思想:与下文写石匠用心投入感情创作达到淡泊名利、胸中无我的状态形成对比,从 而表现人物,深化主题。 (3)①心理描写。如:最初石匠听到消息后畅想好运落到自己身上,体现了石匠的名利之 心;他面对石像陷入沉思,完成了艺术的超越等。 ②细节描写。构思雕像时,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体现石匠的名利心很重。 ③神态描写。十个月石匠每天雕刻着,日渐消瘦,突出了石匠倾情雕刻的投入和忘我。 ④语言描写。石匠淡淡地说“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上我的名字?”“我好想忘了我 的名字”,突出了石匠淡泊名利、投入忘我的品格。 ⑤动作描写。石匠坐在人像前,呆呆地看着亲手雕刻的人像,扑到人像上等动作写出了石匠 陷入困境的愁苦,表现了他对母亲的深厚的感情。 (4)①成为大师需要耐得寂寞。一开始石匠急功近利,一个月就完成了作品,结果雕出的 作品得不到认可;后来他静下心来,历时十个月终于雕出精品。 ②成为大师需要专心于艺术,排除功利之心的干扰。一开始石匠的心思全在扬名获利上,结 果作品很失败;后来他倾心于艺术创作,连名字都忘了,终于创作出大师级的作品。 ③成为大师需要有对艺术的透彻理解。一开始石匠拿着女人的画像,力求雕像与画像的形似, 结果“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一番深刻的思考后他终于悟到艺术创作的真谛: 神似才是作品的灵魂。 ④成为艺术大师需要情 感的投入。一开始石匠是在做生意,作品中缺少感情的投入,就不 动人;后来是将自己对母亲的思念融注到作品之中,所以作品让人流泪。 【解析】 【详解】(1)本题从多角度综合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需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 把选项代入原文,仔细分析。 A 项,“本文‘大师’为线索”错误,应该是以“为财主母亲雕像”为线索; B 项,“说明财主是懂艺术的”有误,财主未必懂艺术,也许只是直觉; C 项,“体现了财主的强横霸道”不当,财主也不是因为石匠刻上了名字而威胁,其实是财 主对雕像不满。 故选 DE。 (2)本题考查学生对细节描写的作用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就应考虑到细节描写与人物、情 节、小说主题的关系。具体答题时,应明确“名字刻在哪里”一句展现石匠急切地想抓住这 个机会来证明自己技艺高超,成为同行中数一数二的人,并改变自己贫穷的生活状况的心理; 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说明了石匠认真负责的态度,与下文写石匠专心创作的状态形成 对比,有利于突出人物形象,表现文章主旨。 (3)本题考查理解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的能力。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 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主要是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等,侧面描写主要是环境的烘托, 对他人的影响以及他人的评价等。在文中找到这些句子进行归纳,可以找到答案。答题时注 意用文中的事实对性格进行解释分析。原文“这么洁白的人像上为什么要刻上我的名 字?”“我好想忘了我的名字”,只是石匠的语言,突出了石匠淡泊名利、投入忘我的品格; 原文“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如果真的完成了这座人像,那么他就可以在石像上刻上自己的 名字”,“包括他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一是在人像裙子的下摆 处,二是在人像的袖口处,还有就是在人像的背后”,这是石匠的心理,体现了石匠的名利 之心;原文“整整十个月,石匠每天对着汉白玉慢慢地雕刻着,汉白玉是越来越鲜活,而石 匠却是日渐消瘦”,这是石匠的神态,突出了石匠倾情雕刻的投入和忘我的精神;“包括他 的名字刻在哪里。他给自己的名字找了三个地方”,这是细节描写,体现石匠的名利心很重; “石匠坐在人像前,目光呆呆地看着他亲手雕出来的人像,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个时 候,他突然想扑进母亲的怀里,再一次感受母亲给他的爱。他扑了上去,摸到的却是冰冷的 石头,石匠的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这是动作描写,写出了石匠陷入困境的愁苦,表现了 他对母亲的深厚的感情。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和探究个性化阅读的能力。由题干“小说中 普通石匠成为大师的经历启示我们成为大师需要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可知,应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先概述出石匠成为大师的哪些经历,然后再联系现 实和自身实际,阐述自己对这些条件的感悟与看法,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从专心于艺术、理 解艺术、感情投入等角度分析作答。一开始石匠急功近利,一个月就完成了作品,结果雕出 的作品得不到认可;后来他静下心来,历时十个月终于雕出精品,这说明要成为大师要静得 下来心,要专心于艺术创作,要排除功利之心;一开始石匠拿着女人的画像,力求雕像与画 像的形似,结果“雕的只是像我母亲,而不是我母亲”;一番深刻的思考后,将自己对母亲的 思念融注到作品之中,他终于悟到艺术创作的真谛:神似才是作品的灵魂,这说明成为艺术 大师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探索,还要投入很深的情感。 