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0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现代文阅读作业(5)
2020届一轮复习苏教版 现代文阅读 作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环境教育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新的时代——托马斯·贝里称之为“生态纪”。在这个时期,人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控制着生态系统,随之而来的是我们沉甸甸的责任,以及需要重新定位的价值观。一些人怀疑环境教育会有什么成效,认为只有经济压力和市场力量才会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还有一些人说只有灾难才会让人类改变习惯。这样说只会把我们等同于动物,依靠饥饿、干渴等本能来生存,而我们是有理智和责任感的生灵,就像乔纳森·斯威夫特说的那样,我们至少拥有“理性的能力”。 可以说,我们所经历的自然灾难,更多的是因为我们对环境的无知和忽视。导致灾难的因素是潜在的:它们在缓慢增长,悄无声息,同时也不可逆转。在某种意义上,这就为悲剧搭建好了平台,而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再做任何防范就已经太晚。更糟糕的是,当更加吸引眼球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比如经济不景气、国内外的恐怖活动或医疗问题等,我们的注意力就立刻会被转移。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我们每天对待自然界的方式会缓慢地改变我们未来的经济、恐怖主义、战争、社会保障、移民及就业这些构建可持续发展社会不可或缺的事物。 从本质上来说,这不是一个科学或公共政策问题,而是一份道德职责。精神、风俗、习惯、文化等元素均带有道德色彩,都是人性和文学所要面对的问题。我们如何践行对环境的关爱和职责,不仅关乎公共政策,也关乎个人动因。它涉及社会科学领域,也同样受益于我们对科学知识和技术创新中获取的技术方式和物质资源。 在环境问题上,要做出成效,需要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跨学科的关联意识,后者更为关键。不需要政治中的党派区分——“保守派”和“自由派”都可以在环境问题上找到共识。两党制最糟糕的缺点在于把行为选择确定为非此即彼。一些政客说,要应对气候变化,或者通过市场激励体制,或者通过法律规定的方式来实现。这种比孩子还幼稚的非此即彼的做法是不负责任的,必须要多管齐下,通过法律、市场、税收、自由资本和激励体制等综合因素发挥作用。 环境教育涉及每一个领域,它必须是跨学科的探讨:我们需要了解自然、人类社会、人口统计、经济学、公共政策、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价值等元素,以便明了我们该如何应对、该制定什么政策以及获得什么样的目标。在环境教育和实践中,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必须通力合作。科学帮助我们了解自然和物质世界,明确它的发展、细节和趋势。但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史蒂文·威恩伯格所言,科学不会也无法告诉我们什么是值得珍惜的。这个问题只有人文领域的知识,如道德哲学、文学、艺术、宗教等才能帮助我们去作决定。此外,只有社会科学才会帮助我们在群体的层面中以经济的、制度化的方式来落实这些价值观。 环境教育可能是最具跨学科性质的主题教育,它将艺术与科学重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自由教育形式。比如,达尔文希望他可以多读一些诗歌和文学作品,约翰·斯图尔特·密尔在华尔华兹的诗歌中找到了治愈抑郁症的良方。同样,人文学者也需要更熟悉科学领域的知识。 (选自《新华文摘》2015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乔纳森·斯威夫特说的“我们至少拥有‘理性的能力’”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会通过经济压力和市场力量来改变人类对环境的无知和忽视的状态。 B.我们会通过自然灾害带给人类的警示来改变对环境的无知和忽视的状态。 C.我们会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控制生态系统从而改变对环境的无知和忽视的状态。 D.我们会以新的价值观在理智和责任的驱使下改变对环境的无知和忽视的状态。 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增长缓慢、不可逆转的导致灾难的潜在因素让人类在灾难来临时猝不及防。 B.环境问题不会是一个科学或公共政策问题,而是人性和文学要面对的问题。 C.环境问题会让持不同政见的人找到共识,但也会让他们犯非黑即白的错误。 D.达尔文的例子说明了环境问题也应该可以以新的自由教育的形式警醒人类。 3.请概括“环境教育可能是最具跨学科性质的主题教育”的依据。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中国文化与新的世纪 张岱年 20世纪是中国由衰转盛、由弱转强的世纪,中国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转变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国家。在这100年中,中国文化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在中国,关于中西文化问题的讨论,有一百多年了。经过长期的讨论,至少有两个问题,多数人已达到了一定的共识,这就是:(一)必须努力吸取近代西方文化的先进成就;(二)必须弘扬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西方近代,从16世纪以来,转入工业化时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对于西方的近代科学,我们必须虚心学习。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不但要学习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技术,还要学习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西方科学家有一种为求真理而求真理的钻研精神,这是西方科学家取得成就的内在基础。