【点睛】规范答题答案表述的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如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 方式等。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即使有些题目找 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 字数不超过规定数。要尽量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信息。 (4)根据赋分分条答题原则。一道题配多少分,是给考生如何答题的一个重要的暗示。比 如某道题配给 2 分,若要求考生概括作答,则只要答出概括内容(概括中的词语必须紧扣原 文)即可;若要求用原文来作答,则是在原文中寻找两处恰当的语句(将原句稍作压缩)作 答。 第Ⅱ卷 表达题 (共 75 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1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选手埃蒙斯最后一枪戏剧性地打出了 4.4 环,中国选手邱健功败 垂成,为中国代表团再添一枚金牌。 B. 销售数量的增长掩饰不了彩管产业日薄西山的尴尬局面,由于主要品种价格降低幅度较 大,导致该公司净利润下跌严重,彩虹电子去年亏损 2843 万元人民币。 C. 那抑扬顿挫的声调、绘声绘色的讲述、惟妙惟肖的表演,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演绎得栩 栩如生,不时赢得台下观众阵阵热烈的掌声。 D. 国土资源部的一个关照,降生了我国一个新的旅游式样——地质公园,十年间,我国的 地质公园奇迹般结束了由建立到成长、由形影相吊到儿孙举座的嬗变。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 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 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A“功败垂成”指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 失败。含惋惜意。所以选 A。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元芳,你怎么看?”一时成了热词,并被《人民日报》作为论述“互动中筑牢信任的 基石”政治理念,其中不仅关系到营造一种互动的氛围,而且涉及到如何有效互动的机制和 程序。 B. “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总书记用一句中国传统白话,形象地点出了当前党所面临的 机遇和挑战,既是忧患,更是承诺。 C. 在十八大报告的特定语境下,美丽中国指的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良好生态三方面平 衡发展的状态,哪一方面都不可或缺。 D. 最近,北京的社区除了食品、药店和日杂零售外,又出现了一些家居品牌社区店,开始 为居民提供各类家居用品。 【答案】B 【解析】 【详解】此题考查了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 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A 项,成分残缺,“作为”缺少宾语,在“政治理念”的后面加上“引子”; C 项,语序不当,“良好生态”改为“生态良好”; D 项,不合逻辑,“食品、药店和日杂零售”不能并列。 故选 B。 【点睛】掌握判别病句的常规方法: ①找出主干.先找出句子的主、谓、宾,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得当。如果句子主干没问题, 就应当检查修饰语(定、状、补)是否能恰当地修饰或说明中心语。 ②体会语意.如果结构没问题,可体味句子的意思,情趣和表达习惯,看逻辑方面是否有问 题,否定是不是太多,指代是否明确,是否有歧义,用词是否妥贴,是否重复,词序是否正 确,修辞得当与否等等。 ③看关联词语是否用得恰当。 1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如果路遥现在还活着,不知是什么样子?这谁也说不准。但是他肯定会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他会干出许多令人佩服又咋舌的事来。他是一个强人。强人身上有比一般人优秀之处,也有 一般人不可理解之处。 ; ; ; ; 。 ①他让你尊敬,也让你畏惧 ②他大气,也霸道 ③他刚强自负不能容忍居于人后,但儿女情长感情脆弱内心寂寞 ④他关心别人,却隐瞒自己的病情 ⑤他痛快豪爽,也使劲用狠 A. ②④③⑤① B. ②⑤①④③ C. ③①②⑤④ D. ③②①④⑤ 【答案】B 【解析】 形式上,句式基本上由短到长。内容上,①是对②⑤的总结,尊敬他的“大气”“ 痛 快豪爽”,畏惧他的“霸道”“ 使劲用狠”, ②⑤①都是并列关系,④③都是转折关系。 15.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组成前后相应的排比句。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六十九岁诞辰。六十九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缓流;六十九年 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暖色;①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六十九 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展开,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史诗还在继续。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稳步 前进 【答案】 (1). ①示例:六十九年像一首乐曲。 (2). ②有低音也有高音。 (3). ③乐 曲渐趋高潮。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词语,组成前后相应的排比句。”此 题考查仿写等语言运用表达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尤其仔细阅读所给的语段,然 后再从文段中找出推断错误的地方,从而得出答案。 【点睛】仿句是按照题目已经给出的语句的形式,再另外写出与之相仿的新句,仿句只是句 式仿用,文字内容不能完全一样。解题的一般步骤:1、整体感知文段的内容,根据上下文 意及语境,仔细揣摩。展开联想,梳理大脑中储备的相关信息,确定仿写内容。2、局部分 析文段的句式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及感情色彩。3、初步仿写,反复揣摩。检查仿写 的句子是否合乎要求,切忌依样画葫芦。确定“形神兼备”之后再做定案。 五、写作 1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 最近,某一家护理院别出心裁地推出了“奖孝金”管理制度。这项制度规定,子女两个 月内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超过 30 次,就可获 200 元现金抵用券,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 累计超过 20 次,给予 100 元“奖孝金”;两个月内子女看望老人累计超过 10 次,给予 50 元 “奖孝金”。 实施前,38 人每天去看望老人,137 人每月看望两次,126 人每月看望一次,134 人两 月看望一次,77 人一次都不去。 实施后,129 人两个月内看望老人超 30 次,38 人超 20 次,60 人超 10 次。 针对这一现象,请以李远同学的身份向全校同学做一次演讲,谈谈你对该问题的认识和看法。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 【答案】范文 1 唤醒孝的意识,“奖孝金”干得漂亮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李远,今天作为学生代表就“奖孝金”现象,以“唤醒孝的意识,‘奖孝 金’干得漂亮”为主题进行演讲! 古往今来,任何一件事,只要是在奖励制度下推行,都将被扩大发展。如小时候父母的 夸赞成了我们乖乖吃饭的动力,父母承诺的游玩成了我们努力学习、听话做事的激励。 苏州某护理院推出的“奖孝金”制度正是符合人们渴求奖励做事的措施,“奖孝金”不 言而喻,即奖励孝义,用金钱奖励的方式使更多的子女多抽空看望老人,从而使老人心情愉 快、身体健康。在奖孝金激励的制度下,看望老人的人数和次数明显提高,更加证明了奖孝 金制度的有效性!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母的安康是每个子女的毕生愿望,住进护理院,也许是老人不 愿影响子女生活的选择,也许是儿女无暇陪伴赡养的无奈之举。但住进护理院,不代表孝的 停止,不是一味的给钱就是孝,老人们更渴望的是陪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孝道意识 越来越淡薄,古时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之孝,有“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之孝, 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孝。如今护理院的做法,正是在唤醒人们孝的意识! 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子贡赎回了一名奴隶,并拒绝了国家的补偿。子曰:“赐,失之矣! 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而另一名学生子路救起一个溺水者,那人为感谢他送了他一头 牛,子路收下了。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这就是奖励 的力量! 由此可见,奖孝金带来的影响是不能用金钱来计算的,奖孝金起到了良好的友情提醒作 用,激活了人们内心的“孝”意识。这个奖就像一面镜子,让子女看到了差距和不足,唤起 了他们的道德自觉! 父母养育辛苦,报恩唯有重孝!孝是一个人健全人格的重要体现,即使是在奖励制度下 的行孝,只要是发自内心、对老人有益的孝,都是值得肯定与推崇的。作为新青年,我希望 我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毋忘父母养育之恩,即使没有奖励制度,也能主动孝顺自己的 父母,做一个有良心、懂感恩的人。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去爱我们的父母,让他们健康幸福! 你养我长大,我陪您变老,陪伴就是最好的爱。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 范文 2 不计得失方为孝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我是李远,今天我演讲的题目为“不计得失方为孝”。 一所养老院推出了奖孝金制度,鼓励子女多多看望老人,结果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明显 增加。用金钱鼓励子女行孝,护理院想通过这种形式唤醒子女的孝心,但是当孝这一本应承 担的责任都需要用金钱来衡量时,这样的孝心也就失去了它本应有的美好。我认为只有不计 得失、真心付出的孝心方为孝。 诚然,我们现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时间紧,但这不能成为我们不尽孝的借口。究其 原因,是因为当下的年轻人敬老爱老意识薄弱,优越的物质生活让我们忘了来路,不懂得父 母的辛苦养育,不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不感恩父母的竭力付出。