而西方的科学方法则是取得成果的关键。经过一百来年的提倡,中国已经涌现出了一些有成就的科学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希望当代中国的科学家对于世界学术做出卓越的贡献。 一个民族立足于世界,必须具有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才能具有独立的意识。而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心的基础是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有一定的理解。 中国文化,在16世纪以前,一直居于世界文化的前列。16世纪以后,虽然落后了,但是近代以来能急起直追,奋发图强,证明中华民族具有努力前进的积极精神。这积极精神的内在基础就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这优秀传统的内容也相当繁复,而其核心是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与以和为贵的兼容精神。从古以来,中国的思想家肯定意志的独立、人格的尊严。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说:“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不可夺”的志即是独立的意志。比生命更可贵的是人格的尊严。这是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一项重要内容。坚持意志独立、人格尊严,必能克服艰难险阻,而表现为刚健自强精神,这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思想源泉。中国文化更以和为贵,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这是中国文化的又一个显著的特点。多数中国哲学家宣扬“天人合一”,即肯定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而不是敌对的关系,更重视“人和”,即肯定人民团结的价值。这些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1840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没有抗击西方侵略势力的能力,中国文化的缺点暴露出来了。20世纪中,西方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也暴露了西方文化的缺点。在今天,综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优点,而克服、避免其缺点,是完全可能的。中国文化在21世纪必有新的巨大发展。 1.下列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文化在20世纪的100年中,发生了由衰转盛、由弱转强的巨大变化,这是伴随着中国由屈辱走向强大而发生的。 B.16世纪,一直居世界文化前列的中国文化转为落后。近代以来,为改变中国文化落后状况,中华民族奋起直追,奋发图强。 C.注重独立意志、人格尊严是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内容。孔子认为人应保持独立意志,孟子认为人格尊严比生命更可贵。 D.中国文化中,刚健自强精神是民族前进的思想源泉,强调人与自然统一、人与人和谐的以和为贵精神对民族发展意义重大。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中国人讨论中西文化问题历时长久,在一些问题上达到共识,其中包括怎样对待西方文化和怎样对待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 B.中国在20世纪学习西方近代科学,收获颇丰:涌现出大量有成就的科学家,他们以显著的成绩为世界学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C.一个民族如果对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不理解,就会丧失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更不会有民族独立意识,无法立足于世界。 D.刚健精神和兼容精神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核心,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努力前进的积极精神的内在基础。 3.应如何正确对待西方文化?请简要概括文章的观点。 答: 答案解析 一、1.D [答案区间在第一段。结合“在这个时期,人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控制着生态系统,随之而来的是我们沉甸甸的责任,以及需要重新定位的价值观”“我们是有理智和责任感的生灵,就像乔纳森·斯威夫特说的那样,我们至少拥有‘理性的能力’”这些语句可以理解。] 2.B [应是“从本质上说”,“不是……而是……”。] 3.①科学让我们了解自然和物质世界。②人文让我们建立价值观(告诉我们什么是值得珍惜的)。③社会科学帮助我们落实这些价值观。 解析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筛选出有效信息,然后分条概括回答。结合第五段中的“在环境教育和实践中,科学、人文和社会科学必须通力合作”“科学帮助我们了解自然和物质世界,明确它的发展、细节和趋势”“科学不会也无法告诉我们什么是值得珍惜的。这个问题只有人文领域的知识……才能帮助我们去作决定”“只有社会科学才会帮助我们在群体的层面中以经济的、制度化的方式来落实这些价值观”等语句可以概括出。 二、1.A [“由衰转盛、由弱转强”的是“中国”,而非“中国文化”。] 2.B [“大量”与原文不符,原文为“一些”;“为世界学术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说法不正确,原文是“希望当代中国的科学家对于世界学术做出卓越的贡献”而非20世纪中国科学家的成就。] 3.①吸取近代西方文化的先进成就,学习西方的近代科学,学习西方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特别是学习西方科学方法、科学精神。②进一步加强与西方文化的交流,综合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优点,克服、避免它们的缺点。查看更多