照顾生养自己的老人,难 道一定要计算利害关系?孝道的衰败,是始于蒙蔽真心。 羊羔还知跪乳,乌鸦尚且反哺,而我们却在金钱的利诱下去行孝,这样的行为,在我看 来,连那些动物都不如。孝本是我们最本能的情感,也是我们的责任与担当,如今却被我们 就这样丢下,这是多么薄情寡义,多么不负责任! 不可否认,养老院设置该制度是想让更多的子女来陪伴老人,初衷是好的,但是用金钱 招来的看望与陪伴终究目的不纯,又能给老人带来多少安慰与快乐呢?巴尔扎克有言:“金 钱填补不了任何情感的空虚和人格的缺陷。”人类的任何行为,没有真诚的内在感受,就算 做了正确的事,仍然不算数。情感只有由内而发,方能摒除利害,让孝道成为自然。 孔子说:“求仁得仁,又何怨”,这也是人该有的天良。对父母有爱,有生之年,能够 表达,就应该知足。我想那些真心爱父母、真心尽孝的子女,那些在父母的疾病生死面前仍 不肯却步的灵魂,即使日后的生活有诸多艰难,他们也一定能找到生存下去的勇气。爱只有 由内而发,才能不计得失,才能成就无悔的一生。 我们奉行孝道,关爱自己的父母,所求的不过是心安而已。这个心安,不是安于世人的 评说,而是安于自身真实情感得以着落。情真切处,即心安稳处。在父母的有生之年,表达 对他们的爱,这不仅仅是为人子女的责任,更是一个人、一个人类之子独享的精神体验。错 过了,何以为人?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发自内心,不计得失,才能无愧于心! 我的演讲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构思前应先读懂材料所蕴含的意思及题目提出的 要求。题目中的材料讲的是一则关于苏州某护理院为了激励子女经常到护理院探望父母长辈 而推出的“奖孝金”管理制度的新闻,题目给出的任务是“面对护理院此举,你有怎样的思 考和想法”。据此要求,此题若写为议论文最为好写;当然,若想通过记叙文来反映自己的 看法也未为不可。但是,写议论文必须论点鲜明突出,材料充分可信,论证层次清楚;写记 叙文则必须反映出自己的论点,切不可离题万里。本次作文材料为热点时事,主要内容有以 下几方面:第一“奖孝金”的目的;第二“奖孝金”的具体操作规则;第三“奖孝金”制度 的初期效果。其中第一、二点内容应该是我们解读材料的重心。显然,客观而言,“孝”是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值得我们提倡。但是,当“孝”为金钱所绑架的时候,我们便有 了价值的“批判”与“呼唤”的需求。本次作文要求是演讲稿的形式,开头有称呼语“亲爱 的老师,同学们”,顶格写;接着又问候语“你们好或者大家好”,空两格写;接着是开场白, “我是李远,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xxxx”;接着是正文;最后又结束语“我的演讲到此完毕, 谢谢大家”。 参考立意: 1.不赞同护理院此举。孝悌是“为仁”之本,当发乎内心自觉,倘若看望父母还需人来奖 励,这本身就是不孝。因此这种奖励机制让子女看望父母带上了功利色彩,也会让老人为此 寒心。 2.赞同护理院设立“奖孝金”制度。此举可以起到提醒子女孝顺父母的作用,唤醒子女心 中的亲情与孝心,提醒子女重视对老人的精神赡养。 3.也可辩证看待护理院此举。一方面,护理院设立“奖孝金”制度,其初衷是好的,目的 是唤起更多子女抽空陪伴父母、与父母共享天伦的意识,但人的感情一旦与“利”挂钩,多 半会变质。 行文结构:(范文 2)开篇针对养老院推出了奖孝金制度,提出自己的观点“只有不计得失、 真心付出的孝心方为孝”;接着提出今天的现状是孝道的衰败,再用“羊羔还知跪乳,乌鸦 尚且反哺”的道理论证我们人让孝道不计得失成为自然;最后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发自内心,不计得失,才能无愧于心”。 素材: 1.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 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 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 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 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 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 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2.“百善孝为先。”父母无私的爱并不希图什么回报,但做子女的却不能忘本,失去了一 颗感恩的心,缺乏了孝敬父母的意愿和行动。当父母步入中年、逐渐衰老时,他们需要我们 的帮助和支持。当你把第一次亲手煎的鸡蛋端给父母品尝的时候,父母感觉是很香很香的; 当你把一杯热茶端给下班归来疲惫不堪的父母时,父母喝起来是很甜很甜的;当你学会洗衣 服、起床叠被、整理屋子时,父母会感觉到你长大了……孝敬父母是一种亲情,是一种爱, 是一种美德,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音符,是天下所有子女应遵循的道德规范。 3.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孝顺的为什么偏偏只有父母呢。不可否认,是父 母给了我们生命,而且养育了我们,也许我们无法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我们需要尽孝 道。但我们又能报答老师的培育之恩吗?不能。可为什么我们不对老师也尽孝道呢。要知道, 是老师给了我们知识,给了我们能力,给了我们机会,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培养出了大批 的人才,我们为什么就不对老师尽孝道呢?我们是应该的,我们需要以优秀的成绩来回报老 师的努力,我们需要才华来回报老师的培育,同样需要以成就事业来证明自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